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大剧院演出官网(杭州运河大剧院官网订票)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运河大剧院演出官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都是些什么呀?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
歌剧《西施》文学剧本由作家邹静之创作,由作曲家雷蕾谱曲,导演曹其敬执导,由国家大剧院和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剧中四位主角西施、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和郑旦的扮演者徐晓英、戴玉强、孙砾和吴碧霞首次披挂上阵,演唱了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几段咏叹调。该剧汇集了作曲雷蕾、编剧邹静之、导演曹其敬等国内的一线主创力量,以“西施”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题材为蓝本,富有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浪漫。音乐方面在吸收江南民风的同时,糅合西方的歌剧语言,以通俗易懂、亲切好听的中国旋律,打造了一部真正适合中国观众的优质歌剧,剧中《绸缪》、《影子之歌》、《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请你用手指向越国》等经典咏叹更是令许多观众入耳难忘,在走出剧场时已经能够轻声哼唱。
国家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
2009年年末,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二部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与观众见面。与前一部原创歌剧《西施》不同,《山村女教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现代戏",由著名作家刘恒编剧,作曲家郝维亚作曲。《山村女教师》好似一股清新的风,为国家大剧院2009"歌剧年"画上完美的句号。而乐评人们在观剧之后,在关注作品本身外,更多的是关注起了中国原创歌剧的道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继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之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又一部中国题材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曾被各种舞台艺术形式演绎,法国文豪伏尔泰曾将此剧改编为《中国孤儿》从而流传到西方,家喻户晓。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曾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更有人认为《赵氏孤儿》可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相提并论。最具学术价值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太和正音》则将《赵氏孤儿》归纳提炼为“雪里梅花”,精准地凸显了这部悲剧的美学意境与美学价值。
2011年,国家大剧院将视角锁定在《赵氏孤儿》这一被世界所熟知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题材之上,以西洋歌剧的形式,以中国的精神理念和审美视角,来呈现这一宏大的主题。希望以此还原古典大义,突出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凸显中国义士身上的传统精神,让世界从精神的层面认识中国。
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人工奇迹,开凿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该剧以民族唱法为载体,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已为人的人性大爱。该剧从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呈现出民族歌剧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骆驼祥子》
国家大剧院酝酿创作三年,由郭文景作曲、徐瑛编剧、张国勇指挥、易立明执导的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完成了它的世界首演。该剧用宏大壮阔的交响音乐,充满老北京情怀的舞台视觉,在“大歌剧”中融入了令人难忘的北京滋味,带给观众们一次亲切又震撼的艺术享受。韩蓬、孙秀苇、田浩江、宋元明、孙砾、梁羽丰等歌唱家的倾情演绎,令老舍笔下诞生78载的那些经典人物唱出了拥抱岁月的动人咏叹。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牡丹亭》
歌剧《牡丹亭》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歌剧作品。此次创作委约中国著名作曲家叶小纲谱曲,邀请曾成功打造过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假面舞会》的国际著名歌剧导演乌戈·德·安纳执导并集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三职于一身,以西方世界对神秘东方文化的追寻探索与独特视角呈现出瑰丽奇幻的视觉效果,将“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动人爱情故事搬上歌剧舞台。
该剧以上、中、下三部曲的形式讲述杜丽娘的传奇“三生”:第一部《惊梦》始于杜丽娘的少女之梦,止于为梦中爱人郁郁而终。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牡丹亭》不同于以往戏剧、舞蹈形式对《牡丹亭》原作的取舍或改编,其不改动一字一词的创作宗旨令原著的文本魅力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而作曲家叶小纲充满现代音乐思维的创作,充分考虑到当下观众的接受美学。剧中许多人物以地方方言演唱的特色,也将突出整部歌剧的地方音乐特征、凸显“中国特色”。同时,剧中对中国明代社会百态的全景式展现,也表达出对历史、社会、艺术、文化生态、人文精神的关怀与态度。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洪湖赤卫队》
