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的功能及特点(社区公园的功能及特点介绍)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社区公园的功能及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开发市公综合公园里面有没有央求要建设娱乐场所多少面积或者是多大
3.2 公园的内容
3.2.1 公园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3.2.2 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科普等多种设施,面积不应小于5h㎡。
3.2.3 专类公园应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供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后勤保障设施;面积宜大于20h㎡,其中专类动物园面积宜大于5h㎡;
2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科研实验区;面积宜大于40h㎡,其中专类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h㎡;
3 历史名园的内容应具有历史原真性,并体现传统造园艺术;
4 其他专类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憩及科普设施。
3.2.4 社区公园应设置满足儿童及老年人日常游憩需要的设施。
3.2.5 游园应注重街景效果,应设置休憩设施。
条文说明
3.2.1 公园的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创造优美的绿色环境为首要任务。
3.2.2 综合公园一般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大规模的专业性体育设施,避免混淆城市用地性质,挤占公园用地。可在保证绿化用地比例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设置体育场地,宜以非标准体育场地为主,应与公同自然环境相结合。在已设有动物园的城市,综合公园内不应设大型动物及猛兽类动物展区。根据经验,鸟类、观赏鱼类或小型哺乳动物等展区是可以在综合公园内选择一个区域布置的,但应避免对公园的游憩和生态功能造成干扰。
综合公园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用地面积,为确保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公园规模不宜小于10h㎡。考虑到镇级公园一般较市级公园的规模小,因此在本规范表3.3.2中列出了规模为5h㎡~10h㎡的综合公园的主要用地指标作为参考。
3.2.3 动物园中由于笼舍、动物活动场、游人参观场地等占地较多,同时还需要有较大的绿化用地面积,才能满足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和创造优美环境等的要求,所以综合性动物园宜大于20h㎡,而专类动物园宜大于5h㎡。
植物园需要有多种生态环境,创造各种地形和水体,以便为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植物园用地面积较大,规模宜大于40h㎡。
历史名园的改造、扩建、复建,必须体现历史的原真性,不应建设与其文化传承不符的内容。
其他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具有某个特点主题的公园,应根据其主题及使用人群需求设置相应的游憩设施、健身设施或科普设施等内容。
3.2.4 社区公园服务对象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设计内容应以满足老人与儿童的日常休闲活动为主。
3.2.5 游园指位于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附近道路红线以外的绿地。面积虽然有限,但对城市景观影响很大。设计时除考虑满足简单的游憩功能外,更要注意沿街部分的景观效果。
二、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之定义有关公园绿地之定义,於民国八十五年三月内政部营建署所举的「全国公园绿地会议」中定义:「绿地」系泛指稳定保持著植物生长的土地或水域,其广义定义系指可供生态、景观、防灾、游憩等功能之开放空间。「公园」之定义应指位於都市发展地区(都市计划区)内,所有稳定保持著植物生长之土地或水域,广而言之,可供生态、景观、防灾、游憩等功能之开放空间均属之。(内政部营建署,1997)根据林乐建先生於造园一书中对公园的定义:「公园是提供大众享受、休养、游憩之用,为保持都市居民之健康,增进身心之调节,提高国民教养,并自由自在的享受园中设施;兼有防火、避难及防止灾害之绿化地」。依都市计划法定程序所指定之公共设施公园用地,经由县(市)政府兴建完成,以供民众修养、游憩、观赏、运动之绿化园地,有其特定的范围、面积与出入口,服务对象主要以该都市之居民为主,并具备特定的设施,包含游憩、游乐、运动等设施(陈肇琦,1991)。在都市计划法中,对公共设施用地中有关都市公园的规定有如下的条文:第四十二条都市计画地区范围内,应视实际情况,分设左列公共设施用地:一、道路、公园、绿地、广场、儿童游戏场⋯用地。前项各款公共设施用地应尽先利用适当之公有土地。第四十五条公园、体育场所、绿地、广场及儿童游戏场,应依计画人口密度及自然环境,作有系统之布置,除具有特殊情形外,其占用土地总面积不得少於全部计画面积百分之十。依据上述都市计划法中有关都市公园之相关规定可知,都市公园应建设在适当的公有土地上,并依人口、交通、土地使用等,作有系统之配置。公园绿地系统之分类一、以服务半径分类公园绿地系统因开发内容、区位条件与现况使用等之差异,可以提供之机能亦有所不同,依据「台湾地区公园系统之研究」(蔡佰禄,1983)以服务半径为主要区分各类公园之考量因素。(一)邻里公园为提供邻里居民日常游憩、休闲、运动或交谊场所,或为老人、家庭主妇或幼儿白天休息去处,服务半径为800公尺,面积约为20,000平方公尺。(二)社区性公园为提供社区居民日常游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学或星期例假日游憩运动、交谊之用,服务半径为1,600公尺,面积约为20,000至40,000平方公尺。(三)全市性公园为提供全市镇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运动、游憩、观光之用,其面积及服务半径依该市镇规模大小而定。二、以面积规模为标准「公园绿地管理及设施维护手册」(内政部营建署,1999)将公园绿地之类别依面积规模予以界定:(一)邻里性小型公园(面积2公顷以下)(二)地区性小型公园(面积在2∼20公顷之间)(三)都会性大型公园(面积20∼100公顷之间)(四)河滨带状型公园(面积5∼30公顷之间)三、以设置机能为标准根据内政部营建署所举的「全国公园绿地会议」,总结公园绿地之功能,须考量各类型绿地之主要功能,并加强各功能间之联系与互补,以健全整体绿地功能(内政部营建署,1996)。功能性绿地系统包括:(一)生态绿地系统包括生态敏感地(如湿地、生物栖地、地质脆弱地)、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区等。