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梅山文化简介)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娄底十大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著名的娄底旅游景点,也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佳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娄底十大景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娄底十大景区介绍
1、涟源湄江地质公园
湄江风光奇特,景点集中,景观齐全,具有奇景、险境、神旅之特色。拥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岩门、四片绿洲、五座寺庙,六大飞瀑、七里峡谷、八面险峰、九曲湄江、十处绝景、百个奇洞、千块巧石、万树腊梅等秀美景观。湄江地质地貌为低山岩溶地貌,地质构造独特,岩层裂隙发育完全,岩溶地质作用充分。如香炉山的“天弹待发”,仙人府的“天生桥”,观音崖的“莲花涌泉”,龙泉峡的“S型曲线深沟”,藏君洞的“天然壁画”等均为世界稀有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为主体,梅山文化为内涵,岩溶地质遗迹为特色的综合性景区。
2、新化梅山龙宫
梅山龙宫,位于湖南省中部,隶属娄底市新化县。相传黄帝登熊山,将灵额葱笼的九龙峰点化成九条青龙,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龙池。九条青龙游入资水,被梅山油溪石竹湾的风光灵气所吸引,高兴得在水中游、云中飞、洞中舞,久久不愿离去,一住就是几千年。新化古称梅山后人便把这个岩洞叫做梅山龙宫。
3、新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北部,距县城70余公里,大熊山林场和古台山林场为新化境内两大国有林场。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异兽,是新化重要的林区和美丽壮观的风景区。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距新化县城62公里,公园总面积7623公顷,森林覆盖率93%。
1958年建大熊山国营林场,1992年被批为省级森林公园,2001年完成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呈报工作。大熊山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现阶段大熊山潜在旅游人数不低于10万人次。
其旅游路线分为一线两游道。一线即新化-白溪-鹅溪-洪竹。这条路线风光秀丽,有公路和水路两种选择,既游山又玩水,巨石沙滩,山青水碧,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两游道即大溪游道和锡溪游道。两条游道各有特色为旅游者提供了集观光、游览、休闲、渡假、康体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
4、水府庙
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位于娄底市东,跨娄星区、湘乡、双峰三县市区,它切断涟水,库容5.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相当于9个杭州西湖,为韶山灌区的源头。水库有100多公里长的库岸线,拥有100多个库湾34个鸟屿,最大的3平方公里。
5、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涟源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中娄底涟源市南部,于1992年被湖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为9286.12公顷,公园因山体庞大浑厚,山势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最高峰岳坪峰高达1513.37米。
龙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风景资源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旅游、休闲度假,龙山森林公园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宣传,使龙山森林公园越来越成为湘中地区乃至湖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6、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
