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称 :南京知青纪念馆
- 类别 :纪念馆
- 地点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
- 开放时间 :2015年9月20日
红色纪念馆景观设计说明(红色纪念馆景观设计说明书)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红色纪念馆景观设计说明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南京知青纪念馆详细资料大全
南京知青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社区,是南京首家知青类文化、生活、民俗展示馆,占地面积33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1平方米,共收藏有5000多件知青老物件。
南京知青纪念馆于2014年12月破土动工,2015年9月开馆。这里全面展示《知青之歌》作者任毅等知青在侯冲插队时的有关物件和其他地域知青活动的图片实物文史资料,《知青之歌》的创作缘由、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许世友的一些史料等。
南京知青纪念馆是一座以知青为主轴的体现知青文化主题的庭院式纪念馆,其中文博馆是由中国知青下放始末、永宁知青馆、江浦知青名人馆和知青民俗馆四部分组成,主要展现知青上山下乡时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生活场景以及当地知青统计和特别任务等内容,对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劳动过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和再现。
馆外还建有知青广场和知青纪念墙,知青纪念墙展示了当年在永宁插队的知青任毅创作的《知青之歌》,由知青博物馆、知青广场、知青纪念墙组成的知青故里景点是侯冲风景区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个历史缩影。
馆内布展大约分为六大主题,整体设计风格是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主要采用青砖黑瓦。侯冲社区还在知青纪念馆周边配套建设两平方公里的休闲区,将设有知青农场、知青植物园等。
基本介绍
选址缘由
南京知青纪念馆由众多知青倡议建设,谈到选址侯冲,《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说,侯冲是南京知青的故里,《知青之歌》就是他1968年12月在南京市江浦县永宁公社插队时创作的,知识分子“上山下山”虽已过去几十年,任毅却常来侯冲回忆那段知青岁月。 此外,侯冲社区优美的环境也是这次选址的原因之一,侯冲社区坐落于老山与滁河之间,兼具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农俗文化,知青文化遗存较为丰厚,是南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也是浦口“八颗珍珠”之一。借助知青文化遗存,兼具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和农俗文化,侯冲社区以此为基础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自然环境
侯冲北枕滁河,南邻老山,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社区以生态农业为示范,民俗体验为依托,以知青文化为主题努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乡村。随着紧邻的滁河风光带建设推进,侯冲将充分利用这一景观资源。 侯冲社区北面的河堤坡顶上6米宽的沥青慢车道沿滁河蜿蜒前行,与其并行的是一条位于背水坡平台用红色塑胶铺设的慢行走道。500亩的湿地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距离河堤不到50米。社区已与复旦大学合作,根据原生态资源制定湿地公园规划。项目规划
