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裕还是成都富裕(杭州已经被国家作为一线城市)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富裕还是成都富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最富十大省都是哪些?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深圳、杭州、天津。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经济一天天变得更加发达,近些年来楼房越来越多,各种行业风生水起,商场入驻大牌也越来越多,人均GDP处于持续上涨状态。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杭州因为优美的环境还有很多知名的文人雅客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旅游,所以杭州的旅游业十分发达,同时也带动其他行业,提高了杭州整体GDP水平。
深圳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城市化。深圳紧挨着香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高新技术、经融服务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福建和浙江、江西、广东相连,还和中国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之高,也是全国第一名。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内外交流的枢纽,商贸也大多在此聚集,所以福建目前经济实力也十分强大。
山东发源了著名的儒家文化,很多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家都出自山东。山东目前经济十分发达,2017年GDP种值甚至可以和印尼相提并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
广东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在包括语言历史文化在内的各个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是中国丝绸之路的最早的发源地,所以广东GDP发达也是情有可原的。
浙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鱼米之乡,具有独特的风景。浙江的经济十分活跃,主要的经济发展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人均GDP已经到达中国领先水平,甚至可以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位于长江经济带中,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也到达全国第一,它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名胜古迹很多。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以及第一产业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均GDP也在不断发展。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也在长江经济带起带头作用,和日本很近,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强大的商业帝国,上海一直都是我国前列的经济发达的地区,GDP总数位于全国前列。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也拥有很多,居于世界前列。北京曾被专业机构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也十分发达,城市GDP总额达到了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NO.1。
二、杭州和成都哪个城市好居住,发展?
杭州更宜居,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也必然有它的道理。
一、气候 作为一个南方人杭州气温适宜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几天不是特别多,二三十度的气温日子占多数,空气质量好,蓝天白云出现的日子还很常见,四季风景美。春天西溪太子湾赏花汉服妹子到处可见,龙井品茶农家乐,夏天西湖赏荷九溪散步或者自驾去千岛湖吃鱼头玩漂流,秋天満陇赏桂西溪火柿,冬天断桥赏雪或者找一家书店静静喝热咖啡看书。和朋友三五小聚或者享受一人时光都不会寂寞。
二、交通 杭州高架、地铁、隧道网络建设好后出行真的很方便,城市也不算太大去哪都能在2小时内。自从小区门口地铁站通真的幸福指数上升好多,谁也不想每天上下班太多时间堵在路上。最重要的一点回我老家半个小时高铁!出去旅行萧山机场各地各国航班都挺多,就算去浦东到上海高铁也快!而且基本上生活在哪个区域都有几个大型综合商场吃饭逛街看电影很方便!
三、文化 杭州的文化底蕴挺浓的适合各种文艺小清新,精神生活丰富。不管是各种演唱会音乐节,还是话剧演奏会展出每个月都有不少,东西方文化兼容,不管是追星还是提升逼格两不误!虎跑四眼井青芝坞各种特色民宿,浙大各校区,各种书店,麦家理想谷,朗朗杭州艺术世界,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周末永远不会缺少消磨时光的地方。
四、饮食 杭州本地菜偏清淡咸鲜,更合层主口味。外婆家旗下餐饮连锁基本都不难吃。其他各地各国餐饮全网红店多,基本大众附近一搜都能找到好吃的!还是交通便利商场多层主工作日中午出去吃顿好的回来还能赶上午睡棒!
