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山里旅游景观设计(榆树市山里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榆树市山里旅游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旅游景区景观视觉如何呈现——旅游景区设计
蓝海文旅: 旅游 景区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功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视觉设计是一个景区最基本的设计,视觉设计是研究景观,是以观为主体。
(1)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应该比较丰富,但又要和谐统一。古代的建筑景观,在和谐统一方面比较突出,但是景观的丰富性不够,相当一些是靠体量大,产生一种震撼感。比如故宫,没有更多的变化,就是靠体量大,体现出皇家的威严气势。
(2)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通过多样化的元素来吸引人的,体现的方式很多,什么都可以被视为文化景观。比如很多村子里,标语口号很多,这些都是文化景观,但却是有破坏效果的文化景观。
从正面来说,有些城市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适当点缀一些建筑符号、文化符号,游客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有味道。
(3)环境景观
环境景观首先是对环境的总体要求。一是自然环境协调,不一定只是绿,比如大漠景观,莽莽苍苍的感觉,就是协调。二是要注重细节。如果把细节做到位,一般的设计都会做好,如果做不好,再好的资源也会被破坏。
(4)视线走廊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游客会形成一个视线走廊,视觉设计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视线感觉,有的地方需要贯通,有的地方需要遮蔽,总体来说应该是形断神不断,作用是通过视线走廊把各个景观连接起来。
旅游 景观设计是是以 旅游 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分析 旅游 市场需求、 旅游 环境容量、 旅游 各要素变化与发展等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 旅游 景观的实践活动。研究 旅游 景观设计,也要对 旅游 者和 旅游 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要从 旅游 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处在动态关系入手。
旅游 景区规划设计如何做好景观设计,这三大点不可忽视!
一、 旅游 景观
旅游 景观是 旅游 活动形成的载体,是 旅游 业发展的依托,又是人类 社会 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 旅游 景观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 旅游 景观和人文 旅游 景观两大类。 旅游 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布局和有效整合,创造性设计,充分展现 旅游 景观整体的观赏价值、 历史 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打造特色鲜明的 旅游 景区,更好地实现景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 社会 效益。
二、 旅游 景观设计与 旅游 规划的关系
旅游 规划是对 旅游 未来发展全面而系统的安排; 旅游 景观设计是 旅游 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 景观设计运用技术手段、设计方法,从而表达 旅游 规划思想。
旅游 说到底,是“做市场”,它的策划项目是为规划和设计的成果打开销路服务的,是为经济服务的,它对业主来说是“驱动力”; 旅游 景区市场效益的实现,需要为 旅游 者提供“可看、可听、可触摸”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 旅游 景观, 旅游 景观的感知过程对游客来说是增长见识和体验异地文化的机会,是游客真正实现 旅游 景区美学化、 旅游 项目体验化的途径。而对 旅游 景区规划者来讲, 旅游 规划和景观设计是同一个项目推向市场的两个不同“驱动力”。
(一) 旅游 景观设计是 旅游 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 景区设计中必定涉及到景观设计、建筑物布置、色彩搭配等一系列问题。 旅游 规划设计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应具有连续的时空动态性:这就要求所规划设计的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等不但具有空间体量感,而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晨昏各异、冬夏不同的各种景象,产生步移景异之效果。
(二) 旅游 规划为 旅游 景观设计提供了总体理念及市场导向。
旅游 规划总体格局的划分、市场定位等,是 旅游 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为 旅游 景观项目、节点设计提供主题创意,从而设计出 旅游 者喜闻乐见的景观作品。
(三) 旅游 景观设计将 旅游 规划理念表现更为直观。
思想是抽象的,设计作品是具象的。 旅游 景观设计综合运用地形、植被、水体、景观建筑、景观小品、道路要素,使用丰富的设计手法,将 旅游 规划的思想直观表达出来。 旅游 景观的节点效果、景观布局等,加强了 旅游 规划思想的视觉冲击力,使 旅游 形象的得以直观表达。
(四) 旅游 景观设计加强 旅游 规划的可操作性。
旅游 景观设计为 旅游 规划提供最恰当的景观改造和最适宜该地点的特色亮点方案,为 旅游 规划提供最合适的项目支撑;而 旅游 规划为景观设计成果最好的推向了市场,同时监督景观设计的游客反应和对现在、未来的市场项目开发做出预测,更好的对景观设计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
三、 旅游 景观设计引领 旅游 景区设计新风尚的六要素
旅游 景观设计的六要素有地形、植被、水体、建筑、景观小品、道路,它们有机地组成 旅游 景观环境。 旅游 景观设计一般以地形为骨架、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道路为血脉,以水景为灵性,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构成 旅游 区景观环境的要素,称为 旅游 景观设计六要素。
(一)地形设计与场地塑造
地形是景区三度空间的轮廓,地是 旅游 景观诸要素的基底和衬托,是构成整个 旅游 景观的骨架,地形规划设计合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各要素的设计。在 旅游 景观设计中,根据要设计的 旅游 项目,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构建具有吸引力、休闲功能、 旅游 卖点的景观。
(二)植物要素—— 旅游 景区美丽的衣裳
植物是 旅游 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植被具有建筑功能、工程功能、美学功能,能够有效分割空间、创造空间,丰富视觉体验。植物素材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地被植物等,植物被材料丰富多样,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 旅游 空间、直观表达 旅游 主题,还可以改善 旅游 区的气候环境,游客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远足、休闲、放松、探奇等 旅游 活动。
(三)道路要素—— 旅游 景区的血脉
旅游 区道路作为 旅游 区空间结构的网络,是联系各个景区、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是 旅游 景观的造景要素。 旅游 区道路是游客观光和了解地域风情的途径,强调路线的可通达性、视觉效果及美学特征。在景区设计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景区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同时道路又把各功能区联系成一个整体。通过道路的连接, 旅游 项目不再是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
(四)景观建筑要素—— 旅游 景区的亮点
旅游 区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以建筑外在造型为主体背景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同的建筑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外部空间类型。景观建筑往往以其独特的立意与构思、独特的造型,成为 旅游 景区的亮点。景观建筑为 旅游 者提供了休闲、学习、放松、 娱乐 、购物等活动场所,成为 旅游 区不可缺少的因素。
