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酒量排行榜(2016年全国酒量排行榜最新)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2016年全国酒量排行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安徽人酒量在全国排啥位置,哪个市的最厉害?
本人就是安徽人,好像中国白酒界有句名言叫做,“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可见安徽与四川两省的白酒行业有多发达。更巧的是,我的母亲就是四川人,曾经有幸去过四川两次。
记得小时候,父亲就是一个爱喝酒的人,记忆中隔三差五父亲就会叫朋友来家中喝酒,那可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情,一般家庭可真不敢这样过日子。我们那里位于淮河以南,区域上属于江淮之间,但是地理上和皖北非常接近,离皖北城市淮南只有十几公里。如今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仍然会时不时记起父亲他们酒桌上的味道,那个时候的酒菜是真香浓啊!
父亲算是酒量最好的那一档了,在我们那个地方白酒能喝一斤,已经算是顶尖的高手了。
四川我是去过两次,不过第一次时刚刚记事,第二次时已经十八九岁了,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喝酒,包括我的两个舅舅也没有和我喝过酒,所以我也不知道四川那边的亲戚酒量如何。
我一直以为,能喝一斤白酒的人已经天下无敌了,在我结婚之前漂泊在外的许多年里,一直没有见过喝酒非常厉害的人,直到我结婚以后终于见识到了。
更巧的是,我的老婆是皖北阜阳的,中国白酒看安徽,安徽白酒看皖北,皖北白酒看阜阳。
在阜阳和亳州没分家之前,阜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白酒之乡,古井、金种子、文王贡、焦坡、沙河、高炉等等,当然现在古井已经属于亳州市了,但是阜阳人喝酒的水平可是一点没有受影响。
第一年去她家的时候,刚好他们家有客人在吃饭,当时真是满地的白酒瓶子,老丈人喝一斤白酒是基本操作,当时真是把我惊呆到了。结婚之后再去就不一样了,第一次在他家过春节就被干倒几次,除了老丈人之外,她家的几个叔叔和姑父,还有堂兄弟和表兄弟都非常能喝。
一次在她三叔家吃饭,几个长辈轮番敬酒,这个必须得喝的,然后几个小兄弟又开始第二轮轰炸,第一次喝酒只能稍作推脱,不过没啥用,最后当场在他家院子里吐得翻江倒海的。这几个皖北汉子,哪个都是一斤起步,我这个可怜的外地女婿最多半斤酒,人家一个就单挑我两个半。
还有一次在她姑父家也是,她姑父和姑老表都是一米八的皖北汉子,喝酒那自然也是不落下风,那次也是吐得个七荤八素的。再就是她的小姨父,可能是杀猪的原因,也可能是家族遗传的关系,小姨父身材不高大但是酒量却高得吓人,他喝酒就没有喝够的时候,只有在大家都不喝的时候他才打住。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她妈这头的亲戚居然有不喝酒的,她的两个舅舅基本上白酒不沾,甚至连啤酒也很少喝,不过他舅家的几个老表却很能喝。
这几年和她妈这边的几个亲戚一起在浙江,她小舅和大姨父不喝酒,两个姨老表也不喝酒,倒是两个舅老表酒量同样非常感人,一般情况下能喝的我不敢动。大舅家的二老表一直在一起,哥们同样也是一斤的量,以前他的妹夫也在这边,这个瘦瘦得像竹竿一样的高个子,也是一喝就停不下来的主。
小舅家的小老表不到二十岁,前几年喝酒时一次性杯子一口闷一杯,小伙也是身高一米八几。话说除了那个表妹夫比较瘦,几乎个个都是一百五十斤起步,我这接近一百四十斤的体重只能算是小身板了。
以前还有一个大姨父那边的侄女婿,这个黑黑壮实的哥们也是一斤,总之那边的人要么不喝酒,要么一斤起步,这样的酒量在我们老家已经是大神级别的了。因此每次和他们喝酒,吐一次是基本操作,吐两次是正常发挥,有时候能吃得啥吐得啥,后来真是被喝怕了,就这样他们还说我喝酒喜欢耍滑。
说喝不过他们认怂也没用,关键你们可是皖北人还是阜阳人,试问整个安徽省有谁能喝过尔等的!
