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州流杯池的传说
曲水流觞景观设计图(曲水流觞景观设计图片大全)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曲水流觞景观设计图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景观节点有哪些组成?
景观节点是构成景观体系的重要元素,分为城市广场、标志性建(构)筑物、山系节点和水系节点四类组成。
二、四十景图的四十景图
正大光明:为圆明园正殿。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
本景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实即清帝在圆明园的前朝。
正大光明前为出入贤良门,左右有东西配殿五楹,分别为茶膳房、御书房、清茶房和军机处。正大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有出廊,灰瓦,卷棚歇山顶。殿内有雍正帝手书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及乾隆帝所书“遹求宁观成,无远弗届;以时对育物,有那其居”。东壁悬御书《周书·无逸》,西壁悬《豳风图》(至英法联军焚园时,似悬挂圆明园全图)。殿后有寿山,山上有笋石,后移至今颐和园仁寿殿。
出入贤良门,亦称圆明园二宫门,南向门殿五间,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匾。门内为七间大殿,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勤政亲贤:西与正大光明毗连。
本景区为前朝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功能类似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
勤政殿,为南向五间殿前后各接抱厦三间,外檐悬雍正帝御书“勤政殿”匾。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在园内召见群臣御门听政必在此殿;亦是皇帝平时批省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官员和会见外藩王公之所。殿内明间设宝座,后屏风上刻乾隆帝御书《无逸》篇;后楹高悬雍正帝御书额“为君难”,东壁陈乾隆帝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西壁陈御制《为君难跛》。勤政殿东面的芳碧丛是清帝经常在夏天办公和用膳的场所;芳碧丛后面是面阔九间、前出抱厦三间的保合太和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再往北就是收藏有各种名贵字画、西洋雕刻和文具的富春楼。东为飞云轩、静鉴阁,北为怀清芬、秀木佳荫、生秋庭。静鉴阁东为保合太和、富春楼、竹林清响。 九洲清晏:位于圆明园西部,九洲景区中轴线上,前湖与后湖之间。
本景点为皇帝寝宫。南面是前湖,与“正大光明”相隔;北边是后湖。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洲清晏就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万平方米。
九洲清晏最前为圆明园殿五楹,后为奉三无私殿七楹,九洲清晏殿七楹。东为天地一家春,西为乐安和,再西为清晖阁、露香斋、无倦斋、茹古堂、松云楼、涵德书屋。西路后于道光年间焚毁,翻建慎德堂。岛南有汉白玉石桥两座,左为金鳌桥,右为玉蝀桥。
九洲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九洲清晏其名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雍正初年起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此处也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和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镂月开云: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南岸,九洲清晏东面。
修于乾隆九年(1744年)。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赏牡丹(见本诗“犹忆两句”之注)。在帝王时代,这里被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之一。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恩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旁为御兰芬。 天然图画: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北面。
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临湖建有朗吟阁和竹薖楼,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这一景的园林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 院内有翠竹万竿,双桐相映。五福堂阴,有玉兰盛开。该株玉兰为圆明园初建时所植,弘历儿时常至花下游,视其为同庚。此树被称作御园玉兰之祖。乾隆五十一年,弘历年龄已近八十,偶至堂前对花,多有感慨而成诗一首《五福堂玉兰花长歌志怀》,诗成后刻卧碑之上,立于花旁,并令饰新轩牖,点缀文石。 碧桐书院: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碧桐书院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南与天然图画为邻,西与慈云普护隔水相望,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建筑,雍正时期名曰“梧桐院”。此处四面环山,林木茂密,是一处非常清静的地方。建筑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大小院落组成,共三进院落,正殿檐下悬有雍正御书“碧桐书院”匾额。正殿内还设供皇帝休息的床、炕等。碧桐书院是清帝读书、作画的地方,书院周围种植有大量梧桐树。 古人将桐树喻为高洁、正直的象征,认为桐树能招来凤凰,这里桐树森然,凝聚着吉祥、静谧。初夏,桐树满枝,香气阵阵。盛夏,森森桐叶,退避暑气,清静安详, 是一处静室读书的绝佳境地, 雍正帝常年在此读书 。 乾隆皇帝在诗中也曾赞美道“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慈云普护:位于九洲景区正北,是一处寺庙园林。
