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招聘)

    发布时间:2023-03-24 17:54:1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8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招聘)

    一、雷峰塔原在什么地方?

    雷峰塔在什么地方?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在汉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终遇救。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使这座塔成为了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真正的雷峰塔在哪里?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汉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才获救了。

    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在哪个地方?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雷峰塔附近还有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等景点。

    “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就在雷峰塔对面)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雷峰塔 在哪里的啊~中国有几个雷峰塔?

    正规的雷峰塔当然在杭州西湖那边啦~!

    至于传说中的,那就众说纷纭了~~!

    雷峰塔在什么地方啊?它有什么景点啊?

    雷峰塔本身就是一个景点!

    雷峰塔原建在雷峰山上,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山巅原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与北山的保俶塔南北遥相呼应。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现杭州市新建雷峰塔以恢复旧时的景观。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它由保护罩、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和塔刹的高度为61米,地平线以下的保护罩为9.7米。

    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石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塔身的设计钉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高约45米,共分5层,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0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

    关于雷峰塔,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而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七十余年的雷峰夕照又将重现。游人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美景能尽收眼底。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茏的湖心三岛一览无余。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谐与美丽。

    杭州的雷峰塔在哪里啊

    就在西湖边上,至于总么走要看您从哪里出发去雷峰塔。

    雷锋塔景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雷峰塔在那个城市?

    雷峰塔原建造在夕照山峰上,又称西关砖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2]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可以乘坐到达的公交路线有:K4路,K808路,Y1路,Y3路,J5路,822/K822路,K504路龚Y6路,Y9路,Y7路,514(区间)路,净寺站下车。

    雷峰塔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它最早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1,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2,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

    3,“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

    4,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汉族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1924年9月25日坍圯,发现砖孔内有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施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2000年至2001年,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对倒塌废墟进行了清理,并发掘了地宫,出土了铁舍利函(内有金涂塔一座)、释迦牟尼鎏金铜佛像、铜镜、铜钱及玉人、玉钱等一批重要文物。

    5,古塔重建

    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 *** 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成立了省“双景”协调小组及办公室。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2001年3月11日,对雷峰塔遗址和地宫的发掘,出土了包括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在内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轰动了海内外。雷峰新塔,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五面八层,依山临湖,蔚然大观。

    重建之后的雷峰夕照景区,占地面积8公顷,主要景观和设施有:雷峰塔、夕照亭、妙音台、汇文轩、放大光明阁、如意苑游客中心、藕香居餐饮点等,由杭州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经营。

