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发布时间:2023-03-28 04:53:1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0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一、刘兵的个人简介

    刘兵,男,讲师,工学学士、农学硕士,1975.12生,山东省临沂人。

    200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独立完成几十余项江西省余干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山东省临沂市水上公园——奇石园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漫流小流域综合农业项目开发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地下画廊”风景区周边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万亩苗木生产基地规划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玉黛湖”生态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省委大院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山东省章丘市南部山区某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辽宁省营口市凤凰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宁阳职业技术学校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宁阳一中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滕州国税局庭园景观规划设计

    东营某化工厂厂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参与项目10余项京沪高速公路泰安段绿化改造设计

    江西省上饶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山东省聊城市“凤凰苑”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水上公园总体规划

    山东省临沂市凤凰山旅游规划

    章丘市第六、四中学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省乳山市黄金文化公园——农业生态园区景观规划设计

    菏泽单县东部开发区道路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二、菏泽市水利局的大事件

    治淮60年来,菏泽市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挖治理河道,加强涝洼地治理,初步建成防汛排涝、抗旱灌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时,菏泽地区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内涝灾害频繁。在1952年郓城县十二连洼试办沟洫畦田工程取得较好效果后,相继在全市范围内兴修沟洫畦田,以拦截径流、分割雨水、就地入渗、减少洼地积水。这项工程的兴办,在一般雨型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治涝作用,但是这项工程治涝标准低,遇超标准降雨量时,涝灾仍不能避免。在当时缺乏排水设施条件下,通过对涝洼治理中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以排水为基础,按水系进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涝灾之苦。为此,从1965至1972年,菏泽市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分开”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水系调整,先后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东鱼河开挖治理,对降低南阳湖水位,减轻万福河流域洪涝灾害效益非常显著。洙赵新河开挖后,为洙水河、赵王河上游排水打通了出路,减轻了梁济运河的洪水压力。期间,还对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的干、支流进行了开挖治理。通过连续几年的水系调整和河道治理,菏泽市境内形成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五个水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雨大成内涝、雨小客水淹的历史局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治水工程仍以治涝为主,重点对排水骨干河道进行了支流配套,先后开挖了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胜利河、鄄郓河、郓巨河等较大支流,建成了一大批排涝泵站和控制建筑物,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同时相应治理了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5条,50至100平方公里的支流41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排水沟92条,整个菏泽市的排水能力是解放初期的6.5倍。洙赵新河流域遭遇1993年连续特大暴雨后,当年开始又对该流域内的洙赵新河干流和支流进行了清淤治理,同时清淤拓宽了闫潭引黄送水干线,2000年后再度清淤治理东鱼河干支流。进入二十一世纪,菏泽市又大规模对河道和灌区进行了工程配套,实施了东鱼河和洙赵新河二期工程配套,以及六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4-2006年维修改造市管桥梁370座、县管桥梁500座。

    菏泽市先后成立了东鱼河、洙赵新河、闫谭、谢寨引等工程管理处,加强了对市级骨干水利工程的管理。1980年前后,全市水利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开展了水利工程查安全、查标准、查效益、定措施、定综合经营、定发展规划的“三查三定”工作,摸清了工程现状,建立了技术档案,加强了经营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2008年对未完成了四个工程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造,使工程管理处的经费来源由单位自理改为财政拨款。2005年开始实施以队伍建设优秀、工程管理优良、综合经营优化、闸所环境优美、安全运行无事故为内容的“四优一无”闸管所达标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闸管所基层队伍稳定、管理水平提升。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夏季防汛除涝建设会战,加上每年一次的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改善了田间排灌条件。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菏泽市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199条,长3157公里。其中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条,长949公里;100-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条,长832公里;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151条,长1376公里。骨干河道主要有洙赵新河、洙水河、鄄郓河、郓巨河、郓城新河、万福河、东鱼河、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等。设计除涝流量1619m3/s,防洪流量3330m3/s,除涝面积达到552万亩。全市现有机井保有量达到13.5万眼,年均引黄河水12亿立方米。目前,菏泽市基本实现了“河河相连,河沟相通”和“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汛抗旱建设目标。

