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的历史变迁(杭州的历史变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01 16:51:2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86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的历史变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的历史变迁(杭州的历史变迁有哪些)

    一、杭州城市变迁

    “双城记”演绎杭州城市化变迁路径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回顾和触摸杭州城市化进程的脉络时,不能不提及当年的蒋村商住区———亦即今日的城西住宅区。

    15年前,城西还是一片遍布柿树林和芦苇塘的湿地,一些非国有房产商开始了住宅开发的尝试。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蒋村商住区”;1996年,随着康乐新村、丹桂公寓、金都花园、南都花园、湖畔花园等第一代商品房陆续建成并逐渐形成居住氛围,城西大型住宅区的雏形初现;2000年后,人们已然将杭州城西毫无疑问地看做一个高档住宅聚集的成熟板块。

    短短10年的开发过程,城西从荒芜到繁盛,将杭州中心边界迅速扩大到西溪湿地边。这是一个城市蔓延的奇迹。

    如今,随着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沃尔玛、天目山路延伸段、文一西路延伸段、文二西路延伸段等重点工程的实质性进展,杭州城西的触角已经被进一步放大至包括五常、闲林等杭州西边与城市关系最紧密区域的“大城西”。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块神奇区域走过的足迹,通过对桂花城和翡翠城两只麻雀的解剖,会发现,依托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与合理的城市功能配置,大城西的发展将摆脱原来以住宅为导向的商住发展,转而形成城市集群效应和城郊模块化发展的新城市规划布局。

    从城西到新城西,从蒋村到西溪,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大城西即将崛起。

    蒋村模式:杭州商品房标本

    杭州人现在所说的“城西”,一般指的就是蒋村商住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在4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发的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区,聚集了超过15万的居住人口,成为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区。

    城西房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当时其地块尚属余杭,在杭州市政规划中并没有与之相关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甚至没有标准的城市道路。

    随后的几年时间中,绿城、南都、金都、证大等开发商入驻开发,尽管面临1994-1997年宏观调控的不利局势,但以绿城的楼盘为代表、品质明显高于市中心的住宅产品,依然首次明晰了更加注重建筑、环境与配套的居住理念。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后,公积金、货币分房等一系列房改政策相继出台,长达8年持续繁荣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就此启动。而当时唯一能够给杭州提供大量住宅供应的,就是当时的蒋村———今天的城西。以桂花城为代表的高档住宅小区,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同和高度评价,随后在陆续四十多家开发商的竞逐下,城西渐成杭州房地产开发的主流热点区域,多家品牌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城西形象全面提升。

    以住宅为先导,带动交通、商业、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大步发展,是蒋村商住区板块较早出现的城市发展定律。这种自然形成的“店多隆市”模式,尽管现在看存在着很大缺陷,但后期城市规划意识的跟进,相对弥补了城市中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西城广场、华联超市、建材市场、社区步行街等陆续出现,使得城西日渐成熟,并成为杭州最大的高档居住板块。

    作为杭州商品房开发的发源地,城西蒋村商住区既有许多优于市中心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憾。各个开发商“各自为政”开发的楼盘,从个体上说,无论规划、景观,还是建筑、配套都做得不错;但从城市发展规划角度看,其崛起是基于一种自发的主动开发意识,即“先开发后配套”,缺乏城市整体规划,也缺乏整体性的城市脉络。

    正因为有政府此后的大力介入,在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修正、补充和调整,同时引进了浙大紫金港校区、仓前高校园区等人文资源,蒋村商住区才得以有今天的欣欣向荣,居住、商业、经济氛围日益浓厚和谐。

    大城西:构筑和谐人居生态城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新都市格局。其中,从城西到大城西,是一次生态人居、和谐人居的积极探索。

    如果说蒋村商住区是以开发在先、配套在后形成的“葡萄效应”,那么,目前的大城西则是有规划、有秩序、有节奏的以社区开发模式为主的“模块效应”。

    不同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蒋村商住区,大城西的规划建设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既定蓝图有序进行的,配套建设也是同步展开的。其起点之高远非当年可比,进入的开发商也更加富有经验,是一次在统一“指挥棒”下演出的大合唱。完全可以预见,基于城西往西的城市自然蔓延快速过程,加之主动郊区化的都市发展格局,一个新的大城西将在西溪湿地上形成,其前景远胜于当年的蒋村商住区,有望成为杭城又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精品居住区。