(二)防灾绿地系统包括防灾路径、防灾空间、防火绿道、缓冲绿地等。(三)景观绿地系统包括建筑物绿化、景观点、景观轴、景观地区。(四)游憩绿地系统包括各型公园及区域、都会、近郊、都市游憩地区等。四、以公园机能、位置、使用对象为标准依台北市工务局公园路灯管理处将公园绿地系统区分为:(一)自然公园系为居民享受自然而设计,多位於都市周边自然景观良好之地区,因其具有丰富之自然条件,予以适当保护,以展现其自然、乡土之情怀。(二)区域公园是以满足游憩需要而设,公园之规划以表现乡土气息为主,并设置若干游憩设施,以供多元化之游憩活动。(三)综合公园为设置各种游憩设施之公园,如休息、散步、游戏及自然景观等。此类公园多与都市相关文教设施同时考虑,成为都市之主要开放空间,并作为举户外活动使用。(四)河滨公园配合河川整治於高滩地,设置各种球场、溜冰场、自行车道等设施及广大面积之草坪,以提供市民最佳之运动游憩开放空间。(五)邻里公园主要以邻里社区之居民为服务对象,具有凝聚社区意识之功能,包括儿童游憩设施及供休息、散步等静态之休憩设施。参、都市公园之功能Cranz(1978)指出都市公园虽提供许多不同的功能,但其中最首要的是提供都市居民一个邻近地区的休憩空间。Soleck和Walls(1995)则指出都市公园在都市中提供许多机能如:主被动性游憩、环境保护、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整合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之地区等机能。而近年来都市公园的发展走向,随著民众对休闲的殷切需求以及对自然生态的日渐重视,都市公园更被予提供休闲游憩、维系都市生态等机能。在整体功能性绿地系统当中,都市公园是属於游憩绿地系统,其中都市公园设置之目标及方式,大致上具备有某些共通的基本功能,就台北市之公园绿地系统划设而言,便是基於促进都市美观、国民健康、防洪、避难、防灾等功效而开辟。一般都市公园具有之功能(内政部营建署,1996),包括:1.都市计划方面:就都市计划的角度而言,都市公园可节制过分都市化、缓和相冲突的土地使用分区,并可作为公共设施保留地。2.都市景观方面:都市公园保有的绿地空间是达到都市乡村化的实际手法,可软化都市外观轮廓、美化都会市容。3.社会心理方面:都市公园可提供休闲游憩、集会社交、教育、减少犯罪事件等功能。4.卫生保安方面:都市公园广大的绿地空间具有阻隔噪音、防尘等促进环境卫生的功能,并且可作为防空、避灾的紧急避难场所。5.都市生态方面:都市公园的保留减少了人工铺面,加强自然及景观资源的保育,可促使都市水文、气象等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6.经济效益方面:提高市民工作效率与提升附近地价等功能。肆、社区性公园之功能洪得娟(1997)指出公园绿地之功能包括:都市实质环境之调节、生物保育、对都市空间之功能、休憩场所及景观美质功能;侯锦雄(1998)於「公园绿地规划准则研拟」中将公园的功能归类为: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休闲游憩、环境教育、文化传承等机能,并依公园绿地邻近区位所属土地使用分区之不同,给予各项机能不同之权重。郭琼莹(1997)於「都市公园绿地系统示范地区规划」中,将各类型公园依其设立目标、资源条件之不同,将一般性之游憩、景观适意之保全、环境保护、都市防灾、缓冲及气候调节等各项功能分为主、次要及附属功能。日本学者内山正雄等(1994)於「都市绿地计画设计」中将公园的功能归纳为:心理的效果、环境保全的效果、防灾效果、利用效果等四大项。丸田赖一(1992)於「都市绿地计画论」中说明绿地之机能包括:生存、生活、文化、自然保全、生物指标及教育方面的机能/office/nbcei_editor/UploadFile/06.25.20.1088167036.doc
三、公园的类型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游憩地。
(一)城市公园的一般分类
城市公园一般可以分为:居住区小游园、邻里公园、社区公园、区级综合性公园、市级综合性公园、线型公园(滨河绿带、道路公园)、专类公园等。
(二)按服务半径分类
按照服务半径可以分为:邻里公园、社区性公园、全市性公园等。
(三)按面积分类
按照公园的面积大小可以将公园分为:邻里性小型公园(面积2公顷以下)、地区性小型公园(面积在2~20公顷之间)、都会性大型公园(面积20~100公顷之间)、河滨带状型公园(面积5~30公顷之间)等。
(四)按设置机能分类
按照不同的设置机能公园可以分为:生态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景观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等。
(五)按公园机能、位置、使用对象分类
按照公园的不同机能、位置、使用对象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综合公园、河滨公园、邻里公园。
四、公园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的城市公园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花园。
①综合公园: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
②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交通公园、陵园等;
③花园:综合性花园、专类花园(如牡丹园、兰圃)等。
公园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见国家公园)两大类,一般使用“公园”一词,仅指城市公园而言。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公园的分类颇有差异。
中国第一个公园
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在无锡城中心原有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无锡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园。该园自建立之初至今历经三朝100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
在“城中公园”建立后不久,无锡市民按照自己的习惯给予其另一个昵称:“公花园”。该公园被园林界公认为是我国第一个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公花园”建立后5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所倡导的“天下为公”为“公花园”的诞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公花园”尚存的文物古迹、重要纪念建筑物有22处,其中有宋代石质饮马槽、明代绣衣峰、筑于100年前的龙岗、怀素《四十二章经》碑刻,以及历代著名书画家的碑刻作品等。
以上就是关于社区公园的功能及特点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最新的诈骗案件(杭州最新的诈骗案件冒充社区人员要求扫码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