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景观建筑案例分析(景观建筑案例分析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3-30 04:57:02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251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建筑案例分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景观建筑案例分析(景观建筑案例分析怎么写)

    一、校史馆的建筑案例

    1)同济大学校史馆景观规划简介

    (1)同济大学历史

    同济大学由1907年德国海军随舰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1996年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合并;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全国综合性大学。

    (2)校史馆选址

    同济大学校史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是校区建筑沿四平路城市界面的节点之一。其与百米高层综合楼、设计院办公楼、教学北楼、行政楼共同围合近4000平方米的绿化景观广场。广场下地下车库与综合楼地下室连为一体,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同济大学校史馆项目简介

    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地上3层,建筑高度13.76米,于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近千张历史照片、150多件实物、模型,系统展现了同济大学自建校以来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其建造旨在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一个展示同济风雨同舟百年历史及严谨求实办学传统的平台,展现其厚重辉煌的过去,桃李芬芳的今天和光明灿烂的未来。

    2)设计构思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原则,充分融合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要素。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析,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色陶瓦四坡顶,坡度30°。外墙实体墙面以青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从校园总体流线分析,为迎合来自西南向(东大道)的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部嵌入呈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口方向和内部交通节点。简单的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统一,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性格。

    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体和条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屋顶1.5米挑檐端庄典雅;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向构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12mm和18mm两种厚度的定制毛面砖勾勒墙体横向线条,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校史馆屋顶平面投影为原型,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矛建筑深厚的内涵。

    3)同济大学校史馆景观设计 (1)空间设计上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原则,充分融合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要素。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析,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色陶瓦四坡顶,坡度30°。外墙实体墙面以青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从校园总体流线分析,为迎合来自西南向(东大道)的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部嵌入呈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口方向和内部交通节点。简单的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统一,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性格。

    (2)环境意象上

    绿地设计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体和条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屋顶1.5米挑檐端庄典雅;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向构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12mm和18mm两种厚度的定制毛面砖勾勒墙体横向线条,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校史馆屋顶平面投影为原型,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矛建筑深厚的内涵(如图2-1)。

    (3)绿地设计上

    校史馆位于广场北侧,作为校区北大道视觉对景,与由北大道串联起的三好坞(校内公园)、文远楼及其南草坪、教学北楼及其北侧绿带等,构成空间有序、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4)内部空间

    馆内主要内容包括入口门厅、位于各层的8个层厅及辅助设施,三层设部分管理办公室。以小型规模的展馆承载百年同济的历史,同济大学校史馆展示流线的组织力求简明、紧凑。以设置于带状采光廊的通透观光电梯为枢纽,两端的步行楼梯为辅助,从首层门厅起呈逆时针方各形成串联8个展厅的常规参观流线。玻璃体、采光廊、空中连廊等活跃元素构成趣味空间,提供观众间歇休憩场所和至各展厅和门厅的便捷交通。 室内地坪选用仿石地砖和仿古木地板相间,墙体延续室外毛面砖贴面做法,天花采用便于布展的规则透空钢构格栅,营造平和、恬静、舒适的展示空间。 1)北京大学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又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最初的名字叫做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与清华大学一起被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亚洲大学中也是独树一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等运动的发起的地方,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2)北京大学校史馆景观规划简介

    北京大学校史馆位于“燕京大学旧址文物保护区”的范围内,北邻化学南楼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西向自然天成的荷花池,东靠立有“三一八烈士墓”的土丘,南有一条小河沟将地段和立有塞万提斯像的广场相分隔,地形为三角形,用地面积3400平方米。新建筑、古建筑及周围的墓碑、塑像等人文景观和谐地共处,周围的荷花池塘、树林松柏等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3)北京大学校史馆景观设计

    (1)在整体设计上

    北京大学有其非常严整的肌理,空中俯看北大校园主要以建筑群构成了东西南北正交格网。在这一整齐的格网中,穿插着形状自由的未名湖。因此每一个新建筑欲完美的融入校园环境中必须遵循这一正交格网。因此校史馆采用和古建筑相同尺度的矩形,和老化学南楼成90度摆放,从而使得老燕大“外文楼”、“办公楼”、“化学南北楼”、“档案馆”的尺度得到延续,同时也将“三合院”外部空间围合方式得到延续。新建筑在尺度和体量上非常尊重老建筑,因此新建筑在这一特定的场所中出现并不突然。

