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图片)

    发布时间:2023-03-28 02:29:12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图片)

    一、旅游项目整体策划书

    旅游项目整体策划书

    第一章总纲

    一、梅岭漂流的主题

    二、梅岭漂流的策划原则

    1、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2、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3、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原则

    四、梅岭漂流的特色

    1、自然山水的原真性。

    2、游客行为的主体性。

    3、活动项目的适应性。

    4、绿色营销的包溶性。

    5、文明服务的无限性。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2、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3、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4、景区所在处较好的旅游基础

    5、朴实的民风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与加强:

    2、项目前期宣传

    第三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梅岭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独特优势与互补效应

    三、顺应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投入与运行能力

    五、旅游经济效益的良好预期

    第四章总体布局

    一、概况

    二、景区划分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功能定位:

    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布局原则

    2、功能分区

    3、功能详析

    第五章功能区实施建议

    梅岭漂流

    梅岭漂流生态休闲景致园

    三、梅岭漂流森林生态旅游区

    四、旅游管理和旅游购物区

    五、旅游产品分类

    1、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旅游产品

    3、夏令营及修学旅游产品

    4、会展旅游产品:

    第六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一、建筑设施概况:

    1、酒店简介

    2、建议建成绿色环保型的旅游度假区

    3、分时度假酒店的前景与风险

    二、公用设施:

    1、道路

    2、停车场和内部交通设施

    3、供电、电讯、给排水与其它

    第七章旅游活动项目策划

    梅岭漂流

    1、自在逍遥漂

    2、勇士激情漂

    野营梅岭

    石矾垂钓

    四、拓展训练

    1、“勇敢者道路”。

    2、“飞渡群桥”。

    3、“丛林障碍

    五、农家四合院

    1、“品尝农家菜”。

    2、“品茗休闲”。

    3、“自助烧烤”。

    4、“制作纪念品”。

    第八章旅游形象定位和市场分析

    一、旅游形象定位

    1、游客对“梅岭漂流”的本底认知

    2、梅岭漂流的形象特征

    3、旅游形象定位

    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设计

    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1、旅游形象分期传播策略

    2、旅游形象的广告策划。

    3、旅游形象公关策划

    4、本园旅游形象的整体促销(旅游节事)

    四、旅游市场分析与客源预测

    1、客源市场现状与趋势

    2、客源市场预测

    3、旅游市场定位

    4、旅游市场促销战略

    第一章总纲

    一、梅岭漂流的主题:

    生活一浪高一浪,漂流自由好浪漫

    梅岭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内溪流、泉瀑密集,溪涧蜿蜒流淌,清澈见底。大自然鬼斧神工,景区美不胜收,自唐朝以来,张九龄、王安石、欧阳修等文人墨客均在此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人文景观,梅岭也成为古今游人慕游之处。

    “梅岭漂流”是由政府招商引资,香港多伦多企业集团开发的旅游项目,是梅岭发展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梅岭风景区旅游中的重要组分。

    本案从主题“生活一浪高一浪,漂流自由好浪漫”入手, (   ) 根据投资商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对梅岭漂流进行项目定位及整套推广,旨在推崇生活新主张,告诉人们在拥有良好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去追求更高层的精神生活,而“梅岭漂流”就是最理想的上上之选。我们所要做的是让游人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梅岭及梅岭漂流,然后在梅岭漂流中体验具有休闲的假日时光,获得身心愉悦的浪漫之旅,从而增进对梅岭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的了解,提高企业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为集团的后期运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赢得持续恒久的经济效益。

    二、梅岭漂流的策划原则

    策划中我们严禁将任何人将自己主观臆想或兴趣爱好作为拟开发项目的主题,强加给消费者,这是导致项目失败的根源。可以肯定地说,项目策划不是策划师策划出来的,也不是开发商的主观偏好,它就在消费者的心里,它必须来源于当地的地脉、文脉和遵循此原则的深度开发。

    1、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地脉)。

    一个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及地质资源的综合,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尊重客观规律合理规划,严格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有效开发和永续经营。

    2、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文脉)。

    一个特定地域(国家、城市、村镇等)在悠远的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社会人文背景及文化积淀,一段经久不衰的地方小曲、一款土得掉渣的手工艺品,甚至一堵说不上年代的土墙,都有可能成为有开发价值的文脉。这是项目的灵魂,准确地把握和分析所在地域的文脉,挖掘特色买点,才能找到合乎目标消费群体心理需求的主题,才能找到项目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

    3、旅游深度开发的原则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大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具有较强产业拉动和辐射作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大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品为基础,发挥传统旅游产品和资源优势,围绕“山、水、城、文、商”五大特色,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然、人文景观和景区特色,提升景区的品质。

    三、梅岭漂流的特色

    “充分发挥梅岭旅游资源优势,开展梅岭漂流特色旅游项目”是梅岭漂流生存发展的举措之一。这样做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要考虑梅岭漂流名称和内涵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经营业务的不可替代性。对此我们已确定了以下这些为梅岭漂流的特色

    1、自然山水的原真性。

    梅岭风景名胜区,是一座城郊结合、丘陵和山地结合的国内大中城市内罕见的多功能型风景名胜区,境内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涧,奇异的岩石,旖旎的峰峦,缠绵的云雾,如梦的佛光,腾泻的瀑布,星罗的湖泊,构成了梅岭风景区"雄、秀、奇、幽"的自然特色。

