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结束)

    发布时间:2023-04-01 06:45:4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260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结束)

    一、山东普通医学期刊

    滨州医学院学报

    济宁医学院学报

    泰山医学院学报

    潍坊医学院学报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

    齐鲁护理杂志

    中国医院统计

    中国辐射

    卫生预防医学论坛

    社区医学杂志

    实用医药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

    齐鲁药事

    齐鲁医学杂志

    山东中医杂志

    食品与药品

    精神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腹腔镜外科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山东医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二、英语文章投稿

    学生投稿学术类期刊杂志比较困难,但是也并非不可能。以下是可以参考的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辽宁中医杂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

    中国医药学报

    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

    山东中医杂志

    四川中医

    上海中医药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新中医

    针刺研究

    中草药

    中成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天然药物

    中国针灸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药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医杂志

    病毒学报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解剖学报

    解剖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生理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上海免疫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检验医学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综合临床医学(改名为:中国综合临床)

    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高血压杂志

    高血压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荟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临床内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防痨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祝您成功!

    三、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

    摘要: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综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表现为复杂系统损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性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受累的表现明显[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论治,可以明确SS发病的具体脏腑,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1.1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表现为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等,通过滋养肝阴,肝血盛则津液充足。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能、解剖位置及经络分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关系及女子与肝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认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而发为本病。临床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治疗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1.2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认为,SS是由于津液生成与运行输布失常所致,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础方,并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认为SS的治疗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调养,阴阳平衡的调和,气机升降的调节,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论治。

    1.3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以保证脏腑经络之气的通畅,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于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基础方,治疗SS取得良好疗效。金实[9]认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关键,宣肺布津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1.4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同时还可以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张艳等[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在治疗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根本大法,在补肾基础上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元[11]则认为,SS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津液代谢失常。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中精气,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础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三焦辨证的方式,有利于明确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根据三焦功能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认为,SS的治疗应重在滋阴护津,并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注重肺胃,中焦注重脾胃,下焦注重肝肾,同时注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高龙等[13]则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治疗上具体可根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同时要注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认为,SS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系密切,并根据这个联系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治疗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润泽。

    3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在气、血还是津液,继而判断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潘利等[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补气、调畅气机,包括宣降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仅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也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重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认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可能通过确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分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指导SS的治疗。熊静等[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失常,生成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基础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由于调护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关系。马武开等[23]收集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SS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50.99%为虚证,16.34%为实证,32.67%为虚实夹杂。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对SS进行辨证分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着手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大法。

    5从六经辨证

    根据SS的病证特点,结合经络、脏腑病理变化,运用六经方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情,精准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波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点,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出现消渴症状的特点,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胥晓芳[26]依据SS合并口干、小便不利的情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六经辨证对于SS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侧重亦不同,灵活变化,随证治之能起到良好疗效。

    6结语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集中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关系入手,多认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通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明确的治疗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针对出现六经中任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治疗。对于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的状况,根据SS不同的性质、发生的不同部位,选择与其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王晶,刘维.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张艳,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罗世伟.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马武开,唐芳,王莹,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症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胥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

    四、单穴应用日日谈-百会(1)

    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百会

    【释名】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

    【异名】三阳五会、天满、泥丸宫、巅上。

    【经属】督脉。

    【定位解剖】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图002)。局部解剖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功用主治】清脑醒神,益气升提,回阳固脱。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厥证,癫狂,痫证,脱肛,泄泻,痔疾,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泄,小儿脑瘫等。

    【现代研究】

    (1)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

    (2)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的脑电图趋于规则化。百会又有退热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对胃的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如用重手法针刺巴氏小胃、海氏小胃狗的“百会”穴,对肉粉、组织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3)针刺百会对新生儿窒息有较好疗效。用电针救治呼吸衰竭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4)艾灸百会也有矫正胎位的效应。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临床应用】

    1.感冒

    (1)郑某某,女,24岁。患流感,高热,头痛不止。服用解热镇痛药无效,针刺风池、大椎穴效果不明显。经用放射式针刺百会穴2次后痊愈。

    治疗方法:用3根针同刺百会穴。中间一针沿皮透前顶穴(距百会穴前1.5寸处):另2针分别向两侧沿皮斜透左、右通天穴(距百会穴前1寸旁开1.5寸处)。进针1.5-2.5寸,中等刺激。留针5-15分钟,每天1次,2-3次为1疗程。〔尤勇.赤脚医生杂志.1977;(9):22.〕

