4、杭州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的独特之处(杭州西湖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西湖的独特之处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具有哪些特征
西湖,是自然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问: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突出的普世价值是什么?
答:这次西湖申遗以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西湖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是人与自然长期良性互动的产物。西湖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自然形态。它的自然美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建筑等诸多文化理念,而它的人文美则渗透了许多自然的、物候的意象。
一千多年来西湖一直保持着历史的原真性,其基本元素和符号既没有被湮灭,也没有被改变,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可以说,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西湖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表达,就是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观是最多的;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观是最美的。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保护西湖,从古到今都没断过
问:杭州市在保护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西湖的兴衰史,首先是一部杭州人民和历代先贤保护、建设西湖的历史。像唐代的李泌、白居易,吴越国的钱镠,北宋的苏东坡,明代的杨孟瑛,清代的李卫等,都对保护西湖作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都把保护西湖作为重要使命,在西湖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把保护西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世界遗产保护准则的要求,使西湖的自然人文生态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
一是优化城市布局。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使西湖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二是实施综合保护。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连续10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通过综保工程,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还湖于民”;通过综保工程,实现西湖水“一月一换”,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得到保护,自然生态得到修复;通过综保工程,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杭州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格局得以保护,“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西湖变得更生态、更亲民、更有文化、更有品质。
保护西湖不仅是杭州城市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更是800多万杭州人和“新杭州人”的历史责任。杭州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在专家和市民的呼吁下保护下来的。
申遗成功,杭州美誉度更上层楼
问:西湖申遗成功对杭州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西湖申遗成功,是西湖两千多年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纵观5000年杭州建城史、2000多年西湖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没有西湖,杭州的兴盛就失去了依托,“人间天堂”的美誉就失去了内涵,历史文化名城就失去了“根”和“魂”,西湖的普世价值已深刻地体现在杭州城市的发展长河之中,充分体现在杭州文脉的发展嬗变之中。
近年来,西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唯一的缺憾就是尚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实现了杭州市和浙江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圆了杭州老百姓的“世纪之梦”,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更好地保护西湖2000年历史连续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与这些湖泊类文化遗产相比,西湖文化景观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征。
西湖申遗成功
huangliwang:西湖你要更美!生活在杭州我感觉还是幸运滴。
丁勇同学:西湖,并非只有风花雪月,更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吉树2010:西湖申遗成功了,这当然是好事。从去过的印象来看,西湖现在少了一分宁静和悠闲,多了不少商业化带来的浮躁和喧嚣。下次再去,一定要避开旅游人群,在清晨或者晚上去领略西湖的美。
茜茜她爹:其实,成功或不成功,西湖就在那里,不影响她的美丽。
Sabrina-傅:亲爱的西湖,爱上你不过几个年头,但其实,我已经在你身边成长20余载。每一次走近你,都被你淡妆浓抹惊艳到。那天,我说:其实申遗什么的不过是又多了个名分,但你的地位在每个与你相识的人的心中,都毫不动摇。最爱南山梧桐。
左撇子也有笨蛋:啊啊啊啊恭喜恭喜好想去西湖转悠转悠啊
neko1224:西湖申遗成功,实至名归!
肉肉HZ_roro:西湖申遗成功,是件好事,但希望杭州不要走上其他某些地方的老路,杭州自有杭州的美好。
舒中胜:为官杭州者,有三件事功德无量。一是西湖一圈基本打通;二是西湖周围景点不收门票;三是西湖西进多了道风景。西湖申遗若成功,我希望灵隐的香火钱继续,但外面这道门票是不是可以免收了?
蓝色奇米:不经意间发现原来外面在下雨了呢……同时亦得知西湖申遗成功了……祝福这个美丽的水潭吧,个么……同时杭州估计会越来越热闹啦……
八只爪的八爪鱼:那么西湖申遗是成功呢?成功呢?还是成功呢?哈哈,小酒喝起,小菜点起。
在海一方的BOLG:好多年没去西湖了,真想她呀! ——看到老药渣的博文《西湖申遗特辑(上)》有感而发的评论。
尚禾岳涛:西湖最终还是成为世界的。
让西湖成为世界的公园
申遗成功后,西湖将继续免费吗?面对“才闻申遗声,已见涨价来”的热潮,西湖能独善其身吗?两三年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国内媒体至少数十家。
今天,杭州市郑重给出答案,要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后代:“我们要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杭州西湖申遗办郑重承诺“六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
“申遗”的本义是为了保护,获得世界遗产的名号,是荣誉,更是义务与担当。如果单一地从经济利益考量,保护让位于开发,野蛮地破坏自然生态,这种短视的行为就明显违背了“申遗”的初衷。
杭州市表示,西湖风景区已走过免费开放的第9个年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114.7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00多亿元,涨幅8倍以上,进入良性循环的旅游经济给西湖免费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今后,杭州将继续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坚持“免费开放西湖”不改变,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更好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使西湖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公园。
西湖是杭州的西湖、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西湖的公共资源,绝不允许占用
“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方湖面、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个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
杭州市承诺,将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另外,西湖申遗办表示,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杭州市将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好土地资源,绝对不搞经营性出让,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设立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西湖要再活一个2000年
西湖申遗办还承诺文物不破坏、博物馆不收费。
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杭州西湖申遗办负责人强调。
西湖申遗成功标志着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始终是西湖的永恒主题,是“后申遗时代”的第一位工作。
杭州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契机,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自觉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制定执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组织实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后代,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十年保护获得新生
自古以来,西湖保护和发展的历史,都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完美结合。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较著名的有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长期困扰着杭州的发展,影响着对西湖的保护。从2001年开始,杭州按照“申遗”目标,每年启动一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十年来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
