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景观设计案例(汉字文化创意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汉字文化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
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
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现如今就业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不想被束缚和限制,所以选择自己创业开公司,当然开公司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起一个吉利招财的名字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下面来看看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
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1
怎么给公司取名
1、不宜过于特殊:有句话叫做“曲高和寡”,意思就是公司名字太过个性,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阻碍了对于公司名字所包含的意蕴的理解,不利于公司在顾客之间传播,所以宁愿通俗点,也不宜过于特殊。
2、公司依据产权来起名。产权名称表示产权的所有权。任何公司或单位都存在所有权问题,也就是说,它始终属于特定的法人或个人或国家。
生意兴隆公司名范例
01、【聚优阁】
——“聚”指汇聚、聚集,作为公司名字有招财之义;“优”有优秀、赋予的意思,意指公司有优秀的人才、产品,能有丰厚的红利;“阁”在古时是藏书之地,入公司名字显得很风雅。因此“聚优阁”符合最吉利旺财公司名字的查找。
02、【佰嘉盈】
——“佰嘉盈”这个名字的谐音有“百家赢”,含义非常的吉利。其中“佰”字和“盈”字暗喻公司盈利丰厚;“嘉”本身是美好、赞扬的意思,寓指公司产品能得到顾客的认可与喜爱,并受到顾客的称赞,因此能成为行业中的赢家。
生意兴隆公司名
01、顺豪、纳贯、鼎皓、江振、特锋、克雨
02、宏迅、通鹏、仁启、派达、峰建、生佰
03、峻森、金茂、仲泰、灿新、学松、旭丰
04、亚辉、虎然、中谦、烽丰、彬杉、海光
05、景域、鑫鸿、吉嘉、杰骏、维金、鸿立
06、琛亿、勤光、衡经、振升、琛思、通滨
07、钧仲、鸿威、祥汉、万霖、易谦、吉克
08、佳京、聪恒、辉格、阳威、尊元、康腾
09、荣峻、志基、特达、腾宸、衡领、博亚
10、达敬、诺然、仁源、华炎、鸣峻、栋勤
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2
最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不妨可以按以下思路去取。
【1】按照带瑞字的方法来取名
案例一:瑞承
“瑞”字,本义是吉祥,好预兆。此字公司使用意味着好运连连,瑞气不减,以后一定大有作为,寓意着公司的发展前景好;“承”字有着继承,接续的征兆,寓意着公司能够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促使公司越来越兴旺,瑞承之名,祥中带瑞,瑞中带承,缺一不可呀。
案例二:瑞耕
“瑞”字是指吉利,祥瑞的意思,寓意着未来公司一路畅通无阻;“耕”字是指耕田,耕种的意思,寓意着公司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成功,是个好兆头。两字合并代表着公司的发展前途无可限量,读起来非常的好听。这个公司名字可作为农业生产的公司,别有一番风味。
【2】按照古代吉祥旺财的诗词的方法来取名
案例一:云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于《行路难》李白的诗句,这是一个十分富有内涵的名字,可以作为沿海公司的名字,其中云帆二字高然耸立,就宛如给正在遇到困难的公司指明了一道坚定的方向,寓意非凡,只要你坚持不懈,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自己的旗号,勇往直前。
案例二:福纳
福纳之名,是取自于诗句“招福纳祥如思默,财入豪庭聚吾座”中。取这公司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福气中来,财运连连,富有财源滚滚之意,整句诗代入公司当中寓指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招财进宝,霉运散,好运来!增加了公司的福气。
【3】按照寓意吉祥的神兽的方法来取名
案例一: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公司直接了当的体现出公司的福瑞大气,龙凤乃是中国传统文中富有高贵,吉祥的象征,寄予公司一种幸运与成功的寓意,适合作为婚庆公司名,给人一种十分想要亲近和蔼的'感觉,内涵十分深厚。
案例二:麒宝
这个公司名字灵感来自于中国四大吉祥神兽中的“麒麟”,十分富有吉祥祥瑞之义,此名字作为公司的名字是十分具有内涵,适合母婴公司起名,配与“宝”字,突出行业特点,加强名字深意,更加能体现出这个公司福气不减,蒸蒸日上,财源滚滚来。
吉利旺财的公司名字3
宝盆、金融投资公司
——巧妙借助字面含义来取的好听又聚财的公司名字,以此希望公司有好的发展外,还突出了此公司行业方向“金融投资”。其中“聚”意指聚集;“宝”意指宝贝、宝藏等含义;“盆”意指盛东西用的器具,提取作为公司名代指收集之义。
中烁、电子商务公司
——“烁”,运用行业喜用火来起的公司名,以此增强行业属性外,还很好的寓意着公司旭日东升、财源广进。且此字本义指光亮的样子,加强名字整体寓意内涵,搭配“中”字,使其名字整体简单、易读、朗朗上口。
五谷丰登、食品公司
——“五谷丰登”意指年成好,粮食丰收。适合食品公司命名,突出企业发展方向外,还很好的突出了企业文化,意指意指发展好,财源广进。且从发音来说,此名简单、易读,给人以联想,符合大家对于好听又聚财的公司名查找。
锦绣、手工坊公司
——此名是借助成语“锦绣河山”延伸得出,突出自然景观的美好与壮丽外,还表达了此公司发展目标,意指蒸蒸日盛、急流勇进、步步高升,非常聚财且好听的名字。
华鑫、通用公司名
——“华鑫”一名悦耳动听、朗朗上口。且字形搭配合理,便于设计与记忆。此外,在其含义上很好的寓意着公司繁荣兴盛、蒸蒸日上。其中“鑫”字的运用突出吉祥、聚财之义。由3个金字组合而成,意指多金多福之义。
如何起好听又聚财的公司名字
通过以上的名字内容,不知大家从中了解到如何给公司起好听又聚财的名字方式 要是还没有,那以下的技巧值得大家参考,从而更好起名。
1、借助行业字起名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个聚财的公司名字,其简单、好听是必要条件外,其字是否满足行业属性也是需要了解的。因为结合行业所喜字来命名,可表明企业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了此名可提升公司未来的发展。
2、借助聚财含义的字词起名
带有聚财含义的字词直接提取起名,简单中更能像客户表明,企业文化特色。如:聚、金、财、园等字,均适合大家提取给公司起名,以此满足大家对于聚财类型的查找。
3、借助成语提取起名
在成语中有很多描绘公司发展好的内容,而这也是大家可提取起名的方向,如:财源广进,可直接提取“财源”或“广进”来起名,延伸吉祥含义外,也加强了公司名字寓意内涵。
4、运用祥瑞的事物提取起名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代表着聚财、吉祥的事物。如“麟、玉、麒、龙、雀、鹤、虎”等,大家提取起公司名,延伸这份吉祥含义同时,还有着聚财之义。并且这样起出来的名字还给人一种独特新意感,令人印象深刻。
二、要汉字的书写艺术的资料!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裏头文化和二裏岗文化。二裏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裏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裏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一)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 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二)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 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麼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二)元代书法艺术 :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麼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麼这种愿望在碑学那裏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三、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与设计)具体介绍?