本景前殿临后湖,三楹,称“欢喜佛场”。北为楼宇三楹。楼上祭祀观音,楼下祭祀关帝。东为龙王殿。
本景建于康熙年后叶,景名“涧阁”。雍正继位后,圆明园升格为御园时,风水先生说,正南建立宫门,取向明出治之意;正殿居中央,以建皇极八方拱向。本景处中轴线正北,立自鸣钟楼,楼高三丈,以应一白水星。
欢喜佛场殿内供奉的是藏教密宗欢喜佛,以求多子多孙。在其正殿慈云普护供观音菩萨,亦是求子,只是所求对象不同。龙王殿内供龙王,为的是风调雨顺。自鸣钟楼大自鸣钟为其早起理政提醒时间。所以该景建筑虽少,但实用功能却很强。欢喜佛场前“藤花垂架,鼠姑当风”,(鼠姑:牡丹的别名)南部有垂柳,建筑间有山桃、文杏点缀。 上下天光:位于九洲景区后湖北岸,慈云普护之西,杏花春馆之东。
本景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建筑,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建成。上下天光景区的命名来自北宋文豪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的诗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上下天光的主体建筑为“涵月楼”,为临湖楼房,是一座两层敞阁,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外檐悬挂乾隆御笔“上下天光”。涵月楼是一组临水的建筑,前半部分延伸入水中,左右两侧各有一组水亭和水榭,用九曲桥连接在一起。这组建筑也因此而极为唯美巧妙。到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上下天光景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九曲桥,水亭和水榭被拆除,主体建筑“涵月楼”也改建为模仿嘉兴烟雨楼而建造的“烟雨楼”。咸丰年间,在烟雨楼北侧搭建天棚,并恢复旧称“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位于九洲景区后湖西北,上下天光西面。
本景建自康熙年间,初称菜圃,后亦总称春雨轩。胤禛《园景十二咏》即有菜圃诗目。雍正五年(1727)二月挂讫“杏花春馆”、“杏花村”御书匾。在雍正时期被称为杏花村,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乾隆九年(1744)成图时,矮屋疏离,环植文杏,前辟小圃,一派村野景象。乾隆二十年(1755)本景中前部有较大改建,并添建春雨轩殿、涧壑余清宫门及南山得树亭等。还有有翠微堂,城关,绿云酣。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仿乡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坦坦荡荡:也叫金鱼池,紧靠九洲景区后湖西岸。
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山景色引入。坦坦荡荡,三楹,前为素心堂,后为光风霁月,东北为知鱼亭,凿池观鱼。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观赏金鱼最佳处,俗称金鱼池。该景四面环水,西北外侧有山,西、西南、东南均设跨溪木板桥,其北有一造型极其美观之石桥——碧澜桥。该景有池中观鱼的水榭(光风霁月),有度夏寝室(半亩园),有进膳的堂屋(素心堂)。 茹古涵今:亦总称韶景轩,位于九洲清晏西侧,东临后湖。
修建于乾隆四年 (1739) 前后。占地 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300 平方米。
茹古涵今为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斋、竹香斋。本景共有殿宇、房间、游廊、平台 39 座 148 间 ( 游廊 73 间 ) ,重檐大亭一座,垂花门一座,随墙门五座。该景为皇帝冬季读书之地,装修较豪华。室内有楠木樘板,四面窗装饰有紫檀木窗框,楠木窗芯。该景盛时植有松柳,竹香斋前为竹林。乾隆三十三年 (1768) 有较大的改建。 长春仙馆:位于九洲景区西南,前湖西面,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南邻园墙。
始建时间不晚于雍正四年 (1726年)。
初名莲花馆。自雍正七年起成为皇四子弘历的赐居之处,以此自号“长春居士”。长春仙馆,门三楹,殿五楹,四围山环水绕,进出由木桥与其它景区相连接,是一处园中园式的建筑风景群。岛上是由四个院落组成,其中东院为正院,是一个完整的小四合院,由倒座房、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组成。正房外檐下挂乾隆御书“长春仙馆”。乾隆四十二年( 1777 )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这里便改成了佛堂,以表示乾隆对其母后的思念之情。长春仙馆西边为绿荫轩、丽景轩、春好轩。西有含碧堂、林虚桂静。长春仙馆岛的西岸还建有御膳房、御茶房、御药房、太监值班房等。长春仙馆正北跨溪建有亭桥一座,名曰“林虚桂静”。 万方安和: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
建于雍正初年,旧称万字房。万方安和轩,造型独特,风景秀丽,四时皆宜择优居住。雍正帝特喜在此园居,乾隆时期仍是游憩寝宫之一,端午节例在此殿侍奉皇太后进宴。嘉庆帝亦有“万方安和”题咏 23 次。
万方安和建筑平面呈“ 卍 ”字形,整个汉白玉建筑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的殿宇。这里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景区,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西路为一室内戏台,此戏台设计的十分巧妙,唱戏者在西北殿而皇帝则坐在正西的殿内观戏,中间用水相隔。
万字房的东南为一临水码头,皇帝平时来万方安和一般是坐船直接到此码头上岸。万方安和对岸建有一座十字大亭俗称“十字亭”,十字亭顶还安设一个铜凤凰,十字亭周围栽种了许多珍贵花卉、树种。 武陵春色:在万方安和东北。
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山高水长:位于圆明园西南隅,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
