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31 05:15:0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64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一、杭州市河坊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需要具体信息。我准备去做采访!

    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

    河坊街于2002年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坊街于2002年十月开街,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营造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 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街上的“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店、宓大昌旱烟店、叶种德中药堂、王顺兴面馆、翁隆盛茶庄等,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作为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河坊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因而在杭州旧城改造时免遭全面拆除的命运。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这一占地13.6公顷、紧挨吴山

    河坊街的美食(16张)(城隍庙)文化广场的街区重新开发,建成一条仿古的商贸旅游步行街。 河坊古街是杭州古都风俗民情的集中再现,因为河坊街能维持明清时期的古风,像经营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穿着长袍、拎着长嘴铜茶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顾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品店……连小店里卖麦芽糖块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顾客。 橙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楼,昨晚的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冷暖相宜的光照下显得愈加韵味十足。这是河坊街的亮灯工程试验。游人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发出赞叹,灯光如此精致,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当景阳冈酒肆、清河坊牌楼等几处已经装好了的檐口瓦片灯等照亮了屋檐的时候,几乎在河坊街上游玩的市民都欢呼起来。欢叫声引来了一大堆外地游客,他们围着导游探问这些灯的来历。街上出租清朝服饰的古装摊霎时热闹起来,不少人都租一套格格服阿哥服站在灯光下照相。 整个街区的亮灯,按照“见光不见灯”的原则,采用古代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定做与建筑相统一的“非标准”灯具。灯具的色温也非常讲究,调试出不同的效果。 夜深了,但被玲珑剔透的夜景所吸引,逛河坊街的人更多了…… 河坊街亮灯勾勒了杭城市井风俗图轮廓。

    二、浙江省的文化象征是什么?

    浙江象征

    2009年确定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

    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

    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文化遗产

    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中国第一。

    一、民间表演(36个)

    (一)浙江戏曲:越剧[绍兴嵊州] 、调腔[绍兴新昌]、平调[宁波宁海]、昆剧[温州永嘉]、婺剧[金华]、

    皮影戏[嘉兴海宁]、三脚戏[杭州淳安]、杭剧[杭州]、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甬剧[宁波]、姚剧[宁波余姚]、

    瓯剧[温州]、湖剧[杭嘉湖];

    (二)浙江曲艺:四明南词(宁波)、明州走书[宁波]、西湖小热昏(杭州)、鼓词(温州瑞安)、

    绍兴莲花落、平湖调(绍兴)、道情(金华)、钹子书(嘉兴平湖)、摊簧(金华兰溪)、

    词调(台州临海)、舟山锣鼓(舟山);

    (三)浙江舞蹈:奉化布龙、长兴百叶龙、青田鱼灯、十八蝴蝶(永康)、海盐滚灯、淳安竹马、

    浦江板凳龙。大头和尚舞[宁波]等

    二、造型艺术类(24个)

    朱炳仁铜雕、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龙泉宝剑、宁波朱金木雕和骨木镶嵌、

    都锦生织锦(杭州)、西湖绸伞、

    硖石灯彩(海宁)、王星记扇(绍兴)、乐清细纹刻纸、桐庐剪纸、萧山花边、苍南夹缬、

    桐乡蓝印花布、瓯塑和瓯绣(温州)、黄岩翻簧竹雕、东阳竹编、嵊州竹编、浦江麦杆贴。

    三、民俗风情类(5个)

    衢州南宗祭孔、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海盐骚子、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中国剪纸(乐清细纹刻纸)。

    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宁海县平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别,序号9。

    2006年,“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别,序号33。

    2008年,以朱炳仁为代表的“杭州铜雕”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序号902。

    2010年,“宁波金银彩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8。

    六、浙江省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州山歌和琴书,路桥气象谚语,渔民号子,天台山佛教音乐,

