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排行榜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檄文排行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有什么好看的书籍可以推荐
读书,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但是会开拓自己的视野。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好看的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好看的书籍
1.《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作者:三毛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撒哈拉的 故事 》,由12篇精彩动人的 散文 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读者。这套书中的书信分册更是让读者们了解到了一个更加亲近可爱的三毛。
2.《朱生豪 情书 》作者:朱生豪
本书将全部书信分成1933年到1934年、1935年暑期以前、1935年暑期以后、1936年暑期以前、1936年暑期以后到1937年五部分,以及附录“1943年春一封未寄出的信”。这些都是朱生豪先生为宋清如小姐写的情书,字里行间透着愚笨又率真的可爱,不卖弄文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真挚之情。
3.《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作者:王小波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受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后,人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读他写的信吧。而不得不承认,王小波是我浅薄的阅读经历里,把书信写得最真挚纯粹的人了。
4.《最美的决定》作者:(美)怀特(White,E.B.)
《E.B.怀特书信集》是作家迄今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他显然从未尝试过为成年人创作长篇小说,但他的书信带给我们小说所无法给予的东西:生活的日常细节,它所呈现的那些令人疲惫厌倦的责任和礼仪,那似乎无休止的生计维持(尽管它终有尽头),那些奔波劳作中日积月累的或被遗忘或被怀恋的时光.
5.《雅舍情书》作者:梁实秋
《雅舍情书》收录了梁实秋写给韩菁清的120封情书,始于1974年12月2日,止于1975年3月25日。梁实秋与韩菁清的相识与相恋是一段天作奇缘。两人远隔重洋,仍每天书信不断。在前后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梁实秋共写了120多封情书,用他的爱与生命激情,写就了一部人间最温柔的艺术作品,我们将之汇编为《雅舍情书》,以飨读者。
经典好看的书籍
1.《魔鬼家书》
[英]C.S.路易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
《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出来的通信集。
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瘟木鬼”。私酷鬼是瘟木鬼的叔叔。两个鬼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尽管两个鬼表面上惺惺作态,其实暗地里也是尔虞我诈,都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用魔鬼的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的挖苦,让人在捧腹后亦不禁去反省内心,透视自己意识中真实的动机,从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2.《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
黄保罗(Paulos Huang)、刘新利 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5年12月
黄保罗、刘新利编译的《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所收集的是马丁·路德于1507年4月22日在爱尔富特做修士时所写的《致约翰·布劳恩》到1519年12月31日在维滕贝格所写的《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之间的49封书信。
本书末尾附录两篇论文:一篇是黄保罗的《马丁·路德论服从俗世权力的限度问题》,是其研究路德政教关系的论文之一;另一篇是刘新利教授的《马丁·路德早期的宗教改革理论与社会动乱》,主题也与政教关系有关。
这些书信是理解路德生平、宗教改革和神学思想的重要史料,因为其私密性特征而具有更加特殊的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早年为奥古斯丁会修士,1512年获维滕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圣经教授。1517年,在维滕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的赎罪券,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倡导因信称义,创立基督新教,影响了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和____会的历史;他翻译的路德圣经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主要著作有《<加拉太书>注释》、《九十五条论纲》、《教会被掳于巴比伦》、《路德三檄文》、《桌边谈话录》和《路德书信集》等等。
如需阅读更多马丁·路德的著作,可读《“____历代名著集成”系列:路德选集》。
希望更多认识马丁·路德的生平,请读罗伦·培登的《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和詹姆斯·基特尔森的《改教家路德》。
好看热门的书籍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给那些压力山大又不得其法的年轻人的奋斗指南!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是沐丞首本 职场 突破手记,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职场小白晋升到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如今用亲身经历,一一解答职场疑问,不经意间帮助你打通职场上升之门,从根本上引导你如何面对职场生活。
★这也是一部直面职场人痛点的诚意之作。
“你努力,但是不用心;别把精力放在收效甚微的地方;总是很忙,可能是 方法 不对。”这些观点直指核心问题,一针见血解开职场困惑,帮迷茫的年轻人找到职场晋升的途径。
★俞敏洪、卢思浩、张小娴都推崇的生存理念。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简书CEO林立、财鱼管家联合创始人韩冰重磅推荐。
内容提要