(五)水体要素—— 旅游 景区的灵动之气
亲水是人的天性,水体以它且柔美且广阔的特性、多变的姿态,成为 旅游 景区中的灵动之韵。水为满足 旅游 者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各 旅游 区建设中都加大了水景、水体的应用。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水景是 旅游 景观设计中最富有魅力的要素,它使 旅游 环境有了灵性、动感,使环境与人类更加接近。水景根据其特性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静、流、落、喷,不同的类型水体在不同的 旅游 景观环境中得到应用。
(六)景观小品要素—— 旅游 景区的细腻品质
二、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介绍?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景观与绿化设计范围限于公路用地界范围内。建筑网查阅文件得到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的相关资料,其基本概况如下。
一般规定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称的景观与绿化设计范围限于公路用地界范围内。公路两侧景观与绿化工程设计必须在正常用地范围以外占用土地时,所占用土地应计人公路用地。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选线及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公路用地范围外既有自然或人文景观纳入视觉范围而加以利用,使公路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为一体。本章对公路建设中利用和改善环境作了规定,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和有景观要求的路段。
公路景观设计应将公路主体工程,即公路线形、桥梁、隧道、立体交叉与沿线设施作为综合建筑群体统畴考虑,采取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相适宜的技术对策。既不能为片面追求景观效果不顾当地条件和工程特点盲目加大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不能不结合项目特点,忽视景观设计,造成公路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
景观
公路景观设计应系统考虑公路本身景观及沿线既有景观,使其相互协调并形成和谐的景观带,既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同时也使从公路以外观察公路环境者感到公路景观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公路景观设计从公路本身人手只是一个方面,而应在选线时即充分利用沿线景观。
服务区是公路使用者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对景观需求也较为强烈,因此服务区的位置选择及布设形式应充分利用有特色的自然景观。
从工程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挖方深度大于25m、填方高度大于20m,即为深挖、高填路段,宜分别进行设置隧道与桥梁方案的比较。
公路两侧设置广告牌、宣传牌,会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从而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故在公路用地范围内(除收费站、服务区、起点、讫点外)不得设置广告牌、宣传牌。
广告牌、宣传牌泛指除路用标志牌以外的商业性、政治性、宣传性等其它用途的牌子。 因建筑小品有可能分散驾驶人员注意力,故不提倡用于高速公路的路段上。
绿化
公路绿化的目的在于通过绿化缓解因公路施工、营运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并通过绿化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公路绿化设计必须适应地区特征、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化地点、范围和树种。
公路绿化的功能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以日本为代表的分类方式,是将绿化分为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功能,据以确定绿化栽植的型式与规模。事实上,根据一种功能确定的绿化栽植型式往往具备多种功能,如引导司机视线和诱导判断公路线形方向的栽植,既具有交通工程学中视线引导功能,同时也有保护沿途环境的作用,还具备美化景观的能力。因此,本规范从绿化栽植实际应取得的效果和希望达到的目的分析,将公路绿化功能归纳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两类。设计中不应片面、孤立地按照某种需要确定栽植型式,而应综合考虑一种栽植型式的不同效果加以合理运用。
保护环境绿化,一是保护公路本身的行车免遭风、雪袭击或减轻影响程度,二是防治公路施工、营运期弃土、噪声、废气对沿途环境的污染。
防护林带、防气体污染林带,因为涉及用地宽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地对气象、土地资源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以保证设计经济合理。
改善环境绿化的各种栽植型式并不对公路本身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其目的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得到改善后的良好行车环境,促进行车安全。
公路沿线附近的坟墓、屠宰场、垃圾堆等物,污染视觉影响情绪,应采取遮蔽栽植的方式改善视觉环境。
公路绿化设计得当,则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本规范规定的不同功能条件下的栽植型式,是与公路经过地区各种条件相适应的设计,通过各种栽植的点或区段集合成公路沿线的景观带,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的绿化设计宜与当地城市绿化风格及建筑风格协调一致。本规范规定宜做景观设计,是在功能绿化设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化美学要求,以提高绿化设计水平。
公路绿化常用的植物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与小乔木、落叶灌木与小乔木、藤木及其它植物等。为供设计人员选择时参考,现将有关植物分类列于表3~表7中。
常绿乔木表3
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
温度、湿度、阳光土壤
罗汉松 华东、中南温暖、多湿处沙质酸性土壤16-25抗污染,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园景树
白皮松 西北、华北、西南阳性树种,略耐半荫酸性或中性黄土、肥沃钙质土25-30对烟尘、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树形多姿,苍翠挺拔
油松 华北、东北、西北阳光充足北方地区,耐盐碱、水湿、干旱酸性或中性土壤25-30防尘、防风,易受二氧化硫的伤害园景树
云松 华北、西北喜冷凉湿润气候微酸性土壤20抗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尘降噪能力园景树风景林
侧柏 华北、华东、华南喜阳光,气候在8℃-16℃生长良好各种土壤20抗污染园林树
松柏 华北、华东、四川喜阳光,耐旱、热20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林树
龙柏 长江、黄河流域喜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8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景树
桉树 华东、华南、西南喜光、温湿气候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忌石灰质土壤38具有中等抗污染能力叶深绿,冠圆形
细叶榕 华东、西南、华北等喜阳光、暖热多雨气候酸性土壤15-20抗污染,能吸收空气中有毒物质树冠广大
银桦 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壤20抗污染强,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
落叶乔木表4
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
温度、湿度、阳光土壤
水杉 中南、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肥沃沙质土,微酸性土30-40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弱,降噪效果好树干挺拔