作为任毅的知青故里、歌曲《知青之歌》的发源地,侯冲社区也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知青故里、田园人家”这一主题,将知青历史融入到旅游文化建设当中,把知青文化作为侯冲发展的有利切入点,凸显乡村旅游建设亮点,打造远近闻名的景观村。 知青之家 知青纪念馆建筑风格为中式四合院,融合了知青舞台、休闲栈道与生态停车场等展馆设施,还包括知青农场、知青礼堂、知青植物园、知青益寿休养基地、农趣馆、湿地公园、影视基地等。不久的将来,将出现一个占地2.4平方公里的旅游小镇。这里将有知青之歌纪念馆、知青文物陈列馆、知青公寓、知青养老院、知青书画院等等。 正对着纪念馆门口,一面刻着《知青之歌》歌词歌谱的纪念墙引人注目。这是最原版的《知青之歌》,跟任毅当时刚刚创作出来时一字不差。在知青纪念馆的知青之家,这跟当年插队时住的屋子一模一样,旧座椅、劳动工具、收音机和茶壶等生活用品处处都还是当年下放劳动时的样子。 知青故里景区内的素质拓展中心、水生博物馆以及以滁河湿地风光为特色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6年5月对外开放运营。馆藏内容
知青纪念馆里的红旗供销社内,铁皮水瓶、梅花牌蛤蜊油在货架上一字排开,南京人民印刷厂食堂餐票一下子把人带入了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按照原比例复建的供销社实景是纪念馆中布展难度最大的,门头是按当时老浦口地区供销社的样子重建,照明的煤油灯也都是知青们用过的老物件。供销社里的搪瓷脸盆、铁皮水瓶也都是老知青们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几个漆面斑驳的南京饼干铁罐子是从老知青家里征集到的,当时这罐子家家户户都舍不得扔。 在知青纪念馆中,5000多件老物件从全国范围内征集而来。放在供销社货柜里当年在安徽芜湖生产的梅花牌蛤蜊油,在南京早就找不到了,这些都是现在生活在安徽农村的知青捐赠的。上山下乡时期的红袖章也是纪念馆展出的一大特色,红袖章超过1000件,除了南京本地之外覆盖了全国所有主要城市,数量也是国内最多的。姚徐老街
距离知青纪念馆不远的姚徐老街是永宁知青故里的另一个核心景区,这里已引进包括古床馆、算盘馆、地契馆、婚庆馆、老匾联馆、老电影海报馆、木艺花雕馆、小人书馆、老将军书画馆等独具特色的展览馆,打造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以及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群。 在珠算收藏馆里,镇馆之宝是一个人骨头做成的算盘。算盘类似一部智慧型手机的大小,算珠很袖珍,微微泛黄,上面雕刻着一些符号。这是用13岁少女的头骨和腿骨制作而成的,而这个算盘并不是用来计算,而是一件藏传佛教里的法器。 珠算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则是一个表面做成算盘的小盒子,而这件藏品来源是和珅曾经居住过恭王府。这并非一个算盘,而是一个用来装契约的盒子。在旁边的契约馆里,有三张恭王府的地契,当初正是装在这个盒子里的。 契约馆里一件有趣的藏品是民国时的卖身契,红色的纸上黑色的字,自述内容是一位44岁名叫刘王氏的妇人,因荒年饥月度日不过,将自己卖给一个名叫卞峯章的人做妻,而卖身费用是130块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渡江侦察记》、《雷锋的少年时代》、《乔老爷上轿》,在小人书馆的100度本藏品,可以让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边看书边喝茶,重温童年的快乐。
二、写宁都反围剿观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详细说明一下该影片的主要题材,然后对于影片的情节做一下评价,最后阐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等等。
正文:
该剧属于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不过意外的是,没有炸的烟尘四起土石乱飞,甚至全片动用的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枚日军投入农舍的手雷;也不多的远景镜头大场景,只是对在这个难以回避其悲壮的历史时刻中被影响的一家人,这么一小群人的深刻描写。
故事本身很简单,杀人与报仇;中国人和日本人;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看完影片的我却想起了下午看到的一句话from《认识电影》:“一个故事如何被叙述亦是那个故事的一部分。同样的故事可以说得好也可以说的坏,也可以说得不错或极伟大,这全是看谁在说故事。”
这部影片风格化的视觉表现形式,还有声音、节奏、都很有特点。有质感的音乐和音效统统那么吸引人,很有个性的一部抗日题材电影。
虽说题材严肃,影片的最后一段实在令我爆笑,俩人在山里上窜下跳,斗智斗勇。还有这部片可以取个名字叫《一把二胡引发的血案》……二胡在这片里是不可缺少的道具。看完电影后对电影里二胡的那曲子很喜欢,可惜挖不到。
三、有没有赏析苏州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文章资料?