    (2)环境意象上

    在北大的荷花池边,目光穿过碧绿的荷叶,远望绿树掩映中的那幢新建筑。经过抽象、简单处理的灰色屋顶与紧邻的古建筑和谐统一,校史馆的两面主墙体全部由净面玻璃组成,远看屋顶好似飘浮在空中,以此大大弱化了这幢新房。建筑轻巧通透,周围的景观反映在玻璃墙上,使本来局促的空间舒展敞亮。通透的玻璃墙体使户外的山水、树木,古建筑及周围的纪念雕塑在视觉上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校史馆的玻璃墙内向外眺望,不远处荷塘中的荷叶荷花顾盼生辉,近处古老的建筑一览无余,室外优美的环境毫无阻碍地映入观者眼中,如同浑然天成的展品。

    (3)生态景观设计上

    充分利用自然给你的东西——这种思路设计中贯穿始终。校史馆因为主体展馆都在地下,为了解决采光、通风,建筑的东侧设计了一个下沉的庭院,地下一层变为了半地下,室内可完全采用自然光,如同在地上一样,既节省了能源,又使工作在室内的人员没有与自然疏离的感觉。在地下二层,更是从地面直接引入一束自然光,使展室没有了地下深处的沉闷、压抑感,射入的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下转换着位置,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存在。 1)台湾大学历史文化

    国立台湾大学(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简称台大,前身为日据时期之台北帝国大学,是一所创立于台湾地区的全科性公立综合大学,亦为全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

    2)台湾大学校史馆历史

    台湾大学校史馆位于校园东门入口,南面椰树大道,北靠傅钟广场,东临农业陈列馆,西毗文学院,校史馆(旧总图书馆)起造于1929年台北帝国大学(1928.3-1945.8),历经五次扩建终至今日规模。1998年夏,总图书馆迁至椰林大道终点的新馆,该建筑转交文学院使用,同时也被台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保护。

    3)台湾大学校史馆景观

    (1)空间行为层面

    校史馆吧北面为为傅钟广场,广场采相同铺面砖材,力求体现整体感,人行部分都采透水砖铺面,广场上可允许车行之路段则打硬底,防止车辆辗压沉陷。广场上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以缘石收边方式处理,藉以区别。广场人行空间禁止一般车辆通行。同时为了体贴老人与骑自行车的学生行走舒适,各广场皆设有平缓的斜坡以供利用,空间设计考虑到了人群的行为。

    (2)环境特色层面

    每年二三月椰林大道,校史馆门前的樟木,招展清新耀眼的新绿,春意盎然;而散落在校史馆门口的几株旒苏也争着繁花胜雪,一阵东风,却飘零满地,彷佛神女织络的冰丝。如果碰上明月高挂椰林梢头,那校史馆门前绿地准是最美好的月下花前。同时,停车也全部隐藏在灌丛间,将使椰林大道整体景观变得更整齐,体现了良好的环境意象。

    (3)生态特色层面

    校史馆门前小道尝试以生态的手法铺设一条符合黑森林的自然、野趣特色的步道。将旧步道原有的水泥块及柏油材料破碎运弃后,以校园内淘汰的树木固定用杉木支架为路缘、校园内修剪下来的树枝经过粉碎后的木屑为填充材料,铺设约5公分厚,作为步道铺面,营造出生态的步行空间。

    二、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下文来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

    摘要: 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渗透到城市和住宅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花园、庭院、公园到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校园、社区等,无不被景观设计所覆盖。作为设计师该用怎样的心态和方式处理好园林景观与“原生态环境”的关系?怎样做到“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的观点是: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善待大自然。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生态环境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has penetrated into cities an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each aspect, from garden, the garden, park in the city square, streets, street greening, campus and communities, all without exception is covered landscape design. As a designer should use the mentality of how and way to handle good landscape and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So how to achieve "functional sex, artistic, ecology" perfect combination? Our idea is that: the green is not necessarily the ecological, in using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don't forget the good nature.