金钱松 长江流域酸性沙质土对二氧化硫抗性弱树干挺直、树冠呈圆锥形
白桦 北方地区、高原地区喜阳光、耐寒酸性土,适应性强15树冠为长圆球形
毛白杨 黄河流域喜阳光、湿润气候20-30抗污染,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吸滞尘埃园景树风景林
旱柳 全国各地耐干旱、水湿,喜阳光通气良好的沙质土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有固沙能力
馒头柳 北方地区耐寒,喜阳光,适应性强通气良好的沙质土15抗烟尘
垂柳 长江流域、华北、陕西等喜阳光,适应性强湿润沙土18抗污染,能吸收有害物质
榆树 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肥沃、湿润沙土抗污染,耐烟尘,吸滞尘埃
枫杨 南方地区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深厚的油沙土、酸性及微碱性土30抗污染
槐树 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冷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
刺槐 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旱、不耐荫、不耐涝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吸滞尘埃
臭椿 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20-30对烟尘、二氧化硫的抗性弱,能吸滞尘埃,降噪效果好
杨树 北方地区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沙质土壤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
乌柏 黄河以南各省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15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尘有较强抗性冠球形、秋叶紫色
泡桐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气候,耐旱、不耐积水与盐碱湿润、肥沃、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开花并有芳香
白蜡 全国各地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石灰性土壤,在碱性、中性土壤中也能生长15抗烟尘,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秋天叶为黄色
合欢 华北、四川、长江以南各地喜光,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不耐寒、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干旱贫瘠沙质土均可15抗污染,有改良土壤和固沙的作用树冠扁而阔,盛夏开粉红色花
常绿灌木、小乔木表5
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
温度、湿度、阳光土壤
大叶 黄杨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 喜阳光、温湿气候肥沃、湿润土壤1-3 抗污染较强,吸收有害物质
夹竹 桃华北以南 喜温暖、湿润气候 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
女贞 华北、西北、西南 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 13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吸滞尘埃
海桐 长江以南喜阳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 3抗污染,吸收有害物质
冬青 全国各地 1-3抗污染
落叶灌木、小乔木表6
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
温度、湿度、阳光土壤
太平花 华北喜光、耐干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3吸滞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花乳白色,开于5-6月
月季 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喜光、温暖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有机物有较好的抗性花开于5-10月
迎春 华东、华北、西南喜湿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肥沃土壤3抗污染花淡黄,开于2-4月
木槿 全国各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但要求不严5抗污染花白色或紫色,开于6-9月
黄刺玫 东北、华北、西北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花淡黄色,开于4-5月
龙爪槐 华北等地 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树冠伞形,枝似龙爪下垂
紫穗槐 东北、华北、西北 喜阳光,耐寒排水良好的土壤4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花暗紫色
小冠花 全国各地 适应性强,耐旱适用于偏碱性的土壤抗污染根系发达,宜植于公路两侧的路堤边坡,花多色,花期长
结绫草 黄河以南 喜光,耐旱、耐踩对土壤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宜形成草坪
天鹅绒 草长江以南 喜温、湿气候,耐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
野牛花 全国各地 喜旱,耐寒、耐踩对土壤要求不严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
羊胡子 草华北、西北、东北耐寒、耐荫、不耐踩 对土壤要求不严绿色期长,宜形成草坪
紫薇 华北以南 喜温暖,有一定的抗寒性石灰性土壤最好抗污染强
藤木及其他植物表7
名称 生长地区 生长环境 高度(m) 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
温度、湿度、阳光土壤
蔷薇 华北以南 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抗性弱花色多作垂直绿化
紫藤 全国各地 喜阳光,对气候适应性强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花淡紫色,可用作垂直绿化
常青藤 中南、西南、西北 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四季长春,作垂直绿化
金银花(忍冬) 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喜阳光,耐荫、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期长、生长快,垂直绿化
凌霄 华北以南 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橙红色
爬山虎 全国各地 耐荫、耐寒,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垂直绿化材料,可用于美化声屏障
建筑网对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基本情况的描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三、延边八景的特色旅游
延边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八景之首的“长白飞瀑”,千里图们江畔独特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的吉林八景之“一眼望三国”的边境风光、悠远的古渤海国遗址,浓郁的朝鲜民族风情等,更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延边八景”从自然山水和人文史迹,全方位地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特色。 风情延边,魅力长白
——圣洁的山水欢迎您! 一. 六顶佛光 位于敦化市区
二. 满天繁星 位于汪清县南
三. 人间仙景 位于和龙市南
四. 崇善山水 位于和龙市南
五. 三墩连城 位于延吉市区
六. 双城对峙 位于珲春市郊
七. 白衣乡情 位于安图县南
八. 佛指朝天 位于龙井市郊 延边八景之首
敦化历史悠久,属于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这里牡丹江环绕而过,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群峰环绕、紫云缥缈、游龙衔珠。六顶群峰环绕,伸延广阔,向东北部是栖息着丹顶鹤、大雁、野鸭、鸳鸯等珍贵鸟类雁鸣湖风景旅游区;西北部是神奇秀美,垂直植被景观带明显老白山风景区。六顶山风景区位于敦化市区南5公里处。
