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哪些(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孔伷怎么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1 貂蝉: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司徒王允家的歌女,连环计实施的核心人物。后为吕布妾,白门楼吕布殒命后不知所踪。一说成为曹操的歌女;一说被曹操赠于关羽,后遭关羽斩杀;一说死于乱军之中;一说追寻自己的幸福去了。
2 甄宓:甄逸之女,嫁给袁绍次子袁熙。冀州城破后,为曹丕所获,纳为己妻,曹丕称帝后,为皇后。相传曹植初作《感甄赋》,体现出曹植对甄宓的爱慕之心,后魏明帝曹睿(曹丕与甄宓之子)觉得赋的名字太露骨,改之为《洛神赋》。221年6月,甄宓被曹丕赐死。
3 小乔:乔国老次女,大乔的妹妹,周瑜之妻。周郎小乔英雄美女、郎才女貌 ,被流传为千古佳话。相传周瑜死后不久,小乔也因思念成疾,随即弃世,一代佳人,就此化为一抔尘土。
4 蔡琰:即蔡文姬,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蔡邕之女。年轻时为匈奴所掳,被左贤王纳为妻子,并诞下二子。后来,曹操将之从匈奴赎回,嫁给董祀。琴瑟和谐,也算是结局很不错的了。
5 大乔:乔国老长女,小乔的姐姐,孙策之妻。孙策死后,守寡至终。孙权薄情寡义,对兄长孙策多有怨怼,估计大乔的晚景并不令人羡慕。
6 孙仁:即孙尚香、孙姬、孙夫人(一说其实孙仁就是孙朗,并不是和亲的那个孙权之妹)。刘备之妻,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相传这位孙夫人好武,刘备多有畏惮。刘备入川时,孙夫人被东吴夺回,自此终老东吴。
7 马云禄:民国文人周大荒所著小说《反三国演义》中马超的妹妹,马腾之女,赵云的妻子。
8 邹氏:张济之妻,张济死后守寡。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听说邹氏的美貌,召之侍寝,结果张绣反叛,使曹操折损了爱将典韦、爱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
9 杜氏:吕布麾下秦宜禄之妻,魏骠骑将军秦朗之母。吕布殒命前,关羽曾向曹操讨要杜氏,曹操不允,后曹操自纳之,并将杜氏之子秦朗视为己子。
10 樊氏: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赵范曾想将之配于赵云,以博得政治本钱,遭赵云拒绝,赵范后来反叛,樊氏却不知所踪。一说后来樊氏还是嫁给了赵云。
11 吴氏:吴懿之妹,初为刘焉的儿媳,刘瑁之妻。刘备入川后,甘夫人病死,法正荐纳吴氏为后,刘备初不允,后终允之,是之为穆皇后。
12 郭氏:甄宓之死就与她脱不了干系,后宫的女人们,就那么回事。不过曹丕能因宠爱她而杀甄宓,可见其美貌和手腕。甄宓死后,她成为皇后。
13 蔡氏:蔡瑁之姐,刘表之妻,刘琮之母。
14 甘夫人:刘备之妾,甘皇后,三国时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公元209年,甘夫人病逝,时年二十二岁。
15 糜夫人:刘备之妻,糜竺之妹,刘禅生母。天生丽质,其肤如雪。长坂坡,深明大义,为使得刘禅和赵云得脱,投井自杀。
16 祝融夫人:南蛮王孟获之妻,传说为火神祝融氏之后裔。《三国演义》中她生擒张嶷、马忠,后中计被擒。孟获彻底归顺后,祝融夫人也归顺西蜀。
17、18 大小张皇后: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刘禅的皇后。
19 黄月英:诸葛亮之妻,也被称为“阿丑”。关于她的相貌,一种是说她长相奇丑,一种却是说她是个绝代美人,不过不管怎么样,一般都认为她才智过人,是个才女。
20 丁夫人:曹操之妻,是个识大体、有德行的女子,历史中评价颇高。
21 卞夫人:继丁夫人之后成为曹操之妻,曹丕、曹彰、曹植的生母,歌女出身,德行颇高。
22 吴国太:孙坚之妻,吴景之姐,孙策、孙权、孙翊、孙朗生母。
23 刘氏:袁绍之妻,据说甄宓之嫁曹丕,其中还有她的功劳,名声不咋样。
24 伏寿:即伏皇后,伏完之女,汉献帝立为皇后。因伏完参与谋曹操事败,受到牵连,遭曹操杀害。
25 何皇后:汉灵帝皇后,何进之妹,少帝刘辩之母,曾毒杀刘协生母王美人。董卓进京后,少帝被废,已升格为何太后的她遭董卓毒杀。
26 严氏:吕布正妻,为吕布生下一女。
27 曹氏:吕布之妾,曹豹之女。
28 魏氏:吕布之妾,魏续之姐。
29 吕布之女:吕布曾想用她与袁术之子袁耀和亲以获得袁术的援兵,为此,吕布亲自抱着女儿,想冲出重围,结果突围未遂。
30、31、32 曹羡、曹华、曹节:曹操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为妃,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33 夏侯氏:张飞之妻,夏侯渊的族女,十三、四岁时为张飞所获,纳为妻子,后为张飞诞下二子二女。
