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众唐是什么(浙江众唐科技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众唐是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求五代十国 南唐的详细历史。。谢谢(要南唐的,是南唐,看清楚)
南唐国世系图
[1]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其中,杨吴(南吴)是江南较有实力的藩镇之一。吴国在杨隆演嗣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吴国大权。海州人徐知诰,少孤流落,后来被徐温收为养子,并且借助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政柄。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 昪元。“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于是,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的南唐国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李昪
南唐得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李昪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昪在争斗激烈的割据局面下仅力求自保,造成了南唐军事实力的下降和实行统一有利时机的丧失。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战祸频起,而吴越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保大七年,淮北因处于后晋、后汉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皇甫晖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楚,马希崇降。后来,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继续据有湖南,楚地得而复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 后周攻南唐
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对后周称臣,去年号。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南唐国力大损,不复大国之强盛。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太子弘冀已亡,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南唐原先地跨江南江北,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还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上的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这样周而复始的政治内耗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显然不通晓政治,这时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 宋灭南唐
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夹击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来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15万水军(朱令赟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历代君主
烈宗李昪
生于唐文德元年十二月二日(889年1月7日)。本名徐知诰,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本为孤儿,战乱中被杨行密收留,后送予徐温为养子。徐温去世后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曾任吴国大丞相、大元帅,937年废黜吴帝,建立南唐。昪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昪元七年(943年)病逝,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宗。
元宗李璟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烈祖长子。公元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后主李煜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中主第六子,徐州人。961年即位,在位15年。后主 后主李煜像
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奉表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封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除了中主、后主父子之外,对南唐命运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有大将皇甫父子。淮南之战是决定后周与南唐命运的关键战役,通过这一战,赵匡胤赢得巨大的政治、军事资本,而这一战中他主要的对手,就是南唐名将皇甫晖。