可能我去的地方不算多,在我的印象里,阜阳人喝酒绝对天下第一,如果有比阜阳人能喝的,那应该也是一个阜阳人!
安徽人平均酒量在全国排在前10名,平均白酒半斤左右。省内城市酒量:皖北 皖中 皖南,皖北城市平均酒量半斤至8俩,5个蚌埠人和5个东北人对喝差别不大,黑龙江人中有1斤以上的也有3俩的,蚌埠人至少半斤、多的能喝8俩。12年前我6个蚌埠同事去黑龙江与我6个黑龙江同事喝酒,喝掉2箱平均1人1瓶(1斤39度白酒)打了个平手[大笑][大笑][大笑]
要说安徽人的酒量在全国排查未知,这个还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原因就是安徽是一个中部省份,它又有南方和北方之分。淮河以南称为南方,淮河以北成为北方。比如说像皖北地区就有一点和河南山东相似。而皖南的人呢,又有点像江浙一带的风格。
论喝酒,安徽北部的人酒量平均要大于南部的。就南北综合平均来看,安徽的人的酒量在全国排到前七八位不成问题。前面几位也没有做过全国的评比,但我大致认为喝酒厉害的几个省份应该是。东北地区,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当然了,可能有的地方看了我这个说法不服气的,这都是个人个人的印象。在我们皖北地区酒量半斤是最平常的了,八两到一斤的大有人在。皖南的人我也接触过,在外面有两个同事是安庆,六安的。他们相对来说酒量确实不如我们皖北地区。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安徽是全国产酒大省,除了四川就属安徽
在白酒中有西不入川,东不入皖。而皖酒呢主要集中在皖北。在细点就是阜阳地区。以前的沙河王太和殿高炉家金种子文王供,古井贡。都是国内名酒。中央电视台报时,滴滴难舍沙河王。具体酒量吧,阜阳的麻雀都能喝二两
安徽人酒量都好!产酒也多,皖北擅饮白酒,皖南喝酒较杂!其中阜阳人最能喝,而且擅长车轮战!
酒量第一方阵:阜阳 亳州
第二方阵:淮南 蚌埠 宿州 淮北
六安霍邱县,滁州凤阳县
第三方阵:合肥 六安 (除霍邱) 滁州(除凤阳)
第四方阵:皖南各市
到我们滁州市定远来喝酒,没有个一斤朝上的酒量别端杯,五十度左右的白酒。
分人,我家没人喝酒,我老丈人几个兄弟,小舅子几个兄弟老表,基本都是一斤多白酒,加啤酒随便喝或黄酒或红酒,我喝一杯啤酒就能醉到不行,特别能喝的3斤白酒[灵光一闪]
二、中国哪个省最最能喝酒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乃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中的这段话,相信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男人看后会纷纷表示不平——灌酒几乎是全中国的特点,并非一省一市的专名,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中国最能喝排行榜”,四川人都无法排进前列。
不过,中国人豪饮的方式虽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但大部分中国人日常是不爱喝酒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约 6.7升,与俄罗斯15.1升、捷克13升、法国12.2升的消费量相差甚远。甚至无法比拟人种、文化相近的韩国(12.3升)和日本(7.2升),连地 处热带、无需饮酒御寒的泰国人,也比中国高0.4升。
