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景观的现实含义
常州现代化景观设计概念(常州现代化景观设计概念图)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常州现代化景观设计概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常州博物馆的常设展览
远古的常州曾经是荒无人烟的水乡泽国,是历代常州人用辛劳和智慧把她开发成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把这里变成了人们丰衣足食的理想家园。同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这里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涌现了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等一批英才人杰,这里又成了人们仰慕的一方热土。延陵、毗陵、晋陵、兰陵是不同历史时期常州的称呼。龙城则是常州的别称,是由六朝萧梁时的六龙城引申而来,而腾飞的龙正是常州的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好象征。
作为反映常州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运用1288件珍贵文物,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展示手段,将丰富多彩的常州历史科学准确完整地呈现给观众。整个陈列分为史前常州、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尉然五大版块,同时确定了十个一级传播目的作重点的铺陈:
一、圩墩遗址是马家浜文化时期常州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寺墩遗址是良渚文化时期地位仅次于良渚遗址的重要聚落。
二、常州地区春秋时期称延陵,是季札的食邑。季札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道德实践者,也是常州地区文明的开创者和人文始祖。
三、淹城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
四、西晋“八王之乱”后,大量中原汉人移居淮南江南。东晋政权在常州地区设置了侨郡—兰陵郡。兰陵萧氏先后建立了齐朝与梁朝,并出现了象萧统、萧子良等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
五、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常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常州运河段的区位优势使它在运河漕运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经济的发达,常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并担负着沉重的漕粮征缴任务。
六、芙蓉湖曾是江东仅次于太湖的水域,经常泛滥成灾。经历代筑堰围田,到明代周忱与欧阳东凤时成为广阔的腴田—芙蓉圩。这一方面促进了常州地区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改变了本地的自然生态,削弱了水的调蓄能力。
七、武进村前南宋墓的出土的珍贵文物反映出宋代常州繁荣的经济、活跃的商业、昌盛的文化和雅致的日常生活。苏东坡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归宿。
八、宋元之交常州人民抗元保卫战的英勇精神使常州赢得了“纸城铁人”的称号。
九、唐荆川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嘉靖三大家”。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抗倭英雄。
十、明清时期的常州学术昌盛,不仅有发达的刻印业和科举文化,而且在清代出现了著名的五大学派和一批杰出的学者,在知识的多个领域高举起飘扬的旗帜。 常州市少儿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12月,是江苏省唯一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自然藏品2000余种、4000 余件,其中属国 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标本103种、158件。《神奇的自然美丽的家园》是常州博物馆新馆 重点打造的主 题大型自然科普陈列,也是少博馆吸引广大少儿观众的特色亮点。展厅面积千余平方米,展出各类标本421种 、645件。展 示内容主要分:“地球生命的进化的故事”、“纷繁多样的美丽自然”、“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秀丽多 姿的故乡大 地”四大部分。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使各类静态的标本与其生活的环境完美融合,整个展厅 显得生机 勃勃,趣意盎然。为增加少儿朋友学习探索的兴趣,展览中还设置了多个互动性项目。
进入展厅的大门, 是面积 不大的门厅。门厅的精妙之处在其顶部,苍穹似的顶上悬挂半球形天体,特殊的灯光使其“星光闪烁”,喻示茫茫的 宇宙 中我们生活的地球并不孤单。
门厅之后紧接“时光隧道”,以此演绎地球生命艰难曲折的进化历程。隧道的一 侧 以壁龛形式分别展示各地质时期有代表性的化石标本,如:三叶虫、恐龙蛋、孔子鸟等。
走出时空隧道,观从 便进入“纷繁多样的美丽自然”。多种奇奇趣趣的野生动物被错落有致地组合,加上高科技视频和音响喧染,一幅纷繁多样 、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以单元形式介绍国、内外众多野生动物。如: “昆虫世界”主要采用传统的手法展示大量世界珍稀 昆虫标本,同时借用电动模型、电脑虚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演示昆虫 的活动、蝴蝶的变态发育等,让观众对绚丽多姿的 昆虫世界有真实的感受。“哺乳动物”以开放场景的形式展示各种兽类标本,为突出这些标本的自然形态,景观制作以抽 象的概念树为主,简洁明快。“鸟类王国”主要展示美丽的山地珍禽,淡淡 的水墨画背景前,花草点点、绿树成荫,多种珍禽争奇斗妍。
