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术研讨会(景观设计学术研讨会主题)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学术研讨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的交流措施
建院20多年来,西安市社科院历任领导集体带领和依靠全体干部职工苦练内功求发展,面向现实找课题,出色地完成了省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委托的重大课题和科研项目,使之逐步成为西安地区一支地方特色鲜明、优长学科突出、学科带头人荟萃的社科研究队伍。现已形成特色的学科有:历史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民俗及旅游开发研究、社区建设、劳动保障、女性问题研究、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和咨询服务、文物保护研究、旅游园林景观设计等。这些优长学科的形成,使西安市社科院的科研事业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勃勃生机。
西安市社科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和日本、韩国、泰国、希腊、德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学术互访以及项目合作。
目前,西安市社科院立足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西安经济文化发展和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学术研究,向科学要品位;锐意改革,向机制要活力;更新观念,向市场要效益,做大、做强、做活西安人文社科资源”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勇于改制,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术研究,向科学要品位
西安市社科院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入手,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学术品位。2005年4月,与西北大学合作,申报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风俗史》(隋唐卷),实现了西安市社科院建院20多年来获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零的突破,现已完成阶段性编撰任务。2005年获准的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有:《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建立健全陕西省社会保障对策研究》;获准西安市社科基金资助课题有:《西安文物保护史研究》、《以“四化”理念构建和谐西安研究》、《西安建设世界性文物旅游名城研究》。
2006年西安市社科院继续加强学术理论创新研究,提高研究的境界和标准,确定了由四项目标组成的“精品工程”:一要争取在理论文章入选省“五个一”和市“七个一”精品工程方面有新的突破,力争一项成果入选全市精品工程;二要争取在国家和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方面有更新、更多的突破,争取有一项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和多项省社科规划项目获准立项;三要争取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全国大报和权威期刊上有学术建树,全年力争在全国核心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八篇以上;四要争取在省市社科奖获奖方面有新的突破。
西安市社科院先后在国家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以及西安地区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聘请了9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特邀研究员,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以改善学术氛围,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此外,西安市社科院还特聘请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为名誉院长,并先后两次邀请其来院作学术报告。
西安市社科院以课题为纽带,广泛联合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走“小院所,大联合;小核心,大外围”联合研究的路子,以求优势互补,效益双赢。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举办高层次、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以此增进与著名学者的友谊,加强与院所机构的联系,加深了解,开阔视野,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西安市社科院在科研课题的立项设计、学术水平、发表成果的刊物级别及社会效应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量化这些要求,探索完善地方社科类科研管理新型指标系统。与此同时,实行“一帮一、一帮二”的导师制度来培养新的科研人员。也就是一个副研究员必须培养一个年轻科研人员,一个研究员、教授必须培养两个年轻科研人员。尤其注意以课题、项目带动人才的培养,这样既可使年轻的科研人员尽快成长、成熟,又可以促进院内学术研究资源的整合。
锐意改革,向机制要活力
西安市社科院针对行政、科研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从创新事业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制之路,以改制促发展,向机制要活力。
长期以来,西安市社科院科研处与西安市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合署办公,职能交叉,不利于各自开展工作。2005年初,将西安市社科基金规划办与科研处分设,强化各自职能,使社科基金规划办充分发挥其在全市社科基金的筹集、社科规划课题的申报和评审方面的作用;同时,将科研处“解放”出来,使其更好地致力于院内的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以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西安市社科院内部11个中层部门的负责人,按照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实行公开竞聘,在院内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竞争机制,使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能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管理院内各项工作,西安市社科院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如:制订了严格的考勤请假奖惩制度;探索社科研究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使科研人员收入与科研任务、科研成果挂钩,年终兑现奖惩的措施;改革科研成果评审方法,从2005年起,对没有公开发表或未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用的文章,不再按科研成果计算。
西安市社科院在立足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凭借自身在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和文化项目创意策划方面的专长和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并根据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了相关研究和创意策划机构。
首先是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配人才资源的手段,在院内原有传统学科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新设立了西安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现代企业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媒与广告研究所等5个适应社会需求的部门,使西安市社科院功能更加完备、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明显。
