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览)

    发布时间:2023-03-22 18:59:41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9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览)

    一、杭州湾大桥标志雕塑“祥和”上的杭州湾大桥赋是谁写的,谁有全文?

    白一目录

    城市思想者

    同人CP白一

    朽木白哉

    黑崎一护

    贴吧相册

    编辑本段城市思想者

    ——著名美术家白一博士 白一,1965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市。著名雕塑家、画家、美术理论家、景观规划师。198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美协会员之一。现任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艺苑艺术总监。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评选为“当代中华建设名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白一便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先后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国德州大学、美国中北大学。长期学院派艺术的深厚熏染,成就了其扎实的绘画、雕塑基本功与深厚的艺术造诣,他在艺术作品创作和艺术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85年始为全国小学生教材配套读物《红蕾》、《小葵花》创作大量插图。1989年其作品《恋人》是当代中国第一件浮雕连环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同年,作品《母亲》获浙江省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它是当代中国第一件超写实青铜雕塑作品,线条刚柔并施,富有韵律,营造了绵绵情怀,洋溢了母亲的伟大。1990年作品《生命在于运动》入选第二届体育美展并获浙江省优秀作品奖。1991年作品《万水千山》入选建党七十周年美展并获浙江省优秀新人新作奖。他的著名中国画《抗日兄弟》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型展览上受到了胡锦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他相信文以载道,艺术要担负社会责任。他的大美术、大景观观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誉为“城市思想者”。《抗日兄弟》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在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之际,该画作的大幅彩色照片由会务组赠送给了连战。中国画山水作品《海》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山东青岛的《徐福东渡》,是当代中国第一组大型单体群雕,还有《深山访友图》、《春风青藏》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和美术机构刊发。他的山水作品在不失传统的笔墨韵律的同时,深深的流露出现代人文气息。又有大气磅礴、高山流水豪迈气概的《江山高阔千万里》,又有细腻感人、暖意盎然的《晖映家园》,纵观其作品可以说是“浑厚中见空灵,雄强中蕴秀润”。 白一长期专心致力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景观、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和研究。在全国各地已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项目近百件、城市雕塑作品三百余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城市建设、景观规划和管理理念。在他三十五岁时就成为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世界上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观专家组副组长,并成为多所城市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浙江宁波市《开发世界》大型标志性彩钢雕塑、浙江宁波白沙公园规划设计、浙江宁波《三江送别》大型青铜群雕、慈溪市文化广场大型群雕、浙江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浙江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公园》规划设计、浙江杭州萧山区江东工业园入口景观规划设计、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管理中心景观设计、台州路桥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浙江温州市柳白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城市雕塑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白一面对以往的丰硕成果,并没有满足,在担任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后,更加脚踏实地的刻苦钻研城市雕塑规划、城市雕塑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在部分大中型城市中陆续开展了城市雕塑规划工作,积极参与城市雕塑高峰论坛,承担了建设部两个软科学课题的编制工作:“中国城市雕塑规划编制办法研究”和“中国城市雕塑空间形态规划研究”。白一开创了中国城市雕塑规划理论研究的先河,构建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体系模型,同时结合各相关艺术门类,丰富了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公共艺术理论体系。 他坚信天道酬勤,以笔墨书写人生情怀,承古今人文,蕴艺术风采!

    二、请谈谈对上海园林的认识?

    上海绿化浅谈

    一、切实提高对绿化养护重要性的认识

    许多同志认为,园林绿化效果如何,规划建设是关键。的确如此,正如局领导所说,一个城市的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味。同时,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除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外,绿化养护也很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广大市民的惜绿、护绿的意识,激发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杭州市江干区执法局的顾副局长讲到,园林、环卫的养护水平提高了,市民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会逐步减少。

    二、努力克服绿化养护经费的不足、实施低成本维护

    绿化养护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财政原因,加上一些同志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宁波的绿化养护经费投入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经费的不足,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落后、作业人员不足,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绿地景观效果一般。

