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是什么?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
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
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因景得宜
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规划。
2、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3、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4、符合园林美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规划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二、园林设计说明中的原则和实例介绍
设计园林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设计之前,就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努力使自己设计的园林符合人性的追求。说到底园林设计园林也是为人们服务的,所以设计必须要与服务紧紧挂钩,努力达到使用者的要求。这也是设计的基本核心所在。
所谓设计,就是要有创新的部分,一个园林景观,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它独特的地方,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园林的设计必须要能展现它的独特风貌。在游览了北方的园林和南方的园林之后,我发现,每个地方的园林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因为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设计上与当地的一些习惯相吻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如果要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话,必须在设计上将多样与统一达到平衡,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具体的方面,虽然每一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这些孤立的元素结合到一起,使整个景观呈现有秩序的排列,观赏起来的话也会比较方便。
今天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个工厂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工厂内的园林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它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陶冶情操的优雅环境,而且也体现了整个工厂的理念,能够为工厂增添更多的吸引力。在设计工厂的过程,每一个方面的设计,都必须遵循工厂内园林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规范。因为是工厂之内的园林,所以整个的设计不必过于花哨,大方、简洁就可以了。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整个工厂的建筑物做一定的了解,因为园林的设计必须要与周围的建筑物相辅相成。
园林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秉持现代园林的思想,也就是以人为本,充分为员工的舒适度着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更是如此,所以在选择绿化物种的时候,一定要以本土的植物为主,因为它们的成活率更高,所以能够减少绿化的成本。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适当的疏密程度和高低配合度,使整个园林设计不论在横向还是竖向上都有一定的层次感和很好的视觉享受。树木的种类要尽量多样化,这样才能达到一年四季常绿的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园林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就如大家看到的上述内容一样,园林设计有五大原则是需要遵循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找深圳嘉禾田。
四、园林艺术造型的原则是什么?
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的所有要素组合起来,以美的形式使园林植物的形象美和基本特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造出美的环境。
园林在城市中的美,已为举世所公认,而植物正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园林植物对园林美的贡献,一般认为主要是向游人呈现出视觉的美感,其次才是嗅觉。有人认为东方比较重视嗅觉的美感,传统喜爱的花卉,大部分是香花,如兰花、白玉兰、茉莉、梅花等。艺术心理学认为视觉最容易引起美感,而眼睛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才是体形和线条等。根据这些情况,赏心悦目的植物,除去特殊的癖好之外,最受欢迎的是色彩动人,其次才是香气宜人,然后是体形美、线条美等。因此千百年来,园林植物的栽培与选育者一直围绕着这些喜好或嗜好而忙碌着。
以自然美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植物、建筑景观创作,可称之为园林艺术。由于植物的生长虽然具有时间的变化,但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不易察觉,静的内容胜过动的内容,而且可以触摸,视觉能够感受,感受力持久且丰富多彩,将有形世界中的自然美再现于园林之中,甚至因集锦而提高了等原因,园林艺术可归入造型艺术的范畴。造型艺术的表现原则即为园林艺术造型的原则。
1.多样统一的原则
又称统一与变化的原则。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在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郁闷、单调,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diversity),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unity)。
自然山水中,有生物也有非生物,长期以来都是协调统一的。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内容互相组合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景观特性,如沙漠景观、沼泽景观、高山草原景观等,每一种具有明显特性的景观,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感反应,其中凡是真正使人感到愉快的景观,都是由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明显的谐调统一。
2.对比与调和的原则
对比与调和是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更需要有对比,这才能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时又要有调和,以便突出主题,不失园林的基本风格。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宽、尖塔形树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比,但在都是植物、都从树冠上看,其本身又是调和的。
(2)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着体量上的很大差别,以其长成期一般生态的相差级数的不同来对比,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如以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也可以蒲葵与棕竹对比,很能突出假槟榔和蒲葵,而它们的姿态又都是调和的。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和色度两个方面的差异。差异明显的,如绿与红,白与黑,就是对比;差异不大的就有调和效果。植物叶色大部分为绿色,但也不乏红、黄、白、紫各色,而且绿色还有色度上的广谱范围,从淡绿到墨绿,应有尽有。植物的花色之丰富多彩也是无与伦比的。运用色彩对比可获得鲜明而吸引人的良好效果,运用色彩调和则可获得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植物造景时就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手法来创造主景或点景。
