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杭州不发展东部(为什么杭州不发展东部地区)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为什么杭州不发展东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何不利于城市化发展
东南沿海转移的产业未必适合中西部地区
二,仅仅依赖产业转移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
三,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限制,更应该发展高端产业
四,看看一些内陆国家所采用的“山地发展模式”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成为未来国家平稳发展的制动器,但也可能变成国家持续发展的更大机遇。在东南沿海产业发展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着力于发展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机遇期,是中国经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本道路。
应该说,无论是国内的有识之士还是国外的一些政治家,都已经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发展中西部将成为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发展路径。
虽然共识和目标已经达成,但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未必清晰。在前几年的经济与政治领域,中西部落后地区致力于从东南沿海开展产业转移,承接东南沿海淘汰的落后产能,充分利用中西部价格更为便宜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已经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
这种产业东西部转移与产业承接的理论在前几年颇有市场,但是从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成果来看并不乐观,说明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中西部某一省市简单机械的照抄照搬东西部产业转移的路径与方法,那么在更多可能的情况下,并不会真正形成自身的产业聚集与产业优势,甚至在东中西部产业发展中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一、东南沿海转移的产业未必适合中西部地区
从2010年开发中西部的口号喊出以后,中西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东南沿海将落后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从而为东部沿海地区腾出高附加值的产业空间,实现中西部的第一次发展与东部的第二次发展,这就是所谓东南沿海产业的“腾笼换鸟”之说。
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中西部应该对东南沿海淘汰的产业不加选择的予以承接,听起来应该是可以的。既然中西部地区缺乏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劳动力不得不跨省来到东南沿海打工,这样既抽取了中西部的劳动力,也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土地供应难度,从而造成东南沿海土地与劳动力价格双增长。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低端产业的附加值越来越低,甚至徘徊在生产成本附近无以为继。
如果将这些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输出省份,再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自然就可以形成中西部当地的产业聚集,而东南沿海腾出来的富裕土地就可以继续发展高端产业,双方各得其所。
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产品的成本主要由劳动力与土地两者的价格构成,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其实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改开以来东南沿海形成的主要产业集群基本是以服装鞋帽为代表的纺织行业为主的低端产业,这类产业的发展不但依赖于廉价土地与劳动力资源,更多的还是利用了沿海当地的廉价的运输资源。由于市场需求端在外,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港口,利用海运价格的低廉(相对于陆运),来实现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东南沿海的纺织类企业转移到内地(比如湖南),虽然土地与劳动力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但是其中的陆运成本却将大幅度增加。根据相关数据,即便是我国已经建成了发达的铁路运输网,但是铁路运输成本还是比海运成本高出数十倍(这个数据网络上有,我就不再去详细列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查)。
而对于附加值很低的产业而言,大宗运输成本的增加已经远远抵消了土地与劳动力价格的降低,这样就使得低附加值产业的东西部转移并不经济,也就带来这种产业转移的必定失败。
从实践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就拿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来看,这些地区的服装纺织、电子装配等产业按说应该转移到广西甚至云贵最为合适,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但是实际上东盟的越南更多的承接了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这也是五六年前很多大V们悲观的呼吁沿海民企大量倒闭的现象。那么这些关闭的厂家其实是去了越南,而没有去广西。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看看下图,由于越南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海运价格与陆运价格相差巨大的情况下,低端产业转移到越南是否比从陆路走到广西省更为廉价呢?这还不用说越南相比广西更低的土地与劳动力价格,以及其他内陆省份比广西更高的陆运距离。

所以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产业的东西部转移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无论是东南沿海的产业转出者还是内陆地区的产业承接,如果不加区分的响应政策,那么大概率的事件就是产业转移的失败。
二,仅仅依赖产业转移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内陆地区将一直落后于东南沿海
那么刚才说到东南沿海希望转移的产业未必完全适合于中西部地区,由于陆路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远远抵消了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的降低,因此使这种产业转移并不经济。这里其实我们还没有计算中国的大部分能源与原料也来自海外,如果产业聚集在中西部地区,还要再加上把在沿海下船的这些能源资源用陆路方式运到生产地区所产生的成本。
那么即便是我们没有陆路运输成本增加的问题,即便是我们只考虑到东南沿海转移的产业就在中国本土市场销售,这样的全国范围的销售成本,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相差无几(其实这里我们已经自动忽略了当前东南沿海地区的消费水平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但是我们仍然会认为长时间的采取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区域发展思路,并不适合于我国越来越严峻的东西部二元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般来看,东南沿海希望转移的产业都是东南沿海需要淘汰的产业,或者在东南沿海土地与劳动力价格的因素下已经基本无利可图的产业。那么这些产业必然是利润率比较低、人均产能比较低、污染水平比较高的初级产业。而东南沿海在腾出区域空间以后,又可以持续发展剩余价值更高的产业。
如果中西部地区一直致力于承接这些落后淘汰产业,那么就将永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以前是东部搞工业、西部搞农业和矿业,中西部就干着脏活累活;未来是东部搞高级产业,中西部搞低级产业,中西部继续干着脏活累活。这种产业发展的格局将永远不能消除东西部的经济二元差距,会使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持久的存在下去。
所以,这并不是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方式,也不符合我国最新推出的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在共同富裕的政策下,虽然中东西部会有产业分工,但是不应该有谁就要做高端产业、谁就要做低端产业之分。借用一句革命的词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只有东南沿海地区才配做高端产业吗?难道我们中西部地区就只配承接东部淘汰的产业吗?
