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越剧演出信息(杭州越剧演出信息2021)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越剧演出信息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郑国凤的演出嘉宾
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通讯员 方晴)3月26日晚,上海逸夫舞台成为戏剧界瞩目的焦点,上海戏迷以澎湃的热情,迎接杭州越剧院演员郑国凤,和她主演的全本《北地王》。这部作品也将作为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开幕大戏,于4月16日在杭州大剧院演出。
戏还没开场,逸夫舞台已经沸腾起来——93岁的恩师徐玉兰赶来看戏,88岁的王文娟也来了,50年前他们曾联手演绎了《北地王》,50年后,他们为自己的学生捧场。
连演三天的精品越剧《北地王》将在逸夫舞台落下帷幕,这部草创于1947年,成型于1957年的徐派经典大戏中,核心唱段《哭祖庙》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却因难度太高,全本自1963年后再未现于舞台。如今,由郑国凤领衔,与杭州越剧院共同攀登上了这座堪称越剧界“哥德巴赫猜想”的艺术高峰,就连现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也对爱徒的表现频频点头,并严格指出,素以一把好嗓闻名的郑国凤,如今也有细微疲态,关爱地叮嘱她“多休息”。
《国破山河在》 越剧也铿锵
《北地王》可以说是越剧舞台上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剧目,它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蜀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力阻降魏未果,最终以身殉国的故事,1947年秋,26岁的徐玉兰率自己挑班的玉兰剧团在上海的龙门戏院以《国破山河在》的戏名首次演出,以戏中一腔正气的爱国精神提振民心,连演五个月,更得到了田汉、熊佛西等名家盛赞。1957年,已经成为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之一的徐玉兰与自己的老搭档王文娟精修重演,更名《北地王》,这一年徐玉兰36周岁,无论是身体、嗓音还是艺术创作,都处在激情迸发的黄金时代,艺术水准与艺术技巧都到达了相当的高度,唱腔、念白、做工繁重异常,正因为这部戏“干货十足”,让剧场里的观众观看时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与满足感,所以首轮演出35场全部满座,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让缠绵委婉的越剧展现了少有的金戈铁马的浩然正气。
素聆“哭祖庙”今现《北地王》
《北地王》中的《哭祖庙》唱段,与《红楼梦》中的《哭灵》唱段并称为“双哭”,是越剧徐派艺术的两大丰碑,特别是《哭祖庙》,已经被定为小生行当的教学唱段,每个徐派弟子都唱过,但却没有谁真正敢演全本的,因为它高亢激越、唱作俱重,对演员的艺术及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慢慢的,它居然成了越剧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无人挑战。
“这部戏,一直是一个梦想。”对于《北地王》,郑国凤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因为这是恩师徐玉兰的代表作,更在于1988年,当时还在无锡越剧团的她,正是凭借《北地王·哭祖庙》摘得的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获奖之后,我就一心希望能够演全本《北地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来到杭州越剧院之后,终于圆了我这个梦。”而这次与郑国凤搭戏的,是王派传人、梅花奖得主陈晓红,再度呈现徐王搭档的盛况。近年来中国戏剧界异军突起的的杭州越剧院带着敬意大胆挑战剧本几已荒芜的《北地王》,院长侯军、导演展敏、主演郑国凤常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继承宗师、重现经典的梦想,又让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大胆前行,保留经典唱段、让老观众得到共鸣;删除枝枝蔓蔓,让新观众共同感动。