    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

    治淮60年来,菏泽市平原水库建设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以蓄水发展灌溉为目的,兴修了太行堤水库、浮岗水库等;以向城乡居民和企业供水为目的,兴建了西城水库、临濮沙河水库、南湖水库等。现在菏泽境内有1座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总库容为2.15亿立方米,总兴利库容为2.00亿立方米。

    1958年至1960年,菏泽市以引蓄黄河水、发展农业灌溉为目的,利用黄河故道和背河洼地,在曹县兴建了竹节式太行堤水库群,同时兴建了浮岗、智楼、党楼三座附属水库。成武县智楼和党楼水库库容分别为0.4、0.22亿立方米,是利用常年积水的死洼而成,浮岗水库是利用了单县南部咸丰故道和二堤之间的洼碱地而成,库容0.95亿立方米。太行堤水库的南堤利用了高出地平线近10米的故黄河高滩,水库总面积为248平方公里,自上而下由白茅、魏湾、刘同、万楼、土山集、仲堤圈、望鲁集等七个水库串联而成,总库容为9.4亿立方米,各库之间均筑有格堤,格堤之间用连通沟连接,并建有节制闸,以调节水位。1958年建成并蓄水。但由于施工质量差、截渗工程弱、灌区工程不配套,造成水库倒闸塌方、周边土地盐碱化、灌区内涝现象严重,1962年停蓄还耕,库区移民陆续返库定居。随着农业发展抗旱用水的需要,1972年恢复了太行堤三库的小面积蓄水工作,1983年菏泽市开始利用曹县太行堤三库和单县浮岗等水库等进行调蓄。浮岗水库1997年被列入山东省平原水库投资计划,次年开工建设,水库面积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总投资9828万元,2000年蓄水运行。

    2009年,菏泽对浮岗水库和太行堤三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单县浮岗水库工程总投资941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大坝工程、连库闸工程、泄水洞工程、入库涵洞工程、出库涵洞工程,泵站工程。曹县太行堤水库工程总投资546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围坝工程、引水闸工程、泄洪闸工程、退水闸工程、放水洞工程、排渗泵站工程。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2010年底完工。

    为向工业供水,1990年建成了鄄城县临濮沙河水库,水库距菏泽电厂24.8公里,总库容1225万立方米,自建成以来一直向菏泽电厂供水。2008年建成的开发区南湖水库,是东鱼河截污导流扩大治理工程中的一部分,占地1300亩,库容400万立方米,主要向城区工业供水,兼做城市水利风景区。为向城区居民供水,2007年建成了牡丹区西城水库,水库呈不规则八边形,占地3380亩,库容1290万立方米。西城水库较好解决了菏泽城生产生活供水不足、饮用水水质差的问题。2009年5日,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调研菏泽水利工作时指出,要利用平原水库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随后在6月召开的全市饮水安全暨防汛除涝工程建设现场会上,对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四个转变”,即工作目标上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水源选择上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规划思路上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工作重心上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地表水源主要就是利用平原水库引黄黄河水。

    近年来,菏泽市平原水库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浮岗水库、太行堤水库、界牌水库、鸭子圈水库、西城水库、临濮沙河水库、南湖水库等;正在建设的大野水库、文亭湖水库、坝头水库即将完工。今后再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到每县至少有一个平原水库,并逐步把所有水库逐步串联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 治淮60年来,菏泽市水土保持事业跨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累积投资889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