    大城西包括五常开发区、闲林镇等与杭州城市关系比较紧密的区域。根据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加之近年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城西与城市之间无论空间还是经济上的联系都日益紧密。依托良好生态湿地环境魅力缓冲区的优势,将成为杭州乃至全国人居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

    大城西定位于生态城市的理想与生态型的土地使用规划,以湿地保护区为核心建设新城,依托绕城高速公路,同时利用浙江大学名校效应,开辟高教园区,形成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杭州西部高等教育区。其中,西进城市发展轴以旅游度假形成城市发展副中心区;北片依托自然及大型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建设一条由山丘、平原、坡地、水域等构成的绿色轴线与一片高科技工业园区;南片依托杭昱公路,形成南部中高档住宅区;中部中心区依托仓前、闲林、老余杭交界处,形成城市发展核心区。通过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商业、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一个东科技、西居住、北产业的和谐生态人居格局已经浮出水面。

    从小区到社区:升级版的城市居住区

    杭州人多有城西情结。这种情结,源自被其所营造的街道、高档小区、文化氛围、商业气息等所吸引。

    提及城西,我们不能不提到绿城集团。从丹桂、月桂、金桂、银桂、兰桂到桂花城、紫桂花园,这个起步于杭州城西并逐步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开发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房产神话。

    在蒋村商住区高档住宅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绿城的桂花城。这个小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起到了房产品标本作用。即使是在近10年后的今天,桂花城依然让业内和市场赞赏不已。当年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起价,如今在二手房市场已高达万元,成为杭州城西住宅中涨幅最大、升值比例最高的高增值房产品。

    以桂花城为代表,蒋村商住区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居住、休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居住区。而城市的升级意味着版图的放大,也意味着市中心的多元化。随着西溪文化保护区的正式启动,以西溪、留下、闲林、五常等为核心的大城西,日益“显山露水”。

    2006年,随着绿城、华立、金都、金成、大华等品牌房地产商的进驻开发,大城西被定位为一个和谐生态居住示范区。

    其中的翡翠城,是绿城进军该区域、以社区为开发模式的首个大盘,也是大城西时代的地标性品牌社区代表。其开发姿态,首先在理念上就已经超越了传统居住区的概念。

    凭借1400余亩规模的开发用地和良好的湿地资源,翡翠城以科学人性的尺度,合理配置多功能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和邻里交流的共享性场所,强调居住者对生活、休闲、商业、娱乐、运动、教育、交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意识,开发者希望通过这种集约化的有序交融,构建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形态,为居住者、为这座城市提供一种更为先进、科学的居住模式。

    从翡翠城的社区开发模式可以看出,高档社区对城市进化的多界面整合富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它在社区开发中,融合了居住者对一个城市生活的最基本诉求,并注重各种生活功能的综合和均衡,从而强调一个优越于常规小区的居住环境。

    两座城:两种城市进化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杭州的“蒋村现象”,创下了杭州郊区住宅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城西时代创造了传统城市发展的“渗透模式”,同时也对杭州城市扩张作出了贡献。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杭州房地产发展的示范区。

    “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在传统城市发展理论引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老城区通过接壤的郊区,将城市住宅“步步为营”地向外渗透。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中小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城市规模,并在市民接受度上迅速摆脱心理瓶颈。

    桂花城,在这种模式下起到了一个从近郊向城市中心转变的领军作用。其意义在于,通过舒缓而典雅的低密度建筑,东方传统居住情结的园林艺术,注重邻里文化交融的组团庭院,反映城市艺术的中心花园,以及外廊包围适度规模的商业街等特性,将小区和可预见的城市发展规模紧紧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城市发展来满足小区的大部分外围生活需求,如上学、大商业、医疗等需求。

    然而,“摊大饼”模式在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带来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减缓、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今天,大城西的都市规划依据,本质上是城市的自然蔓延过程。“摊大饼”的模式因此不能进一步向留下、闲林、仓前扩张。

    一个城市的主动郊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超前的人居意识与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组团式、松散集聚式的大杭州人居格局下,大城西的规划则以“集约模块化”为基本要素。适度的城市距离、具有城市发展基础的区域为大都市组团细胞。

    翡翠城的出现,是一次社区开发模式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它不仅在建筑规划、建筑多元化、居住空间上有合理的前瞻性改良,而且更注重一个社区所提供的特有文化集成。这种社区文化,主要反映在可步行距离内实现的共享空间上,小到抬高的围合组团庭院,中到密林与草地构成的中心花园和丰富的中心会所,大到社区广场、街区、城市绿带。