主体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43°32'30.05北;128°12'50.48东。
敦化原名敖东城,亦称阿克敦。是清代古城池的名字。“敖东”系满语“鄂多哩” (又称额多力)的转音,其语意为茂密的山林。公元698年,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此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号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建都于忽汗城,即今敦化。到了明清时期,又被称作敖东城。作为满清皇族发祥地,清初这里被封禁达二百年之久,西南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古墓群,东南部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佛教尼众寺院正觉寺。
《六顶佛光》
扬眉
千年古都百年县,十座王陵一佛光,
绿水缠绕渤海郡,川流德荡敦化扬。
渤海墓群 :
位于敦化市区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山坳,唐代渤海国前期王族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顶山东西走向,有起伏相连的山峰6座,最高峰标高603米,由此向东南伸出一山脊,山脊两侧皆为墓地,有石室封土基80余座。
代表性的第三代王大钦茂次女贞惠公主墓,出土有陶器、玉区、勇金钢饰件文物和墓碑。碑作圭形,通高90厘米、宽49厘米、厚29厘米,文21行,汉字阴刻,楷书真字700余,石碑周围阴刻藻饰和卷云纹图案。碑刻于公元780年。碑文证明渤海国这时已使用汉字,流行骈体文,娴习书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出土的石狮2尊,造型雄浑,形象刚健。这些都证明唐朝文化对渤海国深刻的影响,已经深入渤海郡国的日常生活中。
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敦化市东南郊,六顶山旅游风景区内,距市区4公里。为该寺第三代传人旅美高僧,释佛性大法师于1993年恢复重建,大法师也传教于美洲,并在美国建有佛教道场。大法师含辛茹苦,在海内外广募佛财,重建寺院。该寺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使尼寺更具仁慈的神韵。 寺院分殿堂区、生活区、佛学院三个区。中轴线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互殿和藏经殿五座双檐大殿随山势渐次升高,钟鼓楼与牌楼门相映照,俯瞰一池碧水。其中,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高居于饰有九龙墨石雕御道的三层围栏月台之上。 殿内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释迦牟尼成道陶瓷壁面,八根汉白玉盘龙柱,云南剑川青皮木雕隔扇门,华贵的藻井均属届宇建筑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观音殿更别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纯金贴面的六面体六千只手眼观音圣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 新修建的大佛,身高48米,巍峨耸立在六顶山顶。后期,有人把“顶”渲染为“鼎”,亦称“六鼎佛光”。
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绘与赵朴初等名家墨迹都为寺院增添了光彩。别墅式小洋楼与大殿区传统的中式 建筑相互照应,伴着青烟雾霭,衬托着湖光山色,鸣响着钟声佛号,愈加显得幽静。正觉寺不仅是宗教文化的杰作,也是古今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是利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旧古的建筑手段完成的仿古建筑群,是杰出的艺术艺术精品。 延边八景之二。
满天星风景区是由满天星水库为主体构成的,位于汪清县百草沟镇境内,形状如一条张开大口的蝮蛇,盘踞在丛山密林里,下衔百草沟遗址。
地理坐标: 43°11'9.20北;129°38'58.41东
汪清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 汪清”源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后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称的由来是因这里的小平原中间宽而得名。设县之后,将“钦”改作“清”,又因当时奉天兴京(辽宁新宾)之东有一旺清边门,音义同此,再更“旺”为“汪”,故得今名。
《满天繁星》
扬眉
三十六景在边廷,民风淳朴百业兴,
满天繁星天外落,一湖荡漾水汪清。
满天繁星位于汪清县,这里距州府延吉市和图们市各约50公里,交通便利。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湖面10.5平方公里,最宽处2118米,最窄处100米,湖长18.7公里,是满台城电站拦河坝建成的人工湖。景区景观集中中、景点独特。古老先人的遗址,美丽动人的传说,大型的湖谷造就了满天星独特的风光。
满天星景区共分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而成。八大景区中,龙龟岛景区和双水景区的一部分,被规划为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
1.龙龟岛景区
面积6.03平方公里,有风景区内唯一的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龙龟岛。它西北高峻,东南平缓,具有独特的地貌形状。从百草沟进入风景区,首选映入眼帘的是跃出宽阔水面的陡峭石壁,高低起伏,长达千米,蜿如一条蓄劲千年、腾空待飞的蛰龙;而从双水景区观看,则象一只千年神龟,沉睡在碧波荡漾的湖中;登高俯视全岛,则又见蛰龙伏於龟背之上,故名之曰龙龟岛。其中的 白衣女石像,高18米,重260多吨,耸立于高高的仙女峰上。由水泥阶路、木桥、龙龟洞等组成了通往仙女峰的通道。
从景区一号码头到拦河坝乘游轮往返一趟需时约二小时,在乘船观光途中,游客可自备食品,边游览边餐饮,领略自然和谐的无拘束生活,其乐无穷。 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盖率达到90%,湖的基底是坚实的山体岩石,没有泥土混杂;湖水依靠原始森林里中的山水和地下涌出泉水来补充,清澈见底,泛蓝飘绿,如玉似胨。湖滨旁幽深恬静,倒映着巍峨的山峦,湖中央波光粼粼,犹如飘落的满天繁星,远眺幽深,近观灵秀,湖光山色形成了开朗、大气磅礴的北国风光。
2.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
传统村落一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朝鲜族的旧式村落。一组反映朝鲜族迁徒历史包括:窝棚、地窨子、木楞子、草房的建筑群;三座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的典型民居,室内陈设完全再现当时原貌,包括织布、打糕、椿米等生产工具村头有水车、磨房、泉眼、还有男女村民、老人、孩童。穿旧时衣,着旧时裳,使用旧时工具,按旧时习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的小农生活。这一景区,为躲避城市喧嚣的游人提供了一个恬静惬意 的世外桃源。喜庆园一座放大的朝鲜族标准民居,外观按传统风格修建,内部按现代标准装修。平时按传统婚礼的习俗进行布置,通过图片、放像、解说等多种手段进行介绍,定时进行婚礼等各种人生礼仪表演。节假日可根据游客预约,承办抓周、婚娶、花甲、回婚等礼仪宴会和喜庆活动。 延边八景之三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是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 该景色位于和龙县境内,自然景区群峰秀丽壮观,主峰平地拔起气势磅礴,山峦奇特。每个峰群上都有美丽的风松群、金达莱。山上山下泉水四季长流,草长沟深,鸟鸣山幽。景区地理坐标:42°21'32.86北;129° 0'56.78东
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距自治州首府—延吉市100公里,距长白山195公里。 仙景台风景区是奇峰、奇岩、奇松、奇花、云海日出等300多处荟萃的景观。
《人间仙景》
扬眉
山高岭峻海风来,诸仙游乐云雾开
紫气缭绕和龙峪,人间仙景第一台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历史渊远流长。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公元742年,曾是渤海国三代文王大钦茂的游览遗址。到19世纪中叶,虔诚的佛教徒在仙景台七星岩东侧建成七星寺,从此,佛教文化在仙景台地区广为盛行直到现在,当时的甘露泉(仙井),现在仍供国内外游人饮用。
仙景台的群峰、群岩是在长白山火山运动和图们江上游的地理作用下,由多组裂隙和层状风化塑造了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仙景台风景的美突显在群峰之“雄伟”,悬崖绝壁之“险”,天然雕塑岩之“绝”,奇松之“妙”,云海仙岛之“仙”,金达莱花之“艳”,金秋黄叶之“美”,雪花银装之“神”等,以“奇”闻名的典型的花岗岩天然雕塑博物馆。
