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有哪些名人雕塑(西湖边有哪些名人雕塑作品)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西湖边有哪些名人雕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为什么西湖有林徽因的木镂空相
文气十足的齐耳短发,纤秀娇小的身材,随风轻摆的裙角……被胡适誉为我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而这位风华绝代的才女就出生在杭州的一条小巷——蔡官巷。今年“五一”前,市民和游客有望在西湖边一“睹”她的风采。
市民建议纪念林徽因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副秘书长金援潮先生,最先提出要在西湖边给林徽因留一席之地。“可能少有市民知道,林徽因是西子姑娘,而且在杭州生活了5年。”2004年,金援潮通读了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并有了这样的念头。
“林徽因身上有种特殊的文人气质,和西湖的美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湖边应该有个属于她的位置,以纪念这位风华绝代的杭州才女。”2004年6月21日,金援潮便给王国平书记写了封信。当年7月13日,王书记就亲自批示:要抢救杭州的历史文化碎片。
园文部门赶往北京“取经”
2004年是林徽因诞辰100周年,清华大学专门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林徽因诞辰100周年纪念展”,杭州园林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专程赶往北京,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院士们就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取经”。展览结束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关于林徽因的40余幅平面展画打包移师西子湖畔,摆放在柳浪闻莺旁的林霭漫步茶楼,让市民了解林徽因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华茵告诉记者,当初金援潮建议在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蔡官巷附近建造“徽因亭”或者纪念碑,后来又有人提议应该建在西湖边,于是南山路45号唐云艺术馆西北角的草坪和南山路77号天度餐厅的东南角小绿地都成了候选地址,清华大学也多次派专家参与选址。
纪念碑出自清华博士之手
昨天下午,记者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看到了林徽因纪念碑的平面效果图——在一棵百年古樟树的遮护下,一块由青铜和青石板相结合的长方形纪念碑矗立花港观鱼南里湖畔,碑上除了刻有林徽因所著《平郊建筑杂录》论建筑意中截取的一段文字外,还精心雕刻了一位姑娘的剪影。整座纪念碑造型别致,蕴意深刻。
林徽音纪念碑的设计形式和碑文选取都出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王丽方之手,学院多位院士也参与了设计工作。将碑址选在花港观鱼南里湖畔,是因为林徽因的气质和西湖的秀水相得益彰,希望两者的结合能为整个西湖风景区锦上添花。
人物介绍
林徽音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和丈夫梁思成共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建筑史和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名录,并在1946年参与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林徽因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在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杭州西湖苏堤花港观鱼入口的“景观”雕塑的那个女的叫什么?是谁的情人?
林徽因
2007年8月23日,一代才女林徽因纪念碑落户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在这块新颖别致的纪念碑上,人物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纪念碑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学者和诗人。
花港观鱼公园东门内西湖岸边一棵百年樟树下一座镂刻着一位婉约女子的碑形雕塑是一代才女林徽因纪念碑,在这块新颖别致的纪念碑上,人物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纪念碑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杭州市政府共同设计建造的名为《林徽因意象》的青铜雕塑作品。碑中倩影便是那位集才气、美质、才华、傲岸于一身,被后人誉为“幽兰”的一代才女,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著名学者和诗人林徽因女士[夫婿梁思成]。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三、杭州西湖里有哪些历史名人
林和靖、苏小小、武松、岳飞、牛皋、钱镠、于谦等。
1、林和靖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
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天圣六年(1028年)卒。
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
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
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
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
阮郁别后毫无音讯。
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
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
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3、武松
武松,1055-112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曾在杭州卖艺。
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
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
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
后被捕,死于狱中。
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杭州百姓将其葬于西泠桥畔,题碑“宋义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4、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北宋末年,投军从戎。
靖康元年(1126年),应招前往相州参加以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
建炎二年(1128年),遇见宗泽,积极抗金。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三年(1133年),拜沿江制置使,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收复襄阳六郡。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伊、洛、商、虢等州。
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
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收复失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后,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金兵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评语。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 *** 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谥号武穆,封鄂王,追谥忠武。
5、牛皋
牛皋[ gāo ](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
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
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
绍兴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军、长胜军。
牛皋使用双锏,乃金所制。
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
曾参加镇压杨幺起义。
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
6、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
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
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
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
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
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
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7、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传世。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四、杭州西湖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介绍吗?
杭州西湖著名的历史人物
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考证,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不可不说。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杨孟瑛。
白居易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
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离开时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当他任满离开时,老百姓扶老携幼,箪石壶浆,倾城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苏东坡
送别白居易,西湖历经了几百年的兴衰变更。1071年,西湖又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另一位“贵人”——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多余出来的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他的时代开始,展现了天堂初景。可以说,西湖是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元朝迄今,西湖新格局形成 。
杨孟瑛
元朝以后,西湖当成了“红颜祸水”打入冷宫,这将近百年的冷遇,一个大家闺秀也几乎沦落成了柴门环婢。一直到1503年,杭州才迎来了另一位贤太守——杨孟瑛。他整整花了五年时 雷峰夕照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1508年3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 ,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杭州西湖旅游西湖,从一个大海湾,再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湖泊,我们的祖先临湖而居,生生不息。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以上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西湖边有哪些名人雕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