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简述)

    发布时间:2023-03-23 11:06:0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简述)

    一、同时期的中西方园林

    中西方园林比较

    什么是园林?无论你远渡重洋去过法国的凡尔赛宫,伦敦的丘园,还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只要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欣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辉煌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风景,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这些风格迥异,令你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就是园林。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1)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别墅园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多半建置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做成若干层的台地,即所谓“台地园”(Terrace Garden)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喷泉和雕塑。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园林本身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渡。站在台地上顺着中轴线的纵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摄到无限深远的园外借景,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Perterre),即在一块大面积的土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像铺在地上的地毯。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匀齐的规整式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以凡尔赛为代表的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在18世纪时风靡全欧洲及至世界各地,德国、奥地利、荷兰、俄国、英国的皇家和私家园林大部分都是“勒诺特式”的,我国圆明园内西洋楼的欧式庭园亦属于此种风格。

    凡尔赛宫占地极广,大约600h㎡。是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勒诺特(Andre Le Notre)设计规划的,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25m 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极宽阔的林阴大道,自东向西一直消逝在无限的天际,林阴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双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形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塑和喷泉。十字水渠横臂的北端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Grand Tfianon),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段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林阴大道两侧的树林里隐蔽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Water Theatre)、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阴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线(Vista),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Vista Grand)。

    (3)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从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18世纪初期。与“勒诺特”风格完全相反,否定纹样植坛、笔直的林阴道、方壁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的相融合。

    这时候,通过在中国耶稣会传教士致罗马教廷的通讯,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被介绍到欧洲。英国皇家建筑师张伯斯(William Chambers)两度游历中国,归国后著文盛谈中国园林并在他所设计的丘园(Kew Garden)中首次运用所谓“中国式”的手法。

    (4)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在运用风景园的造园手法方面与中国园林是一致的,但结合日本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也发展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特征:

    ①池泉筑山庭:平安时期,日本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直接模仿,着重发展自己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岛国,接近海洋而风景秀丽,真正反映日本人民对祖国风致的喜爱和海洋岛屿的感情,具有日本特色的园林也正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即所谓“池泉筑山庭”。

    ②枯山水平庭:13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禅宗,佛教和南宗山水画,禅宗的哲理和南宗山水画的写意技法给予园林以又一次重大影响,使得日本园林呈现极端的写意和富于哲理的趋向,这也是日本园林不同中国最大的最主要特点,“枯山水平庭”即此种写意风格的典型。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顶削,不做飞梁,悬挑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③“茶庭”。“茶庭”的面积比“池泉筑山庭”小,要求环境安静,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人们要在庭园内活动,因此用草地代替白沙,草地上铺设石径,散置几块山石并配以石灯和几枝姿态 曲的小树,茶室门前设石水钵,供客人净水之用。

    ④“回游式”风景园。桂斋宫是日本“回游式”风景园的代表作品,其整体是对自然风致的写实模拟,但就局部而言则又以写意的手法为主。这座园林以大水池为中心,池中布列着一个大岛和两个小岛,宛然受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的影响。

    今天,中国园林的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了。它不仅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园林等重要组成部分,还扩大到人们游憩活动的大部分领域:居住区的绿地公园、街心游园、城市各种形式的公园以及城市周边大块绿地、自然风景区、国家公园浏览区和疗养胜地等等。园林的形式也呈现百花争艳之景。

    西方人已经开始越来越欣赏和喜爱东方的园林设计,并开始进行研究和学习。在东方的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每个部分的安排和摆放,比如植物、岩石、沙砾层、水和各种木制结构而不是以规模大小取胜。东方建筑中室内外之间的联系较西方要接近得多。举例来说,传统的日式房屋装有大面积的推拉门,门外即是花园,因此当门一被拉开,便陡然缩短了室内外之间的距离感。居住区域仿佛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当中,同紧邻住宅的花园融为一体。有趣的是,正是当时这些花园为领导当今建筑潮流的私家花园别墅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西方人已经开始越来越欣赏和喜爱东方的园林设计,并开始进行研究和学习。在东方的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每个部分的安排和摆放,比如植物、岩石、沙砾层、水和各种木制结构而不是以规模大小取胜。东方建筑中室内外之间的联系较西方要接近得多。举例来说,传统的日式房屋装有大面积的推拉门,门外即是花园,因此当门一被拉开,便陡然缩短了室内外之间的距离感。居住区域仿佛一下延伸到了自然景当中,同紧邻住宅的花园融为一体。有趣的是,正是当时这些花园为领导当今建筑潮流的私家花园别墅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但是,在西方园林中,传统仍是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 的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于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与社会和大多数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而且这也是当代西方园林设计的主流。