    (2)崔某,女,1岁半。1985年4月初诊。感冒后流涕20余天,色清质稀量多,不发热,食欲尚可,二便正常。检查:发育可,精神欠佳,指纹淡而浮现。证属风寒留滞,清窍不利。治以温经散寒利窍。以回旋灸法艾灸百会穴,每天1次,每次5分钟。治疗1次症状明显减轻,3次而愈。〔高学礼.山东中医杂志.1991;10(4):25.〕

    (3)韦某某,男,18天。患儿因肺炎于1985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后经抗生素治疗,肺炎显著好转。1月2日准备出院,但因当天又患感冒,一连3天,鼻塞、打喷嚏,哭吵不止,每次吮乳亦因鼻塞而吵闹不停,经检查除鼻腔有少许清涕外,其它无异常。乃按感冒常规给予药物治疗2天,症状未见缓解,后又加稀释的滴鼻净滴鼻,当即通气,但数分钟后又鼻塞。遂改用灸法治疗。10分钟后鼻塞消失,夜能安睡,且能正常吮乳。2天后痊愈。

    治疗方法:以艾条用温和灸法灸百会穴,为利于控制温度,防止烫伤患儿头皮,医者将食指及中指分别放置百会穴两旁,稍许分开,然后点然艾条温灸。以医者中、食指能耐受热度为宜。一般灸10分钟左右。〔龙锦.中医杂志.1987;28(8):53.〕

    2.中暑

    赵某某,男,24岁,战士。于夏季烈日下操练,忽感头痛、恶心、大汗、面色苍白,晕倒在地,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取百会穴,与皮肤呈15度角,向前进针2寸,施螺旋刮刺法重刺,患者渐渐神清而复常。〔张信.中医函授通讯.1983;(1):41.〕

    3.心悸

    予旧患心悸,偶睹阴阳书,有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因灸此穴而心悸愈。后阅《灸经》,此穴果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46.〕

    【备注】灸经即《黄帝明堂灸经》。

    4.心动过速

    向某某,男,78岁,医师。患心动过速30余年,劳累或精神刺激即发病。伴胸闷、心慌、肢冷、汗出、寒颤、脉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昏厥。每当出现此状,急用艾炷灸百会1壮,立刻心静肢温,诸证悉减,恢复正常。因多年来数次灸治,该患者头顶百会穴前后沿督脉约长6厘米一段已灸疤累累。1977年发作1次,未用灸治,在医院急救治疗10余天方好转。〔卢静.新疆中医药.1988;(3):35.〕

    5.高血压病

    丁某某,男,50岁。主诉头晕、四肢倦怠。测血压24/16kPa(18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予以灸百会穴,艾炷如麦粒,每次3壮,间日1次。连灸3次后头晕消失,倦怠改善,血压降至22.7/ 13.3kPa  (170/100mmHg)。〔陈大中.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10):33.〕

    6.胃下垂

    张某,男,56岁,退休工人。1988年3月21日初诊。纳谷不香、胃痛胀坠3年。食后脘闷,空腹隐痛,烦热嘈杂,气短懒言,大便虚秘,食生冷硬物及受寒、劳累后胃痛尤著,近1月发作较频,乃至不能操持家务。诊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表情痛楚,言语无力,舌淡苔白,脉弱,按之腹部平软,胃脘部中度压痛,肝脾未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空无潴留液,呈无力型,胃小弯位于双髂嵴联线下3厘米。诊断:胃下垂。辨证:中气下陷,脾胃虚寒。治以五倍子膏百会穴敷贴,用药1料后,告知敷贴5天后,突觉腹部脏器有上升感,随之饮食剧增,胃脘舒适,诸症若失。为巩固疗效,嘱服补中益气丸调整月余,追访至今如常人。

    治疗方法:五倍子5g,蓖麻籽10粒捣烂如泥,空腹敷贴百会穴,胶布固定,每天3次,每次7分钟,7天为1疗程。疗效不显者可继用1疗程。〔贾士赛.山西中医.1991;7(6):22.〕

    7.泄泻

    一富翁久患腹泄,药不能愈。予厚灸百会数十壮,泻即止。〔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18.〕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中医杂志外审多久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山东省景观设计图集(山东省景观设计公司排名)

    山东水帘喷泉景观设计公司(山东水帘喷泉景观设计公司排名)

    山东河道景观设计价格(山东河道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设计有创意的网站(设计有创意的网站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网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网官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