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景观设计(堤防景观设计图片)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堤防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宝鸡蟠龙大桥介绍?
宝鸡蟠龙大桥(又名代马大桥),南接宝鸡高新开发区高新五路,北连宝鸡市行政中心,跨越渭河和西宝高速公路,是我市“四横十纵”主干道路网框架之一。
简介
大桥南北总长1146米,宽28米,双向六车道,为单面索、钢筋混凝土斜塔斜拉桥,钻石型斜塔顺桥向倾斜60度,桥面以上斜塔高63米,桥面以下斜塔腿长10.5米,结构及力学性能非常复杂。大桥桥型及其结构形式目前尚属国内首例,建设规模和档次在全省和西北地区属领先水平。
蟠龙大桥南接宝鸡高新开发区高新五路,北连市行政中心,跨越渭河和西宝高速公路。大桥南北总长1146米,桥梁宽度28米,工程总投资1.3亿元。蟠龙大桥为单面索、钢筋混凝土斜塔斜拉桥,钻石型斜塔倾斜60度,结构复杂,施工风险高、难度大。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反复进行技术方案论证,克服一道道技术难关,精心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
重要意义
蟠龙大桥的建成通车,对推进老城区与新城区、开发区,陈仓区与金台区,渭滨区,组团与组团之间道路的衔接和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快百万人口大城市步伐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在西部率先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立足宝鸡市情和地理地貌特点,提出了大力实施东扩南移北上的战略和路桥畅通工程,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加大推进交通路网建设项目,使全市交通规划逐步得到完善,城市路网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全市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渭河宝鸡市区斗中路至蟠龙大桥段堤防加固工程,是宝鸡渭河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鸡市行政中心区的安全屏障。工程由宝鸡市水利局组织实施,工程西起斗中路、东至渭河代马大桥,全长2.9公里,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堤防级别为Ⅰ级。工程概算总投资1006万元,计划工期三个月。工程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下游市区行政中心绝对安全、堤防背水坡紧邻西宝高速公路的现状,从绿色宝鸡、和谐宝鸡和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需要出发,对堤防及堤防背水坡以外带状空地,整体进行了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堤防采用梯形复式断面,设计堤顶宽8m,布置防汛抢险道路及休闲漫步人行道、绿化带。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二、浅谈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城市堤防是重要的城市防洪工程,根据国家《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的规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主要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加以确定。在确定城市堤防的防护对象时首先应划分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划分防护区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洪水大小及可能性,洪水决口过程及洪量,洪泛区的地形与地物状况,行洪及退水条件等。城市行政分区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堤防工程保护区。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应该是在特定洪水发生时,在无堤和某种标准的堤防条件下洪水决溢所影响的范围。对于重要城市,可以采用历史最大或可能最大的洪水淹没范围作为城市堤防的防护区,但还应考虑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一般应采用接近于堤防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作为计算决溢和淹没的条件。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过程中,应对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工作。城市堤防究竟应采用什么防洪标准,归根结底应通过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定防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确处理防洪安全与防洪投资二者之间的关系。
应合理确定堤距给洪水以应有出路
最近几年,有的城市的土地开发开始向河流逼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城市上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使城市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城市河道的行洪断面可以缩小。二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寸土寸金,与河争地。第二个原因应是主要原因。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防洪标准可以不断提高,但河道堤防却不能无限制地加高。无论如何加高堤防,防洪安全总是有限度的。缩窄河道,人为破坏了河流自身的动态平衡,并使河流两岸的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洪水风险。暂时看可能利大于弊,但从长远看,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遗憾甚至祸根。西方国家目前已不再认同通过加高堤防来提高防洪标准的作法。荷兰人正在研究疏浚河道、退堤和扩大河漫滩。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堤距,给河流以充分空间,给洪水以应有出路。
