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立体植物绿墙景观设计(江西植物墙立体绿化)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江西立体植物绿墙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主要有五方面要点
一、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
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区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园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二、树种科学配比
植物多样性是园林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面积的园林绿地应达到相应数量的植物种类。对生态型居住社区而言,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大于50种,三北地区应大于40种,而华南、西南地区应大于60种。另外,树种间的比例也是影响园林植物景观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适应比例不同。
三、适当地安排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根据居住区绿地人群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再次,居住区建筑南侧阳光强烈,设计树种时需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四、增加绿化数量,提高绿化面积
园林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如以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为“点”、以沿区内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线”、以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为“面”相结合的水平绿地系统;以阳台绿化为“点”,以外走道、平台拦河绿化为“线”,以群房的天台花园、屋顶绿化为“面”的竖向绿地系统,从而丰富植物景观,大大提高风景园林绿量。为了提高绿视率,可充分利用小区中的顶层、底层、空中、室内,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立体绿化效果。
五、科学地采用与推广地被植物
在风景园林中大量推广和应用地被植物,不仅能推动绿化生物多样性和造景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的重要途径,更是做到“以人为本、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化效果。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要采用花坛、花境、林下地被、缀花草坪等形式,使居民能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色,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二、植物墙的发展史
在我国,植物墙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刻有盆栽植物花纹的“五叶纹”陶块。到了隋唐时期,盆景已经作为室内观赏植物的一种形式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清两代,室内植物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从一般的娱乐性走向学术性,并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
在国外,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出土的家具、陶器、壁画等,其主要的装饰题材都是植物花草。公元2000年前的古罗马时期,室内盆栽花园盛行。那时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城镇居民用地受到限制,室外花园规模相应缩小,对自然的依恋促使居民兴建室内盆栽花园,以此来弥补室外花园空间的不足。
1927年,澳大利亚就以法律形式规定,如果要建筑墙的话,必须搞植物墙。70多年来,澳大利亚的机关、私邸等,如果需要墙的话,全部种合欢树、桉树、珊瑚树等,由这些树组成了各种植物墙。
在日本,有关人员先在特殊的工厂里制好植物墙,然后再卖给需要植物墙的人。他们把制好的壁网框架放在一种特殊的水里,很快上面就长满了苔藓类植物。于是 ,这些壁网框架,便成为一块块新奇独特的生态预制件,也就是未来的植物墙。
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植物学家Patrick Blanc提出了把景观设计与垂直结合的环保观念。并于1986年制作了第一面室内立体绿墙景观墙,5年以后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面室外立体绿墙墙.从此立体绿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多场馆不约而同的运用立体绿墙设计来看,立体绿墙是倡导生态和低碳生活很重要的标志。世博会召开以后.室内景观设计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遍地开花。
2013年以后,北京、深圳、上海、厦门、西安、青岛等地政府相继颁布扶持政策,植物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三、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1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 “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2.3 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2.4 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4.1 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3.4.2 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裸露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3.4.3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
四、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
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植物色彩营造不同的景观性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色系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暖色系则喧闹许多,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其中橙色给人一种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一般从冷色系、暖色系、互补色系、对比色系四方面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应用。
1、冷色系
冷色系主要是指蓝色、青色以及邻近的色彩,给人宁静和庄严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根据情况采用冷色或倾向冷色的植物,如胡椒木、黄杨、冬青等植物,可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和视觉感。
在炎热的夏季和温度较高的南方,为了营造出宁静休闲、宜人停留的气氛,植物色彩宜选择冷色调,给人凉爽的感觉。植物宜多选用蓝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夏季冷色系花卉不足时,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具有清爽宜人的效果。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医院、小区较幽静的环境等绿地。
2、暖色系
在色彩学中,暖色系主要指红色、黄色、橙色以及它们的中间色,带给人强烈的喜庆感,营造欢乐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植物造景中,暖色系植物的温暖、明亮色彩,给予人们一种备受欢迎的感觉,使人游走其中、心情舒畅。
暖色系植物有提高温度的作用,春秋两季景观营造及严寒地区植物配置,宜多用暖色系花卉,如扶桑、杜鹃、丰花月季、黄花鸢尾等。在暖色系花卉较少的北方,设计时宜多用银杏、红枫、紫叶李等植物。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售楼处、小区主入口、会所主入口、酒店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公园主入口、重要景观节点等绿地。
3、互补色系
在光学中,两种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也是对比最强的色组。 色彩中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
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花木与花卉装饰中,应该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相同数量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铺装广场上、灰色建筑前,作用更大。如三色堇,黄色的`品种与紫色的品种的对比,鸢尾品种间与品种间黄色与紫色的混合配植。在受光的亮绿色草地上、浅绿色受光落叶树前面,栽植大红的花木或花卉,亦能得到鲜明的对比。互补色系主要运用于公园、生态河边等场地绿化。
4、对比色系
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关系。对比色系主要运用于花山花海等大场地或较具有个性的场地绿化。
三、植物配置手法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灌、地被、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叫植物配置。根据不同的场地性质及功能要求,要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营造风格各异、风景优美的的园林景观。根据种植形式及所呈现的景观风格,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分为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和混合式种植。
1、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绿篱、模纹花坛、整形树木、整形草坪等植物品种,采取中轴对称式、行列等距种植,形状规整,在构图上呈几何形,表现出整齐、严谨、庄重和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西方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主要以平整的草坪、花坛(包括模纹花坛)、绿篱及绿墙、行道树、树阵种植来表现。规则式绿化主要运用于公园轴线绿化、人行道绿化、树阵广场等。
2、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与规则式相比,植物种植不成行列式,无固定的株行距,以孤植、丛植、组团式种植为主,特别是地被以自然生长、无人工造型的形态,展现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
自然式种植主要用于中式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步移景异,选择的植物注重姿态美、色彩美、味香,展现植物的自然风韵之美。在景观布局上,没有明显的轴线,以错落有致、自然曲折的方式营造宁静致远、曲径通幽、生动活泼的多样景观空间。自然式种植主要以自然花境和自然之物组团来表现。自然花境较多运用于公园、溪边等可亲可达之处,自然之物组团较多运用于房前屋后作为遮挡、屏障。
3、混合式种植
混合式种植既有规则式,又有自然式,吸取了规则式和自然式这两种种植形式的优点。既有整洁大方、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美景,展现出了植物的人工美和自然美。
混合式种植要根据造景效果采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不同比重,营造规整端直、自然灵活的景观。在现代植物造景中,混合式种植可运用于多种场地,包括公园、小区、医院、道路等。
;以上就是关于江西立体植物绿墙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