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历史人文(杭州历史人文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04:15:5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473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历史人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历史人文(杭州历史人文景观)

    一、西湖的历史人文景观

    西湖文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正因为有西湖。

    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因位于杭州市老城区西面而得名,它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中涵绿水,波平如镜。

    全湖面积5.6平方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环湖的绿荫丛中,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近处波光潋艳,丰姿绰约,远处云山逶迤,雾霭漫漫。

    在宽阔的湖面上,巧妙地 布置着一山(孤山)、二堤(白堤和苏堤)、三岛(小瀛洲、湖心亭和阮 公墩),把全湖分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

    湖似明镜,山若花冠,堤像锦带,岛如碧玉,天然景色加上人工 布局,把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

    西湖风光之美,真是"古今难画亦难诗"。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在旖旎的西湖景色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人称“西湖双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

    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

    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雷峰夕照”一景因雷峰塔于1924年倾圯而景观消失,目前已在规划重建。

    为进一步开发西湖的名胜古迹,1984年杭州市开展了“西湖新十景”的评选活动。

    经杭州市民投票和由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委会评议,最后确定了“西湖新十景”。

    西湖三面群山,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

    外圈有北高峰、天竺山、五云山等,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

    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多洞穴,著名的有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等溶洞。

    西湖不仅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它更因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而生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等,都埋骨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和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

    古代的诗人画家,如著名的白居易、苏东坡、柳永、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都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等千古传芳的名篇华章。

    西湖也因他们的题咏和描绘而更负盛名。

    西湖之美,自古难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宋人汤促友的两名诗早已指明这一点。

    然而,西湖之美,却又人人可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心知口难传。”苏东坡这向句诗,道出了西湖的慷慨与宽宏。

    只要你愿意与她“相亲相近”,她总会给你几分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只不过要看你如何与她“相亲”,如何与她“相近” *** 了。

    一言以蔽之,欲领略西湖之美,唯“品”之或能得其一二。

    品湖以游湖为前提,游湖以知湖为基础。

    知湖的门径,可从三首西湖名诗窥知:北宋苏东坡(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清初袁子才(枚)的《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现代郁达夫的《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

    苏东坡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诗的前两句,寥寥十四字而将西湖胜景和盘托出:水光山色,晴好雨奇。

    东坡诗的后两句,以天才的比喻将西湖人格化,遗貌取神,舍偏取全,避实取虚,将绝色美景与绝代佳人联系在一起。

    西湖山水神韵无论晴雨雾雪,无论浓妆淡抹,尽在不言与想象之中。

    而且,我国女性向以东方人特有的秀美著称于世,苏轼的妙喻,实际上也正是着眼于此而对西湖作出了高度的概括的全面写照和评价,无怪乎这首诗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他对西湖的定评则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袁子才诗云: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袁枚这首诗的意义,在于他继苏东坡诗对西湖山水加以“自然的人化”之后,揭示了西湖山水“人化和自然”之美。

    西湖山山水水之间 ,到处有人文的渗透,到处是历史的熔铸,大到古刹梵宇、名人墓葬、堤岛园囿、石窟塔幢,小至一花一草、一泉一台、一亭一榭、一碑一刻,有的是豪杰名流留下的文物古迹,更多的则是无数无名的能工巧匠辛勤劳动创造的发现和结晶。

    白居易、苏东坡、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李叔同、章太炎们当然是“伟人”,一代又一代工匠又何尝不是西湖的知已。

    湖山有幸埋忠骨,湖山有幸雕琢。

    西湖山水,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自己人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郁达夫诗云:

    楼处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苏堤而今尚姓苏。

    “江山也要文人捧”虽然脱胎于“江山也要伟人扶”,但两句诗的意思却大不相同。

    “伟人扶”说的是与西湖水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文人捧”则指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歌赞。

    郁氏这首诗,妙就妙在向人指出了山水实之外西湖的美。

    西湖的秀水幽山,千百年来曾倾倒过多少墨客骚人。

    他们各逞所能,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文、联、剧、画、字、印,乃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工艺珍品,名点佳肴,它们无不是西湖山水滋养哺育之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反过来,它们又泽润山水,美化山水,传播山水,使山水之美得以诗(艺术)化,在诗化中得到升华,即所谓“文化地生辉,地以文益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名山胜水何止千万,像西湖山水那样自唐以来,被文学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写入诗文书画连篇累牍的却是绝无仅有。

    所以有人提出,西湖山水的文化甚至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西湖学”来研究。

    除了上面引述的三首名作,先贤关于西湖山水的诸多议论也是认识西湖的终南捷径。

    明朝陈仁锡的《题春湖词》:

    尝笑红粉心长,节侠气短,西湖不然。

    节侠心即红粉心,拜岳先生,齿牙尽裂;才过第一桥,浑眼娇粉,以此二障牵惹,湖光消去一半,夫缟衣綦巾,齿于蝤蛴;衷怀悒悒,属云义愤;缘红粉心不真耳。

    初抵杭,忽见撩草人,如睹西湖面。

    古今怀古诗,鹧鸪宫草,一经摹拟,便成丑恶。

    词云:“见说当年歌舞地,钱塘三日断江潮”,老劲,全诗称是。

    月之十,泊岳坟,坐楼舟,“美人跃马如飞电,琵琶湛消尽第三桥”。

    归作《春游词序》。

    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西湖便与女色有了瓜葛。

    西施虽说是越国的巾帼英雄,对于吴王夫差讲却是“祸患”。

    后来,南宋群君臣耽乐湖山,终至亡国,西子湖又成了祸根之一。

    在“女色亡国论”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时代,西湖误国已成铁案。

    其实,兴亡衰变与湖光山色红粉佳人有何相干?陈仁锡慧眼独具,不但看出了西湖的“冤情”,而且一言挑明:节侠心即红粉心。

    岳坟正是西湖的英雄气所在,西湖山水占尽妩媚,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而是节侠、红粉和睦相处,相得益彰。

    怡荡迷离之外,同样也有使人齿牙尽裂、侠气骤升的一面。

    爱山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相通的。

    正因为此,生前最佩服岳飞、于谦二少保、死后与他们一同埋骨湖上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煌言),兵败被执,坚贞不屈,临刑前,遥望南山,还要无限深情地道一声:“好山色!”

    还有一段奇文,是明清之际张岱的《西湖梦寻》开宗明义第一篇“明圣二湖”。

    明圣湖,为西湖旧称之一。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

    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后来明田汝成据此在《西湖游览志》中说:“汉时,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张岱在其文中说:“自马臻开鉴湖(在今浙江萧山境内),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故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当时,一般人都把西湖比作美人,湘湖比作隐士,鉴湖比作神仙,张岱不以为然,他认为:

    余以湘湖为处子,眠眼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

    人人得而亵,故人人得而轻慢。

    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

    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赏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蒙,何逊晴光潋滟!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即湖上四贤,余亦谓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即唐李泌)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

    其余如贾似道之豪奢,孙东瀛(即明孙隆)之华瞻,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在未曾梦见者在也。

    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乍一看,张岱竟将西湖比作“曲中名妓”,岂不太唐突西施!但接着往下读,作者的微言大旨就渐渐明晰起来了。

    张岱指出,欲人逛西湖,无非是当成狎妓那样,热闹一番,喧哄一阵,亲热一刻,如此而已!这自然不 贬低西湖山水的身价,而是借评说游湖揶揄调侃,讽世刺俗。

    接着,张岱就西湖山水的性情怎样,风味如何,西湖最真美的面目究竟何在,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巧用董遇善读书“三余”之说,认为湖上的秋冬远胜春夏,月夕远胜花朝,雨雪远胜晴明。

    西湖山水是客观存在,应当也必然有客观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而人们尽可按自己的理解、按自己的口味去游赏和品味西湖山水,去寻觅和占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西湖山水的真善美。

    二、杭州历史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已有8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杭州最初的名称为“禹杭”,曾用名有“余杭”、“钱唐”、“钱塘”、“临安”等,历史上先后在五代吴越国和南宋时期成为都城。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元代初年,来过杭州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杭州为“世界上最为美丽华贵的天城”。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杭州一直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杭州的民俗风情,与杭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积淀和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一项项颇具生动性、独特性、参与性的新鲜有趣的民俗活动和地方风情的表演和展现,令人惊奇、感动而难以忘怀。

    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发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显示出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圣地。

    茶文化

    杭州的茶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把中原的儒学文化也带到杭州。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宋《咸淳临安志》中记有“岁贡茶叶”,可见当时杭州的茶叶已列为贡品。其实最早关於杭州茶叶的记载见诸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两寺产茶”。作为名茶之乡的杭州,自古茶肆林立。《梦梁录》裏这样描述:“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明《西湖游览志》称:“老龙井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未若龙井茶之清馥隽永也。”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

    丝绸文化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而今杭州的丝绸更有着巨大吸引力,“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特别是坐落于下城区西健康路上的杭州中国丝绸城,为全国最大的丝绸专业。且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在汉代,已通过举世闻名“丝绸之路”远销国外。现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种。层次丰富的粉墙黛瓦、古朴淡雅的民居、清新素雅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城市家具与各类时尚丝绸精品完美融为一体,既具有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又显出江南婉约之风、丝绸柔性之美和绚丽多彩的都市商业氛围。