应把防洪工程与城市功能结合建设
城市防洪工程位于城市与河流之间,把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功能结合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与城市排水工程相结合。在许多城市规划中,城建部门负责排水规划,水利部门负责防洪规划,人为地将排水规划与防洪规划截然分开,而且在水文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城市排水与河道洪水计算不能衔接,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也不合理。因此,在编制城市规划中必须把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起来,协调起来。二是要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结合。经济越发展,城市污水也越多。在全球都在重视环境的今天,污水处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有必要对城市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把污水处理工程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考虑。三是要与城市交通工程相结合。堤防与城市交通道路结合建设,并与城区交通道路相连接,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交通紧张的局面。四是要与城市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在滨河地区,如丹东的鸭绿江江边,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可以与旅游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应充分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
人类既然已经认识到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湿地的作用,那么就应该认识到身边城市的滨水空间的作用。滨水空间在高水位时用以行洪,在平时则供旅游、观光和城市居民就近接触自然。在河道治理中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观点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因此,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遵循保持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一是堤防断面的选择应进行技术与经济论证。有条件的应大力推行土堤。二是堤岸防护应摒弃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建设自然护坡。城市河道不应大量裁弯取直而渠道化,更不应全断面衬砌,反之将严重影响河道的生态平衡。三是应重视水土保持和绿化工作并与自然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四是应注意保持水质,保护动植物资源。
应同时做好防御山洪规划
山洪是山区小河中的突发性洪水,其特点一是速度快,通常几个小时内就发生洪水;二是来势猛,洪峰流量较大;三是在水土保持不好的地区,水流含沙量较大,往往伴随着泥石流。因此,傍山城市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注意做好防御山洪的规划。一是根据山洪易发地点、范围、暴雨洪水量级、灾害损失情况等,编制山洪风险图,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二是建立山洪预测、监测系统,必要时可逃险、躲险,确保城市居民人身安全,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三、“海绵城市”是什么意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其建设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
扩展资料: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绵城市
四、湘江风光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你是中南林的吗?如果是,
建议用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上面的内容很多是搜索引擎搜不到的。
长沙湘江风光带位于长沙市湘江大道,沿湘江南起规划中的长沙湘江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湘江风光带建于1995年,它由十余个休闲健身广场、绿化带以及历史文化景观组成,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
是长沙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流经长沙市境约25公里。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了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
湘江一桥即长沙橘子洲大桥,修建于1971年,潇湘大道从其西侧桥下通过,并在桥下与银盆岭路连成一线。潇湘大道南段主车道宽约60米、双向6车道,但到湘江一桥下却不得不紧急缩成10米宽,因为这座桥下目前只有唯一的一处宽不到10米的桥孔用于通车。按最新规划,湘江一桥将在桥下新增一个桥孔。新桥孔将和原桥孔一道,成为连接现潇湘大道和银盆岭路的纽带,湘江一桥也将因此向西延伸27米。