作为国庆65周年的献礼剧目,9月28日晚,由总导演张继钢领衔国内一线主创主演打造的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迎来了第四轮热演。随着流传了半世纪的经典旋律再度唱响,歌剧院中掌声雷动,此起彼伏,再度呈现舞台上下千人共唱“洪湖水”的感人一幕。从9月28日至10月5日,该剧将连续奉献8场精彩演出,陪伴拥有“洪湖”情怀的新老观众度过一个难忘的国庆假期。一曲洪湖水,悠悠几代情。在今晚《洪湖赤卫队》的观众席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又有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更不乏一家数口齐出动的热闹场面。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
早在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一经播映立即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轰动,尤其是片中的主题曲《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口口相传的民族旋律。此次国家大剧院力将这部民族经典作品以歌剧形式搬上舞台,让那朵见证着爱情的帕米尔红花重新绽放。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由同名电影作曲、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之女、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雷蕾担纲作曲,作品保留了原电影音乐的“主题”,整部创作更具旋律性、画面感,将很好地把观众带回那个纯真年代、带到美丽的帕米尔山下。著名词作家易茗担任编剧。时隔半个世纪,易茗、雷蕾夫妻强强联手,对作品创作进行了反复的打磨和推研,力将这部“新”作完美呈现。我国著名导演陈薪伊首次携手国际主创团队,实现国家大剧院“中国故事,国际制作”的首举。
二、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分析论文
民族歌剧《运河谣》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歌剧《运河谣》的音乐特点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 :歌剧《运河谣》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境遇、情感经历等描写,反映历史、观照现实。这部作品将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巧妙结合,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并吸纳融汇了西洋歌剧、民间歌曲、戏曲等元素,通过具有汉语四声和民族唱法的特点来演绎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通俗易懂、真实生动。
《运河谣》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黄维尼、董妮编剧,廖向红导演,雷佳、王宏伟、王?础⑼趵龃铩⑼趵虻裙?内最具实力的歌唱家主演。全剧分为六场,剧情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作品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贯穿始终,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以书生秦啸生、流浪艺人水红莲的爱情为主线,以被抛弃的盲女关砚砚和恶霸船主张水鹞为矛盾冲突点加以推动,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悲壮、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运河人生活、爱情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的生存状况。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帮助,让观众相信:只要心存善良、对人真诚,就能给世界带来光明。歌颂了善良的劳动人民和纯真的爱情,揭露了压迫阶级的丑恶面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它的音乐特点:
一、基本音乐语言分析
《运河谣》的序曲音乐以优美抒情的弦乐开始,好似波光粼粼的大运河静静流淌,单簧管奏响仿佛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涟漪,接下来出现弦乐的跳弓,使音乐色彩紧张化,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这时音乐主题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响起,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这条美丽繁荣的运河上。编剧将大运河拟人化,以青衣歌女的形象展现出来,仿佛在运河岸边一字排开,唱着主题歌“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见过沧海、见过桑田、见过离合悲欢;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见过生死、见过善恶、见过义薄云天……”
第一场,带有强烈戏剧性的龙船歌舞开场,采用了杭州采茶调的音乐元素,映衬出古代京杭大运河边的繁荣景象,表现了江浙一带的风情。剧中典型的民间音乐旋律配合打击乐响起,好一片热闹欢腾。弦乐紧张的节奏、低音贝斯的烘托,音乐色彩即刻发生变化,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