恩师来捧场 严格再指点
连续三天,“蟒袍掩红妆”的巾帼须眉郑国凤,用特有的细腻情感,把这部骨子里非常“硬”的戏,演得既正气凌然又痛断肝肠,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疯狂叫好,谢幕时观众席上还拉起了“郑国凤我爱你”的横幅、举起了大幅照片,粉丝的热情堪比90后追星族。而越剧表演艺术家、流派创始人徐玉兰、王文娟现场现身,更是引起轰动,观众纷纷围上来鼓掌、拍照,甚至演出也因此推迟了几分钟才得以开场,对于爱徒的表现,徐玉兰基本满意,但仍催促郑国凤不能松懈:“这个戏需要演员在气度和力度上都有持续性,郑国凤嗓子好,但还是要注意休息,唱全场十分考验唱功,最后的《哭祖庙》还是感觉嗓子的疲态了。”而郑国凤自己表示,演唱表演方面有些太过用力,如今到了适当做减法的阶段,这部作品还有段精修细磨的过程。
二、盘妻索妻的演出情况
1939年9月20日,竺素娥与邢竹琴演出此剧目于越吟剧团,演得相当成功。天香门前,车水马龙,盛极一时,持续演出半个月。两人演得相当成功。 天香门前,车水马龙,盛极一时,持续演出半个月。此后,邢竹琴又与王水花合作演出此剧。后由丽歌唱片公司灌制了邢竹琴、王水花演唱的唱片1张。 同年,二进上海滩的尹桂芳,于汇泉楼与陈苗仙合演此剧,效果不够理想,11月之后又与邢竹琴合作演出于上海外国坟山后边的南阳戏院(今东台路84号),方才获得观众认可。
1940年,尹桂芳再演《盘妻索妻》,当时已经有布景,服装也改良。
1944年,4月4日,竺素娥与王杏花演出《盘妻索妻》于河北大戏院。加入越升舞台的尹桂芳与当时二肩旦裘爱花合作再次演出《盘妻索妻》。 同年,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尹桂芳、竺水招演唱的唱片1张。
1945年5月,竺素娥与小白玉梅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同孚大戏院。 12月,邢月芳与王文娟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同孚大戏院。
1946年10月及12月,邢月芳与王文娟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同孚大戏院。
1947年4月,邢月芳与王文娟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同孚大戏院。
1949年1月10日至18日,徐玉兰与王文娟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明星大戏院。 8月25日至8月30日,研究班假座南京大戏院,即上海音乐厅旧址,举行越剧观摩公演,期间有王文娟和范瑞娟演出《盘妻》。 1949年至至1951年间,陆锦娟在越剧姐妹班中任头肩小生,演出《盘妻索妻》,为其师裘凤山所授。
1953年9月1日至9月7日,振奋越剧团在上海解放剧场演出《盘妻索妻》。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广告:日场2点半,夜场7点45,婴孩谢绝,儿童全票。
1954年上海天明越剧团上演《盘妻索妻》,由夏雯君与余彩琴联袂演出。
1955年温州平阳越剧团在温州东南剧院上演《盘妻索妻》,由陈剑秋主演,一月内连演了55场,场场爆满。
1961年夏,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重新整理盘妻索妻剧本,在福州市人民剧场上演。尹桂芳饰梁玉书,李金凤饰谢云霞,赵雪芳饰刘仁元,茅胜奎饰梁丞相,谢小仙饰梁孙氏。
