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发布时间:2023-03-26 06:55:0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8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一、古蔡河湿地公园现状

    淮阳有“北方水城”的美誉

    除了坐拥万亩龙湖之外

    淮阳城内还有几条水系河流

    其中最有名气的恐怕就是古蔡河了吧

    大名鼎鼎的太昊陵门前流淌的

    就是千年的古蔡河

    淮阳人常说的东、西蔡河桥指的就是

    太昊陵广场两端横跨古蔡河的桥梁

    小编有时会收到老乡发来的蔡河照片

    说实话真的比较脏

    河面上飘了垃圾、落叶

    河水浑浊,几乎看不见流动

    完全没有千年古河该有的清澈大气

    不过咱们淮阳政府也开始积极治理

    包括古蔡河在内的城区黑臭污染水系

    继前一段发布

    关于北关沟、七里河、徐老沟水系治理

    最新进度之后

    古蔡河(北二环-东二环)水环境

    综合整治工程开始招标啦!

    精彩内容

    本招标项目淮阳县古蔡河(北二环-东二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已由淮发改审批【2018】7号批复。项目业主为淮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建设资金来源县财政自筹,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对该项目施工及监理进行公开招标。

    建设地点:淮阳县境内

    总投资:约13067.4578万元

    计划工期:240日历天

    总投资超1.3亿元!

    这在淮阳城区几条黑臭水系治理规划中

    投资排名第一

    如果你仔细看看古蔡河的流域图

    大概会明白为什么要斥巨资治理古蔡河了!

    小编认为:

    1、古蔡河流域面积大,治理河段从北二环延伸至东二环,河道长。

    2、古蔡河流经太昊陵、人民公园、龙湖游船中心等景点,治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景区环境。

    3、古蔡河流经人口聚集区、闹市区,治理难度大。

    小编认为:

    1、古蔡河流域面积大,治理河段从北二环延伸至东二环,河道长。

    2、古蔡河流经太昊陵、人民公园、龙湖游船中心等景点,治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景区环境。

    3、古蔡河流经人口聚集区、闹市区,治理难度大。

    为了还给淮阳人一个清澈的古蔡河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所以政府才会不遗余力地改造污染水体

    小编还找到了古蔡河的规划图

    一起来看看未来的古蔡河的模样吧~

    古蔡河鸟瞰

    古蔡河的规划结构为“四区四节点”,分为水之生态园区、水之游憩园区、水之战场园区和水之漕运园区四个景观主题区,主要节点为湿地绿岛体验区、垂钓乐园、战场文化展示墙和漕运文化广场。古蔡河也位于老城面向北部城区的旅游发展轴线上,沿河开发以休闲为主的城市空间,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旅游和休闲游憩职能。

    古蔡河功能布局

    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项目选用自然野生花草等,并且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花卉和地被植物,形成富有层次、色彩丰富的生态景观,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河中有草、水上有花”的观赏效果,有效降低后期管理和维护费用。

    “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河中有草、水上有花”

    还有各具特色的城市游园……

    小编简直太羡慕家在蔡河附近的网友了

    以后又有了一个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期待古蔡河治理项目早日开工哦~

    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原著

    编辑:小朵

    二、清明上河图有哪些鲜为人知又值得品味的细节?

    细节有点多: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

    1 《清明上河图》背景研究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全图以散点透视的手法展现了北宋东京的城市风貌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图中展现了北宋建筑、景观、商业、手工业、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的详实场景,是研究北宋东京人民生活和城市风貌的重要资料[1],为研究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关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城中哪一个具体地段众说纷纭。王继宗2013年在《清明上河图意为“清明坊处上河之图”》中阐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城外东南方汴河流经的“清明坊”;程民生2016年在《清明上河图及其世界影响的奇迹》中认为该画是现实的集萃和艺术想象的交融,而不是具体某地段;河浚1991年在《北宋东京上善门考-关于清明上河图中的城楼》中认为图中描绘的是外城的上善门(即东水门)一带景象;阎现章2008年在《清明上河图研究综述》中提出该画描绘的是东京沿汴河地区东水门附近的生活景观;许蔚2013年在《近世城市空间研究的一个面向——读清明上河图札记》中综述得出汴梁外城的东水门确是画卷中的民生百态的载体。本文结合《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和河道中关于城门、虹桥的描述及相关主流学术的观点,将《清明上河图》中城门视为东水门,借助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要素进行进一步探究。

    2 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2.1 北宋东京城市概况

    北宋的都城东京由里城、外城、罗城三道方城组成,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皇城是北宋时期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内城建有部分中央机构及居住区;外城主要为居住区,是东京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连接整个东京城,号称“四水贯都”。宋代社会重心下移,商业空前繁荣,街巷制彻底代替了里坊制。无论是商业形式还是建筑建造,北宋东京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城市设计物质要素

    凯文·林奇把城市空间格局的构成归纳为边界、节点、标志物、区域与路径五要素>[2]。其中,①边界指区分割裂空间的线性要素;②路径多指具有固定即成方向性的路线;③标志物泛指可对判断外部空间产生参考价值的点状要素;④节点表示城市中的关键性要点;⑤区域指三维的面状空间形成的较大地段[3]。本文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丰富的物质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图1)。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1 城市意象形态要素分析图