皇甫晖是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后唐时候,他是屯驻贝州(今河北清河)的一名军卒。当时唐庄宗李存勖失政,天下离心。皇甫晖与一伙同党劫持上司,宣称:“唐之所以能破梁而得天下,是因为先得到魏州从而获得河北兵的支持。魏军甲不去体、马不解鞍者打了十几年,现在天下平定了,天子却不体恤魏军久戍之劳,让我们有家难回。要是天子降怒,我们就坐据一州,起事造反。”在偏将赵在礼率领下,他们夜焚贝州回到魏州。皇甫晖拥甲士数百骑大掠城中,到了一家,问其姓,答“姓国”,皇甫晖说:“吾当破国!”遂尽杀之。又到一家,问其姓,答“姓万”,皇甫晖说:“吾杀万家足矣。”又尽杀之。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皇甫晖由军卒擢拜为刺史。后晋末,皇甫晖投奔南唐,位至江州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周师攻打淮南时,皇甫晖为北面行营应援使。赵匡胤分兵取滁州,皇甫晖率十万大军扼守其地。清流关隘路一战,周师大败。赵匡胤忧心忡忡,找村人问当地情形,村人说有个赵学究在村中教学,颇多智计,于是赵匡胤便前去拜访。赵学究献计说,清流关下有条隐秘小路,连南唐军也不知道,由此可至城下。赵匡胤率军夜出小路,果然斩关而入,皇甫晖仓促应战,力尽被擒。滁州既破,南唐军形势急转直下,终致全面溃败。那位村学究,就是后来的开国宰相赵普。
身负重伤的皇甫晖被押送到周世宗那里,一向爱惜人才的世宗亲自到病床前探视。皇甫晖也不含糊,一会儿说“臣力惫,欲暂坐”,一会儿又说“欲暂卧”,神色自若。他说:“并非我不尽力于国事。我位兼将相,前后南北二朝,大小数十战,未尝败。但您部下的赵某和他的军队实在更胜一筹,我智、力俱殚,自认不如!”他不肯治疮,伤重而死。
皇甫晖既死,其子皇甫继勋被擢拔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他年纪轻轻,又无战功,但仗着皇甫晖的威名,遂为大将。皇甫继勋贪图享乐,名园甲第冠于金陵,又多蓄声妓。宋军兵临城下,他一点儿也没有父亲那样的效死之意,巴不得后主早点投降。听说诸军败绩,则幸灾乐祸之意见于词色。部下想夜出奋击,他反而抓起来鞭打囚禁。他心怀鬼胎,勾结传诏使,把后主瞒得严严实实,后主召他议事,他也以军务繁忙为借口不去。等后主登城见宋师旌旗遍地,才知被卖。送后主回宫后,皇甫继勋还没事人似的走出宫门,哪知一群激愤的军士早在那儿等着,一拥而上,将他切成了碎片
守成非易
中主李 (916-961年)在升元七年(943年)李死后,继任当了皇帝,改元保大。称李为守成之君是有点拔高他了,我们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相对于后主李煜而言的。毕竟李没有把基业给丢掉,而且在其即位的初期,由于南唐国力强盛,还扩展了国家的版图,吞并了一些州县,将李传下来的28个州增加到35个。只是到了统治后期,昏聩的李遇上了英姿勃发的后周世宗柴荣,李在两人的较量中一败涂地,丢失了大片土地,军队精锐丧失殆尽,国家沦为后周的附庸,从此一蹶不振。
李爱好文学,性情温和,最喜欢别人顺着他,对他说好听话,这样一来,那些谄谀之臣有了用武之地,朝政日乱。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宠臣冯延巳(冯延巳字正中,他的号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号延巳,又一说号延己)。冯延巳在中国的诗词史上的地位紧追南唐二主之后。他的词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余首,留有《阳春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冯正中(冯延巳,字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可见冯延巳对宋词影响之大。
如此优秀的一位词人,冯延巳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卑鄙小人。前主李很欣赏青年时期冯延巳的才华,就封他为秘书郎,让他陪伴太子李。喜欢填词作曲的李对冯延己一见如故,两人爱好相同,经常作词唱和,感情自然与日俱增。所以,自李做齐王起,冯延巳便一直担任他的掌书记,其后又两次担任宰相,权倾朝野。就这么一个人,在获得人主的恩宠之后,马上作威作福起来。为了能买到姬妾,他竟和弟弟冯延鲁伪造了一份前主李的遗诏,下令:听任民间出卖儿女。大臣萧俨识破了他的伎俩,告到李那里,但李为了照顾到冯延巳的面子,竟然不了了之。冯延巳为了邀功固宠,用尽了手段。前主李死后,李刚刚即位,当时还只是一个掌书记的冯延巳,就跑来跑去和李说闲话,一天要去好几次。弄得李都觉得有点讨厌,就训斥他道:“即使是当掌书记也应该有自己的事情去做吧,你怎么这么讨人嫌,总往我这里跑呢?”这次虽然吃了个“闭门羹”,但他摸准了中主李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找到机会就用花言巧语来献媚取宠。一次,他说:“原来打仗时,我们仅仅损失了几千士卒,先皇便吃不下饭,这种乡下老农的做法怎么能成就天下大事呢!现在陛下有几万军队在外面作战,照样宴乐击球,这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啊!”这话后来传到中主那里,李听起来十分受用。冯延巳当宰相后,知道李不爱勤政,为了自己能大权独揽,就撒了个弥天大谎:“天下之所以不能国泰民安,是因为我不能施展出我的真正才能,陛下以后不要亲自处理那些具体的事情了,交给我来办就好了。”这正中中主的下怀。冯延巳真正的才能如何呢,从处理湖南叛乱时的手忙脚乱、丧师失地可以看出,他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施政本事。