其次是创建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西安是旅游大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立的研发机构来对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策划、包装,使之更符合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和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但西安长期以来尚无这样一个独立的研发机构。因此,西安市社科院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成立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承担起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设计、研究的重任。此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责成市编办进行可行性研究。市编办以〔2005〕85号文件批准成立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作为社科院下属的处级建制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设计院已初步完成组建工作,各项业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更新观念,向市场要效益
西安市社科院在破除思想障碍和更新观念的同时,积极调动西安地区社科资源,进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开发的主战场,一方面向政府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服务,另一方面加大横向联合,积极走向市场,推进社科研究成果的社会化进程,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积极参与有关西安重大战略决策和发展建设的项目设计和科学论证。西安市社科院的学术带头人和院领导,参与了《西安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市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承担了修稿、顾问、评审等工作。参与了西安市“十一五”规划中重大项目以及延安市、榆林市、宝鸡市、安康市、咸阳市、碑林区、莲湖区、临潼区、曲江管委会、城墙景区管委会等单位重大规划和开发项目的设计、论证及评审工作,为西安及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树立了社科院智囊团、思想库的形象。
承担一批与重大建设项目有关的科研课题。如亚行三环移民拆迁外部监督评估项目、汉景帝阳陵汉文化综合馆创意策划、西安城墙景区景观系统保护利用总体创意策划、西安城墙景区发展战略规划、曲江“老西安民俗文化主题园”创意设计、唐长安城(含唐皇城)文化复兴计划研究和古都风貌保护研究等项目。
配合城市重大国际、国内会议,组织院内外科研力量搞好研究、宣传工作。2005年3月底,西安市社科院承办了西安“四化”发展报告的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和社科院院承办,全国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和研究,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各方好评。在2005年第四季度西安市组织召开的两大国际会议期间,社科院不但积极参与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年会和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前期策划工作,还主动组织本地区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世界古迹古遗址大会与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研讨会,承担并完成“丝绸之路图片展”和欧亚经济论坛旅游专题系列大会论文的撰写工作,得到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策划在德国图林根州举办兵马俑故乡文化周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西安的对外影响,提升西安的开放度和外向度,加强西安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西安市社科院凭借自身优势和特长,坚持“四化”发展理念,按照国际化合作、人文化构成、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经与德国图林根州文化部磋商达成意向,并已签订了协议书,拟定于2006年8月在德国图林根州举办“兵马俑故乡文化周”活动。文化周活动内容由兵马俑文物展、兵马俑故乡民俗展、兵马俑故乡唐代服饰展、兵马俑故乡名家绘画展四部分构成。
二、李硕的发表论文
共发表80多篇论文,以下是近7年来发表的论文:
(1)李硕等,(1999)公路网狭义总容量理论及其模型.湖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Vol.26, No.1;
(2)李硕等,(1999)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对策及发展方向.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 No.2;
(3)李硕等,(1999)信号交叉口车辆集结与消散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核心期刊),Vol.15, No.3;
(4)Li Shuo, (1999) A Study on the Macro-Capacity Model of Urban Road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USST(核心期刊),EI收录,Vol.21, No.3;
(5)李硕等,(1999)道路交通研究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办法探讨.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4,No.3;
(6)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析.湖南现代道路交通, Vol.12, No.4;
(7)李硕等,(2000)公交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1;
(8)李硕等,(2000)高速公路主线流量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影响分析.中国公路学报(国内权威期刊),EI收录,Vol.13, No.2;
(9)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Vol.26, No.2;
(10) 李硕等,(2000)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EI收录,Vol.24, No.3;
(11)李硕等,(2000)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灰色系统评价.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Vol.25, No.3;
(12)李硕等,(2002)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158-2002), 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04-01发布,2002-05-01实施;
(13)李硕等,(2004)仿真技术在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4;
(14)李硕等,(2003)交通仿真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0, No.5;
(15)Li, Shuo et. al. (2003)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Speed and Volume in the Superhighways in Zhujiang Delta Region.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17, No. 4,Calgary, Canada,EI收录;
(16) Li, Shuo et .al. (2006) Locating Changeable Message Signs for 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Vol. 80, No. 2,Vancouver, Canada, EI收录.