仙景台风景区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奇峰、奇岩、奇松、奇花、云海日出等奇景荟萃的世界。奇松群多在悬崖峭壁上生长,苍劲多姿,狂态万千,有卧、在俯、有横、有弓,似蛟龙像游龙,如飞龙像盘龙,那飞升腾云之势,令人赞叹不己,浮想联翩。仙景台的群峰奇在峻秀壮观,直插云霄,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形态万千,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金龟,有的像仙人头,有的像仙耳朵,有的像大象鼻子,有的像扇子,形象万千。
每到百花盛开的春天,朵朵金达莱花格外鲜艳夺目。登上峰顶云海景观更是奇特,滚滚白云时而攀上峰顶,时而像巨大的瀑布泄入山谷。笼罩整个景区的朝雾祥云间隐约显现的奇峰异岩,好似诸仙相会在天境舞台。每当云海中的旭日东升,更会引您走进另一个天堂仙境,自古就有“人间仙景第一台”的美称。 延边八景之四
图们江在和龙县南部崇善边境地带表现的最为幽美,这里有著名的军舰山,山上石壁陡峭,林木茂盛,山花鲜艳。军舰山下是清澈微绿的江,水清可观鱼。在江边垂钓,用江水熬汤,味道特鲜美。崇善风光自然神美,没有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加上长白山自然景观带、天女浴躬池、中朝边境第一块界碑、图们江源头、金日成钓鱼台、红旗河瀑布等极具旅游丰韵的景观来衬托,为这里增加了亮丽的色彩。崇山山水地理坐标在:42° 5'30.41北;128°58'47.29东一带。
图们江两岸的自然风光、边境神奇的风貌,朝鲜族民俗民风在这里最为典型。崇善山水自然而神美,没有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深居边疆,不染俗尘,吸引着广大游客来探询。国家著名的画家和美术院校常组织学生来此写生绘画,探询人类最质朴的民风。
《崇善山水》
扬眉
长白山高沟壑深,圆池碧绿静无痕,
一江春色垂钓晚,崇善山水不着尘。
这里是图们江发源地,它发源于赤峰西北部三公里丹树林的林间溪水,流经至赤峰西部 1.5 公里处,与朝鲜之红土水汇合,绕过赤峰南麓东麓,流至赤峰东半华里的地方,与发源于圆池的弱流河相汇,继而向东南方向流去,流至西距赤峰 6.5 公里处,有朝鲜的石逸(乙)水来注,水势渐大,继续流向东北,于广坪 8.5 公里地,有朝鲜的红丹水来汇合,又蜿转朝东北方向流去,在崇善西,有红旗河汇流,东南侧又有朝鲜的西豆水注流,故这里有“三江口”之称。
崇善山水景区位于和龙县南部崇善镇的边境地带,这里的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98%,大气、地面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洁净的水土,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属于长白山东麓,其植被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垂直体系。
1.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所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土壤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是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带,以红松为代表树种,尚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松、鱼鳞松,长白松,以及紫杉;阔叶树木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秋、山杨、白桦、大青杨等。
2.在海拔1.000--1.800公尺之间。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土壤是山地棕色泰加林土。是针叶林景观带,在阳坡的森林植被以红松、冷杉为主,阴坡是针叶林亚带,主要植物群落是鱼鳞松 臭松。
3.在海拔1.800--2.000公尺之间,地貌是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地势陡峻雨量丰沛,土壤为山地生草森林土,是高山岳桦林景观带。这是个特殊的结构带,这里山地苔原和森林成分彼此渗透,形成了复杂的植被镶嵌性,乔木以高山岳桦为主,尚有云杉、落叶松、东北赤杨,灌木有牛皮杜鹃、越桔等。
4.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地貌是各种颜色的粗面岩,地表覆盖着很厚的火山灰、地形呈放射壮分布的平缓岭脊和羊尾沟,是高原苔原景观带。在这里,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分布着矮小的灌木、草本、地衣,苔藓等,高原苔原带的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植物株型低矮,根系发达,生长期短,开花集中,能适应高山强风的吹袭和强光的照射。这里的高山苔原植物具有大型的花序以及色彩鲜艳的大型花朵。每年六、七月,苔原上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绚烂夺目,为人间难见的胜景。
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这里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常见野兔奔跑、雉鸡突飞,獐、狍、熊、鹿、野猪等多种动物嬉戏于密林之中。整个地貌属侵蚀低山和部分熔岩台地,1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其中赤峰山最具特色,海拔1321米,属熔岩台地上的火山锥,岩体呈红色,多孔洞,壮如蜂巢。
山角下有园池,为长白山四大天池之一,占地3.6公顷,为天然火山湖,海拔1260米。传说三百多年前,三位天女在这里沐浴,一神鹊口衔朱果吐在老三佛古伦的衣裙上,被她吃掉而怀孕,生一男孩,相貌异常,生而能言,名叫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是大清皇帝的祖先。这园池就成了清朝皇祖的发祥地。它被满族人视为发祥地,有神奇的传说,被称为“仙女浴身池”,又称“天女浴躬池”。天女浴躬池清水依依,芳草萋萋。池边大片大片的小叶杜鹃,嫣红欲滴。越桔坠地,雨燕穿天、鱼翔浅底、白鹤相戏,犹如仙境一般。 延边八景之五
三墩连台遗址位于延吉市区 ,延边的“墩台”与古长城依靠,总的布局呈弧形,护卫着延吉布尔哈通河与龙井海兰江间广大肥沃的河谷盆地,构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墩台遗址有大墩台、小墩台、帽儿山墩台。
三个墩台互为犄角,构成三角形军事联络体系,共同守卫着当时的渤海郡国心脏——城子山山城。在古代军事通信技术迟缓的条件下,这种利用地形地势的军事预警系统设计,是非常实用的。若有敌人侵犯,夜放明火、日举狼烟,迅速报警传递军事信息,每墩台有军士5名守卫,至清朝中期逐渐荒废。
《三墩连台》
扬眉
三墩连台护高台,秋水缠绕清风来,
四面号角连天起,狼烟散过飘阴霾
(一)、大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7'19.18北;129°30'2.96东
在兴安乡政府东1公里的一条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丘陵末端的石山上,(石山因劈山采石,只剩北侧三分之一),西部隔一无名小河与九三厂相邻。墩台为土石堆筑,存高约4.1米,是渤海时期修建的烽火台。
(二)、小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4'40.51北;129°29'26.42东
在延吉市人民公园最北部的小山丘上。是土石堆筑的高台,呈圆锥状、现存高8米,底部周长180米,底径53米,顶径29米,形如一个大圆锥体。是渤海时期的烽火台。
小墩台下有碑石,碑文介绍了中国汉代前后,生活在这里的古沃沮人村落情况。山路两旁稀疏地长着榆树、梨树。登上小墩台,一座高大的凉亭矗立在山顶。 在这里可俯瞰延吉市。
(三)帽儿山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1'35.07北;129°28'0.97东
在延吉市与龙井市交界处的帽儿山顶上,海拔517米,是用火山岩碎石块堆砌而成,高约3米,顶直径约6-8米,是是渤海时期烽火台。 墩台下有渤海郡国的军事建筑遗址。
与墩台相关的军事设施,是绵延在延边大地上的“古长城”,它是连接各个墩台的纽带。 延边的“古长城”遗迹,断续伸延在延吉、龙井、和龙三市的崇山峻岭之中。多为土筑,也有石筑,或土石混筑,大部分地段修筑在山脊的一侧,部分地段跨越山岭、峡谷及河川。
目前详细的调查已发现,“古长城”西自和龙市八家子镇丰产开始,经西城、龙门,再经龙井市的细鳞河、桃源、铜佛、朝阳、八道,再经延吉市的烟集乡、图们市的长安镇磨盘山(城子山山城附近)、东至长安镇的鸡林北山,总长达100多公里。现在看到的“古长城”,多已颓败或湮没,只有断断续续的遗迹。在上述“古长城”遗迹两侧,又发现有数十座墩台遗址,以台址地形看,这些墩台在当年就是起军事瞭望、传递信息作用的重要军事设施。
这是拉深延吉旅游户外的极佳穴点,但目前只有帽儿山墩台遗址,公园的小墩台遗址得到了部分利用。 延边八景之六,
位于珲春市郊,由干沟子山城和萨其城组成了恢弘的双城对峙历史景观。