五、经济 马云爸爸在,经济能不发展吗?!工作机会多,特别是网络公司和电子商务这块的工作机会多,另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不准备去北京的话在杭州发展挺好的。反正层主专业对口不去北京就只能杭州了。
三、成都和杭州哪个城市更适合长期居住?(考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中国有两个可以标榜“休闲”的城市,一个是成都,一个是杭州。 成都是天府,杭州是天堂,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跟天庭联系在一起的地方。无论自然条件、气候、环境,还是物产、文化,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极适合生存,适合安居乐业。在每次居民幸福感调查中,杭州成都分居第一、第二位。成都杭州都非常受文人欣赏和喜欢,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也非常多。你“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你有“山外青山楼外楼”,我有“锦江春色来天地”;你“淡妆浓抹总相宜”,我“千朵万朵压枝低”。甚至在岳王庙前慷慨激昂者,到了武侯祠时也免不了黯然神伤:精忠报国和鞠躬尽瘁,总像是有一根线连着,分不开来。当人们感叹苏小小时,也或许能想起薛涛;而许仙和白娘子有过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曾演绎。自古文人多入蜀,几乎所有大文豪都在成都居住过;而江南也是文人向往的地方,各方神圣趋之若鹜。巧合的是,写成都的陆游,是杭州附近的绍兴人;写杭州的苏轼,是成都附近的眉山人。而杜甫和白居易都是河南人,他们从京城长安出发,一个向西,一个向东,分别来到成都和杭州。成都没有西湖,杭州没有麻辣烫,但两个城市却是如此地相似。一走进成都或是杭州,脚步都像是要放慢了一样。漫步在西子湖边吹吹风和坐在成都茶馆里把一碗茶喝到天黑的感觉,竟然是颇为一致的。并且,杭州和成都同样以出美女闻名。杭州的佳人气质高雅,深得千年文化积淀之妙,举止充满灵气;而成都的姑娘肌肤如凝脂般,吹弹得破,大眼睛平添几分温柔和风情。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可以说杭州和成都都是极有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的城市,本该惺惺相惜,但是为了争做中国休闲之都,这两个城市这些年开始剑拔弩张。杭州反复炒作“西湖”这个陈菜,成都则摆出美国国家地理版的“东方伊甸园”的噱头,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的确,在成都人眼里,成都的休闲更加平民化,更有国人特色。成都的理由是:国人休闲,与西方不同,第一讲究的是吃喝。川菜是全国最受欢迎的菜系之一,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川菜。此外,成都小吃多达300余种,如龙抄手、赖汤圆、三大炮、渣渣面、韩包子等已经广为人知。成都现有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3000多家,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川酒更是有名,五粮液、水井坊等都是家喻户晓。而杭州总共只有几百家茶馆,要说酒,那更是提都不用提,没一种拿得出手的。国人休闲,第二讲究的是游山玩水。成都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三环旅游圈”,即以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府南河等28处人文名胜为主的城区旅游圈;以 都江堰—青城山、大邑西岭雪山等10片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市郊旅游圈;以“童话世界” 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江三峡、稻城香格里拉为主的辐射旅游圈。“三环旅游圈”互为依托,成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个休闲旅游的中心枢纽和中转站。 你杭州有什么呀?除了西湖就是钱塘江,也太小儿科了。并且成都人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以上的川菜、川酒、川茶外,还有川戏、“两蜀”(蜀锦、蜀绣)、摆龙门阵、打 麻将……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成都还有许多历史纪念碑、寺庙、公园、购物中心、文艺演出中心,以及咖啡屋、酒吧、迪厅及各类卡拉OK歌城等众多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所以把成都称为“休闲之都”实不为过。然而就在成都自信满满地发出“打造中国休闲之都”的呼声后不久,杭州突然爆出了一个令业界为之一震的新闻——成功申办了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从而了树立杭州“世界休闲之都”的新形象。这着实给了成都一闷棍,也引发了两地的休闲口水战。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兵不血刃的城市品牌争夺战。申博失败后,成都开始着手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将青城山—都江堰申报国家级5A景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规划也正式出炉。规划根据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理念,将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保护区三大区域。成都自信:通过1—2年的努力,使青城山—都江堰软硬件打造初步与国际接轨,建成在亚洲地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区;再通过2—3年的努力,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到2010年,预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与此同时,杭州还有一个优势,杭州的地理位置比成都更好。它的周围有一个由上海、宁波等发达城市 组成的经济圈。
四、杭州GDP,为何始终不如成都武汉?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人问 杭州经济那么强,为什么GDP始终被武汉、成都压一头?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隐约中问出了杭州的一个软肋。
