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杭州(杭州民俗活动介绍)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民俗活动杭州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杭州端午节有挂艾草、吃五黄、赛龙舟、挂香囊、吃粽子等风俗。每逢端午佳节,杭州人民除了到市场购买艾草菖蒲以外,城里的一些老字号国药房以及部分历史文化景区相较于平时会提早开门,向市民免费赠送香囊,祈愿平安。
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在杭州,除了传统的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以外,还有特色的吃五黄。五黄一般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雄黄酒、咸鸭蛋的蛋黄,每年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为“五黄月”,在端午这一天正午,杭州人一般会食用五黄,寓意万事顺利。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欢庆娱乐、饮食一体的民俗大节,中国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一般都会进行挂艾草菖蒲、吃粽子等活动。
二、杭州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二、贴春联 ,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
三、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
立春的历史: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三、杭州有哪些的民风民俗??请帮我介绍一下
1、热热闹闹办喜事
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
2、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
3、 西湖桂花节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与咸宁、苏州、桂林、合肥已成为我国五大桂花产区。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赏桂时节都要举办西湖桂花节。"满陇桂雨"是桂花节的主要场景。这里沿途栽种着7000多株桂花,郁郁葱葱。桂
花节期间,这里200余项五颜六色的遮阳棚整整齐齐排列在道路两侧,游人在棚内树旁赏桂品茶,打牌下...
4、越剧
越剧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戏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县一带,现已成为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越剧擅长抒情,曲调优美,表演细腻。1949年前后,杭州有联友、蜜蜂等十多个越剧团。解放后,越剧试创男女合演,效果很好,常演
出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西厢记》、《胭脂》、《碧玉馨》、《龙凤锁》等。...
5、三潭映月的由来
三潭映月的由来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从此以后,钱塘江两岸常常闹水灾,堤岸被冲倒,稻田被淹没,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一天,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
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
6、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富阳、新登民间艺术门类很多。据1983年调查,民间舞蹈有龙灯、狮子、竹子、跳仙鹤、大头和尚等17个类别41种;民间音乐有“古亭锣鼓”、“十番锣鼓”等;其他有剪纸、泥塑等。其中“跳竹马”、“跳净
童”、“跳仙鹤”等,整理成文字,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浙江卷)收录。1986年2月23日,富阳县...
7、多彩的民俗文化--龙门
多彩的民俗文化--龙门龙门古镇为中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内除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和名胜古迹外,还保留着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闹元宵每年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
落灯,历时五天。在古镇的祠堂和厅堂及古街上都挂上具有传统特色的各种花灯。每座厅堂的上方正中还挂着各...
8、岁时习俗
岁时习俗春节农历正月朔,俗称“年初一”,今为“春节”。一年之始,旧时有“履端”之说,最为重视。凌晨男子开门放火炮后,制素“斋供”,至厅事酬神。点燃香烛,鸣放鞭炮,称为“拜天地”。邻里相见,互道“新年恭
禧”。
四、求杭州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1、观湖节
观湖节旧俗八月十八为潮神诞辰,人们多去盐官观海潮,现代更加兴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于是日备三牲香烛,在镇海塔旁之大观亭内祭潮神,朝廷有时亦派大员在海神庙致祭。
2、轧蚕花
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3、放风筝
正月、二月为放风筝季节,谚语:“正月鹞、二月鹞,三月放只断线鹞。”建国后,放风筝成为群众娱乐活动。
4、东钱湖龙舟节
东钱湖的龙舟节起始于钱湖庙会,旧时每逢农历九月十一、十六是钱湖两个热闹的庙会。先是画船殿“菩萨出巡”,接着上塔山庙神祗鲍盖“诞庆”。
届时,庙脚下所属各村都要参加行会。行会那天,有铜铳队、礼炮队、抬阁、高跷、沙船等作前导,“出巡”的菩萨后面有“起解犯人”的化妆队伍。行会活动热闹有趣,而最精彩的内容要数赛龙舟。
5、说媒
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以上就是关于民俗活动杭州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