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浙江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可打印)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浙江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淘宝天下》是淘宝出的购物杂志么 内容是什么有电子版么?
《淘宝天下》是淘宝网的第一份官方媒体,是第一份网购人群自己做的潮流周刊,是一个让网购人群互相分享自己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社区。“淘宝天下”立志为改变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而努力。 《淘宝天下》是中国第一本专业网购指南杂志,也是一本完全属于淘宝会员自己的杂志。这是一份由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日报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报纸。“淘宝天下”以杭州为根据地,面向全国发行,启动阶段每周基本发行份数为50万份。
单期周刊 8元 A套餐 3个月 104元 B套餐 6个月 208元 C套餐 12个月 416元
除了概述中的内容,《淘宝天下》还是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全新网络时尚生活周刊,88版厚重手感、国际流行开本、图像化风格视觉。它锁定以“淘”为生活方式,懂得生活、梦想创富的读者,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8-32岁,是成长中的未来中坚。以1.4亿的淘宝用户群为主要目标受众,其中包括买家中的“活跃人群”,卖家中的“潜力用户”,还有淘宝网的潜在客户。 《淘宝天下》追逐淘宝网上的财富经、时尚流和生活风,第一时间传递300万网店的消费动态,把握最具鲜活力人群的消费脉搏;它打破了互联网虚拟社区和真实社区的壁垒,用另一种姿态关注“淘一代”的生活状态,负责地报道这一特定人群所关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它的定位是草根时尚读本,之所以称为草根,因为当中的时尚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都是可以实现的。” 《淘宝天下》是为“淘一代”量身定制的游乐场和狩猎场。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淘物、淘人、淘天下。开辟“淘客厅”、“TAO视觉(大片)”、“淘布斯排行榜”、“500元购物计划”、“TAO女郎”、“败家子”等时尚热点栏目。自办“如此热卖”、“淘风景”等消费版面,提供一些实用生活资讯。 《淘宝天下》实现了电子网络和传统报业的一次全新概念的融合,这一由互联网文化和资源打造的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办报模式和经营理念。 《淘宝天下》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的一个样本,也是淘宝网“大淘宝”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问世将创造传媒业的一个新传奇。 “《淘宝天下》创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读者和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一方面,传统购物人群需要一个进入线上购物的“便捷通道”;另一方面,《淘宝天下》的出现,为线下消费者打开了淘宝所网聚的庞大网货集散平台,这些“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网络产品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宝藏。
二、《科技与和平科技创新如何促进人类信任与互联》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科技与和平》([美]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rwplKlNEOtIX8nT7TCHrw
书名:科技与和平
作者:[美]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6
页数:220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科技似乎总是与人类战争形影不离。但就像铁可以用来制作致命的刀剑,又可以用来建造铁路,连接不同国家的人一样,科技也可以是和平的捍卫者。
本书创新地提出“和平科技”这一概念。《硅谷百年史》作者、硅谷文化的灵魂人物皮埃罗·斯加鲁菲与资深媒体人牛金霞携手对话脸书、优步等世界名企,研究这些公司如何用“和平科技”创造大量财富,打造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他们还深入斯坦福和平创新实验室,独家披露科学家们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测量“积极和平指数”的10年研究成果。
此外,作者还采访了多位世界知名教授、作家及科技界人士,向读者呈现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一群人有关“和平科技”的思想结晶,同时向我们描绘了下一个引领社会变革的“和平科技”产业雏形。
《科技与和平》既是对人们单方面狂热追求科技进步,有意无意忽略科技负面影响的冷静反思之作,也是回答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技和社会的前瞻之作。
作者简介:
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
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先驱和认知科学专家。曾于硅谷工作、研究30余年,2000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延续他的技术研究,其职业生涯所涉及的领域横跨硅谷“产、学、研”三界。著有《硅谷百年史》《智能的本质》《人类2.0》等20多本畅销书,并于2014年在硅谷创立了跨界LAST节(融汇生活Life、艺术Art、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每年都吸引整个硅谷最优秀的生活家、跨界艺术家、科学家和技术达人参与。LAST节、TED大会、火人节并称为硅谷跨界艺术和创新灵感来源的三大活动。
牛金霞
资深媒体人,先后任职于江苏广播电视台和浙江日报集团。曾与皮埃罗·斯加鲁菲合作出版科技类图书《人类2.0》。
三、手机报是什么东西
何谓“手机报”?简言之,就是把报纸搬上彩信手机。具体点说,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手机报的历史成因
手机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信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产物,是传统媒体和电信媒体联姻的成果。催生手机报有这么几个条件:
首先,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生存日渐危机,只有进军多媒体,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才有发展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甚至残酷。如今,新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挑战日甚,既不断融合,又无情博弈。业内流行观点认为,中国媒体经营遭遇拐点,报纸、杂志两大平面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下滑严重。其中,报业情势更为严峻。业内以为,2005年3月为报业广告呈现下滑态势的分水岭,从此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同比增速下滑,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广告如此,读者读报热情分明也在减少。有调查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北京读者平均每天阅读报纸时间减少了2.2分钟,上海读者减少了3.6分钟,广州读者减少了3.5分钟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在2004年的经营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09亿美元、2亿美元、1.03亿美元,广告额不断走高。这说明传统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多媒体岂不是生存的首选?