    社区与小区的最大区别,在于适度规模上能更有效、更丰富地集约资源配置。翡翠城独立设置了大型社区商业中心,聘请国际一流公司美国DDG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将高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大型超市、体育中心集合在一条丰富的商业街区中,同时融入风情各异的咖啡吧、茶吧、鲜花店、书店等休闲业态,并在此基础上,为业主提供绿城幼儿园、绿城医院等基本生活配套。其周边,2008年将建成的西溪沃尔玛距此仅2000米,生活半径中的医院、银行、中小学等城市配套也都将逐渐成形,一个超大规模社区将在大城西诞生。

    从桂花城到翡翠城,从蒋村商住区到大城西,杭州城市化进程就这样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并深刻影响着每位置身其中者的生活。

    二、杭州西湖的历史

    历史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淹废。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

    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

    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宋仁守时代(1023——1063)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

    后者在六井之外,添设了一处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简介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

    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等。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

    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复重建的文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艺术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

    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2、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

    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3、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三、杭州的历史大事件~急~在线等!

    秦始皇过钱唐

    【秦始皇过钱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设会稽郡,置钱唐、余杭、富春、海盐(今海宁)4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昙超首开玉泉

    【昙超首开玉泉】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僧昙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开山筑庵。清康熙时改清涟寺,俗称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钱唐。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钱唐县治由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左右,是为最早的杭州城。

    隋开凿江南运河

    【隋开凿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杨广凿通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杭州,800余里。自此与江北运河相接。明清时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称"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江南运河向为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桥为大运河水运的起讫点。

    唐改钱唐为钱塘

    【唐改钱唐为钱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为避国讳,4年后将钱唐改为钱塘。

    首创九里松

    【首创九里松】唐开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桥至灵隐植松九里。"九里云松"后为"钱塘八景"之一。

    李泌开六井

    【李泌开六井】唐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开相国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龟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决居民饮咸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职期间,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并重修六井。离任时留诗:"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又因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他,将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黄巢军入杭州

    【黄巢军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黄巢于九月攻陷广州后,十一月率20万人从江西进入浙江,掠余杭,入杭州,旋即离去。

    钱癠筑罗城

    【钱癠筑罗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钱癠为镇海军节度使,雄踞杭州,发民夫20万及十三都军士,自凤凰山筑罗城,周长35公里,建有10座城门,3座水城门。

    钱氏筑捍海塘

    【钱氏筑捍海塘】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缴自月轮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门沿钱江筑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长二三十公里,世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桥时,挖至路面下5~11米深处,发现"钱氏捍海塘"遗迹,经考古发掘,柱长约6米,直径约13~39厘米,柱后为装满石块的竹笼,竹篾编织痕迹十分清晰,其后夯土,最后一排为木柱与竹编)。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专门浚治西湖。

    钱元?慈云岭造像

    【钱元?慈云岭造像】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吴越国王钱元在西湖慈云岭南坡资延寺右摩崖造弥勒、观音、势至佛龛和"唐僧取经"石龛。

    钱弘?创建灵峰寺

    【钱弘?创建灵峰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至三年(944~946),吴越国王钱弘?为伏虎禅师在灵峰建鹫峰禅院。宋时改灵峰禅寺。为西湖探梅胜地之一。

    吴延爽建保?塔

    【吴延爽建保?塔】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国王钱弘?被赵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吴延爽为祝福钱弘?进京平安,特在西湖宝石山建塔,称为保?塔。现塔为1933年重建。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国王钱弘? 在钱塘江边月轮山建六和塔,并建开化寺。北宋开宝八年(975),钱弘?为庆贺王妃黄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黄妃塔,俗称雷峰塔,内藏《宝箧印经》8.4万卷。"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毁。1983年5月国务院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批复重建。

    苏东坡两次守杭

    【苏东坡两次守杭】北宋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诗人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贬为杭州太守,见西湖淤塞荒芜几占面积之半,积葑约100公顷。干涸时,几至龟裂。次年上《乞开西湖》状。4月28日开工,用工20万,半年完工。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桃柳芙蓉,人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为"西湖十景"之一。开浚茅山、盐桥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离任时,百姓含泪送别,杭城家家有他的画像,饮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腊破杭城

    【方腊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起义,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寿昌、分水、桐庐等县,又分兵两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腊之妹方百花血战涌金门,破杭城,东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现凤凰山巅有"百花点将台"遗迹。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自安吉进杭州,钱塘县令朱跸大战金兵于葛岭,后战死天竺。尉曹金胜、祝威亦战死松木场。赵构逃越州、明州、定海、台州到温州。次年二月,完颜宗弼退出杭荩 莼鸱俪侨 铡*?