山高水长楼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烟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月地云居:佛寺。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
本景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东为法源楼,再东为静室,西北为刘猛将军庙。 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
仿景山寿皇殿建造,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为园内规格最高的建筑,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九楹。
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北为紫碧山房。 汇芳书院: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
本景平面为眉月形(眉月轩),内有抒藻轩、涵远斋、随安室,隔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日天琳宇:位于圆明园西北,在汇芳书院之南。
本景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后楼、西前楼、西后楼,前后楼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澹泊宁静: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以北,日天琳宇东南。
本景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东为曙光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
本景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东北。
本景为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濂溪乐处:位于圆明园北面,汇芳书院之东南。
本景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正殿九楹,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 多稼如云:位于圆明园北面,在鱼跃鸢飞之西。
正殿五楹,周围为稻田。 鱼跃鸢飞:位于圆明园最北面,大北门内偏西。
本景为五楹方殿,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
本景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西峰秀色:位于圆明园北面,南为舍卫城,北为北远山村。
本景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
西峰秀色,西有敝厅及平台,西北石山摩写庐山景色,山有洞府,称三仙洞,洞门面西,洞中可容两百人,已塌。 四宜书屋:位于福海水面以北,廓然大公东北面。
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四宜书屋以东。
本景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澡身浴德:位于福海西岸南侧,东临福海。
以福海之广象征大海的注而不盈,境域寥廓,包容万物,以福海之清,一波万顷,象征鉴心察己,澡身浴德。本景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澡身浴德是一组以儒家的修身养德思想为意境的景观。它主要由三组建筑组成:以澄渊榭为主的一组三幢临水建筑,澄渊榭北面的望瀛洲,以及再向北土山包围中的深柳读书堂。望瀛洲在澄渊榭北面,是一个建筑在高台上的方亭,用来眺望福海景观。
深柳读书堂在望瀛洲西北的土山包围中,据称“深柳阴重暑不侵”。此堂建于康熙年间,乾隆未登基前就曾有诗提及“年深柳更深,闻札戚犹今”。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岸,主景居西部。
建自雍正年间。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
本景正殿三楹,后为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为花屿兰皋、两峰插云、山水乐、君子轩、藏密楼。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五孔桥东侧之高台重檐四方亭为“两峰插云”,亦取西湖景名,是乾隆皇帝重阳登高之处。本景西部庭院,嘉庆时期改建成三卷大殿,增额“镜远洲”。
有文道:“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不辨天光与水光,结(王加磷右边)池馆庆霄凉,蓼烟荷露正苍茫。白傅苏公风雅客,一杯相劝舞霓裳,此时谁不道钱塘。” 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
本景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岸南部,建于1731年(雍正九年)前后。
此处前俯巨湖澄碧,远望西山秀色。
本景区建筑的命名曾有改变;正殿接秀山房后改悬“云锦墅”额。最南部的院落于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改建成三卷大殿“观澜堂”。
接秀山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
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前后,时称秀清村,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别有洞天”。后在1751年、1762年和1803年(嘉庆八年)前后,又有多次添建和改建。是座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园。
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
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
在福海南岸,南屏晚钟以西。
为一座横跨福海南岸两个小岛的水上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之诗意。福海南岸中部有两个小岛,其岛端形成海峡,一座白色石桥横跨于海峡之上,把两个岛连接了起来。桥北是宽阔的福海,桥南是个港湾小湖。所谓“夹镜”,是因为这里北面福海的广大水面,南衔内港,而且二者之间以圆形拱洞的桥亭飞跨,结合水面倒影,正象一面圆形的镜子;所谓“鸣琴”,是指东边山崖上有流泉跌落,冲激于乱石中,发出鸣琴般的声音。