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它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壮美、菲律宾巴拉韦梯田的险峻和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身。总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坡度在25-40度,最陡达50度以上,且层层叠叠于海拔500米—1100米之间,共400余级,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紫鹊界人在海拔千米的山冈上,荷锄攀爬,一锄一耙地垦出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坡度最陡、海拔最高并拥有最原始最天然的灌溉系统的梯田。金秋的紫鹊界秦人梯田到处是秋天温暖的颜色,黄稻的金秋将梯田渲染得热闹非凡,加上村民秋收忙碌的身影,使秋色中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成为一年中最靓的季节。
7、涟源白马水库
烟波浩淼的白马水库,亦名白马湖,宛若一颗晶莹闪亮的绿玛瑙,镶嵌在涟源市与新邵县交界的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间。这里虽不及太湖的浩瀚,也比不上“浓妆淡沫总相宜”的西湖,但是,几十年以来,它润绿了两岸的山,也养育了上下左右的人们。在乡人的眼里,它却是最美最美的,对它产生执着的偏爱。
相传很久以前的夏秋时节,数月无雨,涟水干涸、田园龟裂,庄稼枯萎,水贵如油。一天,刚蒙蒙亮,一农民到涟水河掘沙滤水,朦胧中见一白马在不远处的河里饮水。农民心奇,朝白马走去,尚未接近,只见白马朝其“咴”叫几声后,扬蹄飞上岸去,化为一座马形山,屹立在涟水河畔。白马饮水的地方,一股甘冽的水汩汩流出,农民欣喜若狂,逢人便说,并要乡亲来此取水。后来人们为祈祷这一白马,消灾图吉,抗御旱灾,在马形山修了一座寺庙,取名“白马寺”,将马形山也冠以“白马”的美名。
8、冷水江波月洞
冷水江波月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是以地下溶洞景观为主体,地面景点相陪衬的综合性公园。周围有大乘山森林公园,瀑布群和素有世界锑都之称的锡矿山等景区,是一个集游山、观洞景、望瀑布、岩溶研究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它地处湖南省冷水江市北郊,距市中心3.8公里。
洞中有三种令世人倾倒的溶洞之宝;一为1.1米长的中空旦晶莹透亮的鹅管,比以前号称世界之冠的溶洞鹅管还长44厘米;二为1.98米高的巨型石坝,比南斯拉夫世界最大的岩溶石坝高50厘米;三为倒悬于顶的1.5米深的网络石槽,是目前世界最深悬顶地槽。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与白骨精的行宫均拍于此洞之内。
9、新化车田江水库
车田江水库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油溪河上游,枢纽地处新化县温塘镇境内,跨温塘镇和涟源县古塘镇两地。大坝位于温塘镇车田江管区(原属田坪镇车田江乡)。
大坝控制集雨面积85平方公里,总库容1.27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53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
工程于1972年11月动工兴建,1977年10月枢纽工程竣工,1978年开始蓄水运行。坝顶高程496.75米,最大坝高68.85米。
车田江水系发源于涟源盖头山,18条小河在这里汇聚,它位于油溪河上游,是油溪河的源头,油溪河是资江的支流,资江是长江支流。资江是湖南境内“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之一。
水库属于多页岩地带,有奇特的页岩风光。
10、双峰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猜你喜欢:
1. 游张家界心得感受
2. 浏阳自助游游记 浏阳旅游攻略
3. 湖南长沙最全旅游攻略
4. 湖南自驾游免费景点及旅游时机介绍
5. 湖南导游词
二、古梅山蛮是一个神密地区素不与中央通,梅山地区的瑶与苗人都到哪去了