34 辛宪英:辛毗之女,辛敞之姐,羊耽之妻,羊琇、羊姬之母。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三国时代最具有政治洞察力的女人,辛毗、辛敞、羊琇皆一时人杰,遇到大事都会去找辛宪英商量。享年七十九岁。
35 孙小虎:陆逊之妻,孙权之女。
36 孙大虎:全琮之妻,孙权之女。
37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38 关凤:关羽之女,三国时期孙权欲以己子娶关羽之女以结为亲家,不料被关羽“虎女安能配犬子乎”所拒。关索的姐姐,荆州之变后不知所终。
39 徐氏:孙翊之妻。妫览、戴员谋反,杀死孙翊。孙翊死后,妫览想霸占孙翊妻子徐氏。徐氏为了替夫报仇,计杀二人。
40 徐母:徐庶之母,通情达理的老妇人。因徐庶被诓骗回来,恼恨交加之下自杀而死。
魏国:大王:曹操,字孟德;
谋士(文臣):贾诩,字文和
程昱,字仲德
郭嘉,字奉孝
刘晔,字子阳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达
满宠,字伯宁
吕虔,字子恪
武将:典韦,(三国演义中无典韦字)
许褚,字仲康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渊, (三国演义中无夏侯渊字)
李典,字曼成
于禁,字文则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张郃,字隽乂
高览,(三国演义中无高览字)
徐晃,字公明
乐进,字文谦
毛玠,字孝先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庞德,字令明
其余还有:董昭字公仁,陈登字元龙,许攸字子远,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庞德字令明,杨修字德祖,陈群字长文,曹休字文烈,傅巽字公悌,刘馥字元颖,张既字德容,傅干字彦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纪字季行,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曹睿字元仲,夏侯茂字子休,郭淮字伯济,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曹芳字兰卿,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李胜字公昭,丁谧字彦静,毕轨字昭先,桓范字元则,钟会字士季,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马钧字德衡,曹爽字昭伯,杨阜字义山,秦朗字元明,华歆字子鱼,山涛字巨源,王朗字景兴,曹纯字子和,韩浩字元嗣,夏侯尚字伯仁,夏侯玄字太初,卫瓘字伯玉,王凌字彦云,文钦字仲若,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杜袭字子绪,赵俨字伯然,裴潜字文行,钟毓字稚叔,王观字伟台,王肃字子雍,王修字叔治,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望字子初,司马孚字叔达,任峻字伯达,刘馥字元颖,孙礼字德达,孙观字仲台,孙资字彦龙,社预字元凯,邴原字根矩,吴质字季重,应劭字仲远,辛毗字佐治,辛敞字泰雍,张特字子产,张缉字敬仲,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 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娄圭字子伯,贾逵字梁道,夏侯茂字子林,徐璆字孟玉,高柔字文惠,曹宇字彭祖,曹昂字子修,董昭字公仁,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温字伯俭,阎行字彦明,徐奕字季才,何夔字叔龙,杜畿字伯侯,梁习字子虞,温恢字曼基,袁涣字曜卿,张范字公仪,国渊字子尼,王修字叔治,管宁字幼安
蜀:大王刘备,字玄德
谋士(文臣):诸葛亮,字孔明
庞统,字士元
徐庶,字元直
法正,字孝直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伊籍,字机伯
武将: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马超,字孟起
黄忠,字汉升
魏延,字文长
李严,字正方
姜维,字伯约
廖化,无字
王平,字子均
张翼,无字
张嶷,无字
马岱,无字
其余数量太多,不能细数
吴:大王:孙权,字仲谋
谋士:周瑜,字公瑾
鲁肃,字子敬
吕蒙,字子明
陆逊,字伯言
阚泽,字德润
严峻,字曼才
薛综,子敬文
程秉,字德枢
朱桓,字休穆
陆绩,字公济
张温,字惠恕
骆统,字公绪
吾粲,字孔休
顾雍,字元叹
张昭,字子布
张纮,字子纲
武将: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周泰,字幼平
蒋钦,字公奕
陈武,字子烈
潘璋,字文珪
徐盛,字文向
丁奉,字承渊
其余太多,不细数