穿过互动区观众便进入展览的另一单元——“秀丽多姿的故乡大地”,内容涉及:海洋生物、滩 涂湿地及低山丘陵三个方面。在三个相连的自然景观中,对观众最具吸引力的要 数“海洋大场景”。特殊的灯光作用下, “海洋的一角”显得那样深遽、幽静,珊瑚、海星等静静地躺在海底,长须鲸、中华鲟等在自由地畅游,而一条巨大的鲨鱼正口露尖齿侍机捕食。
绕过“海洋大场景”,观众便进入了“滩涂湿地” 。这里的湿地景观主要以我省盐城沿 海湿地为模型而制作,芦苇深深,流水湍湍,水草繁茂,麋鹿在苇丛中悠闲地觅食,丹顶鹤迈着纤细的长腿在浅水中漫步 ,而成群的雁鸭在水中尽情地嬉戏,一切显得那样自然和谐。
低山丘陵景观主要 参照宜溧山区的生境复制,造景手法上以写实为主。茂密的植被,起伏的山岩,本地区常见的动物:狼、狐、野猪等在山林 中时隐时现。远处背景上由多 媒体投影技术营造的虚拟动物在奔跑跳跃,它不仅弥补了静止标本的不足,也使不大的山地场 景显得更加充实和富有生气 。 谢稚柳先生是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家。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及顾问等。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广泛探求,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著,鼎足当代。
谢稚柳先生1910年出生于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卒于1997年。他天资聪敏,幼承庭训,受业名师,习经史诗文,醉心丹青,热衷古画观摩,融会古法,自成风貌。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涉及古书画鉴别、美术史研究、作品赏析、史料整理编辑等,尤其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贡献更为卓著。
谢稚柳先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常州,数次将自己的书画和他珍藏的钱名山书法等作品捐献给常州家乡,我市于1992年在博物馆内建立了谢稚柳艺术陈列馆。今天我们在新馆特辟专题陈列,展示谢稚柳走过的艰辛道路和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此缅怀乡贤,激励后学,鼓舞同人,增辉乡梓。
谢稚柳作品赏析:
《墨笔竹石图轴》
这幅《墨笔竹石图轴》是谢稚柳晚年成熟作品,整个作品诗、画、书、印巧妙结合,在画幅中他用独特的书法题词题句,配合印章,或穿插或避让,精妙地连接整个画面,使之有机地结合。画中左上方钤有“月好”印及写竹诗一首:“卸箨抽枝堕粉残,凌云见此碧琅玕,莫教又入江湖手,枉遣风梢作钓竿。”后有“壮暮翁稚柳并书旧句时年八十”及钤“谢稚柳”印,左下方有“年逢己巳八过十”朱文印章。从整幅作品看,他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他画竹石的熟练笔墨技巧结合起来,使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所画之石奇峻苍劲,画面极为协调统一。整幅作品章法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形式美,作品全长95×44厘米。
《谢稚柳行草七绝诗轴》
谢稚柳先生是以古书画鉴定名重当代,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书法对他来说,实是余事。然而,他的书法,尤其是他的行草书不仅卓立于上海,成为上海书坛的领袖,而且也屹立于书坛,为书法界所瞩目,与其绘画、鉴定成就相得益彰。
这件《行草七绝诗轴》,长88厘米,宽47厘米,内容为其自作诗:“雄壮夔门当水立,娇娆神女雾中浮,即从巴峡穿巫峡,半月江天饫眼过”。他的作品结体从容舒展,有一股向心力,使外围在视觉上更舒展,结体圆中寓方、曲中求曲,强化了汉字的造型能力。尤其对书法线条的把握极其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度,饱含韧性,使刚与柔、曲与直、方与圆、枯与湿、虚与实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竭尽变化。整幅作品潇洒飘逸、雄键醇厚。 《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主要向大家介绍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和他所捐赠的红木家具。刘国钧先生, 1887年出生于常州府靖江县。自幼家境贫寒,依靠在常州奔牛、埠头等地做学徒、 当跑街积累最初的资本,逐步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他的足迹遍布全中国乃至海内外,不仅首创了常州 机器印花技术,还试制成功平绒、灯芯绒, 成为常州近代机器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现代民族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国钧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率先实行公私合营,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由于表现突出,1956年他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出于对创业基地、第二故乡常州的眷念与热爱,1975年刘国钧将包括 96件红木家具在内的一批文物捐赠给常州博物馆收藏。1978年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红木是质地优良的硬木树种,在清朝中后期开始受到国人的偏爱。刘国钧先生捐赠的这批红木家具做工非常精湛,纹饰十分优美,材质以老红木为主,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初的产品。由于种类齐全,其完整性在国内也属少见,按照明清时期江南典型民居的布置样式,复原了厅堂、书房、卧室三个生活场景。 红木透雕灵芝嵌云石太师椅: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一种,由于其体形较 大,端庄华贵,因此被称为“太师椅”。这些太师椅的最大特点是通体雕灵芝,相传灵芝为不老之仙草,吃了可长寿如意, 所以中国 传统工艺中喜欢用灵芝来寓意吉祥。另外,圆景内所嵌云石,纹理大多酷似山川林泉,加上描述山川美景的铭文题 跋,反 映出主人寄情山水之间的情趣。