    2、游客行为的主体性。

    “自由自在,享受旅游”游客行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自由自在”指旅游景区给予旅客的一种尊重的、主动性的身心愉悦、完全放松的旅游活动环境,“享受旅游”指旅游景区给予游客的体贴入微、完全符合甚至超越旅客要求的一种完美服务。

    3、活动项目的适应性。

    活动项目适应性是梅岭漂流得以正常生存的基本条件,活动项目能被游客迅速地产生适应性,是依赖于我们事先精确的市场调查和对消费群准确的定位,主体消费者的年龄、爱好、审美、生活习惯都是确定活动项目的重要部分,也是活动项目适应性的前提条件。

    4、绿色营销的包溶性。

    “绿色营销”近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提倡绿色消费意识、实行绿色促销策略、采用绿色标志、培育绿色文化,重视资源回收利用和产品的环境性能,在营销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企业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代价。不能以损坏或损害环境,来达到企业赢利的目的。绿色消费意识,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流意识,引发消费共鸣,从而有效的实现销售目的;同时吻合了集团追求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文明服务的无限性。

    文明的、良好的服务是建立消费信任的基础。也是追求利益持续化的基础。在旅游服务活动中提供服务者以其保质保量的服务满足着游客的需求,持续的优质服务发展会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关系,产生的信任关系可以衍生,它所带来的效果和利益是可以无限放大。在岗位服务活动中,服务人员有人情味儿的友善服务和关心将会增加顾客的满足感、感激之情和信任感。这些超过了公平交换的“额外”的服务对于建立游客信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摆在梅岭漂流项目所有人员面前的共同任务,倡导文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文明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我们应该努力将岗位信任同社会信任联系起来,将职业道德建设同社会公德建设结合起来,去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崭新的梅岭风景旅游区!

    把这些资源组合优化以后,可以筹划成许多旅游产品,开设许多旅游项目,而且富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产业”,它在全面改善一个地区的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依赖于一个地区的经济、交通、治安、生态环境,对于卫生环境、政策环境等十分敏感。

    1、区位优势

    梅岭风景区位于南昌市西郊。风景区内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小庐山”之称。景区内有上百座山峰,各具特色。梅岭头翠竹生幽,狮子峰险峻难攀,紫阳山秀丽多姿,罗汉岭利于观景。梅岭有许多古树名木,尤以“盆景樟”、“石中兰”、“树生竹”为奇,还被誉为“梅岭三绝”。

    2、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梅岭原名飞鸿山,早在汉朝初年,就辟有驿道。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隐西郊飞鸿山。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唐朝以来,有张九龄、张商英、周必大、王安石、张位五位丞相,欧阳修、曾巩、黄庭坚、陈师道、汤显祖等文学家,岳飞等武将,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文人景观。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洪崖丹井"、"西山秋翠"、"铜源三群"(瀑布群、梯田群、水碓群),就是文人骚客争相题咏的著名景观。

    梅岭是佛、道两教的圣地之一,寺庙观坛曾多达136处。道书称此为“第十二洞天”。西山八大名刹之首的翟岩寺,原有一尊1.6丈高的曾居云堂寺,8尺高的铜莲台和铜瓶、铜香炉、千僧锅。原道教名刹太平观旁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米,胸围7.5米。位居山巅的紫阳宫,石室尚存,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曾到此,旁有邓仙洞和真君墓。

    3、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随着“江西在中部崛起,南昌在江西率先腾飞”奋斗目标的确立,梅岭旅游开发热潮涌现更加强劲的势头。

    风景区位于省会南昌市境内历来,被誉为“南昌的后花园”,可以说梅岭发展的也关系到了整个南昌经济的发展。省、市各级深明此理,南昌市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湾里定位为南昌市的后花园来加以建设。现在,梅岭风景区已经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还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梅岭风景区的旅游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4、景区所在处较好的旅游基础

    梅岭风景区位于南昌市近郊,距市中心18公里。境内交通经纬如织,四通八达,其干道东接南昌全线,南连赣湘320国道,北通昌九105国道。京九铁路支线――湾里铁路横穿城区东南部。昌北国际机场与之毗邻,占有省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地理优势。现已有有健全的文化、娱乐、教育、卫生、商业、有线电视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景区内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198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梅岭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已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脊背能满足游客吃、住、游、娱等各项需求。年接待游客百万以上,现梅岭风景区已形成良好的旅游基础。

    5、朴实的民风

    梅岭风景区历史上曾被誉为“九龙聚首,凤凰饮水”的风水宝地。全区土地面积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5.0%,.景区处群山之间,水秀山明,民风朴实,人情馥郁、人气高昂。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与加强:

    2、项目前期买点宣传偏离:

    第三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梅岭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独特优势与互补效应

    三、顺应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投入与运行能力

    五、旅游经济效益的良好预期

    第四章总体布局

    一、概况

    二、景区划分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功能定位:

    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布局原则

    2、功能分区

    3、功能详析

    第五章功能区实施建议

    梅岭漂流

    梅岭漂流生态休闲景致园

    三、梅岭漂流森林生态旅游区

    四、旅游管理和旅游购物区

    五、旅游产品分类

    1、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旅游产品

    3、夏令营及修学旅游产品

    4、会展旅游产品:

    第六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一、建筑设施概况:

    1、酒店简介

    2、建议建成绿色环保型的旅游度假区

    3、度假酒店的前景与风险

    二、公用设施:

    1、道路

    2、停车场和内部交通设施

    3、供电、电讯、给排水与其它

    第七章旅游活动项目策划

    梅岭漂流

    1、自在逍遥漂

    2、勇士激情漂

    野营梅岭

    石矾垂钓

    四、拓展训练

    1、“勇敢者道路”。

    2、“飞渡群桥”。

    3、“丛林障碍

    五、农家四合院

    1、“品尝农家菜”。

    2、“品茗休闲”。

    3、“自助烧烤”。

    4、“制作纪念品”。

    第八章旅游形象定位和市场分析

    一、旅游形象定位

    1、游客对“梅岭漂流”的本底认知

    2、梅岭漂流的形象特征

    3、旅游形象定位

    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设计

    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1、旅游形象分期传播策略

    2、旅游形象的广告策划。

    3、旅游形象公关策划

    4、本园旅游形象的整体促销(旅游节事)

    四、旅游市场分析与客源预测

    1、客源市场现状与趋势

    2、客源市场预测

    3、旅游市场定位

    4、旅游市场促销战略

    二、投标文件那里有设计总说明

    投标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总则1. 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XXXX设计方案招标文件。2、XXXX市规划管理局有关XXXX规划设计条件。、湖南省X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设计任务书。、湖南省X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用地红线图。、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程、规范。 1.基地概况XXXX商住综合楼地处II类地区,南临展览馆路,西临二环线,规划总用地12814平方米,其中规划净用地为9879平方米。整个基地呈长方形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用地商业价值较高。第二章总平面设计2.1总体布局XXXX是集商业、办公、住家为一体的综合楼。在方案设计时主要考虑建设方的要求,整个项目由2栋17层的主楼和3层商业裙楼组成,同时该方案设计有一层人防地下室,主要解决停车及人防工程要求。考虑到该地段西南向均为城市主干道,以及用地的商业氛围,并与周边道路顺畅衔接,南天家园1#2#栋主楼均平形于展览馆路布置,并沿西南向城市道路侧布置商业及办公用裙房。为了保证商住楼西、北面建筑物的退让距离,建筑物尽量靠南布置,在大楼前后留出适当空地作为绿化广场或停车场,给城市提供良好景观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入住环境。.交通流线由于本工程为商住综合楼,综合性较强,功能相对复杂,既要处理好商住楼的各项使用要求及合理的功能分区,又要满足裙房的使用要求,要使各功能的人流、车流能安全有序的聚汇和疏散,合理组织好交通流线,互不干扰。XXXX在用地西向南向均留有绿化带,布置绿地、小品,并在1#2#主楼之间空闲地带留有中心绿化花园,以提高整个商住楼的环境质量,同时设计又很好的组织了车流及人流的聚散布置问题。XXXX人行主入口布置在东南向的展览馆路边,车行入口考虑布置在西北向的规划路边,同时将商业办公主入口布置在两条主干道交汇处,并设有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

    在商住楼北面1#栋底层及东头分别设有地下车库出入口,并附带有地面停车,数量为66辆;地下停车库,共有177个车位,另在商住楼前布置了出租车位12个,以方便临时停车。.3绿地配置根据XXX规划局技术要求,绿化率不得小于30%,故将车道及广场、建筑之外用地全部用于绿化,在设计时主要考虑采用裙房屋顶绿化与地面点状绿化相结合,同时将1#栋底层局部架空作体闲绿化之用,尽可能提高绿率,以创造一个怡人的自然环境。第三章 建筑设计3.1各层平面功能设计XXXX1##栋由17层的主楼和3层的沿街裙楼组成。主楼各层平面功能布置如下: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兼战时人防,布置水泵房、地下水池、配电房等, 共停放车辆177辆;一层为商业门面,二、三层为办公用房,四层以上为住房,其中1#栋底层架空作休闲绿化,二层以上为住宅,屋顶设电梯机房等设备用房,既增加了大楼的高度,也增强了大楼的整体气势。.2建筑层高3.2.1地下室层高:3.9米。3.2.2主楼层高:一层4.2米,二、三层3.2米,四层~十七层2.8米,1#栋二层以上层高为2.8米。.3立面造型设计因为大楼地处XXX市城区主干道地段,位置较重要,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商住综合楼,性质特殊,如何处理好建筑的立面造型是我们这次建筑方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在建筑的形体构思与立面处理中,充分注意其各部分体量和立面的比例推敲,注意主楼与裙房在空间构图上的均衡。注意立面虚实面的配比关系以及材料质感和色调的对比关系,注意建筑的细部处理,对于主楼分体式空调对立面的影响作了较好的处理。主楼造型突显现代风格,立面造型简洁明快,西南向以大玻璃窗过渡,以打破单纯矩形板式建筑的单调感,形成富有变化,错落有致的组合形体,屋顶的条形构架以及商业入口雨蓬造型相互呼应,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主楼采用浅色调的金属铝合金外窗框和蓝灰色的镀膜玻璃为主,使整个建筑物显得形象鲜明,富有时代感、现代感。.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a. 总用地面积 12814平方米其中净用地面积 879平方米b. 地上总建筑面积 593.01平方米 其中 住宅面积 7836.6平方米 商业及办公面积 074.24平方米 其它 80.17平方米 c. 地下总建筑面积 927.03平方米 d. 建筑占地面积 302.5平方米 e. 建筑密度 3.3%f. 容积率 .g. 绿地率 1.0% h. 户数 34户 i. 停车 5其中 地面停车 地下室停车 177第四章 结构设计4.1设计依据4.1.1工程设计采用的规程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1.2本工程位于XXXX市市区,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其基本风压为0.35KN/㎡,基本雪压为0.KN/㎡,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XXXX市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主要参数4.2.1该建筑为商住综合楼,共十七层,总高度为9.9米。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设防,结构抗震等级按规范确定。