同朝的大臣对冯延巳的真面目看得很清楚。一次,冯延巳对大臣孙晟出言不逊,他说道:“你小子是凭什么混到现在这个官的?”孙晟怒气填膺,就回敬道:“小子我只不过是江北过来的一个书生,要论捉笔填词,不及你的十分之一,要论喝酒和搞笑,也不及你的百分之一,要论谄媚阴险与狡诈,更比你差千倍万倍。你时常鄙视我,这我也倒无所谓。可是皇上让你辅佐太子,是让你用道德来影响他,你可不要误了国家大事呀!小子我担任现职,不知道凭什么得来的,但你所擅长的那些邪门歪道,恐怕要败坏我们这个国家了。”由此可见冯延巳人品之差。
与时同时,南唐围绕立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后周大军兵临城下之时,李曾想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弟景遂,并让太傅宋齐丘总揽大权,但尚书陈乔认识不妥。出人意料的是,皇太弟景遂和景达接连上书推辞,都不愿为储,李遂乘机毁掉“兄终弟及”的誓言,将皇太弟景遂发往洪州做晋王,立自己的长子燕王弘冀为太子。太子弘冀沉厚寡言,屡有战功,按说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但长时间的等待和煎熬已经让他失去了耐心,他变得刚愎自用、凶狠残暴起来。为了改变李那种国主软弱、朝纲不振的局面,他准备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朝廷中那些他不喜欢的年老的官员统统罢官。这批失意的人就聚集在李的周围哭诉太子弘冀的种种不是,让心肠软的李很生气,有一次他把太子叫来,用球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说要废了他,仍立景遂为皇太弟。太子听了很慌张,惊惧之下派人去洪州,下毒鸠杀了自己的叔叔,制造了骨肉相残的宫廷血案。太子的丑行瞒过了大家的眼睛,却瞒不过自己的良心,他突然开始生起病来,病情日渐加重,最后不治而亡。
李接连丧弟失子,诸子之中,以六子从嘉最为年长,李就不顾大臣的反对,于北周显德六年(959年)将其立为太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6月,李死去,太子从嘉继位,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
李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拿他自己来说吧,他就是一个不怎么喜欢政治、不愿意当皇帝也不怎么会当皇帝的人,被逼无奈才勉力为之。李在位期间,南唐国力江河日下,仅仅是当时北方多事,国家才没有亡在他手上。可惜的是,他虽然知道这一点,却又重蹈覆辙,立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太子,南唐国灭为天下笑,李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危机四伏
南唐后主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他不仅生日特别奇巧(他出生于七夕节),出生之后的相貌也与常人不同,史书称之为“骈齿重瞳”,就是有两层门牙和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他长大之后,英俊秀美,才气逼人,他“精究六经,旁纵百氏”,善诗词、精书画、通音律,身边簇拥着南唐文人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等。在即位之前,他一直过着“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的文人雅士的生活。
他本来就诗心风流,南唐政治斗争的残酷更加促使他选择逃避现实,一心向文。他父亲是个温厚、与世无争的人,因为皇位的问题却屡屡和皇叔们闹得不欢而散,朝中大臣们亦是貌合神离,父亲整天愁眉不展,让他觉得为人君也没有多少乐趣。给李煜刺激最大的还是他的哥哥前太子弘冀,他们之间本来感情很好,是无话不谈的兄弟。但李煜长大之后,慢慢有了人君之像,尤其是他眼睛重瞳,这是传说中的大舜和西楚霸王项羽才有过的异相。弘冀慢慢对李煜嫉恨起来,害怕李煜将来和他争夺太子之位。李煜其实对皇权这东西并不感兴趣,他后来给赵匡胤的上书时曾说过:“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萌育。乐日月以优游。”他在《渔父》词中也说:“一壶酒,一竿鳞,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些话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哥哥弘冀猜忌他,他虽然很伤心,但他对哥哥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弘冀因为玩弄阴谋,重疾缠身,李煜跑前跑后地照顾他,弘冀深为感动。所以,在临死之前,弘冀对李煜吐露了他毒杀皇叔景遂的人间惨剧,这极大地刺激了李煜,使他对政治愈加厌恶。
因为李煜不是长子,而且弘冀也非常能干,李煜从未想过去做一国之君。他很想在藩王的位置上终老此生就可以了,他为自己取号为: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其中均饱含着消极出世、逃避遁隐的意味。但弘冀和他父亲相继死后,南唐的江山却意外地落到了他的手上。更加无奈的是:此时分裂的局面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大统一的格局随着一个人的即位已经越来越近,这个人就是赵匡胤,一个应后唐明宗李嗣源祈祷而生的人物。
