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工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东京工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东京工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在日本,那些由女建筑师创立的事务所
30多年来,日本已然成为建筑界的超级力量,创造了7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仅次于8位的美国。而在日本建筑师的新兴力量中,当然也不乏女建筑师的身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建筑师不光活跃在日本建筑界,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并把设计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女性建筑师的作品并不单单代表了细腻、柔弱、细节丰富等特征,更代表了一种建筑上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建筑师作品中渗透的女性思维和女性气质逐渐成为一种能够获得大众认可的审美品味,她们的作品在欧美地区也是大受欢迎。在当今男性占主导的建筑领域,她们的成名带有些许神秘色彩。
↑日本著名女建筑师师从图
林雅子
林雅子(1928-2001)195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后直至1956年一直在东京工业大学清家研究室深造。同年四月,与身为日本最大的设计事务所—日建设计的副社长林昌二结婚。林雅子从50年代末开始活跃在建筑界,著有《空间的骨骼》。1958年,而立之年的林雅子,和中原畅子、山田初江组成了林·山田·中原设计同人,这是日本第一个由多名女性建筑师的组成的设计事务所。
↑太田纪念馆
太田纪念馆是林雅子为纪念日本的中国问题评论家太田宇之助而设计的留学生宿舍。1983年太田氏将自己的住宅用地捐给东京都,为来自友好城市北京的留学生提供宿舍和一间纪念室。林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三点特征:首先,是对太田旧居的记忆,以三层的宿舍楼分栋组合呼应旧居体量,同时考虑到与周围近邻的关系,在材料、配色上渗透着旧太田住宅的气质;第二,体现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设计吸收了北京四合院的传统空间秩序来组织栋与栋之间的外部空间,照顾了内外的联系也有适度的遮挡;纪念室的室内格局,既采用了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布置方式,又借鉴了太田在旧居中十分喜爱的床式;第三,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生活习惯,在设施和起居空间,尤其在中日洗浴习惯的差异上给予了充分的关照。
↑海的画廊
海的画廊是一个作为大海的象征的独特的薄壳结构的作品,展示厅在变化着的光线中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表情,特别是照在二楼中央展柜上的光线,贯穿了玻璃盒子,一直落到一楼的地面。天棚中悬挂的的灯具像是与此相呼应,在天棚中映出动感的光轮,确实是非常精彩的表现。在林雅子的作品中,天窗是一个重要的建筑元素,两扇贝壳打开,掰转到底,韧带断裂了,产生一条长长的缝隙,而这个建筑把这一元素运用得最为出神入化,这个天窗像一条带子贯通整个建筑,从那里透过来的阳光也成了一条长长的光带,落入建筑内部,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使人们行走在建筑中能体验到宛如在海底公园散步般的印象。
1980 年林雅子的一系列住宅设计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的作品奖,这也是学会设奖以来第一次授奖于女建筑师。林雅子一直专注于住宅设计,其设计作品优雅而洗练,渗透出的“敏感的生活感受”令人着迷,而其优雅从容的细腻空间处理更使人倾倒。
长谷川逸子
长谷川逸子(1941年-)毕业于关东学院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菊竹清训事务所出身。在当过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后,1979年成立长谷川逸子・建筑计划工房。担任关东学院大学的客座教授。与伊东丰雄一样同为“野武士”世代的代表人物。
↑湘南台文化中心
湘南台文化中心是长谷川逸子的代表作,整个建筑有70%深埋于地下,而在地面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是一些形状圆润的钢铸“山丘”,在决选入围者中,唯独长谷川逸子排拒历史主义、公式化手法,避免引用马雅寺庙、集会场所、圆形露天剧场之类老套的世界建筑大全,而以活泼的装饰感组合贝壳、弹珠、彩色玻璃碎片、动物脚印、童话银树、河流、和两个宇宙球体。长谷川这样解释这个作品:“这个地区本来就是一个丘陵地带,我们在入口处用很多的反射片收集自己的光源,而水井则用来收集雨水。整个空间是很难界定室内或者室外的。和我之前设计的作品不同,这里受到更多的老年人的欢迎,他们常常走在顶部地面花园中,可以散步一个小时,并随手采摘那里的花朵,这说明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建筑,而真的是在山丘上漫步。”
↑富谷工作室
富谷工作室位于东京高密集地区,是一座时装设计师工作室。简单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个三角形地段。沿街的正立面墙由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的云朵状的薄型多孔铝板构成,正面墙透明的部分和室内外灯光的细微变化相呼应,铝板表面反射出周围的景色及天空。这些要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浮尘天,室内的灯光通过半圆形窗户可以产生滤网的效果。其结果就像是灯光的一道风景线,像夕阳下的波涛和群山,也像是月光照耀下的云朵。正立面墙被象征东京生活节奏和活力的一只倾斜的起重机悬臂所分割。这样,正立面墙就是来自东京地平线的一道风景,一台升起的起重机正冲向云霄。
