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3-22 06:24:3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6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在哪里)

    一、宁波有没有临期食品批发

    市场

    宁波有许多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其中有:宁波市江东区江厦街道江厦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江北区江东街道江东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街道鄞江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街道鄞江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街道鄞江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街道鄞江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州区鄞江街道鄞江路临期食品批发市场、宁波市鄞

    二、临期食品尚处于早期创业爆发期

    1

    在一些准备创业者的眼中,临期食品成了消费浪潮下的“新商机”。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家临期食品品牌获得融资。

    2021年4月,小象生活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同年3月,两家临期食品品牌爱折扣(原食惠邦)和繁荣集市(Boom Boom Mart)分别完成了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和Pre-A轮融资。

    此外,行业的老玩家好特卖,更是在一年之内拿到了4轮投资。

    以好特卖、小象生活、繁荣集市代表的线下临期食品专卖店以加盟、联营的方式加速扩张;而在线上购物平台,好食期、甩甩买等临期食品专卖店,月销量也能上万。一时间,临期食品生意成了香饽饽,这背后是逐渐扩大的市场需求。

    一份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临期食品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9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1年将突破200亿人民币。

    但也有临期食品店店主表示,“很多人觉得临期食品毛利率高,是个躺着都能赚钱的行业,但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理想。”

    目前,临期食品尚处于早期创业爆发期。其仍面临供应链不完善、货源不稳等诸多难题。

    能从厂家渠道拿到货的都是一些大的经销商和批发商,他们都是以吨货车来算量,王浩就是从这些批发商处购货,但他没有固定的批发商,“一般是这个批发商拿点,那个批发商拿点,就拼出了一个临期食品库”。

    每次去批发商仓库都会发现货品不同,因为这些大的经销商也都是从不同的批发商那里东拼西凑来的货物。

    但这个“东拼西凑”的过程也使得货源产生了差价,所以每个中间商的价码也不一样,“这就看你的议价能力了”。

    当然,与这些相比,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个在四五年前就出现的“新业态”,为何现在才蹿红?

    这也与疫情紧密相关。

    2

    临期食品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行业,尤其是最近两年,临期食品升温特别快。

    2020年,因疫情影响,临期食品行业的上游供应量激增,整体进入爆发期,再加上中国现阶段正提倡“供给侧改革”和“杜绝浪费”

    因此,临期食品在2020年一下“蹿红”。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得以快速扩张。

    此外,一部分消费者认同临期食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发展。

    目前,线下实体店比较受关注的临期食品品牌有好特卖、小象生活、繁荣集市。

    主要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布局,据其最新项目合作书显示,好特卖共拥有170家门店,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同为竞争者的小象生活,2020年创立,在2021年4月开启天使轮融资,随后进驻了南京、扬州、合肥,以及黄梅、溧阳、东海等多个县城,瞄准下沉市场。

    据悉,80多家进口商签订战略库存分销合作协议。

    繁荣集市成立于2020年8月,今年3月份Pre-A轮获挑战者资本,同样主打一二线城市, 以大学生和白领为主要消费者。

    现阶段,临期食品,仍处于比拼扩张速度和规模效应阶段,差异化并不明显。

    在产品上,不论是牛奶、饮料类,还是面包、饼干、零食类,又或是瓜子、花生等坚果类,平时最常吃的品种,每家店里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在价位上,以品牌原价的1-5折的价格售卖。例如,原价9.9元的旺仔小熊饼干在折后店铺现价3.8元,120元的进口红酒只需31.5元,120元的进口燕麦饼干打折后只需6.8元。

    商品价签呈现形式上,无一例外地,商品原价被横线划掉,取而代之的是远低于原价的商品售价。

    在线上较知名临期食品平台为好食期、甩甩卖。两家平台的产品类似,但运营方式存在差别,好食期和甩甩卖均有自己的APP、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运营模式上,好食期主要采用“商家入驻+自营”模式,甩甩卖主要为自营产品。

    在拼多多上,有家临期食品店的粉丝已超过9万人,拼单超10万件。成立于去年9月的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豆瓣小组如今规模已经扩张到7万人。

    从消费人群上看,国内选购临期食品的以年轻人为主,主要包括“90后”、大学生以及一些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青年人。