三,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限制,更应该发展高端产业
既然中西部地区并不适合承接东部地区的转移产业,或者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更不能解决国家关于共同富裕的问题。那么中西部地区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
首先我们要从资源限制条件来看,由于我国大宗原材料比较缺乏、能源比较缺乏,大部分依赖于海外进口,这样在内地地区产业如果需要大量的利用这些资源与能源,肯定是不经济的。其实这早在某些产业已经呈现出来,比如之前由于三线建设形成的武钢与攀钢,由于铁矿石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位于上海的宝钢,造成自身竞争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其次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附加值比较低,同时又主要依赖于外需市场,并且需要大量依赖于运输的产业,比如服装类、家具类、食品类、低端消费品类,就不应该在内地大量建设。内陆地区建设这些产业,还应着眼于国内市场的供给与竞争,不要过多参与海外竞争,更不应该发展“三来一补”贸易。
第三,为了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赶超,中西部地区更应该发展高端产业,甚至比东南沿海更超前的高端产业,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因为只有高端产业才有更高的经济附加值,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才能带来更高端的消费水平,形成一个良好的市民消费社会。如果一直跟在东南沿海地区屁股后边跑,即便你跑的再稳也只能是个跟随者,一不留意就被时代的步伐给绊一下,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脉搏。
当然,发展高端产业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比如产业链的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的条件,但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只要政策到位了,其他一切都是迎刃而解。
比如最近内陆地区发展比较好的几个城市,合肥是最为令人瞩目的,以前不起眼的合肥,面临着杭州、上海、南京的包围,生生的在白电产业—液晶产业—汽车产业,以三级跳的模式一步步的走出来,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城市产业成长的样板,像厦门这样的沿海城市也有向合肥学习的愿望。
比如还有成都和重庆,虽然偏居于西南一隅,但是从半导体产业发展与软件IT行业发展,现在在全国也已经做到了全国的前列。我们以前一直固执的认为西部地区地处偏远,缺乏人才,难以获得高端芯片和IT人才,但是我们看到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成都重庆就一举解决了人才的问题,现在高端人才不仅仅往深圳杭州跑了,重庆成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部地区还有武汉和长沙,武汉就不用说了,是近几年的明星城市、网红城市、曝光度比较高,经济成长也比较快,他在高端的芯片产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长沙市则是在压住城市房价的同时,极力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大型设备产业发展起来,这可以看作是长沙市对装备市场的一种扶持,里面肯定聚集了很多的政策倾斜。
还有两个小例子,就是郑州引进的富士康一下子推高了郑州市的城市能级,不过郑州市其他产业发展的不是很好,如果一直靠吃富士康的老本,经济的发展速度会很快掉下来。另一个例子就是大庆市,这个处于东北北部寒冷地区的小城市,当石油产业逐渐枯竭之后,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用全市财政投资引进了沃尔沃生产工厂,也算是一个大手笔。不过大庆城市较小,目前除了沃尔沃这个亮点,其他的还乏善可陈。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部这些所谓明星城市的发展,基本都不是依赖于从东部转移来的产业,而都是属于那种果断的跨代发展,直接进行弯道超车的产业。这样就使自己的城市经济发展一下子就把很多沿海城市远远的甩在后边,比如天津、唐山等之前的大型城市就已经被武汉、成都、重庆超越,甚至有被合肥、长沙、郑州超越的可能。