魏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 崔州平,生卒年不详。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简明历史传记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简明演义传记
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孟建 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魏略》载:诸葛亮在荆州,于建安初年,与颍川石广元(名韬)、徐元直(名庶)、汝南孟公威等一同游学,孟、石、徐三人求学皆务要精熟,只有诸葛亮能观其大略。每至晨夜闲时,常共抱膝长啸,诸葛亮谓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后孟建思乡里,意欲北归,诸葛亮道:「中国甚多士大夫,要四方遨游,又何必归故乡呢!」诸葛亮后出祁山,在答司马懿书中,曾托使杜袭宣意于孟建。孟建在魏亦贵达,任凉州刺史,治州有名,官至征东将军
演义说法:
孟公威,汝南郡人,生得清奇古貌,并与诸葛亮、徐庶、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四人为密友。诸葛亮曾指孟公威等四人道:「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于演义第三十七回登场。其时刘、关、张三人正第二次往隆中寻访卧龙诸葛亮,是日大雪,三人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刘备误以为内中有诸葛亮在,谁知却只是孔明之友孟公威与石广元。刘备知二人为贤士,要邀其同游,二人皆自以山野闲士,不应其请。
孟建 - 历史评价
◆诸葛亮谓孟建、徐庶、石韬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引《魏略》)
司马徽(?----208)是中国东汉末年一有名隐士。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今禹州市),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帮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后人称他为“好好先生”。当时,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子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 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徽确有知人之明。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徽对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只有卧龙凤雏。”“卧龙先生是诸葛孔明,凤雏先生就是庞统,字士元”刘备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这与司马徽首荐诸葛亮是密切相关的。建安十三年(208)九月,曹操大军到新野,直指荆州,徽被曹兵俘获。曹操对徽慕名已久,而徽却得病去世。徽的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个人简介
司马徽(?-208)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国演义第35及37回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
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于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石广元 诸葛亮之友,颍川人,刘备二顾茅庐时遇到过他
石广元,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是诸葛亮的朋友。
据正史记载,此人姓石,名韬,字广元,颍川人氏。
诸葛亮在隆中,长和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读书研讨问题,诸葛亮对他们说:"你们三人要做官的话,可以做到郡守、刺使."他们反问诸葛亮,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言.后来石广元在魏任郡守、典农校尉.
有一段有关他的记录---
刘协比起每日忙忙碌碌的陈群和伊籍、张昭等人,清闲的一塌糊涂,整天坐自己府邸的鱼池里钓鱼。 远赴青州先不说危险,但说劳累就不是郭嘉能够承受的。 可自己手中有雄辩之才的也就他和伊籍两个,正在着急,想起学兄石韬石广元也是个雄辩之才,口才之好远胜郭嘉之上,遂让陈群送封紫玉简给石韬。 石韬很高兴啊,司马徵却说道:“广元若再学三年,可胜今日十倍!”