    因为价格便宜,商品又在保质期内。

    3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

    2020年临期商品的行业规模约300亿元。所以有了大量临期食品“货源”。

    大量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食品企业激烈竞争,“内卷”之下,产能供大于求;二是,各消费品牌为抢占市场,不断推出小众口味新品,且未取得预期市场表现,产生巨大的库存挤压,而出现滞销;三是,进口食品为临期食品的大户,在疫情期间,由经销商到零售终端,消耗了过长的时间,加速了食品向临期的转变。

    此外,国内的零食品牌像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每个品牌的SKU均有数百之多,其销售不理想单品也是临期食品的主要货源。

    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实体零售商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本2014年就存在于市场的好特卖,在2020年才迅速拓展市场,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

    从消费层面看,艾媒咨询张毅表示,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

    在临期食品业态升温的背景下,传统商超、生鲜超市、便利店也在布局临期食品货架。

    如家乐福、沃尔玛重新整理了临期食品货架;京东七鲜、盒马鲜生等生鲜平台也设置了专门的临期商品区域;便利蜂等便利店连锁品牌布局了临期食品折扣专柜。

    有行业人士称,当下临期食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考虑到临期食品保存不当易出现变质变味,想要保证稳定的客源,还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4

    目前,对于临期食品的政策主要是界定条件、质量安全方面的规范,而临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使得临期食品零售商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升温的临期食品市场,引来不少试水的人。

    在北京,好特卖的门店基本占据了人流量极为可观的醒目位置,像西单大悦城、长楹天街、金源燕莎、大族广场、三里屯soho等众多人气商场及核心商圈,都有好特卖的身影。

    位于双井富力广场负一层的好特卖紧邻地铁进出口;银河SOHO的好特卖在下沉广场中间位置,且临街;崇文门首秀的一层醒目位置也引入了好特卖。另外临近地铁进出口的一些位置也有引进好特卖店铺。

    好特卖以合伙人制度拓店,店铺交给经营合伙人打理,好特卖负责房租、供货、物流配送。经营合伙人需要支付34万元保证金以及19800元培训费,经营合伙人的收入则是店铺销售额的12%,同时需要负责店铺的人员成本以及电费支出。门店通常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近一季度月销售营业额平均是在25万元到30万元。

    关注临期食品业态人称,在北京的好特卖门店,若按照上述标准来算,100平的店面,人工、水电每月需要固定在2万元左右,按照30万元销售额,合伙人每月3.6万元的分红,除去人员、水电开支,所剩不多。

    有行业人士表示,临期食品看似火热,但隐藏着品牌拓店盈利的玄机。

    另外临期食品产业链也存在很大弊端,供应商掌握较大话语权,行业痛点为产品供应不稳定以及门店运营精细化要求高。这些痛点在后疫情时代供给侧逐步恢复正常后更加显,僧多粥少的局面会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表示,“从长期看,临期食品属于短需行业,不可持续,市场极易出现迅速饱和,导致激烈竞争。”。

    否则难以拿到货物或拿货成本太高,最终导致亏损。

    精细产生的冗余,行业“内卷”之下的产物,在疫情一个极为特殊时期造成的库存积压,传导到下游推红了临期食品店。

    三、好特卖们靠临期商品起家,融资拿到手软疯狂开店,如今想撕掉标签

    撰文/ 《 财经 天下》周刊作者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对于零食狂热爱好者雨珊来说,零食是她的“本命”,哪怕是减肥期间,正餐只能吃五分饱,零食是万万不能戒掉的。算起自己在吃方面的支出,雨珊对《 财经 天下》周刊说:“零食上面的开销绝对比正餐还多。”

    正是因为在零食上面的支出颇高,雨珊不得不精打细算,临期折扣店便成了她实现“零食自由”的宝藏地。

    零售价5元一瓶的元气森林气泡水,雨珊曾经花1元买过,百醇饼干只用两三元,7元就能拿下一支“雪糕刺客”钟薛高,“经常是买了超市大号购物袋满满一包的零食,只花了50元。”

    这些零食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临近保质期,俗称“临期食品”。而雨珊之所以没有对如此低价的食物产生安全性怀疑,正是“临期”二字,仅剩一两个月保质期的大牌零食,卖出地板价也是合情合理。