    菏泽市地处黄泛平原,由于受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致使风沙区面积大,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境内水土流失有风蚀和水蚀两种,并以风蚀为主。风蚀一般在2-5月份最为严重,其次是11月至次年的1月,水蚀一般在6-9月份为最强。另外,随着生产建设、资源开发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菏泽市水土流失重点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东沟、临濮沙河、郓城新河,以及东明县境内因黄河决口遗留下的三条沙带。1984年菏泽地区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各县也相继设立了水土保持办公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得到规范和加强,全市共有监督执法队伍280人,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360次,查处违法案件50多起,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1995年出台了《菏泽地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随后各县(市)政府相继颁发了《水土保持法》的实施办法,全市风沙区重点乡镇,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细则,重点治理片内的行政村也都制订了水土保持村规民约。

    60年来,菏泽市为全面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集中、连续、综合治理。以治沙改土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菏泽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农田114696公顷、水保林43814.1公顷、农田林网28239公顷,种草1104公顷,建成小型蓄水保土工程921座,落实治理成果管护面积62367.5公顷,完成土石方2755.78万方,总投资8896万元。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示范工程。如巨野太平、定陶陈集、郓城西沙河、曹县邵庄、单县高韦庄、鄄城张楼风沙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凡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地区,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治理区林木覆盖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万立方米,保土量35.7万吨,年可增加粮食产量746.7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482.3万元。

    近几年来,菏泽市水利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示范小流域为目标,在继续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885公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筑路、采矿、房地产、取土等,对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造成了水土流失。菏泽市水利局主动与项目业主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向项目单位积极宣传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及履行水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深入一线,调查取证,建立项目档案,积极为市县招商引资项目补编了水保方案。通过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使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执行工作得到了有效实施。全市共收缴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00余万元。今后,菏泽市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实施,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治淮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菏泽市水资源管理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着力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绩。

    菏泽市可利用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黄河客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56毫米,每年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6.21亿立方米、地下水16.7亿立方米,当地人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98立方米。自1965年以来每年平均引黄河水12.78亿立方米。

    菏泽市出台了《菏泽市地表水源地保护办法》、《菏泽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强化了水资源管理职能,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力量,提升了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社会认知度。通过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增强群众惜水节水意识,营造节水社会氛围,使节约用水工作深入人心。大力推广普及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摒弃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着力发展喷灌、微灌以及小白龙等节水灌溉方法。在城市新建小区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加强工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落实的监管,严格审查新上项目“节水”三同时,把节水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006年以来全市万元GDP取水量连续每年下降幅度都在9%以上。

    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立法,严格落实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细化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实水源地保护责任,对省划定的8个地表水一级水功能区和14个二级水功能区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开展了全市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对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进行经常性化验检查,加强河道取水口、排污口的巡查工作。2008年开展了大规模封闭自备井和严查违法打井的活动,出台《菏泽市地温空调用水管理办法》,推进地热井开采、低温空调用水的规范化管理。

    2001年菏泽市各县区相继挂牌成立水务局。2007年开始着手谋划推进城乡水务统筹工作,编制了《关于加快实施城乡水务统筹示范工程的调查报告》、《菏泽市水务统筹示范工程规划方案》等文件,2008年12月25日,菏泽市委召开常委会确定启动实施市级水务统筹改革工作。将原隶属于市建设局的市自来水公司、西城引黄供水水库、污水处理厂、节水办,原隶属于市市政局的城市防汛、排水所、赵王河公园管理办公室、环城公园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职能、资产和人员全部划转市水利局。菏泽市市级城乡水务统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务一体化管理框架基本形成。

    积极开展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强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编制完成《菏泽市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等水资源规划,为全市水资源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凡是新上项目需用水的,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依法办理取水许可,2009年全市统一换发了新版取水许可证;2007年开始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建成了以用水大户为主的水量监测系统、以市管河道节制闸为监测点的地表水监测体系、以城区地下水监测为主的地下水位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规范自备井用户的管理,对全市所有自备井进行了登记,对取水井拍照存档,为加强取用水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按照省政府135号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水资源费的征管工作,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征管秩序明显得到规范,征收数额逐年上升,全市水资源费征收总额已由2003年的不足40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1400多万元。 菏泽治淮6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人定胜天”思维方式到“尊重自然、维护生态”治水理念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菏泽治淮坚持人水和谐目标,形成了以生态河道为线,以水利风景区为点,以水生态价值为魂的生态水利发展框架,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

