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杭州城市变迁
杭州城市布局(杭州城市布局特点)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城市布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古代临安现在叫什么?
问题一:古时的临安在现在哪里? 古代的临安是指临安府,即今杭州市,是南宋首都
问题二:古代临安是现今什么地方 就是现在的杭州.另外附几个其他的地名:
长安是现在西安
京口在现在镇江
汴梁是现在开封
榆关是现在山海关
广陵是现在扬州
问题三:古代的临安现在叫什么?在哪里? 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南迁至杭州后感念吴越国王钱B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问题四:古代的临安是现在的哪里” 南宋1138年,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城。
问题五:这些古代的城市,现在是什么名字临安。 应天―( 南京 ) 长安-( 西安 )洛邑-(洛阳)大都-( 北京
问题六:古代的"临安城"是今天的哪? 宋室南迁,于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浙江杭州六和塔 1.城市布局 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宫殿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御街南段为衙署区,中段为中心综合商业区,同时还有若干行业市街及文娱活动集中的“瓦子”,官府商业区则在御街南段东侧。遍布全城的商业、手工业在城中占有较大比重。居住区在城市中部,许多达官贵戚的府邸就设在御街旁商业街市的背后,官营手工业区及仓库区在城市北部。以国子监、太学、武学组成的文化区在靠近西湖西北角的钱塘门内。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 2.城市道路 临安以御街为主干道,御街从宫殿北门和宁门起至城北景灵宫止,全长约4500米。除此之外,还有四条与御街走向相似的南北向道路。东西向干道也有四条,都是东西城门之间的通道。还有次一级的街道若干条,均通向中部御街。全城因地制宜,形成大小不一的网格,道路方向多斜向,并以“坊”命名,这些正是里坊制崩溃的佐证。 3.城市河湖水系 城内河道有四条,其中盐桥河为主要运输河道,沿河两岸多闹市。城外有多条河流,与大运河相连。这些纵横相交的河和湖构成了一幅水运网,对临安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商业街市与手工业作坊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临安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内窑。私营手工业则遍布全城,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桥附近。
记得采纳啊
问题七:临安以前叫什么? 古代的临安是指临安府,即今杭州市,是南宋行在,有‘临时安顿’之意。现在的临安是指临安市,是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问题八:临安在古代的名字是什么?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至南宋为首都改临安,后世仍称杭州
问题九:古时的临安在哪里 古代的临安是指临安府,即今杭州市,是南宋首都,有‘临时安家’之意。
问题十:临安在古代的名字是什么? 临安是南宋都城,即现在的浙江杭州。现在的浙江杭州辖8个区、5个县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8个区,临安、富阳畅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二、杭州城市变迁
“双城记”演绎杭州城市化变迁路径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回顾和触摸杭州城市化进程的脉络时,不能不提及当年的蒋村商住区———亦即今日的城西住宅区。
15年前,城西还是一片遍布柿树林和芦苇塘的湿地,一些非国有房产商开始了住宅开发的尝试。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蒋村商住区”;1996年,随着康乐新村、丹桂公寓、金都花园、南都花园、湖畔花园等第一代商品房陆续建成并逐渐形成居住氛围,城西大型住宅区的雏形初现;2000年后,人们已然将杭州城西毫无疑问地看做一个高档住宅聚集的成熟板块。
短短10年的开发过程,城西从荒芜到繁盛,将杭州中心边界迅速扩大到西溪湿地边。这是一个城市蔓延的奇迹。
如今,随着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沃尔玛、天目山路延伸段、文一西路延伸段、文二西路延伸段等重点工程的实质性进展,杭州城西的触角已经被进一步放大至包括五常、闲林等杭州西边与城市关系最紧密区域的“大城西”。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块神奇区域走过的足迹,通过对桂花城和翡翠城两只麻雀的解剖,会发现,依托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与合理的城市功能配置,大城西的发展将摆脱原来以住宅为导向的商住发展,转而形成城市集群效应和城郊模块化发展的新城市规划布局。
从城西到新城西,从蒋村到西溪,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大城西即将崛起。
蒋村模式:杭州商品房标本
杭州人现在所说的“城西”,一般指的就是蒋村商住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在4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发的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区,聚集了超过15万的居住人口,成为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区。
城西房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当时其地块尚属余杭,在杭州市政规划中并没有与之相关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甚至没有标准的城市道路。