其次,在传统报业的外围,正活跃着新鲜的血液,诸多新兴媒体生命力强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运营的新兴移动通信媒体,以巨大的客户群体令传统媒体艳羡不已。据信息产业部今年6月公布,截至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2亿户,平均每百人拥有30.3部手机。手机短信发送总量今年前5个月就达1679.5亿条,市场规模在2005年达407亿元。如此巨大的客户群体,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快速形成②。为何不搭这样的顺风车?此刻,传统媒体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传统媒体以强大的内容供应优势,移动通信媒体以超大的客户群优势,给双方带来了“双赢”的希望。
最后,手机报自身魅力无穷,手机媒体有待重点开发。对于手机的媒体功能认识,学界早有诸多理论的探讨。将其信息传播功能运用得最早的,还得数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短信传播。2003年2月1日22时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由此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时50分,央视一套插播了“哥伦比亚”号坠毁的新闻,比短信晚了一个多小时;而纸质媒体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闻,其速度绝非以时分秒计算,而是以“天”来算计的,优劣一望可知。
短信信息不仅快捷,其内容之丰,容量之巨,也是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据悉,手机报迄今为止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此类目前较为多见,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即实现手机上网,其内容丰满,又节省纸张。从这个角度看,手机报大有可为。
二、手机报的模式
正因为此,手机的信息传播作用越来越为业界看好。创办手机媒体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梦想的升级而逐步实现。
从目前的情况看,手机媒体的类型包括:
一是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经常以发新闻短信的方式,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新浪、网易、搜狐、Tom这四大综合门户网站都靠发送短信赢利。有业内人士分析,这4大门户网站所占的SP市场份额在80%以上。换句话说,网络公司其实远早于传统媒体进入到开发手机媒体的行列,且靠它赚了。有消息称,伊战爆发之后不到4个小时,TOM新闻频道流量已经达到650万页,文本短信发送达200万条,彩信发送量也达到17万条③,网站收入由此走高。再看未来,手机的WAP技术一旦成熟,网络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优势,和手机的连接也将更加紧密。
二是手机电视。目前,看中手机媒体的不止是网络、报刊,电视媒体也不甘落后,打造手机电视是影视媒体的梦想。比如,在2005年6月14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与英特尔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就新媒体业务展开合作,即英特尔将帮助文广通过电视、手机和PC等多种渠道来传播视听节目内容④。说白了,就是广电想通过英特尔公司,把数字电视、数码照片、网络游戏等多种数字资源整合在电视中,打造手机电视。虽然,还刚起步,但不久的将来,手机一定会是一种融合新闻短信、影视娱乐、游戏和动漫诸多功能的多媒体。
三是手机报。手机报其实是报纸的一个新载体。近两年来,国内的手机报遍地开花,根据发送范围分类,又多形成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全国模式,即全国类报刊利用电信、网络公司打造的手机报。比如,中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即为此类。随后,《中国青年报》、新华通讯社旗下的几乎所有的报纸和杂志如《参考消息》等也与好易时空牵手,推出了各自的手机报⑤。由于北京好易时空公司拥有中国移动全网彩信牌照,因此这种由中国移动负责提供技术平台、由报刊负责内容推广的模式一时普遍推开。
第二种是地方型模式,即地方报刊利用当地的电信公司打造的手机报纸。比如,2005年5月,由浙报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联手打造的浙江手机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省级手机报,开创了地方手机报模式。再比如,今年以来沪上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也先后推出手机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上海移动、联通通信公司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news365,其特点:一是,这是文新报业集团打造电子品牌战略的又一举措,即选取集团网站主域“news365.com.cn”中的“news365”,作为统一集团多个电子媒体品牌的方式,提升整体形象,实现集成创新;二是,迎接手机“3G时代”的来临,在上海地区以彩信方式推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手机报纸,其分别与移动、联通共设计了8个产品,诸如“新闻365”、“财经365”等;三是,实现手机媒体与集团传统纸质媒体的双向互动,即采取手机报的“新闻365”对应传统媒体“文汇视点”、“新民关注”;其“财经365”对应“东早财经”等方式,使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品牌效应集体得到提升;四是,在沪上手机报中独树一帜,它善于利用图片,在信息发送中设置了封面图片、插图、封底图片,其新闻性、主体性、象征性很吸引眼球,自成一格,颇为“养眼”,以此成为主打招牌。如今,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手机报争锋,是报刊除了创办电子版、创办网站进军多媒体的又一举措,这何尝不是媒介不断走向融合的又一表征?