    加快生态河道治理。在基本完成骨干河道清淤治理的基础上,实施堤防全线绿化美化,构筑了1000公里的生态长廊。严格河道排污口审批管理,加强22个水功能区管理,坚持对3条河流断面水质进行经常性监测,努力促进水质改善。对东鱼河截污导流工程进行扩大治理,调蓄能力由400万方增至800万方。

    加强水资源生态性开发。出台《菏泽地表水源地保护办法》,对重点水库、河道和城市供水水源地实施严格保护。确立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饮水安全思路,加快水库功能置换,规划新建10座平原水库,积极构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有效涵养地下水源,关闭菏泽城区自备井210眼,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集中、连续、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农田114696公顷、水保林43814.1公顷、农田林网28239公顷,种草1104公顷。治理区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万立方米,保土量35.7万吨。

    加强水体生态性治理。菏泽市区现有污水管网130公里,覆盖率为30%;建成和在建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9万吨,污水处理率为85%。年均为赵王河公园和环城公园补水换水近1亿立方米,加强公园水体日常物业化保洁管理,在赵王河公园投放260万尾鱼苗,水体生态系统结构逐步建立。

    加强水工程的生态性建设。力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正在实施的东鱼河截污导流工程,不仅是拦蓄部分县区下泄中水、加强中水回用的公益性工程,还将是横贯菏泽城区南部的独特景观带。工程完工后,将建成长达15.1公里的生态水域,河面宽度190米,水域面积约5350亩,构筑成菏泽城南一条碧绿的飘带。

    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步伐。全市已形成11处水利风景区。赵王河公园全长8公里,总面积为3046亩,其中水面面积1457亩,从南至北分为城市公园、文化休闲绿地、多样性主题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及旅游区4个景观区,已成为菏泽市区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景观带。依托原护城河建设的环城公园周长6公里,包含一条环城水带、两个文化聚落、三处广场、十大公园景点和众多的休闲绿地,规划总面积1950亩,其中水面面积830亩,形成树木繁茂、绿草茵茵、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园,有效改善了菏泽老城区生态环境。

    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三、菏泽金河湾小区怎么样

    位置不错,学区房,价格还算可以,不过二期建筑质量不咋好,我那次去看了一下,内部填的砖,用钥匙不费劲就能钻个洞,另外楼间距太近,二期的房子光照时间一天也就三四个小时。

    四、求 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的论文选题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景观设计研究

    ~~~~各种语言论文代写、发表、翻译、现存论文提供~~~~

    http://www.baidu.com/s?wd=www.dxf1.cn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湿地(Wetland),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Ramsar Converntion,伊朗1971)给地球表层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Wetland)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并以水成土和土壤水分饱和为其主要特征。1992年1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公约》(LWWPC)。同时在同年6月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列入议程并为优先项目。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并公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概念,已经从“湿地作为水禽及其栖息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即“保护湿地,更是为了保护其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特别是保护湿地在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

    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条件,支持了独特的适应此条件的生物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自然生产力。植被(Vegetation)是湿地的显著标志,沼泽(Marshland)是湿地的主要类型。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同时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水、光、热等条件,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成为许多重要野生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鱼类和珍稀水禽的栖息与繁衍区域,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与水、城市与湿地有着不解之缘,大凡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有湿地(水系),如北京的海(北海、中海和南海),上海的江(黄浦江),济南的湖(大明湖),而杭州兼具江(钱塘江)、湖(西湖)、河(运河)和溪(西溪),世界上的著名城市如纽约、东京、日内瓦、巴黎和堪培拉也是如此。