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在东面的小山坡上建有“广育宫”。 涵虚朗鉴:即雷峰夕照,位于福海东岸。
是仿照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建造的。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复重建的景点。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因塔在西关外,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又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每每夕阳西下之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
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本景是园中较大的一组建筑,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本景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
嘉庆诗赞双鹤斋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坐石临流: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舍卫城以南。
建于1727年(雍正五年)前后。
本景可分为西北部兰亭、西南部抱朴草堂、东北部舍卫城、东南部三层戏楼同乐园和中部皇家宫市买卖街五部分。
兰亭,原是一座重檐三开间敞亭,仿自浙江绍兴古兰亭“曲水流觞”意境,建于雍正初年,时称流杯亭,乾隆初年题额“坐石临流”。此亭后于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改建为八方形,并换成巨型石柱,每柱各刻一册历代著名书法《兰亭贴》,是为兰亭八柱贴。舍卫城,是座典型的佛教建筑,俗称佛城。供奉城隍爷、关帝君、三世佛、弥勒佛等。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是九洲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
本景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九孔大石桥,桥西牌楼题匾为金鳌,桥东牌楼题匾为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桥,是圆明三园里最大的一座石桥。北有曲院。
南面有湖,湖上有九孔桥。湖西将近一里长的土堤,略仿西湖苏堤意境,夏秋时节,长湖便是芙蓉之国。漫步在九孔桥上,行走在堤岸湖边,观赏着立于绿叶之上、摇曳在湖水中的荷花,闻着沁人肺腑的清香,使人超然脱俗。 洞天深处:位于福园门内,勤政亲贤以东。
本景主要为东西二所及西部南北二岛的上书房,东北部为清宫画院如意馆小院,东夹道外侧邻园墙则是长条状库房院。
福园门内东西有两座院落,为诸皇子园居之所。初时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座住所,称福园门东四所。道光二十六年 (1846) 奏准,福园门东四所大规模改建为东西二所,每所前设垂花门,正房改为前后三层各五间,添建东西厢房五间或三间。
三、万州流杯池的传说
1. 关于万州流杯池的诗句
关于万州流杯池的诗句 1. 流杯池的万州流杯池
位于万州高笋塘旁的“流杯池”,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流杯池”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而闻名天下,为古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万州古八景之一,为曲水流觞。流杯池,系一石上凿沟,引水环注其间,而流杯饮酒之处。古时文人墨客围池边,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即该谁赋词饮酒。
该池凿于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流杯池畔有黄庭坚撰写的《西山题记》石刻,后俗称“西山碑”,属历史艺术珍品。西山碑高1米,宽2.6米,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碑文173字,字体行书,字径10厘米左右,系黄庭坚挥毫撰写。据史书记载: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黄庭坚顺江东归,道经南浦(现万州),应郡守高仲本之邀,到西山游览。当时诗人见西山山麓(现万州高笋塘一带)鲁池浩瀚、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刻于碑上。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西山碑”拓本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曾国藩称道:“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2. 能不能介绍下万州流碑池
万州简介 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新城―万州 【万州概貌】重庆市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
自东汉设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北周设万川郡。
唐、宋改郡设万州。明洪武六年改称万县。
1935年设万县地区。1992年设四川省万县市,辖8县3区,1998年改设重庆市万州区。
现辖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14个街道办事处、32个镇、45个乡。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2000年末总人口168万。