1962年芳华曾至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此剧。元旦,芳华越剧团由尹桂芳领衔再次在上海演出《盘妻索妻》。 1月14日 ,上海电视台转播尹桂芳所主演之《盘妻索妻》。 1962年1月24日下午,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邀集部分戏剧界人士座谈这一剧目的演出成就。会议认为,从此剧的表演来看,尹桂芳在唱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扮演谢云霞的李金凤表演比过去更成熟了,赵雪芳扮演的长衫丑增加了戏的戏剧成分,谈到剧本,会议认为较之40年代的老本《盘妻索妻》,干净简洁,但有些场次的安排,还值得商榷。4月30日起,福州芳华越剧团分为两个演出队,一队在徐汇剧场演出《盘妻索妻》;另一队在各工人俱乐部巡回演出《梅玉配》。《盘妻索妻》剧中梁玉书一角仍由尹桂芳担任,尹桂芳对《盘》剧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 在上海演出时,又请汤笔花前去观看,之后,汤笔花应邀对剧本做了一些小修改。 该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每至一处,必是万人空巷,场场爆满。此剧中《洞房》、《盘妻》两场充分发挥了“尹派”叫板、起调、运腔、落调与清板的特色,为尹派传人所必修。“洞房悄悄静幽幽”和“娘子为人真古怪”两段唱腔,更是脍炙人口。同年,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尹桂芳演唱的《洞房》唱片1张。芳华越剧团还在1962年灌制黑胶唱片《盘妻索妻》全剧,并于1980年再版,后在2004年以《中国越剧精品剧目选肆 盘妻索妻》为名出版CD碟片,均内附唱词。江山越剧团也于60年代初开始上演《盘妻索妻》,在金,衢及赣东北一带常演不衰。主要演职员有丁丽云、刘小花、汪铁英、张肖妹、姚赛华等。
1963年,德清越剧团在杭州演出《盘妻索妻》,连续满座十五场,史秀芳饰演梁玉书。 1979年,尹派演唱会上,陈东文和傅全香表演了《赏月》中的一小段。
1980年5月,福建芳华越剧团在福州复演此剧,由邢桂芬饰梁玉书、李金凤饰谢云霞。
同年5月,虹口越剧团亦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由有顶级冷面小生之称的陆锦娟领衔主演(备角为尹美娣),因原飞鸣越剧团剧本在文革中烧毁,原芳华编剧曹弘英提供剧本,据芳华版本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不以尹派艺术规范为标准,而是独辟蹊径另有韵味,无论是唱腔中陆锦娟独有的截然而止清雅别致的特色,还是其稳重硬朗清峻峭拔的演绎风格,均是别具一格,非常精到地刻画了梁玉书的儒雅、温存、正义、深情,有戏迷称“陆锦娟令梁玉书的形象真实可信”。如其洞房时几次三番的欲走还留,赏月“猜心事”时别有特色的运筹帷幄,以及对娘子的无比宠溺和越剧中少见的亲昵动作,塑造了一位独具相府公子特色的冷面柔情梁玉书形象,“而这一版的舞台设计为韩义先生,他巧妙地将扇形图镶嵌于舞台布景之中,既暗示了陆锦娟扇子生之身份,又增添了梁玉书书生的儒雅气质,且与水墨画似的其他素材完美结合,既贴切又雅致。其时仅在共舞台上演日场,居然场场暴满,连演两个月上座率不衰,甚至出现通宵排队购票、每人限购张数的热潮,其受到观众的青睐程度于此可见。”就连一千八百个座位的共舞台,门口也挂起“满座”红灯。 对其比较公认的评价是:“她的演出风格,擅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展示给观众,演来栩栩如生;唱腔艺术,喷口清晰,转调柔和,运腔婉转,韵味醇厚,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自成一格”。 但因其动作设计为保守人士所反对,而遭到严厉批评,后因观众欢迎及徐玉兰等同行的支持而不了了之。至1980年7月,陆锦娟主演《盘妻索妻》逾60余场,后因有观众献花踊跃而起风波,虹口区文化课副科长认为观众献花是不正之风而开会讨论。有附和者提出要求团长做陆锦娟的工作,让其向观众呼吁不要献花。之后在虹口越剧团演出《盘妻索妻》的过程中,又遇观众争看陆锦娟之演绎并抗议备角替演的风波,陆锦娟遂被禁演。