据《明史》记载,原称“浑蠢”,其语源于女真语,即“边陬”“近边”之意。“珲春”为“浑蠢”的转音。明代称此地为“珲春卫”,一向被视为边寨重地。 此地早在周秦为肃慎地,汉、晋为北沃沮,北魏时期属勿吉地,隋至唐初为拂捏靺鞨之南境,白山部之东境,后属渤海南京南海府,江为博罗满达勒部。金代为完颜部肇基王业之地,后属上京海兰路,元属开元路,明代于此地设置珲春卫,明末为满族舒穆禄氏所据。清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
《双城对峙》
扬眉
双城对峙一水寒,两岸青山带硝烟,
曾经旌旗漫天雪,不见儿郎凯歌还。
一、珲春干沟子山城
地理坐标: 42°56'41.91北;130°30'21.53东
金代城市遗址,位于珲春市哈达门乡东红屯西1公里的干勾子沟口东北山上,西南距珲春市25公里。
金代城址,位于珲春市哈达门乡东红屯西1公里的干勾子沟口东北山上。西南距县城25公里。山城南1公里为珲春河。 山城依险峻的山势而筑,方位北偏西80度,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北3面城墙较直,南墙弧曲,周长约2500米。垣多土筑,部分为土石混筑。南墙和北墙较低,东、西墙较高,最高处达6一7米。山城有门址两处,一处设在南墙的东北段,一处设在西墙与北墙的折弯处,即山谷的沟口,并筑有瓮城。城墙共有8处马面和4处角楼。这类建筑有的以石垒筑,有的用土夯筑,集中设在东、西城墙上。东北角与西南角有角楼遗迹,登临此处,可俯瞰城内外。
城内多为漫坡,分布有数十处居住址。居住址一般为边长5一8米的方形围墙,或圆形浅凹坑,居住址内散存着少量泥质陶片。在距西南角楼址东北200米处的缓坡上,可以见到一处边长40米的小城,城内有东西向5排房址。《珲春古城考》载:“城内市街房舍,遗迹宛然,有础石二十七,观其形制,建筑之宏,可以想见”。 城内出土许多珍贵文物。《珲春古城考》载:在于沟子山城曾“发见钩戟二具,锈蚀过半”。“居民掘地,曾得铜镜一”。关于铜镜尺寸、纹样,《珲春县志》有详尽的描述:铜镜“径五寸许,柄长三寸许,镜背有树一,弯形。有一人(似图本中神像,头顶有圆光)坐树下,一人扶伞(仪仗属之伞形未支开),有飞鹤一龟一向之坐树之上。有日月悬空,均隆起,镜面平滑无文字”。 与金代的仙人故事镜相同。城内还出土过“熙宁重宝”铜钱、擂石,以及各式铁镞、铁锅、车辖、带字石块、瓦片等。
二、珲春萨其城
地理坐标: 42°49'2.72北;130°31'18.09东
渤海郡遗址,亦称沙齐城、八连城。位于珲春盆地东北部。西距珲春市杨泡乡杨木林子村1.5公里。
山城修筑在1个周长约21公里、海拔493米的山峰南端。其南1公里处有珲春河支流自东向西流过。山城北与中苏边界的烟筒砬子山相望。 城垣依起伏的山势而筑,城的形状不规则。城垣石筑,高约2一3米不等。墙内侧有宽2一5米、深1米左右的壕沟。城周长约7000米。城西南角和东端各有一了望台,两处了望台都是利用突悬外伸百余米的山峰修建而成。西南角望台,高约3米,直径30米,周围绕以石墙。登临此处,珲春盆地尽收眼底。东端望台的形制与西端望台基本相同。
山城有5处门址,即一南门、一西南门、一东门、二西北门。门址均宽8米。西北两处门址分别设在山沟口两侧,相隔约20米。沟口中间筑一条东西长70米、高10米的石墙,横堵沟口,以加强防御。西南门设在西南角望台附近的险要处。南门修于西南门的东侧,两者相距500米左右。东门址开于东望台的北部。 城内可分为东和东南两个沟岔,东沟长,东南沟短。从城西北门进入城后,逆东沟而上,可到达东门;沿东南沟而行,可到达南门。
这些都反映出这里古代城市都是依靠山型、山势来修筑,来增强城市的防御性能。但这么多具有保护开发价值的景色,始终没有发挥出旅游的价值。有人说:“这些景观是文物,不能开发的”。可长城是不是文物,居庸关是不是文物,山海关是不是文物,它们都是在保护开发的前提下,得以重现风姿的,而不是丢弃不用的! 延边八景之七,
安图县红旗村是延边地区纯朝鲜族居住的村屯,朝鲜族因喜穿白衣而被人们尊称为“白衣民族”。全村百户余户居民,保持了朝鲜族传统习俗和民风。
朝鲜族的红旗村地理坐标: 42°52'10.32北;128°17'52.24东。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东北——东北亚成了是非之地。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本东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满洲人的“龙兴之地”,绝对不允许中国内地人到东北。此时为移民屯边,也不对外开放边禁,同时也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朝鲜族的源头。由于朝鲜的天灾人祸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使大批朝鲜族人背井离乡,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迁入中国延边地区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上的“白衣渡江”,说的就是中国延边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的故事。而安图县的红旗村是完全由朝鲜族人组成的自然居住村,在这里良好地保存了传统的朝鲜民族的文化和遗风。
《白衣乡情》
扬眉
白衣过江乡土情,传承后世有遗风,
一川溪水梨花过,长袖飘舞伽耶声。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陆续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朝鲜族的服饰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朝鲜民族多居于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多素净色。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但也基本保持白素的底色。
红旗村坐落在山间开阔地带,依山傍水,具有朝鲜族民族建筑风格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小溪两旁,人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辛勤地劳作在田野上。劳动之余,村里的男女老幼便集中在场院中,跳起多姿多彩的朝鲜族舞蹈,唱出古老的朝鲜族民谣,浓厚的欢乐气氛使人们在狂欢之中如醉如痴,到这里的游人可以看到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村落,可以充分领略到朝鲜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物质生活较好的一个民族。安图县是朝鲜民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红旗村则是安图县朝鲜民族的传统的民俗和民风保留最原始的乡村,也是我们研究朝鲜族文化的重要基地。
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大力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红旗村中的白衣民族,穿着净素的朝鲜族服饰,世代居住在白墙稻草搭建的房屋内,在这里勤恳地劳作着,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饮食、婚庆等等风俗,传承着优良的朝鲜族民族文化,他们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了独特的朝鲜族乡土风情。 延边八景之八
龙井天佛指山是我国内唯一的保护松茸及其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指朝天景区位于龙井市,地理坐标:42°31'57.37北;129°20'0.68东。
龙井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龙井市区域内,距龙井市10公里。东部和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77 317公顷,其中核心区17 577公顷,缓冲区10 998公顷,实验区48 742公顷。该区林业用地74 733公顷,总蓄积量44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3%。该区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550~7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佛指朝天》
扬眉
佛指朝天烟雨浓,溪流乱泻草葱荣,
层峦叠嶂沟壑里,人间仙品出松茸。
天佛指山属长白山山脉,海拔170~1 331米。山高谷深、坡度陡峭。天佛指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脉山,天佛指山北侧有四条大型沟壑,南侧有三条大型沟壑,峰顶谷底高差大,海拔高度700米以上。雄伟壮观、岩石怪异,构成了本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土壤母质为花岗岩、沙岩、页岩风化物。土壤类型主要为薄层酸性岩森林灰棕壤,还有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等,是天然松茸和赤松林生长的栖息地。该区水系发达,呈树冠状分布,水网密集。该区内植物资源416种84科;鸟类种群较多,有89种36科;爬行类、两栖类动物12种。该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野山参,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松茸、红松、紫椴、胡桃楸、野大豆、水曲柳和黄檗;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紫貂,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熊、猞猁、鸳鸯、燕隼、红脚隼、花尾榛鸡等。 这里更有世界最著名的是野生菌:松茸。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因其长在松树下菇型酷似鹿茸而叫松茸。松茸菌体肉肥厚,具有香气,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更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