素有“川东门户”之称的万州,自古就是川东、渝东、鄂西、陕南、黔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千百年的沧桑变幻和劳动人民的艰苦 奋斗,使万州发展成为长江沿岸的十大港口城市之一、长江上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万州成为重庆市内仅次于重庆主城区的中心城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的形成,特别是三峡工程库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和开发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投资市场、物资市场和消费市场,给万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万州成为中外瞩目的投资热点地区,为古老而年轻的万州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物资基础,将有利于万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168万州人民将高扬发展主旋律,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心,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最优的科教文卫金融信息中心,功能最完善的旅游服务中心,重庆市新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重庆市第二大城市。
【自然资源】万州物华天宝,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岩盐远景储量2860亿吨,天然气控制储量2000亿立方米以上,煤、铁、石灰石、石膏矿也十分丰富。
境内全部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2.36万千瓦,可开发量15.88万千瓦。桐油、柑橘、蚕茧、茶叶、烟叶、榨菜、生猪、山羊板皮质优量大,在全市、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林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旅游资源】万州区地处全国 11 条主要旅游线之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中部,为巴蜀四大旅游城市之一。
现有旅游资源单位 130 余个,旅游小区 13 个,其中市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 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市级森林公园 4 处。主要人文景观有:西山碑、鲁池流杯(曲水流觞)、天子城(天城倚空)、驸马坟、甘宁墓遗址、虬溪书院(演易台)遗址、西山公园、太白公园(西山夕照)、新宝塔、旧宝塔、木枥观等。
主要自然景观有:甘宁青龙瀑布、盐井龙洞、岑公洞(岑洞水帘)、龙泉洞、白水溪、潭獐峡、天仙桥(仙桥虹济、又名石琴响雪)、蛾眉碛(蛾眉碛月)、千斤石(金岛印浮,又名玉印中浮),都历山(都历摩天),大垭口、乌龙池森林公园、戴家岩、泉活、贝壳山避暑山庄。全区有三星级旅游饭店 1 家,二星级旅游饭店 6 家,涉外旅游船和国内旅游船 15 艘,旅行社 7 家。
1999 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94 . 65 万人。 【基础设施】水运:长江横贯境内83公里。
万州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200多万吨,是国家二类水运口岸。万州正在建设长江上游最大的深水港,年吞吐量1500万吨以上,可常年通行万吨级船队。
三峡工程建成后,其港口地位更为重要,必将成为长江上游水运枢纽之一。 公路:境内公路密集,以318国道和省道万忠(县)、万云(阳)、万开(县)线为主干,与10多条乡镇公路形成路网,通车里程1319公里,年货运量900万吨,客运量4000万人次。
正在兴建的重庆至万州高速公路将在2003年前全线通车。“十五”期间还将建设沿库区高等级公路。
铁路:由四川达川至万州的达万铁路已铺轨通车,成为西北、西南部分地区进入长江到东南沿海的最佳捷径。同时国家已经正式确定建设万州至湖北宜昌的万宜铁路,并将在“十五”期间动工建设,届时万州铁路将与全国铁路形成联网。
空运:距城区中心10公里的4C级万州民用机场正在加紧建设,2002年建成通航后,可全天候起降波音737、757飞机。 能源:全区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7.9万千瓦。
还有一批电力项目正在兴建。地方电力和三峡工程强大的电力将满足万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相互协调的三级输变点网络和城乡供电网络已经形成。
通讯:通讯实现了程控化、数字化、光缆化。全区现有市话容量27.6万门,城乡电话普及率8.9%,移动电话用户12.24万户。
供水供气: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2.7万吨,年供水量达到2000万吨,天然气年供应量2100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在60%以上。 海关:万州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1917年正式设立海关,建国初期撤消。
1998年恢复万县海关,并建立了商检及动、植物检疫机构。
3. 能不能介绍下万州流碑池
白岩仙迹 明朝万历年间,四川按察史曹学铨来万县考察,在他的倡导下,万县知县方登在太白岩山腰修建了“太白祠”,塑李白像祀之。
鲁池流杯宋代以前,此地曾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南浦(现万州)太守鲁友开主持开凿聚水,凿出了一个“池广百亩”的池塘,并在水池中种莲。
尚绕塘“建亭三,名高亭、鉴亭和集胜亭,三亭之前列射棚,植花木。”后成为州人游览之胜地。
人们为纪念他凿池之功,命名为“鲁池”。 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冬,员外郎束庄续任南浦太守,又扩建了鲁池。
据《万县志》记载,束庄首先在池南岸修建一亭,曰:“碧照亭”,取“水之碧波荡漾”之意,又在此亭数步之遥处建一“土地祠”,以“安神灵”;祠之北,柳荫翳茂处又建一亭名“柳荫亭”;亭之西有一块丈余见方的青石,形如席,束庄令其凿成石沟,引水环注其间(即流杯池),并在此旁盖茅亭一个,名“玉亭”。之后,又先后在鲁池上修建了“西山亭”和“飞云楼”。
至此,西山下鲁池旁已是亭榭林立,为川中和渝东少见之胜景。 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万州郡守赵善赣,在鲁池四周“广其封植之意,增海棠、桃、李、荔枝、梅、竹及花木五百株”。
