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的历史(关于杭州的历史人物或故事)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关于杭州的历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本文目录:
一、谁了解杭州西湖的历史?
1.历史早期的杭州还是海潮出没的沙洲
远古时期,今杭州西湖以东地区,是一片潮汐出没、土地斥卤的茫茫海滩,在西湖西北广阔的冲积平原上,则是原始居民栖息繁衍的地方。
1935年,在杭州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良渚,发现有约当公元前三千三百年到前二千二百五十年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
考古学家从中发掘出斧、■、刀、戈、镰、铲、镞等石器工具,以及壶、豆、盘、簋等造形规整、质地匀净光泽的黑色陶器,考古学上称它为“良渚文化”。
以后,在良渚以西半山附近的水田畈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的稻谷凝块,在比良渚更接近市区的老和山麓,解放前后又发现堆积有红烧土、灰烬、兽骨烬和陶器残片的五座灶基,以及大量石器、玉器①。
以上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距今五千年前后,杭州的原始居民在老和山麓及其迤西一带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
先秦时期,今杭州市区仍是海潮出没的沙洲,当时属于吴、越的领地。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灭越后,又成了楚国的属地。
2.秦代的钱唐县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在吴、越旧地设置了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
汉会稽郡统辖二十六县,其中之一的钱唐县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建置。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南巡会稽时,“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②。
浙江即钱塘江,由于当时西湖仍与江、海相通,和烟波浩淼的钱塘江连成一片,波涛汹涌,只好再溯江西行一百二十里到今富阳境内江面较狭处过渡去绍兴。
相传在今宝石山下,还有“秦始皇缆船石”的遗迹,元人陶宗仪记载此事云:“父老相传云,此石乃秦始皇系缆石。
盖是时皆浙江耳,初无西湖之名,始皇将登会稽,为风浪所阻,故泊舟此处”③。
又据传说,今将台山为当年秦始皇因渡江而登山了望的地方,故名“秦望山”。
以上说明秦时钱唐县附近的浙江水面颇为辽阔。
关于钱唐县的地理位置,最早见于记载的为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曾任钱唐县令的刘道真所著《钱唐记》:“昔一境逼近江流,县在灵隐山下,至今基址犹在”①。
其后,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亦云:“浙江又东迳灵隐山。
……山下有钱唐故县,浙江迳其南”②。
他们所说的位于灵隐山下的钱唐废址或钱唐故县,当指六百多年前秦代初建县的遗址。
今西湖群山中并无名灵隐山者,但北高峰东南的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在刘道真撰写的《钱唐记》之前,根据以山名寺的惯例,可以推断其时灵隐山可能即今灵隐寺所在。
又秦时武林湾(西湖的前身)深入今西湖以西,近北高峰东麓,这与县治“在灵隐山下”,县境“逼近江流”也是符合的。
西汉时,钱唐县一度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所。
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更上升为会稽郡治。
王莽时(9—23年),更名泉亭县③。
东汉光武时,又恢复钱唐故名④。
据《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钱唐县下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
武林山指西湖群山,其时发源于西湖群山的诸水(武林水),入海而不入湖,可见西汉时期武林湾仍与海相通,杭州地区尚未成陆。
3.西湖的形成与杭州市区的成陆
刘道真《钱唐记》云:“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⑤。
华信为东汉时会稽郡的地方官,刘道真追述他所创建的海塘“在县东一里许”,说明了当时钱塘县治已从灵隐山下向东迁徙到距江边或海边约一里处。
《钱唐记》又云:“明圣湖在县南二百步,县西有石姥山”⑥。
按明圣湖即西湖,石姥山即宝石山,说明东汉时钱唐县治乃迁于西湖北面宝石山的东麓今武林门内。
华信在县东一里许所修建的海塘,约当今杭州市区中河一线。
自华信修筑钱塘后,原武林湾终于与海隔绝,西湖由此形成。
杭州城区的成陆亦自此始。
以后,随着钱塘江口泥沙的淤积而不断向东扩展。
4.六朝后期钱唐县上升为郡
六朝时期,钱唐县因有山川湖泽之利,北人南迁有不少在此定居。
南朝萧齐永明四年(486年),桐庐县唐寓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钱唐县时,由“抑(柳)浦登岸,焚郭邑”①。
柳浦位于凤凰山下的钱塘江岸,为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
说明钱唐县城以南新淤涨的大片地区已得到开发。
唐寓之在钱唐县建都称帝,“以新城戍为天子宫,县廨为太子宫”②。
当时钱唐县已建有城郭,约当今杭州市区西北部中山北路与环城西路之间,范围虽较狭小,但已粗具规模。
其后,梁太清三年(549年),即改钱唐县为临江郡,陈时改置钱唐郡,从此上升为郡一级的治所③。
二、隋、唐时的杭州
1.隋代的杭州城与余杭郡
隋初废郡存州县,开皇九年(589年)平陈,钱唐郡改州时,移置余杭县,因名杭州,杭州之名始见于此④,钱唐县成为杭州的属县。
次年(590年),又移居钱唐城。
十一年(591年),隋文帝派杨素平定杭州杨宝英的叛乱后,“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⑤,即由凤凰山东麓逶迤而北。
其范围大约东至盐桥河以西(今中山中路),西濒西湖东岸(今湖滨路、南山路),北及钱唐门(今六公园附近)。
城垣南北狭长,“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⑥,当时鉴于吴山逼临江
浒,而隔其山于城外①,因而东墙在吴山地段呈向内凹进的弧形。
杨素筑州城于柳浦后,钱唐从此成为地当交通要冲的大县,并上升为州的治所,这也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州城。
隋炀帝即位后,复改州为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又成了余杭郡的属县。
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杭州成为江南运河的终点,东南交通的枢纽,其地位起了显著的变化。
所谓“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②,为日后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唐代杭州六井的开凿与西湖的整治
唐太宋贞观初(627年),杭州属江南道。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为江南东道。
肃宗时(756—762年),在杭州设置了江东防御使。
唐末昭宗时(888—904年),又升杭州为大都督府。
唐时的杭州,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而开始繁荣。
唐 *** 对杭州地区的水利建设极为重视。
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在海盐重筑海塘六十二公里,以抗御海潮对杭城的冲击。