红木嵌瓷画八曲围屏:这件红木嵌瓷画八曲围屏为民国时期制作,所嵌瓷板 画由 清末民初的著名画家汪野亭绘制,汪野亭是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江西乐平人,擅画粉彩青绿山水,这面屏风的瓷 板 画是汪野亭摹仿清初画家王石谷的笔意而做,青绿设色极见功力,体貌多变,气魄宏伟,章法变化层出不穷,所绘江南美 景娇艳欲滴。这件围屏格调高雅,置于室内,在营造出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凸显了室内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和主人的素养品味。
红木浮雕西洋纹围屏大榻:这一张红木浮雕西洋纹围屏大榻,北方称为“罗汉床”,是一种坐卧用具 。屏风上高浮雕盾牌、葡萄等纹饰,两侧屏框边上各饰戏球狮子一头,后围屏风上雕刻展翅雄鹰一只,这些典型的西洋纹饰 ,使整张榻散发出浓郁的欧洲风味,这反映了清末至民国时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是晚清红木家具“中式西做”的典型作品。
二、景观的现实含义
1、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
2、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
3、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指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
园林学科中所说的景观一般指第一种含义。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当今的景观概念已经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由于景观研究是一门指出未来方向,指导人们行为的学科,它要求人们跨越所属领域的界限,跨越人们熟悉的思维模式,并建立与它领域融合的共同的基础。因此,在综合各个学科景观概念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具体项目建设上。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1984,Forma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English/">;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三、什么是前景园林设计
一:园林设计的概念及目的:1、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观的、更适宜于人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过程。2、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的审美功能,创造出优美自然的、适宜人们生活游憩的最佳环境系统。园林从主观上说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因此它在满足人们良好休息与娱乐的物质文明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精神文明的需要。一通园林导航网小贴士: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景观式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亲赖,园林景观环境中休闲散步,朝阳中晨练,茶余饭后与朋友小聚,已经成为当今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生活组成部分。随之园林景观设计行业也越来越受人追捧!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在城市绿地逐渐减少、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进行大型园林设计时,总是最先考虑到园林的生态化和人性化。首先是生态化,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2、从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总体上看,园林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植物学、生态学、艺术学和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的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呈现为层次、风格多元化的局面。 3、生态化园林要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创建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次,园林设计要达到人性化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人们不再是要看到单纯的绿,而是丰富的、高品质的、宜人居的景观,因此现代园林设计也提出了人性化设计概念。这使现代园林设计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进而对园林设计师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方面拥有巨大丰富的传统园林资源可供借鉴,一方面又面临着与传统全然不同的现实环境问题,尤其在目前全球化所造就的历史经济与文化环境中,既陷入困境,又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目前的景观规划设计虽然在向前发展,日益表现得丰富、多元,但仍然处于困境之中,主要问题是缺少理论,缺少评论,缺少好作品,设计师普遍地存在浮躁心态,浅尝辄止,对景观深层的精神内涵和表层形式结构缺乏真正深入持久的探索和追求,陈旧的保守观念和生吞活剥的西化模仿时时干扰着规划设计创新的步伐。