热烈祝贺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荣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人居环境 展“山、水、洲、城” 构和谐社会 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纪实 长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湘江,东方的莱茵河。千百年来,这是星城人民的母亲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如歌岁月,演绎了多少动人故事,留下了多少美丽诗篇。伴随长沙激越铿锵的前进步伐,又一道如诗如画的旖旎风景飘然依恋于她的岸边,托起了古城崛起的希冀与梦想。 ——湘江风光带,你让星城人民腾起无尽的豪情与憧憬…… 你展示了建设者宏大气魄。二零零一年以来的大规模建设,五载春秋,投资近二十亿元,建成了北起浏阳河口,南至南郊公园,绵延十一公里的锦绣玉带。巧夺天工的雕塑,异彩纷呈的广场,匠心独运的园林,无不彰显出我们星城建设者的胆识。 你展开了长沙悠久文明的历史画卷。湘江两岸,集山水之灵,得人文之胜,三千年的湖湘文明像奔流不息的湘江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子,吸引着无数天下志士。从屈原到贾谊,从朱熹、张栻到王船山,从黄兴到毛泽东,传承恒远的历史文脉光耀千秋。 今天,登上新修建的杜甫江阁,面对橘子洲头,高歌湘江北去;远眺千年学府,喜闻琅琅书声;遥望贾谊故居,回荡无限情怀。而这座流彩溢霞的江阁,更让人惜诗圣之不遇,感今天之美好。 你构筑了绿漫星城的生态长廊。伫立风光带上,岳麓山葱茏俊秀,湘江水清澈澄明,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逶迤曲绕,尽来眼底。两岸画廊,芳草如茵,绿树婆娑,犹如一条锦绣飘带,把星城装点得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你营造了留连忘返的休闲乐园。漫步湘江两岸,奇石、曲径、亭台、楼榭、雕塑、喷泉,一步一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尤其是华灯齐放之时,泛舟湘江,桨声灯影,如梦似幻,清风徐来,波光闪闪,其乐无极。 湘江风光带是如此美丽迷人。让我们好好珍惜她、爱护她,让她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每一天。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梅克保(手写体) (登谭仲池欣然作的诗) ——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欣然为湘江风光带作诗 风吹岸绿天无尘,杜阁雄峙壮涛声; 诗吟桔岛闻新韵,日照江城四时春。 ——题湘江风光带 (手写体) 长沙,位于洞庭之南,衡山之北,三湘之中。麓山作画屏,湘江缠玉带,长长桔洲浮碧江心,是一座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由于这里地势低平,湘江穿城而过,水情是长沙最大的市情,为彻底根治水患,1995年至2005年间,长沙市委、市政府历时10年,耗资20亿元,对湘江东岸老城区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进行了彻底的新建和整治,其新建的混凝土防洪墙按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和7级地震的标准组织实施。同时,分期同步在沿江100米左右宽范围内修建了38万平方米的高品位、开放式展示沿江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长沙湘江风光带。该项目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内洪外渍的问题,而且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及千秋的德政工程。 以人为本建美景 万丈长堤缚苍龙 湘江风光带建设项目实施前,沿江主要由破旧落后的货运码头、沙场、棚户区以及用土垒筑的防洪堤和10米多宽破旧的沿江道路组成,老城区八大公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中。建国后,虽经多次整修,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状况。每当洪水来临,房屋破旧密集,到处杂乱无章的堤内近五万户居民,六十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饱受水患危害,居民无法安居。同时,更影响到城内数十万居民生活和生产,严重地制约了长沙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到了非彻底根治不可的时候。 早在1995年8月,长沙市政府批准将沿江堤防整治和沿江景观建设作为城建重点工程。特别是1998年,湘江特大洪水后,大规模的对湘江河东主城区沿江7公里范围内的防洪堤及沿江景观工程进行了整治和实施。
作者: xjdd2006 2006-4-13 11:33 回复此发言
2 热烈祝贺长沙市湘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长沙湘江风光带荣获建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回长沙家乡视察,面对湘江沿江景观发出了“江山依旧”的感慨,更坚定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湘江沿江景观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决心。湖南省计委于2001年3月批准了《长沙市湘江大道交通建设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至2005年,长沙市政府将湘江风光带及防洪工程和配套的道路建设工程列入到当年的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之初明确要求:要将风光带建设工程与城市防洪排渍,沿江景观、道路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实施。特别要求要在风光带建设工程中,充分注入“古城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创造有历史文化、有现代品位、有优美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的沿江城市景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强化领导统筹规划 落实资金完善功能 在工程前后实施的1 0年时间里,长沙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湘江风光带的建设高度重视,进行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实施。并以每月一次调度会的形式,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重大决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共投入19.9亿元,其中自筹资金3.98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战略性长期合作,组织建设资金十多亿元,申请外国政府贷款折人民币5.08亿元,确保了拆迁补偿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 建设者们始终坚持高标准的规划,于1995年、2000年、2003年,先后3次组织了湘江滨水地区规划环境景观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工作,使规划方案涵盖了湘江东岸老城区沿岸10公里长的范围。