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发现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几个问题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对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 键 词:地方高校 汉语言文学 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郑健儿,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范世清,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也是普通高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据搜狐网最新统计,全国省属以上高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不少于300所,几乎涵盖了所有普通本科院校,仅浙江省就有17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从侧面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基础牢固厚重,就业适应面宽而且社会需求量相对固定等传统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这个传统人文学科的命运。在当前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更突出、更紧迫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长线专业的弱势和不足也很突出地表现出来。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国家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在毕业生分配上的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小,专业价值也越被边缘化和弱化。
浙江万里学院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毕竟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和规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新的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更为突出,如大量的信息传播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文员等,都是信息化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文化技术人才,超出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规格。并且,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新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自立校之始,就一直坚持以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应当充分考虑到宁波、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调学科建设应当充分体现地方特点、地域特色、地缘优势。因此,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立足于地域省情,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心和立足点。
有鉴于此,我们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设置等几个主要问题,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省内的知名企业和行政机关等部门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发现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惑。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需求及就业选择方面
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因此我们在调查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问题。从调查中发现,在问到用人单位“最近是否有招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计划“时,回答有的为25.4%,无的为30.2%,暂时没有考虑的有42.9%。此外,在问到用人单位“最近三年是否招聘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时,回答有的占42.9%,无的占34.6%。这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十分乐观,只是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既谈不上热门,但也不属于绝对的冷门专业,还是有着自己的市场需求和生存空间。此外,从调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选择受人情关系等主观因素影响很大,正式对外招聘仅占总数的50.5%,还有将近一半的文职工作岗位采用其它方式引进人员,如照顾子弟关系23.9%(表格1)。这又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入门槛低,职业竞争力低弱。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表格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就业范围仍然主要拘泥于传统的文秘和宣传等岗位和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和选择空间,人才培养必须在大平台基础上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方向积极转变。
表格1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主要来源途径(%) 表格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从业途径(%)
正式对外招聘 50.5%
照顾子弟关系 23.9%
应届毕业生分配 12.2%
单位内部调配 8.1%
照顾配偶关系 5.3%
文秘部门 42%
宣传部门 22.1%
记者编辑 11.2%
人事部门 10.8%
广告策划 8.9%
其它 5%
结合上述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点认识:
首先应该看到,职业选择的多元化、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使人们必须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双向选择带来了选择性的同时更是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和职场的淘汰频率。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单位中的文职类人员以“26-35岁”年龄段居多,占了将近60.5%,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岗位新增率相应就变得缓慢。
其次,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固然要考虑,但是从调研中发现,文职类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并不很高,普遍认为工作挑战性一般,没有什么工作成就感。这些结果提醒我们,除了社会和个人的因素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知识更新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如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工作满意度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规格方面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产品是否科技含量高,能否适销对路。其实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归根结底也是要看它培养出来的“产品”——学生有没有竞争力,掌握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概而言之,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规格、技能规格和能力规格。为了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规格,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调研和分析。