    雷峰塔的来历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朝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 *** 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如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哗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二、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一、南宋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后期人士所赋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者甚多。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但个别景目名称和排列次序有所不同。十景景目当时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萧条,景目所指景点,或徒有虚名,或旧迹难觅。明代,十景有所恢复和建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人们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人们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以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雷峰塔于民国13年(1924年)倾圮,景观消失,余九景迭经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相符。(一)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水域,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塔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民国时期《西湖新志》卷一:“三潭印月在湖心亭之南,一圆堤也,四围皆水,所谓湖中之湖,西湖之宛然水中央者,惟湖心亭,阮公墩与此鼎足,旧为放生池。绕堤作埂,清圣祖御碑亭后,石桥曲曲护以朱栏,亘于渔沼之上,再进为精舍数楹,曰‘迎翠轩’,光绪六年庚辰建,浙江布政使德馨有记。又进为永明禅院,后则彭刚直之‘退省庵’在焉。庵为公生前亲手经营,尝以巡阅长江之隙来杭钓游于此,后即就地祀之。有‘闲放台’、‘一寄楼’。一寄楼旧供公遗像,芒鞋竹杖,貌甚清古。今改‘浙江先贤祠’,其像遂撤。”《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 ‘亭亭亭’,再西有 卍字亭。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现在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据清初《湖土需 杂记》载:明代所造之三塔久废,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二)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断桥。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清《湖山便览》卷二:“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民国18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三)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湖。考最初“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点的位置,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故宋、元、明年间赋咏此景的诗词,皆以湖上赏月抒情为主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宋时有龙王堂在苏堤三桥之南,明季移建孤山路口,据全湖之胜,后圮。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建亭其址,前为石台,三面临水,上悬御书‘平湖秋月’匾额,旁构水轩,曲栏画槛,蝉联金碧,睿藻辉煌,与波光掩映。每当秋气清爽,水痕初收,皓魄中天,千顷一碧,恍置身琼楼玉宇,不复知为人间世矣。”从此,景点固定。民国8年(1919年),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向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买下御书楼西侧0.4公顷土地,筑高墙修建私家花园“罗苑”。1959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改建“罗苑”,拆除沿马路高墙和园内部分建筑,不拆梁柱屋架完整搬移原有厅屋位置,铺设园路,增植花木,添置山石,辟建西侧临湖赏月平台,作为平湖秋月景点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湖秋月建筑物上刻有殷商、两周、两汉的钟鼎彝器以及甲骨文、花鸟图案的落地门窗,被用油漆填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园林管理局将平湖秋月“四面厅”、“湖天一碧”等建筑,换梁更柱,塑脊剔窗,重现精美图案。1977年又改造周围环境,拓宽临水平台,改建进口处小桥,修建碑亭,重刻“平湖秋月”碑石。1981年开始,重新制作和悬挂与平湖秋月有关的匾联。现在平湖秋月供游览的面积,从原有的0.15公顷扩大为0.55公顷。(四)曲院风荷在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曲(曲)院,原系南宋年间设在行春(即洪春桥)酿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约在金沙涧汇人西湖处。明《西湖游览志》卷十:“曲 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麴,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宋亡,曲院荒湮,景也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国朝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东建敞堂三楹,又东建‘迎薰阁’,绮窗洞达,四面皆可登眺。又东为‘望春楼’,前临大堤,游人系马垂杨,辄登楼送目,顿豁烦襟。西则复道重廊,云窗月户,皆恭摹南巡所赐诸臣御笔。花时香风徐来,水波不兴,绿盖红衣,照灼云日。”