    但是,正由于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以及诱人的吸引力,湿地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影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许多地区的湿地,特别是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正受到严重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湿地盲目地开垦和侵占、工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动植物逃离和死亡、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干扰、湿地景观的破坏。城市(Urban)和城市边缘(Suburban)湿地,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最深,破坏程度最大。如何在搞好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恢复和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还湿地之本来面貌,已成为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规划中的当务之急,而在城市湿地生态恢复中,植被的恢复和湿地植物群落构建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被关注的,从一定意义来讲,植物群落能否得到科学地营造,直接关系到城市湿地建设和城市湿地景观构建的原动力。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全国都处于前列,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清净”工程,建设“绿色浙江”,全面进行生态省建设,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给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省建设首先是绿化建设,城市湿地的绿化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通过对我省重要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研究,提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和途经,保护、恢复和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改善城市湿地的景观,为中国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生态省建设和“绿色浙江”建设服务,为城市化推进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湿地是目前国际众多学者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但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国内外对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水文、湿地植物资源调查、湿地水污染、湿地分类、湿地鱼类、湿地鸟类等方面的研究。在湿地水文学研究方面:1869年,湖泊学创始人福艾专著《湖泊学专长概论》,奠定了湿地研究的开始;1923年,瑞士全国水文局领导人、日内瓦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地质学教授高莱写就的权威性《湖泊学》专著,主要对湿地水文学进行研究,专著中记载了距今100年前后的湿地水文研究深度。在湿地土壤研究方面:1979年,Cowardin等专家开始将“水成土”(hydric soil)术语引入到湿地土壤研究,20多年间,专家们对水成土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著名的有Mausbach and Richardson(1994);Richardson et al.(1994);Vepraskas(19994);Hurt et al.(1998);and Vepraskas and Sprecher(1997);杨青、吕先国(1998)研究了湿地基底呼吸活动;白军红、余国营等(2001)利用统计学定量研究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等。在湿地植物研究方面:1999年,朗惠卿主编《中国湿地植被》,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湿地植被的专著,首次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我国湿地植被的植物区系、植物生态、植物群落,并对植被分类、分布、区划以及形成、结构、演替过程、生产力与营养物循环深入探讨;2001年美国学者朱莉K.克朗克和M.修伯翰芬尼斯(Julie K.Cronk和M.Sibhan Fennessy)合作出版了《湿地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Wetland plants: biology and ecology),对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学、湿地生物化学和植物作为湿地生态完整性的进行研究;陈吉泉研究了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1996);汤庚国、李湘萍、谢继步等对江苏湿地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1997);李湘萍、汤庚国、王定胜等研究了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91998);顾长明等对安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研究(2003)。在城市湿地研究方面:还刚刚开始,1999,陈运生对浙东湿地的古地理环境研究作了研究;杨学军、唐东芹提出了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与对策(2001);2002,陈久和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对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人类对城市湿地研究较迟,作为现代城市湿地生态设计的研究却是上个世纪才开始,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济(Jaques P. Thijsse)和园艺师西普克斯(C.Sipkes)在布罗门代尔(Bloemendaal)2公倾土地上创造了一座乡土植物的的园林,种植了一些湿地植物。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们在考虑对于自然湿地索取同时,开始重视如何保护湿地,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于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率先开展了生态园林的研究,其中有一部分专门研究城市湿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陈自新和北京林业大学苏雪痕等园林专家开始进行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课题科学地分析了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测定了近百种植物的环保效应和环境适应性,并提出了不同环境下的多种植物种植结构方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为园林环境生态设计的科学化作出了新的贡献。在理论研究突破同时,实践上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北京土城遗址公园、杭州西湖西进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从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来看,对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定量化设计还未见报道,而这却是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城市水生植物和城市水生动物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湿植物群落构建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湿地景观,让“地球之肾”发挥健康机能,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花经,陈俊愉,程绪珂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8

    2、中国高等植物,傅立国等主编,青岛出版社, 2000╱10

    3、陈久和:《试论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181-183页。

    4、余国营:《论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地理学报》2002年第2期,第25~26页。

    5、陈运生:《浙东湿地的古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科学》1999年第3期,第35~36页。

    6、陈桥驿.浙江地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6.