庞统庞统(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荆州 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现于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庞统(179—214年8月29日),36岁,字士元,东汉末年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籍贯 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容貌 貌陋
官至 军师中郎将 追赐关内侯 谥曰靖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庞宏
兄弟姐妹 庞林
相关人物 庞德公 司马徽 周瑜 蒋干 曹操 徐庶 刘备 诸葛亮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二、曹操的生事
曹操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
家族资料 父亲 曹嵩
母亲 未知
配偶 卞氏
兄弟姐妹 曹彬 曹德
子女 曹植 曹彰 曹昂 曹冲 曹熊 曹丕 曹宇
相关人物 袁绍 周瑜 刘备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魏
曹操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的历史评价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公元175年] (熹平四年)</P><P> 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再改任顿丘令,后被征召为议郎。</P><P> [公元184年] (中平元年)</P><P> 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在颍川一带(今河南禹县)镇压黄巾起义。</P><P> 因军功升迁济南相,任职三年,惩治贪官污吏、禁绝淫祀。</P><P> [公元187年] (中平四年)</P><P> 曹操得罪权贵,被降为东郡太守,于是称病辞官。</P><P> 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谋废灵帝,邀请曹操同反汉帝,曹操拒绝。</P><P> [公元188年] (中平五年)</P><P> 曹操被任命为拱卫京师洛阳的西园典军校尉。</P><P> [公元189年] (中平六年)</P><P> 董卓入朝专权,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拉拢,易名出关,中途被捕,后被释放,至陈留招揽义兵,准备讨伐董卓。</P><P> 十二月,曹操起兵于己吾县(今睢县东南),兵卒五千人。</P><P> [公元190年] (初平元年)</P><P> 正月,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袁绍、张邈、桥瑁、袁遗、鲍信响应号召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任奋武将军。</P><P> 二月,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诸侯联军观望不前,唯曹操孤军奋战,败于董卓部将徐荣,曹操中箭伤,力战得脱。</P><P> 诸侯联军分崩离析后,曹操拒绝袁绍拉拢,开始独立发展势力。</P><P> [公元191年] (初平二年)</P><P> 曹操引兵于东郡,大胜黑山贼白绕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P><P> [公元192年] (初平三年)</P><P> 春,曹操剿灭黑山贼和匈奴于夫罗部。</P><P> 鲍信等人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曹操进兵攻打黄巾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之东。</P><P> 冬,曹操收黄巾军降卒三十余万,号为青州兵。</P><P> 袁绍袁术兄弟不合,公孙瓒协助袁术,命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曹操与袁绍合力攻打三路军马,获全胜。</P><P> [公元193年] (初平四年)</P><P> 春,曹操屡胜袁术,袁术败走淮北,至夏,曹操还军定陶。</P><P> 秋,曹操军征讨陶谦,连续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谦守城不敢出战。</P><P> [公元194年] (兴平元年)</P><P> 春,曹操父亲曹嵩被陶谦杀害,曹操欲报杀父之仇。</P><P> 夏,曹军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攻拔襄贲(今江苏省涟水县)。</P><P> 吕布与张邈、陈宫等攻打曹操,曹军调头与吕布大战,不敌吕布骑兵,惨败,曹操被烧伤。</P><P> 曹军与吕布军对峙百日余,吕布军粮尽退兵。</P><P> 九月,曹操回军鄄城。<BR> <BR> 十月,曹操军至东阿(今平阴县东阿镇),当年蝗灾频乱,军粮奇缺。</P><P> [公元195年] (兴平二年)</P><P> 春,曹军袭取定陶。</P><P> 夏,曹操用伏兵之计大破吕布军,吕布投靠刘备。</P><P> 八月,曹操军围雍丘(今河南杞县)。</P><P> 十月,汉献帝拜曹操为兖州牧。</P><P> 十二月,攻破雍丘,张超自杀,曹操夷张邈三族。后张邈亦被杀,兖州平定,曹军东略陈地(淮阳等处)。</P><P>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P><P> 春正月,曹操军攻取武平。</P><P> 曹操遣曹洪西迎汉献帝,因兵乱未成。</P><P> 二月,曹操进军讨破汝南、颍川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郡、保曼等,汉献帝拜曹操为建德将军。</P><P> 六月,汉献帝假曹操节钺,录尚书事。</P><P> 九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P><P> 曹操迫使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廷军政大权。</P><P> 十月,曹操征讨杨奉。</P><P> 曹操让大将军与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P><P> 曹操开始屯田。</P><P> 刘备军被吕布打败,曹操收纳刘备。