    作为区绿化养护单位,一方面要呼吁经费上的投入,同时也要呼吁建设上的合理;如由于灌木是极其丰富的植物类型,开花的、观果的、色叶的以及常绿的,而且适于造型,如果设计合理,再搭配一些宿根植物,完全可形成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还可克服宿根及一二年生草花为主体的花境冬季干枯的萧条景观。如上海世博公园内的花境,由于配置了花叶香桃木、彩叶杞柳、紫珠、木芙蓉等大批灌木,即使是花期已过的深秋,那一串串迷人的紫珠和大-片的芙蓉花仍然可观可赏。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增收节支。为降低维护成本,减少拔草、浇水等养护管理的工作量是重要一环。如尝试应用不同类型的覆盖物铺放在裸露的土壤表面,如粉碎的</p>

    <p>树皮和树枝、落叶、松针等,此外,加强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来防控有害生物,实现园林病虫害的自控和自净,减少化学农药的消耗,不仅降低维护成本而且环保。城市花境本身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特别是可以增加大量的中性昆虫,从而为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提供充足食源,可明显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更新观念,创新养护工作机制

    养护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技术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要采取措施对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增加养护工作的技术含量,如补种时适时采用麦冬草,不易生虫,维护简单,只要品种选择合适,施工得当,成形后既增加美感,又降低了养护成本,促进了养护成本与设施更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绿化养护应贯彻生态低碳的理念,对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树木的整形都应做到适时适度,使人们崇尚自然美。

    同时,养护工作也是管理,考核非常重要。杭州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展基于严格的考核制度。为此,中心拟成立专门的考核队伍,使考核工作有人管,有人为此负责,以促进养护水平的提高。

    三、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发展的原因

    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 (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造园理论技法之总结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园林设计师,造园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许多设计理论和造园林技法,着在明以前的历史文献和诗赋文章中屡见不鲜,但作为造园专著,则是从明代以后正式出现的.其中首推明代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全书共三卷,按相地(选址)立意(大基础)到屋宇(房屋建筑),装折(栏杆修饰等)墙垣,铺地,掇山,选石两篇为计成实践经验总结,有很高的造诣。该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园林与地势配合的假山,例如园山,亭山,厅山,楼山,阁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以及山峰,冈峦,悬崖,幽洞,深涧,瀑布,曲水,池沼等各种景观的布置方法以及太湖石,昆山石,黄石,灵壁石等材料的选用,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专著。此外,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一家言》中也有关于造园理论及技术的专门内容。至于散见在各家的散文,游记,诗词歌赋中的造园理论与记述就非常之多了。

    2造园名家辈出,造园工匠继起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丰富了理论。明清时期的造园大师甚多,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而且他们的作品大部分尚存,可以相互参证。明代造园名家首推米万钟,善绘园景和山石,是著名的山水画师,其性好奇石,故又名“友石”。他一生设计经营了许多园林,均在北京的近郊。漫园在德胜们外积水潭东,内有三层高阁,勺园在海淀,园大百亩,穿池叠山,长堤曲桥,丘壑亭台棋布。湛园为米万钟的宅院,石丈斋,石林仙馆,饮光楼等景。南方造园名家则以计成为魁首,计成为江南吴江人,字无否,生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善画,好收集奇石,并且能以画意设计修筑园林。他替别人设计修筑了许多园子,自己也经营园事,他最大的贡献是绘画和艺术修养并结合自己的造远实际经验写成了《园冶》一书,总结了两千多年来的造园理论和技法,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造园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清代的张涟,张然父子亦是一代造园名家,尤以叠石为著称,张涟号南垣,少时曾学绘画,以画人物肖像山水见长,并以所绘山石意境叠山造园。五十余年里他在江南诸郡设计营造了许多园林,由于其经验丰富,造园时胸有成竹,山石林木的位置一放而就,犹如按图纸施工一样。张然为张涟之子,继承父业,后来在宫廷服役三十多年,北京的中南海赢台,玉泉山静明园以及王公大臣们的许多园子都出自其手。他一家人均操此业,时人称“山子张”。浙江人李渔,字笠翁,善诗画,尤长以园林建筑。曾在北京紫禁城车被弓弦胡同筑半亩园,叠石垒土,导泉为池,池中建有亭子,通双桥,平台曲室,幽静与平旷相间,为北京园林的佳作。除此之外,他还经营了伊园,晚年又筑了芥子园,并写了一本名为《一家言》的书。他在书中的“居室部”中对园林建筑有精辟的阐述。常州人戈裕良对园林亭台馆的设计有很多成就尤以堆叠假山技艺高明,他用不规则湖石,山石发券成拱,坚固不坏,在苏州,常熟,仪征,江宁等地都有他修筑的名园。