    2.2.1 边界

    《清明上河图》中边界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城墙和水体边界线。

    北宋东京城墙共分为3道,图中所绘的里城城墙沿用唐代汴州城基稍加修葺,皆为土筑,只在转角和城门口用砖垒砌,城墙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周围10km计150步,共开城门10个[4],墙体颜色为深青色。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图2)和清绘本(图3)中都对城墙进行了描绘,同时期的《东京梦华录》中亦有记载:“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5]。”《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北宋东京外城垣的收分很大,“横度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而脾晚七尺”。按其所定的0.311m为一宋尺计算,则北宋东京外城的高度折合为12.44m,城墙基宽约为18.35m,由此可见城墙的高宽比约为2:3[6],城门两侧城墙的内壁上,建有许多梯形的斜坡磴道即登域马道。这种马道在战时方便城内兵马上下,和平时期又是游人登上城墙观赏城内外美景的通道,不仅形成室内外的间隔,而且便于总览全城宏观、辽阔的景象。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2 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城墙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3 清绘本《清明上河图》中城墙

    水体边界线表现在汴河两岸,自然的边界未经人工整修,显得原始而且自然。水系两侧有沿水生长的草木和停靠的船只,配合曲折的岸线显得生动灵活;临空架设的虹桥连接了两岸,水体边界线通过桥梁产生联系;天然塑造的微地形烘托出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

    路径在《清明上河图》中主要体现在陆路和水路。

    东京城是在旧城基础上改建而非新建的城市,道路较窄,密度较大。《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6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主要道路呈东西走向,宽度约为10m,出城门后路宽渐窄;另有4条是呈南北走向,路宽较窄,约5m~8m;郊野区道路总体东西走向,中部向南拓展,尺度最小,约为3m(图5)。北宋街巷制改革之后,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打破了坊墙的束缚,同时临街商铺的开放性促使侵街现象愈演愈烈,道路两边店铺空间向外延伸,形成两道凹凸层叠的轮廓线[7]。其外是摊贩沿街搭棚售卖的位置,经营地段由表木限制,既保证了商贩的生计,也不致妨碍公共交通,有的表木之上配有测风仪,测定风向的同时丰富了道路景观。北宋时期已经广泛采用桃李等树木作为道路绿化,同时路边用条石砌镶的御沟进行排水,路面用不同花色纹路的砖石铺设,在实用性能和美学角度上远高于土石路面(图6)。北宋当时在交通体系的组织及道路形式的优化处理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4 街道轮廓线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6 道路构成及相关要素

    东京有“南河北市”之说,河道运输已经作为一种长途运输方式广泛存在且高度繁荣。汴河作为水路运输的主航道其宽约30m,整体呈东西走向,在穿越虹桥之后河流向东南弯曲;汴河河岸上滨水建筑的底层为避湿气和水流侵蚀采用架空处理;汴河弯曲不一,凹凸有致的形态为众多货船提供了合适的靠岸停泊地段;河岸中行驶的商船与汴河的尺度都较大,比例协调(图7)。两岸植有柳树,并有宽约1m的小路紧临水体,方便纤夫收拉纤绳。汴河独特的天然条件和适当的人工开发利用使其在北宋东京有机高效的水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7 汴河及相关要素

    2.2.3 标志物

    图中的主要标志物有城楼和孙羊正店等商业建筑。

    城楼基部位于城门墩顶平座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其高约16m,为单檐庑殿顶,檐下三层斗拱,主体漆成红色,雄踞于沿街店铺之上,在打破建筑群体单调构图的基础上与其他店铺相组合,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焦点。同时作为城市轮廓线的高潮,汴河两岸的制高点和强有力的视线汇集处,城楼在整体环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拥有最佳的观赏视角。

    商业建筑如“孙羊正店”的标志性在于其高度、体量以及开口空间。张小鹏2016年在《清明上河图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指出,两侧商业建筑最高为8m,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d/h在1和2之间;谭刚毅2003年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民居和商业建筑研究》中认为,d/h之比为1:1.1-1:2.4,通过以人为比例大致推算可得出孙羊正店高度约为9.69m(图8);江珊2012年在《从宋画中看宋朝市井街巷建筑空间》中指出,商业建筑呈现不规则的合院式,可能是不断扩建的结果,可以得出其建筑体积较大且趋于增长变化,建筑整体长宽比在1:1-1:2之间,敦厚稳重,与街道尺度相得益彰,给市民绝佳的体验感;王洁2006年在《从表层定量解读描绘的街路景观——清明上河图的成分分析》中指出,建筑墙壁开口有“全部开口”、“大开口”、“门或窗的开口”、“没有开口”等形式。这使得建筑立面凹凸不一,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且极具开放性。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8 孙羊正店高度推理

    2.2.4 节点

    在《清明上河图》中,节点包括城门和桥梁。

    城门由砖土构造,颜色呈青黛色,只有一个门道,反映其性质为州县级城门,规模等级较低。尹家琦2009年在《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研究》中指出,城门高度近于垛口,约为12m且向内斜收,其坡度按照北宋年间《营造法式》的规定为4:1,与根据清明上河图尺度对比分析得出的比值相同(图9),整体造型敦实厚重,比例适中。城门屋脊约高15m~18m,无愧于图中天际线的制高点和最重要的标志物之一。同时,城门沟通了人居活动和商业交流,衔接了空间层次和内外风貌,这种有机渗透体现了北宋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色。

    虹桥(图10)坐落在汴河两岸的枢纽位置,桥幅宽约10m,距水面高约5m,汴河此处宽约20m[8],整体漆成红色,作为连接郊野区以及河市区的纽带,虹桥将两个部分通过“s”形的构图韵律巧妙承接,提供视觉和地理上的连系[9];在结构处理上,采用大木料临空架设的手法,属于当时的新技术、新结构;在功能上,虹桥不仅作为两岸的沟通联系的纽带,还是摊贩聚集交易的场所,促进了集市发展;在表达效果上,虹桥自身产生的曲线柔和自然,又保留了大跨度所体现的敦实稳重,不仅体现了北宋人民卓越的构造技巧,也展现了风格多样,张弛有度的城市风貌。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9 城门比例示意图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10 虹桥