据说,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867—933年,唐沙陀部人),勤于治国,“天下粗安”,被后世誉为“小康”之主。在一次祭祀活动中,他无限真诚地祷告:“臣本蕃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没过多久,赵匡胤(927—976年)就在后唐禁军将领赵弘殷家里诞生了。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大宋。最幸运的是,他得到一份很好的家业。创造这份家业的是一代英主柴荣(921-959年),柴荣在位五年有余,曾决心“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熔佛铸币,均定田赋。他南征北战,先后取后蜀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江淮地区14州,又北攻契丹,不折一将一卒,一举收复莫、瀛、易3州17县,为北宋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赵匡胤登基后,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方略,准备依次吞并南方的荆南、南汉、后蜀、吴越、南唐等割据政权,最后再来对付北边的劲敌辽朝和在辽朝控制下的北汉。
李煜接手的南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国库不丰,又屡兴干戈,还要不停地向北方上贡。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中主李向后周称臣后,以劳军的名义,向柴荣送上银、绢、钱、茶、谷共百万。李煜刚登基时,也给北宋贡去了金器2000两、银器20000两、纱罗缯彩三万匹。为收买北宋宰相赵普,一次就送给人家50000两白银。南唐本是小国,这样折腾的结果常常是入不敷出,中主李 末年就有大臣钟谟请求铸大钱“永通泉货”,以一当十,来度过财政危机。李煜即位后,又于乾德二年(964年)发行铁钱来救急,同时还要巧立名目收税来增加收入,发展到后来,连民间鹅生双蛋、柳条结絮都要抽税,真是穷疯了!南唐在多次战争中精锐尽失,剩下的大多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作为战略缓冲之地的江北14州既已失去,一旦北宋军队渡过长江,南唐都城大门洞开,再无险可依。本来北人不适舟楫,南唐水军犀利,但南唐水军被北宋诱降、俘虏者不在少数,赵匡胤就用这些人加紧训练水军,南唐最后的一点优势也丧失掉了。
南唐国中大臣一直精于弄权。自南唐开国后,就有宋齐丘和孙晟结成两党,争斗不已,互相攻击,造成了极大的内耗,前主李和中主李均不胜其烦。李煜即位后,朝中亦不乏硕才俊士,如:萧俨、陈乔、徐铉、韩熙载、潘佑、张等,但由于李煜摸不透他们的脾气,所以并不能做到知人善用,最典型的就是韩熙载。韩熙载(902—970年),山东北海人,字叔言,五代南唐进士,工于文章诗词。他是南唐三朝老臣,兵部尚书。年轻时志向很大,他离开家乡来江南时,一个叫李的好朋友来给他送别,他就对李说:“江南要是任用我为宰相,要不了多久就会长驱直入,平定中原”。李也说:“中原要是让我当宰相,平定江南就好像探囊取物一样容易。”后来后周进攻江南,果然任用李为将,轻易就夺取了淮南之地。韩熙载因为是北方人,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李后主刚即位时,猜忌心很重,鸠杀了很多从北方来的大臣,韩熙载为逃避南唐李后主的猜疑而故意纵情声色。李煜对韩熙载的放荡行为很不满意,就派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家,仔细观察韩的所作所为,然后画出来给他看。这幅画今天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画名就叫《韩熙载夜宴图》。如此精美传神的图画,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当时南唐君臣互相怀疑、彼此不信任的尴尬状态。事后,韩熙载还是没有被李煜重用,最终在凄凉中死去。
南唐更无成功的外交可言。虽然也是“远交近攻”,但画虎不成反类犬。吴越国和南唐挨得最近,前主李时主动和其修好,甚至在吴越国有难的时候去救济人家,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独霸江南的好时机。中主李时,闽国内乱,南唐趁机抢夺地盘,吴越国也插手其中,两国终于反目,但两国并未全力火并。吴越国后来就投靠了北周及以后的北宋,每次南唐被北方进攻,吴越国都要趁火打劫一番,南唐却也无可奈何,这是“近攻”。至于“远交”,是指北方的两个国家:契丹辽国和北汉。契丹是南唐努力结交的对象,但此时的辽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辽穆王耶律(931-969年),号称“睡王”,经常酗酒,性情残暴,视人命如草芥,稍有不如意就杀人,如此一个昏君,自然不把南唐放在心上,辽穆王贪图的只是南唐的那些礼物。辽穆王还曾派自己舅舅出使南唐,由于南唐照顾不周,竟被后周的刺客割去了首级,辽穆王大怒,从此与南唐绝交。