01
要说经济发展势头,最近五年来,中国最当红的城市,除了深圳就是杭州了。
在很多指标上,杭州有着谜之实力,比如上市公司数量、富豪人数、独角兽数量、民企500强、数字经济,不要说武汉成都远不是对手,就连京沪深也要忌惮三分。
然而我们又发现,杭州这些气势如虹的指标似乎没有反映到GDP上,观察中国城市的GDP排位赛,还真看不出杭州有什么特别之处,自2012年被成都、武汉反超之后,它的GDP一直在这两座城市之后。
在GaWC、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等国际机构的评级上,杭州也远非广州、成都的对手。
2020GaWC世界城市排名(图片来自“城市进化论”)
有人说GDP不重要,这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误解。GDP的统计模型虽然有很多缺陷,比如它在反映“经济质量”方面有诸多不足,但在反映 “经济总量 ”方面,仍然是全世界最公认的一个科学指标。
其实很多时候, “数量”甚至比“质量”还重要 ,例如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就是按照销售额来排名的,而不是按照利润来排名的。再比如,要说经济质量,中国不如很多欧洲小国,但我们的优势是数量大、规模大,我们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比它们大得多。
所以,杭州的经济质量没有人怀疑,但它输在数量和规模上了。如果只有质量没有数量,那杭州在北上广深眼里,就永远只是个小而美的一流城市,而不是那种雄霸一方、引领全国的一线城市。
杭州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把数量和规模做上去。
具体怎么做?我们先来看看杭州的短板是什么,通过研究杭州的各项经济指标后,我总结出一句话,叫做 塔尖而底不厚 。
02
什么意思?就是杭州的确有一些很拔尖的东西,比如大企业、大老板、独角兽,这些塔尖的东西都很厉害,但它的塔基不行,
一个体现是人口数量, 杭州的常住人口去年才刚刚过千万,而武汉、苏州等城市早已超过千万,成都是1600万,广州深圳实际管理人口更是超过2000万。
每个人口都是一个生产单元或者消费单元,人口越多,“赚钱机器”就越多,所以GDP竞赛首先就是拼人口。杭州想把经济总量拉上去,仅仅靠提升质量还不够,还要做大人口基数。
第二个体现是人口结构 ,要说老板数量,杭州绝对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但要说到中高端的白领、金领数量,杭州就不行了。
为啥?杭州既没有北京、上海的直辖市地位,也没有广州、成都这样的大区中心城市,所以杭州在国企、外企的数量上远不像广州、成都、武汉那么多,它主要靠民企来提供就业岗位。
而在中国,除了互联网行业的头部民企(比如阿里、腾讯),绝大部分民企提供的就业岗位、薪酬待遇都是比不上央企、外企的。所以,杭州虽然在企业家这类“塔尖”人群上很出色,但在以白领为主的“塔腰”群体上并不占优势。
第三个体现是产业结构。 要说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部门,杭州都是很拔尖的,但作为实体支柱的制造业,杭州最近10年来可节节败退,有逐渐“空心化”的倾向。
2019年杭州GDP为1.54万亿,制造业的比重只占31.7%,远远低于深圳、武汉、南京、苏州等城市。对一个既非金融中心也非门户城市来说,这很不应该。
而在2009年,杭州第二产业的比重一度还高达50%,10年过去,杭州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了18.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之大,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次于天津。天津GDP这两年的缩水幅度之大,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杭州GDP排名迟迟不见上升,很可能和制造业的空心化有关系。要知道,制造业可是刷GDP和税收的利器啊,杭州在这个最容易得分的学科上失分,挺吃亏的。
而且,制造业还是提供中低端就业岗位的大户,没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城市就承接不了海量的就业人口。深圳、武汉、苏州的实际管理人口之所以远超杭州,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不无关联。
换句话说,杭州虽然老板多、富豪多,但无论是中高端的白领、金领人群,还是中低端的蓝领人群,和同类城市比,都不占优势,这不就是典型的 “塔尖而底不厚”吗?
03
坦白说,杭州既不能像上海、深圳这些金融中心城市可以捧着金饭碗吃饭,也不能像广州、成都这些大区中心城市可以吸引海量的央企和外企分支机构。
它必须自力更生,始终守住制造业这个基本盘,否则就永远只是一个偏科的特色城市,而不是一个全能的中心城市。
从大的方面说,当今中国被“卡脖子”的产业也基本都在制造业领域,半导体、芯片、大飞机、高端装备这些先进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必须攻克的难关。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等生,杭州没有理由舍弃制造业。
幸好,杭州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软肋,正表现出重拾制造业的决心。
2019年9月,杭州发布《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
杭州西湖夜景(图片来自新华社)
然而,重拾制造业何其难?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东西是不可逆的,杭州也不可能回到十几二十年前从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业开始干起,要重拾制造业,杭州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突破口。
今年9月,浙江自贸区扩容,杭州有37.51平方公里片区被纳入自贸区,这意味着杭州终于被国家纳入高规格对外开放的平台了。而且,就在自贸区获批的当天,杭州市委书记便考察了阿里巴巴犀牛工厂、连连集团、创业慧康等工厂,这意味着杭州制造业的机会来了。
这个机会就是“新制造”。
这个概念和近两年流行的”新零售”师出同门,都是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中的成员。那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呢?
