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2035总体规划图高清(杭州2035城市总体规划图)

    发布时间:2023-03-21 01:55:3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7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2035总体规划图高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2035总体规划图高清(杭州2035城市总体规划图)

    一、杭州人才落户不再“零门槛”,会否影响房价?

    作为楼市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杭州对于人才落户和购房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

    10月9日,杭州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经市委研究同意,现将杭州市大学毕业生落户政策调整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自2021年10月15日(含)起,落户政策调整为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者(本科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硕士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在杭州市区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杭州市区;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岁以下,不含55周岁)学历者,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具体申请指南另行公布。

    对比之前,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政策有所收紧,主要表现为:硕士研究生不再享受原先“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而是和本科生同等门槛,需要在杭州落实了工作并正常缴纳社保后才可落户。

    另外,此前35周岁以下(不含35周岁)的大专人才只要缴纳一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杭州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式。根据杭州9月16日印发的《杭州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从10月15日开始,大专生需通过积分等途径落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第一财经,杭州在人才引进的思路上正在发生转变,从原先相对粗放的“抢人大战”和“唯学历”论,变得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更加关注这些人才能否真的为当地所用。

    落户政策有紧有松

    过去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抢人大战”,杭州凭借城市基本面和几乎“零门槛”的落户政策在人才净流入上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杭州市委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人数,不仅超过了2019年全年引进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上涨39.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增幅达49.9%。2019年至今,杭州累计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87.8万人。

    在曾刚看来,杭州人才政策的调整是有紧有松的。一方面,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扩招的背景下,此次政策收紧了对于这一人群的落户政策;另一方面,对于博士这类高端人才,杭州还在加大重视程度和引进力度。

    除了“先落户,后就业”,根据杭州人力社保官微昨天发布的《关于调整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的公告》,毕业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含)之后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补贴标准由5万元调整为10万元。

    与此同时,杭州对于存量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的落户也在进一步放宽。

    曾刚表示,将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的《杭州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最突出的两个变动是,第一提高了就业和居住年限分值,把“就业及参加社保”指标从最高85分提高到120分,并把“居住年限”指标从最高45分提高到100分,这对于长期在杭州工作的人才而言,门槛是明显降低了,有利于留住对杭州有长期贡献的人才;第二,强化了招商引资的贡献,把“来杭投资企业”指标的积分从最高10分提高到了80分,以加大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和吸引力。同时,上述办法还调整了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迁条件,“申请人本人取得当年落户指标的,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未满18周岁),符合投靠条件的,可以办理随迁”。

    总体而言,杭州调整人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落户人口结构。

    9月30日杭州市政府官网发布的《市发改委 市公安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的通知》解读称,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合理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同时根据《杭州市人口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目前处于“人口与公共服务紧平衡状态”,下一步要“引导人口总量适度增长”,调整优化人口结构。

    今年5月,杭州市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约1193.6万人,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323.56万人,增长37.19%,年平均增长率为3.21%,为浙江省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

    作为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提出,引导和控制人口增长,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万人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000万人左右。

    会如何影响当地房价调控

    此次人才落户政策的调整,对杭州楼市是利空的因素吗?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相对收紧的落户政策和此前杭州新落户人员炒房等现象有很大关系。

    “此前杭州人才政策相当宽松,这也使得各类人才通过落户的方式进入杭州,进而获得了购房资格。类似情况下,杭州楼市炒作比较明显。”严跃进告诉第一财经,此次杭州对于此类人才政策进行了堵漏,适当收紧,能够更好配合房地产政策的推进,对于稳定市场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实际经验来看,此类政策将有助于规范各类购房行为,各类通过违规落户而骗取购房资格的操作将会减少。

    曾刚也认为,此举将对杭州的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调控房价的方式之一即打击炒房。同时,杭州也在加快土地和房屋供给,“目前杭州增加供给的速度还是挺快的,随着城市规划不断向外拓展,当地的住房新建速度和规模空间都较大”。

    根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杭州将完善“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一核”为城市核心区,“九星”包括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桐庐和建德板块、淳安。

    二、想知道: 杭州市国家高铁规划图在哪?

