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绿化元素概念图(景观设计绿化元素概念图表)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绿化元素概念图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小区绿化图包含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
1、小区绿化设计与施工(主要素材有假山水系,花架,古亭,走廊,草坪,古树,果树苗木,木地板,栅栏等)。
2、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造园层由温隔热层、过滤层、土壤层、植物层组成。景观素材主要有小型亭、花架等园林建筑小品,并点缀以山石;浅根性的小乔木,与灌木、花卉、地被、草坪、藤本植物等搭配 ) 。
3、高档小区绿化花园设计与施工(休闲凉亭、新中式庭院、北美风格庭院、花架、凉亭、假山水池等)小区绿化、别墅绿化、庭院景观设计、庭院施工、小区花园设计、小区花园设计、小区水景设计、屋顶花园设计、景观设计及施工;假山水景设计、庭院效果、庭院小品、景观小品、绿化苗木、假树、水幕墙、水幕帘、假山、喷泉、凉亭、花架 。
小区绿化种什么树好
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银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女贞、合欢等。现在还有一种新的彩叶树种叫新一代中华红霞杨,其特点:1、绿杆红叶,观赏价值极佳;2、雄性无飞絮,不污染环境;树杆翠绿,通直光滑不开裂;3、树冠圆满分枝多,开张角度大,分布均匀;4、抗逆性强、适栽区域广、抗寒(幼苗在零下30度,不抽稍)、抗旱、耐盐碱;5、特别适应我国西部、西北部、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栽植;6、栽植成活率高,生根能力强、愈合组织生理活性旺盛、形成层再生能力极强;7、是国内外截止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嫁接树种,嫁接亲合力是任何一个杨树品种无法比拟的。可广泛用于园林、郊区、道路、旅游景点、新农村绿化建设。
二、请问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属于园林的范畴吗?园林到底属农科还是工科?
一,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导建设和管理;要使城市得以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则是驾驭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手段。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广泛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各项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关系日益复杂,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日益频繁,过去没有城市规划或不按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状况,日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这就要求通过立法来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法律效力,使城市政府更加有效地行使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规划法》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迫切需要,也适应了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二,北极海保健品(仁化)有限公司厂区 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理念 该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本着“和而不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设计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思想和造园艺术,引进大量的柔性和阴性线条,来平衡厂区过于方直、比较冲射的环境。通过植物造景、花木配置、园林小品对过于散漫的空间进行分割,“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并给厂区的未来发展充分预留了用地。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 突出“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营造出一幅宁静、舒适、恬淡、幽雅、柔美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花园式厂区环境。 二、 分区规划 北极海保健品(仁化)有限公司厂区还尚未全面起用,规划前厂区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厂区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一个阴阳和谐、气场宜人的厂区环境,可以增加工厂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基本实用功能的条件下,突出“人本思想”,做到既美化环境,又能为人方便。因此设计者对厂区的几个地段做重点设计,着重于植物造景,尽量选择本地植物,并充分考虑其季相更替、色彩搭配及其遮荫效果等。 ...... 三,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建筑师及规划师论坛 演讲人:俞孔坚 演讲主题: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 时间:2001年05月09日16:50—18:00 地点:北京中国科技会堂312演播厅 各位好!今天我们探讨的题目是《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误区》。在坐的都是各地做设计的专业人员,我将配合部分案例讲一些专业问题,最后希望能有时间请大家提问题来共同讨论。 1、景观与景观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什麽是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概念是什麽? 现在各地都在搞城市景观,各城市的市长都在琢磨城市景观,景观大道、景观广场、景观公园甚至绿地、大楼都被认为是城市景观。