为什么海投简历却没有回音?屡屡受邀 面试 成为面霸,为何得不到Offer?实习期间看似非常努力,何故不能被留用?工作几年为何还在原地踏步?想要辞职跳槽又不知该如何作出选择? 职场最需要的是什么?精英是怎样工作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 经验 ,以及团队管理、用人招聘心得,结合各种实际案例故事,将上述这些职场中的种种疑问一一解答。文字亲和平实,如朋友间拉家常般,内容涉及眼界、定位、人际、个人 职业规划 与成长等方面,不经意间已帮助你打通职场上升之门,从根本上引导你如何面对职场生活,应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一本写给“压力山大”却无所适从的人、辛苦奋斗在职场急需提升的年轻白领及前路茫茫即将迈 入职 场的学生的职场指南书。
作者简介
沐丞,资深设计总监、首席用户体验架构师,曾在世界500强公司担任设计师、设计主管和产品经理等职位,著有设计、产品相关专利20余篇。从事设计开发、团队管理、人员招聘十一年,资深职场人士一枚。
多篇热文被LinkedIn、猎聘、清华南都、新海归精英联盟等众多大号和各类公众号平台转载。现为简书签约作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家、随手记论坛理财专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培训师、投投金融特邀理财达人。
章节试读
这个理论如果不深入思考会觉得非常正确。以个人为例,在高考中,如果你是一个偏科的人,可能因为一门学科成绩不理想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了;以组织为例,我们经常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某个绩效差的人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所以,这个理论似乎要我们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而组织上则要让差绩效的员工提升,这样组织绩效才能整体提升。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或者说现在这个时代这样做真的合理吗?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短板,我们如果都把精力放到弥补短板上,那么又如何有时间去将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团队中的人本身就是形形色色,如果管理者过度关注绩效差的人,期望通过这些差员工的提升来使整个组织的绩效增长,而忽略优秀员工,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我们来看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屠呦呦,这名让人尊敬的科学家,她的长板就是做科学研究,通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做实验不仅获得了诺贝尔奖,更造福了千万人类。但她是一个完整的木桶吗?作为一个“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说话耿直,不善交际,多次申请院士都未能当选。可是如果屠呦呦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木桶,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学外语,考博士,写论文,见风使舵,左右逢源。那么谁来沉浸在实验室里一次次地开展枯燥的科学实验呢?我们的社会究竟是需要一个“三有”的完整木桶,还是一个拯救疾苦人类但是有短板的科学家?答案不言而喻,类似的人还有袁隆平,甚至爱因斯坦据说是一个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其实其他领域里类似的个体比比皆是,作家韩寒连高中都没 毕业 ,乔布斯吃迷幻药、爱对人冷嘲热讽,马云长得难看、成绩差,金星变性、毒舌……但是这些人都是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使自己的长板尽可能的长,就算还有短板,那又怎么样?丝毫不妨碍别人的成功。相反的,如果刻意去花精力弥补自己的短板,那么也就可能造成自己的长板没同行长,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圆桶了。现在有很多大学要自主招生,都是要招那种“特长生”,你 文章 写得好,你奥赛得奖了,你有发明创造,尽管你的 文化 课成绩不那么好也可以保送上好大学。还有那些艺考的学生,长得好、会表演,文化成绩不高也没关系。当然,前提是你的长板足够长。就像有部比较早的美国喜剧电影《律政俏佳人》里的情节一样,女主角凭借着自己的一个有趣的申请视频,就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律专业的0ffer。那些着急弥补自己短板的普通人很多,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长板不够长,或者根本没有跟其他人相比明显胜出的长板,所以木桶定律或许适合这样的人,因为补短板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少提高了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你求职、工作、谈婚论嫁、 人际交往 这些反而是你的长板更让你有优势,长板足够长,别人就会慢慢忽视你的短板了。如果你的短板总成为前进路上的障碍,通常是你自认为的长板不够长。对于团队,我也是相同的观点,与其花精力让短板员工提升绩效,不如多鼓励长板员工创造更好的绩效。短板员工的绩效提升了100%,可能还不如长板员工绩效提升的1%。而且人是复杂的,团队中的成员能力、性格也是不同的,有时候可能是互补的。如果按照前面所说每个人就是一个木桶,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那么团队可不是一个个木桶简单的组合。如何让所有的木桶装更多的水才是团队管理的要点。例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个不善言辞的技术大牛跟一个善于沟通的产品经理;一个经验丰富但是有遇到职业天花板的导师跟一个刚走出校门但是头脑灵活有想法和干劲的新员工。这样的配合可能让两个本身都有短板的木桶“嵌”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酒桶”,从而装更多的水。
专业点评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是沐丞首本职场突破手记,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一个职场小白晋升到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如今用亲身经历,一一解答职场疑问,不经意间帮助你打通职场上升之门,从根本上引导你如何面对职场生活。
猜你喜欢:
1. 必读好书推荐
2. 2017书单推荐好书榜
3. 世界十大名著书籍排行前十名
4. 2017励志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5. 2017十大好书排行榜推荐
二、元朝的浪漫主义是什么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②
元代主要文学形式有两种:元曲和杂剧,代表人物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张养浩,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杂剧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二、元代四大杰作?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作分别是:
2、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3、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4、马致远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5、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③
元代最有名的是元曲。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1、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2、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等。
3、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4、马致远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等。
三、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文学背景
《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社会生活史》,史卫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进士研究》,桂栖鹏,兰州大学2001年版。
《马可波罗行纪》,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总论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辽金元文学论稿》,张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曲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元人杂剧概说》,[日]青木正儿,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元杂剧概论》,许金榜,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元杂剧史稿》,李春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元杂剧论集》,李修生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艺术》,徐扶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元代戏曲史稿》,黄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杂剧史》,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四、元朝奇葩文学作品?
元朝时,以关汉卿等为首的元曲享有盛名。
如《窦娥冤》《梧桐雨》等等。
五、元代的文学作品哪些取自唐传奇?
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唐传奇(《离魂记》);《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作品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
六、元明清杂剧和小说代表?
元杂剧四大家
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元杂四大家”。
关汉卿(约 1220~1300),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编有杂剧 67 部,现存 18 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
白朴(1226~1306),今山西河曲县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
马致远(约 1251~1321),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长,名气大,有“曲状元”之誉。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独具匠心,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明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时期,“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是在明代完成的不朽杰作。在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到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个鼎盛局面,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成为这方面的代表。
清代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词等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
1施耐庵与《水浒传》
2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3、吴承恩与《西游记》
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5、冯梦龙与“三言”
“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6、凌濛初与“二拍”
“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
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2、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3、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4、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七、元朝杂剧排行榜?
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之于杂剧,就好比李白、杜甫之于唐诗,苏轼、柳永之于宋词,是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而这部《窦娥冤》又是对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白朴:《梧桐雨》
现在,一般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这四位称之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就是这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曾选入中学课本。而他还写过很多杂剧,最出名的就是这部《汉宫秋》,原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八、元代主导文学体裁的名称?
元代主导文学体裁是元曲,出现了元曲四大家。
元曲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等。
九、元代文学包括哪些呢?