四,我们看看一些内陆国家所采用的“山地发展模式”
瑞士等国家发展战略采取的是山地模式,山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没有港口,内陆国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很笨拙的发展模式。就它没有办法优先发展沿海或边境地带,他没有办法去依赖贸易,他的物流不方便,他的原材料尽管多,但是他的原材料的价值挖掘和转换能力较差。
所以天长日久,他们干脆依着本国所拥有的原材料,从零开始,倔强地发展本国的重工业体系,基础工业体系,逐步地基于重工业体系的发展,把本国的原材料,矿产,农业,自然资源转换为装备,转换成基础产品,转换成中间体,再通过基于工业体系、重工体系,发展民用体系、轻工体系,把已经转换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资源,进一步转换成为消费品。通过长链条来提升自然资源的价值,化解因漫长的物流带来的成本,从而使得国家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从上面这张欧洲地图的截图可以看出,像瑞士、捷克等内陆国家的产业发展模式,肯定与法国、意大利、英国是有很大差异的。像手表这种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的全球输出,也只能是在瑞士这种几乎全国全部位于山地位置、缺乏基本的产业用地的国家才能产生。
这看起来是最笨拙的、最无奈的一种发展模式,但是我们发现,在许多闭关锁国的国家里面,当他无法获取国际上的优势,当他没办法和国际体系接轨的时候,他只好发展自有的工业体系,像前苏联就是典型的模式,中国在闭关锁国时期,事实上在大飞机、胰岛素、装备、重卡上面也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山地模式它本身就是一个靠得住的模式,本身是值得研究的。
德国斯图加特模式,美国丹佛模式,都是这种内陆型地方,典型的用强行崛起,无中生有式发展,进行硬突破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这种山地模式式的硬突破,没有基于对国际潮流的思考,对国际产业脉络的考察,跳代地走到产业前面去,硬崛起式地缔造自己的产业的话,他将一直处在国际产业被迫的分工阶段,而只要他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只要他接受分工,一直会被基于分工,基于支撑体系,锁定在某一个方位当中,他永远不能突破。
所以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行政省区角度,山地模式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恰恰是一个国家、区域发展过程当中,必须需要的一种模式。
1
23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特效炸裂!3D火影震撼呈现,上线就送SSR英雄!

00:25
疾风传:秽土转生
版本 1.0.0.1
深圳市乐成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
权限
立即下载
疾风传:秽土转生
广告
海南发挥RCEP与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 深化对外合作
青瞳视角

张军扩:最需要着力的是扩大内需,最关键的是提升市场主体信心
上观新闻

中国高端科技智库研究提出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
中国新闻网

哭晕了!早知道植发这么便宜,还用什么假发哟!赶紧查价
碧莲盛植发中心
广告

看更多热点资讯
二、为什么中国很多一二线城市新城区发展是在城市东部,是巧合吗?
巧合,为何如此说,我随意分析三个城市。北京的国贸区是因为原本东三环附近为使馆区,各国使馆都在附近,逐渐对外贸易形成聚合,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国贸CBD,而上海市因为90年前后提出发展时,黄浦江两岸差别巨大,浦东还是农村和田野,浦西则是“大上海”,当时有句谚语“宁要河西一张床,莫要浦东一座房”,生动的反映了当时黄埔两岸的差别,由于浦东空旷、单位面积人口低,适合建设新区,因此规划了浦东新区;至于广州天河,也因为天河附近有广州东站,加之天河城、广州电脑城、中信大楼。天河体育中心等所在地,逐渐变成广州另一个中心。
但是你有点误解,就是国贸和天河都不属于新区或开发区,只是随着商贸和发展自发形成的一种聚落而已,并非特意规划,而且天河为例,本来就是传统的广州老城区。只有浦东可以属于新区或开发区的性质。
三、南京和杭州,谁才是东部最值得回的城市?