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有哪些内容?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连接旅游学、景观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以及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桥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既是整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详细规划"成为旅游系统整体性规划控制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旅游规划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选择,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旅游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对我国应用而生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中心",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其实践,以至出现各层次旅游规划之间脱节的现象,由此成为影响旅游景观高效利用、永续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制约着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解决我国旅游区规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推动旅游区规划进一步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旅游景观设计,简言之,是指运用旅游景观学原理,对旅游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旅游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观瞻协调及和谐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方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旅游景观学重要的实践领域,是旅游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旅游景观学的应用价值。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发展这一原理展开,旅游景观开发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优化整合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景观经营活动三大系统,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通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使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以及旅游活动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始终将某些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从整体上来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把构成景观的所有要素都作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变量来进行研究,在不断变化中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维持旅游景观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空间尺度的考虑无论在旅游景观的概念,还是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来说,它是基于地方尺度,并以旅游景观为对象的一种生产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对旅游景观内部旅游景观单元空间配置的规划。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实体单元研究,还包括基于区域尺度对不同旅游景观类型单元间的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和规划。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关于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实施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从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算起,现代旅游规划已有近50年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样等原因,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规划专家吴人韦先生认为,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板块,也可从哲学、科学和技术3个层次来考虑。另有学者提出,指导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4个学派,即景观园林建筑学派、生态学派、地理学派和历史经济学派。影响最大的是以形体规划见长的景观园林建筑学派,其次是以综合规划见长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理学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观点都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归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关于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自然第一原则 数十亿年不断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较人工生态系统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优越性。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把自然第一原则放在首位,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显露自然。为使景观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得以发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以自然景观为本底,再现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过程,使隐藏的生态系统和过程得以显现,并能为人们所理解,还能够让人们充分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对人类自己在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关注。这种自然意识的加强,无疑会使人类的认识得以升华,自然景观中的水与火不再被当作灾害来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必须的生态过程。二是顺应自然。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针对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对象。不同地区的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不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应该与之相适应。