【中国式酒桌文化】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程度不一的劝酒行为,为什么中国的“酒桌文化”会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它实在太精细复杂了。有些以豪饮著称的游牧人,招待客人时喜欢一醉方休,这是因为他们日常社会交往较少,来了客人犹如过节;但其礼数和讲究通常很简单,至多灌下几碗即可。
东亚的日本、韩国,职员们喜欢下班后集体喝酒,但日本人基本保持随意,韩国人比日本人更讲究尊卑,但其礼数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中国相比,也不像中国这样非要把人灌醉不可。
自古中国就有劝酒传统,但古人的劝酒、灌酒,与其他民族的劝酒并无特别不同,而今天中国的酒桌文化因为发展出一套通行全国的规则,并非古代传统的简单继承。
中国各地酒桌文化基本原则相同:下级向上级敬酒,显示恭敬和服从;上级对下级劝酒,表现亲密与庇护;同级间相互斗酒,则展示力量,活跃气氛;每一级不能乱了步骤。
敬酒顺序:必须先等位尊者互相敬酒,然后才是位卑者按层级高低,先后向位尊者敬酒;一定要弄清地位排序,先敬地位最高,然后次高,一旦顺序出错,不但易引起不悦和怀疑,而且会弄得位尊者之间彼此尴尬。
敬酒姿态:位卑者向位尊者敬酒,必须离席走近位尊者,碰杯时杯口必须低于对方酒杯,无论对方喝多少,都必须双手举杯先干为敬。位尊者若离席向位卑者们敬酒,位卑者们须做感动雀跃状。
灌酒规则:地位最高者当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标,但只能适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适度,充分领略下属的忠诚后,接下来通常是欣赏手下面红耳赤互相灌酒的娱乐时段。
斗酒规则:若是两个组织参与的酒宴,通常主人会努力把客人们放倒,但位尊者总有人代酒,双方主帅并非斗酒主力,承担重任的多半是中层骨干。所以,被放倒的通常是敢为领导豁出去的中层。
两个单位斗酒,最大价值不是把对方摆平,而是各自增进内部凝聚力——平时难得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下属有了最直接机会,而下属忠心耿耿的表现,则会让领导非常享受。
酒能让人放松、兴奋、自控力降低,容易快速建立互信和亲密关系,在人情社会,它几乎是万能的情感粘合剂。而在人情因素考虑较少、讲究规则和程序的社会,酒宴就很难成为商务、公务活动中的重要纽带,酒更多出现在个体之间交流感情的场合。
所以,人情社会较浓的东亚国家劝酒文化相对较浓,而日本、韩国、中国的社会尊卑层级分明程度有别,酒桌文化的强度明显有递进关系——中国人虽不像韩国人一 样,年龄稍大几岁就分出地位高下,但中国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都被纳入自上而下的15级行政级别,这种层级和秩序远比韩国更森严。
另外,中国自1950年代末的社会改造,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关系都纳入“单位”内;日、韩的组织只管成员的加薪、升职,而中国的组织还管户籍、分房、职称评定、子女入托入学等。个人极端依附体制,是中国式酒文化诞生的基础。
不过,一旦离开等级分明的场合,中国人就没有这么多规矩,饮酒量也会大幅降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调查发现,华人移民加拿大后,酒精消费立即大减,最高降幅达70%。
但只要留在中国,就免不了经常出入酒桌,酒宴文化不但令一些人苦不堪言,也成为年轻人进入单位最大的考验和压力,由于能喝就可以迅速获得赏识,网上有大量年轻人咨询如何锻炼酒量。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喝?
