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拙政园林分析(景观设计拙政园林分析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拙政园林分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沪苏杭园林景观特点
一 宋代沧浪亭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沧浪一瞥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沧浪一角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
狮子林
二 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池边
三 拙政园
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冠云峰
四 留园三绝
冠云峰
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殿前琴艺
楠木殿
五峰仙馆——楠木殿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所以我们走进五峰仙馆没有像以往走进其他老房子那样,感觉阴暗、压抑甚至还有点阴森森,相反感觉这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鱼化石
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二、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自然之趣,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8上语文教科书21课)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三、拙政园西部建筑景色是怎样的?
1736年,拙政园西部的“书园”其主人是太史叶士宽。存留下来的“书园”中有拥书阁、读书轩、行书廊和浇书亭诸古迹,都是由叶士宽所筑的。
书园后来又归道员沈元振,园中宅第为太常博士汪美基所居,后来又分属程、赵、汪等姓。
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把拙政园的西部园林,改名为“补园”。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分,存留下来的拙政园西部园林,便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
“补园”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补园”中有三十六鸳鸯馆、留听阁、塔影亭、浮翠阁、与谁同坐轩、笠亭、宜两亭和倒影楼等建筑。
三十六鸳鸯馆是“补园”的主体建筑,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精美华丽,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
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以屏风、罩、纱槅将一座大厅分为两部,梁架一面用扁料,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
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又叫暖阁。北半部挑出于水面,由八根石柱撑住馆体架于池上。
馆之中央的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一隔为二。北厅临清池,夏、秋时推窗可见荷池中芙蕖浮动,鸳鸯戏水,东汉时大将军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36对,望之灿若披锦”,馆名取其意。匾额为清代苏州状元洪钧题写。
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居处,厅南向阳,小院围墙既挡风又聚暧,并使室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
曼陀罗花即山茶花。清代末年,张履谦建此馆时曾栽种18株名贵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却如傲雪的腊梅嫣红斗雪,“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着独特的美。
此馆匾额是晚清苏州的另一个状元陆润庠所题。陆状元和洪状元在苏州话里洪、陆谐音红、绿。这一洪一陆同邑两状元,为同一建筑写匾额,为厅堂增色不少。
三十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连续四卷的拱形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主人在此宴友、会客、休憩,环境优雅,在厅中铺就一方红氍毹,吹笛弄箫,吟歌唱曲。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家具摆设配置精当。
留听阁位于三十六鸳鸯馆的北方,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从整体外形看,留听阁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厅前平台如船头。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和果皆有姿有态。
阁内有松、竹、梅和鹊的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接缝处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是园林不可多得的精品。
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意,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直至秋意浓浓的枯叶残花,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
有道是花无百日红,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总让人不忍目睹,唯独这里的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
在留听阁,回望南边的塔影亭,顿觉美妙之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园主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使整个园林的美景到这里结束却不觉得突兀。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余韵不绝,扩展了人们的形象空间。
在的东北方为扇面亭“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轩是“补园”中的一个小亭,造型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轼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
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和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扇亭地处山麓水边,地理位置甚佳,树高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在与谁同坐轩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山小亭微,搭配匀称,衬以亭前山水,俨然一个戴着斗笠的渔翁在垂钓,悠然自得。
与谁同坐轩和笠亭是两种不同的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也是在古典园林中较少见的象形建筑。亭、轩结合,浑然一体。
笠亭山上有一座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远远望去好像建于浮动的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与谁同坐轩、笠亭和浮翠阁,地理位置依次是临水、山中和山巅,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由低至高,循序渐进。
谁与同坐轩的北面为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征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征明的老师。
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对这二人的景仰之情,于1894年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同时,张履谦还将自己收藏的文征明、沈周画像和《王氏拙政园记》拓片,以及清代书法家俞粟庐的《补园记》石刻嵌在楼下左右两壁。
倒影楼的中间裙板上刻有郑板桥的书画真迹。面水的一侧于柱间安装通透玲珑的长窗,窗内有木质低栏。
倚栏而立,可凭水观景,左有波形长廊相伴,右有与谁同坐轩,这些景物的倒影如画,尽入眼中。再加上水底明月,池中云彩,波影浮动,景色绝佳。
倒影楼的楼上原是张履谦儿媳王氏的书房。此楼四周遍植桂花无数,入秋赏罢残荷赏金桂,桂香如酒令人醉。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吟诗作画、观景自娱,皆环境可人,幽香可爱。
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立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宜两亭与西北方的倒影楼互为对景。
从中花园观望西花园,从层层递进的景色展开后,宜两亭突出于廊脊之上,使整个中花园的景色变得绵延不尽,形成非常深远的景观空间,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
四、你觉得拙政园和狮子林,哪一个更能代表苏州园林的特点?
相比之下,我认为拙政园会更胜一筹。拙政园它不只是在布局上精巧很多,而且把山水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它在园林这种类型的建筑上甚至可以说比北京的颐和园都更加具有代表性。
狮子林是把传统园林和佛教思想给结合了起来,并且引入了西洋的一些造园手法。所以里面的风格是比较杂糅的,拙政园会更加精致一些。
苏州的园林在中国的四大园林中就占据了两个席位,所以要是大家去苏州一定要看的就是园林!我是跟我的同学一起去的苏州,为此特意休了三天的假,都是慕名而去的。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内心怀揣着无限的期盼,我们两个人计划的第一站就是去苏州的拙政园,当我们到了苏州拙政园的那一条街,你就会看到那里有一个苏州博物馆,之后我就跟同学到了那儿,就可以看到有一大帮人手里拿着一张景点的单子,在揽客。
这里有着一些小院落穿插在主体园林周围,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我们从历史维度来看,拙政园是在明代中期建造的,并且因为文征明的参与,拙政园变得文气风流,文征明也给拙政园绘制了两套园图,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喜爱之情。虽然今天的拙政园和明代的风貌应该有了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如果用绘画传统来进行类比的话,这个园林是一脉相传的,它还有着空间张力之外的时间张力。
现在的拙政园已经把清末的独立园林和西边的补园都给容纳进来了,因为空间模式以及中部雷同的缘由,粗糙了很多,给人一种打补丁的感觉。而且手法上有很多让我始终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局限吧。
我在现场的感受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了,而且这些画面都再次带来江南园林对我设计上的大大启发。但是,它的主景区,却完全没有表现出气势撼人的感觉,本来水面应该要比网师园大,但给人感觉上却更小,只是流于琐碎。
以上就是关于景观设计拙政园林分析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