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乡村景观设计(吴忠乡村旅游)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宁夏吴忠市乡村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宁夏的有关信息
人口概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宁夏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口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的20.75万人,占4.11%;接受初、高中教育的217.59万人,占43.1%;接受小学教育的178.41万人,占35.34%;文盲人口(15岁及其以上,识字很少的人)63.23万人。人口文化程度的地区差别很大,川区高于山区,城市高于乡村。
宁夏是中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回族人口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3,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回族主要分布在固原市和吴忠市,其回族人口占宁夏回族人口的80%以上。
宁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次之,中部最少。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吴忠市人口密度分别为260.5人/平方千米、150.4人/平方千米、110.1人/平方千米、65.9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最大的为石嘴山市,高达601.6人/平方千米,最小的为盐池县,仅22.5人/平方千米。
2005年宁夏人口状况: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5年宁夏出生人口9.4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93‰,比上年上升0.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10.98‰,全年净增人口6.50万人,年末总人口596.20万人。
2005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区城乡就业人员达299.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增长0.5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7.44万人,比上年末净减少1.04万人,下降1.78%。其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7.39万人,比上年增加0.23万人;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3万人,减少0.47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人数18.75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7.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11.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万人。2005年全区已登记失业人员中通过疏导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5.5万人,比上年增长12.2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万人,登记失业率4.5%。(摘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宁夏境内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已超过610万人。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西周至秦朝时期:
西周建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汉朝属朔方史部。西汉时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唐朝至明清时期:
唐朝时期,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
北宋时期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
元朝时期在宁夏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但到1372年才完全占领宁夏。明初在宁夏设府,后改为。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
民国时期:
1912年元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改府为道。因右为朔方,改为朔方道。1913年,又改回宁夏道。
1928年10月17日,民国中央政府第159次会议决议,设宁夏省。全省面积约274910平方千米。
1929年,宁夏建省。辖朔方到八县外,将阿拉善、额液晶纳划入。又将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划置磴口县。
1933年元月,马鸿逵受蒋介石委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主政宁夏。1933年9月划中卫县东部为中宁县,1941年4月1日划宁夏、宁朔两县为永宁县,平罗县北增为惠农县、陶乐县,并将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1945年将灵武县属之吴忠镇改为吴忠市。新的宁夏省领二旗九县:阿拉善旗、阿济纳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戊县(后改为预旺县、再改为同心县)、磴口县。增设香山、居延、紫湖三个设治局,1944年4月增设银川市。1947年宁夏省会置银川市。此后,直到解放前夕,全省共增设达13县,1市、3设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9月3日,宁夏解放。同年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额济纳旗划由甘肃酒泉专区代管,并于同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23日,中共宁夏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员会。同时,调三边军分区三大队驻防定远营。
1950年1月,成立吴忠市,5月又改为吴忠镇,10月恢复为吴忠市。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原定西专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2年5月,永宁县第四、第六两区及贺兰县第四区各一部划归银川市。8月15日,为增进民族团结,阿旗首府定远营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复备案通过。