【南北东西酒量有别?】
一般认为,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东、东北、内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够资格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有门户网站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方人酒量强于南方。
不过从生理角度讲,中国南北方的酒量差别有限。人的酒量取决于身体的解酒功能,近一半中国人因缺乏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解酒的第二步——代谢乙醛时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在南北方人口的分布上差别不大,因此,中国南北方饮酒能力在生理上的区别很小。
如果与欧美人和非洲人比较,则中国人无论南北都不善饮。欧美人代谢乙醛的缺陷比例很小,体质上普遍比中国人能喝,只是他们除了酒吧狂欢之类少数场合外,很少像中国人这样往酒量极限上喝。
中国酒量排行榜的形成,其实是非常晚的事——1970年代末以前,酒类凭证配给,在普通百姓,它是稀有的硬通货,即使是官员,虽然可按行政级享受不同档次白酒,其所得亦相当有限。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意识形态和计划体制下,人情松动权力的需求和空间非常有限。
前面的分析,其实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酒量差别:酒桌文化强弱其实与体制化程度正相关。1970年代末以前,北方的体制化程度明显高于南 方,不但大型国有企业和工业投资多集中于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农村的集体化热情也明显有别(农村先进典型几乎都出自适合大规模集体劳作的北方)。
1980年代后,中国南北和东西部的体制化差别进一步放大,体制依附性最低的东南沿海,部分地方的主流社会不但没来得及形成像样的酒桌文化,甚至开始朝着悖离典型中国酒桌文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酒桌文化的强弱并不完全由其体制化程度排名决定。北京、山东就是两个明显两个特例。
1980代末,北京就与周边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和商务宴请少有劝酒、灌酒。或许因为北京是权力中心,官员扎堆,不敢随意造次;等级制森严的环境,酒桌文化对所有人都是极大负担。此外,北京官员受教育水平远高于外地,外事交流也让其视野更开阔,不易形成酒桌文化。
山东未必是公认酒量最大的地方,但却是公认的酒桌文化第一输出大省。如果以体制化程度看,山东其实是北方地区体制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但它又被公认为官本位思想最强的地区。这或许是其酒桌文化地位的来由。
地域文化的自我认知或许对酒桌文化也有影响,无论是山东、东北、内蒙还是新疆,其自我认知中都有豪爽、勇猛、彪悍这类正面的关键词,而在酒桌文化较淡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负面的。
当然,无论是山东人、东北人还是内蒙人,没人喝得过解放军。军队的体制化程度最高,又有“酒壮英雄胆”的文化。部队不像地方酒桌文化那么繁琐,直接就是“感情铁,喝出血”。白酒企业也乐于同军队建立关系。2011年,茅台集团宣布同7大军区结成军企友好互建单位,“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的特殊情感融入了彼此的 血液”。
【白酒的沦亡】
然而,中国酒桌文化核心的白酒,今天已处于迅速沦亡的境地。
1993 年,“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洋酒因其高昂价位成为地位的新象征。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最早接触洋酒,但洋酒消费很快由时髦和炫耀, 变成了真正的口味欣赏。今天广东洋酒销售占全国1/3,广州的芝华士和皇家礼炮销量每年能翻番,其他品种洋酒的增长率也在30%左右。
在人口最多、收入最高的东部,白酒已经不是酒类消费的第一选择,2012年白酒销售额的56.2%来自西部,比中部和东部总和还多。同一份报告显示,全国 73.9%和89.8%的葡萄酒、啤酒在东部销售,这一比例在中部和西部分别是8.4%、3.2%和17.7%、7.0%。
白酒由于被定位为宴请酒类,逐渐被从酒宴之外的市场挤出。喝白酒耗时、伤身,不符合城市快节奏生活,啤酒成为最大替代者。另外,中国今天大部分白酒品牌都诞生于最近二三十年,很难谈得上稳定可信的品质,在与洋酒的争夺中,不免落于下风。
酒吧这个新兴市场无疑是洋酒的最大推销者,源自西方的酒吧文化天然与洋酒高度契合。由于洋酒价格对今天的中国人已是大众消费品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对洋酒文化和口味的认同,转而成为其日常消费者。
在国酒低迷时,黄酒却在近年有了高速增长。黄酒较低的度数、温和的口感以及与之匹配的江南酒文化,使之逆势增长,成为洋酒的强劲对手。2009年,中黄集团黄酒销售额为8.5亿元,2012年超18亿,在普遍的酒业停滞中,3年翻了一番。
中国白酒注定已无法改变酒宴用酒的形象——白酒厂商的广告一直在强化它与权力的关系,其广告代言多为张铁林、张国立、陈道明、唐国强等以扮演帝王而著名的演员,有些广告直接就让代言明星装扮成满清帝王。
由于白酒高度依赖公款消费,而公款消费其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中央领导人每隔10年换届,换届后都会整顿党政作风,公款消费市场会出现大幅萎缩。所以,最近一二十年来,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白酒市场周期性的起伏,高端白酒就更为明显。估计这次寒流比以往更强烈。
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下令,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坊间称为“军队禁酒令”。解放军作为高端白酒的重要消费者,他们突然禁酒,对中国白酒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中共十八大会议期间,贵州习酒充当了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十八大专题的赞助商,其知名度借势大幅提升,只是,不知道它现在怎样了。
三、中国白酒酒量第一人是谁?