同年年底,建德越剧团也开始上演《盘妻索妻》,也以芳华版本为基础,但唱腔身段各有不同,由尉少秋领衔主演,尤其其唱腔,尹中带范,和尹派弟子的演绎并不相同,获得观众好评,并在杭州华丰造纸厂拍摄电视录像。 2007年,以此视频为内容的VCD光盘开始面世。同年11月3日至次年1月,芳华越剧团来沪演出于徐汇、大众剧场,由上海电视台录像播放。在沪表演的《盘妻索妻》中,邢桂芬饰梁玉书A角,张效芳为B角。
1981年,陆锦娟受邀至嘉兴越剧团演出《盘妻索妻》,深受欢迎。该剧团小生演员张薇向陆学习此剧,在陆回去之后,成功演出此剧。 1981年,上海台春晚播放了尹桂芳和王文娟合演的《盘妻索妻·洞房》选段。
1981年5月1日,上海越剧院组织下乡演出,有剧目《盘妻索妻》。1981年,在福建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评奖中,《盘妻索妻》设计者江立方获 舞台美术设计三等奖。
1981年,普陀越剧团来沪于人民剧院演出《盘妻索妻》,由孟群亚饰梁玉书,动作设计仿照陆锦娟版本(孟群亚曾现场观摩陆锦娟《盘妻索妻》演出)。
1982年夏,尹派越剧演员茅威涛专程到上海向尹桂芳请教《盘妻索妻》,得到尹桂芳的尽心教导,同年8月以《露真》一折获浙江省“小百花”汇演优秀小百花奖。
1983年11月,尹派越剧演员茅威涛随团至香港,再演《露真》,获得好评。1983年,桐乡越剧团来沪演出《盘妻索妻》于大华书场。 3月,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艺术记录片《尹桂芳和她的舞台艺术》,其中包括了《盘妻索妻·洞房》一折。
1983年,虹口越剧团主要小生演员陆锦娟受邀至舟山越剧团重演该剧,在杭嘉湖一带演出依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并由电视台摄录保存,后由杭州华彩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共计有3个不同出版社的不同包装版本。此后,不少地区剧团和民间剧团均参照陆锦娟1983年演出版本的动作设计进行演出。
同年12月,虹口越剧团尹小芳在上海演出《赏月》一折,后该折音频被收录于《尹小芳唱腔艺术精品选》专辑CD。而虹口越剧团萧雅也在80年代领衔主演《盘妻索妻》,并得到了尹桂芳的指点。
1984年芳华越剧团由王君安领衔主演《盘妻索妻》。
1984年秋,在“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上,赵志刚和华怡清一起演绎《盘妻索妻 花园会》一折,并以此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1986年6月,在上级领导的干预下,陆锦娟再次登台,在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 “观众踊跃,座无虚席,献花观众络绎不绝。音乐声中大幕启动,陆锦娟在幕后一声‘梁福梁宝,带路!’引来满堂红彩。就连一千八百个座位的共舞台,门口也挂起“满座”红灯。著名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观看演出后,到后台热烈祝贺:‘你们剧团实力很强,大有希望。’” 有老戏迷称,当时场面轰动,演出极受欢迎,曾出现在场观众们情绪激动而使演出不得不稍作停顿之事。另有当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戏迷回忆:“戏院内观众情绪沸腾,叫好声一片,盖过陆老的声音,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看到的,特别使我终生难忘的情景:陆老谢幕,陆老眼泪都流出来了,观众都不走,全部在外面等陆老,人山人海,空前绝后。”上海文化艺术报亦存有《风雅小生陆锦娟》一文(此文与孙怀山著之《风雅小生陆锦娟》内容不同)。
1986年秋,中央、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七家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音像公司、嵊县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赵志刚演绎了《洞房》一折,茅威涛演绎了《露真》一折,两人均获得优秀演员奖,为第1名和第2名。 茅威涛的演出视频后被出版为VCD。