西湖南线各大公园打通,形成了“十里环湖景观带”。龙井八景修复,慧因高丽寺重现,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得到保护,还有飞来峰石刻造像、天龙寺造像、雷峰塔遗址、龙井寺、于谦墓(祠)、俞曲园墓、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西湖自然和历史原貌逐步恢复。据统计,十年来共恢复、重建、修缮了西湖景区18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点。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称,力求做到无一景无来历,无一物无出处,无一题无依据。
据统计,十年西湖综保工程,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以及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58.5万平方米,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西湖的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西湖的年配水量达1.2亿立方米,湖水实现一月一换;西湖水透明度从以前的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整个西湖的湖面格局重现300年前明朝中叶时期的状况。
杭州还建立了西湖文化景观实时监测管理中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对景区的实时监控,并建立快速反应处理机制,使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每一寸地面、每一个时点都处在严密、有效的管理之下;建立西湖文化景观预警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制订遗产各组成要素的监测管理标准,开展全方位监测管理,建立预警机制。
西湖之美 属于人民
“浓妆淡抹总相宜”、为历代中国人心驰神往的西湖美景,如今通过世界遗产名录的平台走入世界的视野。
西湖之美,属于人民。尽最大可能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是西湖保护工程以及“申遗”的重要目标。杭州在综保工程启动之初就提出,要“还湖于民”,还湖于游客。
西湖环湖公园经过整治、修复后全线打通,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西湖美景成为人人能享受、人人能消费的公共产品。日暮晨昏,老年人在西湖边晨炼,年轻人在柳荫中谈情说爱,学生在长椅上读书,儿童在绿地上玩耍,无论贫富,无论什么身份,何种“阶层”,都能在自由自在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的魅力。
65岁的上城区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退休十年来,她没事儿就带上干粮和水,到西湖边消磨整整一天,和票友们唱越剧、唠家常,“感觉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幸福的了”。
西湖风景区各大公园增设了各类便民服务设施。综保工程共增加亲水平台30余处;新修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游览的林间小路和山径100余条计200余公里;增设完善了大量标识标牌和人性化的景点说明牌,新增园椅上千张,电话亭百余处。残疾人通道几乎覆盖了城市园林的每一个角落。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12年申遗路,景区原住民没有受到打扰和损失,炒茶传统和生活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各个村庄逐步发展成以龙井茶为特色的农家茶楼、农家餐饮、自助旅社等旅游休闲产业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在从事相关经营中快速致富。
王国平说,西湖不仅仅属于杭州,更不仅仅属于今天这一代人,我们只是受民族委托、受后人委托的历史遗产“保管人”,要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西湖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世界所知,为世界人民服务。
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
六大承诺保护西湖
申遗结果出炉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给代表团发来贺信。
在大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高兴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今天,在杭州5000年建城史上,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西湖申遗终于成功了。此次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衷心感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衷心感谢关心支持西湖申遗的中央领导,衷心感谢帮助指导西湖申遗的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打下扎实基础的杭州市老领导、老同志,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献计出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特别要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作出无私奉献的800多万杭州人、新杭州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是西湖申遗的无名英雄、保护西湖的最大功臣。
王国平说,申遗不是目的,保护西湖、造福后代才是目的。我们要借助西湖申遗成功的东风,更有效地保护好西湖。西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已经存活了2000年。西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保护西湖的历史。保护西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将继续秉承“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兑现六大承诺:“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我们相信,杭州将会一诺千金,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我们深知,西湖是杭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地保护西湖这个杭州城市的“根”与“魂”,把自然景观更加美丽、人文景观更加丰富的“东方文化名湖”传承给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
二、杭州西湖的十大景点
“西湖十景”是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1、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4、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着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着。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5、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
6、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
7、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
8、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雷峰(夕照山)。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9、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泛指南高峰与北高峰。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观位于小瀛洲。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而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
三、杭州西湖十大美景介绍
西湖十景是指杭州西湖的10处经典景观,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北宋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
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四、杭州西湖简介
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1、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交通情况:乘507、504、K4、游2路苏堤站下。
2、曲苑风荷 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交通情况: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交通情况:27路、7路岳坟站下。
4、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 --断桥春望》称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交通情况:K7断桥残雪站下。
5、柳浪闻莺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 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 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交通情况:乘K4、38路清波门站下。
6、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交通情况:乘K4、538、K599路苏堤站下。
7、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交通情况:K4,游1到净寺下。
8、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 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 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交通情况:乘507、游2路洪春桥站下。
9、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象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幕鼓,焚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交通情况:K4,游1到净寺下。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西湖的独特之处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人才补贴工作多久才能拿到(杭州人才补贴工作多久才能拿到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