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生态学评价标准(景观设计生态学评价标准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生态学评价标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下面整理了一些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一起来看看吧!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5 经济性原则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
二、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是什么?
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规范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发布实施);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建设规范(1995)333号文发布);
4、《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5、《苗木采购规范》;
6、《种植规范》;
7、《养护规范》;
8、《城镇规划绿化计划及环境卫生规范》;
9、《城市规划法》;
10、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
三、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介绍
学生能安心下来学习也有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景观布置和所展现的效果会更好的为学生们营造学习的氛围。您学生生涯所待过的校园给您留下了怎样的校园景观回忆,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有哪些,让你了解校园景观设计的美妙!
一: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
2、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3、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6、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7、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8、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9、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
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以上就是关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的全部介绍,在欣赏完今天的校园景观设计后,您一定也回忆起了自己以前学习生活的环境了吧,这些回忆都是您最美好的。
四、地质景观资源价值及其评估
一、地质景观的定义
地质景观是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表形态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及地质构造遗迹。地质景观具有实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资源。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地质景观是地质作用的产物;②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③地质景观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④地质景观具有资源性质,可以开发利用,转变为社会经济效益[38]。简单地说,地质景观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重大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色。
地质景观资源是城市地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城市旅游事业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开展地质景观资源调查,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地质景观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丰富景区的科学内涵,提高旅游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景观资源的分类
由于对地质景观含义的理解不同,划分侧重点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世界各国申报自然遗产工作,于1993年将有关地质景观资源划分为13类[39];《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把与地质有关的景观类型划分为2大类20个亚类[39];陈安泽先生将地质景观划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39];我国地质矿产部1994年12月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划分为7类:①典型地层剖面和构造剖面;②重要的古生物化石;③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④岩石矿物;⑤独特的水体景观;⑥地质灾害遗迹;⑦其他地质遗迹。城市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中,分类主要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的划分方案,并参考陈安泽先生地质景观划分方案。
三、地质景观资源价值及评价
地质景观资源评价,是对调查区地质景观资源质量、品位、等级、价值、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景观资源服务,为地质公园建设和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中涉及地质景观评价标准的有3条: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并包括生命纪录的突出模式;代表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突出模式;含有最好的自然现象形成物和面貌,例如,最重要的生态学的突出模式,具有特别美的地貌景观或具有特别的自然与文化要素相结合的地区。地质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一般划分为4级,即世界级(Ⅰ级):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国家级(Ⅱ级):国内具有典型意义,有特殊的科学价值;省级(Ⅲ级):省内具有典型意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地(市级)(Ⅳ级):在辖区内有重要保护价值,具有科普教育意义。
1.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分级标准依据地质景观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划分标准,使分级标准与其科学内涵相一致。
2)定量分级与定性分级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旅游学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方法
地质景观资源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也称专家打分法,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打分标准,对地质景观进行打分。定量评价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主要有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序列综合法、公式法、调查统计法、复杂分析法等。在进行地质景观评价时一般采用数学模型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是在大量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直觉判断与信息资料处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地质景观资源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卢云亭先生在进行风景资源评价时,将评价内容归纳为“三、三、六”项,即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项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客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张亚立等对旅游资源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地文景观科学品位的评价体系。郝芳等在对国家地质公园评价时分三个层次,即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相当于地质景观资源评价)、地质公园评价、地质公园运行评价。并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40]。
国土资源部将地质遗迹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办法(试行),采用分项计分办法,共分为3类12项48个评分因子(表2-3-1)。在城市地质资源调查中,地质景观资源的评价强调其科学性和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性、优美性。
表2-3-1 国家地质公园评分
(1)典型性
指地质景观的类型和它在该类型中的代表性及规模。地质景观类型在国际、国内的代表意义,发育程度和保存完好度,可视景观的密集程度。
(2)稀有性
指主要地质景观在国内外的罕见和珍稀程度,景观的稀有性不但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而且对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功能。
(3)优美性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及自然环境对游客感官、休闲游憩活动的愉悦、舒适程度。地质景观的美学评价因子包括科学美、自然美两个方面,尤以自然美为主要评价因素。
(4)科学价值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或地质景观组合,在地质科学上具有全国立典或代表意义。《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按科学价值把地质遗迹区划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国家级地质遗迹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的地质证据;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5)系统性和完整性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的发育演化阶段系统而完整,并且保存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景观设计生态学评价标准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