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富丽堂皇的景观设计(法国富丽堂皇的景观设计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法国富丽堂皇的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巴黎的著名景点,要全,
全部景点:
裁判所附属监狱和司法大楼
索邦大学
卢森堡公园
先贤祠
艾菲尔铁塔
王宫
杜尔利公园
香榭丽舍大街
大、小王宫
凯旋门
荣军院
亚力山大三世大桥
巴黎歌剧院
巴黎市政厅
凡尔赛宫
枫丹白露宫
巴黎的教堂
巴黎圣母院
马得兰教堂
圣心教堂
蒙马特教堂
巴黎的广场
协和广场
妥卡德罗广场
旺达姆广场
戴高乐广场
小丘广场
夏得乐广场
巴士底广场
浮日广场
巴黎的街区
拉丁区
奥得翁街区
幕芙达街
圣日尔曼区
蒙巴纳斯区
蒙马特区
皮卡尔红灯区
雷阿乐集市中心
马莱老区
维莱特新园区
贝尔西新区
拉德芳斯区
巴黎的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
罗丹博物馆
夏乐宫
蓬皮杜文化中心
阿拉伯世界博物馆
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
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卡尔那瓦博物馆
毕加索博物馆
克卢尼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巴黎经典25景点
第一站 奥贝尔街 13,RUE AUBER 巴黎春天百货公司,老佛爷百货公司两个百货公司均为巴黎历史悠久,商品丰富,以经营中高档商品为主的百货公司。持欧盟护照之外的游客购买超过一定额定的可享受13%的商品退税。
第二站 歌剧院 - 九月四日街 OPERA-QUATR SEPTEMBRE 巴黎歌剧院:建于 1862- 1873年,由夏尔.加尼埃设计,故称加尼埃歌剧院。是拿破伦三世时期最典型的建筑,位于巴黎的繁华街区,建筑精美,雕塑华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现主要演出芭蕾舞。在歌剧院广场拍照后,沿和平大街可进入旺多姆广场。旺多姆广场:路易十四末期的建筑艺术杰作,广场中央矗立的圆柱是为纪念拿破伦在奥斯特里兹战役建立的战功,它和四周的古建筑一起构成旺多姆广场在巴黎众多广场中最为典雅的氛围。目前为巴黎豪华商业中心。
第三站 王宫一法兰西喜剧院 PALAI ROYAL-COMEDIE FANCAISE 王宫:原为路易十四宫廷所在地。自他搬入凡尔赛后,此地移作它用。现为法国宪法委员会,法国文化部所在地,院内有皇家花园和布坑桩柱现代雕塑作品。宫殿左侧为法兰西喜剧院。王宫广场上经常有年轻人表演溜旱冰之矫建身手,是一热闹街区。街区附近为旅游商业区,除外币兑换处和旅游纪念品商店之外,还有提供中文服务的 BENLUX香水免税店,名牌西服廉售店CISEAUD‘ARGENT等。
第四站 卢浮宫,杜勒里公园 MUSEE DU LOUVRE, JARDIN DES TUILAIES 卢浮宫:原为始建于12世纪末的河防堡垒建筑,后经历代国王补充扩建,成为法国王宫,法国大革命时期改为博物馆,拿破伦时期馆藏更加扩大,经过20世纪80 年代改建后,卢浮宫成为世界最大最壮丽的艺术宝库。馆藏品年代上至史前艺术,下至18世纪末,包括古代东方艺术,古埃及艺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
无论雕塑,绘画珍宝和工艺品均为世界艺术的精品。其中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等绝世之作堪称镇馆之宝。卢浮宫庭院内有美籍华人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建于拿破伦时代的卡鲁征尔凯旋门和由昔日皇家花园改建的杜勒里喷泉雕塑公园。
第五站 新桥一奥尔非勒码头 PONT NEUF - QUAI DESORFEVRES 新桥虽谓新桥,却为塞纳河上所有桥梁中最为古老的桥、桥上有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骑马铜像,古时桥面曾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它连接岛和赛纳河西岸市区,附近有城岛之端绿地花园, CONCIERGERIE 城堡, SAINT CHAPELLE 教堂,钱币博物馆等景点。下到桥下岛端绿地花园,于依依杨柳下看赛纳河悄然分流,百航争流,两岸风光实为赏心悦目之快事。
第六站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建于 1163- 1330年,是法国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典范,巴黎教区大主教的坐堂教堂,维克多.雨果的同名作品使其更加名震遐尔,因为拿破伦在此举行加冕典礼等重大历史事件,巴黎圣母院成为法国历史的见证。现今的教堂是十九世纪修缮过的,20世纪90年代又经过清洗,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原点标志,圣母院对面是巴黎市警察局。
第七站 小桥 PETIT PONT 巴黎圣母院门前右侧的小桥把城岛和拉丁区连接在一起,拉丁区是巴黎市内最古老的文化区和住宅区之一,13世纪时,学校里使用拉丁文教学,故得此名。如今,虽然许多学校院所前往市外,但是教学研究机构仍然比较集中,人文传统依然浓厚,所以拉丁区深得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街区里餐馆咖啡馆众多,气氛热闹,河岸上有著名的旧书摊,从中可以披沙捡金。
第八站 卢森堡公园 JARDIN DE LUXMBOURG 卢森堡公园也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著名的卢森堡宫就座落在公园之内,卢森堡宫建于1615年,原是法王亨利四世遗孀玛丽.德.美第奇天后的寝官,近200 年来,它一直以法国重要的政治舞台和立法机构所在地而闻名,拿破伦曾在此创立参议院,并宣告法兰西帝国的诞生,围绕卢森堡宫而成的公园以水池,林木,雕塑,草地和林木中涌道形成独特的浪漫气质,节假日里市民在公园里散步,水池边读书。