咸丰末年楼阁毁于兵燹。1949年杭州解放时景点仅剩一亭、一碑、一墙及半亩地,少许荷花。1963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进行扩建,范围东起苏堤跨虹、东浦两桥,西至环湖西路,北起岳坟街,南至卧龙桥,面积28.4公顷,水面67公顷。公园共分3个景区:岳湖景区、曲院风荷景区、密林区。同年开始挖掘流金桥东北角水池,挖出的泥土填高环湖西路路口至流金桥一段低洼地,补栽枫香、广玉兰、香樟、乌桕、合欢、桂花等观赏花木。1965年春,沿岳坟街路南斜坡,营造雪松林带。1977年结合西湖驳坎,修改原总体规划,将景区重新划分为5个: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风荷主景区,滨湖密林区,郭庄古园保护区。1978年底结合西湖治理工程,整理曲院风荷环境。1980年完成风荷区水体治理,开挖北起环碧桥、南至郭庄,宽3米、深1.5米的隔离沟。疏浚金沙港流金桥以东至岳湖段水域,引水流沟通密林区林中小溪。建成“风荷”、“密林”两景区游步道。修砌61座自然型荷花种植台池,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品种。完成公园北段外围栏杆,铺设3处大草坪,整理小岛,理水叠石,增植紫楠、银杏、合欢、湿地松、桂花、紫薇、芙蓉、红枫、水生鸢尾等花木。至此,园地雏形初现。1981年,曲院风荷在原规划基础上又作出景区详细规划,并将曲院风荷建筑设计方案公开竞选,选出优秀设计方案。1982年,曲院风荷总体规划再度修改,调整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5个景区(郭庄古园林保护区另列项)。同年全面始建风荷区,修园路,架桥梁,建“迎薰阁”、“红绡翠盖廊”、“波香亭”、“风徽亭”。整理小岛,增植花木,掇石叠山,修建玉带桥,重建“玉带晴虹”桥亭。新建公园东、西、西北出口。1983年10月1日,风荷景区首先开放。1985年劳动节,滨湖密林景区相继开放,内有新建的“湛碧楼”茶室,4座平拱桥。为便利游人,增辟公园面向杭州花圃的出口处。(五)双峰插云在洪春桥堍。“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峰形隐晦而塔尖分明,因以名景。宋杨万里有诗描述:“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清代,南北高峰古塔都毁圮。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高、北高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山峰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之侧,适当两峰正中,崇奉奎章,并恭摹勒石,建御书碑亭于后,缭以周垣,丹革翠飞,与双峰对峙,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瑷王+建(jian音箭) ,随风卷舒。”《说杭州》第四章:“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春桥畔。”“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毁,1982年重建。碑亭位置因灵隐路拓宽,改向北移位,已非清代建亭原址。(六)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涌金门与清波门濒湖地带。南宋孝宗皇帝于吴越王钱氏故苑及灵芝寺建“聚景园”,园中多柳树,有柳浪港、柳浪桥等。明《西湖游览志》卷三:“聚景园,今惟柳桥尚存,世称柳浪闻莺者是也。”清《杭州府志》:“有柳浪港,亏在学士港西,旧多垂柳,风摆成浪,故名。”宋亡,聚景园荒芜,“柳浪闻莺”一景亦随之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柳浪闻莺’匾额,恭奉于涌金门之南,创建亭榭,恭勒御碑。” 《西湖新志》卷二《清波小志》:“康熙三十八年,翠华南幸,十景俱有宸翰。地方官访查旧迹,创建亭榭以供御碑。因柳浪所在逼侧,欲开拓之,左右皆番回冢墓,时中丞张公敏侧然日:‘圣王之政,掩骼埋胔,吾岂忍发掘久埋之骨乎!’相度灵芝寺前有隙也,鸠工构造,复开浚池沼,环植柽柳。每岁暮春,裙屐毕至,黄鸟鸣于其间,坐憩久之,不减双柑斗酒之乐也。今存废址。”清末,柳浪闻莺一景再次不存。民国期间,柳浪闻莺荒草遍地;仅钱王祠于民国12年(1923年)冬曾作修建。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日军在此驻扎部队,砍去全部柳树。1949年杭州解放时,旧有的柳浪闻莺景区只剩一座牌坊,一块景名碑石,一座石亭子和一株沙朴对。1951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在钱王祠北侧“柳浪闻莺”碑石空地,辟建1公顷绿地,修建碑亭,放置康熙御书“柳浪闻莺”景名碑石,补植花木,扩大园地至钱王祠。绿草坪间新建八角形琉璃瓦亭,整理祠前原有的二口池塘,改栽荷花,蓄养金鱼。1955年在钱王祠南侧,兴建占地1.66公顷儿童公园,同年又征用11.3公顷土地,拆迁草舍,迁移回回坟,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填平园中低洼水塘。1956年儿童公园扩大为2.6公顷,并在涌金门外建占地2.8公顷的涌金公园。1957年3月至1959年,杭州市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组织人员在园中义务劳动,整理地形,植树绿化,二年半时间共挖土方3万立方米,栽种乔灌木2万多株,宿根花草5千多丛,草坪6万多平方米。1959年兴建“闻莺馆”和花架园门,利用旧石板铺筑园路1260平方米。设置园灯、坐椅。1963年友谊园内竖立“日中不再战”纪念碑。1975年钱王祠遗址所在的动物展览场所,迁至杭州动物园,其地于1978年改建成具有江南私家庭园特色的园林,仍沿用“聚景园”园名。1978—1979年,“日中不再战”纪念碑旁建古色古香的外宾接待室。现在柳浪闻莺由友谊、闻莺、聚景园三部分组成,总共面积为17.6公顷。(七)雷峰夕照在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景目最早见于《方舆胜览》卷一。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净慈寺北,有山自九曜峰来,逶迤起伏,为南屏之支脉。吴越王妃建塔于峰顶。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此景最佳。林逋《雷峰》诗云:‘夕照前村见’,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清《湖山便览》卷七:“宋陈清波有《雷峰夕照图》,又或称‘雷峰落照’。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十景,改定为‘雷峰西照’,筑亭摹石,恭迎于西峰之西。” (民国时雷峰塔倒塌,此碑不知去向)。