1、知识规格
知识规格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主要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尺。在高等教育中,大家公认本科教育是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阶段,如果我们的本科教育缺乏针对性,那么我们能说这个知识结构是完整的吗?
汉语言文学作为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人文动力,是培养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文职人员的主要专业,相应地它的知识规格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我们在调查中问及用人单位“您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主要提高和强化哪些方面的知识”时,52.2%的单位认为“文书写作处理”较为重要,其它依次分别为:管理类知识(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秘书理论和实务知识、礼仪知识、现代办公技术、法律知识、广告新闻知识、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等。可见,目前用人单位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不再仅仅只是具备文字写作和处理等基础知识,而是要求具备更为全面和多维的知识结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由过去的那种单一性的中文专才培养,转向具备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们访谈时,他们均提到,只具纯文学知识的毕业生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企业要求的文职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懂管理、会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体系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地方高校应该及时掌握这一动向,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调整人才的知识规格,不但要有知识广度,而且还要一定的知识深度,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
2、技能规格
技能这一概念的涵义非常广泛,这里主要是指将知识(所知道的)和态度、价值(所感觉到的、所相信的)转化为行动(做什么和怎样做)的能力。那么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技能有哪些?最突出、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技能又是哪项技能?对于这个问题,以往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关注和研究得很不够,因而在构筑培养体系时往往缺乏针对性,偏离重心。
在此次调研中,当问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技能有哪些”时,依次认为有:文字处理技能、资料和信息处理技能、交际和公关技能、现代办公技能等。其中有67.8%的人认为最突出的技能应是文字处理技能,其它的选择还有:资料和信息处理技能(17.1%) 、交际和公关技能(17%)、现代办公技能(9.9%)。可见,文字处理技能仍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是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必须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把握住根本。乐清市信访局林新益副局长就这样说,“不论是机关还是企业,文职人员尤其是秘书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文字能力,有了笔杆子才能体现自己的特长,现在单位里秘书等文职人员看似饱和,其实优秀的、文字综合能力强的秘书却十分稀缺和难找。”
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选择时,应着力强化文字处理这一核心技能,维持自己的专业优势,而不应舍本逐末,甚至是随波逐流。当然在围绕中心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料和信息处理技能、交际和公关技能和现代办公技能等其它相关技能的强化和培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技能”的选项中(见表格3),50.2%的人选择了“交际和公关技能”,从侧面说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将所学变成所用,特别是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诚然,社会适应性差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通病,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大多数从事的是文职类和传播类工作,沟通和协调能力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培养。
表格3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技能(%)
交际和公关技能 50.2
现代办公技能 26.8
资料和信息处理技能 14.6
文字处理技能 14.1
3、能力规格
能力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是工作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一般而言,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要提出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规格要求,形成一个具有发展后劲的开放性结构。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时刻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高度重视和随之而来的无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有眼高手低、书生气十足、空谈不务实,在工作中只是消极等待上级帮助他们确定工作步骤、程序和方式,没有发散性思维和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观念,并且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待人处事有欠谦逊作风。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毕业生与社会接触不多,实践经验匮乏,缺乏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等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天之骄子”自身存在的素养上的缺陷。诚如澳大利亚教育部次长卢比所言:“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的能力,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可见,学校不能只教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过去的“输血”式培养改变为培养“造血”能力,不但要重视硬能力(指知识、经验、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的培养,更要强化软能力(指创新、团队精神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质)的提升,做到“软硬兼施”。