第九站 圣 一 日尔曼街 SAINT GERMAIN 圣一日尔曼街德波雷区位于赛纳河左岸,以圣日曼教堂为中心,是巴黎古老浪漫街区之-。圣日曼教堂是巴黎教堂中最古老的教堂,专为供奉圣十字架的残片而建。教堂内雕刻作品稚古朴,是古代罗马人的作品,周围街道狭窄古旧,现多辟为店铺,画廊,书店等。沿主要街道开设的酒巴,咖啡馆,尤其露天咖啡馆更是别具情调。
第十站 奥荷赛博物馆 MUSEE D'ORSAY 奥荷赛博物馆原是奥荷赛火车站,为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而于1900年7月14日而建,奥荷赛火车站也是最早实现电气化的巴黎火车站, 1977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其改为博物馆,内部改造由意大利建筑师盖.奥朗第完成。展品主要来自卢浮宫原收藏品,作品年代为1848-1914年之间,可谓卢浮宫的延续,法国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及梵高的作品有专门展室。
第十一站 协和广场 PLACE CONCORDE 协和广场建于1757-1779年,最初是为法国路易十五而建,雕像被推翻,原址立起断头台,广场亦更名为大革命广场,在革掉 1170余人(包括路易十世夫妇,丹东,罗兰夫人,罗波斯庇尔,圣一朱斯特等人)之后, 1795年改称为协和广场,1836-1840年对广场进行改造,而成现在的规模。
第十二站 香榭丽舍,克蒙雷梭 CHAMPS-ELYSEES, CLEMENCEAU 大宫和小宫以及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都是为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建造的,除传统石材外,建筑材料广泛使用了当时较新的钢铁和玻璃等,构成了那个时代造型完美的建筑,今天,大官小宫主要承办各种美术艺术历史文物等专题展览,亚历山大三世桥被称为赛纳河上最美丽的桥,是为纪念法国和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应当时的访法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建议而于19世纪末建立的,在此街区漫步,可体会巴黎浪漫典雅的情调。
第十三站 拉堡埃奇街一香榭丽舍大街 LIA BOETIE- CHAMPS 香谢丽舍大街的此段街区是整条大街最繁华的一段,银行,车行,航空公司,商廊鳞次栉比,与香谢丽舍大街交叉的蒙泰涅大街名店林立,是浏览橱窗,购物散步的好去处。法国安赛尔旅行社就位于此街区31-33号,205房间,客人游览至此可上楼休息饮水旅游咨询等。
第十四站 乔治五世大街 GEORGE V 香谢丽舍大街此段有巴黎著名的丽都夜总会,马路对面是巴黎旅游观光局,可提供旅游咨讯等。乔治五世大街11号是中国大使馆本部所在地,对面是同样著名的疯马夜总会,该段的精华当然是高大雄伟的凯旋门。
第十五站 戴高乐广场 CHARLES DE GUALL-ETOILE 凯旋门建于1806-1836之间,是拿破伦为纪念法国的历史光荣和自己在奥斯特里兹建立的盖世军功而模仿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建造的,凯旋门高50米,宽40米,厚22米,门身上刻有386位跟随拿破伦远征的将军的名字,门面上装饰有大型浮雕,其中面向香谢丽舍大街的右侧浮雕“马赛曲”(亦称远征),最负盛名,出自雕刻原吕德之手,是艺术史上经典之作,通过地下通道可到达凯旋门下,可参观为纪念一战阵亡将士而建的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在凯旋门上可环视星型广场向外放射状展开的12条大街。
第十六站 特罗卡迪罗广场 TROCADERO 特罗卡迪罗广场是赛纳河右岸的一处高地,1937年建造的夏佑宫是两次世界大站之间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今为人类博物馆,电影资料观和海洋博物馆,位于夏佑宫两楼之间的平台在 1889年法国大革命 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密特朗总统命名为人权广场,也是观赏埃菲尔铁塔雄姿和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
第十七站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埃菲尔铁塔建于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当时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而建,塔高320米(加天线),塔重7000多吨,可乘电梯直达塔顶,俯瞰巴黎全景,天气晴朗时,目及70公里远,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在建筑史上首创使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如此庞然大物,是法国建造史上的奇迹,但铁塔落成后受到保守人士攻击,被认为破坏巴黎传统景观,险被拆掉,今天现已成为巴黎城标建筑,是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处景观。
第十八站 荣军院 LES INVALIDES 荣军院建于 1679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安置退伍伤残军人而建的医疗休养场所,故名“荣誉军人院”或“伤残军人院”,现仍由法国军方行政部门所占用,主建筑内安放拿破伦棺橔,院内存放法国军队历次战役缴获的大炮,战利品,今天荣军院主要功能为军事博物馆,馆内方形院落“迎宾院“是迎接外国元首访法时举行欢迎仪式的地方。