1953年1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0月29日正式成立,4月1日,宁夏省“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吴忠市成立,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4月4日,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成立两个相当于区级的回族自治区,即宝丰回族自治区和灵沙回族自治区。5月,中宁县耍义山乡(原四区六乡)划归同心县管辖。7月,宁夏省“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委会改名为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筹委会。
1954年4月21日,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下辖吴忠市、金积县、灵武县和同心县。1954年7月14日,内务部批准,银川市由6个区合并为4个区。1954年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1954年11月3日,宁夏省撤销合并于甘肃省后,原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不变,新设银川专区。1954年11月经内务部批准,惠农县人民政府由宝丰城迁驻黄渠桥。
1955年4月28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吴忠回族自治州,领导金积县、灵武县、同心县,并代管盐池县。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盐池县正式划归吴忠回族自治州管辖。1955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以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9月4日,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批准中卫县成立甘塘镇,是自治区最早的城镇之一。9月25日,中共宁夏工委批准永宁县的永华乡全部、杨显乡的部分地区和贺兰县的芦花乡全部和苏峪乡的大部(含贺兰牧场全部)划归银川市管辖。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总面积约6.64万平方千米。
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辖2市、1专区、1旗、16县,市辖县级区2个。自治区面积由原6.64万平方千米增至17万多平方千米。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7月1日起正式划回)。宁夏回族自治区辖2地级市(银川、石嘴山)、2地区(银南、固原),16县,市辖县级区7个。
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
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
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将银川城区分别设立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2009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以吴忠市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寺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寺堡镇。
著名景点:
1、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国家AAAA景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世人称为“东方金字塔”。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皇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由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2、中卫沙坡头
国家首批AAAAA景区,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腹地,是一处富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区。高山、黄河、沙漠、长城和绿洲在此汇聚一地,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奔流的黄河,无际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苍凉的明代长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车,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可骑骆驼遨游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咫尺之间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异景观。
3、平罗沙湖
沙湖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国家首批AAAAA景区,距银川市区56公里。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沙湖盛产鱼、鸟。有数万只鸟在这里栖居,可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处奇观。沙湖的鱼类十分丰富,不仅有鲤、鲢、鳙、鲩、鲫鱼,而且有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在沙湖的餐馆里,专门设有鱼宴,烹饪沙湖出产的活鱼。湖西贺兰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4、六盘山风景区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文化古迹较多,自然资源丰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使六盘山成为休闲、消夏避暑、森林探险、科考科普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保护区内有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区60余个景点。保护区中部有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 北部有须弥山石窟为中心的丹霞地貌风景。
5、中卫高庙