以后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鲁池四周“松干交摧荆棘满地”,一派荒芜之状。清时野茭笋长于池中,故人们称为“茭笋塘”。
当时万县人常念“茭”为“高”,故遂俗称“高笋塘”。1924年杨森驻军万县,为扩建城区道路,于1927年对高笋塘也稍加修饰,四周种柳,池内植荷,池围道路,命名为环塘路。
流杯即流杯池。和鲁池相距不足三十米,系一石上凿沟,引水环注其间,而流杯饮酒之处。
当时文人墨客围池边,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即该谁赋词饮酒。该池凿于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据《字源》记载,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书,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湍激,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泳,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段以“流觞曲水”为中心的园林景致描写,其后被广为传诵。流杯池占地二千平方米有余,有名人石刻多处。
流杯池与鲁池为邻,故称“鲁池流杯”,为古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 流杯池畔有北宋黄庭坚撰写的《西山题记》石刻,后俗称“西山碑”,属历史艺术珍品。
西山碑高一米,宽二点六米,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碑文173字,字体行书,字径十厘米左右,系北宋黄庭坚挥毫撰写。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他顺江东归,道经南浦(现万州)应郡守高仲本之邀,到西山游览。
当时诗人见西山山麓(现万州高笋塘一带)鲁池浩瀚,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刻于碑上。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西山碑》拓本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称此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石琴响雪在万州旧城区苎溪河上,有一块天然巨石横跨东西两岸,形成一座天生的石桥。它像一把平放的石琴,淙淙的流水声便是琴音,故得名“石琴”。
桥下溪水平稳的流淌,但一出桥洞便吼声高歌直奔崖下,形成一道飞瀑,激起层层水花如雾似雪,故得名“响雪”。清朝壅正年间,杨木源在桥东西头题名“响雪”及“石琴”。
故有“石琴响雪”之誉。 峨眉碛月长江南岸翠屏南山下岑公洞以下沿长江有一湾碛坝,冬春水落碛出,细石斑斑,积累成碛,形如秀眉,故称峨眉碛,也称红沙碛 岑洞水帘陆游、王士桢等均到此游过,并题诗传世,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宋朝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冒雨畅游岑公洞,曾留诗两首。
其一:“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应是岑公闭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其二:“蓬窗夜静雨如渑,好似糟床压酒声。
此时岑公不能饮,吾侪强健可频频”。洞口上方有行书横写“岑公洞”三字。
翠屏双塔 翠屏双塔洄澜塔及文峰塔,洄澜塔位于今万州城长江南岸,翠屏南山下,与长江北岸钟鼓楼对峙,建造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迄今保存完好。塔身为六边形的九层楼亭阁式,砖石结构,刹顶高一点五米,塔体通高三十二米,别具风格。
塔底层开门,其侧有雕刻,门向南偏东。塔门左侧有一碑,题有“清乾隆庚戌”字样。
4. 有关流水的诗句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秦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张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流水落花无限。--侯善渊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白朴
流水落花何处路,绿阴幽草可怜生。--程文海
5. 万州八景的八景由来
景观位置位于现在万州长江以北,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都历摩天”,指的是都历山高插入云。明;沈巨儒诗《都历摩天》是这样描写的: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仙潮尊。
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昆。何用仙人九节鞭,直探素女洗头盆。
巫峰十二参差立,共仰此山公领孙。苎溪河东岸的北山脚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时县城也只限于环城路一带,都历山在县城后面,被认为是县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县城之北,故之名北山。
从县城仰望都历山,山势陡峻,高插入云,称作“都历摩天”,以形容其高。实际上都历山只是比太白岩、天城山略高一些,由于地处县城背面,一向为人所看重。
都历山山顶地势平坦,居高临下,俯瞰县城,是县城之屏障,在古代战争中,双方都要先占此山,以控制县城。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观,故名“北山观”。
北山踞县城之顶,俯压县城,先踞为胜。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是军事性的防御建筑。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午)进行了扩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两公尺高的石碟146个,周围通长400公尺,石城前后均有炮台。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政府为保护县城,曾屯兵石城。
同治年间,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县里又屯兵结营于此。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庙宇“昭明宫”。