第二场,青衣歌女列队站在了运河边,又唱响了“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这个主题,并将第一场及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情节唱出,使观众容易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音色清脆优美的竖琴贯穿女主人公水红莲的唱段始终,音乐极具江南色彩,悠扬婉转,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运河水的绵绵流长,同时这样细腻的音乐也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弦乐的跳弓与管乐的断奏,使音乐色彩变得轻快明朗,突出水红莲俏皮开朗、爽利大方的性格特点。
第三场,竖琴出现,音色模仿民族乐器琵琶,更加符合民族歌剧的音乐特色。开场水红莲的一段咏叹调,唱出她的有苦难言。接下来是秦啸生的咏叹调,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纠结,心急如火。仿佛琵琶的轮指引出关砚砚的演唱,并且在背景音乐中出现了竖琴的低音声部,空灵凄凉、恰好与关砚砚的凄惨遭遇遥相呼应。到了第三场的尾声,合唱歌声和交响乐队紧随戏剧情节而起落变化,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又能充分感受歌剧的音乐魅力,当合唱队唱出“哪里流的是运河水,分明流的是血和汗”将本场情感推到高点。
第四场,竖琴拨出优美的音符如运河的流水缓缓流淌,青衣歌女从始至终贯穿着整场歌剧,起到旁白的作用,交响乐队共同奏响主题歌“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这一场是整部歌剧的经典,出现了很多华彩的唱段,充分的展现了三个人在这场感情中的痛苦纠缠、情义两难全。
第五场,以打击乐开场,给人以紧张的气氛,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制造了悬念。当官兵从大路赶来时,剧中背景音乐出现了打击乐马林巴,音乐色彩很是诙谐有趣,从而可以感受到古时官场上的懒散污浊之气,可见曲作者印青的细腻之处。红莲为救秦啸生,甘愿牺牲自己,她把最纯真的爱留给了秦啸生,把同情留给了关砚砚,她的爱情是超越了小儿女之爱的人间大爱,使得秦啸生和关砚砚找到了漂泊者心灵的家园。红莲的一首《来生来世把你爱》将整个歌剧推向高潮,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音乐的张力交织,震撼全场。
第六场,秦啸生和关砚砚来到北京,决定告发贪官。北京城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男女声合唱《大豆白米花生》朴实无华,京味十足,运用了京韵大鼓的音乐元素,与之前江南风格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尾声的时候红莲演唱的咏叹调《运河谣》再次响起:“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表达对红莲的思念之情,虽然她走了,但是她的歌和情还在。全体大合唱主题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流过一年又一年”首尾呼应,使整首歌剧完整贯通。
二、多声部音乐形式
(一)合唱的运用
合唱团在歌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环境氛围;表达情感,描绘人物,参与戏剧性的冲突,甚至可以直接揭示歌剧的主题。不仅从正面积极推动情节发展,还协助其他歌剧形式从侧面推动剧情的发展。以群体的力量渲染气氛达到高潮效应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歌剧《运河谣》中成功的运用了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序曲刚开始,随着音乐的推进,舞台灯光稍稍亮起,荧幕缓缓拉开,青衣歌女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用饱满圆润的音色,展现了运河的波光粼粼、风平浪静,
到了第二场的时候,曲作者运用了劳动号子的元素,创作了一段纤夫合唱,歌词的填写更是恰到好处:“嘿呦嗬 嘿 嘿呦嗬 脸朝石板背朝天,一步一爬汗涟涟”其中运用了男声合唱与“一领众和”交融的形式,合唱音色暗淡、低沉消极,表现纤夫的辛苦劳累以及无奈麻木,充分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性,感受到这些备受压迫而无法反抗的贫苦大众的痛苦和无奈。在第三场中,张水鹞想让秦啸生命丧黄泉这段情景中,青衣歌女与纤夫合唱,形成男女混声合唱,将水火无情,命悬一线的紧张气氛烘托到了极点。
第六场中混声大合唱《大豆白米花生》带有浓浓的京味,还富有京韵大鼓和大碗茶的韵味。最后以热闹祥和的场景收场,也映射出一个道理,在面对黑暗,面对恶势力的时候不要退缩,要永远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重唱的运用
重唱在歌剧中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歌剧世界历史中,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莫扎特将其作为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段,成为领军人物。重唱在歌剧中不仅体现宣叙调和咏叹调抒发情感、推动剧情的作用,而且不同音色、不同声部对应着和声技巧,产生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男女声二重唱可以自由的编排于各种不同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根据剧情的需要,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人物关系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内心情感。
这部歌剧运用了很多重唱的形式,有男女声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第二场中水红莲和秦啸生的混声二重唱,其中还运用了齐唱和轮唱元素,表现了两人情投意合。爱情二重唱是最重要的重唱形式。它永远是歌剧作曲家刻意展示的重要段落,在任何一部歌剧中都不能没有缠绵感人的爱情二重唱,它们缠绵悱恻,低?h婉转,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男女主人公深情的二重唱是歌剧中表现坚贞美好爱情的最好方式。第三场和第五场中主要运用了三重唱,展现三个人的情感纠葛,歌词“我是一叶浮萍啊,我是一片落英”引领这个唱段,其中还运用了轮唱的手法,同样的唱词,不同的曲调和节奏,分别表现三个人不同的心境。曲作者这样的安排使故事内容、人物性格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感情色彩更加饱满。