(17)李硕等,(2004) 路段动态特征中的交通组成因素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Vol.21, No.7;
(18)李硕等,(2005)信号道路网动态路段行程时间有度排队模型.系统工程学报(国内权威,影响因子高达0.76),Vol20,No.4;
(19)李硕等,(2004)动态宏观路段行程时间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ISSN1006-2820,28卷6期,887-893,EI收录,;
(20)李硕等,(2005)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挤路段实时判定与跟踪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0卷1期,158-160;
(21)李硕等,(2005)可变信息标志最优转移率模型及其算法.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7卷2期,157-162;
(22)李硕等,(2005)A Planning Model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MS Locations on a Freeway-Arterial Network。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核心期刊),13卷1期,EI收录,;
(23)李硕等,(2003)交通量构成对路段动态特征指标的影响研究.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2930-0-3,233-240,中国台湾高雄;
(24)李硕等,(1999)深圳梅盐路景观设计分与研究.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
(25)李硕等,(1999)交通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湖南现代道路交通,No.5;
(26)李硕等,(2000)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2;
(27)李硕等,(2002)公路收费费率研究.湖南交通科技,No.5;
(28)李硕等,(2005)构筑长株潭三市电子篱笆.城市交通,No.2;
(29)李硕等,(2005)TransCAD在长沙县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核心期刊),No.6;
(30)李硕等,(2005)浅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交通与运输,No.7;
(31)李硕等,(2005)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山西建筑,31卷 No.17;
(32)李硕等,(2006)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改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中南公路工程(核心期刊),31卷,No. 2;
(33)李硕等,(2006)基于Box-Cox Dogit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30卷,No.2,EI收录,。
七、著书情况
(1) 李硕等著,动态与随机交通网络模型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上海;
(2) 李硕等著,道路与交通工程词典.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长沙;
(3) 李硕等著,汽车驾驶员场地考试道路及其设施设计规范.湖南标准出版社,2002年4月,长沙。
三、学景观设计去哪个国家留学最好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介绍: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有的学校有偏向于管理课程,录取时更看重工作经验,以景观方向而言,PENN偏设计、CORNELL偏植物、UCB偏大尺度生态规划等。美国大学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属于设计艺术类,除了要求语言成绩、GRE成绩之外,对作品集有一定要求。尽管各个学校在尺寸、形式方面要求有所不同,但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设计理念、技术以及发展潜能、创造力。
美国风景园林院校推荐:
1.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风景园林在哈佛大学叫景观设计专业。老奥慕斯特德在十九世纪80年代在哈佛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1936年,哈佛大学将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合并,组建为设计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2.University of Georgia佐治亚大学
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创建于1785年,历史十分久远,作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佐治亚大学也是全美第一所公立大学,由14所学院及1所研究所组成。佐治亚大学是美国南方三所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也是全美第一所公立大学。历年来的学校排名位居前茅,《USNEWS》排出的“最值公立大学”中排第7,普林斯顿评出的“最值大学”中排第9,其中景观建筑专业全美名列前茅。
佐治亚大学的环境与设计学院拥有全美最大的景观设计建筑物,还有涉及各类景观设计的大批教职员工。因为学校天然的优势,专业课采取小班、个性化的研究室指导与教学。佐治亚大学提供给对景观设计感兴趣的同学非常多的学习机会。
3.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位于州府巴吞鲁日市的南城,该校建于1860年,最初由美国政府赠予一块地供该校使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是全美校园最美的20所大学之一。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强调景观营造,开设了景观设计基础课、植物配置、高级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学(徒手与机械)等课程,另外还开设了景观设计史课、景观设计实践课、景观设计执行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景观设计学的理论与实践。
四、急求研究性学习课件课题名为《桥梁的研究》
内容摘要 桥梁景观是一新的学科领域, 由于桥梁工程设计行业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使我国桥梁景观方面的设计研究偏于沉寂,为此对桥梁景观学的意义、桥梁景观的特点有必要进行了解,桥梁景观的含义更是首当其冲。
本文为参加“第五届全国道桥技术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论文,发表于《现代道桥技术新进展》
1.桥梁景观释义
景观一词最早是自然地理面貌的类型学概念,上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O.Schluter1872-1952)从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综合外貌角度来理解景观,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人文因素的介入使景观学产生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使人们认识到人的活动既然可以带来景观面貌的变化,这种变化若进行符合一定规律的控制与引导会使景观朝符合人们意愿的方向发展,这便促生了景观设计的概念。但大地之景观纷繁复杂,而各种类型景观均有不同构成规律,因此在一些人类历史发展中业已成熟或具有高度技术特征的景观营造领域如城市、建筑还有桥梁、道路、大坝等行业,人们还是遵从习惯而不敢轻言之为景观设计。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些不同类型构筑的人文景观本质。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上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美国学者Frederick Gottemoeller于上世纪九十代将Bridge与Landscape合成了一新的词汇Bridgescape用于表述这种新的结合。
