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方文化特色(杭州地方文化特色介绍)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市的地理位置及文化
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金华相接,西南与衢州相接,北与湖州、嘉兴两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交接.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文化:
一、诗词文学
杭州是历史文化之城,六大古都中的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盈,在历史上远离战争,所以成了文人骚客的集中地点.“忆江南,最忆是杭州”等等经典的句子,都是间接告诉我们那时候的杭州文化的样子.这些文人骚客为杭州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宣传了杭州的美景.白居易,苏轼都曾在杭州为官,为官期间为杭州西湖增添了两道美景白堤、苏堤.景和诗交融,景中有诗,诗中有景.
二、民间文学——《梁山伯与祝英台》
位列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是闻名中外的民间故事,梁祝已经被改编成了各种文艺形式,梁祝已经遍布在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而杭州就是梁祝传说的发源地,万松书院就是他们同窗读书的地方.《白蛇传》和梁祝同为我国民间四大传说,在南宋时候开始流传,并且后来传到了日本、朝鲜等等.白蛇传对历史、民俗和艺术学有了很大的贡献,白素贞等形象成为了我国艺术作品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传的故事与西湖、雷峰塔等密不可分,让杭州有了更丰厚的文化.
三、居住环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活在杭州就是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气候适宜,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气候,被这种生活熏陶下的杭州人,性格温婉,清秀的外表,还有那温柔的“吴侬软语”也是杭州人的特点.杭州物产丰富,青山碧水之间,让杭州成为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杭州的美景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
四、丝绸文化
杭州有“丝绸之府”美称,丝绸的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龄.杭州人先民早在良渚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种桑、养蚕等技艺,经过发展,后来成为了宫廷贡品,被叫做“天下之冠”.之后杭州开始向世界各地出口丝绸,“丝绸之路”开始闻名世界.
丝绸华美,富足而又和谐,这和杭州人的气质不谋而合.杭州丝绸适合做装饰来用,富丽堂皇,却又很是实用,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
杭州旅游资源丰富,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杭州山水美不胜收、风光旖旎迷人,的确称得上是“人间天堂,东南明珠”.
二、杭州的历史文化简介 杭州历史概况
1、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2、历史沿革:
(1)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钱江新城钱江新城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2)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时,吴囯、越囯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囯,后属吴囯,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囯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4)汉书地理志记载: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
三、杭州西湖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黄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氏女《岳王庙》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陈曾洛《西泠桥畔慕才亭》
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林则徐《放鹤亭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俞樾《九溪十八涧》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
诗词(节选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江南忆》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潘阆《忆余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散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白居易《冷泉亭记》
“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大见于斯泉也。”——苏轼《六一泉铭》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袁宏道《春游西湖》
“西湖尤有土产一样,名曰刺菱儿,童子以划船采取,剥而卖之。形同菱角,大如蚕豆,其味鲜美,此亦世所仅有之物也。”——范祖述《西湖探梅》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郁达夫《杭州》
“论山水的秀丽,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那山光,那水色,别有一种醉人处,叫人不能不生爱。”——徐志摩《丑西湖》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余秋雨《西湖梦》
小说
《西湖二集》,(明·周楫编纂)
《再生缘》,陈端生著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警世通言》收录
戏剧
《玉禅师》,徐渭著,取材于《西湖游览志》
《雷峰塔传奇》,蕉窗居士撰
《义妖传》(弹词),著者不明
美术
两宋时期,皇家画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而作为南宋首都之杭州,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对于近在眼前的西湖也留下了众多名作。以下列举部分名画家及其作品: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西湖山水画卷;
夏圭:《西湖柳艇图》;
李嵩:《西湖图》;
陈清波:《断桥残雪图》、《雷峰夕照图》等;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董浩:《西湖十景图》。
由于吴越国及其他各代对佛教大力尊崇,西湖周边群山中多有庙宇古刹和佛像石刻。最著名的当数飞来峰石刻群、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和天龙寺造像等。
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上,西湖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大陆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就诞生于西湖湖畔,而名画家如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陆俨少、赵无极等都在西湖边长期生活作画。位于孤山一侧的著名金石篆刻团体西泠印社也聚集了一大批兼通金石美术书法的大师级艺术家,如吴昌硕、沙孟海、王个簃、程十发、赵朴初等。
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四、杭州的习俗
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
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二.订婚正式结...
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
山七十二庙"之说.这些寺庙极为复杂.祭祀的民间神灵也众多纷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历史人物被塑造的神...
杭州的民情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是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由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它为杭州增添独特的江南风情.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说明.杭州最早人类活
动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他们有的在山上构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设适应...
西湖桂花节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与咸宁.苏州.桂林.合肥已成为我国五大桂花产区.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赏桂时节都要举办西湖桂花节."满陇桂雨"是桂花节的主要场景.这里沿途栽种着7000多株桂花.郁郁葱葱.桂
花节期间.这里200余项五颜六色的遮阳棚整整齐齐排列在道路两侧.游人在棚内树旁赏桂品茶.打牌下...
越剧
越剧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戏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县一带.现已成为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越剧擅长抒情.曲调优美.表演细腻.1949年前后.杭州有联友.蜜蜂等十多个越剧团.解放后.越剧试创男女合演.效果很好.常演
出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西厢记>.<胭脂>.<碧玉馨>.<龙凤锁>等....
三潭映月的由来
三潭映月的由来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常常闹水灾.堤岸被冲倒.稻田被淹没.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一天.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
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富阳.新登民间艺术门类很多.据1983年调查.民间舞蹈有龙灯.狮子.竹子.跳仙鹤.大头和尚等17个类别41种,民间音乐有[古亭锣鼓".[十番锣鼓"等,其他有剪纸.泥塑等.其中[跳竹马".[跳净
童".[跳仙鹤"等.整理成文字.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浙江卷)收录.1986年2月23日.富阳县...
多彩的民俗文化--龙门
多彩的民俗文化--龙门龙门古镇为中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内除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和名胜古迹外.还保留着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闹元宵每年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
落灯.历时五天.在古镇的祠堂和厅堂及古街上都挂上具有传统特色的各种花灯.每座厅堂的上方正中还挂着各...
岁时习俗
岁时习俗春节农历正月朔.俗称[年初一".今为[春节".一年之始.旧时有[履端"之说.最为重视.凌晨男子开门放火炮后.制素[斋供".至厅事酬神.点燃香烛.鸣放鞭炮.称为[拜天地".邻里相见.互道[新年恭
禧".是日茹素.不扫地.夜不张灯.初三日起早礼神.始吃除夕[烧年子"的猪头.俗称[开戒".并出门至...
杭州旅游最新地方节日大全
1)相约龙井-春茶会4月8日-5月8日举办地在龙井村.主要活动有:踏青.采茶.炒茶.茶艺茶道表演.做一天茶农活动等.2)杭州花圃[春之韵"-兰花展4-5月西湖杜鹃节4月20-5月20日举办地在满陇桂雨
公园.3)民间民俗[花朝节"5月1日-10日举办地在东方文化园.4)西湖荷花节7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地方文化特色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