    2.2.5 区域

    《清明上河图》中区域囊括市肆区、河市区和郊野区。

    市肆区(图11)作为反映北宋时期汴河两岸民生百态的载体,可清晰明了地观察当时街道空间方面的布局特色,《清明上河图》中共有800多人,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图中可以明确推断沿街界面形态的店铺约33栋,其中酒店5栋,饮食店19栋、零售6栋、其余3栋[10]。除此之外香药业、医药业、娱乐业等业态竞相发展(图13);汴河两岸的招幌、牌匾、灯笼、旗杆等是富有东方色彩的标志,使街区丰富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单调。开封的市肆没有集中市制的拘束与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商铺分散在全城各处街道和角隅,市肆分布广泛;除了日常集市,早市夜市相继出现,市肆形式多样,进一步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商业特色。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11 商肆店铺类型及分布示意图

    河市区作为连接市肆区和郊野区的纽带,沿汴河展开,以虹桥为标志。静静流淌着的汴河,两岸停船卸货的繁忙场景展示了东京商业、交通运输的繁华以及水上交易的重要性,是市肆区内繁荣的商业向城市外的发展和延伸。

    乡野区少了一些热闹与繁华,显得自然、朴素。乡野区地面较为平整,稍有土丘和凹陷之处;树木茂盛,种类繁多,大体沿路两侧布置;空旷的场地,舒朗的房屋,繁茂的树木,显示出与市肆区完全不同的空间风貌。未过多开化的自然风光,体现着淳朴的天然质感。乡野区人口稀少,主要以农耕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形成了舒朗的自由生长的空间格局[11]。

    2.3 城市设计非物质要素

    2.3.1 行为

    《清明上河图》中人的行为是城市特色中非物质要素的反应形式,全画共800多人,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各具特色,这些人群的户外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图12)。

    将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场景进行对应可得出:必要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且人群主动参与其中。从城门开始至画面结束的市肆区即是主要的必要性活动空间,众多街市商铺临街而立,活动区的主要节点处的人群密度较大,空间围合感较强,视线集中,如药房、肉铺等。从城门至虹桥段人流攒动,摊贩云集,是社会性活动的聚集地。空间相对开敞,人流密度适中。虹桥两侧摆摊的商贩,吆声阵阵,时有行人驻足交易,有包子铺、修车铺和各种休闲娱乐设施,虹桥下货船往来通行。自发性活动产生的条件需要结合人群主观的意愿和客观环境。郊野区形态自由、视线开阔,人流稀少,仅有几列人马陆续行进,是自发性活动的主要发生空间。

    人群的社会性、自发性和必要性活动相互区分而又各有联系,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现了物质繁荣且生活气息浓厚的城市风貌。

    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招聘)

    图12 户外活动空间分析

    3 城市设计特色总结

    3.1 功能分区明确,区域特色明显

    北宋东京市肆区的街市空间沿街道展开呈带状,乡野区以汴河为依托,呈自然发展的空间形态。不同城市空间承载不同功能,对于相对拥挤的市肆区,高宽比大约在1:1-1:2之间,建筑高大繁华,形式多样,注重细部刻画。活动以商业和娱乐为主,主要是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而相对舒朗的乡野区则没有过多的人工修饰,建筑低矮,植被较多。它是市民休闲、货物的生产运输的良好承载。

    3.2 街道成为市民生活的载体

    毫无疑问,商业的活跃和街市的繁华是北宋东京公认的特点之一。从街市制到坊市制,城市生活突破了坊的束缚,街道开始成为市民生活的载体。居民区与商业区交叉存在,并逐渐连成一片,大街小巷的交通网也逐渐形成>[12],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也是市民交易买卖,娱乐休闲,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愈演愈烈的“侵街”现象突出体现了商业的繁荣。

    3.3 城市景观的高度协调

    敦实高耸的城门无疑成为东水门地段天际线的最高点,给人以统帅全局,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商业街道正对城门,适宜的高宽比给人以亲切感。建筑肌理井井有条,城门内外房屋走向与城门基本平行或垂直;而汴河区域房屋走向则以汴河为参照,大部分与其平行;乡村住宅朝向和布局相对自由[12]。景观序列空间由汴河入河口的起始端推进到郊野的过渡段,再之行至虹桥段的高潮段,最终于街市的结束段收尾。市肆区刚硬、线性的形态特征与汴河两岸柔软、自由的曲线形成对比,城市景观自然和谐而又灵动活泼。

    3.4 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

    市民文化的新兴极大地丰富了北宋的城市特色,夜禁制度的松懈使宋代城市的夜生活十分丰富。不计其数的市肆店铺、丰富多彩的物品、五光十色的广告、色香味美的小吃展示了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随着居民结构的平民化、多元化,城市文化取向与物质消费的世俗化,整个城市社会重心下移,城市呈现新的面貌,开放型的新城市格局逐渐形成,这标志着中国城市格局从封闭古典型向开放近代型转化,从此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后世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

    4 结语

    商业地位的提升和市民阶级的抬头促使北宋东京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城市空间格局,突出了城市的生活功能和经济意义。《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物质空间及人群活动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文化、城市功能、土地效用及人的行为模式等诸多特色。通过研究北宋时期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杰出成就,探寻如何组织好这些要素的外在联系和内在秩序,遵循其赋予城市机能与造型的规则与信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东方固有的传统城市设计精髓。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东京东水门地段城市设计特色