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时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供奉的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等塑像,庙内佛、道、儒三教济济一堂。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连,呈逐步增高之势。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结构紧密,气势雄伟。高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很奇特。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 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 横批是:“无上法桥”。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 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 高庙建筑的重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饱誉海内外。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 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6、火石寨
位于固原市西吉县,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高约120米,犹如长矛刺天,四壁悬空,奇特异常。若攀上峰顶,云雾飘然脚下。石峰东西现存石窟10孔,残存壁画、石雕须弥座等。其中最大石窟在距峰顶15米处,呈长方平顶式,当地居民供泥塑神像三尊。在石峰下半部有一石窟,深15米,宽4米,高5米,洞内能容纳百余人。石窟主峰四周奇峰怪石或崛起凌空,或沉落幽谷,形态各异。
7、扫帚岭石窟
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火石寨乡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称"云台山"、"西武当"。
这里林木葱茏,流水清澈,特别是奇特高耸的石山给人以"桂林山水"的感觉。山峰神态仙姿,颇具风采。扫帚岭主峰四面绝壁,惟东北角有人凿石阶可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山上人文建筑融为一体。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牛王殿、万寿宫等洞窟30多孔分布在东西长约330米的石壁上,窟室多为长方形平顶式,为圆形穹窿顶。长方形大佛殿深9米,宽6.1米,高5.45米。石窟内造像多数已毁,残存石雕须弥座、佛龛、壁画。较完整的石雕像4尊,最大的是身高4.8米,腹围4.4米的立佛。石窟内还有3尊铜佛像,其一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424年-452年)所造;其二是宋代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46厘米,重18公斤。扫帚岭石窟开凿于何时已无史料稽考,若铜佛像不是赝品的话,由此推测极有可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火石寨“丹霞地貌”位于西吉县西北部的火石寨乡内,南北长17千米,东西宽10千米,现已被自治区批准为“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距西吉县城10千米,有红色、紫红色 的山崖、山峰、山脊、怪石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地貌景观壮观奇美。也因红色砂岩裸露,当地人把这里叫火石寨。
“丹霞地貌”源自于粤北仁化境内的丹霞山,是一种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等红岩组成,经地壳抬升运动和流水的侵蚀、溶蚀以及风化剥落、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国的风景地貌和山水景观中,独具一格,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类型之一。
8、火石寨石窟群
从北魏开始凿造,盛于隋唐,数处石窟均凿建在百余米高的石崖绝壁上。置身其间,心清神爽,飘飘欲仙。民国《西吉县志》在介绍云台山时说, “山高峰峻,深洞危桥,重峦叠翠,曲而幽深”,“每遇山雨欲来,必先油然作云。即晴亦多烟岚。啼鸟钟声,隐约其中,花香扑鼻,足堪娱目”。这里有扫竹岭,石寺山,禅佛寺三处石窟,各有特色,他们都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有机结合。
9、朝那城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清真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还可以从宁夏的民族特色与民族习性来写。
二、寻味宁夏——舌尖上的盛宴
韦雪林
美食 承载着一方地域的文化和记忆,也沉淀着对一方热土最深的惦念。地处祖国版图几何中心的宁夏,自古就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地区之一,文明的碰撞融合造就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融性,使得当地 美食 形成了既具至简的大块朵颐,又有细腻的精致气息,于融合之间沉淀出宁夏专属味道。
如果把宁夏的 美食 写成故事,盐池滩羊、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六盘山牛肉、西吉土豆、中宁蒿子面等这些地道 美食 风物必是主角,也是宁夏在外游子和世界各地来宁游客舌尖深处回味悠长的记忆。
老毛手抓。
盐池滩羊 温暖世界的传奇
行走在宁夏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以羊肉为招牌的餐馆也最为亮眼,“老毛手抓”“国强手抓”“马记羊羔肉”“黄渠桥羊羔肉”……以直白的人名和地名命名的 美食 招牌,透露出宁夏人豪爽的性格。关于羊肉,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宁夏”,这也充分体现了宁夏人对羊肉的忠爱。
在论羊肉的吃法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宁夏人做不出的。一只羊从头到脚,根据不同部位食材的特点,以爆、焖、炒、烩、涮、烤、蒸、炖……十八般烹饪手法,烹制出烤全羊、手抓羊肉、冰煮羊肉、爆炒羊羔肉、羊肉小炒、烩羊肉、羊肉串、羊杂碎、烤羊蹄等几十种特色十足的全羊宴,以及以羊肉为灵魂搭配的面食,羊排小揪面、羊肉臊子面、羊肉炒糊饽……惊艳着人们的味蕾。
盐池滩羊肉之所以好吃,和羊肉食材本身的品质密不可分。盐池县坐落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拥有无垠的戈壁滩和广袤的盐碱地,生长在这里的滩羊,吃着长在戈壁荒漠上的甘草、苦豆子、苦参碱等29种沙生植物药材,喝着苦碱水长大,含碱的食物和水源,中和了羊身体内部的酸性,使得羊肉嫩而不膻、滋味鲜美。用盐池当地老百姓的话讲,盐池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
2016年以来,盐池滩羊作为宁夏食材代表,先后“四登”国宴,名扬海内外。国强手抓、杜优素羊杂碎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羊肉也是《山海情》中出现最多的美味之一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就是“咱宁夏这滩羊你在哪儿都吃不着,一点都不膻,香!”