一、华夏系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主干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人口增多,在彼此融合的过程里,均以华夏系为主干。
华夏系,发生于史前,其来源说法甚多,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即生活在黄河流域。此后五六千年,与他系民族频繁接触混合而渐次扩大, 历史上迄今已有四次大的融合[ 2 ] (1937) 。
在历史推进的过程中,诸民族都以华夏系为主干,其他各族依次加入。但融合的次序如波澜状,一起一伏,两个或几个民族之间的征战、会盟扰攘一时,最终同化归于平静。迨旧民族同化方毕,新的民族又出现了,于是又扰攘一时,复归同化,如此一波一波,继续无已。迄今中国已出现了五十六个民族,这就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性。
不难理解,华夏系每扩大一次,即改变其原质一次。今日之华夏,非明代之华夏,明代之华夏,非唐、汉时之华夏,汉时之华夏,绝非太古之华夏。以此类比,其他各族在演变的过程里,亦将吸收同化他系的成份,关键是取决于当时的地理环境之主从关系。如古湘地区之土著,总称南蛮。单就古洪泽湖之南岩,雪峰山脉东西麓之资水、沅水流域的居民:春秋时之南蛮,汉代之武陵蛮、长沙蛮、六朝时之荆雍州蛮、隋唐时之莫徭、五代宋朝时之梅山蛮,明清时之苗瑶,都离不开上述发展规律。苗瑶今自成一系并发展成国际性的民族了。
二、荆吴系与梅山蛮之渊源
荆吴系,有殷代时即见于记载,春秋时古荆楚尚自称“蛮夷”,诸夏称之为“荆蛮”,居长江中游,后逐步强大向北吞灭诸夏一些小国。时吴人亦属荆蛮,其君长自称出自周,春秋之末始通中国,其国后亡于越。吴人入楚同化于华夏,部分迁居洞庭之南,与雪峰山脉东西麓之沅水资水流域居民杂处,接触甚密,存在着血缘交融,彼此同化的渊源关系。
三、百越(粤) 系是后世梅山蛮主要成分
百越,以百称者乃名其种类之多。春秋时有“於越”,战国时有“扬越”,秦汉时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有“山越”。除战乱南迁者外,大部分同化于华夏。笔者在《论梅山文化发展之渊源》一文里,依据史料与地方残存的古迹,论述了扬越人“梅鋗”是古梅山文化之奠基人,“越人”是形成“梅山蛮”的主要组成部分。
《宝庆府志》、《史记大辞典》、《梅山通志•地理志》转引《湖广总志》、《中国名人大辞典》等史笈中均载有:“扬越人吴芮率师响应项羽倒秦,其部将梅鋗协同刘邦捣咸阳。因其功吴芮受封为长沙王, 梅鋗受封为十万户。
汉祚兴起, 梅鋗鉴于刘汉政权排除异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政治动向,毅然离开官场,率师深入雪峰山脉隆之中下段,秉承老庄寡国小民之学说,自成一家, 另辟天地。由是该地因梅氏而得名“梅山”(《楚宝•梅山考按语》) , 梅鋗则成为后世敬仰的“辖公”、“梅王”。新化苍溪山留下的古梅王殿,身披铠甲、虎目髭髯之梅王塑像,以及后世流传下来的由巫师作法,发五路猖兵追杀“猫公”以谢韩王的“傩神戏”,足以佐证梅鋗隐居梅山后对沛公刘邦滥杀功臣韩信之不满情绪。扬越人梅鋗是中古时期梅山文化之奠基人,大批越人与当地各系之民族融合成为后来之梅蛮势力。
四、苗猺族系名称之来源
据《岭表记蛮》载:“苗猺确系同宗。一因其语言相近,均属“蒙克麦语系”;二因其体质相类;三以其名称之来源皆属同种。
“猺”之名称来源寻根颇难,盖古代无“猺族”之名称,“猺”字很可能由它字转成。此说有二:
(一)《说文》注:侥,五柳切,南方有“焦侥人”;
《风俗通》云:“蛮类有八,一曰侥蛮;戎类有六,一曰侥戎;若然今之瑶人,盖古蛮人之种类也”。
《小韵》作:古了切。为侥幸求利不止之。
按《说文》着其形,《风俗通》辩其族,而《小韵》则言其性也。因诸书无猺字,当以此补侥义,则《说文》不阙矣。“闵叙《粤述》此谓猺字由侥转成也”。
(二)《广韵》曰:“獏猺”,狗种也。
《广韵•二十六桓部》,“盘”作“犭般”、“瓠”作“狐”。注曰:“犬也”,或云徭人为盘瓠后,以当日有功免其徭役,后讹为“徭”。则“莫徭”,即《广韵》之“獏猺”。(《湖南苗徭问题考述》所举)
《隋书》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尝免徭役,故以为名。②