    雨珊经常去的临期折扣店是好特卖和嗨特购,这是最近几年靠临期概念成长起来的头部折扣连锁店,前者成立于上海,三年内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五源资本等,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开设500家门店,计划未来三年要开至5000家。

    (图/视觉中国)

    嗨特购则是一家北京企业,去年年初成立,两年内获得了四轮融资,大股东是一家上海的公司,目前门店数有200多家,其中一半在北京。

    为了可以获得更低的折扣,雨珊专门办了好特卖的会员和嗨特购的黑金会员,但凡出门逛街遇见这两家店,雨珊总是控制不住冲动,不管家里还有多少零食,也要去里面扫一圈,每次也必定不会空手而归。

    不过雨珊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打着大牌临期折扣旗号的折扣连锁店们,临期食品占比越来越少了。

    不少消费者和雨珊有着相同的感受。一位消费者在2021年10月逛位于江阴万达的好特卖时发现,不少商品是当年九十月生产的,“这也不算临期吧,一般超市还没这个生产日期新鲜呢。”“虽说是家临期食品店,逛了一圈发现很多商品日期都很新鲜。”

    《 财经 天下》周刊在走访中也发现,很多临期食品折扣连锁店,正在逐渐撕掉早期起家的“临期”标签,临期食品的占比越来越少。

    以北京市朝阳区好特卖万达CBD店为例,按照货架上商品数量估算,保质期在3个月以下的商品大约只占两三成,其中饮料和乳制品占了大多数。其余大部分都是保质期在1年左右,或是刚刚出厂2个月左右的正期食品。

    同样,位于世贸天阶嗨特购的店员也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店内现在卖的临期食品占比非常小,保质期剩半年左右的都算是“临期食品”了。另一位头部折扣超市连锁品牌店长对《 财经 天下》周刊透露,其店内的临期商品占比只有5%到7%。

    “好特卖们是用临期引流来卖它的美妆产品。”某国内折扣超市连锁品牌负责人周正对《 财经 天下》周刊说道。

    雨珊便是现成的例子,前几日她路过嗨特购,本来只打算进去买几包零食,结果莫名其妙就捎带了两盒敷尔佳面膜。“太便宜了,平时我在代购那买还60元一盒,在这用会员价加满减劵合计下来才45元一盒。”

    当然,好特卖们的“套路”不止于此。《 财经 天下》周刊发现,实际在很多临期折扣店中,生产日期较新的正期商品就没多少折扣,有的甚至比电商平台还要贵。

    例如,在嗨特购,500ml李施德林冰蓝劲爽漱口水售价22.9元,而在某电商平台18.9元就可以买到;好特卖中,高洁丝隐形派240mm*13片装的卫生巾,单价10.6元,在线上平台折后价格在11元左右。

    此外,那些被消费者吐槽过,临期折扣店占比不小的不知名小品牌,其实也大有来头。

    经常光顾好特卖的消费者肯定不会对“侠趣”二字感到陌生。据天眼查显示,上海芯果供应链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底至2021年年底,申请了29类-方便食品和30类-食品的“侠趣”商标,这家公司是好特卖品牌所属公司上海芯果 科技 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同样,嗨特购品牌所属公司北京优品酷卖 科技 有限公司已注册“木头奇奇”“强小鲁”“逸口乐”“KASUREOO”“初本笙”“小食万象”等数个食品、日化、办公用品等相关商标。

    其中,“强小鲁”就是模仿的“王小卤”。“王小卤”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电商卤味品牌,属于北京王小卤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王小卤”靠着虎皮凤爪爆品成了网红品牌,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连续13个月登顶天猫鸡肉零食类目销量TOP 1。

    临期折扣店蹭网红品牌的流量蹭到了极致,拿不到低价没关系,搞一个一模一样的自有品牌,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王小卤”,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世贸天阶嗨特购的货品摆放就很有门道,“王小卤”虎皮凤爪摆在顾客一进门的位置,在收银台边上,货架高度1.5米左右,不过等转过这排货架时,“王小卤”摇身一变成了“强小鲁”,而这个“强小鲁”与“王小卤”外形相似度高达80%,同样的包装材质和尺寸、同样的200g净含量、同样的卡通大头男孩图形。更妙的是,同样重量的虎皮凤爪“王小卤”售价23.9元,“强小鲁”售价18.6元。

