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温泉景观设计设计院(广州市温泉景观设计设计院招聘)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广州市温泉景观设计设计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整体景观设计的理念。景观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综合体,而是由地型、地貌、植被、水体、构筑物等不同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两大类,温泉景观设计中,既有人造景观,也有自然景观。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在景观总体塑造方面应将生态性、人文环境与地域自然特色相结合。
二、景观元素的处理原则。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在景观元素塑造上,应以“温泉文化与休闲”为中心,选择水体、山石、植被、硬地以及景观建筑作为景观构成的主要元素,以水体景观为主,绿化景观、建筑景观为辅,通过水体、植被、建筑三个景观层次的空间过渡与渗透产生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听觉、嗅觉、触觉也是体验景观环境的重要方式,设计师需要充分把握水的声音、水的动态和石材、木材的质感体验来设计不同的水体类型,通过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创造特色景观。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可以给游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全面体验,其中视觉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景观设计体验性、特色性的打造需要本地乡土文化的导入,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有所创新,必须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与外来相接轨。
二、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温泉旅游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旅游、休闲、会务于一体,已成为21世纪旅游度假的一大热点。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温泉旅游度假村包含着诸多需要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场地的整体布局、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2)度假村内的开放空间和布局;
(3)度假村内游人小径的路线以及铺路用材料;
(4)度假村的入口和可能的进入道路;
(5)度假村内交通,如车行道、步行道、有轨电车的轨道等;
(6)主要建筑的规模、形状、外观、颜色和材料;
(7)建筑物内部分隔、装修和装饰;
(8)度假村内服务设施的位置、形状和外观,如停车场、商店、洗手间和餐厅;
(9)度假村内小品设施的设计,如路灯、路标、示意图、指示牌、休息亭、休息凳椅、垃圾桶等的位置和形状的设计。
二、细节规划设计的要点
(1)突出主题形象:这是温泉旅游度假村规划的中心原则,必须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来突出度假村的独特之处,通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园林设计、细部小品、服务方式、节庆事件等来塑造与强化温泉度假村的形象,当地居民的文化方式,居民对游客的态度亦对度假村的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设施与活动功能分区: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如住宿、娱乐、商业设施按功能分区布局,对于一些大型的相对较嘈杂的游乐活动,划出专门的区域,使温泉度假村的分区动静有序。
(3)环境保护原则:一是保护特殊的环境特色,如具有主要吸引力的人文自然景观;一是使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游客接待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以维持生态环境,保证温泉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4)商业娱乐设施方便使用区位布局的原则:商业娱乐设施是游客光顾次数最多、密度最大的区域,应该布局在靠近中心和游客方便的区位,如旅馆酒店、主要景观风景点附近,并且它们之间有方便舒适的交通路径。
(5)度假村内部交通网络高效且布局优雅,路径与自然景观的有效配置,并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采用步行或无污染交通方式,限制高速行车。使行走于休息均为一种享受,对于相距较远的景点之间配备公共交通车,邻近景点间设置人行道、缆车、电瓶车或畜力交通方式,可使内部交通优化。
(6)布局有效的.眺望点系统:在一些至高点,开阔地或主要景观地区设置一系列的眺望亭与休息区,让游客充分享受自然美景。
(7)在温泉旅游度假村的外围建立缓冲带协调旅游区与邻近地区的土地利用。
(8)开发阶段性原则:考虑资金、人力、物力供给因素,及游客偏好、需求,随时间的变化,旅游区的开发应采取阶段式,在布局规划时应为未来发展留下扩张的余地,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9)协调公共部门与私有企业及私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温泉旅游度假村的规划应尽量避免以下几类问题: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游客与居民之间的敌视态度;过度交通拥挤;地方传统与文化本色的丧失;各种类型的污染;太大的旅游季节性;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等。
三、从游客角度进行设计
温泉游客对在设计上为用户着想的温泉旅游度假村反应最佳。为用户着想的温泉度假村设计要考虑到从游客启程前往温泉度假村到返回家的整个出游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游客希望温泉度假村方面舒适,易于使用,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时,尽量不要让他们在如排队之类的琐事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1)在前往和离开度假村的路线上(公里或行人小路)设路标。如果游客不能很容易找到温泉度假村,访问将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有些人甚至会放弃并转而前往别的温泉度假村。
(2)尽量使进入度假村方便快捷,例如合理的安排停车场的位置、畅通无阻的入口等。
(3)游客进入度假村后,要让他们熟悉整个度假村,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他们决定如何在温泉度假村内度过时光。这就要求要有各种指示牌、信息栏和宣传印刷品或是带触摸屏的电脑网络以提供最新、最全的温泉旅游度假村信息。
(4)辅助服务设施要有吸引力、方便使用、质量优良,如在适当位置上设置餐饮点和足够的盥洗室。
(5)温泉泡池附近应有足够的值班处,方便游客换领浴袍浴巾以及巡视工作人员的休息,使得发生突发事件时具有完善的应急措施,从而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6)温泉度假村中的景观游玩路线要能引导游客在最省力、最方便、最顺畅的情况下,参观游玩度假村中的所有游憩娱乐设施。当游客想离去时,要让他们容易找到出口,方便快捷的离开温泉度假村回家。
(7)合理的计算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游客最大承载力,确保温泉度假村的设计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访问高峰,将排队和拥挤降至最低限度。
