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彩绘壁画(中国古建彩绘壁画图片)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古建彩绘壁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古建筑彩绘一般都用什么颜料,价格是多少?
古建筑彩绘颜料 产品名称
颜色表 包装(公斤)
厂价(元/kg)
主要适用范围
备注 红朱 25 3.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氧化铁红 25 5.20 古建筑彩绘广告
古宫绿 25 160.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砂绿 25 4.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耐晒砂绿 25 10元至30元 古建筑彩绘广告
美术绿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美术红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美术黄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中绿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果绿 25 6.00/10.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银朱 20 30.00/27.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群青 27 7.0 古建筑
天蓝 25 3.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钴蓝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氧化铁黑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碳黑 25 3.00/4.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橙色 25 6.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中黄 25 10.00/20.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柠檬黄 25 10.00/20.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中灰 25 5.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深灰 25 5.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耐晒黄 25 10.00 古建筑彩绘广告
古代用矿物或植物颜料,白垩土、朱砂、猪血等!现代用的化学颜料比较多!
这个价钱基本不准,实际看当地情况。
二、京城古迹丨智化寺,出世入世间
在东城区禄米仓东口的胡同中,一座庙宇隐于市井之间。灰色的山门气质低调,然而倘若细细去看山门上的题额,从“敕赐”二字中就可以想象它过去的荣光。
智化寺,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寺内文物众多,建筑、雕刻、石碑、造像、壁画等古迹美轮美奂技艺高超,值得仔细游赏,而寺庙建造背后的时代背景与 历史 人物故事众多且史料详实,更吸引着游人潜下心来,一探究竟。
智化寺的修建者王振在史书中颇富恶名。作为明英宗朱祁镇太子时期的老师,皇帝时期的近臣,因其与英宗极其亲近的关系,无宰相之名而掌宰相之权,为明后期宦官专权之始。
与大部分宦官家庙一样,智化寺建造之初并不对外开放,只作为王振家产为其“延续香火”。 根据王振所立石碑《敕赐智化禅寺之记》所写,明正统九年(1444年),王振神乎其技的用两月时间修建了智化寺,并由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
智化寺的香火鼎盛了五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王朝迎来了第一次巨大的挫折——“土木之变”。英宗在王振的教唆下亲征瓦剌,于土木堡兵败被俘,王振也在乱军中身死,智化寺由此衰落。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钰在大臣于谦辅佐下登上帝位,年号景泰。明景帝颇有作为,于景泰元年击退瓦剌大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得以放还,却被弟弟囚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景泰八年,景帝突然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极,定年号为天顺。 复辟之后,英宗仍对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念念不忘,在天顺元年即在智化寺中大肆为其招魂祭祀,赐蟒衣玉带,建祠立碑以表其“忠义”。 随后的几年里,英宗又通过御赐佛教经典等行为,显示了他对智化寺源源不断的重视与恩宠。在英宗的扶持下,智化寺一度再次兴盛起来,在明万历和清康熙年间还曾得到修缮,这一繁盛景象持续到了清乾隆年间。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协理陕西道事、山东道监察御史沈廷芳因公途径智化寺,见到寺中香火鼎盛,王振塑像锦衣玉带居于高位,往来民众不知其罪反而供养叩拜,当即上奏乾隆帝,拆毁了王振塑像,凿掉了石碑上王振的名字和颂文,以示朝廷对权宦的打压。 经此打击,智化寺日渐衰败 ,到了清末民初,寺中僧人靠出租房屋为生,寺中最精美的两个藻井也因此被僧人变卖,流落海外至今未回。
作为宦官家庙,智化寺在 历史 浮沉中少了些许方外气氛,多了许多秘史疑云。 首先是寺庙的建造工期 ,根据碑记,智化寺仅用两月建成,而其占地之面积和工艺之繁复,哪怕王振权势极盛、“日役万人”,也是难以完成的。以刘敦桢先生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认为,建寺时间实际应早于碑文所说的正统九年。《明史》记载:“至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振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实际掌权的太皇太后薨逝后,再难有人可以牵制王振,智化寺的建造很可能在正统八年就已经开始动工了。
另有一件事情是 历史 学者们大为困惑不解的。 关于“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明英宗实录》《明史》《北使录》《否泰录》等诸多史料中都记载,是王振力劝英宗御驾亲征,又在遇险后屡次因私利而阻挠撤军,明朝才因此遭到“旷世所无之奇祸”,英宗也才被俘受辱。然而英宗复辟后,却立刻选择了为王振正名,所立碑文处处表彰其忠义与建树,且在位期间屡次对智化寺施以恩宠,英宗这一的举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余,也为这座寺庙增加了许多神秘的味道。
除了丰富史料外,智化寺本身所处的时间和地位,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明代建筑上承宋代法式之传统,下启清式风格之先河,在继承中保持创新,成为其一大特色。 智化寺建于明中前期,是当时京城内最著名的禅宗寺院之一,作为官式建筑,它的组成元素较好地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特点。
在建筑布局上 ,智化寺有着明前期佛寺布局的典型特点。我国的寺院沿袭古印度石窟寺的布局形式,最初以塔为佛寺主体,发展到宋代形成“伽蓝七堂”的基本定式,寺内不再建塔,而是以楼阁作为全院重点。明代前期,佛寺主体多分为前院和主殿院两部分,智化寺以及我们今天见到的大部分寺庙多采用明代主流布局方式。
在建筑结构上 ,智化寺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小型的古建博物馆。 因为乾隆年间的风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智化寺都没有得到修缮,反而得以保存明代中早期的建筑结构。 同时,这座建筑在建造时风格就不太统一,有的地方沿袭了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做法,有的就更接近清代简洁、程式化的做法。