    Keywords:landscape;design;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园林景观设计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以物质化的手段表现出文化的精神价值。具体地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城市建设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原生态的美在新城市规划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人工山水;原本自然天成的山、水、湖、石等生态环境,换来的是一马平川的地形或人工堆砌的小山,从而体现出了园林景观、建筑、环境的不和谐性。当代景观设计师面临挑战是那些越来越多的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它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这与我们前辈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地块,具有造园价值的土地,进行锦上添花。因此,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地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现代景观是当今许多设计师们必须追求的。目前,从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与施工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设计或规划中忽略了原生态的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设计中往往是对原生态是一种破坏。主要体现在原生态的山体、水系、自然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在建设中推掉原生态山体而重建人工山体等。

    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栖息地逐渐消失,造成生态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在设计和施工中不注重原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而一味注重景观的再造,不注重资源的再利用,造成工程成本造价的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和浪费。

    4)在设计与施工中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破坏。

    2原生态环境的特征及相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原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在自然条件下生存的东西,是生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了各种资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且还蕴含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文化。今天人们认为只要是依山傍水、树木覆盖的景观设计就是原生态环境的设计;只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形成的绿色景观效果,就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其实不然,真正的绿色原生态设计就是最少限度地向自然索取,最大限度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来说,人为建造的任何环境,无论多么“生态”,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甚至破坏原有的自然条件,而环境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条件是最最“生态”的。因为它按照自然规律,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和淘汰之后发展、演化起来的。这样的“自然”一旦加入人为因素,必然要使用“人工”材料,留下“人工”痕迹,这样肯定会改变甚至阻断“自然进程”,从而对环境的原始生态形成各种干扰。在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原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原生态”的,其中也包含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并不应该完全被排斥,因为纯粹的生态环境固然良好,但这种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人的生存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取更有利于“人”的生活环境,来改变自然——这无可厚非。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改变”自然后创造出的新环境对自然是不是友好?是不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设计应该是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那么到底这样的破坏减少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小,这个度的把握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论。因此狭义的原生态环境是相对的,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园林景观设计。

    3原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

    对场地原有元素的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作为一种生态的景观设计手法自20世纪70年代一直受设计师的青睐。生态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连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反对只讲过去,不讲现在和未来,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效益的同时应做到将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贯穿项目的始终。

    具体地讲就是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做“生态设计”。

    4对自然友好的得与失—以云南丽江原生态环境设计规划为例

    对一个城市来说,在其形成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会自觉地沿着原始地形,顺应自然条件尽量少动土方,节省建设成本,同时又使城市的风貌和景观比较丰富,而且少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样的城市就是对自然友好的城市,是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的城市。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这种最初的对自然的友好已经越来越少见。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由于可以凭借各种技术手段,所以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条件将自然原有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并且完全将人的主观意图强加于自然,使自然成为人的意志的产物。回过头来权衡得失:它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们方便感。但与此同时,为修补给自然系统造成的损害,人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常常会远远超过享用到的舒适与方便,我们的确得到了很多,但我们失去得更多。除自然环境外,不仅仅是“文化景观”,而是城市的历史和性格。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也有一部分完美的原生态设计经典,如活着的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就是最好的案例。

