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简介)

    发布时间:2023-04-01 20:44:01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72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简介)

    一、简述杭州历史``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

    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

    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

    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

    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

    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

    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 *** 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

    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

    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

    (4)南宋时的京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

    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

    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

    绍兴八年(1138)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

    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

    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

    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

    到咸淳年间(1265-1274),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几个县)。

    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

    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

    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茸,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临安府学及钱塘、仁和两县学的学生近千人。

    这里书铺林立,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良。

    当时的绘画艺术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画院题名的。

    (5)浙江省的省会

    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

    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等州县皆属杭州路。

    因遭战乱,杭州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渐被泥土淤塞。

    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

    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大有作用。

    所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

    清代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

    杭州府治均在钱塘、仁和,属县未变。

    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杨孟瑛继唐白居易、宋苏东坡后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荡3480余亩,将苏堤增高、加宽,修建振鹜亭(即今湖心亭),砌筑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复了“湖上春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荫浓”的动人景色。

    至万历年间(1573-1620),杭州又呈现出四方客商云集,游人纷至沓来的繁荣局面。

    (6)废府设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

    城墙周围十里,南至今开元路,北靠法院路,东临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滨公园,并辟有六座城门,总占地1436亩,成为杭州的“城中城”(民国初年拆除)。

    雍正二年(1724)、嘉庆五年(1800),浙江总督李卫、巡抚阮元先后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数尺。

    杭州人口续有增加。

    光绪九年(1883),杭州有62万余人。

    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本租界。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杭州的近代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

    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

    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

    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旧属诸县直属于省。

    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市区分为八个区。

    这时杭州已有少数近代工业,如在1897年创办的通益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前身),规模较大;其后又陆继兴办起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行业也逐步采用机械传动。

    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竣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条件收回拱宸桥日租界。

    (7)从新生走向繁荣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国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困难重重,西湖的不少景点,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经废圮。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获得新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

    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

    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

    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

    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

    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二、杭州历史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已有8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杭州最初的名称为“禹杭”,曾用名有“余杭”、“钱唐”、“钱塘”、“临安”等,历史上先后在五代吴越国和南宋时期成为都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元代初年,来过杭州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杭州为“世界上最为美丽华贵的天城”。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杭州的民俗风情,与杭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积淀和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一项项颇具生动性、独特性、参与性的新鲜有趣的民俗活动和地方风情的表演和展现,令人惊奇、感动而难以忘怀。

    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发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显示出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圣地。

    茶文化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於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裏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明《西湖游览志》称:“老龙井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未若龙井茶之清馥隽永也。”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

    丝绸文化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而今杭州的丝绸更有着巨大吸引力,“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特别是坐落于下城区西健康路上的杭州中国丝绸城,为全国最大的丝绸专业。且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在汉代,已通过举世闻名“丝绸之路”远销国外。现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种。层次丰富的粉墙黛瓦、古朴淡雅的民居、清新素雅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城市家具与各类时尚丝绸精品完美融为一体,既具有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显出江南婉约之风、丝绸柔性之美和绚丽多彩的都市商业氛围。

    早在5000年前,杭州地区已有丝绸存在,出土于良渚文化遗址中的一块灰褐颜色、薄如蝉翼的丝织品,足以证明杭州是中国最古老的丝绸出产地之一。

    宗教文化

    杭州自古有“东南佛国”之称,最早的佛寺出现在东晋初年,道教遗迹更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佛寺、道观加上大量民间俗神祠庙,以及始于南宋并在元代以后形成规模的伊斯兰教的传播,为杭州历史文化充实了内涵,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情趣。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高僧慧理在西湖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创建了灵隐寺,成为揭开西湖佛教景观史第一页的开山之祖。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很快,西湖孤山、玉泉等地出现了更多的寺庙。到隋朝,灵隐附近新辟了上天竺寺和中天竺寺。到唐朝,西湖上的佛寺更加兴盛。建寺造塔,凿岩造像,客观上美化了西湖,为杭州带来了中世纪的佛教文明,西湖不再仅仅以湖光山色著称,还具有了闪耀着人的智慧与创造的人文内涵。