    三、纳木湖,太湖,鄱阳湖,微山湖,艾比湖 这几个湖的景色特点及主要物产

    纳木湖

    距拉萨往返近600公里,风景绝佳,目前在建自然保护区,可以真实的感受雪域高原,体会草原,雪山,湖泊,牧民,牛羊。。。西藏的意境。一般从拉萨包越野车前往较方便,也有到当雄后包卡车或国产吉普前往,但较辛苦,费用节约不了多少。去纳木错,不可不去扎西半岛,此岛为岩溶性地貌,溶洞,石林,里面还有古代洞穴岩画,偶尔还有人在修行。绕岛一周,需时1个半小时,体力好,爬上山顶,风景绝佳。去纳木错,一般安排两天行程,第一天,从拉萨出发,经过当雄草原,直接赶到湖边扎西岛,第二天,从纳木错返回,方便的话可再去羊八井洗个地热温泉浴。也有客人安排三天行程的。

    注意:

    1.纳木错海拔高4700米,刚到西藏还未适应好,千万别去,可以把此景点安排晚些去,如果实在要去准备好 氧气,药品等。

    2.纳木错晚上较冷,提前准备好保暖衣物,扎西岛上只有一简陋饭店和旅馆,条件差,床位少,旺季时经常没床,请事先准备食品或帐篷、睡袋等装备。

    3.羊八井 门票30-40元

    比如骷髅墙

    位于那曲比如县境内,是用人头颅骨堆成的围墙。若有兴趣,可搭车前往。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这里山清水秀,极富江南水乡风味。浩瀚如海的太湖,散布这48个岛屿,这些岛屿连同沿途的山峰和半岛,号称72峰,它们是由浙江天目山绵延而来,或止于湖畔,或纷纷入湖,形成了山水环抱形式,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的天然图画。位于湖的南部面积有62.5公里的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也是最美的岛,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太湖72峰,西山占41座。耸立于到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杳眇峰,海拔 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暑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秋月、梅雪之类的景物最具特色,另外西山上的怪石嶙峋,洞穴颇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将全岛点缀得颇为别致。太湖东面的洞庭东山,其主峰的大尖顶是72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太湖的名胜古迹精华集中在太湖北岸。最著名的有鼋头渚、蠡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县市无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3/4,湖中72峰,吴县市拥有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个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 ,角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 天池山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举目入画。

    吴县市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 处。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圣寺的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罗汉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吴县,是旅游者的购物天堂,既有枇杷,杨梅,橘子,梅子,银鱼,白虾, 梅鲫鱼,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品,又有苏绣,革丝,雕刻,澄泥砚等 吴文化化工艺品,物产丰富,工艺独特。

    怀抱苏州古城的吴县市,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京杭大运河综观南北,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于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紧靠相连,再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吴县市近年来建设了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宾馆,光福机场等在内的一大批娱乐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梅花节,金秋采桂游,四季鲜果游,水乡古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吃,住,行,娱, 购,游的配套服务体系。

    太湖风光旖旎,吴中人慧景丽,这里是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 122 种、浮游植物 50 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我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鄱阳湖的动植物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外国人冬季到保护区观鸟,观鸟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湖区著名的景点有落星墩、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

    a.紫阳堤,是由花岗石砌成的堤坝,为宋朝朱熹任南知军时修建,因朱熹号“紫阳”,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取名“紫阳堤”。

    b.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两公里的湖中,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

    c.湖滨沙滩,由落星墩乘快艇向东南行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十里金滩”。这里坡平沙细,阳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阳光浴、沙浴、湖浴场所,湖滨沙滩将以自然、纯朴的丰姿,使广大的内地游客尽情享受沙滩而不必去沿海。沙滩旅游,将一扫您旅途劳顿,感叹大自然丰厚的赏赐。

    d.火焰山,位于旅游码头东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砾岩组成的石群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且呈赤色,所以当地百姓皆称此景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尽享神秘、幽静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爷庙,又名“显应宫”。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战于鄱阳。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环,返顾之则鼋也。是夕,宿祠中,题诗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为“元将军庙”。老爷庙门前的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水流湍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更使老爷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旅游码头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鸟观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顶目,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滩出,面积广大的草洲与湖池成为各类越冬鸟类最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越冬候鸟达150多种,近11万只。其中白鹤 1350只,当候鸟群飞来时,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因此,鄱阳湖候鸟区被列为“世界A级候鸟保护区”。

    水上旅游线路及价格

    紫阳堤·落星墩 紫阳堤·落星墩·湖滨沙滩·老爷庙 紫阳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娱乐中心(即旅游码头)至各风景点距离

    周瑜点将台 观音桥 爱莲池 白鹿书院 秀 峰 庐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爷庙 火焰山 鞋 山 湖滨沙滩 候鸟区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阳湖正在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近些年来,由于长江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白鳍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它们的数量骤减。现在这些珍稀动物在长江流域已经很难见到,在鄱阳湖等少数几个地方偶而会出现。

    在鄱阳湖,过去白鳍豚很常见,现在也难觅芳踪;而江豚的数量还保持相当的规模。据鄱阳湖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最近两年只发现一到两头次白鳍豚在江中活动,但发现了江豚300多头次。白鳍豚等野生动物数目减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鳍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较低,生长周期比较长,发展能力比较弱;二是进入70、80年代以后,由于捕捞强度加大,渔类资源有所减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长江航运的影响;四是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对些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动物,当地政府在鄱阳湖地区设立了江豚等动物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每年都进行几个月的休渔,以便使这些动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当地政府还致力于唤起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现在鄱阳湖地区渔民们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正在增强。

    鄱阳湖不仅仅为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提供了广阔而安全的生存空间,它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鹤类、鹳类、天鹅等大量珍稀候鸟来这里越冬。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白鹤最重要的冬季栖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阳湖来越冬的白鹤大概有2900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8%.