    此外,还有明代北京的高倪,江苏的林有麟及杭州的佚名的因叠山见长的“陆叠山”,清代康熙时营造畅春园的叶洮,广西吴洲人道济,扬州叠石家仇好石等都是当时的造园名家。

    3外来因素的吸收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几千年中,各地区不断交流,相互融合,自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与欧亚各国发生交往以后,即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因素,丰富自己的内容。古塔既是吸收印度等国的建筑艺术因素不断创造发展的典范。字明清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更加密切,西方音乐,美术,建筑等相继传入我国,最著名的有北京园中的海晏堂,线法山,谐奇趣,万花阵,远赢观等被称为西洋楼。其他宫园也吸取了西洋园林的一些技法,因为中国园林有深厚的传统,独特的风格,外来因素或被融合,或被同化吞噬,逐渐中国化了。

    4集景式园林的大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规模宏大,兼容并蓄,移天缩地,但发展成集景式园林,以集景的方式把美景搬入园中集天下各园之大成只是到明清才算发展到了高峰.其中又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经营的几处大型宫苑为甚.康熙乾隆都是在位六十年以上的皇帝,又值王朝的前期,政治经济基础比较好,他们多次巡游江南,饱览了竟难的秀丽山川和苏杭等地的湖山景色及园林,其经营的皇家多模仿江南景色.如圆明园中的一百多处景色,大多仿江南.其中仿杭州景色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有仿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文源阁”,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等等。清漪园中的西堤六桥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布置。谐趣远是仿江苏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是园中之园,十七孔桥是综合了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成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同样采集了许多江南园林景色如芝径云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烟雨楼是仿嘉兴南胡的烟雨楼而建,金山是仿镇江的金山而建,另外万树园中还模仿蒙古草原的意味布置了草原景色。

    5园林艺术向精深完美发展,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

    明清时期的造园艺术实际上是总结了几千年来的造园经验,殷周以前那种主要利用自然山水树木湖池鸟兽的原始囿圃和秦汉时期动辄数百里的园囿被缩小了。因为那种宫苑不可能密布建筑物或经过人工培植的花木,多半是空野的山川和自然树木就连宫殿也比较疏落。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密度增加,叠山艺术也发展到高峰,这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园林艺术本身的发展。如叠山从主要是真山发展到假山,从稍加点缀发展到模仿缩写,在整个布局上完成了“以小见大”“咫尺山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大量施加人工的创造在较小的范围内,营造出深邃宏阔的效果,如清代几处大型的宫苑,清漪园,避暑山庄等,江南更是在较小的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更大的天地更多的景色。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借景”“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的。

    四、兴化的特色风景区有哪些

    江苏泰州兴化市的旅游景点有:

    1、拱极台

    拱极台,位于兴化城北海子池畔,台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这里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

    拱极台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襟淮楼”,有着“攻占防守”的意义。元时知县詹士龙曾于此读书,故襟淮楼又名读书楼。

    2、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

    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是位于兴化市李中镇舜川路东首,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基地,始建于80年代初期,总面积18894亩。目前启动区面积1500亩,其中林地面积1050亩,栽植的10万株水杉、池杉等树木,已成为高大茂密、生机盎然的水上森林园区,目前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

    李中水上森林不同于平常的树木栽种方式,它采用特殊的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的独特水乡景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雀等鸟类,野生动物比以前增加10多种,林中鸟最多时有6万多只,正常有3万只左右。是目前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每当盛夏时节,园内树木参天,浓荫撒地,万鸟翔集,清风阵阵,伴随着植物的芬芳气息萦绕其间,真可使游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