</P><P> [公元197年] (建安二年)</P><P>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张绣投降,后又反悔,与曹军交战,曹军战败,曹操中流矢,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P><P> 曹操引兵还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后击破张绣军,归还许都。</P><P> 袁术欲称帝,曹操出兵与袁术军交战大胜;后数遭刘表、张绣军侵袭。</P><P> 十一月,曹操亲自南征到宛城,胜刘表军,攻取湖阳、舞阴。 (湖阳、宛亦为今河南湖阳、宛)</P><P> [公元198年] (建安三年)</P><P> 春正月,曹操回军许,初置军师祭酒。(中、前、左、右军师等)</P><P> 三月,曹操军围张绣于穰(今河南邓县)。</P><P> 五月,刘表遣兵救张绣,曹军前后受敌,于是深夜凿险为地道,过辎重,设奇兵,大破张刘联军。</P><P> 吕布部将高顺打败刘备,九月,曹操亲征吕布。</P><P> 十月,曹军屠戮彭城(今徐州),围攻下邳(今徐州东)。</P><P> 曹操用荀攸、郭嘉计策,决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余,下邳城破,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人,收降臧霸等将。</P><P> [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P><P> 四月,曹操进军临河(今内蒙古临河县),大破眭固等人。</P><P> 八月,曹操进军黎阳(今今河南浚县)。</P><P> 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守官渡。</P><P> 十一月,张绣投降,被封为列侯。</P><P> 十二月,曹操兵发官渡。</P><P>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P><P> 刘备与董承等人密谋,背反曹操,曹军刘岱、王忠部攻打刘备失利。</P><P>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P><P> 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谋害曹操,失败后被处死。</P><P> 曹军东征刘备,获胜,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收降关羽、俘获刘备家小,返回官渡。</P><P> 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引兵亲至黎阳。 </P><P> 四月,曹军北救刘延,从荀攸计策,于白马大胜袁绍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P><P> 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P><P> 八月,袁绍曹操联营数十里对峙,袁绍军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应。</P><P> 孙策乘官渡战局动荡,意欲偷袭许都,未出兵即为刺客所杀。</P><P> 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史涣焚毁袁绍运粮车队。</P><P> 十月,袁绍遣车运粮,派淳于琼等五将领兵万余人护送,宿袁绍营北四十里。</P><P> 袁绍谋臣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烧粮。曹操自领步骑五千人夜袭淳于琼部,士卒皆殊死战,大破袁绍军,斩杀淳于琼等将。<BR> 袁绍派遣张郃、高览攻打曹操大营,张、高二将闻听淳于琼部被击破,投降了曹操,袁绍军大败,袁绍与长子袁谭等人仓皇北逃。</P><P> [公元201年] (建安六年)</P><P> 五月,袁绍病死。</P><P> 九月,曹操征讨袁绍二子残部,袁谭、袁尚屡败退,固守不出。</P><P> [公元203年] (建安八年)</P><P> 三月,曹军大破袁谭、袁尚军。</P><P> 四月,曹操进军邺(今安阳)。</P><P> 五月,曹军回师许都,留贾信屯黎阳。</P><P> 八月,曹操征讨刘表。袁绍二子相斗,袁谭失利,投靠曹操。</P><P> 十月,曹军复北进,袁尚军挫败。</P><P> [公元204年] (建安九年)</P><P> 二月,曹军攻打邺城。</P><P> 五月,曹操决漳水灌城,城内大半人饿死。</P><P> 七月,曹军大破袁尚援军。</P><P> 八月,邺城告破,曹操斩杀审配,哭祭袁绍,善待袁绍家眷。</P><P> 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赋税一年,汉献帝封曹操为冀州牧。</P><P> 十二月,曹操进军南皮,整顿地方局势。</P><P> [公元205年] (建安十年)</P><P> 正月,曹操军大破袁谭,袁谭战死,曹操平定冀州。<BR> <BR> 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兵卒十余万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P><P> 八月,曹操征讨乌丸。</P><P> [公元206年] (建安十一年)</P><P> 正月,曹操军围壶关征讨袁绍外甥高干,高干败走,后被杀。</P><P> 八月,曹操军东征海贼管承部,获胜。</P><P> [公元207年] (建安十二年)</P><P> 曹操从郭嘉计,北征三郡乌丸。</P><P> 曹军受阻渤海滨,于是率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进军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P><P> 八月,登白狼山,乌桓之战曹操军大胜,斩杀乌桓王蹋顿,胡、汉降军二十多万。</P><P> 九月,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曹操统一北方。</P><P> [公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邺城,造玄武池操练水军。</P><P> 六月,曹操被封为丞相。</P><P> 七月,曹操南征刘表。</P><P> 八月,刘表病亡,幼子刘琮代位,屯居襄阳,刘备屯居樊城。</P><P> 九月,曹操军到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至夏口,曹操进军江陵。</P><P> 十二月,赤壁大战,曹操军不习水战,且瘟疫盛行,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被迫退军。</P><P> [公元209年] (建安十四年) </P><P> 曹操大治水军,巩固自身势力、稳定北方政局,并设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P><P> [公元210年] (建安十五年)</P><P> 冬,曹操作铜雀台。