虽然如此,李煜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打理国家,力图给死气沉沉的南唐带来一点改变。即位初年,李煜也确实励精图治,赏罚分明。他建立龙翔军,操练水战,以备不时之需。金陵烽火使韩德霸负责京城治安,但此人飞扬跋扈,经常无故欺压百姓,国子监教授卢郢打抱不平,将韩德霸拉下马来,痛揍了他一顿。韩德霸来李煜面前哭诉,李煜毫不手软,立即革了韩德霸的职。人们都为后主如此干脆利落的手段而眼前一亮,此事一时传颂江南。李煜一直想物色一位杰出的宰相,来辅助他挽狂澜于既倒。他也试图发挥韩熙载的作用,却因无法接受这么一个放荡不羁、纵妾卖春的人来做宰相,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他时常大力称赞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比如陆昭符入宋不辱使命,集贤殿学士徐锗,守正不阿,为国选拔了许多英才。这让满朝上下心服口服,一时人心思进,南唐气象为之一变,国家也获得暂时的安宁。
国灭身囚
日子一长,李煜就被暂时的安定蒙蔽了,放松了警惕,开始胡作非为起来。李煜佞佛,每次散朝以后,李煜就和皇后换上僧服,开始颂经拜佛,天天如此,以至于他脸颊上长出了一个赘瘤。佞佛之外,他还爱下棋,为了和他的近侍下棋,他常常拒绝召见大臣。无聊之余,他又琢磨着怎么样改进造纸和制砚的技巧,好纸好砚是造出来了,政事却也荒废了。他的皇后是个很会玩的女人。她善弹琵琶,后主就为她找来烧槽琵琶,她创制一种叶子格游戏(类似于今天的纸牌游戏),还精通服装设计,创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装,又会制造香水,尤喜舞蹈。李煜对皇后情有独钟,双宿双飞,游戏人间,难免慢怠了政务。李煜的《浣溪沙》将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描写得极其生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又闻萧鼓奏。”他时常沉醉于儿女私情中不能自拔,有两首词将他的这种情绪表述得最为清晰,一首为《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囊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谬腕。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另一首为《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两首词都写得十分香艳,不似人君所为。他有宫女名 (音杳)娘,轻丽善舞,用帛缠足,纤小弯曲像新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旋舞,飘飘然有凌波仙子的姿态。相传中国妇女的缠足,从那时开始。荒淫如此,不亡何待.
二、唐代历史人物
1.唐代八大历史名人
/Person/Person_002015.
太宗,名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杀太子李建成后,逼高祖禅位给他。在位23年,患痢疾而死,终年51岁,葬于昭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50里的九宗山)。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唐代诗人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唐初政治家魏征字元成,生于公元580年,死于公元643年,谥号文贞公,为唐太宗时代的宰相,他忠言直谏,是历史上有名的诤臣,据元人虞集所撰《顺德路魏文贞公宋文贞公祠堂记》说:“魏文贞公征,巨鹿人。”《巨鹿县志》也记载了魏征的生平事迹。但新旧《唐书》俱载,魏征为“魏州曲城人。”
2.唐代历史名人
唐代历史名人众多: 1、唐朝著名诗人: 张九龄: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北)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 杜甫:河南巩县人 王维:祖籍太原(山西) 孟浩然:襄阳人(湖北) 王昌龄:京兆人(陕西) 丘为:嘉兴人(浙江) 綦毋潜:虔州人(今江西赣州)。
常健:不详 岑参:荆州江陵人(湖北) 元结:河南鲁山人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陕西) 柳宗元:河东人(今山西省)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省吴兴县) 陈子昂:射洪人(四川) 李颀:东川(四川) 白居易:陕西渭南人 高适:沧州(河北景县) 王勃:绛州(山西河津) 骆宾王:义乌人(浙江) 杜审言:祖籍襄阳,父迁居洛阳巩县 沈佺期:相州内黄人(河南) 祖咏:洛阳人(河南) 宋之问:汾州人(今山西隰县) 王湾:洛阳人(河南) 刘长卿: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 钱起:吴兴人(今浙江湖州) 戴叔伦:润州金坛人(今江苏常州) 卢纶:祖籍范阳,后徒家蒲州(今山西) 李益:陇西人(今甘肃临洮南) 司空曙:广平人(今河北) 刘禹锡:洛阳人(河南) 杜牧:京兆万年人(陕西) 许浑: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北) 李商隐: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温庭筠:太原祁人(山西) 马戴:曲阳人(今河南保定) 张乔:池州人(今安徽贵池) 崔颢:河南开封 杜荀鹤:池州(安徽) 韦庄:京兆杜陵人(陕西) 皎然:吴兴人(浙江) 崔曙:宋州人(今河南商丘) 皇甫冉:润州丹阳人(江苏) 元稹:洛阳人(河南) 秦韬玉:京兆人(陕西) 裴迪:关中(陕西) 王之涣:原籍晋阳(山西) 李端:赵州人(河南赵县) 王建:颍川人(河南许昌) 张祜:南阳人(河南南阳) 贾岛:范阳人(河南北部) 金昌绪:余杭人(浙江杭州) 贺知章:会稽(浙江萧山) 张旭:吴人(江苏南或浙江北) 王翰:并州人(山西太原) 张继:襄州人(湖北) 刘方平:河南人 柳中庸:河东人 (山西省) 顾况:海盐人(浙江) 朱庆馀:越州(江苏绍兴) 