    除佛寺盛景外,杭州还曾有过为数可观的道教宫观和民间俗神祠庙。在南宋前期道教宫观之盛一度超过佛寺,而民间俗神祠庙自南宋以后一直在杭州城区特别是西湖山水之间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尤以吴山一带最为集中。

    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国都,出现了为数可观的来自海外各国的大批使节和商人,其中有许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

    运河文化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及其他局部地区的小运河未计在内),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的时间早二千多年。

    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说

    西湖民间文学向来以西湖山水、名胜古迹为背景,其体裁包括故事、歌谣、谚语、谜语。其最大特色是与山明水秀、风光绮丽的西湖自然环境融汇在一起,如故事《明珠》、《西湖女神》等;又如汹涌澎湃的钱江潮,诞生出《文潮与武潮》、《六和镇江》、《钱王射潮》等神话;断桥、雷峰塔,演绎出由《断桥相会》、《镇压雷峰》等片断组成的《白蛇传》故事;凤凰山,为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杭州求学”、“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提供了景色绮丽的场景;龙井有“乌龙传说”;虎跑有“两虎跑泉故事”。另外,民间世代相传还有不少有关民族英雄、清官廉吏、文士靓女的传说故事,如《精忠报国》、《张煌言写正气歌》、《白公堤》、《苏堤六吊桥》等。民间故事还与杭州工艺特产、风俗民情相结合,使“西湖醋鱼”、“杭州织锦”、“张小泉剪刀”等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三、问一下谁知道过去的杭州城的真实故事历史?

    杭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创造了璀璨的良渚文化。

    唐宋时期,杭州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特别是诗词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曾先后任职杭州,写下大量吟咏西湖山水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留传至今。

    吴越国时,杭州文化建设上以造像艺术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烟霞洞内的十六罗汉和慈云岭南坡石壁上的7尊造像,雕刻精美,尤为著名。其风格上袭唐代,下启宋代,具有鲜明的江南特点。飞来峰造像也在杭州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宋室南渡,汴梁等地的艺人云集杭州等地,大大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南宋杭州的绘画艺术,名家辈出,高手如云。成立于绍兴年间的南宋画院,集北宋南渡画家和江南绘画高手于一堂,宫廷绘画空前发展,造就了大批多才多艺的绘画人才,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南宋150年的历史中,有姓名可考的画院画家近120人,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号称南宋四大家。

    南宋时期,杭州刻书业也十分繁荣,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刻书和出版业的中心。城区鼓楼至众安桥一带是书坊集中之地,亦是出版发行的主要场所。其时有国子监刻书,刻印精美,为全国之冠,曾刻有《周易传》、《十三经》、《史记》等十七史,计1662卷。宋元间,中国戏曲两大体系的北曲和南曲先后在杭州得到发展,有杂剧、院本、唱赚、诸宫调、傀儡、影戏等,可谓百戏杂陈。专业性演出场所——瓦舍勾栏的大量出现,说明杭州戏剧演出的兴盛。