中国白酒酒量第一人是张政。中国白酒酒量第一人名叫张政,一天能喝七斤高度白酒被称为中国酒王,还曾在酒桌上送走8个朋友,也喝散了自己的家庭如今的他已经化身为中国戒酒第一人。
中国的酒桌文化已经有数千年了,但都比较推行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中国白酒酒量第一人张政就是血淋淋的教训。来自河南郑州的张政,他的喝酒天赋是小时候陪父亲参加聚会时发现的,第一次直接喝了五杯白酒,令酒桌上的叔叔们都震惊。
人生经历
初露锋芒的张政,此后开始频繁接触白酒,而他的真正封神之作,是一次朋友给他带来7斤家酿高度白酒,没想到张政一次性全喝完了,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张政就被称为中国酒王,所以中国酒王能喝多少斤,一次能喝七斤但这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伤害。
张政早年是一名警察,长期的酗酒令其丢掉了工作,出过车祸,而且还神志不清的把女儿弄丢、和妻子吵架,导致妻子带着女儿跟他离婚。不仅是妻离子散,而且经常陪张政喝酒的朋友,有8个因喝酒去世,后来张政就被送去了戒酒中心。
四、哪个省的人最能喝酒?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乃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中的这段话,相信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男人看后会纷纷表示不平——灌酒几乎是全中国的特点,并非一省一市的专名,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中国最能喝排行榜”,四川人都无法排进前列。
不过,中国人豪饮的方式虽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但大部分中国人日常是不爱喝酒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约 6.7升,与俄罗斯15.1升、捷克13升、法国12.2升的消费量相差甚远。甚至无法比拟人种、文化相近的韩国(12.3升)和日本(7.2升),连地 处热带、无需饮酒御寒的泰国人,也比中国高0.4升。
【中国式酒桌文化】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程度不一的劝酒行为,为什么中国的“酒桌文化”会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它实在太精细复杂了。有些以豪饮著称的游牧人,招待客人时喜欢一醉方休,这是因为他们日常社会交往较少,来了客人犹如过节;但其礼数和讲究通常很简单,至多灌下几碗即可。
东亚的日本、韩国,职员们喜欢下班后集体喝酒,但日本人基本保持随意,韩国人比日本人更讲究尊卑,但其礼数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中国相比,也不像中国这样非要把人灌醉不可。
自古中国就有劝酒传统,但古人的劝酒、灌酒,与其他民族的劝酒并无特别不同,而今天中国的酒桌文化因为发展出一套通行全国的规则,并非古代传统的简单继承。
中国各地酒桌文化基本原则相同:下级向上级敬酒,显示恭敬和服从;上级对下级劝酒,表现亲密与庇护;同级间相互斗酒,则展示力量,活跃气氛;每一级不能乱了步骤。
敬酒顺序:必须先等位尊者互相敬酒,然后才是位卑者按层级高低,先后向位尊者敬酒;一定要弄清地位排序,先敬地位最高,然后次高,一旦顺序出错,不但易引起不悦和怀疑,而且会弄得位尊者之间彼此尴尬。
敬酒姿态:位卑者向位尊者敬酒,必须离席走近位尊者,碰杯时杯口必须低于对方酒杯,无论对方喝多少,都必须双手举杯先干为敬。位尊者若离席向位卑者们敬酒,位卑者们须做感动雀跃状。
灌酒规则:地位最高者当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标,但只能适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适度,充分领略下属的忠诚后,接下来通常是欣赏手下面红耳赤互相灌酒的娱乐时段。
斗酒规则:若是两个组织参与的酒宴,通常主人会努力把客人们放倒,但位尊者总有人代酒,双方主帅并非斗酒主力,承担重任的多半是中层骨干。所以,被放倒的通常是敢为领导豁出去的中层。
