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西南交大风景园林导师)

    发布时间:2023-03-28 08:15:2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66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西南交大风景园林导师)

    一、工业设计工程在全国哪些高校有博士点?考试科目和内容具体有哪些?

    工业设计工程在全国以下高校中有博士点: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广州工业大学。

    考试科目和内容具体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近现代设计史、图形学、设计概论、创造工程学、系统设计研究、人机工程学、生态学、设计美学、产品造型设计等。

    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西南交大风景园林导师)

    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西南交大风景园林导师)

    扩展资料:

    工业设计工程的相关要求规定:

    1、培养在工业设计工程领域,胜任科学艺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新技术推广、培训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且理论能紧密联系设计工程实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改造、开发与应用(包括管理)的能力。

    3、工业设计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工程、系统设计工程、创新设计工程、景观设计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工程、传播设计工程、装饰设计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数字化设计工程、纤维制品工程与设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设计工程

    二、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精选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1

    [1]许林. 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式风格[J]. 甘肃农业, 2005,(11) .

    [2]仲晓凯.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

    [3]潘振寰.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初探[J]. 室内设计, 2004,(03) .

    [4]陈祖建. 现代"中式"室内风格[J]. 室内设计, 2003,(04) .

    [5]张怀强. 居室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 东方艺术, 2005,(12) .

    [6]冯颀军. 浅谈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中式元素和传统意境表达[J]. 美术大观, 2007,(12) .

    [7]周玉明. 室内设计市场现状与现代中式设计构思[J]. 商场现代化, 2007,(24) .

    [8]白志刚. 室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J]. 艺术教育, 2006,(03) .

    [9]王鹏. 精神上的中式风格[J].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2003,(04) .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2

    [1]张鹏翔.室内环境设计审美分析[J].作家,2013(12):303-304

    [2]张迪 .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与理念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下旬 ) ,2014(3):149-150

    [3]王枫.雕塑环境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5-7

    [4]张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明思想探析[J].职大学报,2012(4):60-62

    [5]陈小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M].科学出版社,2012:80-81.

    [6]孙振华.资源与拓展--近三十年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J].文艺研究,2009(1):111-119

    [7]朱毅.论木雕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及装饰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姜涛.景观环境中雕塑艺术应用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汪倩.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相互认同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王强.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雕塑应用--景观雕塑的融合性探讨[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李新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65-68

    [12]黄光武 . 雕塑艺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思考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25-126

    [13]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8-60

    [14]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12):603-606

    [15]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9):146-147

    [16]赵彤,孔超.影响雕塑和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42

    [17]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3

    [18]孔维杰.装饰雕塑与环境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2):101-103

    [19]房志勇,林川.住宅室内设计精要:室内设计图集[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97、

    [20]陈丹青 . 以专业的业余感生存 -- 我眼中的蔡国强 [J].21 世纪商业评论,2010(11):117-119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3

    [1]胡崧. HTML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知新文化. HTML 完全手册与速查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选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诚君,刘振华,郭竑晖,高中山.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光明,曹蕾,余辉.中文Dreamweaver 8 网页设计与实训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6]周德华,许铭霖.新编网页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7]赵铭建,赵慧,乔孟丽,康梅娟.网页设计与制作[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8]赵祖荫,王云翔,胡耀芳.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陈季. Flash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10]丁海祥.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曹雁青,杨聪. Photoshop 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北京海洋智慧图书有限公司,2002.

    [12]张怒涛. Photoshop 平面设计图像处理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3]陈笑. Dreamweaver 8,Photoshop CS 2,Flash 8 网页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孙强,李晓娜,黄艳.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刘智勇. JavaScript 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会安. JavaScript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7]常永英. 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肖金秀,冯沃辉,陈少涌. 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9]金旭亮.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刘培文,韩小祥. 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4

    [1]王立雄,王爱英.建筑力学与结构 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季超.建筑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M].2009.

    [3]王铁,王舒慧.现代建筑风水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

    [4]栾景阳.建筑节能[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5]张海峰.住宅庭园设计[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7]宁绍强,谢杰,卫鹏.建筑设计表现技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8]赖德森.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克里斯汀、史蒂西.太阳能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颖,李勇.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武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徐卫国.快速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入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4]丁文剑.中国家具理念与建筑环境[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15]罗文媛.建筑设计初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林晓东.建筑设计[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17]郝赤彪.景观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5

    [1]阚玉德. 展示空间设计理论及其探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04) .