三、手机报的特点
说到底,手机报与传统报纸大不一样。
一是手机报名为报,其性质却与传统报纸不同。如果说,传统的“报纸”意味着以“纸质”为媒介来报道信息、传播新闻,那么,“手机报”则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是以手机这种电子媒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完全是从纸质飞跃为电子介质,其性质是多媒体。
因其特性,手机报具有诸多传统报刊不曾拥有却又梦寐以求的特点。比如,从传播速度而言,手机是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只要客户开机,信息就会自动送入,信息传播以分秒计。从其交互性传播而言,传统报刊强调的受体是“受众”即将新闻的传播对象视为被动“接受”的“群体”;而手机报的传播网络是星状的,即有多少电话号码,就有多少条通路,“传”“受”交互,互动性更强。
二是手机报的内容与传统报纸不同。主要表现为:1.手机报内容比报纸更为丰富。前面说过,目前手机报多为彩信手机报模式,即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上,以供用户阅读;另一种是WAP网站浏览模式,即用户可通过访问WAP网站,在网上浏览新闻。由此可见,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说,传统报纸的内容多为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以及副刊,较为单一;而手机报的信息模式是多媒体,既有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内容,未来还将发展为包含声音、动画、影视、游戏、娱乐、互动等的多媒体内容。2.手机报更强调娱乐性、交互性。从编辑方针上说,传统报刊和手机报更是有所不同。传统报刊是党的喉舌,一般比较严肃;而手机报因其特性决定,在编辑方针上既强调新闻真实,强调信息的服务性、有用性,同时更强调娱乐性、互动性。3.手机报的新闻强调短些、精些,要远远短于报纸的篇幅。报刊要发挥自身优势,就要突出解释性报道,不怕篇幅长;而手机报容量小,屏幕窄,更强调信息的浓缩精炼,传播的往往是一两句新闻的要点,五个W俱全就足够了,可谓导语中的导语。
三是手机报和传统报纸的打造方不同。传统报纸是由报社出版,其整个采访、编辑、出版发行以及广告吸纳等运营过程都由报社整体掌控;而手机报则是新形势下的新产物,就那么短短几行字,几张图,却是由通信公司、网络公司以及传统媒体如报社共同协作,是由三方共同构建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在这种协同作战中,三方担当了不同的角色。电信公司作为技术掌控方,掌握手机技术平台及远程服务项目,掌握着上亿的手机客户,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承载外壳;网络公司则可利用自己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最近距离地“嫁接”手机;传统媒体如报社、电视台则利用自身的信息采访、编辑优势,提供最快速、最原创的新闻信息,以及将原本运用得烂熟的广告吸附运作功能,搬运到手机报上来,从而成为在这场媒介角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供应商。
四是手机报和传统报纸的赢利模式不同。传统报纸主要靠发行和广告赢利,而手机报则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实行赢利,比如目前各种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5元到25元不等;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报刊的做法,通过广告吸附来实行赢利。
目前,手机报在利益分配面前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分成方法。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的分成是,中国移动收取流量费,占四成收入;报纸和好易时空分享剩下的六成收入。在这六成收成中,报纸与好易时空按三七开分享订阅收入,按七三开分享广告收入,但好易时空的保底分成收入是3万元。再以地方性模式浙江日报手机报为例,浙报和浙江在线分成40%,移动60%,然后移动再跟凯信分成。这些例子表明,手机报在利益分配方面,主要是根据订阅量由移动、网络公司拿大头,报刊拿小头;而在广告运作方面,手机报广告本来就不多,也没有现成政策,所以还不足以形成“热点”。但从长远看,报社还是有过去传统的广告经营经验好参照,以所谓的“三七开分享订阅收入”、“七三开分享广告收入”倒也是合情合理。