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苏州博物馆为例
2013-04-12 作者:郑丽娜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浏览:831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文化领域出现日益趋同的现象,区域特色文化变得越发不明显。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则表现为各地规划设计中西结合、古今混搭风明显,结果导致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雷同、地域性特色的流逝、城市文化没落、城市历史文脉断裂。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对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希望对以后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景观建筑,景观环境
在景观规划设计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设计。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应充分体现该地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活”的设计。
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建筑、景观等方面研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
1.相关基础概念
1.1地域特征
所谓地域特征是指这一地区区别与其他地域的特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
融和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既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该地区原有的特色自然环境、特色文化的设计元素,使设计成果能体现该地区的特定的、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使设计成果是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该地域特色。
2.设计构思
2.1地域文化的提取
地域文化: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从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一定阶段又具有稳定性。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城市格局;
——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成就辉煌的文艺荟萃。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丰腴着吴文化。景观组织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必然要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主题,其立意、布局、小品、地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无处不包含文化的信息。
图一 吴风格建筑 图二 吴文化牌楼
2.2场所精神的体现
在诺伯特•舒尔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通过对场所的认同与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环境的意义、感知场所的精神,这也是实现场所人性化的途径之一。
如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园林便十分重视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从而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正与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对人们的交往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相对应。因此,要创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就应注重对城市景观场所精神的营造。
苏州博物馆着重考虑到游人空间感受。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图三 庭院场所布局 图四 庭院空间
3.景观建筑构筑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主要通过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等来展示丰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
苏州博物馆建筑布局上,主体建筑他严格控制在6米之内,贝律铭追求保持中国传统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馆庭院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写仿苏州传统园林意境。贝律铭希望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玻璃屋面取代传统小青瓦屋面,给人晶莹剔透与轻盈的形象。传统园林中亭则通过屋顶的起翘给人以轻巧的形象。新馆由于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屋顶得以进行自由组合。
建筑外型上,通过对几何形体和四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组织,形成丰富的屋顶形象,这是对传统园林建筑屋顶错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读。建筑色彩则是沿袭苏州传统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国黑”菱形片石干挂在坡顶之上,墙身采用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形成粉墙黛瓦的景观形象。
建筑艺术装饰方面,庭院铺装亦采用花岗石。利用现代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模仿。灯具等小品造型简洁、色彩淡雅,与整个庭院氛围相融。新馆庭院设计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苏州园林灰、淡、雅的意境。
图五 粉墙黛瓦建筑轮廓 图六 现代建筑材料
4.景观环境设计
4.1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在对地块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与场所特征及论坛的特殊性,强调以建筑为轴线,周边分别以两个景观意境。为核心,散布多个景观节点,将整个地块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苏州博物馆轴线——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m2,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
院落布局基于传统规划思想之上的建筑单体的组合以及浓于伦理的道德传统,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庭院文化应运而生。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互呼应、协调统一。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这种传统的庭院组合设计不仅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景观的要求,同时赋予现代建筑以传统文化内涵。
图七 博物馆平面图 图八 博物馆鸟瞰图
4.2细部刻画
“传统的符号,现代的精神 ”将传统园林、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特征性构件、造型、色彩等提炼出来,进行简化或抽象后,作为一种符号插入到现代设计中,使其成为特色装饰。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
以主庭院为例,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图九 漏窗与小品 图十 北岸“层峦山水图”
4.3植物特色
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资源,突出园林地域特色。在南方种植效果好的树种不一定适宜北方,盲目引种只会适得其反。乡土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还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园林中,不仅能展示地域性特点。也可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在苏州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中,竹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能充分体现出苏州的地域特色。要克服现有园林绿地中物种多样性严重不足的劣势,同时为了降低栽培管理费用,选择合适的乡土树木加入园林植物造景是当务之急。
图十一 植物景观
5结束语
全球文化趋同之势日渐增强,如何维持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的提出是景观设计应具有地域性的充分肯定。希望本文对以后相关设计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擎,李晓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J],价值工程,2004,29(23):89-90.
[2] 梅青,薛求理,贾巍.纯净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
[3] 董丽,张云路.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中的城市展园设计——以2010年台湾花博会西安园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2010, (18):29-30.
[4] 张峻,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设计谈景观设计中的乡土倾向[J],华中建筑,2008,26(1):127-128.
[5] 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2010,(30):215-216.
[6] 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7,(17).