(4)明暗的对比与调和园林绿地中的明暗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明处开朗活泼,暗处幽绿柔和;明处适于活动,暗处适于休息。园林中很容易利用植物来构成有明有暗的景观,既能互相沟通又能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
(5)虚实的对比与调和植物有常绿与落叶之分;树木有高矮之分,树冠为实,冠下为虚;园林空间中林木葱笼是实,林中草地则是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才使园林空间有层次感,有丰富的变化。
(6)开闭的对比与调和在园林中有意识地创造有封闭又有开放的空间,形成有的局部空旷,有的局部幽深,是园林高于自然的方面之一。在那些真正的自然森林中,只有封闭,难有空旷之处,不免使人心寒胆颤,这是自然风景的可怖之处。园林环境中有封闭又有空旷空间,互相对比,互相烘托,可起到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的效果。
(7)高低的对比与调和园林景观很讲究高低对比、错落有致,除行道树之外忌讳高低一律。利用植物的高低不同,组织成有序列的景观,但又不能是均匀的波形曲线,而应该形成常说的优美的天际线,即线形无限优美的林冠线,在晚霞或晨曦的映衬下,悠远、宁静。
另外,利用高耸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整形绿篱种植在一个局部环境之中,垂直向上的绿柱体和横向延伸的绿条,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3.韵律与节奏的原则
诗词中要有韵律,音乐中要求节奏,在希腊文中,韵律和节奏都是同一个字即rhythmos,其原意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可比成分连续不断交替出现而产生的美感。是多样统一原则的引伸,除诗和音乐之外,已广泛应用在建筑、雕塑、园林等造型艺术方面。在园林中利用植物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如路旁的行道树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重复出现形成韵律。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比较单调而装饰效果不大。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等,产生活泼的“交替韵律”。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各种形式的变化,如方形起伏的城垛状、弧形起伏的波浪状、平直加上尖塔形半圆或球形等形式,如同绿色的墙壁,形成“形状韵律”。又如丹麦用山楂、美国南部用法氏石楠(Photiniafraseri)作绿篱,前者秋季变红,后者春季嫩梢红色,这样随季节发生色彩的韵律变化者,可称之为“季相韵律”。
花坛的形状变化,包括植物种类的变化、色彩及排列纹样的变化,结合起来就是花园内最富有韵律感的布置。欧州文艺复兴时期,大面积使用图案式花坛(parterre),给人以强烈的韵律感。另外一种称为花境(border),植物种类并不多,但按高矮错落作不规则的重复,花期按季节而此起彼落,全年欣赏不绝,其中高矮、色彩、季相都在交插变化之中,如同一曲交响乐的演奏,韵律无穷。
沿水边种植木芙蓉、夹竹桃、杜鹃花等,倒影成双,也是一种重复出现,一虚一实形成韵律。一片林木,树冠形成起伏的林冠线,与青天白云相映,风起树摇,林冠线随风流动也是一种韵律。植物体叶片、花瓣、枝条的重复出现都是一种协调的韵律……,园林植物产生的韵律可谓取之不尽。
园林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还会形成“渐变韵律”。这种变化是逐渐而不是急剧的,如植物群落由密变疏,由高变低,色彩由浓变淡都是取渐变形式,由此获得调和的整体效果。
4.主体与从属的原则
园林中景物很多,但往往人为地区分为主体和从属的关系,也就是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园林属人工造景,出于经济的、环境的条件或苗木供应等各种因素的缘故,造园者往往只能注重某一景物或某一景区,而把其余置于一般或从属的地位。
在植物造景中,一般而言,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强调或突出主景的方法,可以采用:
(1)轴心或重心位置法把主景安置在主轴线或两轴线交点上,从属景物放在轴线两侧或副轴线上。自然式园林绿地中,主景应放在该地段的重心位置上。这个重心可能是地形的几何中心,也可能是地域中植物群体的均衡重心,也可以是地域中各空间的体量重心。
(2)对比法在前述的对比技法中,形体高大,或形象优美,或色彩鲜明,或位处高地,或在空旷处独一无二,或在横向景物中“鹤立鸡群”者,一般都是主景,其余则为从属景物。
5.均衡与稳定的原则
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规则式园景是在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景物,其品种、形体、数目、色彩等各种量的方面都是均衡的,对称均衡给人以整齐庄重的感觉。在一般情况下,园林景物不可能是绝对对称均衡的,但仍然要获得总体景观上的均衡。这包括各种植物或其他构成要素在体形、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各方面能体现出量的感觉,要从各方面权衡比较,以求得景观效果的均衡。这叫做不对称均衡,也称为自然均衡。不对称均衡赋予景观以自然生动的感觉。
在立面上看,一个物体或一处景物,下部量大而上部量小,被认为是稳定的。园林是人造的仿自然景观,为取得环境的最佳效果,一般应是稳定的。因此,在那些干细而长,枝叶集生顶部的乔木下应配置中木、下木使形体加重,使之成为稳定的景观。比如桉树,在风雨中摇晃起来,不稳定感十分强烈,当有中下乔木的树冠相烘托时,其摇摇欲倾之势就大为减弱了,稳定感明显地增加了。
6.比例与尺度的原则
所谓比例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美好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厚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种关系并不一定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们感觉上、经验上的审美概念。例如日本的古典园林,由于面积较小,传统上的配置无论树木、置石或其他装饰小品,都是小型的,使人感到亲切合宜。大型园林如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宽敞轴线上,水池、草地、大乔木、纪念碑等都是大型的,使人感到宏伟。这种亲切感和宏伟感都是比例适当而形成的。所以运用比例这个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近期到远期(尤其植物体量的增大),从微观到宏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与客观的需要能否恰当地结合起来,是园林艺术设计上成败的关键。
尺度在西方认为是十分微妙而且难以捉摸的原则,其中既有比例关系,还有匀称、协调、平衡的审美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联系到人的体形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所熟悉的大小关系。
园林是供人赏用的空间景物,其尺度应按人的使用要求来确定,其比例关系也应符合人的视物规律。这对于做主景的植物等景物,设立在什么位置上这一问题就有一个尺度和比例的要求。依据统计分析,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最舒适的观赏视角在立面上为26°~30°,在水平面上为45°。以此推算,对大型景物来说,合适的视距为景物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1.7倍。而对景物宽度来说,其合适视距则为景物宽度的1.2倍。造园者在园林中要设置一株孤立树做主景时,周围草坪的最小宽度就需以这一规律来限定。否则,就达不到对该树的最佳观赏效果。
观赏景物因视线的角度不同又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平视使人感到平静、深远;仰视使人感到雄伟、紧张;俯视则感到开阔、惊险。在园林中,创造不同的观赏视角,使高低上下、四面八方都有景可赏,使园林空间有丰富的层次,景色绚丽多姿。
以上就是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