第十九站 荣军院广场 ESPLANADEDE SINVALIDES 荣军院广场宽敞明丽,绿草茵茵,赛纳河上亚力山大三世桥金色雕塑生辉,荣军院建筑古朴庄严,广场四周建筑韵律整齐,构成了荣军院广场开阔开朗的大国气派,游人可在广场上漫步休息.在桥上倘佯。
第二十站 协和广场一国王街 CONCORDE-ROYAL 通往协和广场的国正街与圣奥瑙雷名店一条街相交,故名店林立,是巴黎高档服装店的集中区,往往名流绅士出入频繁,值得一看,这一带古建筑集中,除法国总统爱丽舍宫外,还有马德兰大教堂,克里戎国宾馆,海军部等。
第二十一站 马德兰大教堂 MADELEINE 马德兰大教堂始建于 1764年,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大革命结束后方才完工, 是模仿古希腊罗马神庙式的教堂,其外形壮观,但内部过于简朴。
第二十二站 马雷戴尔伯街区 MALESHERBES 马雷戴尔伯街区也是商业区,沿马德兰教堂右侧展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办事处设在此处,此站也是连接绿色旅游观光线的交换点。
第二十三站 圣心教堂,红磨坊 SACRE-COEUR MOULIN ROUGE 圣心教堂为拜占庭式的浅白色教堂,3个圆顶穹区在阳光下烁烁生辉,满目映白,不由使人惊叹,建造此教堂是为了鼓舞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情绪低落的巴黎市民。离此不远.有闻名的红磨坊夜总会。
第二十四站 蓬皮杜文化中心 CENThth G POMPIDOU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里的工程尚未完工,其实,这里的外观原本就是那样奇特,红兰色圆柱,外侧螺旋式的扶梯和楼梯,内侧裸露的天花板与管线,令人初次看上去,以为是仓库。
第二十五站 浮日广场 LA PLACE DES VOGES 此地为玛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该广场6号是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故居。
二、园林景观的分类
一、从设计角度分类
1.欧洲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国现代园林风格、现代巴洛克风格、巴拉甘风格、加利福尼亚学派、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
2.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3.英国乡村庭园景观形式;
4.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5.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
6.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二、按占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型高大。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师外戚、王公官僚、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现存著名的有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豫园等。
三、按所在地域分类
1.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占地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候条件所局限,河川湖边、原石和常绿树木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美显得不足。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古代洛阳为代表,也应了古诗“天下名园重洛阳”。
2.江南园林: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因面积小,故略感局促。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其明显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较高而宽敞。再则由于处于南方海滨,近代以来建筑受西方影响。现存岭南园林著名的有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三、巴黎的著名景点,要全,
全部景点: 裁判所附属监狱和司法大楼 索邦大学 卢森堡公园 先贤祠 艾菲尔铁塔 王宫 杜尔利公园 香榭丽舍大街 大、小王宫 凯旋门 荣军院 亚力山大三世大桥 巴黎歌剧院 巴黎市政厅 凡尔赛宫 枫丹白露宫 巴黎的教堂 巴黎圣母院 马得兰教堂 圣心教堂 蒙马特教堂 巴黎的广场 协和广场 妥卡德罗广场 旺达姆广场 戴高乐广场 小丘广场 夏得乐广场 巴士底广场 浮日广场 巴黎的街区 拉丁区 奥得翁街区 幕芙达街 圣日尔曼区 蒙巴纳斯区 蒙马特区 皮卡尔红灯区 雷阿乐集市中心 马莱老区 维莱特新园区 贝尔西新区 拉德芳斯区巴黎的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 罗丹博物馆 夏乐宫 蓬皮杜文化中心 阿拉伯世界博物馆 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 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卡尔那瓦博物馆 毕加索博物馆 克卢尼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巴黎经典25景点第一站 奥贝尔街 13,RUE AUBER 巴黎春天百货公司,老佛爷百货公司两个百货公司均为巴黎历史悠久,商品丰富,以经营中高档商品为主的百货公司。