围绕长沙市“青山、绿水、碧洲、古城”的自然风光特征,以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为宗旨,以充分展现沿江景观,形成集堤、路、房为一体的城市沿江风光带为目标,稳步推进规划建设,着力为全市人民提供环境优美的理想生活空间。 湘江风光带建设具备如下五个特点:一是与城市防洪排渍工程相结合,二是与治理江河污染相结合,三是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四是与相邻的交通道路进行整治相结合,五是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施工,采取“堤内多层上升造景,堤外梯级下降连江”的建设模式,解决了全国许多沿江城市建设防洪堤后,因堤顶较高而影响城市景观的问题,开拓性地探索出一条集人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沿江开放式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新思路。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准确地找到了由“美化沿江一条带,塑造长沙新形象”的改善城市环境战略性发展切入点。 弘扬湘楚文化 构建和谐人居 2000年12月,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建委具体组织实施了长沙湘江风光带建设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同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理、监督、指导和验收。其中:位于风光带北段1160米长的亲水平台改造工程,获国家水利部授予的“水利风景区奖”;展览馆路至轮渡码头段680米长的风光带建设工程,被省建设厅授予了“园林绿化省优工程奖”。 风光带的规划设计建设,无一不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54米宽的沿江道路与城区14条道路相通,3座地下人行横道,一座观景平台与风光带相连。旅游、观光车道、停车场、停车道、电脑导游系统、无障碍通道均为人性化设置。亮化、小品、直饮水、背景音响、厕所、电视监控等设施配套齐全。景区主体广场相联,特色景点相串,园林风格统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平台延伸至江边,风帆广场内的活动风雨无阻;沙滩广场,欢声阵阵;夜游湘江,心旷神怡;现代冷雾,人间仙境;空中玫瑰,挥洒夜空;多层叠水,如诗如画,人们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风光带建设工程对沿江60多万平方米建(构)筑予以拆除,对污染湘江的城市污水进行截流处理。新建主题广场、景点、历史文化工程128处,栽植了百余种苗木,绿化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如今的风光带,空气清新,风光秀丽,人居环境优美,生机盎然。 气势雄伟的杜甫江阁,凸显了深厚的长沙历史文化。邀请沈鹏等100多名全国书法名家创作的杜甫在湖南留下的诗篇84首,以及从全国征集的颂杜楹联38对书法作品。其中,59块杜甫诗碑景石,以纪念杜甫度过的59个春秋,特别是在湖南最后三年颠沛流离的人生。 潇湘八景——时隔百年,如今以浅浮雕的手法予以再现。 四羊方樽——长沙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在龙门架的陪衬下,栩栩如生。 朱张渡广场——重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相见论道的渡口。 长沙电厂遗址——记录了长沙近代发展变化的轨迹。 锦绣长沙披玉带 盛世欢歌颂太平 如今,长沙湘江东岸老城区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湘江大堤得到了彻底的整治,增强了城区防洪排渍能力,确保了城区的安全度汛,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1998年以来虽然经受了多次洪魔袭扰,水位最高达到了38.38米,超危险水位2米,城区都安然无恙。 二是沿江景观逐步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展现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挖掘展示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建设和展现长沙优美自然风光的最重要景点,成为了长沙“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及“再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标志性建设, 成为了长沙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及城市的重要地标,受到市民高度赞扬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三是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环境。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每天吸引十万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休闲,或吟咏诗词,或翩翩起舞,或品评字画,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风光带的建设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起点高、品位高,不仅充分满足了市民休闲、休憩的需要,而且最充分的体现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形成了既抗洪又供人观赏的风光带,大大提高了长沙的知名度,成功地展现长沙优美、自然的沿江风光,在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中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的推进了长沙城市建设及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本版组稿单位: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以上就是关于堤防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