枸杞宴席:酥皮枸杞滩羊背。
枸杞全宴 红色的花式盛典
2021年,宁夏发布了28道以枸杞为食材的菜品,这是宁夏有史以来首次枸杞入宴成席。有以枸杞鲜果为主料的水晶冻—冰山琥珀枸杞,不仅好看,更能品到鲜果的原汁原味。有以枸杞作为辅料,搭配盐池滩羊、六盘山牛肉、沙湖鱼头、西吉土豆、中宁蒿子面、野生沙葱等风物名产,最大限度激发出食材独特的味道。枸杞口味酸甜,在芦笋杞汁浸湖虾、珊瑚杞汁萝卜荟等菜品里,用枸杞汁调味,让寻常的凉菜变得不拘一格。将枸杞鲜果磨成枸杞粉撒在牛肉、酸奶里,更是为这些菜品提味增色。宁夏人不仅将其果肉制作成美味的佳肴,还将枸杞芽尖、枸杞根作为辅料烹饪出沙窝杞根百合、薄皮杞芽包等独特的美味。
枸杞作为宁夏的特产,在这里的栽培至少有500年的 历史 ,明弘治年间更是将之列为“贡果”。清乾隆时的《中卫县志》中有关于枸杞的记载:“宁安一带(今宁夏中宁县)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位于银川市的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是以枸杞元素为主题的国家4A级 旅游 景区,是融中国枸杞文化展和宁夏特色产品展销为一体的开放式枸杞博物馆,因枸杞而成为宁夏的特色网红景点,每年吸引十几万游客前来参观。
从最初的食用干果为主,到精深加工的枸杞粉、枸杞籽油、枸杞浓缩汁、枸杞鲜果粉、速冻枸杞,枸杞酒等,再到惊艳四座的枸杞宴,宁夏人将枸杞的用法发挥到了极致。
宁夏览翠酒庄葡萄酒窖。
葡萄美酒 醇厚的紫色梦想
随着酒庄游新业态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宁夏品美酒、赏星空。宁夏将葡萄美酒和道地风物优品相互搭配,开发出5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标 美食 ”酒庄休闲 旅游 产品菜单。此菜单由杭州G20峰会餐饮文化专家组长胡忠英、金砖国家峰会接待单位总厨陈艺彬等为代表的7名中国烹饪大师和4名国家级星级侍酒师共同研发。配菜均以宁夏葡萄酒和盐池滩羊、泾源黄牛肉、黄河鲤鱼、枸杞鸡等道地食材为主,从中西结合、菜系融合、餐盘设计、创意美学等多个维度推陈出新,赋予了葡萄酒邂逅宁夏特色 美食 的精致味蕾体验。
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位居北纬38 ,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2002年,贺兰山东麓优质葡萄产区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3年被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2013年宁夏入选《纽约时报》评选出的全球必去的46个最佳 旅游 地。2021年,宁夏被全球葡萄酒 旅游 组织(GWTO)授予“推荐全球葡萄酒 旅游 目的地”称号。宁夏文旅推出的10条酒庄休闲 旅游 精品线路,成为来宁游客必去重要游览线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 旅游 已成为宁夏最受世界瞩目的“紫色文化 旅游 名片”。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品种和酿造技术,经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至宁夏,让宁夏成为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如今,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55万亩,200余家风格迥异的酒庄,星罗棋布在绵延的贺兰山下,近10年来,先后有50多家酒庄的上千款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斩获顶级大奖。葡萄酒更是远销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源石酒庄、西鸽酒庄等特色酒庄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美酒、尝 美食 。
每年,由宁夏文化 旅游 部门主办、酒庄承办的各类 旅游 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春季举行的农业嘉年华“海棠节”,夏季举行的“市民课堂”,秋季举行的“星空朗读”“西鸽诗会”“红酒马拉松”“声动宁夏,全民朗读大赛”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葡萄酒的世界品酒、识酒,营造以景悦人、以酒聚人、以文化人的浓厚氛围。
中宁清炖土鸡。
乡村 美食 藏在碗里的乡愁
去乡村,看山、望水、忆乡愁已成为宁夏休闲 旅游 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也使得九碗三行、暖锅、蒸鸡等充满烟火气的乡村 美食 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人食之难忘。
九大碗在宁夏已有300多年的 历史 ,早在元朝就已初具规模盛名广传。之所以被称为九大碗,是因为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碗菜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菜肴主要以牛、羊、鸡、鱼肉为主,多数菜肴以蒸、炖、烧等手法烹制,突出宁夏人淳朴、善良的民风民情。