1988年4月,芳华越剧团由尹桂芳带领,赴江西南昌等地演出,携带《盘妻索妻》、《红楼梦》、《何文秀》3台剧目,获观众好评。 1988年,萧雅演出《盘妻索妻》于上海人民大舞台。
1989年1月3日至23日,虹口越剧团携该剧赴香港参加葵青区第二届艺术节交流演出,由萧雅领衔主演。20世纪80年代,中国唱片社分别灌制了尹桂芳、李金凤演唱的《盘妻》、《露真》和赵志刚演唱的《洞房》唱片共4面。 各地越剧团亦纷纷搬演该剧,以及各地“尹派”演员选唱该剧而录制的录音、录像、唱片等,大多依据“芳华”1980年演出本。
1990年芳华越剧团携带《盘妻索妻》全剧首次赴香港演出。
1995年4月5日至7日,尹桂芳率福建芳华越剧团来沪,在逸夫舞台演出《盘妻索妻》,由王君安、李敏主演。
1998年在由中央、浙江、福建、江苏、上海五家电视台主办的“全国越剧精英大赛”中,贵阳市越剧团李珊和彭新玉主演《盘妻索妻》获得好评,李珊饰演梁玉书,两人双双获得荧屏奖。
1999年1月23日,海宁市越剧团演出《盘妻索妻 花园会》于逸夫舞台。
2001年1月23日,萧雅在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上与刘伟一起演绎《盘妻索妻·洞房》。2001年,在“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香港演出盛况”中,张学芬、方亚芬表演了《盘妻索妻·赏月》一折。
2002年8月9日晚,在“东方戏剧之星--王清越剧专场”,王清和吴素英表演了《花园会》一折。
2004年1月21日,萧雅在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上和吴海丽一起演出《盘妻索妻·中秋赏月》。
2005年9月24日和25日,萧雅于上海艺海剧院重演新改编的《盘妻索妻》,导演刘觉将原先三个半小时的演出删减成两个半小时,以加快演出节奏,但《洞房》、《赏月》、《露真》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和唱腔全部保留。舞美和服装上力求洁简大气,以便轻车简乘地面向市场。除了萧雅主演梁玉书一角外,青年演员陈歆以金派风格演绎梁玉书妻子谢云霞一角,著名老旦演员何娟娟扮演梁孙氏。
2006年1月28日,由赵志刚在春节戏曲晚会中演出《盘妻索妻》。11月17日晚,萧雅在长安大戏院领衔主演越剧经典《盘妻索妻》。
2007年1月24日,“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举行,王君安演出《盘妻索妻·洞房》、《盘妻索妻·荷亭》。6月26日,萧雅在逸夫舞台再次演出《盘妻索妻》,由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担任艺术顾问,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任艺术指导。2007年,杭州黄龙越剧团主要小生演员翁赛凤因欣赏陆锦娟1983年录像的《盘妻索妻》,而照其录像版本进行演出,恰逢陆锦娟的老戏迷,遂通过其介绍辛苦找寻到已退出越剧舞台多年的越剧名伶陆锦娟,由翁赛凤和孟科娟等人屡次专程前往上海向其请教学习《盘妻索妻》一剧。
2008年2月10日至11日,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在舟山剧院上演《盘妻索妻》全剧,其编排动作因袭陆锦娟1983年演出版本,主演为吴秋萍、陈亚玉,据现场字幕,陆锦娟被列为艺术指导。2月24日,福建芳华越剧团应新加坡“大唐文化传播”的邀请,进行新贺岁演出。王君安与李敏赴新加坡于牛车水人民剧场演出《盘妻索妻》一剧。此后,于2008年4月5日在上海逸夫舞台,2008年6月12日在宁波逸夫剧院,2008年6月16日在绍兴大剧院,2008年6月19日20日在德清武康会展中心,6月22日在嘉兴大剧院,6月26日在苏州开明大戏院,6月27日28日在上海宛平剧院,王君安再次主演该剧。2008年3月,陆锦娟因事而到杭州,黄龙越剧团在杭州游览景点黄龙洞进行《盘妻索妻》的汇报演出,由翁赛凤主演《盘妻》一折,孟科娟与王杭娟演出《露真》一折,内含陆锦娟新设计的身段动作。非常妥帖地体现了陆锦娟版本所塑造的梁玉书独有的那种柔情酷少的形象,获得当地观众的好评。 6月9日,上海市卢湾文化馆青年越剧团应金采风业余学生黄定娥女士之邀,参加了她的“抗震献爱心学习金派越剧演唱会”,由尹美娣和卢湾文化馆青年越剧团演员合演《盘妻索妻》“赏月”一折。7月4日至5日,萧雅于湖北剧院上演《盘妻索妻》。