1986 年长谷川逸子在湘南台文化中心竞赛中的中标,象征着日本女性建筑师开始独立涉足大型公共建筑。从湘南台文化中心开始 ,长谷川努力构思着自我建筑的存在形式。 社会性、公众性成为挂在她嘴边的习语, 提倡的“包容”与“共生”的建筑空间理论以及“透过”和“抹消”等建筑手法 , 对现今所流行的建筑空间构成方式和建筑形象有准确的预见性。
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的大学院,然后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除她以外还有3名所员,其中2人是女性。2010年妹岛和世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中第二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还被任命为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成为史上首位获任此职的女性。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有别于一般的美术馆分栋或是分层展览的概念,金泽21世纪美术馆以两大主轴为主要设计方向。一是美术馆内的空间必须要有依展览而变化的弹性,且要是一个综合空间,彼此之间要有强烈的关联性。二是美术馆注重“人与环境”的价值,不论是访客,学者,美术馆馆员,其活动范围(包括馆外空间)都必须被详细考量。因此建筑师最后提出的是一个海岛型的概念,也就是利用圆型将不同的展区集中在内部,而且最外围并非实墙,而是透明的玻璃落地窗,让此美术馆犹如透明飘浮的大扁圆岛一般,从外面环境也能对美术馆内部的活动一目了然。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是一个大胆且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型设计作品,也是妹岛和世近几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其设计最特别之处是,设计师创造了单层流畅的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在没有分隔墙的宽敞环境中学习交流,一个活动区与另一个活动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这个设计再次体现看妹岛的“模糊边界”和“消解建筑”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令人诧异的倾斜室内构造,一些穿孔的混凝土曲面+玻璃体块建筑。这个用混凝土建成的房子完全没有厚重的感觉,反而非常轻盈,纯洁的室内空间是自由而纯洁的感觉,像一个流动的梦。设计极为简洁而细腻。
妹岛的建筑风格总体来说,完全继承了导师伊东丰雄的衣钵,在轻快飘逸之余,还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精致和浮游质感。日本的设计美学以“虚无”著称,这一点不仅仅存在于建筑设计。空旷、薄透、飘渺、轻淡,引人联想等形容让日本设计的简洁、干净之风席卷世界。
永山祐子
永山祐子获得学士学位后,即在青木淳的事务所工作。四年离开,在26岁之际创立了永山祐子建筑事务所。
(ArchDaily中国的“日本的新晋大师”系列采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AyMTY2NA==&mid=208140175&idx=1&sn=6ec3efe0e342de90c3051dac275dcd09&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A Hill on a
House山形屋
山形屋坐落在一片拥挤的城市空间,周围高楼林立,只有东北部临街的一面留有一点空隙。所以这栋建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采光、如何增强空间的开放性并同时保证私密性以及在内部创造景观。建筑师对此的解决方式是在房子顶部升起一座白色发亮的“山”。“山“的斜坡向西南倾斜,可以接受并向室内反射太阳光。它可以从所有房间被看到,但却都可望不可即,是一个可以被大家所共享但却没人能拥有的地方。而正是这样一个共享的、具有特殊形态的空间给人以日常生活中想象另一个故事的自由。
↑SISII
品牌SISII成立于神户元町。这座建筑要求结合展示空间与办公室,在这里顾客可以欣赏服装、结识朋友,而员工们则在这里工作。尽管主要用户分为两类,建筑师的目的却并非断然割裂空间,而是松散地相连,通过高度差来区分区域。连接展示空间与办公区的是一大块悬起的铁皮,竖起的部分挖了一个大窗洞,形成既分离有可见的效果。水平的部分承载了会议空间,并且延伸到下沉的办公室,成为一张大办公桌。铁皮下还种了一些绿色植物。铁皮的角色随着地点的转换而转换,作为一个中立的平台,它既是各种行为交汇的场所,也是一个活跃的信息中转站。
永山祐子是日本建筑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她的建筑既带有典型的日式风格:混凝土、白墙、室内绿植,又具备足够的个人特色。她的建筑空间往往并不花哨,而是通过一些颇有创意的方式营造令人感到熟悉又新奇的环境。
在国内当代建筑行业中,明星建筑师很多,知名的女建筑师却鲜有,中国建筑学会在2012年推介的“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里也不过几位:张锦秋、唐玉恩、叶青,年轻的知名女建筑师也就是胡如珊、徐甜甜、刘珩几位了。而在中国设计事务所的女性在承担工作的数量和分量上都不逊于男性,女性在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上与男性也几乎相同,作为女性,以女性特有的感觉为这个社会构成的全体或者部分设计建造他们栖居之地,显然也能出色完成,在建筑行业的疯狂极盛时期过后,也许将到来女性建筑师发展的最好的时代。
“当完全接受男性的方式后,重新审视之前抗拒过排斥过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重新焕发活力时,女性的一面会再度被认可,我觉得这就是所说的女性的时代。“——芦原义信
本文案例图片来自百度图片和筑龙网,部分文字引自三开间和《时代建筑》等期刊
二、中国美术生可选择的综合类大学有哪些?