    据介绍,为了给这些珍稀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早在1988年中国政府就在鄱阳湖设立了候鸟保护区。通过多年来的宣传和管理,珍稀候鸟被捕杀、走私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与此同时,保护区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民也就告别了靠捕渔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样就使人与鸟争鱼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可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微山湖

    微山湖位于东经116。34’,北纬34。27’。最大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占全省淡水域面积的45%,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亦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淡水湖泊,其单位面积渔产量居大型湖泊(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 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 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中部最窄处称为湖腰。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坝上兴建节制闸和船闸,将湖一分为二,坝北为上级湖,面积602平方公里,坝南为下级湖,面积664平方公里。上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6.50米,兴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级湖允许最高水位35.00米,兴利水位32.5米,死水位31.5米。全湖防洪库容47.31亿立方米;兴利水位库容17.02亿立方米;兴利调节库容11.2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5米,属浅水大型淡水湖泊。湖滨东依山峦,西接平原,南连苏北富庶之地,北靠孔孟圣贤之乡,流域面积达 31700平方公里。京杭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把南北江河水系交汇勾通。

    微山湖属于淮河流域泗河水系。湖西地处黄河与故黄河之间的黄泛平原,地势平缓,比降约五千百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河道宽浅,洪水量大峰低,分别经洙赵新河、老万福河、东鱼河、复兴河等由西向东流入微山湖;北部由梁济运河接纳济北及郓城、梁山和东平湖新湖区一带的来水;湖东近湖区为泰沂山脉第四纪冲积地丘陵平原,远湖区为蒙山岐脉山丘区,河道短,洪水峰高流急,分别经泗河、泉河、洮府河、白马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薛城河大沙河等由东向西流入微山湖。微山湖承受东、西、北三面,鲁、苏、豫、皖四省三十二个县、市、区的来水,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入湖主要河流有47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道有泗河、梁济运河、白马河、洙赵新河、老万福河、复兴河、城郭河、东鱼河、洮府河、新薛河、新万福河共11条,出湖口有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韩庄闸和伊家河闸以及江苏境内的蔺家坝闸。

    关于微山湖的成因,众说不一。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地貌形态的分析,新生代以来受大地构造控制,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强烈下降过程,形成凹陷,成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毗邻鲁中山丘区,其相接处具有水流滞积形成湖泊的地质条件。从湖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物类型分析,微山湖从北至南座落在新生代后期的第四纪堆积上,但湖的沉积物很少很薄,说明了泥沙大量沉积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而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从有记载的黄河、泗河等河川迳流的演变过程分析,黄河决口是逐渐形成湖泊的重要原因,加之运河的变迁和开发,加速了南上湖的形成。从夏代至秦朝曾多次在现南四湖内设国建城邑,《史书》记载,夏代的“仍国”曾设在南四湖东岸的仲家浅村;周代封的“邿国”建立鲁桥镇西6公里处。《水经注》记载,泗水会洮水于高平西,西有茅乡城,茅城邑东南四十里处有鲁国属郎亭、郎城、郎台,在今留庄乡西北,战国时期设湖陵县,在今张楼乡程子庙村昭阳湖内。此由说明南四湖是后来逐渐演变而成的。

    据历史记载,泗水原在今微山湖西岸,由兖州流经微山县鲁桥、南阳,在鱼台县谷亭东流过,又南去沛县城东,过徐州,从淮阴入淮河向东入海,流水通畅,是淮河下游的一条主要支流。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第一次夺泗入淮,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大溜向东南直奔巨野泽,夺泗水故道转注淮水入海。黄河水在济濮之间泛滥二十三年,直至公元109年(武帝元封二年),帝遣使郭昌等卒数万,堵塞了瓠子决口。此时黄河夺泗并非全河入之,直至宋初之前,虽又有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第二次迁徒,对泗水的影响仍不严重。但是,黄河水流的运动却使鲁西平原出现了一些洼地沉积相区。据《隋史·薛胄传》戴:“兖州城东沂(把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可见在济宁以南,古泗水东岸的兖州以下,在时隋朝已经形成沼泽湖泊。

    自1077年(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始,黄河改道,决口逐渐繁起来,黄河水流对加速微山湖演变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加。公元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黄河决口于河南阳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南汉由南清河入淮,历经坟上、加祥、济宁,在今微山县鲁桥镇西南与泗水汇合,至江苏清江市入淮。公元1495(明弘治八年)刘大夏筑黄陵岗,在修太行堤,北流的黄水就全部南来,自开封至徐州夺汴,再至淮阴夺泗,淮阴至海口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北迁,夺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海,形成现在的黄河,前后经历六百六十多年。黄河如此夺泗夺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积,形成现在的黄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长期滞积;另一方面,由于黄水与东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该区从北至南出现了大小、形状、底高程均不同的南四湖雏形,从钻孔的地质资料及沉积物分析,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不长。