雷峰塔因地处吴越国杭城西关外雷峰上,故又有西关砖塔之称,而历史上又有黄妃塔、王妃塔之名,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 《西湖梦寻·雷峰塔》“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塔为吴越国王钱椒之妃黄氏为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内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相传塔下供有16尊金铜罗汉像。此塔于北宋宣和年间遭战乱受损,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元代,雷峰塔为一处游览景点。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芯。赭色砖塔,颓然苍老形象,别具风情。民国13年(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此景名存实亡,现只存塔的遗址供人凭吊。(八)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澈湖上的意境。“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明洪武年间重铸一口大钟。《净慈寺志》卷一:“《净慈寺旧志》载,钟楼高十余丈,住持夷简复建。以旧钟小,乃聚铜二万余斤铸钟,悬其上撞之,声闻远壑”。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屏山在净慈寺右,兴教寺之后,正对苏堤,寺钟初动,山谷皆应,逾时乃息。盖兹山隆起,内多空穴,故传声独远,响人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清康熙皇帝改景名为“南屏晓钟”。 《湖山便览》卷七:“南屏晚钟亭,在寺门,面临万工池。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钟楼毁于火,四十六年募捐重建。清末民初,净慈寺屡遭兵燹,楼毁钟失。1984年日本佛教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捐款,由杭州市佛教协会重铸一座大钟。(九)苏堤春晓苏堤筑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疏浚西湖时用疏浚挖出的西湖泥堆筑成堤,堤上架6桥通舟楫,堤两旁遍植杨柳,夹植桃花等花木,春日景色如画。南宋年间,沿堤先后辟建亭台楼阁,湖上游览喧盛为最。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自元迄清,堤、桥、花木几经兴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题西湖十景景名,以“苏堤春晓”为首,地方官吏建御书景名碑亭于望山桥南堍。雍正年间堤上建筑及花木又经修葺、补植。清末,堤半为桑地,景观减色。民国23年(1934年)夏,杭州大旱,湖干涸,杭州市政府以疏浚西湖的葑泥扩增堤身,种植花木,辟为苏堤公园,御碑亭重建一新。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苏堤极少整修。抗日战争胜利后,除补植桃柳、芙蓉等花木外,堤桥修葺都属小修小补,至1949年底,堤路高低不平,堤面宽窄不一,堤岸缺陷坎坷,六座桥和御碑亭多处破损。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开始整修苏堤。1953年,抛块石固定堤岸,新建茅杉木紫藤廊架,美化堤景。1954年,采用浙江新昌县绿石作为六桥栏杆,浇铺沥青堤路,沿堤增建花架,建“夕佳”、“仁风”两亭。试种耐阴地被植物,增加六座桥畔的灌木。1963~1964年间,“锁澜”桥与“望山”桥间建钢筋混凝土六角亭一座。1966年,因堤上原栽植的重阳木长势不好,改植七叶树。1972年,在“花港观鱼”东门濒湖堤岸边,建水泥平台作为游船埠头。1977年,堤岸所砌石墈年久松散,重作深基凝结,起砌自然墈,并以大量泥土平整两旁堤面,增种花木。1978年重修御碑亭,并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的“苏堤春晓”碑,补修重立亭中。(十)花港观鱼在苏堤南端以西,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前身系南宋卢园,以赏花、观鱼称胜。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宋亡,卢园荒芜。清康熙年间重建时,改园址于“映波”与“锁澜”两桥间。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今卢园久废,建亭于花港之南,当三台山出入之径,去定香寺故址数十步。飞甍倒水,重檐逼霄,珠网绮疏,辉映云日,旁浚方池,清可鉴底,扬鬐鼓鬣之状,鳞萃毕陈。或潜深渊,或跳清波,以泳以游,咸若其胜。至花事日增,落红千片,飞坠水面,与朱蕴碧藻,点缀映带,游鯈唼喋,转与人相忘,虽濠濮间无以逾此。” “楼北建御书碑亭,后有高轩,环以曲廊,叠石为山,重门洞启,花径逶迤,洵湖南绝胜也。”咸丰末年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鱼池、碑亭。光绪年间,近旁先后建小万柳堂、陈庄、红栎山庄等私家园墅,花港观鱼景观再度衰败。至1949年,只剩一口鱼池,一座残损碑亭。195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分二期重建花港观鱼景点。第一期将定香桥故址的花港观鱼原地西南面民房、水塘,西侧的红栎山庄遗址,农地菜园,松林湾以西山路边为界的14.6公顷土地,全部划归花港观鱼景区。1953年,拆除农舍及破旧民房,整理地形,深挖红鱼池,南北湖岸砌墈,局部绿化种植和园路铺筑等工程。1954年,建成面积为1.1公顷的牡丹园,以纡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新建的牡丹亭。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楠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鱼池以山石驳岸,低接水面、园路和小桥。1955年建成茅亭、花廊、园内照明设施和公共卫生设备,继续绿化种植,开挖花港,筑路建桥。第一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面积扩大为14.6公顷。1963年开始二期工程,继续将公园南部5.5公顷堆积疏浚西湖泥的土地划为园地,辟为疏林草坪区和芍药圃,栽种大片芍药。开挖延伸花港港道,整理港墈,新建茶室一座,继续完成路、桥、亭、花架等建筑。1964年二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的总面积增加到21.3公顷。1978年后,先后扩建牡丹园,完善芍药圃,整修蒋庄建筑,改建东大门,调整树木,增添地被植物种类。1979年,在大草坪树丛间新栽一批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红杉树自繁苗。1984年,在鱼池东岸临水建竹结构观鱼廊,延伸池中,供人游憩。现在花港观鱼景区范围:东接苏堤,北倚西山,东南临小南湖,东北濒西里湖。