持欧盟护照之外的游客购买超过一定额定的可享受13%的商品退税。 第二站 歌剧院 - 九月四日街 OPERA-QUATR SEPTEMBRE 巴黎歌剧院:建于 1862- 1873年,由夏尔.加尼埃设计,故称加尼埃歌剧院。是拿破伦三世时期最典型的建筑,位于巴黎的繁华街区,建筑精美,雕塑华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现主要演出芭蕾舞。在歌剧院广场拍照后,沿和平大街可进入旺多姆广场。旺多姆广场:路易十四末期的建筑艺术杰作,广场中央矗立的圆柱是为纪念拿破伦在奥斯特里兹战役建立的战功,它和四周的古建筑一起构成旺多姆广场在巴黎众多广场中最为典雅的氛围。目前为巴黎豪华商业中心。 第三站 王宫一法兰西喜剧院 PALAI ROYAL-COMEDIE FANCAISE 王宫:原为路易十四宫廷所在地。自他搬入凡尔赛后,此地移作它用。现为法国宪法委员会,法国文化部所在地,院内有皇家花园和布坑桩柱现代雕塑作品。宫殿左侧为法兰西喜剧院。王宫广场上经常有年轻人表演溜旱冰之矫建身手,是一热闹街区。街区附近为旅游商业区,除外币兑换处和旅游纪念品商店之外,还有提供中文服务的 BENLUX香水免税店,名牌西服廉售店CISEAUD‘ARGENT等。 第四站 卢浮宫,杜勒里公园 MUSEE DU LOUVRE, JARDIN DES TUILAIES 卢浮宫:原为始建于12世纪末的河防堡垒建筑,后经历代国王补充扩建,成为法国王宫,法国大革命时期改为博物馆,拿破伦时期馆藏更加扩大,经过20世纪80 年代改建后,卢浮宫成为世界最大最壮丽的艺术宝库。馆藏品年代上至史前艺术,下至18世纪末,包括古代东方艺术,古埃及艺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 无论雕塑,绘画珍宝和工艺品均为世界艺术的精品。其中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等绝世之作堪称镇馆之宝。卢浮宫庭院内有美籍华人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建于拿破伦时代的卡鲁征尔凯旋门和由昔日皇家花园改建的杜勒里喷泉雕塑公园。 第五站 新桥一奥尔非勒码头 PONT NEUF - QUAI DESORFEVRES 新桥虽谓新桥,却为塞纳河上所有桥梁中最为古老的桥、桥上有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骑马铜像,古时桥面曾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它连接岛和赛纳河西岸市区,附近有城岛之端绿地花园, CONCIERGERIE 城堡, SAINT CHAPELLE 教堂,钱币博物馆等景点。下到桥下岛端绿地花园,于依依杨柳下看赛纳河悄然分流,百航争流,两岸风光实为赏心悦目之快事。 第六站 巴黎圣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建于 1163- 1330年,是法国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典范,巴黎教区大主教的坐堂教堂,维克多.雨果的同名作品使其更加名震遐尔,因为拿破伦在此举行加冕典礼等重大历史事件,巴黎圣母院成为法国历史的见证。现今的教堂是十九世纪修缮过的,20世纪90年代又经过清洗,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原点标志,圣母院对面是巴黎市警察局。 第七站 小桥 PETIT PONT 巴黎圣母院门前右侧的小桥把城岛和拉丁区连接在一起,拉丁区是巴黎市内最古老的文化区和住宅区之一,13世纪时,学校里使用拉丁文教学,故得此名。如今,虽然许多学校院所前往市外,但是教学研究机构仍然比较集中,人文传统依然浓厚,所以拉丁区深得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街区里餐馆咖啡馆众多,气氛热闹,河岸上有著名的旧书摊,从中可以披沙捡金。 第八站 卢森堡公园 JARDIN DE LUXMBOURG 卢森堡公园也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著名的卢森堡宫就座落在公园之内,卢森堡宫建于1615年,原是法王亨利四世遗孀玛丽.德.美第奇天后的寝官,近200 年来,它一直以法国重要的政治舞台和立法机构所在地而闻名,拿破伦曾在此创立参议院,并宣告法兰西帝国的诞生,围绕卢森堡宫而成的公园以水池,林木,雕塑,草地和林木中涌道形成独特的浪漫气质,节假日里市民在公园里散步,水池边读书。 第九站 圣 一 日尔曼街 SAINT GERMAIN 圣一日尔曼街德波雷区位于赛纳河左岸,以圣日曼教堂为中心,是巴黎古老浪漫街区之-。圣日曼教堂是巴黎教堂中最古老的教堂,专为供奉圣十字架的残片而建。教堂内雕刻作品稚古朴,是古代罗马人的作品,周围街道狭窄古旧,现多辟为店铺,画廊,书店等。沿主要街道开设的酒巴,咖啡馆,尤其露天咖啡馆更是别具情调。 第十站 奥荷赛博物馆 MUSEE D'ORSAY 奥荷赛博物馆原是奥荷赛火车站,为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而于1900年7月14日而建,奥荷赛火车站也是最早实现电气化的巴黎火车站, 1977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其改为博物馆,内部改造由意大利建筑师盖.奥朗第完成。展品主要来自卢浮宫原收藏品,作品年代为1848-1914年之间,可谓卢浮宫的延续,法国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及梵高的作品有专门展室。 第十一站 协和广场 PLACE CONCORDE 协和广场建于1757-1779年,最初是为法国路易十五而建,雕像被推翻,原址立起断头台,广场亦更名为大革命广场,在革掉 1170余人(包括路易十世夫妇,丹东,罗兰夫人,罗波斯庇尔,圣一朱斯特等人)之后, 1795年改称为协和广场,1836-1840年对广场进行改造,而成现在的规模。 