    4.2.2活荷载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3上部结构选型该建筑物主楼地上十七层,为满足适用安全、经济、施工方便,选用的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合理的地震传递途径,因此,本结构拟采用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减轻建筑物总体重量,减少各构件截面尺寸,建筑物除外墙采用实体隔热材料墙体外,内墙采用轻质砌体。.2.4基础选型因本工程尚无地质勘探资料,根据现场踏勘及类比附近同类场地情况,因此,初步考虑主楼采用桩基,桩基以大孔径钻孔灌注桩为宜,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5.1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其它行政和行业规范规定等。5.2用水量5.3给水给水水源是当地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城市自来水,第一至三层由外网压力直接供给,四层及四层以上部分由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水。在大楼地下层设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各一个,泵房设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一套,消火栓泵和自动喷淋泵各2台。.4消火栓系统根据《高规》确定本楼为二类建筑,设置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7米水柱,由高层屋顶水箱保证。地下停车库、一层门面和二、三层办公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5排水大楼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主楼卫生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所有底层排水均单独排出。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6雨水屋面、道路和南面雨水由室外雨水管汇集后入城市雨水管网。.7灭火器配置大楼各层根据其使用功能,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设置干粉灭火器若干。第六章供电设计6.1负荷估算根据大楼不同功能,按单位面积负荷估算,设备安装容量为2660KW,计算负荷为1190KW。.2电源及变配电

    大楼在地下一层设置一个10/0.4KV变配所,由两个大于或等天35KV/10KV区域变电站各引1路独立的10KV高压电源至大楼变配电所,高压开关柜,变配电所由设置两台800KVA干式变压器,低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大楼内的消防设备均采用双电源至投射式供电。.3配电系统本大楼属二类高层建筑,大楼内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及客梯、生活泵等按二级负荷配电,其余按三级负荷配电。6.4应急照明在大楼楼梯间、电梯前室、出入口分别设层间显示、疏散指示用的应急灯,在地下车库、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重要管理用房等处设置应急照明灯,采用双电源切换事故照明供电。6.5低压配电干线0.38/0.22KV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以放射式和混合式对全大楼供电,低压配电干线以阻燃分支电缆线为主,垂直干线在电缆井内明敷,水平干线和分支线于梁下以电缆线槽或阻燃型线管敷设。.6主要自动控制系统设计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水泵可由一层消防控制室发出指令,也可由各层消火栓内启动按钮及信号阀动作启动水泵,或在消防泵现场控制水泵启停。2、污水泵由现地水位自动控制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生活水泵由屋顶水箱液位控制器自动控制水泵的启停。、防排烟风机采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及现场控箱上手动控制。、室外照明系统采用光电控制。6.7主要用房照明标准、光源种类、照明型式1、门厅、电梯前室35~75LX,白炽灯吸顶或嵌装为主。、商场200~300LX,办公100~20LX,荧光灯。、汽车库20~75LX荧光灯。4、住宅卧室、客厅、厨房等20~50LX白炽灯吊装或吸顶。.8接地方式本工程按二类防雷标准设计,为防止直接雷,屋顶设置避雷带,为防止侧击雷,六层以上每隔三层沿建筑物外墙水平暗敷一圈25×5镀锌扁钢,并与金属窗焊接成电气通路,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在变电所基础内和电缆沟内明敷闭合接地网,并垂直上引至各层,接在装置与配电设备外壳连成一体。.9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9.1电气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划JG/T16-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4)XXXXXXX方案设计要求及建筑、给排水等专业提供的资料。.9.2设计范围 1)大楼的供配电;2)动力设计、电力布置及控制;)消防系统设计;4)照明设计设计仅做到预留管至配电箱);)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7.1综合布线7.1.1大楼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总配线箱设在一层与电信部门光缆连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工程液压启闭机及其附属设备投标设计说明书1 溢洪道弧门及舌瓣门、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底孔液压启闭机1.1 概述 1.1.1 设备组成本工程液压设备包含溢洪道弧形工作闸门及舌瓣门液压启闭机2套、泄洪排沙底孔弧形工作闸门液压启闭机2套、冲沙底孔弧形工作闸门液压启闭机1套。每套溢洪道弧门液压启闭机的组成包括:2套油缸总成、2套闸门开度检测装置、1套液压泵站设备及相应的液压管路系统、1套现地电气控制柜和动力柜及其附件、专用检修工具等。每套液压泵站设备包括1套油箱及其附件、2套液压泵电动机组,1套集中控制功能块等。每套舌瓣门液压启闭机的组成包括:2套油缸总成、1套闸门开度检测装置、1套控制阀组及相应的液压管路系统等。每套泄洪排沙底孔弧门液压启闭机的组成包括:1套油缸总成、1套闸门开度检测装置、1套液压泵站设备及相应的液压管路系统、1套现地电气控制柜和动力柜及其附件、专用检修工具等。每套液压泵站设备包括1套油箱及其附件、2套液压泵电动机组,1套集中控制功能块等。每套冲沙底孔弧门液压启闭机的组成包括:1套油缸总成、1套闸门开度检测装置、1套液压泵站设备及相应的液压管路系统、1套现地电气控制柜和动力柜及其附件、专用检修工具等。每套液压泵站设备包括1套油箱及其附件、2套液压泵电动机组,1套集中控制功能块等。 1.1.设备供货范围说明

    百度文库VIP已帮您省0元现在恢复最低仅需0.3元/天​

    ​立即续费​

    投标设计说明书

    投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1. 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XXXX设计方案招标文件。

    2、XXXX市规划管理局有关XXXX规划设计条件。、湖南省X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设计任务书。、湖南省X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XXXX用地红线图。、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程、规范。 1.基地概况

    第 1 页

    XXXX商住综合楼地处II类地区,南临展览馆路,西临二环线,规划总用地12814平方米,其中规划净用地为9879平方米。整个基地呈长方形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用地商业价值较高

    三、论文资料,急要,跪求!