那麽城市景观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应该怎样理解?本来这个问题是不应该也不必要讲的,因为是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但是问题正出在这里,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人对景观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以为景观就是栽花种树、涂脂抹粉、搞个大喷泉、做点立面处理,诸如此类。 那麽,景观到底是什麽?我说,城市景观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一座城市,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相同或不同的目标,人们生活在一起,有时互敬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修驰道、掘运河,有时为了隔离,却又垒城墙、设陷阱。同样的爱和恨也表现在人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猛兽和洪水视为共同的敌人,因此筑高堤盘龙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需求都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作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 所以说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上是我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和定义。为什麽中东会出现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纷争?为什麽中国历史上会出现长长短短的城墙?为什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要修驰道、挖运河?这些都说明景观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大地上的投影,这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它描写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反映的是深层的人性。 所以,景观的含义至少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观最早是单一的视觉美的含义,景观landscape即风景scenery,最早是画家描写大地上景物的,是在画框里的艺术品,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在西方,景观从艺术品中走出来是在15-17世纪以后,确切说应该在文艺复兴后期。从画家画风景到实践家、艺术家真正去造风景,景观摆脱了画框走到现实艺术当中。但风景还是美的对象,还是视觉美的意义上的,这是景观的第一个层次的含义。 第二、景观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景观的深层次含义。(示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皖南很著名的宏村,似一幅山水画。中国所有的古典园林都是从田园诗歌、田园风光中汲取营养,造就了视觉美意义上的中国园林,这是传统的造园,是传统贵族居住的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又是一个社区,这个社区是有功能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美的背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它美的本质是一个社区和谐的含义。 第三、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含义。如果你到过皖南的村庄,你会看到水从上游流下来,经过每一家住户,流入下游的池塘,池塘里种荷花、养鱼,之后又浇灌下面的农田,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围绕水的生命过程,里面有生物在生长,有物质和能量循环,是一个有功能的生态系统,有内在结构和特殊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等等多重关系。所以说科学地讲,景观有着生态系统的含义,里面有结构和能量转换关系。设计景观,必须了解它的生态系统。 第四、景观的符号含义。(示图)这幅图片是徽州的牌坊,是世界遗产;另一幅是西藏的马泥堆,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泥堆。这些都是景观的符号,它们是有含义的,它们表达了在此居住的人们一种共同的寄托,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一种意识形态。所以景观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所以景观又是一本书,它讲述着整个人类历史的故事,人类爱和恨的故事。整个中国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有文化的含义。 这就是我对景观的理解,我认为从以上四个层次来理解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景观的概念。 景观需要设计。既然景观是一种综合体,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设计社区的问题,如何体现文化含义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一门学科叫作景观设计学。我简单讲一下这门学科的历史:最早这个学科叫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的前身称Landscape Gardening,即造园。19世纪末工业化导致了景观设计学和职业设计师的产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是职业的社会化,因此就产生了系统地整合这门学科的必要。1900年,哈佛大学出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课程,应该说在此之前已有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为 Olmsted,即19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景观设计,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1900年哈佛开设景观设计学专业,23年后又分出了城市规划学科。