蒸鸡是地处六盘腹地的泾源特色小吃之一。蒸鸡好吃关键是用料较为考究,需使用当地土鸡,加上自产的土豆,葱、姜、花椒粉、咸盐等调料进行蒸制。此道菜既荤素搭配,又包含主食面饼,美味又方便。食用蒸鸡时再搭配当地盛产的苦苦菜、刺五加等野生菜以及农家蒸的馒头,是一道十足的充盈着田园与乡情气息的 美食 。
宁夏的冬季气温较低,这也使得热气腾腾的火锅深受欢迎,尤其以固原市隆德县的暖锅最为有名,用十几种食材汇聚一锅而成的隆德暖锅,荤素搭配,老少皆宜,是乡村之旅中难忘的美味之一,更是游子们刻入灵魂深处的乡愁味道。
吴忠早茶拉面。
早茶拉面 清晨的舌尖诱惑
吴忠市的清晨是被早茶拉面叫醒的。分布在大街小巷的300多家拉面馆,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感受早茶文化。清汤筋面、八宝珍茶、酱牛肉、羊杂碎、小花卷、烫面油香、苦荞锅巴、鸡蛋摊饼、精致凉菜……一天的精气神在一桌早茶中点燃。各地游客来吴忠吃早茶,往往被丰富的、硬核的、精致的菜品所惊艳,可谓是“味”中有美,“美”中有享,“享”中有乐。
“游在宁夏、吃在吴忠”一直是吴忠人引以为傲的名片。吴忠早茶有着悠久的 历史 、厚重的文化底蕴,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餐饮产业和独具风格的饮食文化。距离首府城市银川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吴忠市,其 美食 占据宁夏 美食 的半壁江山,手抓羊肉、手撕土鸡等41道菜品被评为“中国名菜”,吴忠还被评为“2021中国特色 美食 百佳县市”。
对于吴忠人来说,吃早茶已经不完全是为了早餐饱腹,而是赋予了更深的独特饮食文化内涵。伙伴间谈生意、亲朋好友聊天聚餐,往往都是从一场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早茶拉面开始。在早茶的浓香中慢条斯理地品味时间,淡定从容地谈论生意,交流 情感 。
在吴忠吃早茶,一壶八宝茶是标配之一。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八宝茶,以茶叶为底,配以冰糖、玫瑰酱、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白芝麻、葡萄干、小果干等十几种辅料,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特。刘三朵八宝茶更是融入家族百年祖传配方,采用数十种药食同源的花草,研制出适合不同人群的 养生 茶品,深受游客喜爱。
固原 美食 :九大碗。
塞上夜市 城市里的烟火气
夜市是地方人文风情和风物 美食 的浓缩空间,是充满着浓厚 历史 气息与鲜活市井百态的地方。在宁夏这片塞上土地,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差异,从湖城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到古城固原,不同城市的夜市有着各自的地域和人文特色。
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怀远夜市,因为与宁夏大学等许多高校毗邻,每晚这里以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人头攒动。在商户的吆喝声与“嗞啦啦”油炸声、“咕嘟嘟”沸腾声中,特色手工辣条、烤羊蹄、辣糊糊、牛肉饼等百余种 美食 挑动着食客的味蕾,使这里成为 美食 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品尝打卡。建发大阅城观光夜市是银川市区集休闲 娱乐 、 旅游 观光、特色餐饮、文化互动于一体的24小时 美食 城、不夜城、 旅游 城、购物城、文化城。这里既有接地气的袁老四火锅、贰麻酒馆……还有受年轻人追捧的喜茶、星巴克……
石嘴山市惠农夜市 美食 街、大武口兴隆夜市的夜晚,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来这里逛夜市的本地人必点的 美食 ,抑或是当地人为游客首推的 美食 ,必是石嘴山辣椒饼和大武口凉皮。这是两道以地名命名的 美食 ,可见当地人对它们的认可。大武口凉皮入口滑而不腻,薄而筋道,酸辣爽口。尤其是深受食客钟爱的辣椒油,是采用本地辣椒搭配蒜水、芥末水等调配出的独特酸辣香味。大武口凉皮不仅可以拌着吃还可以卷着吃,卷凉皮是把黄瓜、熟花生、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整张凉皮里面裹成卷后食用,因方便而又美味深受上班族的喜爱。
夜市一隅。霍晓刚 摄
还有吴忠市的光耀 美食 街、中卫市的向阳街夜市、固原市的九龙国际六盘山观光夜市等,以包容天南海北 美食 的豁达,将各地 美食 和本地最具特色的蒿子面、炒肚丝、燕面揉揉、搅团等 美食 汇聚于喧闹的夜市,让食客在地道的 美食 中体味城市的温度。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宁夏作为我国唯一黄河穿流全境的省份,其特色 美食 文化历经了时代的传承和发展,生动再现了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性格。这些具有地域代表性的 美食 风物是宁夏递送给世界的名片,也成为了游子们对家乡最深的牵挂,和游客最惦念的远方 美食 。
[责编:张笛]
[来源:湖南日报]
三、宁夏青铜峡市和吴忠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是多少?