    摘要: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一些词典和有些同志都采用了“风景建筑(学)”或“景观建筑(学)”的译法,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而该专业无论在专业起源、学科内容以及位置诸多方面都与国内的园林专业很相似。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景观的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它的基本原则为:认识人性,尊重人;认同自然过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之“神”。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土地设计;学科;景观设计师;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国内对它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从一些英汉词典、城规和建筑与园林等专业期刊和译著、国家发布的科技名词等出版物中出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来看,对该名词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译名就有造园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园建筑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等。

    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术语,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早期园林实践活动,尤其是城市公园运动对该专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此时整个园林的中心仍在欧洲,特别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Landscape garden)对美国园林界的影响很大,传统专业术语Landscape Gardening和Landscape gardener仍然广泛应用。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为学科名词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职业称谓Landscpe architect。该名称的出现与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Olmsted)及其合作的建筑师弗克斯(Calvert Yaux)有关。到二十世纪仍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使用Landscape gardener。另外一部分设计师则更倾向于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 关于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伴随着该词的产生就充满着争议。奥姆斯特德对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既感到不满意,也感到十分困惑。由于当时没有人面对新的环境与实践提出更恰当的名称,虽然Landscape Gardening当时仍然是较盛行的术语,但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也逐渐使用与流行起来。英国园林学者普雷斯(R.A.Preece)在谈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义时认为,从一个专业所主要关心的内容中就能够了解到一个专业的范围性质及发展方向,他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唯一将主要职责放在改善室外空间(outdoor space)质量之中的专业。美国园林设计大师海尔普林早在60年代就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专业性质与方向做过精辟的论述:园林学主要的兴趣在开放空间(open space)及其相关的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堤谢尔(William H.Tishler)教授任主编,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合力编著的《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1989)一书介绍了美国园林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和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活动领域,绝大部分内容与国内园林专业从事的实践工作相同或性质相似。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可见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如果仅仅用“××建筑学”来翻译的话,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可是任何广义建筑学,大建筑学是不能把L.A.包涵在内的。建筑学(Architecture)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汁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用有生命的材料和与植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两者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虽然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专业面要宽、涉足的内容要多,与其他学科渗透的程度要深,但是,专业的性质是相同的,产生和发展的脉胳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为“园林”,“风景园林”和“大地景观设计”等会更贴切一些。

    在当前社会,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职业范围主要有城市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园林风景区的景观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等等,而且现在园林已经不仅仅是解决中国的块绿地问题,我们是要解决中国未来13亿人的生存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的。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一是已经建立起一个以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为主的新学科,这个新的综合工程学科,是在"人工环境"(如城市、村庄、工厂、矿山等等)中,建立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系统融合而成为一体,建成一个安全、卫生、宁静、健康、舒适、美观、文明的,适于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EK-ISTICS");二是对人工环境以外的"人类自然环境"(man“s physical environment),例如国家森林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纪念物保护区、国家天然公园、冰川、峡谷、水系、海洋、沙漠、山岳、湖泊、草原、湿地等自然环境,提出保护对策及从事保护区的规划工作等等。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 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景观设计师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优势。

    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到今天,园林学科的发展经历了造园时代,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等阶段,园林学科也从单纯的“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演变成了迅速发展,工作领域越来越大.包括新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公路和道路、国家天然公园、水库修建、森林、矿区和工业区重建等工作的一门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早已赋予LA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你家后花园的月季花死了关我什么事!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从这一点来说,园林学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即“大地规划”的时代。

    结语: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虽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但是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二个因素特别突出。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批评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地追求文化、艺术性,但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没有很好地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功能至上的思想受到质疑,但功能一直受到关注,艺术、装饰、形式又得到重视;传统园林的价值也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也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入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了更多全新的形式,现代景观变得更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新的景观类型的出现,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它们的价值还有待经受时间的检验。但是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作者:王向荣 林箐 发表:《中国园林》

    《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 作者:俞孔坚 发表:《中国园林》2004(7):37-40

    《Landscape A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 作者:王晓俊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作者:孙筱祥 《中国园林》2002/4

    《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作者:王绍增 1:67-68。

    《试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作者:肖笃宁 李晓文 发表:《生态学杂志》1998(3):46-52

    《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作者:俞孔坚 发表:《规划师》2004-2

    《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 原文发表:Antje Stokman/ Stefanie Ruff,Internationality and Identity - The search for a contemporary design idiom in China, Topos, 51: Prospective Landscapes, 2005, P.66-75

    《可持续设计:从概念到实施》作者:孙成仁 郑声轩 发表:《新建筑》2002(01):51-54

    四、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2015年,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这么发达的经济肯定是与其城市规划有关,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科学、有序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工作原则)

    城市更新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落实区域评估、整体更新的要求,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法推进试点,实现动态、可持续的有机更新。

    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搭建实施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使多元主体、社会公众、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条 (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组成,

    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完善配套政策。

    第四条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城市更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规程,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指导城市更新的实施,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制定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指定相应部门作为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协调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定期评估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更新项目依法合规并按计划落实。