1.元代词
元词上承两宋余绪,虽难以继承,但也出现了许多词人。元代词创作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代一统以前蒙古时期的词人的词作;第二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后到元亡之前的词人的词作。
白朴像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南宋入元的词人、由金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部分。这一时期的词人大多有亡国和战乱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的词作。
南宋入元的词人,如赵孟頫、曹伯启、姚云文以及刘壎、陆文圭等人,他们的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怀思,以及家破人亡的隐痛。由金人元的词人,如元好问、段克己、白朴等人,其词作大致属于“沧桑之叹”。而这一时期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当数元好问、赵孟頫、陆文圭等人。
元代第二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虞集、王旭、张雨、张翥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议论行藏出处和羡慕半隐半俗生活,对现实表达不满。其中最负盛名的词人是张翥,如他的《瑞龙吟》、《水龙吟》、《解连环》等,都具有意境含蓄、描写细腻的特点。
2.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题材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
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杂剧艺术形式新颖,且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商人和妓女题材、清官公案戏、历史题材及水浒戏和隐逸题材等。
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最引人注目。
元帝国横跨欧亚,商业十分发达,商人大都以此起家。
妓女为城市社会畸形产物,在元剧中大多富于斗争精神,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和《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元顺帝时高明写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顶峰。
3.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虽不乏可读的篇章,但总体而言,抒情写景的少,而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多。
元朝散文呈三变:初期文坛呈现一片新气象.中期文章写得峭刻森严;晚期,作者摆落凡近,追习往哲。元朝著名的作家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赵孟頫、虞集、黄潘、杨维桢等人。其中姚燧和虞集被称为元代古文二大家。赵孟頫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等作品传世。
4.元代诗
元代统一前活跃于诗坛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李俊民等。
契丹人耶律楚材也能写诗,多写塞外风光,意趣天成。
入元后,北方的曹伯启、元明善、姚燧,南方的袁桷、贡奎、胡炳文相继兴起,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风。
稍后的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侯斯号称元代四大家。
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四起,诗作成就最高的是杨维桢,隐士王冕的诗作也堪称上乘。
5.元代小说
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
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
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
6.元代文论
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
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三、十八路诸侯实力排名
其实就是按镇排实力的!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199)字 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hán fù)(?—191)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音,zhò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后来在讨伐兖州黄巾时,不听鲍信之劝,擅自进兵,被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192),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人,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阳谷)人。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兴平元年(194),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灵帝末,为兖州刺史,迁东郡太守。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初平中,为刘岱所杀。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为长安令。曾任山阳太守,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后军校尉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5岁。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张超(?-195),表字不详,据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字孟高(另有说法认为他字景明,事实上张景明并不是张超,而是张导),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帝,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们。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 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下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年,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 后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