现已改建为“弥陀院”。从长江下行在江上远望万州,都历山浮若圆珠,这种景观平时不见,而常出现于雨中。
由于烟雨,都历山腰云雾缭绕,都历山顶圆珠似的浮于云雾之中,呈现出“浑若圆珠”的景象。清李鼎元有诗云:“路入巴东好处好,万州廓外最清奇。
南山云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时。”这后两句的景色,就是都历山“浑若圆珠”的时候。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旧城环城路一带已经拆迁,都历山虽然仍在,失去了下面旧县城的衬托,随移民迁建原县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区,但摩天的感觉就不如原来了。注:竺溪河为三峡库区蓄水前的叫法,如今三峡库区蓄水后,竺溪河水面宽广,万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内侧狭窄处修建了一处堤坝,这样,竺溪河变成了现今的天仙湖了。
景观位于长江以南的南山。秋屏列画是指对江的翠屏山,古时绿化很好,郁郁葱葱,叠翠如屏,极目远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图画。
如孙本卓《南浦八景 秋屏列画》写道:爽挹西山景,屏开玉器浮。茂林迷古诗,小港杂渔舟。
翠列千岩晓,红深万树秋。天然图画好,清宓与营丘。
南山正对着旧县城的南门,县衙门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绿色屏墙对着县署,长江河段到了这里转流向东北。根据这一地形,宋 范成大有诗: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此景随着旧县城城址的消失,而南山已农耕开发殆尽,秋屏列画就名不符实了。
峨眉碛月在南山脚下,水落时出现一弯大碛坝,形如娥眉,细石斑斑,极为可爱,峨眉碛成为八景之一,与当地民俗有关。据记载,万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乡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碛上,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
所以人们对峨眉碛十分钟爱。清李鼎元诗《峨眉碛》:仲春暖似夏初时,万县桐花开满枝。
夜半山岈残月吐,一痕沙碛画娥眉。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后,峨眉碛已在水下了,岑洞水帘在南山江边一个岩嵌,是一个溶洞,《方舆胜览》记载:“洞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石岩盘结如华盖,左右方池泉涌出岩际,松竹藤萝,真神仙窟也。”
隋末时有名岑道愿者因避乱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爱石龛幽静,遂隐居此洞,遂名岑公洞。岑道愿“爱石龛幽静,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无所营,时已百余岁,肌肤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
活了120多岁。《四川省志》记:“唐(隋末)岑公曾居于此,有石状如芝,名石芝。
又有泉曰:灌芝泉。”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地方官员到岑公洞里求雨后即得了雨。
地方衙门禀报朝廷,朝廷封岑道愿为冲妙大师虚鉴真人,并迁妙庭观于洞旁,一时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区。宋黄庭坚、陆游,清王渔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诗。
现洞内尚存宋以来石刻多幅。清代丁凤皋万县八景涛《岑洞水帘》:石室藏真地,丹还不计年。
层岩仙瀑泻,半壁水帘悬。钩转蟾光老,珠跳鹤泪圆。
胜游消永日,回首白云眠。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岑公洞口略高于水,洞门尚存,三期水位蓄水后亦将没于水下。
景观位于长江以北的西山。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觞”两景,如西山列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迹”两景,则共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称为“白岩仙迹”前者按自然景观命名,后者指诗仙李白曾在此读书一事。清丁风皋万县八景诗《西山夕照》:西山迎爽气,霁景夕阳殷。
散绮收前壑,余霞浸一湾。脚垂新雨歇,舍返片云闲。
明月招邀上,诗仙映醉颜。清万县知县陆玑登太白岩有诗刻壁,文如下:丙辰既望独游太白岩题壁树梢高处露瑶宫,梯石层岩曲折通。
一道红阑新补景,春游宛在画屏中。岩谷云多石气凉,在山养性出山忙。
问谁不爱烟霞痼,随处安心别有乡。咸丰六年仲春陆玑题子承绳侍曲水指高笋塘边的流杯池,“曲水流觞”指古代一种风俗,称“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
四、结合园林案例分析中国园林艺术和特点
在这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年代,人们有时会暂时厌倦了迪厅里刺
耳的尖叫声,或是腻烦了酒吧里来往不定的人群,又或是对卡拉
OK厅里聒噪的所谓音乐有了些倦怠,这时候需要用一种安静而不
俗的方式去释放自己,人们选择了去茶园,去有品位的茶园。何谓
有品位的茶园?即指好品质、高质量、上档次的品茶去处。许多聪
明的商家在改进自家茶园经营模式和销售策略的同时,也在不遗余
力的做好影响茶园经营业绩的一件事,就是将茶园从外到内做统一
风格的装饰装修。个性突出的门脸能吸引更多的过路者入内消费,
而环境优雅的室内更能留住大批的回头客。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渊远流长,“每饮一口芬芳的清茶,就好像
在品味中华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茶馆
的装饰装修。很多设计师都尽可能地采用了各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古典设计元素,来创造一个品茗的佳境,而最典型的当属中
国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福州就有这么一处胜地,给福州人提供
了一个有品位的去处选择,它就是“古堞斜阳易安居”。中国园林