郑畋河南人 陈陶:祖藉岭南(广东) 张泌:淮南人(今安徽) 2、唐代的书法家 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虞世南: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褚遂良:杭州钱塘人 薛稷: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李邕:杨州江都人 颜真卿: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徐浩: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人 怀素:长沙人 钟绍京: 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 孙过庭:吴郡(江苏苏州) 陆柬之:吴郡(江苏苏州) 3、唐代画家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尉迟乙僧: (公元7—8世纪初)[唐]于阗(今新疆和田)人 吴道子:阳翟人(今河南禹州)人 周昉: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韩干:京都地区人。生卒年不详,今陕西西安人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 刁光胤:长安(今西安)人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 殷季友:长平(今河南西华)人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曹霸:亳州人(今安徽亳县)人 李思训: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 李昭道父子:甘肃天水人 梁令瓒:时蜀(今四川)人 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郑虔:郑州荥阳人 张璪:吴郡(苏州)人 薛稷: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王宰: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韩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孙位: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 张志和:兰溪人今湖北蕲水县 顾况: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 李德裕: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 卢楞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4、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 李孝恭:陕西 杜如晦:陕西西安 魏征:河北晋县 房玄龄:山东淄博 高士廉:河北景县 尉迟恭:山西朔县 李靖:陕西 萧瑀:北京 段志玄:山东临淄 刘弘基:陕西 屈突通:陕西西安 殷开山:陕西鄂县 柴绍:山西临汾 长孙顺德:河南人 张亮:郑州荥阳人 侯君集:陕西旬邑 张公瑾:河北大名 程咬金:山东东阿西南 虞世南:浙江余姚 刘政会:河南滑县 唐俭:山西太原 徐茂公:山东东明 秦琼:山东济南 5、其他方面的名人(佛、道、医学、科学、军事等): 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慧能: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 神会:湖北襄阳人 鉴真:扬州江阳县 司马承祯: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王冰:医学家,籍贯不详 李荣:绵州巴西人(今四川绵阳市)。
吴筠: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一行: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陕西岐山人 陈藏器(681年-757年):唐代四明(浙江鄞县)人。 王焘,(670年-755年):郿县(今陕西省郿县)人 刘仁轨(602~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 苏定方(592-667):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
冀州武邑(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契苾何力(?~677):铁勒人 黑齿常之(?~689):百济人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人 薛仁贵(614~683):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郭子仪(697~781):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李晟(727~793):洮州临潭人今甘肃 李愬(773~821):字元。
3.唐代历史人物
首先,王国维不是唐朝的,是近代的。.
其次,你这个活的概念太大了,他们中的一些虽然在武则天没死前就出生了,但当时仅仅是小孩。.似乎没什么成就。
武则天624——705
李白701——762
韦庄,836~910,这个肯定晚,都该五代了
白居易,772~846
皮日休,834至883
李正凡,这个我没听说过。.