    早在5000年前,杭州地区已有丝绸存在,出土于良渚文化遗址中的一块灰褐颜色、薄如蝉翼的丝织品,足以证明杭州是中国最古老的丝绸出产地之一。

    宗教文化

    杭州自古有“东南佛国”之称,最早的佛寺出现在东晋初年,道教遗迹更可上溯到三国时期。佛寺、道观加上大量民间俗神祠庙,以及始于南宋并在元代以后形成规模的伊斯兰教的传播,为杭州历史文化充实了内涵,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情趣。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高僧慧理在西湖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创建了灵隐寺,成为揭开西湖佛教景观史第一页的开山之祖。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很快,西湖孤山、玉泉等地出现了更多的寺庙。到隋朝,灵隐附近新辟了上天竺寺和中天竺寺。到唐朝,西湖上的佛寺更加兴盛。建寺造塔,凿岩造像,客观上美化了西湖,为杭州带来了中世纪的佛教文明,西湖不再仅仅以湖光山色著称,还具有了闪耀着人的智慧与创造的人文内涵。

    除佛寺盛景外,杭州还曾有过为数可观的道教宫观和民间俗神祠庙。在南宋前期道教宫观之盛一度超过佛寺,而民间俗神祠庙自南宋以后一直在杭州城区特别是西湖山水之间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尤以吴山一带最为集中。

    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国都,出现了为数可观的来自海外各国的大批使节和商人,其中有许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

    运河文化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不断地开凿整修,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及其他局部地区的小运河未计在内),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的时间早二千多年。

    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说

    西湖民间文学向来以西湖山水、名胜古迹为背景,其体裁包括故事、歌谣、谚语、谜语。其最大特色是与山明水秀、风光绮丽的西湖自然环境融汇在一起,如故事《明珠》、《西湖女神》等;又如汹涌澎湃的钱江潮,诞生出《文潮与武潮》、《六和镇江》、《钱王射潮》等神话;断桥、雷峰塔,演绎出由《断桥相会》、《镇压雷峰》等片断组成的《白蛇传》故事;凤凰山,为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杭州求学”、“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提供了景色绮丽的场景;龙井有“乌龙传说”;虎跑有“两虎跑泉故事”。另外,民间世代相传还有不少有关民族英雄、清官廉吏、文士靓女的传说故事,如《精忠报国》、《张煌言写正气歌》、《白公堤》、《苏堤六吊桥》等。民间故事还与杭州工艺特产、风俗民情相结合,使“西湖醋鱼”、“杭州织锦”、“张小泉剪刀”等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三、关于杭州的山水历史人文典故和文化轶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见《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传世名篇

    五岳祠盟记

    【题解】

    见《金陀粹编》卷十九。本文是作者行军途中,题在五岳祠(神祠名)壁间的誓词(即盟记)。文辞慷慨,表露出作者高度的爱国思想和消灭敌人,恢复中原的意志。

    【原文】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剿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满江红

    【题解】

    见《全宋词》。或题为“写怀”。岳飞为宋朝抗金名将,一生转战沙场,屡建功勋,使金人闻风丧胆。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岁暮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此词为岳飞在戎马征战中所作,表现其一身忠义满腔热血之爱国激情。此词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以及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意志,忠愤之气,动人心魄,满怀愤慨的爱国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千载后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题解】

    见《全宋词》。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向金屈辱求和,达成协议,岳飞及其他主战派大臣多人,纷纷上书反对和议,此词作于是年之秋。上片写梦回故国,醒来已是三更,绕阶徘徊,无比惆怅。下片慨叹岁月如流,白首无成,抗金主张,不被采纳,家乡长久沦陷,归期无望,表现对国家前途的隐忧以及壮志难酬的郁闷。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于谦 (转自China10k.com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诗: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张苍水 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后与郑成功合兵进攻南京。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被害于杭州弼教坊。祠堂正厅塑有张苍水像,高三米。四周墙上的八幅壁画,描绘了张苍水悲壮一生。

    张苍水祠位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建筑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粉墙青瓦,为清代的江南民居风格。祠后为张苍水墓。

    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之所以被葬在西湖湖畔还有一段动人的真实故事,其墓碑上的“王先生墓”也是有渊源的。