    三、百年前杭州老照片:原生态西湖风光,苏堤和雷峰塔今昔对比鲜明吗?

    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招聘)

    苏堤春晓景观。杭州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西湖之美有口皆碑。我们回顾历史,100多年前的西湖,面貌如何?本文通过一组拍摄于1910-1915年的老照片为大家做个展示。照片选自清末民初杭州月溪照相店《西湖胜景》相册。

    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招聘)

    苏堤风光。提到杭州西湖苏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期间疏浚西湖留下的成果,名扬千古。苏轼曾在诗中吟咏道:“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招聘)

    这是现在的苏堤,我们可以做个今昔对比。以前的泥巴路,改成了柏油马路。

    在西湖湖面上拍摄宝石山和保俶塔。 宝石山位于西湖之北,山岩中有许多闪亮的红色小石子,太阳一照分外耀眼,因此得名。山上建于五代后周年间的保俶塔巍然挺拔,它是西湖风景线上一个亮丽的标志,清末以来许多关于西湖的影像中,都有她的身影。

    这是现在的宝石山和保俶塔风光。

    在西湖湖面上拍摄雷峰塔。这里就是著名的“雷峰夕照”美景,也是“白蛇传”故事里法海永镇白娘子之处。每当夕阳西下,金碧照耀,清辉入望,美不胜收。可惜的是,雷峰塔因为年久失修,于1924年倒塌。

    这是现在的雷峰塔,2002年重建竣工。

    孤山脚下皇帝行宫的大门。康熙帝、乾隆帝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年间改为圣因寺。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狮子,是明朝的遗物。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辟建为“中山公园”。

    四、杭州西湖还有哪些著名的景观?