在村一级就医,报销比例最高,占应报项目总额的65%
在青铜峡市市级医院,报销比例占应报项目总额的45%
其他县市医院定点医院,报销比例占应报项目总额的35%
非定点医院,报销比例占应报项目总额的15%
吴忠市有一部分医院,是参照市内医院报销的。
应报项目总额,指的是,属于报销范围的项目除去起付限额后的消费金额
报销次数没有限制,而且从第二次起,不计算起付限额。
从来没有报销过,并没有相关特殊政策。
具体政策可以咨询青铜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电话:09533054770
地址:文化街,文化馆对面,电信局北侧
四、请教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的历史沿革
“塞上明珠”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牛首、峡口两山对峙,黄河穿峡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青铜峡历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属北地郡富平县地;清雍正二年设宁朔县。现全市辖6镇8乡3个农林场,共有104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有汉、回、满、蒙等16个民族,总人口24万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小坝镇, 邮政编码:751600 代码:640381 电话 区号:0953 青铜峡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土地、水利、电力、矿产、旅游等资源。自然景观、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远近闻名。主要景点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府和广武口子门沟岩画,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牛首山寺庙群、古渠首、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诸多景点,吸引着万千游人争相观赏、流连忘返。 青铜峡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农业历来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排在全区第一位,产量约占全区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区的六分之一,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和自治区科技兴农试点市,获“全国林业百强县”殊荣。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类农副产品。 全市四纵(109国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横(吴青公路、小大公路、叶甘公路)7条主要公路已形成网络,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青铜峡、大坝、玉泉营三个火车站。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乡村道路硬化率达90%,村村通上了班车。 青铜峡市辖8个镇:裕民街道;小坝镇、大坝镇、青铜峡镇、叶盛镇、瞿靖镇、峡口镇、邵刚镇、陈袁滩镇;连湖农场。 历史沿革 秦统一中国后,市境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东汉时仍属富平县。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青铜峡市属其管辖。北周属回乐县。隋属灵武郡。唐为回乐、灵武两县属地。宋初属灵州,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项,西夏置为顺州。元属宁夏府路灵州,隶甘肃行中书省。明属宁夏卫,隶陕西都指挥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宁夏府今市境分属宁朔县和灵州。同治十一年(1827年)设置宁灵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辖黄河东及中滩。中华民国改宁夏府为朔方道(亦称宁夏道),仍属甘肃省。1929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青铜峡市属其管辖。1945年宁夏省建行政督察专员区,现市境属第一督察专员区,不久,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市辖金积县部分属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甘肃省银川专区建立,市辖宁朔县部分属银川专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市辖地均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60年,宁朔、金积两县撤销,设置青铜峡市,驻青铜峡。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成立,青铜峡归属其管辖。1984年,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气候资源独特 青铜峡市地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8.3-8.6度,无霜期176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 水利资源充沛 黄河流经青铜峡市58公里,年过境水量400亿立方米,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下水补给总量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2亿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资源。 土地资源广阔 拥有耕地3.266万公顷,农村人口人均3亩,宜林面积2.2万公顷,宜牧草地11.066万公顷,宜渔水面3933.3公顷,国有未主。 电力能源充足 是宁夏的电力工业基地,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大坝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30.2万千瓦的青铜峡水电厂和8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年发电量100.8亿度,为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石灰石、水泥灰岩、石膏、烟煤、重晶石、砂砾、胶泥等,其中水泥灰岩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达1.3亿吨。 