曹袁相争之际,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马腾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三辅皆安爱之)。
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官封卫尉,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但是,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马腾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马超统众,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导致马腾被杀。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白马将军(马义从:“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刘基)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基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基日用品,驾车护送。刘基将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的时候,公孙瓒备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阳北)祭辞自己的祖先,他举杯祈祷:“以前为人子当尽孝道,而今为人臣当尽忠心,理应随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不能身还,就此别过列祖列宗。”说完又拜了两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来,在场人无不落泪叹息。刘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还。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为辽东郡(今辽宁辽阳市)附属国的长吏。公孙瓒之后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从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张杨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后来蹇硕死,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作乱时,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攻陷了几个县,士兵、数达到几千人。后来袁绍来到河内,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196),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来到洛阳,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191),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绍(?-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第十八镇,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腾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四、袁绍手下的谋士排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袁绍出身四世三公,是东汉的名门望族,手下能臣武将极多,成为汉末大诸侯之一。袁绍曾担任十八路诸侯盟主,率军讨伐董卓。接着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后又在和公孙瓒的争斗中占据上风,最终占据北方青、幽、并、冀四州之地,成为北方对曹操威胁最大的诸侯。不料,在官渡之战失败后,逐渐失去和曹操争雄的能力,最终郁郁而终。
袁绍
八大谋臣
第一位 田丰
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田丰建议袁绍应先固守领土,等到兵强马壮之后再攻打曹操,袁绍不听其言。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田丰为谋士。袁绍屯兵官渡时,田丰谏言此时的曹操刚攻破徐州,锐气正盛,不可与之交战,只可固守,且言出师不利。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将田丰囚于狱中。袁绍起兵往官渡进发时,田丰在狱中给袁绍上书,言应静守待军。袁绍大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逢纪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笑主公不听自己的建议,才招来大败,袁绍大怒,派使者往狱中杀田丰。田丰闻袁绍官渡兵败,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拔剑自刎狱中。
第二位 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沮授劝说袁绍此时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起兵伐曹操。袁绍命颜良进攻白马时,沮授言颜良性狭,不可独挡一面,袁绍自来喜爱颜良,不听沮授之言。颜良被关羽杀后,文丑欲渡黄河为颜良报仇,沮授建议袁绍应分兵官渡,不可轻率渡河,袁绍言兵贵神速,不听沮授之言。袁绍领兵往官渡进发时,沮授言我军粮草充备,而曹军短粮,应当缓守,待曹军无粮时再进军。袁绍以其怠慢军心,将沮授锁禁军中。曹操劫乌巢时,沮授上言应派重兵把守乌巢,袁绍以沮授为拘禁之人,出言霍乱军心,不听其言,并将监押沮授之人斩首。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沮授被曹军所获。曹操想要招降沮授,厚待并留于军中,沮授却盗马想归河北投袁绍,曹操不得已而杀之。