</P><P> [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P><P> 正月,太原商曜等叛乱,曹操派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P><P> 三月,曹操派钟繇讨伐张鲁。</P><P> 马超、韩遂举大军叛乱。曹操派曹仁讨伐,马超等人屯居潼关,曹操下令严守不出。</P><P> 七月,曹操西征迎战马超军,派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孤津,据河西为营。</P><P> 曹操自潼关北渡,马超截击曹军,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饵敌之计救回。</P><P> 曹操军拒渭口,多设疑兵,暗中用舟载兵入渭,造浮桥,深夜分兵结营于渭南,马超夜里劫营,被曹操伏兵击破。</P><P> 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许。</P><P> 九月,曹操进军渡渭水,离间了马超和韩遂,大胜关西军,马超败走凉州。</P><P> 十月,曹操北征杨秋,围攻安定,杨秋投降。</P><P> [公元212年] (建安十七年)</P><P> 正月,曹操回到邺城。汉献帝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效仿汉初萧何故事。</P><P> 十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P><P> [公元213年] (建安十八年)</P><P> 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大营,俘虏孙权军都督公孙阳。</P><P> 合并中国的十四州,改为九州。</P><P> 五月,曹操被封为魏公。</P><P> 七月,曹操开始建魏社稷宗庙。</P><P> 九月,曹操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疏通河道。</P><P> 十月,曹操分魏郡为东西部,设置都尉。</P><P> 十一月,曹操初置尚书、侍中、六卿。</P><P> [公元214年] (建安十九年)</P><P> 正月,夏侯渊与马超、韩遂大战,曹军获胜。</P><P> 三月,汉献帝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P><P> 七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P><P> 夏侯渊平定凉州。</P><P> 十一月,汉皇后伏氏被曹操废黜处死。</P><P> [公元215年] (建安二十年)</P><P> 正月,曹操之女被汉献帝封为皇后。</P><P> 三月,曹操西征张鲁。</P><P> 五月,曹军剿灭氐王窦茂军。</P><P> 七月,曹军兵至阳平,夜袭阳平关,大胜张卫军,张鲁溃逃巴中,曹操军入南郑,收复巴、汉。</P><P> 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孙权大军。</P><P> 十一月,张鲁投降,被封为列侯。</P><P> [公元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P><P> 三月,曹操亲耕藉田。</P><P> 五月,汉献帝进曹操爵为魏王。</P><P> 十月,曹操再度征讨孙权。</P><P> [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P><P> 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P><P> 三月,曹操引军北归。</P><P> 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帝王出行的车驾、道路)。</P><P> 五月,曹操兴建泮宫。</P><P> 十月,十月,汉献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缀十二旒,坐金根车,套驾六匹马、配置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太子。</P><P> [公元218年] (建安二十三年)</P><P> 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兵败被杀。</P><P> 三月,张飞、马超不敌曹洪军,撤往汉中,蜀汉大将吴兰被杀。</P><P> 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叛乱,很快被曹军剿平。</P><P> 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刘备。</P><P> 九月,曹操兵至长安。</P><P> 十月,宛城守将侯音等人叛乱。</P><P> [公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P><P> 正月,曹仁部屠戮宛城,斩杀侯音。</P><P> 夏侯渊与刘备于阳平大战,被刘备军所杀。</P><P> 三月,曹操军自长安出斜谷,紧逼汉中,刘备拒守不出。</P><P> 五月,曹操引军撤回长安。</P><P> 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为王后。</P><P> 八月,汉水暴涨,于禁被关羽打败,关羽围攻曹仁,曹操派遣徐晃去解围。</P><P> 十月,曹操自洛阳南征关羽,大军未到,徐晃已经大破关羽军,曹仁部得以解围。</P><P> [公元220年] (建安二十五年)</P><P> 正月,曹操回到洛阳,孙权袭杀关羽,献关羽首级给曹操。</P><P>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去世,寿六十六岁,谥武王。</P><P> 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葬在高陵。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们再把曹操和别的势力比较一下。刘备从小就是野心勃勃,连村里的大树还想当作皇帝的车盖,他这个皇亲真假也很难说,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降汉不降曹”,降汉,那就是说原来是刘备在和汉朝对立,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里看得出,刘备才是汉贼。前面我说的都是正史,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即使罗贯中再巧言令色,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三、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怎样应用?