四、手机报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机报在全国各地如星星之火,已然燎原一片。然而,凡事均有其发展规律,手机报未来发展如何?传统报刊在这场多媒体较量融合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从手机增长速度来看,手机确乎是一种拥有巨大客户群的新媒体,在手机媒体上下功夫,应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上所述,目前全国手机用户已逾4亿,这个数字,是任何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媒体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传统媒体进军手机媒体无异于“圈地运动”,应该是多媒体角逐中所谓物竞天择,新一轮的利益博弈的悄然上演。开发手机媒体,前景无限。
其次,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手机报不应是一种多媒体终端产品,而应是未来“掌上电脑”的一环,应该是WAP技术中的一链,是网络融合中的一个品牌。
前面已经说过,手机报有两种操作模式,目前的彩信手机报模式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技术问题未曾解决手机的网络浏览。而未来的手机网络浏览,应该是手机报的光明前景。既然网上什么都有,那么为什么还要订阅手机报呢?手机报与未来的WAP技术到底如何融合、相互适应呢?这里揣度,WAP技术解决的是手机上网问题,手机报最终也是要过渡到手机网络的。手机报在这场博弈中,面对的是强大的技术发展,是网络公司所提供的巨大的信息平台。作为内容供应商,报刊如何在这场博弈中立身生存,不致在信息烟海中泯灭?第一,只有依靠自身现有的采访编辑优势,精做内容,致力于“内容为王”,相信自己的“传统手艺”;第二,只有依据手机传播信息的特殊规律,打造手机报品牌,以品牌吸引客户;第三,目前的彩信手机报不是目的,抢占手机网竞争先机才是目的。如何做手机网络,应该是传统媒体抓住的最后机会,也是传统媒体跻身多媒体的一条通路。这里,是发展机会,也是生存机会。
无论如何,在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进行一场重新洗牌的今天,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技术为王,传统媒体到底是要抢占多媒体,还是要沦为网络、电信的打工者,诸多问题正等着我们一一去面对,去解决。这些,至少是手机报给我们的启示。
四、手机报的赢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
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
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投放。
手机报在利益分配面前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分成方法。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的分成是,中国移动收取流量费,占四成收入;报纸和好易时空分享剩下的六成收入。在这六成收成中,报纸与好易时空按三七开分享订阅收入,按七三开分享广告收入,但好易时空的保底分成收入是3万元。再以地方性模式浙江日报手机报为例,浙报和浙江在线分成40%,移动60%,然后移动再跟凯信分成。这些例子表明,手机报在利益分配方面,主要是根据订阅量由移动、网络公司拿大头,报刊拿小头;而在广告运作方面,手机报广告本来就不多,也没有现成政策,所以还不足以形成“热点”。但从长远看,报社还是有过去传统的广告经营经验好参照,以所谓的“三七开分享订阅收入”、“七三开分享广告收入”倒也是合情合理。
第一种是全国模式,即全国类报刊利用电信、网络公司打造的手机报。比如,中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即为此类。随后,《中国青年报》、新华通讯社旗下的几乎所有的报纸和杂志如《参考消息》等也与好易时空牵手,推出了各自的手机报⑤。由于北京好易时空公司拥有中国移动全网彩信牌照,因此这种由中国移动负责提供技术平台、由报刊负责内容推广的模式一时普遍推开。
第二种是地方型模式,即地方报刊利用当地的电信公司打造的手机报纸。比如,2005年5月,由浙报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联手打造的浙江手机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省级手机报,开创了地方手机报模式。再比如,沪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也先后推出手机报。如今,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手机报争锋,是报刊除了创办电子版、创办网站进军多媒体的又一举措,这何尝不是媒介不断走向融合的又一表征?
以上就是关于浙江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