    岳飞被害

    【岳飞被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岳飞于大理寺风波亭(现浙江医科大学内)。其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遇害。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筑凤凰山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开封、康王赵构逃到杭州,至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间,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以"堂"、"阁"、"斋"、"楼"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台20余座。杭州内外建行宫37处和御花园17处。

    慧开创黄龙洞

    【慧开创黄龙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开自江西隆兴黄龙山来杭,在黄龙洞建护国仁王禅寺。为黄龙洞首创寺院。旧"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黄龙积翠"。今"黄龙吐翠"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凤凰寺于杭州羊坝头(现中山中路),为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进杭

    【元兵进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颜进攻杭州。2月,元兵进驻钱塘江沙滩。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宫失火

    【南宋故宫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为杭州。是年,南宋皇宫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烧殆尽。

    马可.波罗游杭州

    【马可.波罗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处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扬州徙杭州,改称江浙行中书省,马可.波罗为枢密副使,在任3年,时时采风问俗。1294年返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盛称杭州是"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东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闾舍焚荡其半,总计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5755间,10797户38116人受灾,烧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烧毁民舍4万余间,火灾之甚前所未有,数百年浩繁之地,日渐凋敝。

    红巾军进杭

    【红巾军进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徐寿辉将项普略攻取杭州,于7月10日破昱岭关,自余杭占领杭州。26日退出。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割据浙西五郡,举反元义旗。废九曲城,重建杭州城,并发民夫20万沿城开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阔约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围城3月有余,各路粮道不通,一城之人饿死十之六七。军退,又大半死于病疫。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明永乐三年(1405),广东海南人周新调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狱疑案,免征灾税,善政甚多,杭人称"冷面寒铁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纪念他,称之为"城隍",在吴山建城隍庙祭祀。

    于谦归葬西湖

    【于谦归葬西湖】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以于谦(杭州人)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于谦被加以"意欲"谋逆罪杀害,是年60岁。明天顺三年(1459)葬于谦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明成化元年(1465)于谦冤案昭雪,恢复官位名誉,谥"肃愍"、"忠肃"。杭人以为岳飞、于谦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气","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创办万松书院

    【创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报恩寺旧址创办万松书院。清康熙时改称敷文书院,今遗址尚存。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杨孟瑛自2月2日起兴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历时152天,计675万工日,拆毁田荡3481亩,耗银28700多两,使西湖复唐宋旧观。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长堤6里,后称杨公堤。

    湖中二岛形成

    【湖中二岛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孙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遗址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即现湖中三岛之一的"湖心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绕潭作堤,为"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钱塘县令杨万里以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外堤,构成"岛中有岛,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启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复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内建旗营

    【杭城内建旗营】清顺治五年(1648),清廷决定在杭州城内圈地建"旗营",1650年正式动工,周长约4.5公里,占地96公顷,筑墙高约6米,有城门5座。内有"亭湾骑射",为清时"钱塘十八景"之一。

    张煌言就义

    【张煌言就义】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张煌言(苍水)被俘解来杭州,农历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场就义,是年45岁。遗体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康熙题西湖十景

    【康熙题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来杭州游西湖。以后,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在西湖孤山筑行宫,疏通市内河道涌金河(浣纱河)以通龙舟。题"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从此,南宋画院祝穆、马远笔下的"西湖十景"更负盛名。

    建玉带晴虹

    【建玉带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疏金沙港,在苏堤第五桥(东浦桥)西筑堤63丈,名金沙堤,上筑三孔玉带桥,名"玉带晴虹",为清"钱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来杭

    【乾隆六次来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书院、观潮楼,阅兵;渡钱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后,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题"钱塘十八景"、"行宫八景";4次至海宁阅视海塘工程、观潮、祭海神。

    建文澜阁

    【建文澜阁】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将原康熙行宫(西湖孤山)"圣因阁"内玉兰堂藏书楼改建为"文澜阁",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并为江南三阁,各收藏《四库全书》一部。现"文澜阁"及藏书俱在,为江南三阁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历时2年。将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岛,后人称"阮公墩"。现"阮墩环碧"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则徐协办海防