    [2]王爱敏. 浅议心理学在展示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 包装工程, 2004,(03) .

    [3]尹铂. 互动展示的应用策略探寻[J]. 包装工程, 2009,(02) .

    [4]姜立善. 装饰材料在展览空间中的运用[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5]姜群,何人可. 信息时代的展示设计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1) .

    [6]黄良伟,杜. 试论平面设计符号的多维性在展示设计中的呈现[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

    [7]温建良. 家具的网络虚拟展览初探[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09) .

    [8]王冬,钟虹滨. “散点透视”与当代展示设计[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02) .

    [9]李女仙,何新闻. 解读非语言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7,(12) .

    [10]吴静,王翔宇. 光影在家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04) .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6

    [1]陆江艳. 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

    [2]郭琼. 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初探[D]. 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3]周素芬. 会展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发展研究[D]. 暨南大学, 2003 .

    [4]巫濛. 品牌专卖店及其设计研究--消费、展示与体验[D]. 清华大学, 2004 .

    [5]何永军. 系统设计理论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5 .

    [6]马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行游轨迹及时空分布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

    [7]刘东峰. 数字时代的商业展示视觉语言表达研究[D]. 同济大学, 2006 .

    [8]王燕妮. 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9]徐丹. 展示设计中动态空间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6 .

    [10]江婷.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D]. 东南大学, 2006 .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7

    [1]郭捷.《项目风险管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粟镇宇.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及实践[J].现代职业安全.2011(3): 36-40

    [3]褚慎强.工艺安全管理[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7): 77-78

    [4]卢有杰,卢蒙仪.《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范文成,叶小红,常美玲等.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含量测定方法研宄.中国药业.2011,20(20): 31-32

    [6]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16

    [7]姚薇,王一喆.化学品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进展和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5):431-436

    [8]焦维.研宄质量风险管理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化工贸易.2013(5): 148

    [9]苗伯乐,宁丙文.拜耳过程安全管理方法[J].劳动保护.2013(3): 23-25

    [10]陈得强、潘高.几种项目风险评估方法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50-51

    [11]何长征.浅谈钻井HSE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 ): 17

    [12]杨晓燕,天晓娟,刘泽源.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四川医学.2009, 30 (8): 1282-1284

    中式室内设计的参考文献 篇8

    [1]詹静.新车型导入项目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7:15

    [2]陈放.项目策划[M].2000:245-246

    [3]崔龙.汽车企业研发部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9:8

    [4]张丽娜.项目风险识别的控制图方法研究[M].2008:12-14

    [5]刘丽娟.对汽车行业管理战略标准化的思考[J].2006,3(l):21-24

    [6]张子剑.复杂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研究[D].2007:6-7

    [7]康斌.长安福特国产新车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2006:13

    [8]卢向南.预测与决策分析[M].2000:156-157

    [9]李怀彬.浅析中国的汽车产品管理制度走向[M].2004:l-ll

    [10]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二版.2000:56-60

    [11]施品贵.高技术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究[M].2005:4

    [12]牛波.建设性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2006:22-24

    [13]王子博.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快速路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2009:13-14

    ;

    三、都那些学校有风景园林专业博士点 或景观设计博士点啊?

    从2015年中国高等考试招生计划中,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博士点有: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重庆大学。

    四、森林公园发展竞争力的概念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体系来说明竞争力?

    具体可链接到以下网点查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04027.html?si=1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1]。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现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森林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2]。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其发展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森林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的持续发展。