    具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是一个鲜活的、不断生息运转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在中国的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首例,在世界也属罕见。丽江虽具多民族文化精髓,却不失纳西民族之风采。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县境内,它始建于宋末元初 ,明时具规模。占地面积38km2,“城依水存,水随城在”,规划区内没有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形水势沟渠建房布街;道路亦结合水系坡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最值得骄傲的是丽江古城不是死城,它现在生活着6000多户居民,商业活动频繁,仍是丽江地区、丽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丽江的原生态是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保持着最初始的原始自然风貌。原生态的自然美没有处处渗透着人为创造因素,彰显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不像共生态的自然美那样暗藏着人类的巧设,达到了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神妙融合,原生态景观的自然美是自然本身和谐本质的一种显现。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本旅游区吸引游客的最基本要素,为切实把景区保护养育成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制定了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其中,旅游区生态保护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对旅游区整体环境的保护;本区的核心景观是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在开发建设时从用地布局、景观设计、旅游项目设置及游线组织等方面牢牢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休闲度假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原生态景观手法营造回归丽江过去的繁荣,同时也明确阐述了原生态景观的含义,即在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人工影响、干扰原生态景观或生态原状景观,其中的自然与物种的多样性是原生态景观的表现手段之一。对古镇改造的过程,也是对怎样实现传统、现代、原生态以及地域特色有机融合的探索过程。为丽江带来经济上与社会上的多项效益,使其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和谐旅游景区,这一系列的举措值得我们在园林景观原生态环境设计中得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

    [2]寥志豪.以苏州为中心苏州史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4]李嘉球.苏州状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6]邓显渝.园创景观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8]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三、商业景观设计专业分布

    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摸索及传承中寻找新的机遇,在不断交流与碰撞、探索与突破中逐渐走向成熟,景观设计从局部的景观环境逐渐转化为整体环境改造。景观设计服务行业处于园林行业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企业包括苗木种植单位、原件材料供应商等,该类企业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可替代性较强,因此议价能力较弱,利润相对较低。下游企业为项目总包商、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或房地产开发商,政府绿化指标的规定及基础建设支出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园林产业,因此其议价能力较强,对服务品质要求较高。景观设计行业对资质及专业要求较高,拥有专业服务能力的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力。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和环境问题频发催生社会对于生态宜居环境的需求,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行业需求分析

    从行业动态看,下游的房地产开发商及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的需求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短期来看,由于政府财政收紧,市政园林工程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空间的开发为政府长期目标,因此可以判断市政绿化工程项目将呈波动上涨趋势。房地产开发项目为景观设计服务的另一大收入来源,住宅地产及商业综合体开发为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分类。2021 年以来我国住宅类房地产投资虽然增速回落,但并不会对景观设计的整体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系目前市场对于高端社区的绿化配套需求日益增加,小区景观的品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因此开发商对于住房绿化景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次,近期多地市房地产限购政策逐渐放开,开发商不断推出新楼盘,绿化景观设计的需求也保持了较好的持续性。

    3、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景观产品安全、高效运行

    随着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已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大领域。包括安防、照明、标识引导、媒体互动、AR 技术、无障碍设施等系统均已实现智能化升级,将这些系统以专业的角度运用到建设项目当中,将是行业未来的趋势。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应用。风景园林作为建筑产业的主要行业之一,未来的智能化业务将会有更大的需求。

    (2)业务环节由聚焦创意设计环节向产业链一体化转变

    强化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根据行业特点、项目复杂程度、投资情况等的不同,有的项目适合设计单位牵头工程总承包,有的则适合施工单位牵头工程总承包。从最近工程总承包发展相关政策来看,未来在工程总承包的推广上更加强调和关注设计和施工的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挥工程总承包缩短工程周期、减少项目成本等的优势。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意图,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是工程咨询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延伸和整合相关的服务内容,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维阶段提供投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和运维等工作的解决方案及管理服务,其核心是按照一体化的思维,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为业主提供全过程个性化服务。

    新型城镇化城市开发更加强调综合性,即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综合开发,要求对城市进行更持续细致的管理运营。与此同时,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更加注重高效率与集约化、注重经济结构合理性、注重强大动力和可持续性、注重技术与创新驱动增长,对设计行业来讲则需要更多关注在互联网、5G、人工智能时代,面对城市管理运营带来的新市场需求,设计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向后端运营管理延伸,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的价值创造点,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3)园林景观产品更高层次的品质需求推进行业的发展