    随着历代政治中心北移,元、明、清相继建都北京,为“漕运江淮这漂,供京师之需”,于是放弃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航道,从元代开始,沟通南北运河,于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和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相继开挖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此时,济宁至徐州之间利用泗水天然河道为运河。为了保持航运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闸,河东山水在东岸停蓄,开始形成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明代,黄河不断泛滥,黄强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阳、独山不断扩大,在微山附近出现了赤山、微山、吕孟、张庄等相连的小湖。明代嘉靖年间,开挖了南阳新河,使运道脱离泗水由昭阳湖西移到湖东,东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独山湖,薛河水引入吕孟湖。公元1640年(明万历32年),大开洄河(今韩庄运河),运河再次东移,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础。至此,赤山、微山、吕孟、张庄四湖湖面迅速扩大,合为微山湖。随着运河的开发,为蓄湖东山水济运,昭阳等湖成为运河水柜,这此,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相连,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

    所以,微山湖的成因既受大地构造控制,即鲁西平原长期下降形成了凹陷的地质条件,也受鲁中山区自然地貌的阻拦及泗河等东部山水的影响,更由于黄可长期泛滥夺泗夺淮故道淤积,泗河失去出路,水流滞积,加之运河的开发,和人们的生产活动,使济宁至徐州间长达二百四十华里长的地带,逐渐演变成河流堰塞型浅水湖泊 ——微山湖。随着微山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帝者来继续探讨和完善微山湖的成因 和演变过程。

    微山湖流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 7℃,年平均日照2530小时左右,无霜期209天至224天。年平均降水量湖西约700毫米,湖东750—850毫米,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多为气旋雨或台风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冬、春一般少雨雪。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降雨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流域平均降雨量相差2倍,又常常出现连旱连涝。未经治理前,湖西平原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湖东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来势凶猛,又加沿湖一带地势低洼,每逢汛期,洪水滚坡漫流,湖河水位猛涨,积涝成灾。旱时湖水枯竭,土地龟裂,飞蝗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许多县志都有着“洪水漂流,卢舍为墟”,“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记载。

    建国后,为了根除各种自然灾害,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湖东兴建中小型水库共250座;湖西平原采取洪涝分治、高低水分排的措施,对水系进行较大的调整,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三条防洪排涝骨干河道,治理新老万福河、惠河等中型河道十余条,入湖的骨干河疲乏白马河、洙水河、蔡河、洙赵新河、洮府河、老万福河等已接近达到三至五年一遇除涝,十至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标准;湖畔兴建了湖西大堤和硝东间断的66分里堤防;湖腰兴建了长达六千多米的二级坝节制闸水利枢纽工程,湖出口兴建了韩庄节制闸枢纽工程;湖内挖深槽总长52.87公里,用以打开排水通疲乏,开辟贯通南北的航道;湖内开始有计划蓄水,滨湖地区采取圈圩封闭、建站提排等措施。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建设,微山湖已由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湖泊,变为具有一定防洪除涝能力和蓄水兴利、养殖鱼禽、通航旅游多种功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湖泊。

    □社会经济概况

    微山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三十二个市、县、区。山东省济宁市所辖的十一个县、区9721平方公里均在微山湖流域范围内,占全部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的30.7%。本次调查范围除微山湖外,还包括济宁市辖的微山县、鱼台县、市郊区、金乡县、嘉祥县、邹县六县区,在面高程 37米以下的滨湖有关地带,共36处乡镇,总计3017.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04%。其中耕地面积为1159.3平方公里(173.9万亩);人口123.8万人(其中渔民5.59万人,湖民5.14万人),劳办47.4万人个。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彻底改变湖区落后面貌,根治洪涝灾害,政务院于1953年批准建立了微山县,统管微山湖;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在大搞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1964年以滨湖区实行了稻改。到1983年共建排灌站685处,装机1521台,打机井9267眼,配套 4859眼,装机5518台,建大型水闸7座,基本上做到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实现农业稳产,1966年种稻面积曾达到120万亩。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农业动力机械发展到25751台,337181瓦,每瓦负担耕地5.2亩;有渔船24650只,大、中、小型渔具12类、41种、22737件;能航船只455艘,载重24579吨。生产条件的改变,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1983年粮食作物面积 123万亩,耕亩单产560.9公斤,总产69万吨,比滨湖稻改前的1964年总产增长了4.56倍,单产提高4.7倍。棉花播种面积122.6万亩,单产57.9公斤,总产7.098吨。调查范围内农业总产值6.02亿元,比建国初期最好的1956年增长7.7倍,年递增率为8.4%,其中农业产值 3963.5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4.2%、1.8%、6.3%、21.1%、6.58% ,人均占有粮食586公斤,口粮400公斤,收主439.5元,卖给国家粮食101公斤。

    微山湖1950~1959年平均渔产量22511.9吨,1955年渔产量达到26600吨,水生经济植物面积52万亩,1957年发生了一次八十年一遇的洪水后,渔业、水生经济植物均明显下降,1960~1969年渔业年平均产量降到10296.6吨,1972年~1975年曾间断地向大湖投放鱼种、蟹苗,收到一定效果,1970~1979年渔业平均年产量达到17040.4吨,1980年以后继续好转,1980~1983年渔业产量达到18208.5 吨,至今仍未恢复历史最高水平。为了增殖渔业资源,国家投资在南上湖畔兴建了三处国营淡水养殖场,占地总面积2950亩,同时在沿湖建设了商品鱼基地95 处,水面积17188亩。济宁市和市郊区、微山县、鱼台县相继成立了水产供销公司,并在湖区设立了水产品收购站8处,为了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帮助24个渔业大队建立了渔民新村,上陆定居渔民已达1.7万人,渔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沿湖煤炭电力资源丰富,各矿井年产煤量约达1200万吨,湖区电力工业也是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已建济宁电厂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90万千瓦,在建的邹县鲁面电厂计划85年发电装机30万千瓦,规划装机360万千瓦,拟开工的还有嘉祥电厂,湖东新建兖石铁路,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设计任务书正在审批;纵贯南四湖的京杭运河及5万吨级的码头的规划设计已由交通部批准正待兴建,目前航运船只南通宁、沪、杭等处,京杭运河扩建后,将成为南北水上客货运输大动脉。建国三十多年来,南四湖经过初步开发治理,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盛产水稻、小麦的商品粮基地,并正在成为以京杭运河和津浦铁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集散基地和以电力、煤炭为主的国家重点能源工业基地。