    第二章 城市更新区域评估

    第六条 (区域评估的工作要求)

    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区县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确定地区更新需求,进行地区公共要素评估,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以下简称“更新单元”),明确适用更新政策的范围和要求,形成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

    区域评估工作包括基础准备、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审批三个阶段。

    (一)基础准备: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启动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依据上位规划,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确定评估范围、完成资料整理和汇总工作。

    (二)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意见征询,就评估区域的发展需求、公共要素建设需求等,征询各方意见,形成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就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出具意见,编制单位据此完善区域评估报告,形成报审稿。

    (三)审批:由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将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报区县人民政府,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送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区域评估的范围)

    根据更新区域的类型和发展目标确定区域评估的范围。应按照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开展区域评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是开展区域评估的基本范围。

    对于实施条件成熟、更新规模较小、更新诉求明确的零星城市更新项目,也可以以该项目所在地块为核心,适当扩大到周边区域开展局部评估。

    城市更新区域评估应形成区域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开展公共要素的评估。应按照公共要素的评估方法,对城市功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慢行系统、公共开放空间、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公共要素进行重点评估。

    (二)划定更新单元范围。将现状情况较差、民生需求迫切、近期有条件实施建设的地区,划为更新单元。更新单元一般最小由一个街坊构成,是编制城市更新实施计划的基本单位,更新单元内的更新项目可按本细则相关规定适用规划土地政策。

    (三)明确各更新单元的公共要素清单。结合区域评估中对各公共要素的建设要求,以及相关规划土地政策,明确各更新单元内应落实的公共要素的类型、规模、布局、形式等要求。

    第十条 (公共要素的评估方法)

    根据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从四个方面对地区的公共要素开展评估:

    (一)评估已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情况。比对更新区域所涉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摸清公共要素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情况。对规划未实施的公共要素应进一步评估其在更新单元内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评估相关标准的实施。比对《上海市控制性详细

    规划技术准则》(以下简称“技术准则”)中的标准要求,或者已经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等部门认定但尚未纳入技术准则的新标准、新要求,对现状公共要素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需补充或提升的公共要素;

    (三)调研地区发展的实际诉求。应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对当地居民、主要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等展开更新需求调研,将有必要、可实施的公共要素需求纳入公共要素清单;

    (四)研究地区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城市发展目标较高的区域,建议对标国际案例,结合地区发展趋势,对地区更新的需求作出分析和判断,提出需进一步优化的公共要素。

    第十一条 (公共要素的重点评估内容)

    应依据上位规划确定的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系统性地提出该地区亟待改善的公共要素类型和规划要求,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完善城市功能。按照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针对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产业社区等不同功能区域,评估地区主要功能是否符合区域发展的导向和目标;评估业态的适宜性、多元性和复合性,提升区域活力,创造便捷生活。

    (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按上位规划确定的市级、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评估其实施情况,提出完善和落实的要求;按技术准则或相关行业标准,以慢行为导向,分析不同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评估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布局和规模等要求;通过居民、企业等需求调研,

    评估社区以下级配套服务设施的类型、布局和规模等要求。

    (三)加强历史风貌保护。评估本区域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和风貌特色;结合地区人文历史特点,评估区域内值得保护、保留、修缮的文化风貌要素,包括体现人文特色的建筑、城市雕塑、城市家具以及具有文化氛围的市民活动空间。

    (四)改善生态环境。评估生态街区建设的水平,包括各类绿地的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等;提出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评估区域内的土壤、水环境等是否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五)完善慢行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根据技术准则的要求评估慢行系统的网络化程度和便捷度;评估慢行通道是否与公交站点、轨交站、出行目的地等联系紧密及其舒适程度;结合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完善慢行系统。

    (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按照不同类型区域内人群的活动特征,评估公共空间体系的完整性、便捷度和舒适度,完善场所功能,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包括空间氛围、建筑界面、视觉变化、环境设计等。

    (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评估区域交通服务水平,完善道路系统,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防灾避难场所、无障碍设计等。

    第十二条 (更新单元的划定原则)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划定为更新单元:

    (一)地区发展能级亟待提升、现状公共空间环境较差、建筑质量较低、民生需求迫切、公共要素亟待完善的区域;

    (二)根据区域评估结论,所需配置的公共要素布局较为集中的区域;

    (三)近期有条件实施建设的区域,即物业权利主体、市场主体有改造意愿,或政府有投资意向,利益相关人认同度较高,近期可实施性较高的区域;

    第十三条 (区域评估阶段的公众参与)

    区域评估阶段应当就本地区发展目标、发展需求和民生诉求等广泛征集公众意见。

    公众参与的对象应当包括本地居民、街道或镇政府以及利益相关人。当评估区域的区位重要或实际情况较复杂时,可进一步征询市更新办公室、政府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公众参与方式可为问卷调查、访谈、座谈、意见征询会、网上征询等。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汇总并处理公众意见,形成专题材料纳入区域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 (区域评估与控详规划的关系)

    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由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区域评估报告明确的规划调整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同步上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区域评估报告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复并送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通过的,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步完成规划设计任务书审核或备案,启动控规调整工作。

    第三章 城市更新实施计划

    第十五条 (实施计划的工作要求)

    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组织实施机构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更新单元内的各更新主体编制城市更新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第十六条 (实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实施计划应以更新单元为编制范围,明确单元内的城市更新项目和更新项目主体。按照本细则适用更新规划土地政策,编制形成各更新项目的意向性方案。组织实施机构汇总各更新项目意向性方案,经统筹优化后编制更新单元建设方案,与更新项目主体签订项目协议,一并纳入实施计划报批。