八大美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西南交大,武汉理工,上海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
八大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连),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综合类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的区别:
一、学校类型不同
综合类高校:综合类大学囊括众多专业学科,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其中就包括艺术类,但其专业性就不如纯艺术类的学校强。
艺术类高校:艺术类院校专业性强一些,目标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其注重艺术专业的教学和培养。
二 、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不同
通常会同时参考文化课成绩和艺术成绩,对文化课分数要求比较高。
一般是文化课过线,按专业课排名择优录取,要求所报专业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相当于普通本科的80%。
三 、学校所设专业不同
通常设有普通学院(如:经管学院、人文学院等),一般也会设有艺术学院。
所学专业一般都是艺术相关专业,如音乐、影视、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四、报考方式不同
普通综合类大学只看高考成绩。或者文化课比例较高。
一般是通过专业课和高考成绩综合,较综合类大学专业课比例较高,专业课的考试都是由各个高校自主命题的。
综合来看,部分综合类大学的专业考试难度较艺术类院校低一些,但是文化课要求会高一些。除了综合类大学之外,另外师范类大学也有开设艺术专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专业性较强。
三、现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学校的排名,谁能告诉一下?不知道的请不要随意回答,谢谢
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不愧是国内城市规划的老大,坐拥背靠内陆,面向世界的良好地理位置,每年的报考者趋之若鹜,想不红都难啊,良好的国际交流更是加大了其的优势)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2004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一所很不错的学校,以前可是响当当的"国立中央大学"啊,沾了不少的光,向来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真是好学校哈,哈哈,流口水了...)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2000年5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一所莫名其妙的学校,也就不知道怎么就偷偷混到第三了,个中原因令人纳闷和猜疑,呵呵,不好多说,专业也是吞并别人的,弱肉强食啊,当地人也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据说武汉夏天温度是35-40度,冬天是-10-0度)
第四名: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而成,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 1994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 2000 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学科之一。 1998 年城市规划本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2000 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2004 年城市规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建筑城规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设计艺术学七个硕士点;有建筑学以及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包括一级学科所含的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自主建设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两个博士点;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是学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传统的老八校,不强都不行啊,再加上今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可以预见重大前程似锦啊,2008年排名可以和东南大学有的一拼啊,祝福重大越走越好...呵呵,还有那美味的麻辣火锅:)
第五名: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学系之一,学科形成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1938-1952年并入原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经院系调整与其它院校同专业合并形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是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筑学系设有五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博士点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及景观建筑设计等5个硕士点。2002年、2004年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教育也分别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地理位置好,地方又有MONEY,后劲十足哦,8错8错,可惜光芒被老大中山大学给遮掩了,不过还是大有可为哦)
第六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地理学系) 素有中国地理学摇篮的美誉,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地理学系之一,源于1921年竺可桢先生在东南大学创建的地学系,该系设地理气象和地质矿物两个专业。1930年东南大学由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央大学后,地学系也分成地理学系和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设地理、气象两个专业。1945年气象专业独立成系。1949年南京解放,改为南京大学地理系。1952年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1954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专业。1960年代后,又先后率先成立地图学、陆地水文、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1987年易名为大地海洋科学系,设有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陆地水文)、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1995年易名为城市与资源学系,设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等专业。2006年4月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批准成立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下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四个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地理学专业点和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及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院还是教育部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国内最重要的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海洋科学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经济学)、城市规划与设计(5年制工科)等5个本科生专业.本院具有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
(比较特别的一所学校,因为他把城市规划划分到了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院,这是如此,使得城市规划专业获得了不少专业素养和历史积淀,该专业进步明显,由最初的十名开外,踊跃飞跃到前六,前景不可低估哦....再加上南大响当当的牌子,吼吼)