    二、中西方园林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

    园林是指在一块有特点的地域,通过相应的艺术手段对其进行改造,使之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和性质,能够带给人们自由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妙感。但是不同背景和不同地域的园林具有不一样的特点和形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中西方历史文化相差较大,人文思想不同,所以风景园林的建造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差异比较大[1]。

    1.1 西方园林景观艺术特点

    西方园林景观建筑与中国的完全不同。中国园林体现自然美,但是西方的园林艺术完全排斥自然,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园林构造,体现了他们思想上的严谨性。西方崇尚对称、严谨,所以在园林构造上多呈现几何人工美。西方人不以风景美为重点,他们以自己对自然美的态度和追求来对风景园林进行改造,在风景园林构造过程中,会将一些人为的雕刻建筑安排到某一处。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重点在布局构造上,注重以巨大的建筑物为中心,将整个建筑物放在中央,然后再用其他的装饰品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装扮,着力体现建筑物的美感,整个环境当中的对称性体现了西方人严谨的性格。中西方园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西方重视建筑展示,甚至其他的建筑物都是以最大的建筑来进行轴线分割,从而控制整个园林构造。在西方园林构造中,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人为修整,一般将其修整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而且要经过精密计算,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称性。

    1.2 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特点

    中国园林构造与西方正好相反。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着重体现自然美,坚持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在园林构造中,任由树木花草自由生长,园林中的建筑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趋势来建造,以形成参差错落的感觉。由于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在构造上看中的是自由感和品德精神美,认为园林的构造象征着人们的文化程度。中国的园林不像西方园林一样死板生硬,讲究意境美,建造人员会将客观的景致与主观的思想结合起来,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景观构造。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地貌特点众多,在园林构造上多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园林构造方式,也可能在不规则不平整的地面上构造园林,但是会尊重当地的地貌特点,形成层次错落的园林景观,以体现当地人文特色。中国园林构造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人为的建筑物是为了衬托山水而构造的。一般会选择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进行园林构造,然后顺应自然景观的发展将建筑物填充进去,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我国民族众多,所以不同民族的园林构造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具有文化特色差异性。

    2 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原因

    2.1 文化差异

    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人文特点上不尽相同,所以造成了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园林文化风格和特点都不同。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文化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人以细致、古典为美,强调人身上的低调特性;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性格差异很大,所以在园林构造方面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园林自产生以来,重点就在自然景观的展示,构造园林的前提也是要尊重自然,秉持和谐的理念。中国园林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在建筑目的上都是以展现大自然为本质,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从这一点上,西方园林景观建造就与之相反,西方的园林构造理念是人力胜自然,强调秩序和对称性,具有强烈的控制意识,这与西方人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品质有一定的联系。

    2.2 历史差异

    中国与西方的起源时间不同,起源的地点也不同,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受到的教育理念也就不一致。中国古代在周朝的时候就建造了皇家园林,这也是最早的园林。受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园林建造最初就本着崇尚自然的理念,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宋朝时期,园林建造就把诗和画联系起来,更突显出以自然为本的特色。西方园林的发展要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他们利用几何概念进行园林设计与建造,形成了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西方的精密测量和追求对称性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在经历了几个世纪后,仍然沿用着这一原则,形成了西方以建筑为重点的园林理念。

    2.3 宗教信仰差异

    中国和西方崇尚不同的宗教。西方人多数崇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在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突出的是以逻辑分析为主,重点分析事物内在的规律,在一件事情的分析和解决上讲求极致的理性化,所以西方园林建筑也受到西方人的文化和理念影响。中国人多数崇尚的是佛教,另外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偏感性,所以在园林景观艺术构造上注重追求意境,而且大部分园林会显示出信仰方面的特点。宗教信仰的不同对于中西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三、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

    (1)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仅仅是萌芽阶段,还没有出现园林只是在房前屋后出现了“果、木、蔬、圃”的园林萌芽

    (2)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古典园林出现阶段,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园流派,园林构成要素一致为山(自然山、人造山、冈、平地)、水(自然水、理水)、物(建筑物、植物、动物)等构成。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

    (3)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由私人向公共转化,范围也扩大,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视觉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

    (4)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这个阶段的园林特点是:园林领域大大扩展,成为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学成为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

    四、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的区别

    一,文化差异导致建筑文化的不同,中国建筑以儒家文化反映出来,讲究中庸,整齐,以体现其庄严风骨。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国 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西方追求个人价值,追求个性鲜明,因此西方建筑风格多样,多样化程度明显比中国古代高。西方文化宗教观念也影响西方建筑,西方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三,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简述)

    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联系

    中西方古代园林建筑都追求和谐统一,与大自然想糅合,体现出自然美感。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意为“豪华的花园”。“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简述)

    以上就是关于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史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裕中西里小区景观设计

    中西景观设计异同之处(中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景观设计赏析(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景观差异)

    微信小微商户怎么关闭

    最吸引人的引流话术范本(最吸引人的引流话术范本朋友圈怎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