    元代,杭州继大都(北京)之后,成为全国杂剧盛行的又一个中心。元代至明初,杭州涌现了一大批杂剧作家和优秀演员。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所作杂剧18种,以《倩女离魂》最有影响。曾任杭州路总管的杨梓,所作《霍光鬼谏》等3种均有传本。元曲大家关汉卿一度来杭,与杭州的书会才人广泛接触,进一步推动了南戏的发展。自温州传入的南戏,在杭州盛行二百余年,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历时三年画成一幅二丈四尺长的《富春山居图》长卷,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明清时期,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传奇剧盛行,杭州人洪升所作《长生殿》与《牡丹亭》、《桃花扇》齐名。杭州还出现在宋代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包括长篇章回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放异彩。明清杭州藏书业甚为发达,至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藏书家层出不穷。赵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的小山堂,藏书数万卷,其中多精品,人称“谷林小山堂图籍埒于秘省”。瓶花斋主吴焯,所藏之书宋、辽、金、元、明五代齐全。杭州八千卷楼主丁丙是清代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藏书总数达二十万卷。杭州文澜阁是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现藏有《四库全书》3461种,36,917册。这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均发生在杭州,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末,杭州城市人口增多,小市民阶层崛起,为杭州民族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地方戏曲遍地开花,杭州成为古运河畔戏曲流布、会集的中心。拱宸桥一带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畸形发展,继天仙茶园之后,又修建了荣华、阳春等茶园。这些茶园大多演出京剧,汪桂芳、谭鑫培、周信芳、盖叫天等京剧名伶均曾在此演出。由于各剧种的彼此竞赛,相互交流,使杭州本地剧种也得以博采众长,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民国12年(1923年),杭州的宣卷爱好者组织民乐社,排演西湖民间故事剧,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遂定为“武林班”,是为杭剧之雏形。到22年前后,杭州已有民乐社、同乐社、同民社等14个杭剧班社。

    杭州的滑稽戏,初为说唱“小热昏”,逐渐发展成化妆表演,称为“独脚戏”;后受文明戏影响,形成滑稽戏,进上海后又有很大发展。越剧源于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调。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落地唱书艺人在杭州辖县於潜乐平乡、余杭陈家庄率先登上舞台,以后在杭州及辖县广为流传。30年代,杭州成为女子越剧大本营。著名越剧演员姚水娟、袁雪芬、筱丹桂、徐玉兰、张桂凤等都曾在杭州登台演戏,并陆续从杭州进入上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将杭州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杭州。杭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开始吸收外来的东西,在中西文化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步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留日中国学生组成的新剧团体春柳社先期回国的部分成员,组成春阳社、进化团来杭州演出,传播新剧的种子。民国6年(1917年),樊迪民组建杭州迪声新剧团,为杭州最早的话剧团体。五四运动以后,杭州话剧有了新的发展。17年,由田汉率领的南国社到杭州,在湖滨体育场连演5天。田汉还在杭州创作和首演《湖上的悲剧》。18年,由洪深率领的上海复旦剧社来杭州演出。这些都对杭州话剧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抗战初期,一批爱国青年纷纷组织话剧社团,宣传抗日救亡,播撒革命种子。

    电影艺术传入杭州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年五月,拱宸桥阳春茶园公开放映“西洋电光影戏”。以后,基督教和青年会的外国传教士,也经常在杭州等地放映电影。沪杭铁路通车以后,杭州商人在城站旅馆楼顶搭棚,开设楼外楼茶园(游艺场),放映电影。民国10—26年,杭州设有大世界电影场、杭州影戏院、东方大戏院、西湖大礼堂电影院、联华大戏院等5处固定放映场所。30年代,杭州联华大戏院接连放映左翼进步影片《大路》、《桃李劫》、《渔光曲》以及苏联影片《夏伯阳》等,对唤醒民众,激励抗日意志起了重要作用。

    西洋艺术开始影响我国美术领域。五四运动前,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教授绘画、音乐,开西洋艺术传入中国之先河。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元培倡导下,杭州成立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院,提出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办学宗旨。该院首任院长林风眠开创把中国画中的笔力线条,与西洋画中的色块、色调两种不同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他画的风景、静物、动物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曾在该校执教的教师黄宾虹、潘天寿、刘开渠、李可染、常书鸿、倪贻德、吴大羽、关良、李超士、蔡仪等,都是全国美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大家。