2009年1月7日由中央新影戏曲节目部与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数字戏曲电影《盘妻索妻》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影片正式开机。此剧由萧雅饰梁玉书,华怡青饰谢云霞,吴素英饰梁玉娇,何娟娟饰梁母,斯玉林饰刘仁元,魏丽敏饰梁如龙。1月25日,萧雅和王君安一起在春节戏曲晚会上演唱《盘妻索妻·洞房》。8月28日,萧雅主演的《盘妻索妻》在宁波大剧院上演。9月28日29日,芳华越剧团于长安大戏院上演《盘妻索妻》,由王君安、李敏主演。
2010年1月8日至10日,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盘妻索妻》。3至4月间,北京共公频道好戏周周看栏目分别于3月21日和4月4日播放王君安、李敏与萧雅、陈歆主演的《盘妻索妻》全剧。
2012年9月30日,正逢中秋节,陆锦娟俱乐部发布《自成一家演盘妻 独惊斯世擅风流·陆盘妻资料集》,其内容为陆锦娟饰演之盘妻索妻(即俗称“陆盘妻”)相关资料,包括陆盘妻的细节赏析、唱腔赏析及对昔日历史的回顾,并有八份附录,分别为碟片操作说明,陆锦娟主演的舟山版盘妻全剧剧本和全剧曲谱,陆锦娟主演的虹口版盘妻布景草图与剧照,《浅谈“陆盘妻”中谢云霞对梁玉书的爱与恨》一文,山河恋相关资料及锦迷之歌相关资料(曲谱及词、曲赏析文),《长诗为陆先生锦娟作(第二版)》。碟片部分,由2张DVD(D9),2张CD组成,并将陆锦娟新设计的身段动作舞台地位等内容,制作成2份视频文件,附于碟片之中。其中CD部分,包含了陆锦娟在盘妻索妻中所有唱段及伴奏。同时,陆锦娟俱乐部应学习、演出“陆盘妻”的演员及票友的需要,制作“陆盘妻”全剧伴奏,为一碟装。 此套盘妻索妻的资料集,从剧本到曲谱到舞台设计,皆囊括于内,为迄今为止出现的最为完整的盘妻索妻的剧目资料。
2013年8月9日、10日,上海越剧院重排《盘妻索妻》,由“尹派”传人齐春雷、“袁派”传人俞景岚担当主演,分别饰演梁玉书与谢云霞,演出于上海城市剧院,剧情前半部分基本遵照芳华1962年演出本,后半部分做了大幅修改,唱腔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有越迷拍摄全剧发布于优酷网。
三、推荐下好看的越剧或者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越剧电视剧孟丽君 越剧电视剧竹叶青青 越剧电视剧何文秀 越剧电视剧梁祝 越剧电视剧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
桑弧根据陆洪非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本改编;导演石挥,摄影罗从周,音乐顾问葛炎,作曲时白林,王文治;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电影剧本全片分为”鹊桥’,’路遇’,”织绢”,”分别”四场,将”卖身”,”上工”,”满工”三场以27个镜头,六句唱词分别纳入其他各场之中,因而将原唱词442句删改位178句.将”树上鸟儿成双对”男女声对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别”之首.将傅公子改为家院赵贵.
1956年3月,《天仙配》电影被文化部列为”新片展览周”影片之一.获”建国五周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56年6月起,先后在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埃及,瑞士等国的电影节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输出蒙古,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斐济,加拿大,圭亚那,新西兰等国家.
2,《夫妻观灯》
1956年10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纪录片.主演严凤英,王少舫.