在刑事诉讼中,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引领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以切实有效地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倡导社会关系修复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公序良俗原则在刑事案件中的体现,以维护公共利益,发扬善良风俗,弘扬社会公德,从而保障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我国运用公序良俗原则处理民事纠纷由来已久,1986年《民法通则》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词语载入法条。2017年《民法总则》首次明确公序良俗原则。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扩展资料: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废除了人民检察院原来曾长期拥有的以免予起诉为名义的定罪权,使定罪权由法院专门行使;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一律称为“犯罪嫌疑人”,而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则改称为“被告人”。
检察机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合议庭经过开庭审理,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四、三国演义里的人名的读音(全部)
三国演义里的人名的读音:
逢pang(庞)。逄字转写。袁绍有谋士逢纪。夏有逄蒙、关龙逄。
应yīng(英)。应邵、应瑒、应璩都以文学著名。
句gōu(沟)。句安,司马懿使其行反间于蜀而孔明被诏回。
区ōu(欧)。区星,反贼,被孙坚讨平。
毋guan(灌)丘。毋丘俭因司马师废曹芳而起兵。
妫guī(规)。妫览,杀死孙翊的叛将。
爨cuan(窜)。西南少数民族姓氏,蜀汉有爨习。
麴qū(趋)。麴义,袁绍大将。
沮jǔ(举)。沮授,袁绍谋士。
眭suī(虽)。眭固为张杨部将,眭元进为淳于琼偏将。
种chong(崇)。种辑,参与董承衣袋诏计划。北宋有大将种师道。
容易读错的外国地名人名。
大宛yuān(冤)。产汗血马的西域国度。
月rou(肉)氏zhī(知)。西域大国。
鲜卑bi(必)。鲜卑本意为胡人皮带上金属钩,管仲曾射。
丁令ling(龄)。亦作丁零。汉初匈奴灭东胡改为丁令。
龟qīu(丘)兹ci(词)。文化品味很高的西域国家。
高句gōu(沟)丽li(离)。丽一作骊。三国时属魏地,乐浪郡治所。
蹋顿du(读)。辽西乌丸单于,被张辽阵斩。
俄e(饿)何。羌族将领。演义中将其与另一将烧戈合为一名。
卑bi(必)弥呼。倭女王。
於wū(乌)夫罗。匈奴人。汉末入中原为流寇。
容易读错的中国人名。
刘禅shan(擅)。禅(chan)专指佛教事物,译自梵文dhyāna。
张嶷ni(逆)。《诗》赞后稷“克岐克嶷”,聪明意。
周处chǔ(楚)。断发周鲂之子,除三害者。字子隐。
马日mi(密)磾dī(低)。马融侄,汉末重臣。
袁隗kui(魁)。袁绍叔,被董卓抄杀。
何曾zēng(增)。曹操假子,傅粉郎君。另有曹睿国舅毛曾。
孙观guan(贯)。泰山寇,为吕布羽翼。后降曹,官至青州刺史。
乐綝chēn(嗔)。乐进子,被诸葛诞所杀。另吴有孙綝。
秦宓mi(密)。蜀汉学士。另俗谓甄后名宓fu(浮)
王浚jun(俊)。沿江伐吴者。浚即浚。另吴有潘浚。
范强qiang(强)。刺杀张飞者。强不应作疆。
黄射yi(义)。黄祖子。敬慕祢衡而救之不及。