    五四运动后杭州发生的文学革命,不论文学理论或创作实践,都突出民主、科学的内容和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现代文学家。鲁迅、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曾在杭州工作或创作。开印学史上一代先河的西泠印社,汇集了一大批在全国最负盛名的印学家和金石书画鉴赏、收藏家,把我国的印学和书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杭州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获得全面发展。虽然也曾有过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文化艺术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的文化艺术事业迅速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文学创作得到较大的发展。50年代,各种文艺报刊纷纷创办,浙江日报的《副刊》、杭州日报的《初阳》、浙江省文联的《东海》、杭州市文联的《西湖》,先后问世。80年代,大型文学刊物《江南》诞生。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杭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杭州市作家协会)先后成立。在省、市作协的推动下,涌现出大批文学创作人才,有的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学创作进入新的时期,许多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不断繁荣。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赴京演出经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1958年,杭州越剧团带着《关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节目进京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和群众的欢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0年,昌化越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杨立贝》在杭公演,3年中演出450多场,观众数十万人次。到1966年,全市共有11个剧种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3个;有省和市属艺术学校各一所,同时建立戏曲剧目整理小组,涌现一批优秀的剧作和剧作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迅速改变演员青黄不接的状况,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在杭州举行。不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建立。此后,“小百花”在浙江、杭州到处开放,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桐庐越剧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绣花女传奇》、《桐花泪》先后拍摄成越剧戏曲片;富阳越剧团晋京演出《金殿拒婚》。杭州歌舞团、杭州杂技团多次赴欧、美、日本以及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演出。一大批青年演员在全国和省内得奖。

    电影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58年成立杭州市电影公司,各县相继成立电影管理站,后又改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到1985年止,市区有专业电影院、影剧院、会堂共21个放映场所,对内对外电影俱乐部82个;杭州市所属7县先后建起县城、集镇、农村电影院208个,农村放映队440个,个体电影放映队16个,形成遍及城乡的不同层次的放映网络,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至1985年,全市有市级群众文化机构4个,城区、县文化馆13个,城区街道文化站30个,农村乡镇文化站395个,乡镇文化中心71个,工矿俱乐部2647个。这些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适应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的群众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的公共图书馆原来只有浙江省立图书馆一家。1958年杭州图书馆成立。 1982年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单独建制。至1985年底,杭州共有省、市及各县图书馆10家,以及众多的文化馆(站)图书室,党政机关、科研文化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图书室或资料室。

    美术事业日益繁荣。浙江省、杭州市先后成立美术家协会,举办名家书画展览,书画活动频繁。1980年1月西湖画会成立,9月潘天寿纪念馆在画家故居落成。1983年浙江画院在杭州成立,1985年杭州画院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杭州美术事业的发展。

    工艺美术在濒临绝境中得到新生。1960年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9月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开设石雕、木雕、竹编、刺绣四个专业,培养了一批民间工艺美术人才。1979年4月,在北京举办杭州工艺美术展览,展出作品 1384件。1983年6月,老艺人朱念慈的扇面书法《唐人绝句一千首》在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一等奖,由国家永久收藏。

    综观杭州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历史悠久,自良渚文化起,经春秋末期的吴越文化、秦汉后的六朝文化、唐及五代吴越国文化、宋元明清文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历数千年而传承不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洋溢着江南水乡的秀美,无论是戏曲、绘画、小说、诗歌,还是工艺美术、古籍出版,无不突现出可与西湖山色相媲美的意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书画家、作家、艺术家、藏书家层出不穷。这些都成为杭州作为文化之邦的深刻内涵,使杭州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杭州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雷峰塔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

    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2、苏堤

    苏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元史》记载,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

    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

    3、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是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

    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

    其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

    遗存的茎枝类草药传说中是商初重臣尹伊发明的药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 重要价值。

    4、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5、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国建筑文化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和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峰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堤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杭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是谁)

    杭州月薪5万属于什么水平的(杭州月薪5万属于什么水平的工作)

    杭州有几个植物园(杭州有几个植物园景点)

    悬疑片排行榜(2022年悬疑片排行榜)

    旅游景观设计师的前景分析(旅游景观设计师的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