随后的几年时间中,绿城、南都、金都、证大等开发商入驻开发,尽管面临1994-1997年宏观调控的不利局势,但以绿城的楼盘为代表、品质明显高于市中心的住宅产品,依然首次明晰了更加注重建筑、环境与配套的居住理念。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后,公积金、货币分房等一系列房改政策相继出台,长达8年持续繁荣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就此启动。而当时唯一能够给杭州提供大量住宅供应的,就是当时的蒋村———今天的城西。以桂花城为代表的高档住宅小区,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同和高度评价,随后在陆续四十多家开发商的竞逐下,城西渐成杭州房地产开发的主流热点区域,多家品牌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城西形象全面提升。
以住宅为先导,带动交通、商业、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大步发展,是蒋村商住区板块较早出现的城市发展定律。这种自然形成的“店多隆市”模式,尽管现在看存在着很大缺陷,但后期城市规划意识的跟进,相对弥补了城市中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西城广场、华联超市、建材市场、社区步行街等陆续出现,使得城西日渐成熟,并成为杭州最大的高档居住板块。
作为杭州商品房开发的发源地,城西蒋村商住区既有许多优于市中心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憾。各个开发商“各自为政”开发的楼盘,从个体上说,无论规划、景观,还是建筑、配套都做得不错;但从城市发展规划角度看,其崛起是基于一种自发的主动开发意识,即“先开发后配套”,缺乏城市整体规划,也缺乏整体性的城市脉络。
正因为有政府此后的大力介入,在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修正、补充和调整,同时引进了浙大紫金港校区、仓前高校园区等人文资源,蒋村商住区才得以有今天的欣欣向荣,居住、商业、经济氛围日益浓厚和谐。
大城西:构筑和谐人居生态城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新都市格局。其中,从城西到大城西,是一次生态人居、和谐人居的积极探索。
如果说蒋村商住区是以开发在先、配套在后形成的“葡萄效应”,那么,目前的大城西则是有规划、有秩序、有节奏的以社区开发模式为主的“模块效应”。
不同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蒋村商住区,大城西的规划建设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既定蓝图有序进行的,配套建设也是同步展开的。其起点之高远非当年可比,进入的开发商也更加富有经验,是一次在统一“指挥棒”下演出的大合唱。完全可以预见,基于城西往西的城市自然蔓延快速过程,加之主动郊区化的都市发展格局,一个新的大城西将在西溪湿地上形成,其前景远胜于当年的蒋村商住区,有望成为杭城又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精品居住区。
大城西包括五常开发区、闲林镇等与杭州城市关系比较紧密的区域。根据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加之近年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城西与城市之间无论空间还是经济上的联系都日益紧密。依托良好生态湿地环境魅力缓冲区的优势,将成为杭州乃至全国人居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
大城西定位于生态城市的理想与生态型的土地使用规划,以湿地保护区为核心建设新城,依托绕城高速公路,同时利用浙江大学名校效应,开辟高教园区,形成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杭州西部高等教育区。其中,西进城市发展轴以旅游度假形成城市发展副中心区;北片依托自然及大型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建设一条由山丘、平原、坡地、水域等构成的绿色轴线与一片高科技工业园区;南片依托杭昱公路,形成南部中高档住宅区;中部中心区依托仓前、闲林、老余杭交界处,形成城市发展核心区。通过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商业、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一个东科技、西居住、北产业的和谐生态人居格局已经浮出水面。
从小区到社区:升级版的城市居住区
杭州人多有城西情结。这种情结,源自被其所营造的街道、高档小区、文化氛围、商业气息等所吸引。
提及城西,我们不能不提到绿城集团。从丹桂、月桂、金桂、银桂、兰桂到桂花城、紫桂花园,这个起步于杭州城西并逐步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开发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房产神话。
在蒋村商住区高档住宅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绿城的桂花城。这个小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起到了房产品标本作用。即使是在近10年后的今天,桂花城依然让业内和市场赞赏不已。当年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起价,如今在二手房市场已高达万元,成为杭州城西住宅中涨幅最大、升值比例最高的高增值房产品。
以桂花城为代表,蒋村商住区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居住、休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居住区。而城市的升级意味着版图的放大,也意味着市中心的多元化。随着西溪文化保护区的正式启动,以西溪、留下、闲林、五常等为核心的大城西,日益“显山露水”。
2006年,随着绿城、华立、金都、金成、大华等品牌房地产商的进驻开发,大城西被定位为一个和谐生态居住示范区。
其中的翡翠城,是绿城进军该区域、以社区为开发模式的首个大盘,也是大城西时代的地标性品牌社区代表。其开发姿态,首先在理念上就已经超越了传统居住区的概念。