两个单位斗酒,最大价值不是把对方摆平,而是各自增进内部凝聚力——平时难得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下属有了最直接机会,而下属忠心耿耿的表现,则会让领导非常享受。
酒能让人放松、兴奋、自控力降低,容易快速建立互信和亲密关系,在人情社会,它几乎是万能的情感粘合剂。而在人情因素考虑较少、讲究规则和程序的社会,酒宴就很难成为商务、公务活动中的重要纽带,酒更多出现在个体之间交流感情的场合。
所以,人情社会较浓的东亚国家劝酒文化相对较浓,而日本、韩国、中国的社会尊卑层级分明程度有别,酒桌文化的强度明显有递进关系——中国人虽不像韩国人一 样,年龄稍大几岁就分出地位高下,但中国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都被纳入自上而下的15级行政级别,这种层级和秩序远比韩国更森严。
另外,中国自1950年代末的社会改造,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关系都纳入“单位”内;日、韩的组织只管成员的加薪、升职,而中国的组织还管户籍、分房、职称评定、子女入托入学等。个人极端依附体制,是中国式酒文化诞生的基础。
不过,一旦离开等级分明的场合,中国人就没有这么多规矩,饮酒量也会大幅降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调查发现,华人移民加拿大后,酒精消费立即大减,最高降幅达70%。
但只要留在中国,就免不了经常出入酒桌,酒宴文化不但令一些人苦不堪言,也成为年轻人进入单位最大的考验和压力,由于能喝就可以迅速获得赏识,网上有大量年轻人咨询如何锻炼酒量。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喝?
【南北东西酒量有别?】
一般认为,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东、东北、内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够资格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有门户网站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方人酒量强于南方。
不过从生理角度讲,中国南北方的酒量差别有限。人的酒量取决于身体的解酒功能,近一半中国人因缺乏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解酒的第二步——代谢乙醛时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在南北方人口的分布上差别不大,因此,中国南北方饮酒能力在生理上的区别很小。
如果与欧美人和非洲人比较,则中国人无论南北都不善饮。欧美人代谢乙醛的缺陷比例很小,体质上普遍比中国人能喝,只是他们除了酒吧狂欢之类少数场合外,很少像中国人这样往酒量极限上喝。
中国酒量排行榜的形成,其实是非常晚的事——1970年代末以前,酒类凭证配给,在普通百姓,它是稀有的硬通货,即使是官员,虽然可按行政级享受不同档次白酒,其所得亦相当有限。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意识形态和计划体制下,人情松动权力的需求和空间非常有限。
前面的分析,其实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酒量差别:酒桌文化强弱其实与体制化程度正相关。1970年代末以前,北方的体制化程度明显高于南 方,不但大型国有企业和工业投资多集中于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农村的集体化热情也明显有别(农村先进典型几乎都出自适合大规模集体劳作的北方)。
1980年代后,中国南北和东西部的体制化差别进一步放大,体制依附性最低的东南沿海,部分地方的主流社会不但没来得及形成像样的酒桌文化,甚至开始朝着悖离典型中国酒桌文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酒桌文化的强弱并不完全由其体制化程度排名决定。北京、山东就是两个明显两个特例。