第三位 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许攸分掌州事。许攸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许攸为谋士。官渡之战时,许攸截获曹操督办军饷的书信,知道曹操营中无粮,持信来见袁绍。请袁绍兵分两路袭取曹军,一路攻击曹操营寨,一路袭取许都。袁绍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此乃是诱敌之策,不听许攸之言。后因许攸子侄在冀州谋财,被审配关入狱中,袁绍更加不信任许攸。许攸在袁绍处受到冷落,想起故友曹操,便径投曹营而来。曹操闻许攸来投,光着脚就出来迎接他,并问许攸破袁绍之计。许攸请曹操星夜劫袁绍乌巢屯粮之所。曹操亲自引军往乌巢,劫烧袁绍粮草,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自以为是曹操故友且官渡之战有功,在曹营中出言无礼,因言语顶撞许褚,被许褚拔剑杀之。
第四位 郭图
郭图,字公则,颍川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谭。郭图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曹操乌巢劫粮时,郭图建议袁绍袭击曹操营寨。袁绍派张郃和高览袭击曹操营寨,不料二人被曹军围住厮杀,绍军大败。郭图恐二人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对袁绍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张郃、高览,袁绍要杀他二人,导致张郃、高览二人往投曹操。仓亭之战后,郭图随袁谭往青州整顿。袁绍死后,袁谭派郭图往袁尚营中求逢纪到军中来为谋士。袁谭被袁尚打败后,郭图建议袁谭投降曹操。曹操起兵攻打袁谭时,郭图跟随袁谭逃亡南皮。袁谭和曹操决战时,郭图在乱军中被乐进射死。
第五位 逢纪
逢纪,字元图,南阳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逢纪用计助袁绍夺取冀州,袁绍命逢纪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逢纪为统军。官渡之战后,逢纪给袁绍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大笑袁绍兵败,袁绍便派使者往狱中杀田丰。仓亭之战后,袁绍命逢纪掌冀州军事。袁绍死后,逢纪和审配立袁尚为冀州之主。曹操攻打冀州时,袁谭领兵前来冀州助战,遣郭图入城求一谋士助战,袁尚不得已将逢纪送往袁谭营中。袁谭和曹操交战兵败后,命逢纪写信让袁尚发兵相助,袁尚不肯发兵,袁谭大怒,将逢纪斩首。
第六位 审配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尚。审配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袁绍伐曹操时任审配为统军。官渡之战时,审配采用战术袭扰曹军,先命军士筑土山放箭,被曹军造霹雳车所破。后又命人往曹营暗挖地道,曹操命人往营边筑堑,袁绍军无功而返。后袁绍命审配回邺都监督粮草。仓亭之战后,袁绍命审配掌冀州军事。袁绍死后,审配和逢纪立袁尚为冀州之主。袁谭和袁尚兄弟反目后,审配助袁尚打败袁谭。曹操领兵攻破冀州后,审配被徐晃所擒,曹操有心劝降,审配言主公在北,不可使自己面南而死,甘愿引颈就戮。审配死后,曹操将审配葬在城北。
第七位 辛评
辛评,字仲治,颍川人,向来辅助袁谭。原为韩馥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为袁绍谋。仓亭之战后,辛评随袁谭往青州。曹操围攻南皮时,袁谭派辛评往曹操处约降,曹操以袁谭反复无常,不肯纳降,并劝辛评留于自己军中,辛评不肯归降。辛评回营后,袁谭因其弟辛毗在曹营中而见疑,恐其怀有二心,辛评气满填胸,昏绝而死。
第八位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人,辛评之弟,任平原令。袁谭被袁尚打败后,派辛毗为使往曹操营中纳降。辛毗为曹操分析天下大事,言袁氏必败,请曹操先取河北之地,再图荆州,则霸业可成。曹操听后,感叹和辛毗有相见恨晚之意。后辛毗跟随曹操攻取冀州,审配见辛毗助曹操,便下令将辛毗老小八十余口尽皆斩首。辛毗跟随曹操后任议郎,后曹丕即位后,辛毗赐爵为关内侯,随曹真出兵伐吴,死后谥号肃候,配享魏文帝庙。
四大庭柱
颜良
第一位 颜良
颜良,琅琊临忻人,河北名将,深得袁绍喜爱,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颜良斩杀韩馥手下部将耿武。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颜良担任先锋大将。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袁绍命其领兵进攻白马。白马之战时,颜良出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将,徐晃出马迎战,也被颜良杀败,曹军败阵而回。后曹操遣关羽出战,斩颜良于马下。
第二位 文丑
文丑,河北名将,同颜良二人勇冠三军,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文丑斩杀韩馥手下部将关纯。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任先锋,文丑和公孙瓒交战不分胜负,后又和赵云交战也未分胜负。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因颜良被关羽所杀,文丑向袁绍请命,领兵渡黄河为颜良报仇。乱军之中,张辽、徐晃来战文丑,文丑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张辽盔缨、一箭射中战马面颊,张辽落地。徐晃赶过来截住厮杀,二人料难敌文丑,拨马而走。文丑赶来,关羽提马举刀飞奔而来,斩文丑于马下。
第三位 张郃
张郃,字儁义,河间鄚人,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张郃和张辽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张郃建议袁绍派兵往救乌巢,郭图却建议袁绍袭取曹操营寨,袁绍听郭图之言派兵往劫曹操营寨。张郃和高览领命而往劫曹营,被曹军四边围住厮杀,袁绍军大败。郭图恐张郃、高览二将回营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向袁绍进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二人,袁绍因其出师不利,要斩二人。于是,张郃和高览引本部人马来投曹操,曹操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候。张郃跟随曹操后南征北战,成为魏之名将,死后谥号状候。