3,《春香闹学》
1958年10月—11月,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做为《安徽戏曲集锦》艺术片组成部分.
改编陆洪非,导演郭钧,乔志良;编曲时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云.
4,《女驸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黑白片.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改编陆洪非,导演刘琼,作曲时白林,主演严凤英,潘璟利,王少舫,张云风.
电影剧本将”绣楼”分为”绣楼”和”花园”两场,恢复原舞台剧本中删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赠,被诬等情节,增加冯素珍主仆离家出走途中及刘文举在”金殿’中的若干唱段.电影剧本共设334句唱词.
5, 《牛郎织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片.
编剧陆洪非,金芝,完艺舟,岑范;导演岑范,摄影陈震祥,作曲时白林,方绍墀,主演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
本片摄制完成后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6,《槐荫记》》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营业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宽银幕片.剧本及音乐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摄,发行时改今名.
导演顾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门放映,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在全国公开放映.
7,《红霞万朵》
197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 第一部黄梅戏现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编剧刘云程等,时白林担任音乐顾问兼指挥,刘广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片,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改编,”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龙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舞台剧《龙女情》改编,增加龙门祝寿场景,增加内廷诊病和金殿面试,鲤鱼精改名黑鲛.
改编丁式平,朱士轨,许成章;导演舒适,摄影陈震祥,作曲方绍墀,主演马兰,黄新德,吴亚玲,张辉,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选定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览”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国公映.
10,《杜鹃女》
198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舞台剧《慈母泪》改编,影片易名为《杜鹃女》。编剧:汪自毅 沙丹 ,导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 静,张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据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同名舞台剧演出本改编.
编剧王冠亚,导演沙丹,作曲时白林,配器时白林,徐楠;主演杨俊,张辉.
本片只有110句唱词,唱腔优美,韵味隽永,道白采用普通话,是另一种样式的探索.1987年被选为参加新加坡首届”中国电影节”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轿》
1986年,根据黟县黄梅戏剧团舞台剧《母老虎上轿》改编,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余治淮,作曲徐志远,王毓琴,陈小芳主演.
13,《朱门玉碎》
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舞台剧《审婿招婿》改编,编剧汪自毅等,导演陈怀皑,影片易名为《朱门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韩再芬,导演: 张鸿眉、王金声 编剧: 刘云程 摄影: 王文锡
15,《血泪恩仇录》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黄梅戏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杨世雄,
主演杨俊,张辉,作曲陈精根
16,《徽商情缘》
1995年,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监制:陈发仁、王学平、吴钟谟;顾问:李准、沈培新;编剧:侯露;导演:王金夫;摄影:甘泉、张林;作曲:徐志远;指挥、配器:尚廷文;制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韩再芬、李龙斌、黄新德。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6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传部,芜湖市委市政府,安徽电视台,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黄梅戏戏曲故事片,根据黄梅戏舞台剧《斛擂》改编,编剧金芝、草青,导演王好为,摄影李晨声、尹其武,作曲时白林、尚廷文;韩再芬,黄新德,董成,蒋建国,陈小成主演。
18,《山乡情悠悠》
2000年,根据安庆市黄梅戏一团舞台剧《柳暗花明》改编,赵媛媛,董家林主演,曾荣获2000年中国电影“华表奖”,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电视剧:汪静)
春香闹学
打豆腐
打猪草
二月
桂小姐选郎(电视剧:韩再芬)
红楼梦(舞台剧:马兰、吴亚玲)
红丝错
皇帝告状
黄梅戏_孟姜女
黄梅戏《戏牡丹》--- 马兰
黄山情(电视剧:黄婉秋、黄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电视剧:李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剧:马兰、黄新德)
龙凤奇缘(电视剧:韩再芬、汪静)
龙女(电影:马兰、黄新德)
孟丽君(电视剧:韩再芬)
孟丽君(孙娟)
母老虎上轿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
女驸马(电视剧:韩再芬)
女驸马(电影:严凤英)
女驸马(舞台剧:韩再芬)
女驸马(舞台剧:马兰 )
女驸马(舞台音配像:马兰配严凤英)
劈棺惊梦(电视剧:马兰、黄新德)
七仙女与董永(电视剧:汪静)
秦香莲(黄梅戏)
桃花女
桃花扇(电视剧:韩再芬)
啼笑姻缘
天仙配(韩再芬)