其次,我们在对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的因素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人品素养和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因素,学历和专业的因素则只占到10.8%和8.6%。(见表格4)这反映出,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向市场,学历与专业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因素,在同类人才中人品素养这一更具个性的特征成为社会关注的要点。访谈中,浙江德力西集团人力资源部戚务实经理曾指出:“我们单位招聘人才最看重的是‘德’,即人品,因为如果单位员工心浮气躁,没有诚信,在工作中就无法安心工作,就会很容易在行为上出差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一个诚信的人即使之前没有很高能力也可以在企业中慢慢培养,积累经验。”诚然,人品素养作为隐性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合携手、多管齐下,是一个漫长的熏陶和养成过程。但作为地方高校我们不应避重就轻、迎难而退,理应承负起自己的那份职责,将素质教育时刻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培养体系当中,逐步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最后,当谈及理工科毕业生与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代表的文科专业毕业生之间的差别时,不止一家用人单位提到,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较缺乏逻辑思辨能力和宏观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文科毕业生倾向于关注词藻的华丽和行文的优美,对于问题的分析却不够深入和宏观。的确,就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年来教学情况的反馈,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撰写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时,无法很好的组织材料,不懂得如何进行逻辑推导,以致不能写出结构严密、思路清晰的论文来。不仅如此,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还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能力的提升,一旦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情况和局面,就无法以缜密周全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清晰的操作步骤来解决。
当然,思维能力的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逻辑思维能力,我们也不能忽视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些都源自于大学教师的言传身教与深厚扎实专业基础之上的自我提升。所以,作为大学教师,不能仅仅以教授课程内容为己任,还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个性地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格4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最为看重的因素(%)
能力 36.6 专业 8.6
人品和素养 34.1 其他 5.6
学历 10.8 关系背景 4.4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方面
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合格、优秀的人才要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保证。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学科课程一直集中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上,而选修课又集中表现为对专业课的延伸和深化。课程设置缺乏文理渗透、缺乏宏观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明显。这样的课程设置带给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既不能在其中找到生存机会,更不能有所作为。为此,浙江万里学院对已有的课程体系围绕宽口径、多交叉的原则进行了深化调整,在巩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模块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兼顾了本专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传统课程与新设课程、专业内基础课与选修课、专业内理论性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之间的平衡和互补关系。这种改革和调整既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也进一步凸显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我们从调研结果中也可以发现这种走向的现实要求:51.2%的被访者认为应用性课程比基础理论课程更重要,41%的被访者认为两者应该平衡,互相补充。这进一步说明重视课程设置的层次划分和相互配套,重视实践环节的质量保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多样多元、复合集成的“工”字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的课程结构设置应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必然要求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以往我们的教学模式知识性倾向明显,习惯于单向传输,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许多文学课老师仍然因袭传统的做法,对文学作品按“作者生平——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三段论进行讲述,与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学生心理需求构成强烈的冲突。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问卷统计结果也表明,被访者普遍认为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陈旧、亟需改革,应该多选择情景化、参与分享、合作与交流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如浙江万里学院陈厥祥书记所强调的,“推进创新教育,必须尽快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新教学观,将选择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启发、诱导、引领培养他们专业的兴趣、学习的技能、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优秀意志品质。”因此,当前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做到三个转变: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到启发式、辩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规模和发展空间方面