;三、温泉旅游设计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绿维创景规划设计的思拉堡温泉小镇,是温泉旅游设计成功落地的一个项目。项目组遵循因地制宜、师法自然、景观生态性、景观艺术性、以及经济性的原则对温泉区进行设计;力求打造辽宁温泉的代表性和引领性产品、营口城市圈的首选休闲度假胜地、营口特色温泉会议度假地、辽宁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温泉度假区。
“福溪洞天·琴海八泉”是项目的主题定位。“福”代表佛的“佛光禅境”,“溪”代表山谷间的“曲水流殇”,“洞”为“溶洞温泉”,“天”为“别有洞天”,“琴”为“琴台泡池”,“海”为“地中海及托斯卡那风格”,“八泉”分别为亭泉,洞泉,佛泉,彩泉,无泉,海泉,林泉,戏泉。
游憩方式创新点亮资源价值。旅游资源的三分姿色离不开策划创新对它的“七分打扮”,旅游产品的包装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败。我们将酒、药、泥、沙、石、盐、光、冰、木、花、果、器等元素融入到温泉产品设计之中,通过主题化景观与温泉相配合,打造“山海八泉”,应用“一泉一品”的打造手法丰富温泉游憩体验,并以养生为主题创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温泉住宿度假;将干涸的水沟蓄水成风情水街,既有灵秀的景观,又丰富了区块的商业功能;利用地形开发36洞高尔夫,依托良好的球场景观及自然环境建设高尔夫别墅……,从而引爆项目的核心资源,带动片区整体发展。
四、谁能帮忙推荐一些建筑大师
我国第三批“设计大师”名单公布。建筑界何玉如、程泰宁、关肇邺、胡绍学、彭一刚、崔恺、赵冠谦、黄星元
建筑大师戴念慈:主要作品:北京展览馆——红星高照、阙里宾舍、北京饭店西楼、北京中央党校、杭州和青岛的毛泽东别墅、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等。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作品:京奉铁路沈阳总站,少帅府,同泽女子中学,东北大学体育场,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清华大学生物馆,北京交通银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方案
吴良镛
吴良镛,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现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主持的《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和新四合院住宅体系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刘敦桢
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1897年9月19日出生,1968年4月30日逝世。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湖南新宁人。字士能。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回国后,曾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中国营造学社文献部主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教授、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
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梁思成
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 著名的建筑学家、 建筑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 。思成( 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佘峻南
院士,广州市设计院总建筑师。1915年生于广东省潮阳县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90年被授予建筑大师称号。建筑设计经历:1941-1944:湖南省衡阳市执业建筑师;1944-1946: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讲师;1946-1951:在广州、香港从事建筑师业务;1951—— :广州市设计院总建筑师;
主要设计作品:广州市人民医院;广州黄婆洞别墅建筑群;广州友谊剧院;广州市少年宫;广州东方宾馆新楼;广州流花宾馆第一期工程;参与广州交易会工程设计深圳博物馆设计方案;广东省汕头市金融中心设计方案;海南省海口宾馆设计方案;广东中山温泉宾馆设计方案;与莫伯治总建筑师等合作: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设计方案;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设计方案;中国驻希腊大使馆设计方案;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馆设计方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中国城设计方案;中国驻日本福岗总领事馆设计方案;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设计方案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新搂设计方案;中国驻挪威大使馆新楼设计方案;非洲加蓬卫生中心;广州海珠广场商业大厦设计方案。
彭一刚
中科院院士,国家一级建筑师,建筑学家。著名建筑学专家。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 彭教授设计的主要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 山东省平度市公园、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伦敦中国城等等。山东甲午海战馆个性鲜明,并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建筑界的赞誉。彭教授致力于中外建筑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学科的前沿课题。他发表了《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小面积住宅方案探讨》、《螺旋发展和风格渐近》、《空间、体形和建筑形式的周期性演变》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彭教授撰写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等6部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建筑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获国家教委优秀建筑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二等奖,全国优秀建筑铜奖。