(1)文化碰撞全球化正突破世界不同文化的隔阂,中外文化大碰撞,为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带来一个更为广阔的借鉴和比较的视野,使设计师可以用新思维、新角度审视传统,并将其精神、形式转换入世界的当代景观语境;(2)开放社会全球化中的信息高速流通使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国以各自富有特征的设计语言对话。中国传统园林富有地方性的特征和悠久传统,可以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获得延续、发展;(3)公众参与全球化导致"全球意识"的成长,使公众认同公共价值和批判标准,并对社会事务积极参与。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必然大大提升其景观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准,创造高品质景观环境;(4)先进技术全球化发展中信息的广泛交流使中国设计师拥有广阔的视角、丰富的素材库和新锐的观念,而新材料及结构的应用又激发设计师创造新颖的景观形式和追求崭新的视觉效果;(5)广阔市场景观设计的市场化虽然会带来利益化运作,但扬长避短,也可以通过竞争促使设计进步,并使景观设计朝向更符合人性、更多样、更有特色的方向发展。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一个空前复杂、充斥着各种干扰的创作境遇。中国景观设计师要在新世纪拓展设计方向,就必须了解传统,继承和发展传统,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国景观规划设计优秀品质,致力于在当前世界多元化图景中建立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现代中国景观,而非仅仅以古典园林的存在,作为一个僵化和单调的文化他者的标本。中国传统园林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达到过高度成熟阶段,它的许多设计观念与手法是有恒久启示意义的,例如与诗、书、画结合,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结合人的视觉规律所发展出来的小中见大、步移景异、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结合自然山水环境的挖池筑山布局方式等。当然继承传统是一个领悟传统并参与到传统发展之中的过程,今天的设计环境毕竟与古代有很大区别,在继承传统中必然要有所取舍,要留取那些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有恒久意义和对今天设计有启示的方面,而舍弃那些阶段性、片面的、僵化的方面。寻找到适宜新时代的载体去容纳传统园林特质,将传统园林中最具活力的设计观念与现实环境及未来发展空间相结合,将传统园林最具特色的设计手法转换成现代视觉表象下的崭新空间形式,最终把传统园林的内在精神、地域形式转换入世界的当代设计语境。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融入世界,以开放的心态提升理念,发展设计工具,共享信息资源,吸纳一切有益的外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为我所用。但是,融入全球化并非意味着一体化,吸纳的前提是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与纯洁性,要反对抛弃中国优秀园林设计传统,肤浅西化,极力模仿外来景观设计表象的"拿来主义",而以自己的本色特征与其它设计思想相交流、对话、碰撞,并激发出创造的活力。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只有融入全球化才能意识到地域性的存在和意义,也只有保持地域性特征,才能在全球化世界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全球化和地域性因开放的设计观念而实现辨证统一。全球化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它已经在发生、进行着,并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动。人类的文化、技术及其所影响的大自然在日新月异地拓展,相应的景观形式与内涵也在拓展,人类需要重新认识、界定其面对的景观,通过规划设计为其现在和未来的呈现开辟新思路和方向。结合全球化的特征,使景观符合人类的根本需求,体现自然生态机制的平衡,表达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展示全球文化整体发展中的地域变化特征,揭示地域文化的真实根源。并由此发展出实现上述观念与目标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手段、工具、程序。对于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更需要主动地应对全球化,正视问题,抓住机遇。一方面积极接受外部信息、资源和能量,借鉴国外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与手法,利用最新技术大胆创新;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传统,固守中国特色,以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园林精神,按照中国人的审美取舍与欣赏方式,表现情景交融的内涵、精致细腻的风格和独具一格的形式。以开放性和独特性营造出更具持续性和良性循环的中国现代景观。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而且在现实中是不均衡发展的,其中充满了渗透与被渗透,覆盖与被覆盖,影响与被影响的动态变化,虽然其进程逐渐被理性修正,内涵越来越丰富,精神越来越宽容,方向越来越多样,但仍然会有许多东西被同化、吞并乃至消失,因此,要及时去发掘它的价值,使其有全球共享的基础。尤其对于那些经济文化水准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不仅是技术与方法问题,更多的是愿望和个性问题,只有主动走出去,拓宽视野,带着新奇并加以分析,才能独创性地融入世界,与时代同步。
以上就是关于常州现代化景观设计概念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