答案杭州
其实很多人都是受了几十年的传统排名影响,认为南京比杭州更有影响力,就觉得杭州没有南京发达,觉得南京综合实力强于杭州这明显是一种刻板印象,杭州在几十年前确实不如南京,而现在的杭州已经是明显在南京之上了。
首先,经济方面:论GDP,杭州18109亿,南京16355亿;论人均南京17.56万,杭州15.17万;论资金存款,杭州61044亿;南京44708亿;人均收入杭州74700元,南京73593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杭州66709,南京66140;城市财力杭州2280亿,南京仅仅只有1618亿,很明显,南京在经济方面明显是弱于杭州
企业方面:论企业产业,南京完全不是杭州的对手,甚至可以在南京的各企业单位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好大一部分南京人都承认南京企业远远落后杭州,原因如下:1,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独角兽企业,杭州独角兽企业非常多,截止2022年有整整37家独角兽企业,要知道不要说南京了,就是整个江苏省也就23家独角兽,整个安徽省也就11家,也就是说把安徽省和江苏省所有的独角兽企业全部加起来,也没有杭州一个城市多,而且杭州的独角兽企业估值居全国第一,和北京并列,光是蚂蚁集团总估值就有1500亿,是南京所有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的整整七倍。2,在上市公司总额上杭州8.1万亿,南京只有1.39万亿,杭州是南京整整五倍!A股公司将近南京两倍!杭州A股公司196家,南京才101家。3,瞪羚企业,杭州9家,南京只有一家。4就业薪资方面,杭州因为是以互联网为主,而南京以工业为主,明显杭州就业薪资水平普遍高于南京,使得南京发展余力继续不敌杭州。可见,南京在企业实力方面,根本无法和杭州相提并论,差距实在太大
交通方面:真的不要觉得南京地铁发达就真的发达了,地铁只是城内交通,论交通,城市高铁,高速才是根本,这就要说南京南站了,南京南站虽然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但这仅仅是面积最大的而已,论客流量,杭州东站远胜于南京南站,杭州东站客流量5274万,南京南站只有3427万,高铁对南京来说从来没有起到过很大的作用,整个江苏交通都被上海所吸收,归纳了南北线,然后就是浙赣铁路为正线,十杭州是必经之路主线道,而南京只是一个支线。另外,在机场方面,南京的客流量,工作效率,设施也是落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科研方面:虽然南京高教实力远在杭州之上,但要知道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可是和北京一样并列全国第一,集结着我国各地的科研人才,当然也包括南京,这让杭州的科研能力大幅上涨,杭州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方面有7.33万件,南京仅2.2万件,杭州研发指数3.30%,南京3.07%,杭州高新技术企业数3919家,南京3126家,杭州科技的强大体现在都是风口,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安防,中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这方面,杭州能做到承受超巨大压力的流量仍然稳如泰山的的云操作系统,杭州还有世界上最先进5纳米的最新云服务器芯片 CPU 。在云领域,杭州无论软件科技还是硬件科技都是世界顶级的,这些成绩南京目前无法达到
医疗方面:医疗资源方面南京看起来三甲医院多而且医院总数比杭州高出一倍,实际上床位数和医护人员数量都是杭州多,医疗水平更是杭州领先。最新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南京没有一家获 A ++,杭州有三家综合医院进入12家 A ++
地理位置:不得不承认,南京地理位置也不错,相对平坦,但是相比杭州南京还是有些短板,因为南京处于江苏省边缘,还三面嵌入邻省安徽,有徽京的称号,偏居一偶,身为江苏省省会不利于管理,辐射效果也不明显。南京尴尬的位置对富庶的苏南吸引力也不强,它反而是吸引了安徽大量人口流入,以至于安徽的合肥经济一直是华东经济最差的省会城市。反观杭州,位置在浙江中心偏东北,浙江的经济中心,对浙江内的绍兴,嘉兴,湖州,金华辐射比较强(虽然腹地偏小,不如成都)。所以杭州位置是是中心对边缘,而且杭州城市面积相当广大,人口也多,这点使得杭州的人力资源和地理可利用资源比南京强上不少,很明显,杭州在地理位置优势更佳
人才吸引方面:这是杭州未来发展的关键,刚才也略有提到,这一点南京也处于很大的劣势,虽然南京在人才吸引力上也很靠前,排名第六,但杭州是第一呀,而且杭州不但是第一,人才吸引的数量,是南京整整八倍!这使得杭州又强,进步又快,带动了科技,企业,人力资源,交通等等各方面的红利,并且越带动,红利增长越快,在未来发展杭州潜力无疑在南京之上。
旅游方面和文化软实力方面:我们都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可是杭州难道不是嘛?其实,六朝古都有六个,分别为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开封。在这历史资源上,杭州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杭州西湖,良渚文明遗址,京杭大运河,而南京只有一个明孝陵,杭州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只有28个。南京和杭州都是靠历史沉淀换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但杭州因为有着身为中国十大旅游圣地,中国十大历史遗迹的西湖,以及中国最大资源最丰富的西溪湿地,旅游收入远高于南京,杭州4005亿,南京仅2785亿。
综上所述,杭州相对南京更有发展潜力,在衡量城市的实力重要指标中,杭州占有更多优势而且部分方面远远强于南京,而且杭州是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南京以工业为主,发展效率杭州胜出,杭州是东部最值得回的城市。
四、杭州转塘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杭州转塘天然交通不方便发展不起来。杭州转塘处于钱塘江和西湖群山的夹角,天然交通不方便。杭州城市建设有其规划,传统城市建设就是一环一环的建,这种方式适用于平原,没有天然障碍。但是杭州转塘多丘陵,水系复杂,如果一圈一圈建,会面临各种问题,所以杭州转塘因为天然交通不方便发展不起来。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杭州不发展东部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谷歌为什么翻译不了中文了(谷歌为什么翻译不了中文了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