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萧山人不承认自己是杭州人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为什么萧山人不承认自己是杭州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杭州有几个区?
杭州辖8个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滨江)、萧山、余杭和5个县市: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
萧山是杭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户籍人口11947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1132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4个街道总人口266817人。区委、区政府驻地北干街道。
萧山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和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甬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2007年,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货邮吞吐量达19.56万吨,比上年增长5.5%,两项排名均列全国第8位,航班架次为11.47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8%;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列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全国百强县市第七名”、“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首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淋浴房之乡、中国卫浴配件基地、中国花边之都等称号。2007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2.8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8.4%、21%和2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829元,增长19.53%,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932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1.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8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34.9%(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农业基础日益稳固
全区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7年农业总产值59.31亿元,比上年增长8.4%。粮食种植面积50135公顷,总产量26.89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生猪饲养量为167.60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6505吨,比上年增长7.6%。蔬菜种植面积31655公顷;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995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07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工业销售产值3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859亿元,增长26.5%,销售产值2805亿元,增长26.2%。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44.30亿元,增长54.5%;工业劳动生产率131302元/人,比上年提高22336元/人。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强化。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20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6家、市级6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增国家火炬项目21个、省级以上创新基金项目6个;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3.6%。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47家,其中国家级47家、省级68家。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5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0.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产销超10亿元企业28家,超5亿元企业增至79家,超1亿元企业增至483家。新增3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5家。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末累计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26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22只,增加8只,省级名牌产品53只;市级名牌产品51只。全区累计拥有著(驰)名商标158件,其中:国家级商标19件;省级著名商标74件;市级著名商标65件。
建筑业发展较快。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90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97.4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5.1%。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20.18万平方米,各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37.13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六年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年末拥有各类技术人员53500人,比上年增加1698人,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构成为1:7.5:20.0;全年申请专利1210件、授权专利905件;全年获各类科技进步奖2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4项;累计建有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8家,其中国家级42家。200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业态结构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有了新的拓展,购物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大润发超市、时代超市、乐购超市、世纪联华、五星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知名商家落户萧山,全区已有连锁商场超市720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59亿元,增长17.4%。其中批零贸易业155.05亿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15.24亿元,增长25.2%。总额中非国有经济166.59亿元,增长18.8%;非国有经济比重达到97.7%,提高1.2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市场运展顺利。年末有各类专业市场14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3个;生产资料市场37个。新增星级市场11个,累计达41个,其中四星级5个、三星级7个、二星级19个。全年市场成交额483.00亿元,增长20%,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7个。
旅游业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
2007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创新发展论坛、第九届萧山杜家杨梅节、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12.17亿元;旅行社接待20.38万人次,营业收入1.87亿元;旅游景点接待489.30万人次,营业收入1.47亿元;年末拥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5家;涉外宾馆饭店全年接待148.25万人次,营业收入8.46亿元,客房平均出租率64.6%。
对外交往不断增加�
萧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1993年经外交部批准,与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95434万美元,增长30.4%,其中进口246905美元,出口总额548529万美元,分别增长23.1%和33.9%,实现贸易顺差301624万美元。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152家,超2000万美元的企业61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3家和22家。出口队伍日趋壮大,累计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3171家,外贸公司408家,境外公司9家。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40.9%;纺织品出口额增长26.1%;服装出口额增长27.1%;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额增长17.2%;家具出口额增长30.6%;化工产品出口额增长46.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幅度为135.5%。