代宗年间(762—779年),杭州刺史李泌为解决杭州因成陆未久,地近江海“水泉咸苦”,不宜饮用的困难,在城内开凿六井:相国井(今解放路井亭桥西,因李泌后升任宰相,后人称它为相国井)、西井(今延安路南口)、金牛井(在西井西北)、方井(俗称四眼井,在金牛井西北)、白龟井(在今龙翔桥之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在今小车桥附近)③。
这六处水井,都不是穿地而成,而是用“开阴窦”的方法,即在涌金门至钱唐门之间,沿湖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用竹管引湖水入井。
所谓“井”,也就是容积较大的地下蓄水池。
因为井水引自西湖,西湖的水源出自山泉,水质很好,从而保证了城市居民的饮水需要,从此,“民足于水,井邑日富”①。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李泌所修六井作了疏浚,并在钱塘门外石函桥附近(今少年宫一带),修筑了一条湖堤,以增加西湖蓄水,进一步保证了六井的水源。
六井的修建和西湖的整治,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杭州经济日渐繁荣,人口也迅速增加。
据《乾道临安志》记载:“自陈置钱唐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口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九;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
在一百多年间,户口增加了近五倍。
当时城北武林门一带,由于大运河的通航,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城东南的江干一带,成为海外贸易的码头,江中海舶云集,市区内商铺众多,所谓“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①,俨然成为东南一大都市。
到宪宗时期(806—820年),杭州已是“户十万,税钱五十万缗②,占全国财政收入一千二百万缗的二十四分之一。
二、杭州历史上曾经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杭州作为我国古代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性,文化遗产丰富性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诗一首,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中的西湖便是杭州最为著名的一道风景,这首经典的古诗词无疑的描写出了杭州景美、气候舒适这两大特征,深刻的展现出了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的磅礴大气之感。据史料记载,杭州曾是我国古代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自古便有人间天堂之称。
杭州现今作为我国浙江省省会,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其地理位置极具优越性。神话传说中的白蛇传白素贞和许仙相遇圣地便是杭州的西湖,关押白素贞的雷峰塔也位于此处。因此杭州也是一个颇有感情色彩的城市,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浪漫之都。杭州作为吴越国的都城之时,吴越王重农桑、兴水利,并且大力发展出口业务,这便使得吴越国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昌盛、政治其乐融合的国家,这也会杭州的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为后面杭州的经济文化崛起带来了极大的动力。杭州作为南宋时期的都城,古称临安府,其思想以理学、儒学为主,南宋的统治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之一时期的手工业、航运、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南宋作为一个没落的时期,深受金国、蒙古两面夹击的影响,其中尤为明显的体现在了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的抗金奋勇之壮阔场面。这也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了南宋后期作为诗人的辛弃疾对金人的痛恨之情。总而言之,杭州在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毋庸置疑的事情。
三、杭州自古繁华
这是一首投赠诗——柳永赞美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诗。为了讴歌孙何的治政,柳永极力赞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城市繁华,自然风光秀美,人们的生活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诗人一开篇就给予杭州高度评价。说它是东南地区位置优越、山川壮美的地方,是三吴地区的大都会,是个自古以来就无比繁华的城市。开头三句总领全诗。“形胜”“都会”“繁华”表达了柳永对杭州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
“形胜”表现在杭州优美的自然风光。这里有绿树长堤、钱塘江潮、西湖美景、秀美山色。山与水的相融,江与湖的辉映,俨然一幅令人迷醉的水墨画卷。
“都会”“繁华”表现在杭州的市井面貌上。这里有精美的建筑:烟笼雾罩的柳树,雕刻精美的石桥,挡风的帘子,翠色的帷幕,高高矮矮的十万人家。这里有奢华的用度:街市上摆着各色珠宝玉石,家家户户的人们披罗着锦。杭州一派奢华景象。这种繁华还表现在百姓们的生活。他们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中过着欢乐祥和的生活:从早到晚游兴颇浓的人们,除了欣赏“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他们还“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虽如此,却道出了杭州自古繁华的事实。
杭州的历史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杭州一名从隋朝时启用。杭州在五代时是吴越国的都城。柳永之前有许多描写杭州的诗歌。比如白居易。他写过数首描写杭州的诗。其中尤以《钱塘湖出行》《忆江南》最著名。
钱塘湖春行
[ 唐·白居易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春色。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是西湖胜迹。湖水、白云、早莺、新燕、繁花、春草、绿杨构成的西湖春色图,引人流连。杭州的繁华可见一斑。
杭州如此美丽,怎能不引起诗人的回忆?他的《忆江南》第二首表达的就是对美丽杭州的思念之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天竺寺的桂花,钱塘江的潮头,这是杭州的代表性景观。杭州的美丽、繁华给诗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除了白居易,唐代王昌龄、刘禹锡、温庭筠等人也都写过讴歌杭州的诗歌。
宋代除柳永外,赞美杭州的诗歌也不乏惊世之作。以下几首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笔下的西湖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笔下的京华杭州有着“春雨”“杏花”的春日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则“风光不与四时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这首虽然是讽刺诗,却从侧面写出了杭州的自古繁华。
最后以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做结。
四、杭州历史简介100字以内
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杭州的历史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