吴良镛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 曾任国际建筑协会(UIA)副主席,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SE)主席,是新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先驱者之一。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提出了关于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为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年来结合教学、科研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多方面的创作实践,所领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其中研究性规划设计表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被授予联合国1992年世界人居奖、亚洲建协优秀建筑设计金奖和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著作《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建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改革等多学科的综合融贯研究开辟了理论探索途径。1993年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从事探索性研究,1996年3月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他建筑评论和建筑教育奖。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被评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重要科研成果。
张锦秋
女,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1936.10.7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2—1964被选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其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由于张锦秋的早期研究课题是与绘画、文学交融的中国古典园林,她所处的创作环境是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古都西安,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溶为一体。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清华大学是学习研究阶段,《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为代表作;在设计院工作进入建筑创作阶段,西安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群贤庄小区,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建筑学会创作奖,被誉为“新唐风”;此后她将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展到城市设计:西安钟鼓楼广场(建设部优秀规划奖)、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群体建筑(陕西省、建设部及国家优秀设计奖)、已竣工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及大唐芙蓉园为其代表作,由于工程项目不同的性质和环境,建筑创作的探索呈多元化。鉴于张锦秋的学术贡献,1991年获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 1996年被母校清华大学聘为双聘教授,1999年和2004年当选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2005年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钟训正
建筑学家。湖南武冈人。1952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后留校任教。现任东南大学教授;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顾问;中国建筑师学会常务理事。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建筑创作和研究工作。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与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合作北京火车站时所作的造型综合方案,以及1960年在全国设计竞赛中所作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方案均经周总理选定。80年代以后,主持方案设计并与他人合作的已建成项目有:无锡太湖饭店新楼(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建设部二等奖)、三亚金陵度假村及甘肃画院(均获国家教委二等奖)、兰州敦煌研究院、南京东郊宾馆综合楼及国宾馆、苏州同里湖度假村、南京中山陵太阳场嘉麟楼(获国家教委三等奖)、江苏省旅游局等。著作《建筑制图》《建筑画枣环境表现与技法》,撰有《景区坡地的旅游建筑》等论文。
郑时龄
建筑学专家。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9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事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著作《建筑理性论》,建构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对上海近代建筑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积极参与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格致中学教学楼、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车沿线方案等。
戴复东 院士
男,1928年4月生于广州,安徽无为县人,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院士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同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过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等职。是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1987年-1991年任EAROPH (East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Planning and Housing ) 副主席。
获设计竞赛奖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设计工程56项,其中2项获奖;大型规划2项;专著7部,译书1部,教材3部,论文85篇;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生35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次,宣读论文8篇,国际讲学8次。提出“建筑是生存与行为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应全面重视,相互匹配,重视微观”的全面环境观,“一手紧握世界先进事物使不落后,一手紧握自己土地有生命力的东西使能有根,并创造条件使两者结合”的设计思想。不畏艰难开展轻钢砼轻板房屋体系及产业化研究开发,进行住宅商品化的制作组装销售全过程研究,设计出内外墙自封闭体系,使房屋建设向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化走出探索性的一步。在医院、航空港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研究方面富有成果。参加主持评审数十项重大项目,是大剧院专家组专家。重视乡土建筑与文化研究,如布依石建筑,胶东海草石屋,江南水乡建筑,藏族建筑。尤以海草石屋的北斗山庄,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获得国内外赞誉。设计中崇尚“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精神,突出新意,富有创新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广州市温泉景观设计设计院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