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斗栱上。 斗栱,简单来说就是柱子和屋顶之间的建筑结构,在宋以前,一层层的粗壮的斗栱起到不可替代的结构作用,承接起舒广的翘角飞檐;而在明清时期,斗栱逐渐缩小成为装饰,受力结构变为檩、垫、枋三者相联的形式。 在智化寺中,只有智化门的斗栱采用的是宋制,其他地方均为明清制式 ,大家参观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
在建筑细部上 ,智化寺的 藻井 和 转轮藏 最可为人称道。
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装饰性结构,多出现在宫殿、寺庙中重要建筑的中央上方,蕴含“防火”“极乐世界”“苍穹”等含义。藻井出现年代也很早,汉代墓室石壁顶部就发现有模拟藻井的莲花、菱角等花纹,明清则以皇家雕龙最为精妙,其华丽繁复一方面展现着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达,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人敬天思想的传承。
智化寺中原有三方藻井,分别镶嵌在藏殿、智化殿、万佛阁三组建筑的顶部,现在只剩下藏殿一处,其他的两方分别陈列在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 智化寺藻井是明代大型木雕中的精品,流落海外的两方藻井均用上等楠木制成,华丽程度不亚于明清皇室。
藏殿中另一个较为特殊的结构就是“转轮藏”。 所谓“转轮藏”,是相对于“壁藏”而言的,这两种结构的功能都是藏经,其实也就是书架,壁藏相当于贴墙布置的书架,而转轮藏则是立在屋子中央的旋转书架。转轮藏的精妙处在于其结构与屋架是一体的,更显出木作结构的精巧。
转轮藏结构的起源当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这一结构由南朝梁代的善慧大士始创,理念与藏传佛教的传经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在不识字的百姓当中普及佛教而设计,转轮藏转一圈即是读了一年的经文,大大降低了信奉佛教的门槛。另外,藏殿的转轮藏有360个藏经柜,代表一年365天,顺序按照千字文排列,也更适合汉传佛教信众的习惯。
如今的智化寺已不具备宗教功能,而是作为博物馆存在,部分殿宇已辟为专题展厅,定期展出民间收藏家的藏品。智化寺内本身的雕刻、造像与壁画也十分值得欣赏,由于修建智化寺的规格很高,建造者又笃信佛教且财力雄厚,建筑细部的木刻装饰与彩绘壁画都堪称精品,可令观者一饱眼福。
除此之外,智化寺还保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化寺京音乐 ,这一来自明代宫廷的乐种,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和福建南音,并称为 “中国五大古乐”。
智化寺京音乐虽为梵音,却是以明代宫廷音乐为蓝本。 寺院竣工后,王振把象征皇帝特权的宫廷音乐移入智化寺,并由乐僧组成演奏队伍,封闭研习演练。京音乐的传承采用“口授心传”的方式,保持严格规范的训练方式,乐谱未有大的变化,至今已有500多年 历史 ,是我国现存古乐中按代传袭至今保存最好的乐种之一。
自去年10月,北京智化寺正式闭馆,开展古建修缮。此次修缮集中对古建筑进行局部修补,未来修缮结束再次开馆时,智化寺内各殿的功能和陈列将保持不变。闭馆期间,“智化寺”微信公众号仍会发布动态,告知大家修缮的细节与进展。虽然暂时身不能至,我们仍可在音乐当中“神游”这座百年古刹,沿着来自五百年前的宫廷雅乐,再次走进那段悠远而厚重的 历史 当中。
三、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最高等级
中国上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古代建筑风格对当时的亚洲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期建筑风水节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古代建筑颜色的装饰,看看古代建筑之间的颜色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等级
1、唐代以前:材料本色
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
2、唐代:颜色体现等级
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这一时期的建筑,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列逐步趋向定型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有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正殿,还有许多没能保存住而被记录在壁画当中。此外,舍利塔遍布各地,粗大挺拔、风格朴实的建筑构件和刚劲富丽之美,使大唐的装饰艺术具有夺人的风采。
3、宋代:色彩反映主流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宋代的建筑受唐代影响很大,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着作如《木经》、《营造法式》。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
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一、宫殿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故宫是最能体现建筑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的最好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端门和午门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的三大殿仿佛是一部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乐段。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建筑的不断的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这样,人们漫步故宫中的感受,是在时间进程中对一系列连续的空间序列印象所产生的总和,这与乐曲的艺术效果是很相象的,所以,整个故宫,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自www.netbian.com彼岸社区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http://www.netbian.com/topic_10039_1.html
1。结合实例叙述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1.大屋顶
2.门
3台楼
4.高台
5.墙
建筑群的艺术特色,和谐,含蓄,宁静,内向。
(1)选址:人们以最大的限度发挥其建筑基地的优点,弥补不足。
(2)布局: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对天圆地方等诸多传统学说的遵从,中国的传统建筑除休闲的园林外,多是中轴对称,这在大型建筑群上显得尤为突出。即使受地形限制,也要想办法对称。达到心理和意念上的平衡。
例子:北京的紫禁城的规划和布局突出这一点。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也决与之对应的平面和外观。
古代木构架式:穿斗式(受空间限制,节省材料,抗震)
抬梁式(长江以北)
井干式(林区适用)
木架结构的特点:
A. 结构灵活,易于拆装
B. 坚固与柔韧并举,适应性强
C. 取材容易,便于加工
(4)斗拱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中国官式建筑所特有的结构之一。
东汉和三国时期技术相当成熟。
元清以退化。
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斗拱只出现在宫殿,庙宇等官式建筑上,斗拱以成为衡量建筑的等级标准之一。 http://iask.sina.com.cn/b/9699693.html?SHID=1194225653.798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建彩绘壁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