前几年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工业4.0”,是德国人鼓捣出来的一个风靡全球的概念,它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制造业从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新制造”和工业4.0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要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逻辑链条。简单来说,传统制造是从“供给”到“需求”,先生产再销售,而新制造是从“需求”到“供给”,通过消费洞察实现“按需生产”。
举个例子,传统制造是要实现“1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的产品”,而新制造是要实现“1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产品”。
04
为什么要搞新制造?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消费时代下,年轻一代对批量复制的标准件有抵触情绪,他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品质消费。
面对这种变化,传统制造业是很难适应的。
以服装行业为例,由于人们的穿衣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个行业出现两大痛点:
一是提前生产多了卖不掉(潮流变化太快),库存带来的浪费占到全年销售的20%到30%,企业一不小心就败给了库存。二是临时生产的小单、急单没有工厂愿意做(订单太少连机器电费都不够)。
“1000件以下,没有工厂愿意接单”、“提前2个月备货1万件,谁能保证到时一定能卖掉呢?”、“眼看着卖爆了,却无法及时追单。”中小商家的痛点,传统制造商是爱莫能助。
这种时候, “按需生产”的新制造,就可以发挥优势了。
杭州西溪湿地
以阿里巴巴的新制造平台“犀牛制造”为例,它就是从服装产业切入新制造,做到了“100件起订、7天交付”,让中小商家实现“小批量高频上新,快速滚动补货”。
在传统制造业看来,“个性化定制”和“批量化生产”是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犀牛制造”这个新制造平台,二者可以兼得,这是怎么实现的?
本质上是一种 “数字指导生产” 的实践。
还是以“犀牛智造”为例,它可以提前从淘宝天猫洞察消费需求,在生产前就为品牌商提供商品设计建议和销售预测,让“按需生产”成为可能。
而在生产端,“犀牛智造”还可以通过工厂“智慧大脑”调度、物联网布局,让生产线具备 柔性制造能力 ,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出不同的衣服,并且能快速转换款式。
传统制造业如果都能按照这种方式来做,那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就大大缓解了,中国商品的内循环机制就可以更畅通了,中国经济何愁没有新的增长点?
05
这就是杭州的机会。
要知道,“新制造”要真正普及,最重要的是要有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工业大脑这些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杭州有一个优势是阿里巴巴。现在的阿里巴巴早就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而而是中国数字新基建的重要搭建者,杭州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
今年4月,阿里云就宣布未来3年投资2000亿元到新基建,扩招5000人,增加200万台服务器,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
如果这些技术率先在杭州突破,那么杭州就能在新基建、新制造上享受“时差优势”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实现制造业的大规模再造,从而推动城市综合能级的再一次提升。
杭州西湖美景(作者/培疯)
而且, 杭州搞制造业,还有一个客观优势,那就是腹地广阔。
杭州市域面积达到16853平方公里,超过2.5个上海、8个深圳,这意味着杭州建设用地充足,制造业拓展的空间大,产业转移的压力也远没有上海和深圳那么大。
杭州目前的地均产值大约为0.9亿/平方公里,而深圳的地均产出是13.5亿元/平方公里,只要杭州的地均产值能达到2亿元/平方公里(不算多吧?),GDP总量就能达到深圳的数量级了。
要提高地均产值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人口,而要实现人口倍增,制造业是关键。杭州去年的常住人口的增量首次超过50万,增量居全国第一,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而且, 有“新制造”的赋能,新增人口的人均生产力也会大幅提升。
同样一个产业工人,在传统制造业,Ta的产出如果是1,在新制造领域,产出可能就是2甚至3。因为“新制造”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可以接的订单更多了、库存压力也更小了,人均产值当然会增加。
举个例子,跟其他生产模式相比,“犀牛智造”能够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减少50%的用水量。
人口数量增加,人均生产力也在增加,这样的杭州,GDP倍增只是时间问题。
在中国主要城市中,没有哪一个像杭州这样,和这个城市最大的企业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共振效应。
平心而论,正是阿里巴巴的创新,把杭州推到了“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地位。过去阿里用互联网改造了商业,现在它要用新技术来改造制造业。
在实体经济受到空前重视的新格局之下,阿里巴巴的“新制造”和一系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范本。
在此意义上,杭州不仅要做中国经济数字化的样板间,还有望借由数字化重拾制造业,在中国城市的GDP排位赛上重新发起进击,武汉、成都、苏州会紧张吗?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富裕还是成都富裕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借呗逾期打95188说不能协商(借呗逾期打95188说不能协商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