     杭州市没有“国家高铁规划图”,这个国家规划图,在交通运输部!

    中国交通运输部

    地址:建国门内大街11号

    三、重磅!《琶洲地区发展规划》通过,2035年将大变样

    11月13日,15届90次市 *** 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规划以《琶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18-2035年)》为依据,衔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抓住琶洲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克服发展瓶颈,谋划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配置交通设施和公服设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细化到空间,制定长远蓝图。 琶洲地区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三城一区创新核”中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广州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桥头堡。规划范围包括:琶洲岛及黄埔涌以南的琶洲南区,用地规模1490公顷。 《发展规划》提出:将琶洲地区打造成数字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规划主要结论包括: 一是明确琶洲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将构建以会展经济、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联动发展新格局; 二是科学合理预测人口规模,预计2035年琶洲地区就业人口约80万人,居住人口约34万人; 三是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地区交通承载力,构建空、轨、路、海多种交通方式协同的对外交通体系,规划轨道交通运能不低于55万人次/小时,强化过江桥隧连接,打造「 ”岛内+岛外”会展物流轮候模式; 四是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会展配套,提高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产业配套服务能级; 五是协调土地储备与供应匹配产业发展,加大土地储备,将城市更新作为释放土地存量的重要手段。 到2025年,琶洲地区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与会展产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5000亿元。 到2035年,琶洲地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会展产业集聚核、湾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总部经济增长极,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成为华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现状〓 基础良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 琶洲地区是市「 ”十三五”规划广州发展「 ”黄金三角区”之一,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里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琶洲地区是广州黄金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珠江前航道以南,与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黄金三角区由珠江新城(12平方公里)、国际金融城(8平方公里)和琶洲(14.9平方公里)共同构成,集世界级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和会展商贸为一体,是南中国经济最活跃、总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深厚。会展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展馆一至三期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室内展馆面积36万平方米,作为「 ”中国第一展”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每年在此举办。截至2018年,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约13536亿美元,其中2018年当年总成交额约600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同时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正全面建设,相继引进了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小米、唯品会等一批互联网企业总部,已发展为广东省互联网百强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华南快速干线、科韵路、广州环城高速、广州地铁四号线、八号线及有轨电车等已建成投入营运,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十八号线及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正在建设中,待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琶洲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将明显增强,城市功能配套将日益完善。 四是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琶洲地处珠江前航道与官洲水道交汇之处,区域内有磨碟沙涌、黄埔涌等河涌水系,还拥有古港、会展等6处公园,并且有轨电车于珠江边串联起一条城市观光绿带;同时琶洲南面拥有12000多亩有广州「 ”绿肺”美誉的万亩果园湿地,周边水网密布,江、河、湖岸线绵延277公里。 不过,琶洲地区也面临着经济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包括外向型经济发展缺乏竞争优势;会展等产业发展亟需提升,「 ”展强会弱”问题突出,琶洲数字经济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亟待完善;开发机制亟须理顺等问题。 〓提出五大战略定位〓 成为华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根据《发展规划》,本次规划范围包括琶洲岛及黄埔涌南岸的琶洲南区,用地规模共1490公顷,其中:琶洲岛西区210公顷,中1区240公顷、中2区290公顷、东区300公顷;琶洲南区450公顷。 