诚如前文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囿于专业特点和传统的惯性,当前的处境不够乐观和理想。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真的如表象所呈现出来的那么尴尬和边缘吗?其实我们只要摈弃成见,客观理性地加以审视和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优势。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不仅合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举措。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它可以而且应该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带来潜在的深刻影响。前几年发生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科技理性而轻人文精神的弊端。美国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在一份报告中所指出的,当前人类社会危机大量发生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社会科学和人类行为的进步。因此,在世界的一流大学中,文科一向被视为重要的支柱学科,美国高校就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精神纽带关系,他们往往将学生掌握文科知识、人文治学训练的程度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看成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是否精通历史、熟悉伟大的文学名著和深谙基本的哲学原理,看成是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基本标志。
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有利于营造校园的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要把地方高校打造成一流的新型本科院校,如果没有文科的支撑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常说大学是个“大染缸”或“大熔炉”,它指的就是大学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等文科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显然有助于我校高品位的大学环境的创设,它的参与不仅会有效地激活校园文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各个学科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
再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的文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的统计,在世界1000万人口以上的50个国家中,文科学生占在校学生比重大于50%的有13个国家,介于30%-50%的有26个国家。就我们浙江省而言,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也能做到文理工科三足鼎立,抑或是文理工科平衡发展。
可见,从大环境来讲,汉语言文学专业仍然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从调研中所取得的调查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此外,就浙江万里学院历年的招生和就业情况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也是一直稳中有升,颇受一部分家长和考生的欢迎和青睐,一次就业率更是一直保持在90%以上,稳居全校各个专业的前列。所以不管是按招生和就业等硬指标,还是按照专业的贡献度和投入产出的比率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我校的各个专业相比都并不逊色。
近年来,浙江省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建设文化大省等战略政策的提出,更是带动了文化管理、文化经营和文化传播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空间。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个趋势:58.1%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我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规模适中,31.2的用人单位则认为太小,仍需扩大。诚然,抽样调查只是一种预测的手段,难免存在偏差,但总体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预测性。因此,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只要专业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紧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升腾空间
四、寻找与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关的杂志.文字多,理论性强的,
理论类
01.《建筑十书》 作者:维特鲁威 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 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 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 华夏出版社
04.《建筑的伦理功能》 作者:卡斯腾•哈里斯 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 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
06.《设计结合自然》 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 作者:西蒙兹 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 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 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 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 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 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 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 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
10.《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芦原义信 中国建工出版社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作者:
12.《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作者:托伯特哈姆林 中国建工出版社
1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作者:弗朗西斯•D.K.钦(译者:邹德侬)中国建工出版社
14.《园冶图说》 作者:计成(注释:赵农)山东画报出版社
15.《说园》 作者:陈丛周 同济大学出版社
1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作者:彭一刚 中国建工出版社
17.《江南理景艺术》 编者:潘古西 东南大学出版社
18.《建筑空间组合论》 作者:彭一刚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环境行为学概论》 作者:李道增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广义建筑学》 作者:吴良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现代建筑理论》 编者:刘先觉 中国建工出版社
2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刘滨谊 东南大学出版社
23.《景观形态学》 作者:吴家骅 东南大学出版社
24.《理想景观探源》 作者:俞孔坚 田园城市出版社
25.《景观:生态.文化.感知》 作者:俞孔坚 中国建工出版社
2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作者:李 敏 中国建工出版社
27.《风景园林设计》 编者:王晓俊 江苏科技出版社
28.《美国景观设计的先驱》 作者:孟雅凡 中国建工出版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字文化景观设计案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