凭借1400余亩规模的开发用地和良好的湿地资源,翡翠城以科学人性的尺度,合理配置多功能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和邻里交流的共享性场所,强调居住者对生活、休闲、商业、娱乐、运动、教育、交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意识,开发者希望通过这种集约化的有序交融,构建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形态,为居住者、为这座城市提供一种更为先进、科学的居住模式。
从翡翠城的社区开发模式可以看出,高档社区对城市进化的多界面整合富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它在社区开发中,融合了居住者对一个城市生活的最基本诉求,并注重各种生活功能的综合和均衡,从而强调一个优越于常规小区的居住环境。
两座城:两种城市进化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杭州的“蒋村现象”,创下了杭州郊区住宅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城西时代创造了传统城市发展的“渗透模式”,同时也对杭州城市扩张作出了贡献。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杭州房地产发展的示范区。
“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在传统城市发展理论引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老城区通过接壤的郊区,将城市住宅“步步为营”地向外渗透。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中小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城市规模,并在市民接受度上迅速摆脱心理瓶颈。
桂花城,在这种模式下起到了一个从近郊向城市中心转变的领军作用。其意义在于,通过舒缓而典雅的低密度建筑,东方传统居住情结的园林艺术,注重邻里文化交融的组团庭院,反映城市艺术的中心花园,以及外廊包围适度规模的商业街等特性,将小区和可预见的城市发展规模紧紧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城市发展来满足小区的大部分外围生活需求,如上学、大商业、医疗等需求。
然而,“摊大饼”模式在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带来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减缓、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今天,大城西的都市规划依据,本质上是城市的自然蔓延过程。“摊大饼”的模式因此不能进一步向留下、闲林、仓前扩张。
一个城市的主动郊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超前的人居意识与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组团式、松散集聚式的大杭州人居格局下,大城西的规划则以“集约模块化”为基本要素。适度的城市距离、具有城市发展基础的区域为大都市组团细胞。
翡翠城的出现,是一次社区开发模式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它不仅在建筑规划、建筑多元化、居住空间上有合理的前瞻性改良,而且更注重一个社区所提供的特有文化集成。这种社区文化,主要反映在可步行距离内实现的共享空间上,小到抬高的围合组团庭院,中到密林与草地构成的中心花园和丰富的中心会所,大到社区广场、街区、城市绿带。
社区与小区的最大区别,在于适度规模上能更有效、更丰富地集约资源配置。翡翠城独立设置了大型社区商业中心,聘请国际一流公司美国DDG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将高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大型超市、体育中心集合在一条丰富的商业街区中,同时融入风情各异的咖啡吧、茶吧、鲜花店、书店等休闲业态,并在此基础上,为业主提供绿城幼儿园、绿城医院等基本生活配套。其周边,2008年将建成的西溪沃尔玛距此仅2000米,生活半径中的医院、银行、中小学等城市配套也都将逐渐成形,一个超大规模社区将在大城西诞生。
从桂花城到翡翠城,从蒋村商住区到大城西,杭州城市化进程就这样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并深刻影响着每位置身其中者的生活。
三、临安城的城内布局是怎样的?
临安即今之浙江省杭州市。南宋的临安,虽是一座自然形的不对称的都城,但城内布局还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也有气派。街道河巷也比较有秩序。在街路河道的网格之间,分设九厢八十余坊。“坊”是城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基本单元,四周有高墙,与外界联系出入有门两至四个,坊内有十字交叉的两条大路,然后是小路,称巷(又称曲),宅舍入口即在巷内。这种格局,后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了很有生活情趣的空间形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形象地勾画出当时市井巷里的生活情趣。
四、杭州城市化的水平和特点
杭州城市化的水平:杭州城市化的水平“十三五”时期,杭州经济总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GDP总量达到1.61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世界城市排名进入第二方阵,获评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百强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等系列殊荣,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杭州城市化的特点:城市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城市空间格局更趋优化、数字治理体系智慧高效、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城市布局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简章2023(杭州师范大学招生简章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