规划期为2019年至2035年。其中规划基础年为2019年,近期为2020-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 为此,《发展规划》提出,琶洲地区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与珠江新城、金融城共构「 ”黄金三角”,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具体来说,就是将立足广州,依托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把琶洲地区建设成为「 ”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智慧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创新服务设施、节能低碳的绿色能源先导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环境示范区,这也是琶洲地区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 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产业:打造「 ”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 《发展规划》提出,将琶洲地区打造成数字经济、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建设「 ”全球会展产业集聚核,湾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总部经济增长极”。预计到2035年琶洲地区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 在建设全球会展产业集聚核方面,规划国际一流现代化会展场馆及会议中心,强化国际商贸交往功能,成为广州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平台。琶洲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会展全价值产业链,实现「 ”以展促会、以会带展、以会展促消费”,形成展、会、节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会展全价值产业链,提升地区国际交往与国际消费功能;将加快推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四期展馆建设,同时引导低利用率展馆功能优化与转型。同时,争取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数字产品国际展会。以「 ”会议论坛+节事活动+博览交易”形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交往平台。 在建设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方面,琶洲将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重点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制度改革试验田。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以及数字创意、工业互联网等创新领域,预计到2035年,数字经济企业规模不低于2700家。值得一提的是,琶洲将高水平建设「 ”琶洲城市大脑”,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建设包含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大数据资源池。支持数字经济企业技术迭代创新与应用测试,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建设智慧法庭应用场景,加强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按照国内一流标准起步,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团队,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 在培育创新型总部经济增长极方面,琶洲将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网络,把琶洲地区打造成为培育创新型总部企业国际化、集群化发展的优选地。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供应链总部、研发总部等功能性总部,预计到2035年琶洲地区经市认定总部企业不低于50家。 为支撑数字经济、会展产业、总部经济发展,琶洲地区还将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与专业服务业。一是提升商贸服务业,推动「 ”数字-商-文-旅-展”融合发展,新增以文化艺术、体育健康、教育服务为主题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二是大力发展高端专业服务业,提升琶洲创新经济营商环境。 空间规划:打造四大功能片区,推动产业空间高效有序开发 琶洲地区将以营造产业创新生态与产城融合为导向,重点打造「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区、智慧会展产业创新区、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创新合作区、创新融合拓展区”四大功能片区,推动产业空间高效有序开发。 1、琶洲西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区 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和数字创意、工业互联网等数字融合创新产业。 支持跨国总部企业设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与大企业孵化器。建设一批国际性公共研发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及技术转化平台、大数据开源与交易平台,形成覆盖数字经济创新全链条的国际创新合作网络。 2、中1区:智慧会展产业创新区 重点发展品牌展会、国际性会议、数字会展以及会奖旅游、文化节事活动等新业态、现代商贸服务业。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成为全球品牌中心与全球采购中心,扩大国际性会议与节事活动品牌影响力,促进会、展、贸、购、金融、物流等全产业链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各类会展服务、新兴金融、跨境电商服务、会展旅游,配套发展智慧物流、高端酒店服务、会展人才培训及中介服务,建设广州市国际商贸交往中心核心区。 3、中2区+东区: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创新合作区 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型总部经济以及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咨询设计等专业服务业,打造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创新合作区。 