    第十七条 (明确更新项目和更新项目主体)

    组织实施机构应组织更新单元内有意愿参与城市更新的现有物业权利人进行协商,明确更新项目和更新项目主体,统筹考虑公共要素的配置要求和现有物业权利人的更新需求,确定各项目内的公共要素分配以及相应的更新政策应用等。

    一个更新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更新项目主体可以由现有物业权利人或现有物业权利人组成联合体担任,现有物业权利人可以委托或引入其他符合规定的单位作为建设投资主体或物业经营者,共同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

    第十八条 (编制更新项目意向性方案)

    单元内各更新项目主体应根据协商确定的公共要素分配和相应的更新政策应用,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建设项目意向性方案,落实公共要素,经现有物业权利人协商一致后,提交组织实施机构。

    更新项目意向性方案的内容包括:项目所在地现状分析、更新目标、项目设计方案、公共要素的规模和布局、资金来源与安排、实施推进计划等。

    第十九条 (编制更新单元建设方案)

    组织实施机构牵头汇总各更新项目意向性方案,统筹优化并与各更新项目主体协商后,形成更新单元的初步建设方案,开展公众意见征询,修改完善后形成更新单元建设方案。

    更新单元建设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按区域评估报告的要求,落实各更新单元范围内的公共要素类型、规模和布局等。

    (二)充分尊重现有物业权利人合法权益。通过建设方案统筹协调现有物业权利人、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其他主体、社会公众、利益相关人等的意见,在更新单元范围内平衡各方利益。

    (三)协调更新单元内各地块的相邻关系。应系统安排跨项目的公共通道、连廊、绿化空间等公共要素,重点处理相互衔接关系。

    第二十条 (实施计划阶段的公众参与)

    通过更新项目意向性方案和更新单元建设方案的编制,实现现有物业权利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商,提高更新实施计划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鼓励规划、建筑、交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和市民共同参与方案制定,必要时可开展方案征集。

    更新单元建设方案草案完成后,组织实施机构应当组织现有物业权利人、相关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利益相关人等,就更新单元建设方案草案确定的公共要素、规划相邻关系等征询公众意见。意见征询的方式可为座谈会、论证会、网上征询等。组织实施机构应及时组织汇总并处理公众意见,形成专题材料纳入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若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应按控规编制程序开展规划公示。

    第二十一条 (签订项目协议)

    组织实施机构应按照确定的更新单元建设方案与各更新项目主体签订项目协议。

    项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晰更新项目的实施主体,明确该项目承担的公共要素等建设义务,以及相应的规划土地政策适用条款;明确更新项目的建设规模、改造方式;规定更新项目的完成时限;如有国资参与的更新项目,应在协议内明确资金安排计划,设立资金监管账户或其他监管措施;对于跨项目的公共通道、连廊等公共要素,应协商明确

    设施权属、建设、运营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第二十二条 (审批实施计划)

    组织实施机构汇总更新单元建设方案、各更新项目协议等各方面成果,形成实施计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送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三条 (实施计划与控详规划的关系)

    实施计划若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单位应同步组织修编、增补或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实施计划上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之前,应先将修编、增补或调整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已经区县人民政府审批的区域评估报告如未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实施计划阶段提出控规调整需求的,必要时应重新开展区域评估。

    第二十四条 (更新项目的实施)

    市、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按管理权限,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核提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并按照实施计划,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整体报送更新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并一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已批准的更新实施计划确定的建设时序实施,经审核按照规划许可的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且符合更新要求的,取得

    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

    第四章 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

    城市更新项目实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市、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会同产业投资、社会服务、公共事业、建设管理等相关管理部门,综合产业功能、区域配套、公共服务等因素,研究确定项目的功能实现、运营管理、物业持有比例、持有年限和节能环保等要求,以及项目开发时序和进度安排,纳入土地出让合同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城市更新项目应按照本市有关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

    (一)明确物业持有要求。规划用途为商务办公用地,由现有物业权利人联合开发的,现有物业权利人应当持有50%以上物业产权;由现有物业权利人独立开发的,现有物业权利人应当持有60%以上的物业产权。

    规划用途为营利性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现有物业权利人应当持有全部物业产权。

    位于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要特定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现有物业权利人应当持有全部物业产权。

    (二)允许在跨项目的建筑物之间建设用于公共用途的

    廊道,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廊道的建设、运营、管理和权属等要求,经现有物业权利人协商一致后,应纳入出让合同管理。

    (三)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土地受让人应当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建设,出让合同对土地使用权人的出资比例、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变化等有约定的,需事先征得出让人同意。

    (四)加强与房地产登记工作衔接。房地产登记机构根据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将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处置土地的限制性条款在房地产登记簿中予以注记。房地产登记机构应当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衔接。

    第五章 规划土地管理政策

    第二十七条 (规划政策应用的要求)

    城市更新项目涉及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的确定,应当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更新目标,以增加公共要素为前提,适用本细则明确的规划政策,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容量、建筑高度、地块边界等方面。

    第二十八条 (用地性质的改变)

    用地性质混合、兼容和转换包括以下情形:

    (一)增加公共设施的,可按《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规定的混合用地引导表,与各类用地兼容或混合设置,鼓励公共设施合理混合设置。