笔者认为:瑶人为盘瓠后,已成定论,记之神话传说亦难相信。至于“以其功免其徭役”之说,亦似乎欠妥! 如果说氏族首领盘瓠有功,而又由谁免其徭役呢? 原始后期的氏族阶段并不需要向谁负担什么徭役。如果说因“梅鋗 ”有功,倒近情理,但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方民族中并没出现“莫徭”这一称谓。直到隋唐之际方始有之。所以应当看到,自梅鋗这部分越人定居梅山后,与当地各系之蛮人,荆吴人融合,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自主自立,为不屈从于中原封建统治者而提出了这一战略防御性的口号“莫徭”! 藉以振奋人心,加强凝聚力,这是势所必然。久之,“莫徭”,便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的代词,一个民族的统称。这是古梅山人的骄傲,梅蛮后裔的光荣,它是梅山人不畏强暴、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是继武陵五溪蛮之后更具时代特色的一个称号。
再从其音译汉字的角度来推论一下苗、猺两字的来源。
“莫徭”二字之音为“MOIAO”,其音近“苗”(MIAO) ,故“莫徭”与后来的“苗”,实为同音异字。现代苗人自称为“MUN”或“MON”,其音与“蛮”甚近,与“莫徭”第一个字母“M”同。此三字大约由其发音而递变也。林惠祥先生在民国廿五年时所著的《中国民族史》上也提到了这一点。
日本人类民族学学者“鸟居龙藏氏”认为:“MIAO 之名称或为彼等昔日自称之词,故汉族统治者遂以其自称之音近似苗、猫等字而名之。”
许多学者都认为:今日之苗族,并非古时之“有苗”,而为秦汉时蛮种后裔。
“蛮”音“MUN、MON”,与苗音近,故“苗”系由“蛮”音转。而“蛮”是汉字音表。例如:
《诗小雅》有“如蛮如髦”。正义为“彼茅此髦”,音义均同也。
《毛传》有“髳夷髦也”。
吕思勉以为:“如蛮如髦”,乃以双声之音重之。“髟予 ”及“髦”之音更近于“苗”,故苗字音即“蛮、髳、髦”之音而转成无疑。
据上,可以肯定“猺、苗”都属于汉人称之为南蛮民族之中的一种。且“猺”已论定为来自“莫徭”、“苗”字又属汉字“莫徭”或“蛮”字之音而转化,这样,就可完全肯定“苗、猺”本是一家,后因用汉字表之而分化为两个民族了。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4 载:“莫徭者,自荆南五溪而来,居岭海间,号曰山民,盖盘瓠之遗种,本猺獞类,而无酋长,随溪谷群处,斫山为业,有采捕而无赋役,自为生理,不属于官,亦不属岗首,故名‘莫徭’也。”
林惠祥先生于民国廿五年时所著之《中国民族史》上载::“……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县,此族以奉犬为祖,即所谓‘图腾’崇拜,有神话说明之……故可谓今世苗徭之族祖……”。
其所指之武陵后称鼎州(今常德市) ,梅山(包括今安化、新化等县市) 属其辖区,后划至潭州。《宋史》载:“梅山蛮不与中国通”。足证明其为自主自立的化外蛮民。
总之,今湖南之常德春秋时属楚,战国时为秦掠取置黔中郡,汉改武陵郡,后汉光武时亦称五溪,为汉将马援所平。从其发展阶段来看,六朝五胡乱华时,部分南蛮亦北迁中原,后魏常封其蛮酋为刺史,东晋叛臣桓玄之子即为太阳蛮之酋。其在江南者均以不同地名名之,如荆州蛮、长沙蛮、辰州蛮⋯⋯。西至蜀中亦有蛮。南北朝时,诸夏政治集团皆利用蛮人以制敌。而蛮人对双方扰害亦颇大。北周天和元年(566 年) ,乃大举征服之,蛮势受挫。《南史》卷七九载:“时宋人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诸党连郡,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所在多深险。居武陵者,有雄溪、横溪、辰溪、酉溪、武溪⋯⋯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唐以后长江以北不复有蛮,同化与南迁者皆有之,杂
居江南。由于周边地区受中原势力的征剿,很大部分便集结到雪峰山脉隆起之中下段的深山丛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繁衍生息,发展成为隋唐之“莫徭”,五代宋时之梅山蛮,震摄古湘楚地段而使北宋统治者惶惶不安。宋开梅山后, 猺(獠) 苗渐为南蛮之通称了。
综上所述,可得出下面几点结论:
1. 苗猺系民族,是经过南北朝五胡乱华阶段和隋唐五代时期的频繁战乱以华夏系为主干民族,大融合后所产生的一个新民族;
2. 苗猺系今虽自成一族,然属蛮种后裔,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亦部分地吸收了他族之成分;
3. 苗猺纯属同宗,其所以区分为两大族者,该因中原文化以汉字表音而异名。始祖应为武陵蛮———莫徭———梅山蛮。是以古湘梅山地域应为后世苗徭民族之发祥地。
五、今日之苗、猺与古代“九黎”、“三苗”之区别[ 5 ]