第十二站 香榭丽舍,克蒙雷梭 CHAMPS-ELYSEES, CLEMENCEAU 大宫和小宫以及美丽的亚历山大三世桥都是为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建造的,除传统石材外,建筑材料广泛使用了当时较新的钢铁和玻璃等,构成了那个时代造型完美的建筑,今天,大官小宫主要承办各种美术艺术历史文物等专题展览,亚历山大三世桥被称为赛纳河上最美丽的桥,是为纪念法国和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应当时的访法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建议而于19世纪末建立的,在此街区漫步,可体会巴黎浪漫典雅的情调。 第十三站 拉堡埃奇街一香榭丽舍大街 LIA BOETIE- CHAMPS 香谢丽舍大街的此段街区是整条大街最繁华的一段,银行,车行,航空公司,商廊鳞次栉比,与香谢丽舍大街交叉的蒙泰涅大街名店林立,是浏览橱窗,购物散步的好去处。法国安赛尔旅行社就位于此街区31-33号,205房间,客人游览至此可上楼休息饮水旅游咨询等。 第十四站 乔治五世大街 GEORGE V 香谢丽舍大街此段有巴黎著名的丽都夜总会,马路对面是巴黎旅游观光局,可提供旅游咨讯等。乔治五世大街11号是中国大使馆本部所在地,对面是同样著名的疯马夜总会,该段的精华当然是高大雄伟的凯旋门。 第十五站 戴高乐广场 CHARLES DE GUALL-ETOILE 凯旋门建于1806-1836之间,是拿破伦为纪念法国的历史光荣和自己在奥斯特里兹建立的盖世军功而模仿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建造的,凯旋门高50米,宽40米,厚22米,门身上刻有386位跟随拿破伦远征的将军的名字,门面上装饰有大型浮雕,其中面向香谢丽舍大街的右侧浮雕“马赛曲”(亦称远征),最负盛名,出自雕刻原吕德之手,是艺术史上经典之作,通过地下通道可到达凯旋门下,可参观为纪念一战阵亡将士而建的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在凯旋门上可环视星型广场向外放射状展开的12条大街。 第十六站 特罗卡迪罗广场 TROCADERO 特罗卡迪罗广场是赛纳河右岸的一处高地,1937年建造的夏佑宫是两次世界大站之间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今为人类博物馆,电影资料观和海洋博物馆,位于夏佑宫两楼之间的平台在 1889年法国大革命 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密特朗总统命名为人权广场,也是观赏埃菲尔铁塔雄姿和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 第十七站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埃菲尔铁塔建于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当时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而建,塔高320米(加天线),塔重7000多吨,可乘电梯直达塔顶,俯瞰巴黎全景,天气晴朗时,目及70公里远,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在建筑史上首创使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如此庞然大物,是法国建造史上的奇迹,但铁塔落成后受到保守人士攻击,被认为破坏巴黎传统景观,险被拆掉,今天现已成为巴黎城标建筑,是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处景观。 第十八站 荣军院 LES INVALIDES 荣军院建于 1679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安置退伍伤残军人而建的医疗休养场所,故名“荣誉军人院”或“伤残军人院”,现仍由法国军方行政部门所占用,主建筑内安放拿破伦棺橔,院内存放法国军队历次战役缴获的大炮,战利品,今天荣军院主要功能为军事博物馆,馆内方形院落“迎宾院“是迎接外国元首访法时举行欢迎仪式的地方。 第十九站 荣军院广场 ESPLANADEDE SINVALIDES 荣军院广场宽敞明丽,绿草茵茵,赛纳河上亚力山大三世桥金色雕塑生辉,荣军院建筑古朴庄严,广场四周建筑韵律整齐,构成了荣军院广场开阔开朗的大国气派,游人可在广场上漫步休息.在桥上倘佯。 第二十站 协和广场一国王街 CONCORDE-ROYAL 通往协和广场的国正街与圣奥瑙雷名店一条街相交,故名店林立,是巴黎高档服装店的集中区,往往名流绅士出入频繁,值得一看,这一带古建筑集中,除法国总统爱丽舍宫外,还有马德兰大教堂,克里戎国宾馆,海军部等。 第二十一站 马德兰大教堂 MADELEINE 马德兰大教堂始建于 1764年,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大革命结束后方才完工, 是模仿古希腊罗马神庙式的教堂,其外形壮观,但内部过于简朴。 第二十二站 马雷戴尔伯街区 MALESHERBES 马雷戴尔伯街区也是商业区,沿马德兰教堂右侧展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办事处设在此处,此站也是连接绿色旅游观光线的交换点。 第二十三站 圣心教堂,红磨坊 SACRE-COEUR MOULIN ROUGE 圣心教堂为拜占庭式的浅白色教堂,3个圆顶穹区在阳光下烁烁生辉,满目映白,不由使人惊叹,建造此教堂是为了鼓舞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情绪低落的巴黎市民。离此不远.有闻名的红磨坊夜总会。 第二十四站 蓬皮杜文化中心 CENThth G POMPIDOU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里的工程尚未完工,其实,这里的外观原本就是那样奇特,红兰色圆柱,外侧螺旋式的扶梯和楼梯,内侧裸露的天花板与管线,令人初次看上去,以为是仓库。 第二十五站 浮日广场 LA PLACE DES VOGES 此地为玛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该广场6号是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故居。
四、此机构设计理念实不敢苟同!谈点感受哈: 古今中外标志设计的最高境界是造型及
1.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
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
2.按建筑物的类型分
住宅建筑风格、别墅建筑风格、写字楼建筑风格、商业建筑风格、宗教建筑风格、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
3.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 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3)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
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5)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曾三度出现,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他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另一次出现在1900-1920年,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第三次出现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6) 现代评论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7)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4.按建筑方式来分
(1) 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众世纪1050-1550,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
(2) 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他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3) 洛可可建筑风格。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
(4) 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5) 园林风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这种风格在深圳场当作概念炒作,其特点是通过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栽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并围绕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6) 概念式风格。
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模型建筑,它更多的来余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再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 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 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 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 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后来的教堂内部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树张开的树 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韦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极工巧。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粱柱与白墙相间,外观活泼。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建筑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 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 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 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 前 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 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十七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法国富丽堂皇的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