交通便捷畅达 京藏铁路、大古铁路、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横贯全市,距银川机场5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6公里,青铜峡火车站是京藏铁路大型的客货运站。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镇、村通硬化路面,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立体交通网。 服务设施完善 全市已形成以专业银行、地方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有5家分支机构承办外汇业务;城乡通信均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功能齐全,城区日供水能力达34000吨∕日,供热能力134兆瓦,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服务设施的需要。 工业实力雄厚 是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基地,辖区内有青铜峡铝厂、大坝电厂、青铜峡水电厂等20多家中央、区属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工业产品达480余种。年产铝锭58万吨,碳素制品26万吨,铝型材5000吨,水泥230万吨。铝锭、铝型材、PVC树脂、水泥、烧碱、皮革、加气砌块、御马葡萄酒、老苗月饼等名牌拳头产品畅销区内外,法福来面粉荣获自治区名优产品称号,“西夏贡米”荣获99’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御马庄园葡萄酒荣登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宝座。 现代农业发达 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市,形成了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瓜果、桑蚕、肉蛋奶、水产品等八大农副产品基地,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5亿公斤,水果、蔬菜产量18.2万吨,食用菌栽培面积达22万平方米,总产量达600吨。贺兰山东麓是全国酿酒葡萄最佳种植生态区,被誉为中国的“波尔多”,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4万亩,5年内将发展到10万亩。规范化养殖水平处于全区前列,猪、鸡、牛、羊饲养量分别达45万头、300万只、4.8万头、65万只,奶牛饲养量1.3万头,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量大质优的原料来源。由此崛起了年加工优质小麦5万吨、优质水稻4万吨的法福来面粉公司和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御马酒业公司,年加工120万张优质滩羊裘皮的雄鹰皮草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周边县(市、区)均属引黄灌区精华地带,经济发达,资源富集,为投资者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保证。 旅游资源奇特 境内有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线条清晰、写意逼真的广武口子门岩画;有号称“宁夏小八达岭”之称的北岔口明长城;有西北最大最多的佛教庙群牛首山寺庙和始建于西夏时期排列奇特的108塔;有气势雄伟,蔚为壮观,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有风光旖旎的库区鸟岛、金沙湾、黄河风情园;有颇具民族特色的回乡民俗风情园等众多旅游观光胜景。 投资政策优惠 在青铜峡投资置业,充分享受中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优惠政策。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位于青铜峡大坝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在此处的塔基里,曾发现过书有西夏文题记的千佛图帛画。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一百零八塔,建在一排排被人工铲削成阶梯式的山崖上。塔基除最高处的第一行一座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除第一行一座较大,高3.5米外.其余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体形制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行一座为覆钵形,面东开有龛门;第二行至第四形,为八角鼓腹尖锥形;第五行至第六行,为葫芦形;第七行至第十二行,为宝瓶形。所有塔体的外表均涂有白灰。由于从始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其间后代曾多次维修,故塔体外裹的白灰也多达数层。揭去后代维修所抹的草泥白灰,可以看出在最早的一层白灰上,总有与喇嘛教有关的彩绘图案。 “108”,是佛教中惯用的数字。佛教认为人生有烦恼与苦难108种,为消除这些烦恼与苦难,规定惯珠要108 颗,念佛要108遍,敲钟要108声……所以,108塔应该是那些捐资造塔的“功德主”为消除人生的烦恼与灾难而特意建造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功德主”为尊仰《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造。无论出于哪种想法,显然都与佛家惯用“108”这个数相关。 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不要说是在宁夏,就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也是罕见的。一百零八塔,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点。
以上就是关于宁夏吴忠市乡村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