第四位 高览
高览,又名高奂,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高览和许褚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袁绍派高览和张郃往劫曹操营寨。袁绍听信郭图谮言,高览和张郃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封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后在跟随曹操进攻汝南时,被赵云所杀。
三子一甥
第一位 袁谭
袁谭,字显思,袁绍长子,出守青州。官渡之战后,袁谭领兵五万自青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集四州之兵,在仓亭和曹操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青州。曹操进攻冀州时,袁谭奉命领军往冀州助战。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兄弟反目,袁谭难敌袁尚,便派辛毗为使投降曹操。袁谭投降曹操后,请曹操起兵攻取冀州,自己却领兵四处劫掠,并攻打逃亡中山的袁尚,收降袁尚部众,且意欲复图冀州。曹操召袁谭不至,便引军来攻袁谭,袁谭败走南皮。此时,袁谭又想投降曹操,曹操言袁谭反复无常,不肯纳降。袁谭引军出城和曹操决战,被曹洪杀死于乱军之中。
第二位 袁熙
袁熙,字显弈,袁绍次子,出守幽州,其妻为甄姬。官渡之战后,袁熙领兵六万自幽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幽州。曹操进攻冀州时,袁熙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后,回守幽州。曹操攻破冀州后,袁尚来幽州投靠袁熙。后曹操领兵来攻打幽州,袁尚和袁熙弃城往投乌桓。曹操大败乌桓后,二人又往投辽东。二人见辽东兵马充足,便想要杀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夺其地。此时,曹操听郭嘉之言退军。公孙康见曹操无夺取辽东之意,便杀袁谭、袁熙二人,将首级献于曹操。
第三位 袁尚
袁尚,字显甫,袁绍三子,留在身边。官渡之战后,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袁尚出马斩杀曹将史涣。曹操领兵进攻冀州时,袁绍自领兵来战曹军,同张辽交战,大败而回。袁绍死后,审配、逢纪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袁尚和袁谭兄弟反目,袁尚占据上风。袁谭投降曹操后,曹操竭力攻打冀州,袁尚逃亡中山。在中山受到袁谭攻击,往幽州投靠袁熙。曹操领兵攻打幽州时,袁尚和袁熙弃城往投乌桓。曹操大败乌桓后,二人又往投辽东。二人见辽东兵马充足,便想要杀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夺其地。此时,曹操听郭嘉之言退军。公孙康见曹操无夺取辽东之意,便杀袁谭、袁熙二人,将首级献于曹操。
第四位 高干
高干,袁绍外甥,出守并州。官渡之战后,高干领兵五万自并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并州。曹操进攻冀州时,高干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后,回守并州。曹操攻破冀州后,领兵攻打并州,高干兵败,往投单于。单于不纳,又往投刘表,途中被王琰所杀,将头献于曹操。
四大上将
淳于琼
第一位 淳于琼
淳于琼,字仲简,颍川人,西园八校尉之一。官渡之战时,淳于琼奉命在乌巢守粮草。曹操领兵劫乌巢时,淳于琼被曹军所擒,曹操割去其耳鼻手指放回袁绍营中,用来羞辱袁绍。袁绍大怒,将淳于琼斩首。
第二位 麴义
麴义是袁绍手下大将。袁绍同公孙瓒交战时,袁绍命麴义领兵居于中路,颜良、文丑为两翼掩杀,麴义领兵斩杀公孙瓒军先锋严纲,领兵直追到公孙瓒后军,被后军将领赵云所杀。
第三位 吕旷
吕旷,兖州东平人,袁绍手下大将。曹操进攻冀州时,吕旷和吕翔奉袁尚之名任先锋出城救袁谭。袁谭和袁尚反目后,吕旷斩杀袁谭大将岑壁。袁尚被曹操追击时,命吕旷、吕翔二人断后,被袁谭劝说投降曹操。曹操奉吕旷为列候,并以吕旷、吕翔二人为媒,将女许给袁谭。袁谭暗地刻将军印两颗送与二人,以为内应。吕旷、吕翔便将印来见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再做计较。攻打冀州时,曹操命吕旷、吕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并州时,命吕翔、吕旷诈降高干,助曹操夺取并州。后跟随曹仁进攻新野时,被赵云所杀。
第四位 吕翔
吕翔,兖州东平人,袁绍手下大将。曹操进攻冀州时,吕翔和吕旷奉袁尚之名任先锋出城救袁谭。袁尚被曹操追击时,命吕旷、吕翔二人断后,被袁谭劝说投降曹操。曹操奉吕翔为列候,并以吕旷、吕翔二人为媒,将女许给袁谭。袁谭暗地刻将军印两颗送与二人,以为内应。吕旷、吕翔便将印来见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攻打冀州时,曹操命吕旷、吕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并州时,命吕翔、吕旷诈降高干,助曹操夺取并州。后跟随曹仁进攻新野时,被张飞所杀。
四大能臣
第一位 荀谌
荀谌,字友若,颍川人,荀彧之兄。荀谌主张袁绍伐曹操,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荀谌为谋士。后不知所终。
第二位 陈琳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建安七子之一,袁绍手下任书记。陈琳文采出众,袁绍起兵伐曹操时,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攻破冀州城后,陈琳被曹军所获,曹操因爱其才,故留在身边命为从事。后在曹操手下任军师祭酒。
第三位 王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袁谭和袁尚反目时,劝说袁谭罢兵言和。袁谭死后,王修痛哭不已,曹操感其忠义,收葬袁谭之尸,封为司金中郎将。曹操询问破袁尚、袁熙之策,王修不答,曹操大赞王修忠臣。跟随曹操后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第四位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袁绍手下任骑都尉。崔琰数次为袁绍献计都为被采纳,袁谭和袁尚二人反目后,都想要得到崔琰辅佐,可崔琰推病不出,被下入大牢。曹操攻破冀州后,崔琰被曹操招纳,任为别驾从事。
以上就是关于檄文排行榜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