4、南区:创新融合拓展区 重点发展高端会议、节事活动等会展新业态、智慧城市、数字贸易、金融科技等数字融合创新产业,整体打造成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与会展等其他产业融合创新拓展区。 ★五大战略定位之二★ 交通:两小时生活圈覆盖大湾区11市 构建智慧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 《发展规划》提出,将构建满足琶洲区域、广州市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层面的多元化交通体系,建立以琶洲为核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小时经济圈;打造大湾区快捷直达轨道交通网络,完善辐射市域的道路交通体系,构建琶洲「 ”一主四辅”综合交通枢纽格局,营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构造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琶洲与珠江新城、金融城共构「 ”黄金三角”,完善交通设施保障三区紧密联系,提升路网密度,提高城市道路供给量,健全高品质交通枢纽服务,构筑宜居宜业生活空间。 《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琶洲地区将规划轨道交通运能不低于55万人次/小时,打造「 ”一主四辅”五大核心交通枢纽。其中主枢纽会展塔综合体是广州市二级客运枢纽,是对外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座辅枢纽分别为琶洲西区综合体、万胜围综合体、新洲综合体及赤沙滘综合体。 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系紧密,未来琶洲地区可通过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接入珠三角城际线网、国家高铁线网,快速到达珠海、深圳、香港,建立以琶洲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覆盖港、澳、广、深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城市;两小时生活圈覆盖大湾区全部11市,打造高效智能交通服务体系,增强会展竞争力,构建外向型经济集聚发展增长极。 此外,还将建设立体人车分流设施,打造沿江绿道城市慢生活公共空间,完善过街安全设施,打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系统,形成生活休闲娱乐空间。 ★五大战略定位之三★ 公共服务:数字经济赋能,打造全国领先水平的创新服务设施 《发展规划》提出,琶洲地区将高标准、创新配置教育科研、金融商业、人才配套服务、人才住房等配套设施,整体提升琶洲地区商业服务、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级别,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提高琶洲CBD地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运行效率,努力成为建设与管理智慧城市的示范区,打造全国领先水平的创新服务设施。 琶洲地区将着力构建集生产、生活于一体,资源供应充足、公服配套健全的新一代高水平创新服务设施。此外,通过构建「 ”琶洲城市大脑”,结合「 ”5G商用技术”打造琶洲智慧城市示范区平台,建立区域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助力广州加速融入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琶洲地区充分发挥广州城市新一代CBD定位和互联网集聚区产业资源优势,以5G支撑应用场景由移动互联网向移动物联网拓展,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 ”5G+智慧城市示范区”。以大数据分析、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基础,构建可进行城市海量多源数据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的「 ”琶洲城市大脑”。 ★五大定位之四★ 能源:建设节能低碳的绿色能源先导区 《发展规划》提出,琶洲地区将布局低碳绿色能源设施,建立并完善琶洲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供应设施,构建供、需侧协同的 「 ”互联网+” 能源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能源先导区。 为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理念,琶洲地区新建建筑应至少满足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对于整体布局,这要求结合琶洲地区产业规划、用能特征及地理布局特点建设相应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布局低碳绿色能源设施。 ★五大定位之五★ 环境:营造多样化环岛滨水空间 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示范区 《发展规划》提出,琶洲将推动绿色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营造多样化环岛滨水空间,提升桥梁、公园、码头、夜景等景观节点品质,以黄埔涌改造作为广州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工程,建设海绵城市试点,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环境示范区。 《发展规划》提出,琶洲地区将营造多样化环岛滨水空间,打造宜人的绿色岸线,一体化处理黄埔涌两岸开敞空间,营造丰富多元的开敞空间。同时,完善提升琶醍、会展公园等滨水空间,积极推进黄埔古港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琶洲打造「 ”千年海丝发源地”的旅游形象名片。对于桥梁、公园、码头、夜景等景观节点的品质方面,《发展规划》提出对滨江不同岸线,可采用像素幕墙、LED液晶屏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夜景设计,重点突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与琶洲眼城市夜景景观。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申卉、何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刘桐桐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四、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一个城市不可能无上限扩张,也就是说城市大规模“抢人”已经进入一个微妙的拐点,未来人口增速将会放缓。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1