第四场中运用了女声二重唱的形式,表达了两位女主人公的细心、善良。在张水鹞发现秦啸生不是李小管的时候,出现了混声四重唱,更加充分表现了张水鹞的阴险毒辣、秦啸生的走投无路,为最后红莲的舍己救人做了铺垫。曲作者在创作重唱的过程中既运用了汉语四声的民族唱法又结合了西方的宣叙调的手法,既不脱离大众审美,又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民族原创歌剧的魅力。
三、对民族性元素的借鉴
(一)民族唱法的参演方式
中国民族歌剧要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等都是非常出色的民族歌剧,但是《运河谣》无论从选题、编排、作曲、演员等方面都是最为出色的,可称是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的经典之作。《运河谣》与其他歌剧最为明显的不同是,整场歌剧演出突出运用民族唱法去演绎。
女A角水红莲的饰演者雷佳;男A角秦啸生的饰演者王宏伟,都是我国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歌剧的演唱从古至今都是用美声方法在演唱:美声唱法音色浑厚、圆润饱满,要求头、口、胸、腹腔都有共鸣,所以声音传递的很远。但是用于民族唱法去演绎歌剧则有所不同,民族唱法音色甜美、委婉清亮,要求头、口、胸腔的共鸣,较美声唱法的共鸣稍小,所以声音的传递会有局限性。在交响乐为背景的烘托下,往往会压过演唱者的音量,导致演员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结果更加用力演唱,从而导致声音疲劳很难完成演出。所以说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对于这两位歌唱家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歌剧上演后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是这些青年歌唱家表明,不是只有美声唱法才能出演歌剧,民族唱法一样可以,而且更具民族特色、更符合民族审美特征。
(二)交响音乐的民族化处理
作曲家在写作时常用的手法是运用一些故事发生地(苏杭、北京)民族民间的音调素材加以展开,这样就使得作品所表现的戏剧形象更具有民族性。由于作品表现的是一条从杭州开往北京的行船上的故事,作曲家在《运河谣》中不仅加入了江南风格的音乐元素,还加入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运用歌谣体连缀,并根据汉语四声结合民族唱法,把唱词运用的恰到好处。曲式上没有照搬西洋歌剧的样式,也没有拘泥于起承转合等中国民歌的作曲技巧,而是做了许多突破和创新。
交响音乐这种艺术来源于西方。它的音乐思维、结构,尤其是它的旋律感觉,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中国人对交响音乐多抱“听不懂”的态度。为了使交响音乐能够走进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运河谣》的创作者在交响音乐民族化与西洋歌剧形式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作者在这部歌剧的音乐思维上没有过分强调西洋音乐的纵向和声思维,因为中国大众对音乐的审美习惯是横向的旋律思维。这恰恰是中国的民族音乐的特点,所以作曲家努力借鉴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将交响乐的和声巧妙的旋律化,这样才会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三、运河大剧院停车方便吗
方便。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坐落于扬州明月湖畔,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标性建筑,总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2021年7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根据查询运河大剧院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剧院内有地下停车场,每小时收费4元,周边交通便利,因此停车方便。运河大剧院的设计基于场地、建筑与城市关系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面向全民开放,筑景相融的文化建筑模式,让运河大剧院成为扬州这座公园城市的一个鲜活的样板。
四、马克西姆2022中国巡演行程
马克西姆2022中国巡演行程如下:
10月30日广东珠海大剧院、11月4日山东潍坊大剧院、11月6日江苏苏州湾大剧院、11月12日临沂大剧院、11月13日扬州运河大剧院、11月15日江苏宜兴保利大剧院歌剧厅、11月19日浙江杭州剧院、11月20日广东深圳保利剧院、11月12日河北衡水保利大剧院。
11月23日山西大剧院、11月27日北京展览馆剧场、11月29日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11月30日内蒙古包头大剧院、12月7日湖南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12月4日武汉汉秀剧场、12月9日广州中山纪念堂演出厅、12月18日江苏无锡大剧院。
早年经历:
马克西姆,1975年生于克罗地亚的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叫做希贝尼克的小镇。1984年,开始学钢琴,同年即开独奏会,展现他在钢琴演奏上过人的天赋,1987年,他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
1990年战争爆发,战乱发生后,很多地方都很危险,音乐学校也停课两年。他被困地窖8天的时间,地窖里面也没有钢琴,但他准备当时一个音乐比赛,并在战火中举行音乐会。1993年, 在萨格勒布的钢琴比赛中获得冠军,1999年,赢得鲁宾斯坦钢琴大赛最高荣誉。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运河大剧院演出官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