这门学科是干什麽的呢?它是对土地的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决不是搞搞立面和花坛,它首先要对土地做整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规划和设计方案,改变景观.当然包括景观管理、保护和恢复。 在美国,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涵盖哪些内容呢? 一是区域性景,在此基础上做规划和设计方案,改变景观.当然包括景观管理、保护和恢复。 在美国,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涵盖哪些内容呢? 一是区域性景观设计,区域性的水系,区域性的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区域性的生态网络; 二是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里面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和公共户外空间的关系,建筑和植被的关系,建筑和交通的关系等; 三是对社区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居住社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最早做的社区设计主要是小城镇,以后逆向到了郊区,郊区社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师搞得比较多; 四是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的设计,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此外还有综合地产开发设计,土地综合利用设计,以及传统领域的公园和花园设计规划等。从本学科整体的发展来说,公园花园的规划设计仅是这个学科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们国家风景园林的设计即往往被限制在这个范围。 一个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首先是进行场地分析,对土地上的水、风、生物、植被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要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这是规划和设计之前的工作,然后再进行总体研究并提出设计途径,这是一个典型的景观设计的过程。那麽景观设计师是做什麽的呢?为什麽有别于建筑师、有别于城市规划师呢?因为景观设计师最终要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生命的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景观设计师的主要特色,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那麽何谓"与土地的关系"?就是天地-人-神的和谐。既然景观是一个系统,就必须解决天、地、人的关系;既然景观是文化,是一种符号,一种文化的载体,就必须赋予这块土地一种文化涵义,使人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即是景观设计的原则:天地-人-神之和谐。 2、认识人性 既然谈“天地-人-神”,首先就要认识人。那麽人到底是一个什麽含义呢?人是具有人性的人,认识人性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性有那些比较突出的地方呢?举个例子:在日常行为中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人性,比如选座位这一简单的举动,反映了人性对空间的需求和设计。现在大家来听课,为了听清楚要选择坐在前面,但是如果到酒店就餐,在一个非常浪漫的环境中,又会出现什麽结果呢?(示图)假设这里是一个空间,里面摆了20张桌子,你将选择哪个位置就餐呢?我们看一下,从1号到20号,希望在1、2号桌就餐的请举手,没有;希望在16-20号桌就餐的请举手,略有数位;希望在6、7号桌就餐的,一位;希望在4号桌就餐的,比较多。以上统计结果与我从前做的基本一致,大部分人选择边缘安静的地带就座,这叫边缘效应。人喜欢在边缘地带活动,不愿意离开边缘走到中间,这就是人性的反映。 要设计景观,就必须讨论怎样才能符合人性需要。我有三本书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如上问题,一本是《理想景观探源》,讨论人的景观理想从何而来以及从动物到人类对理想环境的选择;第二本是《高科技园区的景观设计》,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如何从田园发展到高科技园区、从田园开始追求一个和谐的环境,通过工业时代的不和谐走到现代高科技时代,又回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第三本是《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探讨了景观的文化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感知层次,这个感知层次就是审美的层次。所以我讲到的内容基本包括在这三本书里,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象书中讲得那麽透彻。 我们继续探讨人性,人性来源于什麽地方我稍后再讲,我们先看人是如何设计环境的。艺术家的理想基本能反映人类的理想,艺术家最超脱,为了创作能够忍饥挨饿,也就是说能基本摆脱了现实的、功利的追求,真正达到了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反映了人的一种理想。有理论认为中国文化束缚的东西太多,把人的本性抹杀掉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陶渊明的理想大家都知道是桃花源模式,桃花源是一个葫芦:武陵人打渔进去,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两岸桃花,落英缤纷,然后水尽山出,山上有洞,仿佛若有光,洞里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站起来,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呢?只知有秦不知有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当时农业时代的一种社会理想--反对压迫、追求天伦之乐,这种理想的景观状态不仅在陶渊明的作品里表现出来,同时在历代画家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来,中国所有的山水画基本沿用这个模式,我把它称为葫芦模式。 葫芦模式同时又反映在风水里面成为风水模式。