    (4)业务范围由单一行业向适度多元化转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设计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跨界竞争越来越多。伴随着未来资质管理改革的推进,行业壁垒将逐渐消除,行业整合速度会越来越快。纵观全球工程咨询类公司,只有极少数是服务单一行业,大多数都会采取适度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这也是很多基业长青企业的经营策略。设计行业多元化是指除了主营业务之外,需要向其他的高成长性市场拓展。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进行战略性行业转移,在所处行业下行的时候维持企业发展;二是可以分散原主营业务的风险;三是能追求企业更快更好的成长。

    (5)环境问题频发催生社会对于生态宜居环境的需求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频发,各大城市发生多次严重内涝,大气污染现象频繁出现,城市水源遭受污染。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上述问题都可以在建设项目中通过生态技术手段解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水环境质量、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强化生态修复、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未来生态技术在景观、规划等相关业务的应用尤为重要。

    (6)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7)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和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内容不丰富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发《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娱乐、互联网等产业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面对巨大的旅游市场,全域旅游和“旅游+”战略势必会推动景观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景观设计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1章 监管涉及行业概述

    1.1 景观设计行业的概念界定及统计说明

    1.1.1 景观设计定义与相关内涵

    (1)景观

    (2)景观设计

    (3)景观设计要素

    (4)景观设计主要服务对象

    1.1.2 景观设计相关概念辨析

    (1)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2)景观设计与环境艺术

    (3)景观设计与市政工程设计

    1.1.3 景观设计的主要分类与功能

    (1)主要分类

    (2)主要功能

    1.1.4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文化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1.1.5 行业所属的国民经济分类代码

    1.1.6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2 景观设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2.2 专项景观设计资质等级与管理

    1.2.3 行业相关执行规范标准

    1.2.4 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2.5 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解读

    1.2.6 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3 景观设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GDP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

    1.3.2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3.3 行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4 景观设计行业社会环境

    1.4.1 国际社会文化发展影响分析

    (1)宏观社会结构

    (2)文化观念

    (3)制度规范

    1.4.2 我国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

    (1)人口规模

    (2)人口结构

    1.4.3 中国居民收支水平与结构

    (1)居民收入水平

    (2)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3)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4)居民消费习惯转变情况

    1.4.4 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演变

    (1)消费升级演进趋势

    (2)消费升级指数

    1.4.5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与展望

    (1)我国城镇化现状分析

    (2)我国城镇化趋势展望

    1.4.6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规模

    (1)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规模

    (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3)城市绿化覆盖率增长情况

    1.4.7 社会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5 景观设计行业技术环境

    1.5.1 景观设计工作阶段及设计成果

    1.5.2 新型技术在景观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

    (1)人工智能

    (2)增强现实(AR)技术

    1.5.3 景观设计行业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及公开情况

    (1)行业专利申请数量

    (2)行业专利公开数量

    (3)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4)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1.5.4 “智能景观”设计发展背景与现状

    (1)智能景观发展背景

    (2)智能景观的概念

    (3)智能景观规划设计

    1.5.5 景观设计行业技术创新趋势分析

    1.5.6 技术环境对行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分析

    第2章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2.1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测算

    2.1.1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历程

    2.1.2 全球主要风景园林景观流派分类

    2.1.3 全球景观设计新技术及新工具的应用现状

    (1)无人机

    (2)戏剧式体验

    (3)深化设计

    2.1.4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测算

    2.2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2.2.1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2.2.2 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行业概况

    (1)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发展历程

    (2)欧洲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分析

    (3)欧洲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2.2.3 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行业概况

    (1)美国景观设计行业主要实践领域

    (2)美国各细分领域景观设计主要案例分析

    (3)美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美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2.4 韩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行业概况

    (1)韩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韩国城市绿化带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3)韩国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4)韩国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韩国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3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及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

    2.3.1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2.3.2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

    (1)A公司

    (2)B公司

    (3)C公司

    2.4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2.4.1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2.4.2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4.3 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3章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痛点分析

    3.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特征

    3.1.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历程

    3.1.2 中国景观设计市场发展特征

    (1)周期性

    (2)区域性

    (3)季节性

    3.2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3.2.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相关资质企业数量

    3.2.2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测算

    3.2.3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3.2.4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收费标准汇总