招商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3、2004年度获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评选的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为第二位。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把招商引资作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重点,加大东引台资力度,鼓励以民引外、民外合壁,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2007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6家,总投资17.94亿美元。当年合同利用外资8.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8亿美元。国际创业中心已有注册企业23家,总投资7983万美元,实到外资3774万美元。累计有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萧山,投资领域涉及三次产业。全年引进区外内资项目218项,协议引进内资94.09亿元,实际引进内资35.89亿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日益美化,新区建设发展迅猛,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区建成通车里程达到2199公里,各类运输完成货运总量5780万吨,全社会旅客发运量1380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0%。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5亿元。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机76.08万户,增长4.1%;移动电话113万部,增长22.0%。全区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和小灵通)达到158.27线/百人。宽带网已基本覆盖城区和主要集镇,年末登记注册的因特网用户达16.51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4.60万户,比上年增长12.3%。
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实有道路总长度234.10公里,总面积58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6%和4.6%。自来水供水干管总长度达到844公里,增长13.3%;日供水能力95万吨。全区农村变压线路5096公里,增长8.2%;变压器容量累计达896.17万千伏安,增长13.3%。
公用事业建设加快。年末,城区已开通53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总长度达2749公里;公交营运车辆620辆,公交客运量6573万人次。自来水供水人口达到117万人;全年供水总量21938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743万吨。全社会用电量127.66亿千瓦时,增长15.1%,其中居民生活用电6.73亿千瓦时,增长18.9%。全区家庭液化气用户率为100%。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6.5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废水、二氧化硫、COD、烟尘排放达标率等不断提高;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65天;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41.51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达标率大幅提高,顺利通过省环保部门验收;投资1.9亿元的萧山垃圾焚烧电厂完成第一、二台机组建设并投入运行,日处理垃圾能力达800吨;将东片印染染化行业“811”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之首,重点对47家印染染化企业进行14项内容整治。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投工295.80万工,完成土石方766.73万立方米;建设堤防总长度189.10千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62万亩,有效灌溉继续保持10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我区相继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科技先进县(市)。城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县级市十佳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底全区82所小学在校生104816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45所初中在校生47670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3270人,5所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在校生14054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7.8 %;萧山电大在校生7005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5760人;在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对农村小学学生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发放教育资助券546万元,资助学生4357名;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镇1个、达标镇4个,创建国家级重点职高1所,并有2所高中通过了省重点中学的复查。2007年底,全区已拥有杭州市标志性教育强镇11个,浙江省教育强镇、街道23个。
萧山区广播电台每天播出16小时,区电视台每周播出129.5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43个电影放映机构全年放映电影3402场,观众32万人次。建有1.4万多个座席的体育场和能接纳国际体育比赛的体育馆,萧山歌剧院、萧山图书馆新馆、萧山区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准的文化事业项目已投入使用。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810家,其中医院8家、卫生院50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3915张,比上年增长5.8%;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000人,其中医生2100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3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98‰,其中婴儿死亡率6.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95.17%;全年为82.6万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年末拥有市级以上卫生镇、街19个。广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全年净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6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42.69万余人;工伤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全覆盖,全年净增参保人员19.65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5.06万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31.49万人、32.10万人和31.73万人;社会保险实现“五费合征”,全年各项保费综合收缴率为99.95%,发放率为100%。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共为19891名困难对象发放低保金2890.50万元;提高了月最低工资标准;积极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共向140户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280万元。
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1元,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06元,增长4.5%,恩格尔系数0.33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30元,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90元,增长7.2%,恩格尔系数0.33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65平方米,增加0.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2.10平方米,增加0.26平方米。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408.02亿元,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达到34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2.1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6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截至年底,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累计达1483.6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35.6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人均园林绿地面积5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01平方米。(
二、杭州滨江区的人说自己是萧山人,我的一个朋友说是杭州人,难道滨江不是杭州吗?
以前是萧山区的,1996年划入杭州市市辖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高新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职,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管理体制调整后,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总规划面积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钱塘江)北区块11.4平方公里,毗邻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高新技
滨江区
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江南区块73平方公里,沿钱塘江而建,与西湖隔江相望,是杭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全区人口19万。
三、我到底算不算杭州人?
不算的。
如同萧山和余杭虽然已经撤市立区由杭州管理
叫杭州萧山区。。余杭区
但这两个地方的人
还是会说自己是萧山人
余杭人的。富阳又不由杭州直接管理
只是属于杭州附近的一个地区吧
当然更不算是杭州人了。
四、余杭萧山为什么属于外地 详解
2001年之前 余杭市、萧山市都是浙江省直辖、杭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2001年 国务院同意 余杭、萧山撤市建区 属于杭州市直辖 但是自此余杭、萧山并未获得杭州市区的待遇 因而本质上仍然是两个县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萧山人不承认自己是杭州人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为什么抖音占内存2个g删不了(为什么抖音占内存2个g删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