张顗yǐ(乙)。河北降将。与马延焦孟不离。
华核he(核)。吴臣,为孙皓中书丞。
的di(地)卢。的,靶心。卢,头颅。妨主本庾信事,越溪公孙述事。
补充:董旻、何旻,mín,二声,形声,从日,文声。本义:秋天。(一直念“叟”的。)
傅嘏,gǔ,三声,意:福,如“锡尔纯嘏,子孙甚湛。”――《诗·小雅·宾之初筵》。
傅肜,róng,二声。(一直念“同”的。)
韩暹,xiān,一声。“暹罗”,就是古代泰国。(一直念“孽”的。)
韩矍:jué,二声,精神矍铄。
李傕,jué,二声。(不是“催”吗。)
泠苞,líng,二声 (一直念“冷”的。)
李歆、孙歆,华歆:xīn,一声
刘谌、荀谌,chén,二声,相信,“谌,诚谛也。”――《说文》。 (一直念“湛”的。)
潘浚、王浚、周浚,两个读音jùn,和xùn,人名时都读jùn。(一直念“瑞”的。)
桥蕤,ruí,二声,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一直念“毛”的。)
全怿,yì,四声,悦也,乐也。
邵悌、张悌,tì,四声。 (一直念“弟”的。)
王粲、吾粲,càn,四声 。(一直念“杰”的。)
王昶,chǎng,三声。(一直念“闯”的。)
辛毗,pí,二声。(一直念“呲”的。)
荀顗,yǐ,三声,安静,多用于人名。(一直念“凯”的。)
羊祜,hù,四声。(一直念“枯”的。)
杨祚,zuò,四声。(一直念“炸”的。)
杨阜,fù,四声,阜新,地名。
笮融,zé二声,或者zuo二声,做姓氏应该念 ze。(一直念“榨”的。。。)
蔡邕:yōng ,一声。(一直念“邑”的。)
蔡琰:yǎn, 三声。另崔琰。
张闿:kǎi,四声。
王垕:hòu,四声,就是那个被曹操剁掉的可怜粮官。(一直念“屋”的。)
马谡:sù,四声。
夏侯茂:茂,máo,二声。
步骘:骘,zhì,四声。(一直念“揪”的。)
阚泽:阚,kàn, 四声。
彭羕:羕,yàng, 四声。
蒯良:蒯,kuǎi,第三声。
韩胤:胤,yìn , 四声。
张纮:纮,hóng,二声。
陈珪:珪,guī,一声。
荀彧:彧,yù,四声,趣味高雅的意思。(一直念“或”。)
皇甫郦:甫,fǔ,三声;郦,Lì,四声。(就是念“普”的。)
郭汜:汜,sì,四声,汜水关。
士燮:燮,xiè,四声,也可以写成爕。
嵇康:嵇,jí,二声,竹林七贤。
孔伷:zhou,四声,通“胄”,还有司马伷。(一直念“由”的。)
刘璝:guī, 一声,古同“瑰”。
毋丘俭,guàn,四声,不是“毋”『wú,四声』。(一直念“母”的。)
麴义:麴,qū,一声。连字典里都说“麴义”。(一直念“拘”的。)
袁燿:燿,yào,同“耀” 。
夏侯敦:敦,dūn,一声。
车胄:zhòu,四声。(一直念“胃”的。)
朱儁: jùn,四声,通“俊” 。(一直念“捐”的。)
许褚:chǔ,三声,这个字还有zhe(三声),zhu(三声),不过三国里叫chǔ。
诸葛瑾:jǐn,三声,诸葛亮的哥哥。
管辂:lù,四声。(原来一直读ge,汗颜!)
傅巽:xùn,四声。(一直念“撰”的。)
贾诩:xǔ,三声,“自诩”,吹牛。
全琮:cóng,二声,还有刘琮,刘表的小儿子。(一直念“宗”的。)
何晏:yàn,四声,多做姓。
刘晔:yè,四声。(别再念hua了)
费祎:yī,一声。(别wei了)
戏志才:xì,四声,同“戏”。
郤正:xì,四声,通“隙”(一直念“却”的。)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36e1sX6qUAJAPyU4xyrTA
以上就是关于孔伷怎么念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宁波一二三国际影视(宁波一二三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是传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