    (1)城市公共绿地、公园与风景区园林景观设计

    (2)城市外部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4)居住区景观设计

    (5)专项景观设计

    (6)其它类别景观设计

    3.2.5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3.3 中国可持续景观及可持续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3.3.1 可持续景观的提出背景与相关概念

    (1)可持续景观提出背景

    (2)可持续景观的内涵

    (3)可持续景观的特征

    (4)可持续景观的意义

    3.3.2 可持续景观材料与能源应用分析

    (1)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2)可降解材料的应用

    (3)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

    3.3.3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方法与策略分析

    (1)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分析

    (2)建成环境景观设计分析

    (3)集约化景观设计分析

    3.3.4 可持续景观设计技术分析

    (1)可持续景观环境设计技术

    (2)可持续景观种植设计技术

    3.3.5 可持续景观设计典型案例

    3.4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4章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竞争状态及市场格局分析

    4.1 景观设计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1.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4.1.2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4.1.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4.1.4 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4.1.5 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4.2 景观设计行业融资渠道和模式分析

    4.2.1 景观工程建设行业融资渠道分析

    (1)自然景观融资方式分析

    (2)文化景观融资方式分析

    (3)人造景观融资方式分析

    4.2.2 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分析

    (1)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2)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

    4.3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格局及集中度分析

    4.3.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4.3.2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企业竞争梯队

    4.3.3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4.3.4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竞争趋势

    4.4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区域发展格局与重点区域分析

    4.4.1 北京市景观设计市场发展分析

    (1)北京市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2)北京市房地产建设分析

    (3)北京市旅游景区资源分析

    (4)北京市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北京市景观设计企业竞争现状

    (6)北京市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前景

    4.4.2 上海市景观设计市场发展分析

    (1)上海市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2)上海市房地产建设分析

    (3)上海市旅游景区资源分析

    (4)上海市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上海市景观设计企业竞争现状

    (6)上海市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前景

    4.4.3 广州市景观设计市场发展分析

    (1)广州市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2)广州市房地产建设分析

    (3)广州市旅游景区资源分析

    (4)广州市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广州市景观设计企业竞争现状

    (6)广州市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前景

    4.4.4 深圳市景观设计市场发展分析

    (1)深圳市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2)深圳市房地产建设分析

    (3)深圳市旅游景区资源分析

    (4)深圳市景观设计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深圳市景观设计企业竞争现状

    (6)深圳市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前景

    第5章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链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

    5.1 景观设计行业产业链梳理及成本结构分析

    5.1.1 景观设计行业产业链梳理

    5.1.2 景观造价成本及景观设计成本控制分析

    5.2.1 景观设计人才职业发展概述

    5.2.2 景观设计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5.2.3 景观设计行业薪资水平分析

    5.2.4 景观设计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5.2.5 景观设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建议

    5.3 景观设计上游市场供给情况

    5.3.1 绿化苗木行业

    (1)城市园林苗木种植规模

    (2)城市园林苗木主要生产企业

    (3)城市园林苗木主要产区

    5.3.2 园林建材行业

    (1)建材市场销售额

    (2)建材市场总体规模

    (3)城市园林建材的应用

    5.4 中国地产景观设计市场现状及需求潜力分析

    5.4.1 中国土地市场供应现状及趋势

    (1)中国土地市场供应规模

    (2)中国土地市场供应趋势

    (3)中国土地市场供应规模对地产景观设计需求的影响

    5.4.2 房地产市场供需现状及趋势

    (1)房地产市场供需现状及趋势

    (2)中国住宅地产及商业地产供需现状及趋势

    (3)中国房地产供需规模对地产景观设计需求的影响

    5.4.3 中国地产景观设计整体市场现状及需求潜力

    (1)地产景观设计价格分析

    (2)地产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景观设计水平对地产企业盈利的影响

    5.4.4 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市场现状与需求潜力

    (1)地产园林景观绿地设计现状分析

    (2)地产园林景观工程市场规模分析

    (3)地产园林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4)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市场盈利分析