    杭州信息: 旅游: 游在杭州: 杭州西湖著名景点介绍

    手机号码查询

    菜谱查询 旅游查询

    杭州西湖著名景点介绍

    信息ID:HZ-65325 更新日期: 2007年2月12 周一

    网址: http://hangzhou.ndodo.com/detailed/65325.html

    收藏本页 关于ViVi 短信好友

    杭州西湖以其秀媚、淡雅又富有灵性而被文人墨客吟颂千秋,然而仍使人感叹“古今难画亦难诗”。

    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60余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超出6平方公里,绕湖一周达15公里。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丰彩多姿。长堤卧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亭中楼阁点缀其间,峰、园、洞、泉隐现各处,美丽迷人。全景区现有60多个开放景点与4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著名的“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和灵隐寺、岳王庙、飞来峰石刻、六和塔等文化古迹,还有新建的丝绸、茶叶、中药和南宋官窑等专业博物馆。世界最长的京杭古运河和世界奇观钱江潮也距西湖不远,给人另一种神奇的审美享受。

    西湖的美还在于她与时俱进,从宋朝的西湖旧十景,到20世纪80年代的西湖新十景,再到21世纪的新西湖,她带给游客的是不断的惊喜。

    西湖旧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新西湖,是人们对2002年南线环湖景区整合改造、湖滨改造和杨公堤重建后的西湖的昵称。新西湖的特色有二:一是在自然与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设计更加人性化、生态化;二是杭州西湖环湖公园全部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全国惟一不设门票的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①西湖景区的核心景点:“一湖两塔三岛三堤”

    ●一湖:西湖

    ●两塔:保俶塔和雷峰塔

    ●三岛: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

    ②著名景点介绍

    ●保俶塔、雷峰塔

    前几年,人们往往把保俶山上的宝塔当作雷峰塔,而杭州人也把它当作了雷峰塔的寄托。保俶塔和雷峰塔在杭州城里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一个像是英俊的小伙子,另一个像是纤细的美貌姑娘。

    对于雷峰塔遗址,人们所能联想到的可能就是“许仙与白娘子”的经典爱情故事或者鲁迅笔下的《论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11月,杭州市在雷峰塔遗址的基础上新建了雷峰塔景观,正式恢复了“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景观。

    ●三潭印月

    又“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是江南水庭院艺术的代表作。“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状,外圈和内十字有岛桥相连,亭台轩榭,点缀其间,内部被岛桥自然分割成四个小湖,中心绿洲的“竹径通幽”艺术墙充满诗情画意。岛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小塔内,灯光外透苑如15个小月亮。此时,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十分迷人。

    提示: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边任何一个码头(分布在湖滨、中山公园、花港、岳王庙等处)乘西湖游船前往

    游船开行时间为:春夏季7:30-16:30,秋冬季8:00--16:00。票价45元/人,船票中已包括了游 小瀛洲、湖心亭两岛的门票,并免费送您返回湖岸。夜游至晚上21:00,另行售票。

    门票20元

    ●孤山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立,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公共交通:乘游1、2、3路车到岳庙车站下车,步行前往或乘西湖游船到中山公园上岸

    门票:免费开放

    ●白堤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的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改称为白堤。

    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天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提示:走白堤一定要从断桥这头往孤山那边走,这样可以看到远山如黛、绿岛浮水的美景;如果倒过来走的话,你就只能一直面对杭州市中心的水泥森林了

    公共交通:27、81、K7、游1、游2、游3、游9路

    ●其他景点:黄龙吐翠、曲院风荷、阮墩环碧、宝石流霞、双峰插云、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岳王庙、灵峰探梅、玉泉、杭州植物园等。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雷峰塔植物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硅谷中学(杭州硅谷中学什么时候招生)

    杭州滨江有什么大型商场(杭州滨江有哪些商场)

    杭州柒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柒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电脑桌面文件名字体颜色选择(电脑桌面文件名称的字体颜色怎么设置)

    深圳景观设计招聘(深圳景观设计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