上文已阐述了苗属蛮种之后裔。本系同宗,是因中原统治者们以汉字表而异名。然究竟是否与上古之“九黎、三苗”有关? 也曾产生过各种不同看法。大都沿引下列史笈以为论据。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势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目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兴,治五气,艹执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板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
高诱注《秦策释蚩尤》云:“蚩尤,‘九黎之君’,‘九黎民之君’”。
《礼记•缁衣正义》引郑注《吕刑》:“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昊时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居于西裔者三苗。至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恶。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时又窜之。后王深恶此族三生凶恶,故著其氏谓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见仁道也。”
《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
《山海经》郭璞注:“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
《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分北三苗”。
《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韩非子》:“三苗之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在洞庭之陂,右彭蠡之水”。
《史记•吴起传》:“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
由于上例各文献之记载凑合,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说:苗即后世之苗族。
梁任公曰:“据汉儒说,黄帝所讨伐之蚩尤即苗首长,此属神话性质,且勿深考。但据《书•尧典》、《皋陶》、《禹贡》、《吕刑》皆言苗事至再至三,则在古代为我劲敌可想,大抵当尧舜禹之际,苗族已侵入我族之根据地,故以攘斥之为一大业。⋯⋯经累代放逐之后,其族愈窜而愈南, ⋯⋯至春秋时谓之蛮。”(《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
王桐龄云:“当四千年前⋯⋯现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已经有苗族占领,此族之国名为“九黎”,君主名蚩尤,当时同汉族共主炎帝榆罔氏大起冲突,击败榆罔兵⋯⋯幸而汉族中有一大英雄,姓公孙,名轩辕,迎击蚩尤,败其兵,杀之。⋯⋯史书上称之为黄帝。”(王著《中国民族史》第四页)
二说:缪夙林著《中国通史》云:“炎黄之世⋯⋯南有黎苗。⋯⋯颛顼之前曰九黎,颛顼而后乃曰三苗。(郑玄说)⋯⋯是黎苗虽非今之苗族与诸夏当另为一族也。⋯⋯大抵上古之时江汉之区皆为黎境⋯⋯然蚩尤为九黎之君自马郑以下无异说,蚩尤授首,夏族遂永酋中土。”
三说《: 中国民族史》吕思勉云:“苗者,盖蛮字之转音⋯⋯今所谓苗族者,其本名盖曰黎。我国以其居南方也,乃称之曰蛮⋯⋯晚近乃伪为苗。遂与古之三苗国混。三苗姜姓⋯⋯近人既不察今之苗族与古之三苗之别。⋯⋯何以知三苗为姜姓之国而非种族之名也。⋯⋯苗者氏族,民者贬辞⋯⋯共工三苗,皆当时姜姓之分舜者,实乃姬姜之争耳。”
四说《: 章氏丛书》别录一《排满平议》。章太炎云“: 尚考苗种得名其说各异,大江以南,陪属猥亻此之族。自周讫唐通谓之蛮,别名则或言獠、言俚、言陆梁,未有谓之苗者,称苗者,自宋始,明非耆志相似存此旧语,乃学者逆据尚书三苗之文以相傅丽耳。汉时诸蛮无苗名,说尚书者,故不以三苗为荆蛮之族。《虞书》窜三苗于三危,马季长曰三苗国名也。缙云氏之后,为诸侯,盖饕餮也。《淮南东务训》高诱注:三苗,盖为帝鸿氏之裔子浑敦,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故谓之三苗⋯⋯与今世之苗种不涉。”
以上众说纷纭。古史原多出后人追作,自难尽信。古之三苗九黎,或只是部落名称,而非全民族之总称。两个部落,一前一后,故后人认三苗为九黎之后裔,此两部落与汉族斗争之结果,上古时即已失败。九黎失败于颛顼? 三苗继服于夏禹。若说此二部落即属后来之苗族,殊难令人相信。春秋时代,江淮荆州尚有荆舒、吴越各异族,此地以前即三苗之故地,荆舒吴越在后尚非后来之苗族,则上古三苗何能即指其为后来之苗族?!