    3、玄武灵台景区

    位于兴化城北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

    “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4、桃花岛生态农业观光园

    桃花岛生态农业观光园于2008年6月份组建成立。位于兴化市区南9公里,在临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内,兴泰大道东侧,主出入口与兴泰大道连接一体。园区水陆总面积1500亩。园区中建有特色垂钓中心、桂花苗木圃园、精品桃园、葡萄观光长廊、生态餐厅、休闲会所、烧烤吧、蒙古包等。

    5、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

    兴化城墙在历史上曾多次发挥了抗御外敌的作用。在抵御侵犯者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知县胡拱辰领军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迹,双方浴血奋战。兴化城终因无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县也与城共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怀。

    1958年,因旧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墙被拆掉。剩余部分因为当时的百货公司仓库、直属粮库等国有企业依古城而建,才侥幸得以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西门段也被拆除,现仅存东城外墙脚跟一段,保存较为完好,长65米、高5.5米、底宽1.6米、顶宽1.1米。

    2002年兴化古城墙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6、东岳庙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是兴化市当地著名的道教古迹。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场所。

    它位于兴化城内东大街牌楼东路1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东岳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庙内供奉东岳泰山神而得名。

    东岳庙建筑恢弘,布局严正,尤以大殿最为久负盛名,民间有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为孝敬父母而修东岳庙大殿的传说。更是为其增添了几许传奇的色彩。1986年,东岳庙被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兴化市委、市政府又将东岳庙的使用权由市文化馆移交给市道教协会。并投巨资修复建设。完建后的东岳庙,包括牌坊、山门、戏楼、四圣观、吕祖坛、财神祠、五岳楼、斗姥宫、长生院、竟渡庙及生活、消防、商业设施等。相信历经沧桑岁月的东岳庙,将再次焕发光彩,成为兴化市道教活动的核心场所和群众游览观光的胜迹。

    7、状元坊

    泰州兴化市东城门外,有一条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兴化状元坊。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学,独自在胜湖里土神祠里读书。祠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后进清静。地方志称此地为“明少师李春芳读书处”。李春芳二十一岁中举,为考取状元又苦读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闱。行前一夜,又独宿少年时读书的土神祠中,梦见脱兔滚地为鹿,被他击中其首,醒后顿觉信心百倍。随后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萧寺,留诗僧房壁间: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西风忆远公,它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可着纱笼。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状元。

    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单门双柱。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

    8、郑板桥故居、纪念馆

    位于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是纪念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专业性博物馆,1993年郑板桥诞辰300周年之际,在其故居兴化市兴建的。馆舍为三层组合仿明建筑,复道行空,曲廊迂回相接,小桥流水,雕塑壁画,缀以花卉盆景,显得典雅别致,风格独具。这里有郑板桥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兴化历史名人等陈列。郑板桥纪念馆与兴化名胜四牌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园船厅相互贯通,成为综合反映兴化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

    9、兴化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泰州市城内牌楼中路,四牌楼里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书法匾额,启功、沙孟海、赵朴初等47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相互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楼,能让这么多名家青睐,足见其分量。

    四牌楼最初建于明代,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供乡人瞻仰与学习,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传承至今,当属不易,可惜“文革”中,楼毁匾散。

    上世纪80年代,兴化市重修四牌楼,基本按原貌建设,占地面积比历史上扩大了近一倍,也从民间收集到楼中原匾7块,但原来的字迹均已模糊得无法辨认,所幸的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楼顶部的“五岳朝天”仍然是旧时的饰物。

    10、李园船厅

    李园船厅位于兴化城中武安街13号。船厅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园的一部分。其雕刻精致,构造奇特。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位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行踏边,形似跳板。游人进入船厅,仿佛置身于大船内,两边是走廊,透过玻璃隔扇,可见厅里的陈设。船厅东首上悬扇形匾额,上面刻着“沧浪画舫”四个字。厅顶为卷鹏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船缆系在岸边。整个船厅有如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