    (二)住宅用地可以全部或部分转换为公共设施用地或公共租赁房(宿舍、人才公寓等)用地。

    (三)在满足地区规划导向的前提下,办公用地与商业用地可以相互转换。

    (四)非住宅用地原则上不得调整为住宅用地。

    (五)根据风貌保护要求确认的保护、保留历史建筑,因功能优化再次利用的,其用地性质可依据实际情况通过相应论证程序进行转换。

    第二十九条 (建筑高度调整)

    更新街坊规划保留用地内的建筑高度应当符合高度分区的要求。在城市重点地区的建筑高度调整应结合城市设计确定。有风貌保护、净空控制的地区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第三十条 (用地边界调整)

    同一街坊内的地块可以在相关利益人协商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地块边界调整,包括以下情形:

    (一)更新地块与周边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无法单独使用的土地合并,所引起的地块扩大;

    (二)相邻地块合并为一幅地块;

    (三)一幅地块拆分为多幅地块;

    (四)在保证公共要素的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对规划各级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和广场用地的位置进行调整。

    第三十一条 (建筑容量调整)

    (一)评估区域总量平衡。在区域评估阶段,以评估范围总量平衡为前提,经论证分析后明确各城市更新单元的建筑总量。

    (二)更新单元总量平衡和地块容积率奖励。实施计划阶段,增加各地块建筑面积必须以增加公共设施或公共开放空间为前提,各种情形对应的建筑面积调整一般不超过本规定设定的上限值。各更新单元内部,可在现有物业权利人协商一致后,进行各地块建筑面积的转移补偿。

    (三)公共设施容量调整。规划保留用地内根据评估要求新增公共设施的,可在原认定建筑总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相应的公共设施建筑面积。

    (四)更新单元内符合风貌保护需要的更新项目,经过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管理特别论证,新增要求保护保留的建构筑物,可全部或部分不计入容积率。不计入容积率的新增保护保留对象,应当优先作为公共性、文化性功能进行保护再利用。

    (五)商业商办建筑容量调整。在建设方案可行的前提下,规划保留用地内的商业商办建筑可适度增加面积,增加的商业商办建筑面积按所提供各类公共要素面积的规定倍数计算,按表1、表2执行。能同时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的,按上述分类测算方法的叠加值给予建筑面积奖励。

    表1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时的商业商办建筑额外增加的面积上限

    注:①以上倍数为外环线内,外环外相对应的商业商办建筑额外增加倍数的折减系数为0.8。②提供地下公共设施的,增加倍数的折减系数为0.8。

    表2 超出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时的增加倍数的折减系数

    第三十二条 (其他规定)

    因确有实施困难,在满足消防、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按规定征询相关利益人意见后,经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同意,部分地块的建筑密度、建筑退界和间距等可以按不低于现状水平控制。

    第三十三条 (土地政策的实施机制)

    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决策后,可以采取存量补

    地价的方式,由现有物业权利人或者现有物业权利人组成的联合体,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改造更新。

    城市更新项目周边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土地,不具备独立开发条件的,可以采取扩大用地的方式结合城市更新项目整体开发。

    第三十四条 (土地出让年期)

    (编审中心草拟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土地出让年期可根据项目更新的具体情况,按相应程序予以重新约定。其中,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使用性质的土地出让年期为相应用途国家规定最高出让年期和扣除原土地使用性质已使用的年期;不涉及用途改变的,其出让年期与原出让合同规定保持一致;重新约定的出让年期不得超过相应用途国家规定的最高出让年期。

    (土地处原文)城市更新项目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的,可以重新设定出让年期;以改建扩建方式实施的,其中不涉及用途改变的,其出让年期与原出让合同保持一致,涉及用途改变的,用途改变部分的出让年期不得超过相应用途国家规定的最高出让年期。

    第三十五条 (土地出让价款)

    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土地评估机构,按照批准存量房补地价的时点进行市场评估,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决策后,按照新土地使用条件下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与原土地使用条件下剩余年期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的

    差额,补缴出让价款,按规划用途取得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商务办公等经营性用地的市场评估地价,不得低于相同地段同用途的基准地价。

    对于按合同无偿提供的公益设施用地,或按合同约定承担公共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用地,可以按照划拨用地方式管理。

    第三十六条 (存量补地价的土地出让收入返还) 城市更新按照存量补地价方式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市、区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在计提国家和本市有关专项资金后,剩余部分由各区统筹安排,用于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三十七条 (有关风貌保护项目的更新政策)

    具有保留、保护价值的风貌保护项目,可作为一种特定类型,适用《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中有关旧区改造的相关条款,以及房屋征收、土地出让、财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一)经认定的风貌保护项目,其土地出让收入,按照储备时的投资比例予以分配。

    (二)经认定的风貌保护项目,在市层面统一安排动迁(征收)安置房,专项用于风貌区和保护、保留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同时鼓励各区县就近安排配套安置房源。

    第三十八条 (其他优惠政策)

    对纳入城市更新的地块,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收费,电力、通信、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适当降低经营性收费。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动态更新)

    在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在本细则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规划土地政策,经相关程序认定后指导试点项目实施,并适时组织开展评估,纳入细则并予发布。

    第四十条 (解释条款)

    本细则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生效日期)

    本细则自2015年__月__日起试行,有效期两年。

    以上就是关于国际中心景观设计任务书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国际物流公司主要做什么(国际物流公司主要做什么的)

    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费用(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费用多少钱)

    国际品牌睡衣排行榜(国际品牌睡衣排行榜)

    抖音添加小程序有什么用(发布抖音添加小程序有什么用)

    有真正免费的相亲平台吗(有真正免费的相亲平台吗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