    艾比湖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断陷湖。又称布尔哈齐湖。湖形呈椭圆状,准噶尔盆地的汇水中心。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四棵树河和拉巴河汇入。历史上,艾比湖水面面积最大时达1200多平方千米,年入湖水量达12亿立方米,由于上游地区开荒截流,入湖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两条,其他三条河在未进湖前就断流了,年入湖水量只有5亿立方米。艾比湖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而水面年蒸发量高达1300毫米,湖面海拔降到189米 ,湖面积缩小到107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不到2米,含盐量达87克/升,湖水苦咸,有盐湖之称。

    四、传说伏羲建造人类第一座城池叫陈都,不知考古是否确认有这座城池?

    有的,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淮阳县有伏羲陵。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10县市中心,属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1913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辖21个乡、镇、场。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135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无霜期216天。区内主要有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主要土特产有黄花菜、槐山羊、陈州驴等。旅游景点有太昊陵建筑群、龙湖、平粮台古城遗址等。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创华夏民族远古之文明:制网罟,教民渔猎,开畜牧业之先河;画八卦,分阴阳,奠定中国古典哲学之基础;造土损,制琴瑟,始有中华之古乐:定姓氏,制嫁娶,革除原始社会之群婚习俗;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历史上曾三次建都,三次为国。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道教始祖老子生于陈国苦县,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为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

    上古时代,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陈风》10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范仲淹等文坛巨匠留下歌咏淮阳的千百名篇。县城所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位于万亩龙湖之中。占地875 亩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 殿宇巍峨, 金碧辉煌,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辉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16000亩)的万亩龙湖风景名胜区,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陈楚故城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云集进香,日均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我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考古发掘出九个“中国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推进到4700年前,史学界称之为“华夏第一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考古发掘”。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淮阳县城所在地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东汉时期的陈王刘崇墓,是至今考古发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砖石结构墓。 平粮台宛丘古城

    面积16000多亩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在这里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因此可以说,龙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湖中景点众多,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中原水城独有特色,被誉为“中原明珠”、“内陆奇观”。这是一片历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神灵之水,《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是对30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茂密生长的蒲苇,曾是夫子“陈蔡绝粮”的充饥美食;绝无仅有的白龟,把羲皇“一画开天”的传说变成了史实;这里荡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七台八景声名远播。剪枝公园被称为“淮阳独秀”、“天下奇观”。淮阳泥泥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俯拾皆是。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 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 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就生于陈国苦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 陈胡公铁墓

    淮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他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千古佳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有《陈风》十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等文坛巨匠在这里都留下了歌咏淮阳的不朽佳篇。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 陈王刘崇墓

    太昊陵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陵墓位于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

    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二月二庙会达3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参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朱总理题的羲皇故都

    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颁诏“禁民刍牧”。五代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守陵户,诏示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乾德四年(公元966年),诏立陵庙,置守陵户五,春秋祀以太牢,御书祝版;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又增守陵户二,以朱襄、昊英配祀。此后,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并有御祭。元朝,祀事不修,庙貌渐毁,至元末已荡然无存.宋以前的建筑仅留下一块传为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巾书的墓碑。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四年驾幸陈(今淮阳),御制祝文致祭。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复置守陵户。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1462年),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又作三清观;成化六年(1470年)增高钟鼓楼、彩绘殿宇;万历四年(1576年),输币三千金,又大修之;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至此,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定成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1962年、1963年先后被县、省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太昊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建太昊陵派出所,1985年建淮阳县博物馆,馆址设在太昊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沿湖滨北行70米,是一道宽约25米的蔡河,即太昊陵的南部边界。鸟瞰全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蔡河的11米宽的石桥,名曰“渡善桥”,俗称 弦歌台

    “面桥”,意思是朝祖进香的善男信女和游客,来到这里已和“人祖爷”见面了。应万心归善。桥全长25米,敞肩式青石桥,桥头四石狮护卫。 过桥30米。便是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通高10.35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它的东西两侧相距24米左右,有馒头式卷棚顶东天门和西天门。 过了午朝门,只见中轴线上主甬道青石铺墁,两旁古柏参天,庄严肃穆。距午朝门约30米,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对应。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通往蔡河,在陵墙外侧河岸,各有一口井,名叫“玉带扣”。过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旧称通德门,群众称之为“三门”,通高8米,与午朝门相距126米,单檐硬山式,面阔三间,内有券门三,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 穿过道仪门约106米,迎面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通高11.35米,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台上建有飞翠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此门原无登临阶梯,二十世纪70年代为方便游人,在两旁建了旋梯,游人可凭阁远眺。 过先天门为太极门广场。广场南北长73米,东西宽66米。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太极坊或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此门在古建筑中属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木牌楼,通高7.6米,筑于高台之上,台高五级。东有角门名“仰观”,西有角门名“俯察”,以示太昊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观万物,创先天八卦,肇始华夏文明。 过太极门为太昊陵的中心大院。大院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二楼通高11.2米,东西对峙,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重檐歇山式建筑,下部为直壁式台基,上部为灰色筒瓦覆盖,楼内有木梯可达上层。钟楼上悬有明铸巨钟一口,撞之,其声悠扬。鼓楼内挂有大鼓一面,敲之,其音悦耳。钟鼓二楼,层檐凌空,昭穆对峙,晨钟暮鼓,响彻陵区。 与太极门相对应,迎面为“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通高15.7米,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等吻兽。殿内有“丈八木龛”,雕工精细,造型庄重。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左右配享朱襄、昊英。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殿内墙壁上嵌有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分别为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殿前有月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殿、台周围有青石栏杆,它和《伏羲圣迹图》均为1998年大修时新增设。 统天殿环统天殿、钟鼓二楼,为东西廊房,共42间,呈曲尺状,前有回廊、棂子门窗、花砖大脊、吻兽装饰、彩绘檐椽、红柱绿窗。东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两仪门”,西廊房北段有通外城的“四象门”,两门东西相对。 显仁殿下得统天殿后门台阶36.2米,便是等级仅次于统天殿的“显仁殿”,俗称“二殿”。该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结构朴实、端庄、严谨。 显仁殿