四、塘沽烈士陵园资料 急需 谢谢
1987年1月1日,原陆军第38集团军侦察大队司令部副营职侦察参谋傅平山,在对越侦察作战中为掩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他的头颅归国后火化,被送回原籍塘沽安葬。
2008年,塘沽区政府对外宣布,将把塘沽区烈士陵园改扩建为集纪念、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景观工程,并拟更名为塘沽区五星广场。按照媒体之前的报道,“该工程由美国KDG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分为缅怀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三大主题区域。其中缅怀昨天主题区包括了面积5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以及英雄雕塑、烈士墓地、红旗雕塑和建筑面积2780平方米的标志性建筑——五星纪念馆等;珍惜今天主题区以市民休闲设施为主,其中设有童趣园、朗书苑、博弈苑等休闲活动场所;展望明天主题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通过自然水景、亲水平台、码头、茂林、草坡体现出一派都市绿川的自然景观。”
据原先的报道,该工程自去年9月动工,今年3月就已经完成了主体施工部分,19.49米高的英雄塑像已建成,主入口通道以及中央三角形广场的石材已经铺装完毕,6月即可对外开放。那么,这个备受关注的工程,如今到底是什么现状呢?带着心中的疑问和侦察大队老兵们的心愿,我于15日乘火车赴津,探个究竟。
然而,这次行程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到心中不安。15日晚到达天津后,我在与傅平山烈士的侄子傅国强通电话时得知,塘沽区烈士陵园的工程因经费投入没到位,已停工数月。傅平山等烈士的骨灰盒,至今仍安放在塘沽区殡仪馆内。16日白天,我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偏僻的塘沽区殡仪馆。保安表示,他并不知道烈士的骨灰盒放在哪里,后来他找到一个知道情况的工作人员,终于把我领到了专门安放烈士骨灰盒的房间。在这里,我见到了傅平山烈士的骨灰盒。
傅平山原为解放军王牌军之一--38军摩步114师侦查科副营职参谋。一九八六年秋,38军奉命组建侦查大队参加南疆轮战,傅平山被调入担任大队侦查参谋。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底,傅平山随队深入越境十余公里,执行抵近侦察任务。行动暴露后,为接应及掩护战友撤退,当时队中职务最高的傅平山仅携带一只杀伤力极弱的67式微声手枪与七发子弹(侦查行动没有携带强大火力),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六日五夜。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国内民众正在欢度元旦佳节之际,傅平山被上百越军包围,在右腿中弹,不能快速转移情况下,继续战斗,毙、伤敌各一名,致使越军始终不敢靠近。越军喊话劝降无效,最后集体投掷手榴弹,傅参谋为国捐躯。 傅平山是多年训练标兵,枪法过人。目前军史采用毙、伤敌各一名的记录,是根据越方对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当日战斗的记载,数字十分保守。在几日转战中,傅参谋曾缴获越方武器,并在掩护战友撤退时设雷。战友估计,傅参谋杀敌数目,至少应为五至六人。据闻在越军内部会议上,越军师长曾申斥“死了五个还抓不住一个断腿的”,推测可能就是指的傅参谋。 行动中傅平山展现了极为出色的军事素质。越军战后曾展览傅参谋遗物,其中有两块压缩饼干。侦查分队出发时,每人只携带一天作战口粮。经数日转战,傅平山竟依然有两块饼干,可见其长期野外生存能力之强。 战后根据线报,中方得知烈士遗体被埋于越方烈士陵园门口。侦查大队遂收买边民带回遗体。由于遗体高度腐烂,边民只能将头颅铲下带回。火化后,葬于天津塘沽烈士陵园。 傅平山是建国后,中国军队作战阵亡级别最高的侦察兵,被追记一等功,但未能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对此,有人表示异议,认为行动失败,不应掩盖烈士事迹的光芒,未能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是不公平的。傅平山牺牲地点深入越境,出于政治顾虑,其事迹没有广泛宣传。只有烈士家乡--天津市塘沽区,曾在1988年开展过向傅平山烈士学习的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红色纪念馆景观设计说明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