    (5)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企业竞争分析

    5.4.5 高档休闲度假景观设计市场分析

    (1)休闲度假景观工程发展现状

    (2)休闲度假景观设计细分市场分析

    5.4.6 旅游地产景观设计市场分析

    (1)旅游地产景观的概念界定

    (2)旅游景区改造与开发项目分析

    (3)旅游地产景观设计市场现状分析

    5.4.7 民用建筑景观设计市场分析

    (1)民用建筑景观设计市场空间分析

    (2)国内民用建筑设计市场现状分析

    (3)国内古建筑重点工程项目分析

    5.4.8 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1)定位的发展趋势

    (2)风格的发展趋势

    (3)景观设计公司的应对策略

    5.4.9 地产景观设计细分市场发展趋势

    (1)地产景观园林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2)高档休闲度假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3)旅游地产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4)建筑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趋势

    5.5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行业分析

    5.5.1 中国城市公共环境景观类型及设计需求分析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业务流程

    (2)地产园林市场规模分析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业盈利能力

    (4)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业竞争分析

    (5)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存在的不足

    (6)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5.5.2 中国市政园林绿化是观设计市场现状及需求潜力

    (1)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业务流程

    (2)市政园林市场规模分析

    (3)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业竞争分析

    (4)市政园林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业存在的不足

    5.5.3 中国城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市场现状及需求潜力

    (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业务流程

    (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植物的选取

    (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历史经验分析

    (4)城市广场景观工程重点项目分析

    5.5.4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是观设计市场现状及需求潜力

    (1)国内公路建设规模分析、

    (2)公路绿化行业市场规模

    (3)公路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4)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5)公路景观设计重点项目分析

    (6)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6章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研究

    6.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对比

    6.2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案例

    6.2.1 A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3)企业整体业务架构与销售地区

    (4)企业景观设计业务布局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2.2 B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3)企业整体业务架构及销售网络

    (4)企业景观设计业务布局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2.3 C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3)企业整体业务架构及销售网络

    (4)企业景观设计行业业务布局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2.4 D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3)企业整体业务架构及销售网络

    (4)企业景观设计业务布局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6.2.5 E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3)企业整体业务架构及销售网络

    (4)企业景观设计业务布局

    (5)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7章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前景及主要壁垒构成及风险分析

    7.1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前景

    7.1.1 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7.1.2 景观设计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7.1.3 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7.1.4 景观设计行业建设发展趋势预判

    7.2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投资特性

    7.2.1 行业进入壁垒构成

    7.2.2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四、如何利用多样化的地形条件塑造城市规划景观,可用具体案例分享?

    凭祥是个山地多平地相对少的边陲重镇,山青水秀,山上的自然植被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区别于一般平地城镇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建筑行业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城镇建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的城镇比起平地来说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具有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景观等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能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依山布局建筑群体,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城镇的规划。

    山地优势景观体系城镇规划

    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依山布局建筑群体。 凭祥的山地地形的生态性十分突出,在规划布局中应考虑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影,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其次,山地城镇的结构布局要顺应地形,从山地的地形特征出发,以沟、谷等地貌特征为界,将用地分为不同的小区来形成山地城镇的住区结构,并依据不同的地表及内容设置不同的规模组团,各组团内部尽量分别配置具有独立风格的公共空间,使各组团人住户都能方便地享受到邻里交往的乐趣。

    同时,在同一组团结构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层数相对较高的建筑布置在平缓的地带,而层数较低的建筑则布置在山坡地带,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较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方便施工、也可以减轻较陡地带的交通负荷与停车负担。

    对坡度较大的地带,充分利用所在地形的具体条件,进一步采用错层、跃层、筑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设计手法设计建筑群体,并考虑节能节地的原则,设计地下、半地下的建筑,利用地下建筑屋顶布置庭院绿化或活动场所,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以上就是关于景观建筑案例分析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广东入户庭院景观设计(广东入户庭院景观设计效果图)

    怎样打造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怎样打造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商丘水景景观设计招聘(商丘水景景观设计招聘)

    杭州白塔岭美术画室怎么样(杭州白塔岭美术画室怎么样收费)

    抖音数据分析在哪里看(抖音数据分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