    【林则徐协办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则徐被革职后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协办海防事务。是日,自广东抵杭州(富阳)。在浙江35天,协助裕谦筹谋划策。

    太平军两进杭城

    【太平军两进杭城】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围魏援赵"之计,于3月19日攻占杭城,24日退出。此为太平军第一次攻占杭州。次年,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个多月。其间,采取一系列争取知识分子政策,在经济上实施对城市贫民、手工业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经济、文化发展。退出后,清兵入城,纵兵大掠,奸淫妇女,抢夺财物,均谓取之于"贼"。抢劫之后,杭城81万人仅剩7万。

    辟拱宸桥租界

    【辟拱宸桥租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创办求是书院

    【创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启在蒲场巷普慈寺旧址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正式开学。此为杭州创办近代教育的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启在西湖金沙港办的蚕学馆开学。此为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开浙江职业教育之先河。

    创西泠印社

    【创西泠印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桥畔发起创办研究金石学术团体。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吴昌硕为社长。

    沪杭铁路入城

    【沪杭铁路入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杭城清泰门内,铁路贯城而入,拆城墙数十丈。此为杭州拆城墙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11年遵烈士生前遗愿,葬遗体于西泠桥堍(岳飞墓东),傍建"秋社"。以后墓几经迁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从西湖鸡笼山迁秋瑾遗骸于西泠桥东堍(东南)梅花屿头,重建秋瑾墓。

    鲁迅与"木瓜之役"

    【鲁迅与"木瓜之役"】清宣统元年(1909)六月,鲁迅自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市高级中学)任教。11月10日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教师反对新任监督夏震武(外号木瓜),发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辞职。这是清末轰动全省的教师风潮。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的一个晚上,孙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当时为浙江革命的秘密总机关)。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题"明禅达义"匾额。在秋社题"巾帼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来杭。

    杭州光复

    【杭州光复】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6日杭州"旗营"投降,杭州全城光复。1913年"旗营"归公。7月22日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垣,建马路,辟公园。杭州城墙、城门相继拆除建路。

    建城区马路

    【建城区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区马路,自旗营沿荐桥街至城站一段,由佑圣观沿馆驿后、城头巷至上板儿巷一段,先后动工。再计划建环湖马路,从钱塘门起环绕西湖苏堤、白堤至灵隐止。

    中共西湖会议

    【中共西湖会议】1922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国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上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决定有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意见。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更无地震。1925年2月2日《京报副刊》载文说塔倒原因"实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遗址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首建大桥

    【钱塘江首建大桥】1934年8月8日,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负责设计建造的钱江大桥开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桥长1453米。分引桥、正桥两部分,正桥16孔,下层为铁路桥,上层为公路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杭州沦陷

    【杭州沦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进入杭州,杭州沦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后达8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国民党官员纷纷溃逃,社会一片混乱。中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坏、反迁移,保卫城市建设,迎接大军解放"。全市工人开展护厂运动。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40次到杭州

    【毛泽东40次到杭州】从1953~1975年的22年间,毛泽东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在杭州写的著名诗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到杭州。在杭州期间,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后,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为0.55米,蓄水量仅300余万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见葑芜。自1951年起开始全面浚湖,历时8年,于1959年竣工。耗资454万元,共挖淤泥720.88万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米,最深处2.6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万立方米。以后由常设机构西湖水域管理处把疏浚西湖作为日常任务。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此次区划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由430平方公里扩大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

    四、杭州历史上还有过哪些名称

    历史上杭州的别称有:余杭、临江郡、钱塘、临安。

    1、余杭

    传说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2、临江郡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

    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3、钱塘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

    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

    安、于潜、唐山八县。

    4、临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

    扩展资料

    杭州,简称“杭”,是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种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杭州蚕桑、西湖龙井茶闻名全国。

    风景名胜

    1、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著称。

    2、千岛湖

    千岛湖碧波万顷,千岛竞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羡山、屏峰、梅峰、龙山、动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区的14处景点。 

    3、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钱江观潮的时间按农历计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

    4、瑶琳仙境

    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境内,距杭州80公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的历史变迁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延安路银泰百货在哪个区(杭州延安路银泰百货在哪个区域)

    杭州龙湖小区景观设计(杭州龙湖小区景观设计招标)

    杭州服装尾货批发市场在哪里(杭州服装尾货批发市场在哪里)

    快赚猫邀请码是多少(快赚猫邀请码是多少钱)

    ibm咨询与四大相比(ibm咨询与四大相比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