1980代末,北京就与周边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和商务宴请少有劝酒、灌酒。或许因为北京是权力中心,官员扎堆,不敢随意造次;等级制森严的环境,酒桌文化对所有人都是极大负担。此外,北京官员受教育水平远高于外地,外事交流也让其视野更开阔,不易形成酒桌文化。
山东未必是公认酒量最大的地方,但却是公认的酒桌文化第一输出大省。如果以体制化程度看,山东其实是北方地区体制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但它又被公认为官本位思想最强的地区。这或许是其酒桌文化地位的来由。
地域文化的自我认知或许对酒桌文化也有影响,无论是山东、东北、内蒙还是新疆,其自我认知中都有豪爽、勇猛、彪悍这类正面的关键词,而在酒桌文化较淡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负面的。
当然,无论是山东人、东北人还是内蒙人,没人喝得过解放军。军队的体制化程度最高,又有“酒壮英雄胆”的文化。部队不像地方酒桌文化那么繁琐,直接就是“感情铁,喝出血”。白酒企业也乐于同军队建立关系。2011年,茅台集团宣布同7大军区结成军企友好互建单位,“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的特殊情感融入了彼此的 血液”。
【白酒的沦亡】
然而,中国酒桌文化核心的白酒,今天已处于迅速沦亡的境地。
1993 年,“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洋酒因其高昂价位成为地位的新象征。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最早接触洋酒,但洋酒消费很快由时髦和炫耀, 变成了真正的口味欣赏。今天广东洋酒销售占全国1/3,广州的芝华士和皇家礼炮销量每年能翻番,其他品种洋酒的增长率也在30%左右。
在人口最多、收入最高的东部,白酒已经不是酒类消费的第一选择,2012年白酒销售额的56.2%来自西部,比中部和东部总和还多。同一份报告显示,全国 73.9%和89.8%的葡萄酒、啤酒在东部销售,这一比例在中部和西部分别是8.4%、3.2%和17.7%、7.0%。
白酒由于被定位为宴请酒类,逐渐被从酒宴之外的市场挤出。喝白酒耗时、伤身,不符合城市快节奏生活,啤酒成为最大替代者。另外,中国今天大部分白酒品牌都诞生于最近二三十年,很难谈得上稳定可信的品质,在与洋酒的争夺中,不免落于下风。
酒吧这个新兴市场无疑是洋酒的最大推销者,源自西方的酒吧文化天然与洋酒高度契合。由于洋酒价格对今天的中国人已是大众消费品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对洋酒文化和口味的认同,转而成为其日常消费者。
在国酒低迷时,黄酒却在近年有了高速增长。黄酒较低的度数、温和的口感以及与之匹配的江南酒文化,使之逆势增长,成为洋酒的强劲对手。2009年,中黄集团黄酒销售额为8.5亿元,2012年超18亿,在普遍的酒业停滞中,3年翻了一番。
中国白酒注定已无法改变酒宴用酒的形象——白酒厂商的广告一直在强化它与权力的关系,其广告代言多为张铁林、张国立、陈道明、唐国强等以扮演帝王而著名的演员,有些广告直接就让代言明星装扮成满清帝王。
由于白酒高度依赖公款消费,而公款消费其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中央领导人每隔10年换届,换届后都会整顿党政作风,公款消费市场会出现大幅萎缩。所以,最近一二十年来,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白酒市场周期性的起伏,高端白酒就更为明显。估计这次寒流比以往更强烈。
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下令,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坊间称为“军队禁酒令”。解放军作为高端白酒的重要消费者,他们突然禁酒,对中国白酒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中共十八大会议期间,贵州习酒充当了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十八大专题的赞助商,其知名度借势大幅提升,只是,不知道它现在怎样了。
以上就是关于2016年全国酒量排行榜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