    1957年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板桥文化园

    板桥文化园位于郑板桥故居(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西侧,虽然规模不大,但文化气息浓郁,她是一座板桥文化艺术内涵十分丰富的园林,其对联、匾额无不体现了板桥的思想精髓。卧听轩是根据先生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意设计的,门口一副抱柱楹联“能糊涂方为智者,肯吃亏不是痴人”诠释了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思想。板桥文化园内的一方池水,定名为楚泽,水榭中“赊月”小匾,表明了板桥先生甘于清贫、守得寂寞的清高思想。园内的“兰竹厅”是因板桥先生擅画兰竹而取名,此厅是先生生前寄居在“浮沤馆”学习和创作场所的翻版。

    12、郑板桥林园

    郑板桥林园位于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西北角,该地俗称郑家大场,为郑氏祖坟地。此处五条河流交汇,状似五龙戏水,形象凤尾,故称凤凰宝地。郑板桥林园自1986年规划建设以来,经1993年、2003年、2007年三次大的修缮扩建,现初具规模。林园占地9000平方米,仿古建筑物1200平方米。内设陵园区和史料陈列室,陈列室布展反映郑板桥生平的浮雕、艺术成就、板桥道情碑刻、抱柱楹联、名人匾额、砖刻等。有郑板桥书画作品,供游者选购收藏。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3、乌巾荡旅游风景区

    乌巾荡旅游风景区位于兴化市区北部,交通便捷,是融休闲娱乐、水上旅游观光、农业观光、生态调节、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乌巾荡拥有宽约3.2平方公里的水面和周边湿地地貌,围合空间面积约为8.36平方公里。

    乌巾荡是兴化城北紧贴城边的湖泊,相传岳飞抗金时,在此射下金兀术的乌巾而得名,这里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笔下梁山泊的原型,元朝末年,施耐庵回归故乡,面对景色壮美的乌巾荡,曾吟诗一首:“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

    14、赵海仙洋楼

    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坐落在兴化城东门家舒巷15号内。洋楼始建于清代,是一座仿罗马建筑形式的三层楼房,附有亭台、水池、假山等一套仿古园林院落。赵海仙洋楼相传为光绪年间扬州某大盐商出资,江都某大木行主献料为报答赵海仙治病救命之恩,特聘请宁波匠人精心设计建筑赠给赵海仙的。2007年7月,兴化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洋楼进行了修复。2008年3月市文化局、博物馆对赵海仙洋楼进行了历史资料陈列,并于5月底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洋楼当年气势。

    15、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陵园位于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作者。卒于淮安,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园内有赵朴初“重修施耐庵墓记”碑刻。

    16、刘熙载故居

    刘熙载故居,坐落在兴化市城区小关帝庙巷3号。古老的门楼,在喧闹中独自发散着宁静的幽思。故居分前后两进,陈设简朴、典雅。故居前进为客厅,厅内古桌一张,座椅数把。长门、格扇雕有各色图案,多为兰花、瘦竹之类。线条简洁、古雅秀美,一如刘熙载淡泊、素雅的一生。厅堂正中,悬挂着当年咸丰皇帝亲笔御赐的“性静情逸”的匾额,这四个字是刘熙载一生严谨治学的真实写照。

    17、上方寺

    上方寺位于兴化北郊乌巾荡公园北首。古刹建于明崇祯年间,可惜于1944年毁于兵燹,寺庙荡然无存。1996年市政府决定在乌巾荡风景区重建上方寺,按原有风格建筑:照壁、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居士室、禅房、戒台等。寺院西临原始芦荡水泊,构成天然西园与放生池。2006年4月被评为“泰州市十佳旅游景点”

    18、板桥竹石园

    板桥竹石园位于兴化城英武大桥西南车路河沿岸,主要以绿化与园林景观建筑相结合,总建设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园内有斑竹、茶秆竹、黄杆乌哺鸡竹、菲白竹、凤尾竹、孝顺竹、早竹、紫竹、辣韭矢竹、水竹、小琴丝竹、南君竹等58个竹类品种,同时园区内配以各类乔木、花草,营造自然生态园林景观,是兴化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场所。

    以上就是关于宁波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宁波花园景观设计作品(宁波花园景观设计作品欣赏)

    宁波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宁波景观设计公司排名)

    宁波防水中式庭院景观设计(宁波防水中式庭院景观设计招标)

    腾讯光子本人图片(腾讯光子长什么样的图片)_1

    学自媒体被骗2980元怎么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