进而言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顺天应时,必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此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学习当地的乡土知识,因为对多数地方来说,当地人长期的生活实践已经表明,养育他们的景观总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态规律。三是模拟自然。人为旅游景观的建设,应借助于纯自然景观的管理方式,必须尽可能保护、保持和恢复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泽等),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和功能,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景观资源的前提。模拟自然状态,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人为生态系统,该系统最适合人类生存,最大限度地满足物种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同时,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进行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减少投入,形成优化的旅游景观,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整体优化原则旅游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应为整体景观,是对全部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改善景观结构和功能,优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与景观发展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体生态功能得以保持和发展,达到降低灾害、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保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多样性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创造多样化的旅游空间,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景观要素形态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伴、宽窄廊道相结合;二是生物种的多样性,斑块的生境、形状、大小、边缘条件等诸多因素是保护生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条件。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块形态,例如旅游景观中自然残留的湿地、牛轭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应得到保护。三是生境的多样性,不同生境的组合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稳定,具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例如单一的"玉米海"、"一望无际的稻田"、"万亩果园"等农业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可取,因为这在抵御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方面有极大的脆弱性。(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原则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个地区景观保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例如旅游景观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景观,如果水泥建筑斑块及廊道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衡现象,进而影响旅游景观的生态功能,造成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为此扩大旅游景观的水平空间异质性,对维持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旅游景观设计还须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征,加强垂直空间异质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形成自稳协调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五)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综合效益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突出区域特色,把人类文化、传统和习俗与景观叠加,将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生产价值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之中,使旅游景观美不被减弱又能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进而使当今人类主动地、以科学的态度去美化景观、创新景观,通过规划达到旅游景观形态美、多样性丰富、结构复杂,增加可视性,达到与人类的美学要求相一致,从而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异、美、乐"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保护原则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极易因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负效应。依据资源特性与功能差异,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峰海滩、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产地、革命遗址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城市水源地、新鲜空气补充地、土壤维护区等)和自然灾害敏感区(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上的构造断裂破碎带、空气严重污染区等)。在敏感区内环境的恶化大多属于不可逆变化,一旦失去稳定将会给旅游景观的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应对环境敏感区予以特殊关注。四、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依据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规划后的旅游景观要具有:整合性、多样性、进化性、自然性、畅达性、标识性、和谐性、经济性、文化性。 为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需要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该如何描述和评价、如何运作、运作是否良好、景观是否要做改变、如何改变、这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具体分为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四部分:一是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景观环境调查为基础,评价旅游景观利用状况的适宜性,以及旅游景观格局分析。二是区域的旅游景观设计系统,主要对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旅游景观生态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格局,对旅游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三是区域的旅游经营活动系统,主要从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活动、旅游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旅游经营活动方式。四是区域的旅游景观保护系统,通过旅游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监测,实施有效的景观管理和景观保护,以实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关于榆树市山里旅游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