    所谓“人口余额”,即每个城市规划设定的未来常住人口规模目标与当前常住人口规模之间的差额。

    根据目前已经发布了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数据来看,部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人口余额”已不足。

    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的人口上限分别是2300万、2500万、2000万、1900万。相比2020年七普人口,北上广深分别还剩110万、12万、136万、114万增长空间,也就是说四大一线城市总体“人口余额”不足400万。

    新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也不算多

    除此之外几个新一线城市的“人口余额”也不算多,虽然几个新一线城市的天花板都不算低,成都2400万,苏州1700万-1800万,武汉1660万,杭州1500万、沈阳1200,但是剩余规划空间都差不多只有300万左右。

    除了沈阳以外,其余像成都、苏州、武汉、杭州等城市和过去十年人口增量来比,城市的“人口余额”也不算多。

    一个城市不可能无上限扩张,也就是说城市大规模“抢人”已经进入一个微妙的拐点,未来人口增速将会放缓。

    三四线城市人口严重不足

    早在2019年年底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称: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对中国城镇人口的现状有个估算,我们发现88%的城市人口是严重不足的,简单的说就是城市的实际人口比经济意义上有价值的人口数要低很多。

    除此之外,4月份,提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6月份,提出目前县城常住人口正减少的现实,不可过度超前和盲目建设。

    很多三四线城市虽然“人口余额”充足,但是从过去10年的人口增量就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后劲已不足。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现在的人口趋势就是小城市人口不断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人口余额”越来越少,小城市人口余额虽然充足但人口上不去,而这个趋势还将持续!

    因为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本质是因为各大城市资源配比不均,能在家乡生存,又何必背井离乡。像很多三四线城市,产业类型少、工作机会少,工资也不高,但是物价和房价却可以直追一二线城市,真的应了那句没有一二线城市的命,却得了一二线城市的病。

    现有住房足以够34亿人居住

    根据最新房地产数据,中国有1.3亿套房屋空置无人住,现有住房足以够34亿人居住。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是96%,超过30%的家庭拥有2套住房,超过10%的家庭拥有3套住房,户均拥有住房1.5套。

    房屋空置率高,人口出生率低,一线城市不再把“抢人”当作目标,三四线城市人口支撑力又不足,所以种种迹象表明高房价只是最后的狂欢而已。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影响有哪些2

    省会仍有人口提升空间

    相对于一线城市的“人口余额”不足,不少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还有较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9月底,《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2035年天津市规划人口控制在2000万左右。这意味着,天津尚有较大的人口增长空间。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天津的总人口为1386.60万人,未来天津的人口增幅可以在此基础上超过40%。

    和天津类似的还有苏州,根据《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苏州市域常住人口规模1700—1800万人。这一数据较2020年的人口普查1274.83万人相比,也有超过40%的增长空间。

    除天津和苏州之外,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2035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2020年,南京的常住人口为931.47万人。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万人左右。而202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规模为1193.6万人。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确定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400万人。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的总人口为2093.78万人。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成都仍然有较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孙不熟认为,相对于北上广深,成都更多的人口并不集中于中心城区,而是下沉到郊区、县级市等,而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过大,成都相对来说更有人口的.回旋余地。

    此外,《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规划可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2020年,武汉的总人口规模为1232.65万人。《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福州市域常住人口规模1000万人。2020年,福州常住人口为829.13万人。

    这意味着,除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大城市仍然有15%-45%的常住人口增长空间。这会产生何种影响?

    孙不熟指出,一些城市相关规划显示人口规模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这只是意味着这些城市还有较大的人口增长余地,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吸引这么多人。另外,这些城市也并不会马上建设达到人口规划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是根据现状来动态调整。

    这也不意味着有较大人口空间的城市,会一步到位放开户籍。

    “以天津为例,天津作为直辖市,是拥有‘高考福利’的,这几年也有不少在北京工作但拿不到北京户口的人,将户口落户到天津。因此,如果天津真的放开户籍,其实对人口是有较大吸引力的,但是这不符合城市对人口的需求。”孙不熟表示,相对来说,不少大城市的卫星城目前有更多的机会。

    张大伟指出,目前来看,大城市的吸引力仍然在增强,要预防大城市周边卫星城过度房地产化的倾向。因为卫星城如果缺乏产业的支撑,那么流入的人口购房需求,大部分为投资和投机的需求,这对当地的发展不利。

    “目前来看,卫星城更多是投机需求,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房地产市场,因此一旦出现波动,对这些卫星城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大城市需要进一步建设轨道交通,将周边联通起来。”张大伟表示。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2035总体规划图高清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一共有几个万象城(杭州共有几个万象城-)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品)

    杭州和广州的直播哪个好(杭州和广州的直播哪个好做)

    拍一拍陌生人头像对方会知道吗(拍一拍陌生人头像对方会知道吗)

    常见技术指标(常见技术指标形态精要课程在线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