伍新福先生1992 年所著的《苗族历史探考》称:“ ⋯⋯有苗即南蛮,南蛮即有苗”。在三
苗集团被瓦解以后,不再以“三苗”、“有苗”称呼“南蛮”,而是以地命名为“荆蛮”、“蛮荆”或“荆楚”。也就是说,从三苗到荆蛮,再到苗族,是一脉相承的。“荆蛮”是继“三苗”之后
苗族历史发展的又一阶段。“伍先生引”《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二十《, 郎岱县访稿》云“: 考苗族古称三苗”,“一曰‘有苗’或‘荆蛮’”,苗族来自‘楚地’,即古之荆蛮云
云。”
伍新福先生是当代知名学者,湖南地区民族史研考的权威,本人也一贯尊重其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我想进一言:即或荆蛮群体中有不少源于三苗后裔,但毕竟后来已同化于华夏,时不少吴人亦入楚同化于华夏,更难保证其族祖或父母是否在血缘上业已与他族交融。纵使其一是三苗后裔,配偶未必亦属九黎、三苗之后,且荆楚人在春秋时既已彻底汉化。以华夏民族为主干在历史上的几次大融合后,今人是否还有必要追溯其中哪些人属夷、戎、狄⋯⋯或三苗之后裔? 今之澳门人中有父亲是葡人,母亲是华人者,其子孙到底称葡人还是称华人? 那么,只能是“澳门人”了。是故,古“荆蛮”就是“荆蛮”,既汉化了就是汉人。如果曾南迁至武陵五溪或梅山者,自是又当别论了。
笔者认为:章太炎之论述有理,且许多学者亦持此说。苗之名《书经》上虽有之,但自周秦以后诸史册上并未复见。直到元代时才再出现。如《元史》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正月条有“诸峒苗蛮”之句。并提到了“桑州生苗、八番、苗蛮、骆度来贡方物”等语,此外皆用“蛮夷、 峒”等称谓。至明代时,苗称渐多,如《大明•会典》上即有“苗族”之语。《大明一统志》上则有“苗人、苗蛮、东苗、西苗、紫姜苗、卖爷苗”等名称。入清以后“, 苗”字便盛行了,区别亦多。初见时范围尚狭,迨后才逐渐扩大而为西南民族之总称。从此便取代了历史上的“蛮夷”二字了。
所以说,今世之苗瑶,绝非上古之“九黎三苗”。而是在隋唐五代以后新产生的一个民族———苗猺系。
三、蚩尤文化馆讲的是什么内容
蚩尤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民族领袖。蚩尤作为中华三始祖之一,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梅山一带最早是蚩尤部下的蛮夷部落所在地,蚩尤文化又称梅山文化,是中华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四、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清平寺庙地址
左右
梅山清平寺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梅山清平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经多次修缮,现今的建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梅山清平寺是一座宽敞的寺院,建筑群分布于梅山路两侧,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造精美,雕刻精细,充满了古朴的气息。梅山清平寺内有大量的佛像,有著名的“八仙过海”佛像,还有大量古老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尊佛像,这尊佛像是明朝时期当地信众献给寺院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也是梅山清平寺的一大特色。梅山清平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宁波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宁波市的重要宗教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信众前来朝拜。
以上就是关于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