    统天殿与显仁殿相距7米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因此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次垒砌而成。楼内立有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御碑一通,故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字样,故有传说现在所看到的太昊陵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仿照南京皇宫建造的。民间传说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起义,打了个败仗,只剩他孤身一人,又后有追兵,在走投无路之时,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庙内,祈祷说:“人祖爷若能保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广说也奇怪,他话音刚落,一只蜘蛛立即在庙门口飞快地结起了蛛网。元兵追到庙前,见蛛网封门,便追向别处。后来,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于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达前来,重修了太昊陵。 太昊陵内现存古碑有二百余通,碑文大多是为伏羲歌功颂德的,还有一部分是记述对陵内建筑重修或增修的经过,最多的是各地民众来“朝祖进香”的纪念碑。而皇帝派大臣来祭祀的,则名曰“御祭碑”,目前已所剩无几。 寝殿后面是“先天八卦坛”。该坛与寝殿相距5.22米,青砖垒砌,为直壁式等边八角形,径4.45米,高0.74米,周有青石压条。坛面以青砖砌先天八卦图,卦序为乾(三三)、兑 (三三)、离(三三)、震(三三)、巽(三二)、坎(三三)、艮(三三)、坤(三三)。中为一八角形凹槽,上原有一尊“龙马负图”,俗称“四不象”。据传,这四不象为古代一个精通八卦的高道所立。他看到世人对先天八卦各执一词,争讼不已,没有一个能说到底蕴之处,把先天八卦弄成了“四不象”,便出资铸造了一只四不象立于此坛中,用以警示后来人。 先天八卦坛之后便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陵高十寻”(一寻相当于今8市尺)。方座边长182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陵墓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因此,关于碑文书者与年代,其说不一。《淮阳县志》上说:碑文为“太昊伏羲氏之陵”,但最后一字“似陵又似陇”,又说“相传此碑为苏文忠女弟巾书或以为苏长公。”还有人说是魏晋人所书。不过关于苏东坡女弟苏小妹巾书传说较广。说是宋神宗年间,重修陵庙,工将竣,欲于陵墓前建一丰碑,以壮观瞻。知苏东坡在其弟如舟署里住着,便派人前往,请他书写“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纸墨字条送到如舟署里,适值东坡出城游玩未归,其女弟苏小妹偕女仆同到书室,见桌上墨纸齐全,书兴大发,因无大笔,就用她的汗巾,一气把“太昊伏羲氏之陵”七个大字写完。东坡回来见了,喜出望外,认为苍老古劲,可传千古。求书者来取,东坡即付之。此外还有传为“太昊伏羲氏之莫”的。说苏东坡游玩回来,见苏小妹前面六字写得苍劲有力,却把“墓”错写成“莫”,甚为惋惜,苏小妹在一旁则只笑不语。苏东坡望着小妹的得意之情,忽然醒悟,连连称赞:“妙,妙”。原来,苏小妹是以大地为土。此三说不知究以何说为是,或三说均非,因年代久远,风化日晒,后一字已模糊不清,所以无可考证。

    太昊陵风景(15张)蓍草园

    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此为淮阳的八景之一——“蓍草春荣”。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 蓍草园

    太昊陵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在统天殿和显仁殿之间的外侧,东有三观:岳飞观、老君观、元都观。另有火神台;西有四观:女蜗观、玉皇观、天仙观、三清观。这七观,现仅存岳飞观,其它六观有待恢复。在太昊陵,传说中的各神不说,就连玉皇大帝也只能配享香火。 另外,三才门外有更衣亭五间,外城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午门西侧的东天门前有石牌坊,曰开物成务,西天门前有石牌坊,曰继天立极。这些也有待恢复。 陵区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数千株。在陵区的东南隅,有一座被称为“淮阳独秀”、“华夏一绝”的松柏造型公园。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在一、二、四套节目《九州神韵》栏,均作了专题报道,题目为《松柏造型天下奇》。该公园建于1957年,有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是太昊陵的另一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 太昊陵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清人雷方晓在一首诗里写道;“宛上龙蟠面碧湖,岿然岳峙一陵孤;功开天地规模大,道冠皇王气象殊。”年逾八旬的台胞方雅初先生无限感慨地赋诗:“朝思暮想妻子女,梦里同游太昊陵。”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丘市蔡河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商丘园林景观设计(商丘园林设计公司)

    商丘大地装饰公司(商丘大地装饰公司官网)

    商丘文化广场景观设计(商丘文化广场景观设计招标)

    杭州抖音培训机构前十名(杭州抖音培训机构前十名排名)

    抖音上卖二手二手机需要什么资质(抖音上卖二手二手机需要什么资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