天仙配(严凤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凤与尤三姐
无事生非(舞台剧:马兰)
西厢记
戏牡丹,点大麦,补背褡
小辞店(电视剧:韩再芬、韩军)
严凤英(电视剧:马兰)
遥指杏花村(电视剧:马兰)
贞娘怨
郑小娇(电视剧:韩再芬)
四、杭州越剧二团的主要演员
单仰萍: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谢群英: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彩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陈晓红: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陈雪萍: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余福英:上海越剧院花旦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
蓝玉珍: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
许志英: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
刘志霞:嵊州越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
黄荣娟:杭州越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工彩旦。
俞文娟:尹派小生,越剧新十姐妹。
王晴华:嵊州越剧团花旦演员。
吴 琼:嵊州越剧团花旦演员。
余 兴: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小生演员。
许 鑫:杭州越剧院花旦演员。 王 健:国家二级演员,工花旦,承王派。1979年出生,1992年考入桐庐县第三届艺训班,199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她扮相俊美,唱腔纯朴,擅长塑造各种类型的舞台形象,曾主演《春江月》、《桐江雨》、《杨排风》、《双轿接亲》、《美人鱼》、《春江奇缘》、《花溪情歌》等剧目。
曾荣获:1994年杭州市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青年演员奖
1994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表演二等奖
1997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表演三等奖
1997年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青年演员奖
1997年“艺苑杯”浙江省戏曲教学大赛个人剧目一等奖、唱腔二等奖
2000年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三等奖
2001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表演一等奖
2007年擂响中国——第二届《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展演最具潜力奖
2008年叶浅予文艺奖铜奖
2008年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
2010年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
吕芳华:国家二级演员,工小生。
王 璟:国家三级演员,工花旦,承吕派。1979年10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桐庐县第四届越剧艺训班,1994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曾在《五女拜寿》中扮演杨双桃,《三看御妹》中扮演刘金定,《双轿接亲》中扮演秋姑等。荣获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表演奖等。
张玲伶:国家三级演员,工小生,承范派、尹派。1982年8月出生,200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荣获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表演奖等。 徐 婷:青年演员,工旦角,承戚派。1987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桐庐县第五届越剧艺训班,200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曾荣获“良渚文化杯”第三届全国越剧演唱大赛银奖、2008年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青年演员奖、第二届杭州文艺桂花奖“优秀新人奖”提名奖等,并参加2008北京奥运城市文化广场、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曲艺专场、浙江电视台《炫舞春天》的演出。
喻 咪:青年演员,工小丑,师承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刘异龙。1988年6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桐庐县第五届越剧艺训班,200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曾荣获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新秀奖,“良渚文化杯”第四届全国戏曲演唱大赛金奖和“越剧新星”称号、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表演奖等,并参加第四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风俗大会、上海东方卫视除夕特别节目《春满东方》、浙江卫视《戏迷擂台》、江浙沪三地越剧女明星大汇演的演出。
方伶俐:青年演员,工小生承范派、尹派;1988年9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桐庐县第五届越剧艺训班,200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曾荣获2008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优秀青年演员奖,并参加2008北京奥运城市文化广场、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曲艺专场、浙江电视台《炫舞春天》的演出。
方守娣:青年演员,工老生,承张派;1987年8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桐庐县第五届越剧艺训班,2003年进杭州越剧二团工作,曾荣获“良渚文化杯”第三届全国越剧演唱大赛专业组银奖、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优秀表演奖等。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越剧演出信息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