    7、顾长明等,安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3):323-328

    8、汤庚国,李湘萍,谢继步,等,江苏湿地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4):47-52

    9、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

    10、刘昉勋,等.江苏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6。10(2):115-123

    11、刘昉勋,等.江苏海滩植被演替的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1):13-17

    12、林文棣.中国海岸带林业.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13、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5

    14、刘厚田.湿地生态环境.生态学杂志,1996,15(1):75—78

    15、殷康前,倪晋仁.湿地研究综述.生态学报,1998,18(5):439~545.

    16、国家林业局等编制.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7、陈吉泉.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应用生态学报,1996,7(4).

    18、许木启,黄玉瑶.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生态学报,1998,18(5).

    19、李湘萍,汤庚国,王定胜等.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1).

    20、杨学军,唐东芹,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与对策,林业科技通讯,2001•7

    21、Kenneth D.Konyha, Douglas T. Shaw, Kurt W. Weiler. Hydrologic design of a wetland: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model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4(1995)99-116

    22、Richardson,J. L. 2001. Wetland soils:genesis,hydrology,landscapes and classification

    23、Cronk,J. K. and M. Siobhan Fennessy. 2001.Wetland plants:biology and ecology

    24、Gopal, Brij. 2000.Bo\iodiversity in wetlands:assessment,function and conservation.

    三、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

    1、研究内容

    ①、城市湿地类型和湿地植物调研

    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主)主要城市湿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目前城市湿地的景观现状、生态特色和植物应用,分析城市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可应用湿地植物的丰富性。

    ②、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

    构建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模型,研究湿地群落的安全性、稳定性、景观丰富性和美感可变性。总结出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植物群落特色。

    ③、城市湿地生态效益评价

    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测定湿地植物的生长量、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建立光响应曲线,建立绿量回归方程,对城市湿地进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④、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选育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湿地植物30-50种,根据测定的生长指数、光响应曲线和绿量回归方程,初步定量地开展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克服城市湿地植物应用的随意性和设计的模糊性。

    ⑤、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

    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选育城市湿地特色植物8-10种,利用现代先进植物繁育技术和设施,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2、技术关键

    ①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自然界的植被群落是植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演替的结果,而人工湿地植物群落不仅受湿地植物“装配式”地模仿自然构建,还受到水位、城市负载的影响,使得群落构建可变性和复杂性。

    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通过生长、生态因子测定,利用生态位的原理进行城市湿地植物定量设计,因受环境影响,测定数据会有偏差,导致设计的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富有挑战性。

    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初步研究计划和方案,吸取森林植被群落和城市陆地植物定量设计的经验,从我省城市湿地的实际出发,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通过认真测定、科学分析,结合不同类型湿地实际,解决好我们的城市湿地群落的不稳定性和景观丰富性,攻克技术难关。

    四、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发表湿地相关学术论文3-5篇,城市湿地专著1本

    ②选育城市湿地特色植物30-50种,并进行扩繁;

    ③测定20-25种湿地植物光响应曲线和绿量回归方程;

    ④城市湿地植物设计样板工程(示范湿地)1-2处。

    2、应用或产业化前景

    ① 可以整体改善城市湿地景观的单调性和生态脆弱性;

    ② 提高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可持续性;

    ③ 增加城市湿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 改善城市环境,减缓城市矛盾,提高城市的品位。

    本研究的产业化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素材、造景技术、设计品牌、模型指标等进行城市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推广湿地植物素材、群落模型、数据指标,引导城市湿地开发和生态建设。