大家多是搞建筑的,对风水比较清楚,风水强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神兽结构,这个结构又强调水口关栏、明堂开阔、再加龙、穴、砂、水、向,这七个元素构成了一个整体景观结构,这样的整体结构是什麽?就是葫芦模式。十三陵是典型的桃花源式的葫芦。艺术家的景观理想和风水理想是一脉相承的,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这是中国人生物和文化基因上的图式,中国人的基因注定了中国人就欣赏这种模式,一点都不奇怪。 两个人无意中认识,你看爱她,她爱你,并不一定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是一种心灵感应,这种感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因。又说我们方才研究的边缘效应,面对同一种环境,为什麽选择边缘?完全是不自觉的选择。 我们再看宗教如何反映景观理想:蓬莱仙境是中国人的环境理想,伊甸园是西方人的理想,它反映的也是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和谐环境。中国宗教中的几种模式基本都是葫芦模式,甚至表现得更形象更具体,它甚至把门都做成葫芦--从宗教中间你发现了中国人同样的环境理想。推而广之你更会发现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理想空间,为什麽有五岳三山?就是要通过自然空间构架解释景观体系,为什麽修长城?修一道长城形成一个葫芦,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是实实在在的构筑空间。甚至整个中国就是一个葫芦,唯一水口即是东海岸。从城市村镇结构来看,从首都北京到各州府衙门,都是以同样的模式--四神兽结构来解释它的环境体系。(示图)如果这是北京,这是石家庄,这是杭州,这是广州--在地理上,这叫做分型,就是用同样的模式在不同的尺度上重复着一种结构,从一个村庄的墓穴选址开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甚至一个国家首府的选址,都有同样的反映。为什麽会是这种模式呢?首先是源自生物的基因,人类的基因决定就要挑选这样的环境。 我这里探讨了从土拨鼠到鲁滨逊对环境的选择,为什麽土拨鼠要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有草的地方生存呢?为什麽鲁滨逊要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度过他的第一个夜晚呢?生物基因决定了一切。 所以说要认识人性,人性来源于人类的遗传。人喜欢爬树,喜欢采猎,你可以回想小时侯爬树是多麽的快乐,小女孩采一朵鲜艳的花是多麽的快乐--这都是人类采猎时代打在基因上的烙印。又如偷看窥视,方才讲到的边缘效应,为什麽要坐到边上呢?坐在边上可以方便偷看中间的人怎麽吃饭,偷看小姐怎麽从门口进入大堂,这是窥视心理。人类选择居住地,安放座椅、在海滨娱乐时——人们在干什麽?实际上都在看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欲望--划分领地。(示图)把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放在沙滩上,她第一件事就是要画一个圈,为自己划定一片空间的领地。人类实际每天都在给自己划圈。人性中还有什麽类似的需要呢?人需要识别空间,一种可辨识的结构,在没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你会感到恐怖,会不知所措。当一个陌生人走在大上海的街道上时,他会感到害怕,会失去所谓的场所性,不知道天在哪里、地在哪里,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天地中的位置,所以他找不到自己,因此人需要可辨识的结构,这是人性的需要。 所以说要进行景观设计,必须首先认识人性,而认识人性必须首先认识祖先。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祖先是从北京猿人、马坝人、蓝田人、元谋人来的,所以你必须认识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祖先生活的地方和自己的环境理想是一样的,这就是基因传承。(示图)这是考察时发现的一个情况:小南海文化,一万年以前原始人居住的地方,后来竟有一座道观恰恰盖在相同的山坡上。这并非是巧合,这说明从原始人、古代人到现代人有着一脉相承的基因。 3、阅读大地 认识了人、认识了祖先以后,你就该学会阅读大地,大地上所有的景观都是人性的反映。(示图)为什麽一个村庄要设门呢?为什麽这个寺庙门前要立一座塔?又为什麽要称为风水塔?为什麽皖南的民居前要设一块牌坊?这即是前面讲到的人类需要捍卫、需要划分领地、需要窥视、需要占据边缘。当你阅读大地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中国大地充满了含义。只有这样阅读,你的设计才会尊重自然,才不会随便推掉一座山头,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赋予我们生活空间应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尊重人,认识了人性之后,你才知道如何把人放在首要地位。这个人是人性的人、普通的人,不是市长,不是高高在上的某位领导。一个阔大无比的广场放在市政府门前当然很漂亮,但只是市长感到漂亮,一个普通市民感受不到它存在的好处,在它的中间整天要曝晒在太阳底下,人得不到尊重,只是让个别人有被尊重感。请注意,我们所讲的人,是更深层次的、带有普通人性的、带有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人。所以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当地人性中特殊的东西,每个地方的人是不一样的。(示图)成都都江堰的人,他可以一天24小时坐在那里休闲想事情,毫不夸张,但在广州、北京你看不到这样的人。因此设计任何一个地方,首先要尊重这里人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 第三个原则就是设计要尊重神,这里神的含义远比释加牟尼、耶稣基督含义要广。我前面讲的你要在你的空间中找到你的归宿,要找到你认同的东西,这就是神。你到乡下去看,到任何一个城市去看,城市以前都有城隍庙,村庄都有土地爷,祖先的墓碑前面都有土地爷,这个土地爷就是神,任何一个人离开神都不可能幸福地存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问问本地有何妖怪,这就是尊重神。为什麽会六神无主?就是缺乏神。这个神实际上就是当地文化,是地方精神。这个"地方"定位于自然中、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拜祖先,拜灶王爷,在祖先在灶神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示图)这是西藏人的天地,西藏人很苦很艰难,但当你走进那个地方时,你会发现西藏人并不空虚,反而充满了希望,他可以整天围着马泥堆转,很是幸福。