刘禹锡,772-842
王维,701?-761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肯定比武晚
4.唐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人物
政治人物: 赵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
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
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
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 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
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
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 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 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
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
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 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
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
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 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
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
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 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
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
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 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
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
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
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
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 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
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
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
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 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
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
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 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
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
5.中国的唐朝有那些名人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
河东闻喜人。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
温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彦弘,太原祁(山西祁县东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绩(585——644),唐朝文学家。
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
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 柴绍(?——638),唐初将军。
字嗣昌,临汾人。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
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贵(614——683),唐朝大将。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宋之问(?——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张守圭(?——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701——760),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
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卢纶(748——约800),唐朝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德宗时进士,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
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称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郑注(?——835年),唐代绛州翼城人。
唐代名臣。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人。
晚唐诗人、诗注家。 张彦远,唐末书画家。
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以上这些均为山西人。
6.唐朝末年的历史人物
不知道你所说的唐末是个什么时间概念,唐亡于907年,姑且以850年来算吧。
令狐绹:795-872。大和进士。宣宗大中四年拜相,辅政十年。后历任河中、宣武军、淮南等镇节度使。卒于凤翔节度使任上。
牛蔚:名臣牛僧孺之子。大和进士。咸通末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因事告罪宦官,被免职。
牛徽:牛蔚子。咸通进士。官中书舍人、太子宾客。天复时,朝纲不振,贼臣用事,乞请免官,以刑部尚书致仕。
萧仿:大和进士。曾谏阴懿宗佞佛。官至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郑朗:长庆进士。历任义武、宣武军节度使,工部、礼部尚书。拜相不久,即以疾辞位。
魏暮:魏征后裔。大和七年进士,为右拾遗、起居舍人、谏议大夫。宣宗初拜相。大中十年出为西川节度使。政治上属牛僧孺派。
崔胤:乾宁二年进士。曾四次为相。在朱温的庇护下,排斥异己,独断专行,诛杀宦官。后以事告罪朱温,被杀。
三、唐朝李隆基时期有多少人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在李隆基时期的人才辈出,影响深远。作为一位仁明的皇帝,李隆基深知“君子不器”,因此十分注重人才选拔。他曾大力赏识有识之士,广泛征集人才,聘请宰相、举贤良方正之士、科举及童试获选者等。李隆基的人才把持政府、任官治理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安史之乱后大招士人,成全了唐代的文化繁荣。唐代留下的众多才子佳人和文化遗产深刻影响了后代,成为我们珍贵的文化财富。
四、寒食唐李山甫全诗翻译赏析鉴赏
鉴赏;李山甫,晚唐诗人。累举不第,落魄有不羁才。在动荡的时代,李山甫同罗隐等众多晚唐寒士一样,久困科场,仕途渺茫,一腔报国之志无处得张。发而为诗,多为忧国忧时。
译文;东风虽至,但天气依然 寒冷。雨滴稀疏、落花飘零,楼台莽原如在画 中。但身世飘零的诗人,只身长安一年又一年, 虚度年华。诗人感慨此处不禁痛哭一场。诗人 描绘出美丽的春景,“柳、雨、花、万井楼 台”,春天已至,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
解析;诗人又独出心裁,用“三点两点”“十枝五枝” 描绘出了春天雨滴的稀稀落落和花儿遍地、欣 欣向荣的景象。但诗人此举却是在以乐景衬哀 情,末句笔峰一转:“每年都是这样,谁人相 问?”一语道出诗人想建功立业却不能成的悲 痛之情,
如此之下,诗人只能独自默默流下眼 泪。而本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莫过于此吧。此时的诗人,本应为这样的美时美景所感染,却没有这份闲情,联想到自己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空虚,无聊,诗人只能将满腔抱负,随酒化入愁肠。全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将久郁心间的不快喷薄而发,令人叹息。
扩展资料
本诗为七律,对仗工整,押韵和谐,语言朴素直白。前三联,点面结合,抓住寒食节的时令特点和特色活动,描写了寒食节明媚的春景和欢快的活动场面。首句,赋予春风,春花以动感,“放荡”“披猖”二词让人看到春风妖娆拂面。鲜花烂漫绽放,处处一片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日景象。
接下来,颔联分别写了女子荡秋千和男子驰马拾翠,广场斗鸡的热闹场面,年轻的男女自由奔放,释放活力,尽情享受无边春色,为浓浓的春意增添了生机。颈联,继续描写春日美景;天地之间气候调和,春意浓重;池苑楼台沐浴暖阳,葱郁叠翠。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众唐是什么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