    织里刺绣,杭州刺绣,昌化竹编,松阳端午茶,台州道情,

    桑生产习俗,杭派书画装裱工艺等。

    七、《世界遗产名录》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级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青龙湖 曾用名)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的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剪纸

    一般指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4、珠算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5、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四、跳净童是什么时候被列入杭州市肥物质文化遗产

    跳净童 于2009年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跳净童”是流行于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样式,俗称“大头舞”,又名“大头娃娃嬉柳翠”,舞者须头戴相关面具,手舞足蹈地演泽剧情、表现人物,而此种土法制作的面具较为夸张奇特,个性鲜明,当地村民又称其为“跳大头娃娃”。

    所谓“净童”,说法有三。一指的是未成年的十六岁以下少年儿童。村中老艺人说,以前这种舞蹈的演员都由未婚男童担任,包括剧中“村姑”也要由男孩扮演,故名“跳净童”。二是此舞的主角系一少年和尚,和尚与异性绝缘,两者均在“净童”之列。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相传秦始皇祈求“万世一统,长生不老”,遣方士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渡海登蓬莱岛求取不老长生仙药,在拜仙求神的祈祷仪式中,有三千童男童女头戴面具扬尘舞蹈,名为“跳秦童”,“秦”与“净”,音相近,而求神更要求“净”,以显虔诚之心。久而久之,“秦童“就转称“净童”了。

    该舞种的主要流播地谢田村,古时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百姓生活贫困,缺医少药。特别是每年春季,疾病频发,村中常常传染一种儿童易得的俗称“猪头疯”的疾患(现代医学名叫“腮腺炎”),患者两腮肿胀,头大如斗,求医无门,苦不堪言,老人们就想到了这一传统舞蹈,能不能在跳跃舞动中得以预防呢?他们请来了师傅传习传演,“跳净童”活动由此开始。村中少儿自由组合,兴趣盎然,纷纷戴上自制的“大头娃娃”,欢快地舞动起来……时间是每年的开春前后,元宵时达到高潮,这班舞罢,那班上场,把这偏远的山村舞得热闹非常。节后三日,“跳净童”告一段落,当年制作的所有大头面具集中到村口一把火,“纸船明烛照天烧”,统通焚毁。老人们说,“大头瘟神天上送,孩童不生猪头疯”。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质朴的民间智慧,我们先人很早就懂得了多活动、巧运动能健身防病的科学道理了。因为“跳净童”加强了头部、颈部的活动量,随着打击乐有节律的前后左右摇摆晃动,促进了人体相关部位的血液循环和关节、肌肉的灵活运转,对流行性腮腺炎确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民间才有“跳了大头舞,不生猪头疯”的说法。

    “跳净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个情节简单、相对完整的故事,与其它民间舞蹈不同,它主要用一种易学易传的舞姿动作,来述说、推进连贯一体又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符合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个叙事性的小舞剧,既起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又娱己娱人,可谓皆大欢喜。更因为有了小和尚的机智可爱、不拘佛门清规,和村姑柳翠的清纯善良、天真活泼,以及代表正义的土地公公对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卑污丑陋的老和尚的鞭挞责罚,赋予这个舞蹈以浓郁的喜剧色彩,可看性大增,使观众往往在轻松愉快中笑声连连。

    另外,“跳净童”的舞蹈语汇朴实简炼,动作舒展,在摹仿生活的基础上适当加以美化与装饰,显得个性独具、自然生动,且配以“台台仓台才台一台仓”的打击乐伴奏,节拍流畅,使“美在生活、妙在草根”的基本特点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彰显。

    目前,“跳净童”已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编《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当地正在积极制订抢救保护方案,物色新一代“净童”,传习传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人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一睹“跳净童”的芳容和魅力。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浙江杭州电子厂(浙江杭州电子厂工资一般是多少)

    2017杭州315车展(2021年杭州315问题车展)

    杭州留学生创业政策(杭州留学生创业政策2021)

    awkward谐音记忆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广告费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广告费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