第七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04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1998年学院的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等4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自主申请设置的建筑环境设计博士点,共有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建筑环境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等8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国家批准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顺利通过复评,是该学科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重点学科之一。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与海内外许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那波利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亚琛应用科学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神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有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学生作业互展、联合教学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每年都有师生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并接受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又是一所鼎鼎大名的好大学,这可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啊,悠久的历史塑造了其持久的人气,城市规划专业也沾了建筑的光,扶摇直上....呵呵,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据说不错)
第八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于 1956 年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四所院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学科的精华,为我国著名的土建类院校之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原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科(1923年)和原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年由梁思成先生创立),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北两所古老的建筑系迁移至西安,合并成为我校建筑学院前身。在继续办好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1956年,开办总图运输设计(原称工业运输与总图)专业;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建筑学专业增设城市规划方向;1986年正式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并开始招生;1996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自50年代,在前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建筑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981年)、建筑历史与理论(1983年)、建筑技术科学(1983年)、城市规划与设计(1986年)相继获得硕士授予权。1993年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古城西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再加上其城市规划专业可是吸取了当时全国的精华而成,想必也是好的一塌糊涂啊....呵呵,西安素以小吃品种多、口味全著称,不可错过哦)
四、日本留学 建筑学排名
大家都知道,建筑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建筑学又是艺术专业留学的热门。所以,今天美行思远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筑学专业世界大学排名。
1、麻省理工学院(MIT)
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任系主任魏尔受到的是巴黎工艺美院的传统建筑教育,所以MIT建筑系在成立最初也是以这个体系为基础。到了20世纪学校才逐渐转型,开始作为现代建筑的引领者被为大家所知。
2.伦敦大学学院(UCL)
伦敦大学学院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则是伦敦大学学院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院之一。2017年QS建筑学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建筑学院。
3.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荷兰国内和国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其化学工程,土木建筑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Aula建于1964年,由荷兰建筑师Jacob Bakema于设计。设计上Aula可以被认为是当时粗犷主义混凝土建筑风格的代表。
4.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紧密结合作为该校的重要教学特点之一,自一百五十多年前学院创立至今经过一代代教授们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在各个方向上保持着活跃的探索的系统。其著名的“表皮”理论(Bekleidungstheorie)经由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的进一步演绎,在上个世界末的几十年里再一次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5.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成立于1996,是曼彻斯特大学与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一项创新协作。由两所学校超过一百年教学经验的建筑系联合产生的,英国最大的一所建筑学校。
6.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在1874年开始了哈佛大学的第一堂建筑课,而真正的建筑系则在1913年成立,后来直到1936年才以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三大专业组建了设计学院,转年由格罗皮乌斯执教,并陆续培养出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保罗鲁道夫、桢文彦等众多杰出的建筑师。
7.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建筑系旨在成为区域杰出的建筑设计、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中心。在设计技术方面,建筑系的研究重点是可持续建筑、建筑环境与设计计算;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则是侧重亚洲建筑的传统与现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着重亚洲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的高密度发展,目标是开发高容量的模型,以应付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8.香港大学(HKU)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于1950年创立。建筑学士学位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建筑技术与知识,为日后继续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及其他硕士课程,如城市规划、园境规划及建筑文物保护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9.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至今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前三十年以建筑学院的创办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筑“体形环境论”为特色,后三十年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提出的 “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建筑教育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始终引领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
10.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系成立于1881年,身处曼哈顿这个充满活力的大都会自然地在现代城市规划相关的领域有着先天优势。师资方面也能够时常引进年轻的纽约新锐建筑师。最著名的教授有老牌评论家弗兰姆普敦,仍在进行活跃的建筑实践活动的史蒂文霍尔、弗兰克盖里,新生代的建筑师格雷戈林等等。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建筑学专业世界大学排名的介绍,对建筑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留学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顾问。
阅读此文章的人还阅读了...
以上就是关于东京工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