    西湖南屏山荔子峰麓,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墓肃穆庄严,近年新修复的张苍水先生祠典朴凝重。张苍水,名煌言,浙江鄞县人。明末民族危亡之际,他曾在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地区英勇抗击清兵,终因势孤兵败,又遭叛徒出卖而落入敌手。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这位铮铮铁汉宁死不降,康熙三年(一六六*四)九月初七,在杭州弼教坊慷慨就义。此前三天,他的夫人和儿子已为清廷杀害,家破人亡,眼看英雄身后竟要抛尸旷野。这时,有西湖白莲洲留锡庵僧人超直,又称为石和尚,与苍水是鄞县同乡,钦佩张苍水的高风亮节,冒着杀身之险挺身而出,治棺木收殓了英雄遗骨,暂厝宝石山僧舍。随即,又在鄞县纪五昌、万斯大等同乡和杭州义友张仲嘉等人资助下,在南屏山北麓觅地为张苍水建坟安葬,请曾与张苍水一起在浙东搞清的战友、坚不仕清的大学者黄宗羲撰写了《张公墓志铭》。

    张苍水遗骨的安葬是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建坟后,为避清廷耳目,称之为“王先生葬处”。墓前仅草草立一碑石,石上题“王先生墓”。在此后清康熙、雍正两朝的七十余年中,墓名一直这样称呼。清官府固然不明底细,民间也仅有少数人知情。而且,墓的外观也一直保持普通百姓墓葬的面貌,甚至常年埋没蒿莱,荒僻难寻,以致若干年后,撰写张苍水墓志铭的黄宗羲前来凭吊忠魂,到了南屏山下寻寻觅觅好长时间,才找到张墓,一洒追思战友的潸潸热泪。事后,他在《寻张司马墓》一诗中写道:“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夜台”意即坟墓,“不敢留真姓”正是指张墓“姓”王的严酷境遇。

    “王先生墓”恢复原姓,是清乾隆初年的事。那时,满清统治已相当稳固,政治迫害代之以笼络人心。大约至迟不晚于乾隆八年(一七四三),杭州一位叫吴乾阳的道士,筹资重修张苍水墓,辟筑墓道,竖立神道碑,碑上刻由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进士、著名学者鄞县人全祖望撰写的《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详述张苍水一生经历,誉之为“啼鹃带血归南屏”。“王先生墓”的真相,这才大白天下,人们知悉后不胜唏嘘而又快慰,张苍水可能含笑九泉了!

    四、杭州西湖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黄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氏女《岳王庙》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陈曾洛《西泠桥畔慕才亭》

    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林则徐《放鹤亭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俞樾《九溪十八涧》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

    诗词(节选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江南忆》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潘阆《忆余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散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白居易《冷泉亭记》

    “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大见于斯泉也。”——苏轼《六一泉铭》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袁宏道《春游西湖》

    “西湖尤有土产一样,名曰刺菱儿,童子以划船采取,剥而卖之。形同菱角,大如蚕豆,其味鲜美,此亦世所仅有之物也。”——范祖述《西湖探梅》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郁达夫《杭州》

    “论山水的秀丽,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那山光,那水色,别有一种醉人处,叫人不能不生爱。”——徐志摩《丑西湖》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余秋雨《西湖梦》

    小说

    《西湖二集》,(明·周楫编纂)

    《再生缘》,陈端生著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警世通言》收录

    戏剧

    《玉禅师》,徐渭著,取材于《西湖游览志》

    《雷峰塔传奇》,蕉窗居士撰

    《义妖传》(弹词),著者不明

    美术

    两宋时期,皇家画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而作为南宋首都之杭州,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对于近在眼前的西湖也留下了众多名作。以下列举部分名画家及其作品: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西湖山水画卷;

    夏圭:《西湖柳艇图》;

    李嵩:《西湖图》;

    陈清波:《断桥残雪图》、《雷峰夕照图》等;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董浩:《西湖十景图》。

    由于吴越国及其他各代对佛教大力尊崇,西湖周边群山中多有庙宇古刹和佛像石刻。最著名的当数飞来峰石刻群、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和天龙寺造像等。

    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上,西湖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大陆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就诞生于西湖湖畔,而名画家如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陆俨少、赵无极等都在西湖边长期生活作画。位于孤山一侧的著名金石篆刻团体西泠印社也聚集了一大批兼通金石美术书法的大师级艺术家,如吴昌硕、沙孟海、王个簃、程十发、赵朴初等。

    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历史人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主城区指哪些(杭州主城区指哪些区)

    杭州手机app制作(杭州手机app制作招聘)

    杭州车展艮山西路102号(艮山西路102号的车展)

    书单模板空白背景图(书单模板空白背景图高清)

    违规视频删了官方能看到吗(违规视频删了官方能看到吗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