    图/《 财经 天下》周刊摄

    临期折扣店的临期标签只是一个引流手段,核心还是靠美妆、自有品牌等高利润的产品盈利,也因此,临期产品的占比才会变得越来越少。

    临期折扣店是疫情后才形成规模效应的新业态,但临期商品却一直存在。

    “临期商品以前叫尾货。”业内人士余辉向《 财经 天下》周刊解释称。

    尾货是从哪来的呢?余辉解释道,一方面是进口或国产经销商手里卖不掉的库存商品,另一方面是如物美、永辉等商超或是京东、美团、苏宁等线上平台退货、下架的商品。

    根据艾媒咨询相关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300亿元,2021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18亿元。

    2020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国内出现了大量尾货,催化了折扣店的形成。另外,商场因空置率太高也自降身价开始接受此前瞧不上眼的折扣店,引进核心商圈。与此同时,消费者态度转变,有风险意识,不敢花钱,买临期食品也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临期折扣店的业态逐步走向成熟。

    “其实一开始就是进口食品圈在转型做折扣店,因为本身他就有仓,可以拿出部分区域做折扣超市,只不过后来是在资本进入后,才形成现在这种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折扣超市。”余辉如是介绍。

    好特卖创始人顾晓健以前就是做线上尾货批发的,后来疫情来了,公司疯狂裁员,裁到只剩下12个人,繁荣集市创始人范智峯当时的公司裁到了只剩6个人。两人合计了一下,干脆一起把尾货抛售清仓,就休息得了。

    2020年4月19日,范智峯等人把京东便利店的货架撤了,改造成了很有折扣店氛围的堆头。当日,该店的营业额只有1500元,出乎意料的是,次日营业额就达到了8万元。

    “我都不知道人从哪里来的,店里面站了大概200多个人排队结账。”范智峯现在还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第二天卖了10万块钱,还是很火爆,因为疫情也找不到人手,基本上全家总动员了。连我丈母娘都过来收废纸箱了,我们光废纸箱一天就可以卖500块钱。”

    当时现场比较混乱,员工基本上不吃不喝站一天,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10天。之前大家也没想到这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结果本计划解散的两个团队意外地都活了下来。

    按照国外类似的案例,折扣业态大概也就三种形态,一是像Costco和山姆仓储式的会员店,二是德国奥乐齐式的硬折扣店,三是如日本唐吉坷德式的软、硬折扣结合的业态。最后顾晓健团队决定做中国的奥乐齐,范智峯团队则倾向于唐吉坷德式。

    图/《 财经 天下》周刊摄

    好特卖至今完成了5轮融资,繁荣集市也在去年3月拿到了挑战者资本的数千万投资。

    在范智峯看来,临期商品只是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是店面的特色,但不能是全部,因为这一旦变成全部,厂商只会把你当做处理尾货的“下水道”,而没有任何的附加价值。参照唐吉坷德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从早期100%的尾货如今已降至25%。

    范智峯把繁荣集市的尾货比例控制在5%到10%,新货占大头约90%,这样品牌方才愿意来谈深度的合作。据范智峯透露,繁荣集市基本上一家店每月可以拿到4万元左右的营销费用。

    而当初一心想做硬折扣的好特卖,也不甘心在尾货圈子里打转。因为对于一家连锁品牌来讲,尤其是一个业态中的头部连锁品牌来说,品牌价值是宝贵且稀有的。

    “如果只做尾货的零食、酒水等生意,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的越来越小。”余辉解释说。

    同样,对于资本市场来讲,这也不可能是个动听的故事。一个只做厂商尾货“下水道”的品牌,该怎么衡量其价值呢?毕竟这是批发市场就能做到的事。

    周正在拿到天使轮的投资后,也改变了商品结构,“现在是50%的临期食品,50%的正期零食,不能再做纯尾货了。”

    于周正来说,临期食品不是不赚钱,而是太麻烦。

    周正的供应链体系SKU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000多个,这些尾货来自全国各地,一二三线的品牌都有,非常杂。但现在周正只收一二线品牌畅销品,其他都不碰,SKU越多,意味着管理难度越大,要耗费很多精力。

    另外,临期货的收货价格与正期品不同,“正期货一年都不会调一次价,临期货有效期剩2个月的和有效期剩8个月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的波动因素,比如经销商压库存的资金占用情况,还有直接不干了清库的,所以临期货的价格一直在波动。”