    1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从80年代开始,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的森林旅游业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有800余处,其中国家级270处,总经营面积达72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基本上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此外,1995年在全国4万多个国有林场,99个自然保护区,119个风景名胜区中,也有大部分已开办了森林旅游项目。从黑龙江的北极村到海南的尖峰岭,我国森林公园跨越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类型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人们进行观光、避暑、野营、度假、科考、探险等活动提供了适合场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1995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4亿多元[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发展到1276处,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44%,还拥有1亿hm2的森林公园,并已建成了近1100个森林公园[4]。另外,目前全国森林公园拥有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约40万m2,接待床位10万多张,游车、游船4000余台(艘),主要游路15万km,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森林旅行社和森林旅游公司约1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的森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接待森林旅游人员6000万人次[5]。这为开辟我国森林特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广袤的林区内,分布的高等植物达32万种,还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近2千种[6]。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瀑布、温泉、林草、花卉、珍禽、异兽,辅以沙漠、草原、江河、湖泊等,对游人充满了神奇的魅力。登山野营、骑马打猎、采集标本、游泳钓鱼、绘画摄影、休息疗养等,这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内容是其他大众旅游所不能替代的。

    2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2.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和不计成本或少计成本而引发的森林旅游利润虚增,促使许多地方纷纷把森林生态旅游确定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但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投入后游人甚少,收不抵支,难以维持经营,也无法保护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损害[7]。某些景区不研究旅游生态容量,在特定的节假日游客大量进入后,由于无合理安排,游人四处践踏,破坏了资源的原始性和自然状态,一些资源因游人过量而失去原有特质而逐渐丧失欣赏价值。

    2.2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8]。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9]。

    2.3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10]。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

    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2.4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11]。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12]。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5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13]。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14]。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3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15]。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16]。

    3.1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17]。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18]。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19]。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3.2 制定法律、法规、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20]。政府必须用立法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1]。同时,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如质检所)对旅游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并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22]。

    3.3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

    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23]。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24]。

    3.4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25]。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将其建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区、精品区,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

    3.5 培养和引进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26]。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27]。 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28]。

    3.6 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结合本地物产,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地方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树上旅馆”。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如步行,马车,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风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29]。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30]。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逸.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02,(1):57-59.

    [2]池丽月.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J].林业经济问题,1999,(1):37-40.

    [3]钟新民.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74-76.

    [4]可 亭.国森林旅游资源[J].中国林业(森林旅游专刊),2001,(4):8-10.

    [5]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0,(4):58-61.

    [6]刘紫青. 试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 .林业经济问题,2002,(2):122-124.

    [7]李肇荣. 广西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35-36.

    [8]陈逢珍. 试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M]. 林业经济问题,1998,(2):22-24.

    [9]田世政.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101-107.

    [10]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351-354.

    [11]伊少华,何 平,童显德.林旅游资源开发要走可持续利用之路[J].森林旅游,1998,(试刊号):12-13.

    [12]罗美安,向风行.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浅析[J].旅游科学,1999,(1):5-7.

    [13]傅岳瑛,刘 琴. 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103-106.

    [14]王晓春,芦维忠. 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开发研究,2001,(3):63-64.

    [15]罗美安,向风行.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浅析[J].旅游科学,1999,(1):5-7.

    [16]赵新民 杨松茂 马 兰. 陕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1):40-43.

    [17]汪华武,等.生态旅游开发[M] 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38-45.

    [18]马泽斌. 浅谈国有林场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经济林研究,2001,(3):63-64.

    [19]王尔康.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998,(2):14-16.

    [20]杨桂华.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M].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28-32.

    [21]葛汉栋. 湖南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M].湖南林业科技,1999(4),1-7.

    [22]张济民.生态旅游与湖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调研,1998,

    (10): 16-18.

    [23]包国章,李向林,谢忠雷,等.浅谈生态旅游德利弊与政策导向[J].中国环境管理,2001,(1):71-75.

    [24]贾振虎,吴应建,刘永红.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与对策[J]. 山西林业科技,2002,(1):39-42.

    [25]于法稳,尚杰 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 生态经济,2002(5):48-50

    [26]张秋根,万承永,熊冬平 南昌市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03(3):20-23.

    [27]汪华武,等.生态旅游开发[M]. 昆明:科学出版社,2000,148-150.

    [28]吴楚材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 中国地理,2000(11):43-45.

    [29]徐嵩龄.西藏旅游业建设面临的14个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87-91.

    [30]李晴 发展重庆的森林旅游[J].生态经济,2002(6):48-49.

    以上就是关于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贾强西南交通大学景观设计(西南交大风景园林导师)

    怎么注册账号和密码(怎样查找自己手机账号密码)

    矢量图素材免费下载网站(矢量图素材免费下载网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