    五、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1、研究方案

    本课题根据群落理论和生态原理开展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其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城市湿地植物调查和指标测定

    ②、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景观设计

    ③、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生态效益评价

    2、技术路线

    3、组织形式

    (1)、项目研究体系结构和组成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由浙江林学院园林、植物、生态等专业科研人员组成,为了使学科完整性和利于工作开展,适当邀请校外协作单位人员参加研究和样板湿地建设,共同团结、高效、严谨的课题研究组,其构成简单示意如下: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组织方式示意图

    (2)、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方法及步骤

    成立课题组,由浙江林学院蔡建国博士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苏雪痕教授担任顾问。课题组在项目下达以后,首先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各司其职、分头执行。

    在项目执行中,做到月月互通情况,半年一次汇报,一年一次汇总检查。项目研究中期全面检查,找出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保证项目研究顺利进行。

    项目结题,通过技术验收鉴定,达到预定的技术目标。

    4、课题分解

    子课题一:城市湿地类型和湿地植物

    子课题二:城市湿地植物生态效益评价

    子课题三: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设计

    子课题四:城市湿地植物快繁技术研究计

    六、计划进度安排

    在项目实施年限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3年。分步实施:

    1、2005年1-10月:城市湿地调研分析;湿地植物选育和引种栽培。

    2、2005年11月-2006年10月,城市湿地植物选择和指标测定;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模型研究。

    3、2006年11月-2008年5月,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和试点;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城市植物快繁技术研究。

    4、2008年6月-12月,材料总结和论文撰写;课题结题和验收。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课题组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基础条件。

    ◆浙江林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课题组成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曾主持和参与研究的项目有省科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林业厅种苗站等研究项目10多项,并有多项成果获奖。

    浙江林学院现已有试验湿地和苗木基地,并有组织培养设备和设施齐备的温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重点学科,设备先进,基础好。

    ◆主持人蔡建国博士:师从我国园林植物开发和园林植物造景权威苏雪痕教授,从事园林植物研究10余年,曾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林业厅种苗站项目多项,并如期完成研究任务,主持和参加研究的成果多次获奖,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并主持和参与安排及参与了多个良种基地、花木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使这些场均能成功建成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开展城市植物配置、植物优化、城镇绿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并主持完成多项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任务。

    ◆课题组主要成员都是从事湿地植物、园林植物育种、景观生态、园林效益评估、园林设计和试验分析等教学、科研多年,对城市湿地和湿地植物较为了解。

    ◆已完成的相关课题和成果

    已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已完成和在研相关课题5个(“浙江省城市林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技术研究”、“杭州市道路行道树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城市绿化观赏花木新优品种引繁与开发研究”、“滨海特色园林植物引繁与开发研究”和“农村小城镇绿化工程集成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完成有关规划设计项目多项。

    ◆仪器设备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型 号 数 量 价格(元) 备 注

    照度计 ST-85 2 1860 租用

    负氧离子测定仪 1 16000 租用

    叶面积测定系统 AM-100 1 52705 租用

    温、湿、光照记录仪 HOBO H8系列 3 6000 租用

    数码相机 CANON 1 7000 已有

    笔记本电脑 NEC 1 15000 已有

    手持GPS定位仪 2 4000 已有

    八、经费预算

    预计所需的研究经费为15万元,具体见下表。

    城市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研究项目经费预算

    经费开支

    预 算

    (万元) 设备费 能源材料费 试验外协费 资料印刷费 会议及调研费

    2.4 1 2.8 1.2 3.6

    租赁费 鉴定验收费 人员经费 管理费 其他费用

    1 1 0 1 1

    以上就是关于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菏泽景观设计价格(菏泽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菏泽广场园林景观设计(菏泽广场园林景观设计招标)

    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菏泽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价格多少)

    旅游综合体景观设计(旅游综合体项目)

    宁波地产景观设计品牌(宁波地产景观设计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