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浓郁的
诗情画意。“易安居”的室内外设计在现代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
的同时就揉进了中国园林设计手法,“今”与“古”的碰撞造就出
了这个集观赏游玩、茶艺休闲、艺术收藏、音乐修养、商务聚会等
于一体的胜地。但凡去过的人大都有一种“易安居中话斜阳,除却
人间别有天”的美好感受。
“易安居”地处福州著名旅游景点西湖的古堞斜阳一角,占尽
地利之便,符合了园林设计的首条要领相地之说。“古堞”即老城
墙,“古堞斜阳”取意幽美,听其名既知其境佳。而茶园名“易安
居”则表达了主人的一怀释然情义。在“易安居”,无论白天或晚
间,室内或室外,都能让你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西湖公园里的一条青石小路带领客人来到“易安居”的门庭处
(图一),但见古树虬屈,城堞安详,神像静立,让人不禁迫不及
待地想推开那扇红色朱门,一探究竟。
在这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年代,人们有时会暂时厌倦了迪厅里刺
耳的尖叫声,或是腻烦了酒吧里来往不定的人群,又或是对卡拉
OK厅里聒噪的所谓音乐有了些倦怠,这时候需要用一种安静而不
俗的方式去释放自己,人们选择了去茶园,去有品位的茶园。何谓
有品位的茶园?即指好品质、高质量、上档次的品茶去处。许多聪
明的商家在改进自家茶园经营模式和销售策略的同时,也在不遗余
力的做好影响茶园经营业绩的一件事,就是将茶园从外到内做统一
风格的装饰装修。个性突出的门脸能吸引更多的过路者入内消费,
而环境优雅的室内更能留住大批的回头客。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渊远流长,“每饮一口芬芳的清茶,就好像
在品味中华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茶馆
的装饰装修。很多设计师都尽可能地采用了各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古典设计元素,来创造一个品茗的佳境,而最典型的当属中
国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福州就有这么一处胜地,给福州人提供
了一个有品位的去处选择,它就是“古堞斜阳易安居”。中国园林
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浓郁的
诗情画意。“易安居”的室内外设计在现代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
的同时就揉进了中国园林设计手法,“今”与“古”的碰撞造就出
了这个集观赏游玩、茶艺休闲、艺术收藏、音乐修养、商务聚会等
于一体的胜地。但凡去过的人大都有一种“易安居中话斜阳,除却
人间别有天”的美好感受。
“易安居”地处福州著名旅游景点西湖的古堞斜阳一角,占尽
地利之便,符合了园林设计的首条要领相地之说。“古堞”即老城
墙,“古堞斜阳”取意幽美,听其名既知其境佳。而茶园名“易安
居”则表达了主人的一怀释然情义。在“易安居”,无论白天或晚
间,室内或室外,都能让你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西湖公园里的一条青石小路带领客人来到“易安居”的门庭处
(图一),但见古树虬屈,城堞安详,神像静立,让人不禁迫不及
待地想推开那扇红色朱门,一探究竟。
的栈道低临湖面,水动且柔,或信步其间赏
荷赏鱼,或凭栏而憩冲泡品茗,乐在其中;
依水堆筑的假山,石静而刚,似静立思考,
二者一刚一柔,动静结合。在这里,白天的
山水在清秀中透着一丝直白,晚间的山水在
绚丽灯光的渲染下象是在静静等待着故事的
发生。有人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
国传统造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么,造园
艺术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这一方面,
主要即得之于山和水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玻璃房外青翠欲滴的灌木丛林,幽雅宁静的疏梅竹影,都因了那山
那水的相映成趣而格外俊美融洽,讨人喜爱。
“易安居”的每个观赏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若放上一个
构图框就是一幅幅不同的自然风景画,这也正是园林设计手法中
“移步换景”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撼动,其中当然少不了植物景观起
到的莫大帮助。“易安居”从建筑入口开始的到园子的每个角落,
从迷人的鹤望兰到可爱的猪笼草(图四),从娇媚的红杜鹃到清逸
的滴水观音,从俊逸挺拔的修竹和苍劲盘曲的古榕,随处可见主人
充分利用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而设计
布置的植物花卉。室内的大厅和包间有了植物景观的点缀既丰富了
景观,也达到一定除菌吸尘的作用。而在室外,这些植物(图五)
与山水景观更是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了一块。在品茗的同时,我们用
心灵去体会,“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
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
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
产生的意境美”。
2.3 建筑
茶园里除去大厅(图六)、凉台、桥亭等开放式茶座外,还有
大大小小的包间十三个,最大可容纳近二十
余人,最小也可供三四人促膝相谈,供宾客
任意选择。每个包间各有精彩之处,包间名
也与此处美景互相呼应:潇湘水云、卧花醉
月、曲水流觞、笑傲江湖,还有松风、甘霖
等等,茶园主人的文学情节和良苦用心可见
一斑。而临湖而建的三个玻璃包间则当仁不
让的成为大家来此的首选,把自己埋进柔软
的沙发,奢侈地将西湖美景统统揽如怀中,
一壶馥郁神怡的安溪铁观音或回甘带蜜的武夷岩茶将陪伴你享受一
个温馨的下午或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以上就是关于曲水流觞景观设计图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极美装饰有限公司装修怎么样(极美装饰有限公司装修怎么样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