(示图)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两位老人,他可以一天靠5毛钱生活,照样很幸福,因为他们有神。(示图)这是我的父母亲,当时生活在农村,非常艰苦。我到北京以后把他们接来,他们就六神无主,不知怎麽生活,我父亲坚持要回到原来那个穷乡僻壤去生活。所以说人离不开神,离不开对土地的寄托。 因此,景观设计必须尊重三个方面:“天地—人—神”。 4、城市景观设计的误区 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误区,综合来看是不尊重以上的理念,给城市将来的建设带来厄运。第一个表现是不尊重自然。城市水系治理中用水泥衬底护岸就是一例,城市水系的确很脏,但是不是一定要用水泥?这是不尊重自然,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做法。第二个表现是不尊重人。比如把巴洛克式的城市广场引到中国来。凡尔赛宫是为路易十四建造的,他站在客厅里可以看到整个花园,你带人去旅游只能临时观光一下,不可能在那里居住。如果把这种东西搬到现代城市里来,结果会如何?最直接的就是把人放到了君主脚下,谈何尊重。第三个表现是不尊重神,失去地方精神。(示图)这是陕西的"白宫",在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地带,秦始皇开始就定都于咸阳,现在出现这样的建筑,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失去了神,人将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是很恐怖的。这就是目前国内一味强调搞城市美化运动导致的三种弊端,我把它称为小农意识与爆发户时代,集中反映在不尊重人、不尊重神、不尊重自然,当然还有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最近专门有几篇文章批评爆发户时代小农意识指导下的城市美化运动,包括城市广场运动,景观大道之风,包括社区美化之风、欧陆风,包括几个大的著名的公园的建设都失去了设计应该追求的东西,违背了天地--人--神之和谐的理念。
三、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景观包括的元素非常多。从大范围来看就有:铺地、绿化、道路、园建、小品、水系等。
细分下去:铺地包括 铺装的材质(如石材、红砖、沙地等) 铺装的样式; 绿化 :花草树木 园建:亭台楼榭 小品:花钵 雕塑 汀步 栏杆 座椅等等。
在设计中采用不同的元素,会营造不同的风格。比如日式园林的特点:碎石、残木、青苔 植物:松柏、红枫 。 中式园林的特点有长廊、拱桥、楼台、亭榭、湖水石、树、竹、山、水等。
在比如地中海风格的特点 白墙,红砖,拱门,沙石,游泳池 植物:开放式的草地 藤木。
景观设计这行涉及的内容也广泛 得不断的学习 积累。
四、园林绿化设计的园林绿化设计步骤
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 ( 俗称 甲方 ) 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 ( 俗称 乙方 ) 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 ( 酸碱性、地下水位 ) .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 ( 又称 红线图 ) ,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 设计任务书 ( 或 设计招标书 ) 。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 吃透 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 精髓 。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 ( 论证 ) 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 ( 简称 扩初设计 ) 。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 ( 标注主要尺寸 ) 。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 ( 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 ) 、湖面标高 ( 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 。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 3 点与前一次不同: 1 、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 2 、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 3 、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 先要先出图 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 1 、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 2 、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 3 、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 4 、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 5 、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 6 、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 1 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 2 、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精细,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 边设计边施工 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 2 ~ 3 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 外地设计项目 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 ( 影响深远,规模庞大 ) 。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以上就是关于景观设计绿化元素概念图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