但人们对桥梁建设中景观问题的关注却较此为先。日本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总长178km,如此超大规模的桥梁建设活动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人们不得不慎思桥梁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干扰,也更希望新建的桥梁对所通过的历史、文化及自然保护区域在关爱的同时还能成为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景观。这使日本政府将桥位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把发挥桥梁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追求世界一流景观”的目标链接为一体。类似的实践活动为桥梁景观设计在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奠定了桥梁景观学科的科学基础。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2. 桥梁景观学研究的意义
2.1 推动景观设计在桥梁建设中的深化与体制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建成了22.4万座公路桥梁,但桥梁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便发展成熟的以桥梁形式美为主导原则的水平。这完全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国家早在1994年便确定重大工程的环境一票否决制策略,而桥梁景观设计对此无策应。
第二: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注重本体景观的传统使我们忽视了景观伴生。
第三: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其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为传统桥梁景观设计所不包容。
第四:桥梁设计领域的“胖”结构、“瘦”景观现象,不仅使桥梁景观设计的研究偏于沉寂,且有关学科中的一些新方法也得不到结合。
第五:由于桥梁结构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桥型不断产生,这为桥梁景观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景观设计创造新的舞台。探索新桥型的景观表达,并使之与地域特色结合,成为桥梁景观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这些均为桥梁景观学研究需要深化的方面,也是桥梁景观设计需体制化的动因。
2.2 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
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
一 桥梁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意味着要耗费巨额社会资金,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桥梁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风景线,其景观面貌作为一种现象便与物质文明挂钩,使桥梁景观有物质文明特性。
二 桥梁景观因其巨大的体量及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居民的骄傲,在蕴涵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制度、人类力量的讴歌。此外桥梁景观还有一种作为地理沟通的意味,亦即所谓“纽带”的战略意义,这使桥梁景观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也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寓意。
三 桥梁景观除以其流畅的形态、简约的造型、大空间的跨越产生巨大物质景观的震撼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上述诸点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也是社会意识超前的原因。这是桥梁景观设计研究的压力,也是桥梁景观学发展的动力!
2.3 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意义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他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50年代木桥,60一70年代拱桥,80年代梁桥,90年代斜拉桥,20世纪末悬索桥、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型高潮均是其结构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其时代特征又会感染城市,从而产生以点击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2.4 对桥梁建设提供景观方面的理性决策参考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在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景观仅为结构后的包装或结构关系的美学调整。桥梁景观学研究除力图揭示更多的桥梁景观发展的新趋势,还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便整理出景观设计原则,使决策或方案深化有据可依.
3. 桥梁景观的特点
3.1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其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3.2桥梁景观的时代性
如前所述,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既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景观成为城市中的视觉识别要点,这就使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述延伸至城市。因此把握好桥梁景观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3.3桥梁景观的地域性
桥梁的空间跨越使交通立体化,而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桥梁与特定地点的地形、地貌配合成为桥梁景观设计需重点考虑的方面。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更新意义,景观更新中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地标作用的深层次原因。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象延安大桥与宝塔山、布鲁克林桥与曼哈顿,这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唐寰澄 《桥梁美的哲学》 铁道出版社 2000
2.樊凡 《桥梁美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7
3.Frederick Gottemoeller, Bridgescape: The Art of Designing Bridges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8.
4.Henry Petroski, Engineers of Dreams: Great Bridge Builders and the Spanning of America, Vintage Books USA ,1996.
以上就是关于景观设计学术研讨会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