    一位临期仓收货人员也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现在做临期商品的人太多了,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是知名品牌货源,都很抢手。

    “其实就是供求关系变了,因为临期品的数量增长比较慢,而需求一下增加了几千倍,导致供小于求,价格自然会上升。以前是厂商求着我们收购,现在厂商一发出有临期品的消息,收购商就蜂拥而上,而且会加价收购。”一位早期从业者如是说。

    像是好特卖、嗨特购这样的行业内头部连锁品牌,只做临期生意也是得不偿失。首先,上述品牌一般都开在商圈,租金可想而知,此外,还有人工成本。世贸天阶的嗨特购不到200平方米的店面,员工就有七八位。

    图/视觉中国

    一位头部折扣超市连锁品牌店长称,自己所管理的店面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每个月固定成本就要20万元到23万元。

    “一瓶饮料卖3元,一件美妆几十元,即便是二者毛利率在同一水平,临期品也没美妆赚得多。”周正说道,问题就在于临期品货值太低,商场店铺运营成本很高,如果只做临期品,资金回笼会非常慢。

    “折扣店的美妆产品,消费者看着价格是很低了,因为那是与零售价相比,但于供应链而言,这样的价格依然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周正说。

    自有品牌商品同样如此,连锁品牌直接找代工厂,省去经销商、传统商超渠道的层层加价,省去品牌推广费,只比网红产品价格低一些,看起来让利了,利润其实很可观。相比较而言,临期商品的利润太小了,但因为有引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抛弃,只能降低其比重。

    现如今,临期折扣店的生意也没有那么好干。

    刘孜准备9月底房租到期后,就把已经开了4年的连锁临期折扣店关了。“疫情前还好,但这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

    “刚开始的两年,也不能说生意多好,但起码每个月5000多元的房租是可以覆盖掉的。”而现在,店里少有人光顾,每个月收款连交房租都不够。“我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今天要有多少过期食品要扔。”

    这些临期商品一旦从公司拿走,就全权归加盟商处置,过期只能扔掉认亏。而且总部是有价格指导的,商品只能低于定价,不能高于定价,“比如15元两袋的鸭翅,你可以卖10元两包,但不能卖20元两包。日期越近,价格就得越低,不然卖不出去。”总部也经常派暗访人员,“加盟商群里每周都有因为私自加价被通报的。”

    刘孜的店开在北京自己所住小区的负一层,位于超市旁边,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想要留住回头客,也得牺牲一部分利润,“摩奇饮料我是1.95元从总部拿的货,零售卖2.5元一瓶,但熟客一般都成箱提,就按2元/瓶算,结果每瓶我只能赚5分钱。”

    因为临期折扣店利薄,想要赚钱只能靠走量,所以格外依赖客流,也就是位置。当初为了省房租,刘孜将位置选在了负一层,结果今年年初,自己店面头顶一层门市房也开了一家连锁折扣店,一下子把客流都抢走了。

    在北京南三环开了多年折扣店的李湘今年也几乎不进临期商品了,“现在做的人太多,都比着低价,没什么赚头了。”她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而且李湘的店是自己经营,货源都要自己找,畅销品抢手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货,也不知道能拿到多少货。”

    加之疫情影响,店主或店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封控了,更不知道会封控多久,这期间就会有很多货砸在手里。

    现在刘孜店里货架的照明灯基本都不开了,只有偶尔有顾客进来时,才打开一阵,顾客走了货架又重新暗下来。

    (文中雨珊、周正、余辉、刘孜、李湘为化名)

    四、如何找临期食品货源

    可以去大型商超(国产)。

    大型商超(国产)超过三分之一保质期还没有卖出去的食品,基本上大型商超都会下架,而进口食品是到一半保质期也都会被大型商超下架。

    还有生产厂家也有一手货源,因临期而由批发商发回厂家。临期食品也是要好好处理的,一般是做特价处理或低于成本价卖出以便收回资金。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临期食品批发市场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东方中学是优高吗(杭州东方中学是优质高中吗)

    杭州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吗(杭州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吗最新)

    杭州科技学院官网(杭州科技学院官网首页)

    优秀创意平面广告分析(优秀创意平面广告分析1000)

    推广收费标准(百度推广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